西遊言己——《西遊記》的政治主張與人文訴求(2)

 

   蟬肉延生:奪食金蟬

 

在《玄奘身世:金蟬轉世》里,我們總結出金蟬子是個【十世修行】﹑【一點元陽未泄】的【好人】,都說【吃了他的肉可以延壽長生】——這裡容老傴把這個傳說簡稱為「蟬肉延生」。那麼,蟬肉真的可以延生嗎?有沒有人真的吃過蟬肉呢?

先談蟬肉是否延生問題。按照恩爺構造這個仙魔世界的邏輯,人肉是妖精的主食,而和尚肉更是魔怪夢寐以求的補品。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交代了這樣一個例子,觀音收伏沙僧時,沙僧說到【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不僅說明和尚肉可以吃,而且從和尚骷髏不會沉,也說明和尚是特殊材料煉製而成,其肉身一定有特殊滋補作用。

《西遊記》首次提到「蟬肉延生」,是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里,被悟空三棒子打死的妖精。至於這無名妖精是從哪裡得知消息的,老傴將會另行解讀。可以理解的是:按照「吃啥補啥」的「吃貨理論」,在鎮元大仙的五庄觀里,唐僧吃了一個人蔘果,自然增加了不少長壽細胞——【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而其他人再吃唐僧肉,當然也可以得到長壽效果。這樣看來,有著「十世修行」和「一點元陽未泄」的基因,再加上人蔘果催化作用,「蟬肉延生」應該是有理論依據的。至於延生效果,比如吃他一塊二兩肉,可以延長多少壽命?這就不得而知了。

「蟬肉」可以延生,但有沒有人真的吃過「蟬肉」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容老傴先對「十世修行」的起點做出合理界定,並由此做一個相關推算。

按照佛家因果輪迴說,一個生命都是由另一個生命轉世而來。如此追根溯源,必然是無窮無盡的。因此,說金蟬子在作為如來佛第二個徒弟前,已經是「十世修行」,顯然是掛一漏萬,也是毫無意義的。事實上,幾處提到「十世修行」的地方,都是先說唐僧是金蟬轉世,才說「十世修行」。也就是說,是從金蟬遭貶到轉生玄奘,這期間經歷了「十世修行」。

那麼,金蟬遭貶是在什麼時候?鎮元子說五百年前在蘭盆會上相識,這就給我們設定了時間上限,按「十世修行」計算,他每一世平均年齡不超過五十歲。這意味著什麼?「觀音禪院」的老僧「痴長」就是二百七十歲,萬僧不阻的寇員外「虛度」也有六十四歲。而五十歲就死亡,顯然是不正常的。答案只有一個:「非正常死亡」。

按「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計算,地下五十年最多相當於天上兩個月。因此,從天上神仙來看,每兩個月,金蟬子都要死亡然後再轉世一次。那麼,這幾乎是「例行」的「非正常死亡」,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容老傴說明一點:《西遊記》是一部懸疑小說,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只要邏輯推理能夠自證其圓,任何假設都可以被認為是合格答案。

在沒有其他線索的情況下,我們首先假設【蟬肉延生】這個唯一流行的說法,就是「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或者更進一步設想:是有人針對【蟬肉延生】,舉行了每兩個月一次的「金蟬例會」。那麼,這個「金蟬例會」真的發生了嗎?具體來說,都有哪些人扮演了「金蟬食客」?

這實際上遇到一個悖論:假如作者明確交待了「金蟬例會」食客名單,「金蟬子是否被吃」就不成其為懸疑。因此,尋找食客的努力一定是徒勞的。但是,假如我們能夠從知情者那裡得到旁證線索,這個問題也可以認為被證實了。

這每兩個月就有一次的「金蟬例會」,儘管是「安排在高檔會所里的秘密餐會」,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連著十次的「美味佳肴」,難免會有美食者炫耀,也難免會有爭食者內訌,更難免會有第三者偷窺。

從西行路上「奪食金蟬」眾多案例來看,其中不乏與佛界有關的妖和神,是他們在有意無意間,暴露了「金蟬例會」存在的客觀性。這裡僅舉兩個例子,更多信息,老傴會在接下來的案例分析予以披露。

第一個例子是如來佛的母舅大鵬金翅雕。在所有【蟬肉延生】已知食客當中,他是最清楚蟬肉延生功效、製作工藝和品鑒儀式的一位。我們可以想見:每次「金蟬例會」時,如來都會帶著他去享受【進益之功】,然而「僧多粥少」或是「哥們義氣」,大鵬不滿足,他要親自「下廚掌勺」,搞個「露天餐會」,讓一般兄弟哥們飽飽口福,這讓如來傷透了腦筋。詳見《蟬肉延生:大鵬皈依》

第二個例子是觀音蓮花池裡的金魚,他一定看到了主人舉行「金蟬例會」情景,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順手牽羊,也想主辦一次「金蟬例會」。這讓「能掐會算」的觀音,穿著睡衣就趕到現場提籃捉魚,並且對知情者格殺勿論。詳見《蟬肉延生:魚籃觀音》。

以上兩位,可是唐僧「上級領導」的「親戚」或「家奴」。除非我們有足夠理由,相信他們說的「是臨時工所為」。否則,老傴只能說:這金蟬子確實是被吃的,而且是每兩個月一屆的「金蟬例會」。至於每屆主人是誰?我只能告訴你:「你懂得」。至於都有哪些人參加?那就放過老傴一把,一旦「如來食品研究所」官方網站發布公告,要與老傴對簿公堂,那老傴可就「攤上大事啦」!

 

總之,金蟬子不但可以吃,而且還因為具有延年益壽特殊療效,被早期的「食客」們當作一道特色菜,定期擺上聚餐會餐桌。在即將展開的這個《蟬肉延生》系列裡,我們將看到,各色食客圍繞「第十屆蟬肉延生餐會」的主辦權或入場券,展開了「奪食金蟬」系列大仗。不過,在打開這份精美包裝的特殊補品前,看官老爺還是先耐著性子,仔細閱讀一下產品說明書,尤其是「食用方法」一節。

金蟬子可以吃,但不是可以隨意亂吃的。這就好比吃河豚,處理不好,那「煮熟的鴨子會飛」,這進口的河豚,也是會一口咬去你的心肝寶貝。提起吃河豚,這讓老傴對恩爺構思【蟬肉延生】的現實性,與老傴假想「金蟬例會」的合理性,有了充分底氣。不是嗎?既然你那張嘴什麼都敢吃,還容不得我們虛構一下嗎?

國人是講究文化的,但凡做點哪怕雞毛蒜皮的小事,總要之乎者也、搖頭晃腦一番,如此這般,才能體現主人的文化修養。這一日三餐的餐桌上,可不正是弘揚我深厚文化的絕妙場所?豈能禽獸爭食一般吞咽了事?於是,有了「美食文化」,有了「美食家」,也有了「吃客」和「吃貨」,更有了「舌尖上的中國」,……。

讓老傴浮想的是:你別小看了那餐桌上,主人揮舞著筷子,一連叫著「吃吃吃」,那可是點破了經濟學要髓——「嘴上創造GDP,你吃我吃大家吃」。君不見,「光碟行動」以來,餐飲業蕭條了許多,這不都是一幫「不懂經濟」,更「不懂文化」的傢伙瞎咋唬的結果嗎?

也許是老傴相貌醜陋身份低微,不曾收得「金蟬例會」請柬。哪怕是收到錯發的「老地方見」簡訊一條,老傴也會立馬設法騙得地址,然後「嘀嘀打車」找到去處,然後隨手拍下每道佳肴,然後轉發「朋友圈」,然後……。

只可惜,不僅不曾口福,而且未曾眼福。更糟糕的是,老傴天生腸胃發育不良,對「美食」實在沒有興趣,更談不上研究和體會。因此,關於「金蟬子如何吃法」問題,真的沒有什麼見解。只好把原著中,那些「吃客」們的心得摘抄給各位看官:

①八百里黃風嶺上黃風洞的黃風怪。他可是靈吉菩薩「轄押」下的得道老鼠,這位佛家領導身邊的食客,口風甚緊,雖然沒有表明他知曉【蟬肉延生】,但對美食文化還是頗有造詣,想必「金蟬食法」薈萃了此類經典,看他是如何交待的——【且把他綁在後園定風樁上,待三五日,他兩個不來攪擾,那時節,一則圖他身子乾淨,二來不動口舌,卻不任我們心意?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不遲】。

這【身子乾淨】好理解,吃一個田螺也要先清水靜養幾天嘛,讓他排去腹中泥沙,否則,吃起來味道不好無所謂,只怕磕崩了大牙得不償失。這也讓老傴終於解除了一個疑惑——難怪妖精們抓到唐僧,都不敢一口就咬了去。

但【不動口舌】確實有點費解,是怕一不小心反被他咬了一口?或是說,那時唐僧沒了說話力氣,免得高喊「英特納雄」「萬歲」什麼的?或是說……。看來老傴真是腦細胞都長到背上去了,理解能力確實有限。

②八百里獅駝嶺三魔頭中的大魔頭獅王。他的主人是五台山文殊菩薩,想必是從主人言談舉止中,了解到一些細節——【那城上大小妖精,一個個跑下,將城門大開,吩咐各營卷旗息鼓,不許吶喊篩鑼,說:「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許嚇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嚇,一嚇就肉酸不中吃了。」眾精都歡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一轎子抬上金鑾殿,請他坐在當中,一壁廂獻茶獻飯,左右旋繞】。

老傴相信:這【歡天喜地】,【控背躬身】絕對是發自內心的,比起那「學生娃」和「紅地毯」營造「熱烈歡迎」的氣氛倒是真實得許多。

曾看到國外給奶牛聽音樂,不僅提高奶質,也提高產量的報道。這【吶喊篩鑼】讓人情緒激動,自然是要不得。但不知「輕歌曼舞」能否起到促進「味更美」的效果?

看到這【一轎子抬上金鑾殿,請他坐在當中,一壁廂獻茶獻飯,左右旋繞】,差點讓老傴跌個四腳朝天——原來大夥七手八腳地,把你抬上金鑾寶座,並不都是為了聽任你的擺布,其實,你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美食」。看來「領導請吃」與「請吃領導」的辯證關係,是值得官爺們辨明辨明的

③前面提到的如來母舅大鵬金翅雕。他的心得可比前兩位深刻多了——【大哥,你抱住他怎的?終不然就活吃?卻也沒些趣味。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當飯。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須待天陰閑暇之時,拿他出來,整制精潔,猜枚行令,細吹細打的吃方可】。

剛才說了,老傴對「美食文化」的確是個「文盲」,他提到的【天陰閑暇】、【整制精潔】、【猜枚行令】以及【細吹細打】,老傴實在沒有想像能力。看官您吶,就儘管天馬行空去吧。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唐僧因為【草還丹】頗似人形而不肯享用,轉眼之間,他的肉身卻成為了妖精吃食的對象。這正是——「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接下來,讓我們隨著唐僧西行的腳步,去看一看:以「蟬肉延生」所引發的系列大戰,都有什麼值得「笑人」之處?

 

 蟬肉延生①:三打女妖

唐僧西出長安,於五行山收徒悟空。在蛇盤山鷹愁澗,西海龍王敖閏三太子玉龍,變身白馬,成為唐僧坐騎。來到烏斯藏國界高老莊,把強佔民女的天蓬元帥收為悟能。之後,在八百里黃風嶺上黃風洞,與黃風怪展開了圍繞唐僧的第一次爭奪戰,由於這次出場的妖怪口風甚緊,沒有提及【蟬肉延生】,故老傴將在其他系列,對這次爭奪戰進行解析。師徒三人來到八百里流沙河,收編捲簾大將為悟凈,完成隊伍整合後,一路西進。在萬壽山五庄觀,與鎮元子產生誤會,並及時加以消除。在補充了人蔘果能量來到白虎嶺時,遭遇無名妖怪騷擾,由此展開了首次「奪食金蟬」之戰。

這是《西遊記》中,除「大鬧天宮」和「真假美猴王」之外,又一段婦孺皆知的故事。加上老傴已經從「情色引子」的角度,即在【御弟聖僧】系列的《三戲唐僧》里,對妖精給師徒關係造成破壞進行了解讀。因此,有關故事情節,就不再重複了。這裡再次對它進行解讀,主要考慮到妖精是以【蟬肉延生】為借口,對唐僧展開三次戲弄,而遭到悟空三次打擊,完全屬於本系列案例,而有關妖精的背景和恩爺的伏筆,也需要進一步挖掘。

 

這個故事最大的疑問是:妖精是如何知道【蟬肉延生】的?就此,容老傴說聲對不起,因為原著在這一回里,沒有留下明顯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正如原著開場所言——【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我們只好認為這是一個自生自滅的孤魂野鬼,它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只能靠打劫來往行人勉強度日。但它能夠得知【蟬肉延生】,也的確說明它是有社會交往的,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恩爺的設懸技巧,有時表現在一個故事範圍內,有時卻是關聯在其他故事中。而這個故事看不出任何其他故事有所關聯的人物與情節。【白骨夫人】莫名其妙地出現在這【白虎嶺】上,又被悟空三棒子打成骨灰——【粉骷髏】,可以說是「來無影去有蹤」。

難道正如八戒所言:【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八戒的意思很直白:這妖精並沒有死,是悟空使用障眼法,矇騙了唐僧。

如果是這樣,這【白骨夫人】一定會變幻成別的妖精,出現在日後的西行之路上,為了吃上這口讓它垂涎欲滴的「唐僧肉」,繼續鋌而走險。我們是不是應該從後面的故事中,去查找它的下落呢?

老傴以為,使用障眼法矇騙唐僧,這不符合悟空的性格。否則,整個西行過程悟空打死的所有妖精,是否都可以懷疑是悟空「掩人耳目」?這樣解讀有意義嗎?因此,我們應該相信悟空的「火眼金睛」與「嫉惡如仇」,更應該相信他對結局的判斷——【他是個潛靈作怪的殭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可八戒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老傴以為,這是他的性格使然。特別是在師徒剛剛結識不久的這場誤會當中,他的這種表現基本上合乎其自身的行事邏輯。現實當中也不乏這種為了討好領導而栽贓同僚的行徑。更多剖析將在《師徒情誼:人在江湖》為您呈現。

那麼,我們的疑問,又該如何解釋呢?【白骨精】到底是從哪裡得知【蟬肉延生】的呢?我們應該注意到:推理小說的設懸技巧,不僅表現在人物與情節的關聯上,還有地域的相關性也是手法之一。恩爺是否在這一點上留下伏筆呢?我們看到,在原著所有故事裡,連著三個沒有時間界限的,僅此一處:從萬壽山五庄觀出來就是這白虎嶺——【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再往西走就是碗子山波月洞。兩地有多遠?原著沒有明確交代。但【白骨精】透露了一點信息——【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它說的【別處妖魔】,應該就是指後來接著上場的奎木狼下凡假變的【黃袍老怪】。

這就讓我們有了把三個故事聯繫起來解讀的理由。事實上,此前萬壽山五庄觀的情節,本身就有許多疑點,而此後碗子山波月洞的故事,也留下大量懸疑。經過併案分析,老傴終於有重大發現。不過,由於牽扯太多具體分析,容老傴就此打住,在對這三個故事分別解讀後,將在《稀有之計:大仙贈桃》,為您詳細道來。

眼下需要接受的一個事實是:【白骨精】認識了一位不期而遇的「大哥」——當然,這不是與「小妹」對應的那種「大哥」。他可是讓【白骨夫人】願意赴湯蹈火的一位背景深厚的重量級人物。他到底是誰,我們還是在日後為您撩開他神秘的面紗。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手無寸鐵的妖精,怎麼敢面對手握金棍的悟空?它這不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嗎?如果說是那位神秘「大哥」讓它志在必得,可為什麼到死也沒有看到「大哥」現身搭救?

這就是「三打白骨精」的可讀之處,也是恩爺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與辛辣諷刺。可以肯定地說:「大哥」可是什麼也沒有承諾,這不僅是江湖「險惡」,更是江湖「規矩」。只是古往今來,太多自以為是的傢伙,沒有真正領悟這個「規矩」的真諦,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接下來,容老傴結合原著的描寫,對這個問題的社會心理進行深入剖析。

我們看到,妖精出場時,就以【蟬肉延生】表明它的目的——【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箇今日到了。」】

——「名利危中取,富貴險中求」。這一提高生存質量的不二法則,古往今來,大到帝王將相,小到販夫走卒,被國人廣泛傳承與精心演繹。悟空以他親身體驗,也道出了這個「公開的秘密」——【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晒乾了防天陰哩!】

作為荒山野嶺的一個無名妖精,面對「名利富貴」和【長壽長生】的誘惑,它能無動於衷嗎?都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它願意繼續這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又甘願延續這種「無親無故﹑無依無靠」的日子嗎?顯然不會! 「屌絲逆襲」大有人在,這讓它看到了無限「希望」,不期而遇的「大哥」,更給它帶來無比「自信」。它要在「危險」中「求取」名利和富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續寫「屌絲逆襲」新篇章。

①一打女妖

⑴【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什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捲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在許多人看來,倫理道德和社會規則的作用,就像這裡的八戒和沙僧一樣——【沒什麼大本事】,即使悟空來了又有何妨?都是擺擺樣子,嚇唬那些膽小怕事的「傻瓜」。但凡有點「腦筋」的人,都以為自己絕頂聰明,可以挑戰任何底線——【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⑵【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從西向東,徑奔唐僧】

——「情色誘惑」,或者說「權色交易」,這是百試不爽的法寶。「自古英雄多好色,英雄難過美人關」,這既是人性弱點,更是「聰明」人善於拿捏的命門,一旦被它們瞄上,基本上是「精盡人亡」的結局。我們也因此看到,在中紀委通報的長長名單後面,都關聯著一串長長的「芳名」。

⑶【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

——這就叫「有腦筋」知道不?沒有這點「察言觀色」和「隨機應變」的【手段】,的確不要出來混,還是宅在家裡做你的「鍵盤俠」去吧!

②二打女妖

⑴【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他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傳。那唐僧……卻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風險與機遇並存」﹑「失敗是成功之母」。都說「貴在堅持」嘛,就看你能不能「持之以恆」啦。被一時的困難嚇到,只會是【勞而無功】。再說「辦法總比問題多」嘛!就看你肯不肯「動腦筋」啦。

無論你從事的是「陽謀」還是「陰謀」,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是可惜,國人把這個「真理」,用在 「陽謀」的機會與條件,相比「陰謀」而言,實在是少得可憐!但凡有點「腦筋」的傢伙,都對社會規則玩弄著【戲他一戲】的把戲。

⑵【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

——「婦人」尤其是「老婦人」,這是「弱勢群體」代表,但凡有點良知的人,都會對他們施以「援助」之手,至少是抱以「同情」之心。這是人類的良知,也是社會的公義。但在「聰明」人看來,無論是作案「成本」還是實際「效果」,都是「綁架」的絕好對象,是它們實現個人目標的首選計謀,而且「事半功倍」。然而,「聰明反被聰明誤」,它的【手段】被悟空一眼看穿——【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

事實上,任何騙術都高明不到哪裡去,只是像悟空這樣能夠識別真假的人少之有少,或者說,是由於利益揪扯和世俗偏見,讓國人不願意相信騙術就發生在自己眼前。

⑶【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能夠被稱為「妖精」,或是「聰明」人,肯定有著超乎「凡人」的「腦筋」和【手段】。當然,「屢敗屢戰」的勇氣和毅力,自然也是不能少滴!

③三打女妖

⑴【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過了這個村沒了那個店」。這眼見到嘴的「唐僧肉」沒有吃成不說,讓他大搖大擺走進別人地盤,它還有什麼臉面在這個世道上混?更別說通過展現自己的【手段】,讓「大哥」認可自己的能力,從而躋身上流社會……。「愛拼才會贏」,賭徒心裡促使它「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在這些人眼裡,人生不過就是一場遊戲。

⑵【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老公公」和「數珠誦經」,這可是「弱勢群體」和「潛心向佛」的雙重形象。在僧侶面前,不僅是對「社會道義」,更是對「佛門教義」的雙重綁架。這「機關算盡」的計謀,不愧為「錦囊妙計」。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做賊心虛」﹑「利令智昏」。就連唐僧也看出「破綻」——【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至於唐僧為何堅持認定是悟空的錯,老傴已在《御弟聖僧:三戲唐僧》給予解讀,在此就不多說了。

⑶【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就這樣,仗著自己的「小聰明」,也指望「大哥」「提攜」與「幫助」,在「名利富貴」誘惑面前,「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硬生生將自己粉身碎骨——「嗚呼哀哉」!

 

 「名利危中取,富貴險中求」。先人是理智的,早就告訴我們: 「名利富貴」是與「危險」劃等號的。只要這個「危險」,不是以「傷害」別人為代價,你的「名利富貴」理應得到別人「尊重」,而你一旦受到「損失」, 別人乃至社會,也理應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文明社會的基本特徵。否則,以身處妖魔世界為樂,以玩弄叢林法則為傲,也就難以擺脫【白骨精】命運,更難以逃脫【粉骷髏】結局。

 

    老傴以為:與其說【白骨精】是恩爺筆下虛構的角色,毋寧說是深藏於國人生存哲學中的妖魔意象,生存質量也完全取決於人們腦海中的意念——【金箍棒】威力幾何?

蟬肉延生②:老君收童

在經歷了有驚無險但師徒不合的第一次「奪食金蟬」之後,在碗子山波月洞,唐僧被黃袍老怪錯認為一般肉食,儘管打得風塵滾滾,也使得師徒四人重歸於好,但畢竟不屬於「奪食金蟬」,故留作其他系列解析。當師徒來到平頂山蓮花洞時,隨即迎來「奪食金蟬」二次大戰。

原著第三十二到三十五回,描寫的就是這次大戰的情形。在六百里遠近的平頂山中,有一蓮花洞,洞中住有兩妖怪:大魔金角大王,二魔銀角大王。離此不遠的壓龍山壓龍洞,住著他倆的「老母親」——九尾狐狸,以及母舅狐阿七大王。他們擁有太上老君的五件寶貝:盛丹的紫金紅葫蘆、盛水的羊脂玉凈瓶、煉魔的七星劍、扇火的芭蕉扇與勒袍的幌金繩。兩魔原是太上老君分別看守金銀兩爐的童子,偷了主人寶貝後,隨帶唐僧師徒四人「圖像」走下界來,在此專候「美味金蟬」。

在得知山中險情後,悟空唆使八戒先行探路,八戒無奈,被二魔擒進洞去,二魔妝做道士遣動須彌山、峨眉山和泰山「三山」壓住悟空,並將唐僧和沙僧挾進洞中。五方揭諦與山神土地將「三山」遣歸本位,並放起悟空。在驚動玉帝和諸多天神的幫助下,悟空以「裝天葫蘆」換取小妖的兩件寶物——紅葫蘆和玉凈瓶。接著,悟空一路打死兩怪和九尾狐狸,取得幌金繩,並假扮「老母親」進入蓮花洞,調侃八戒,被大魔識破,悟空幌身走脫,二魔追出廝殺。悟空拋起幌金繩扣住二魔,二魔念咒松繩,反將悟空扣住,並搜去葫蘆和凈瓶。悟空銼脫金繩,又變小妖從大魔身上騙取獅蠻帶,並換下幌金繩。悟空出洞挑戰,被二魔裝進葫蘆,變蟲飛出後裝成小怪騙取葫蘆。悟空再出洞挑戰,二魔應聲裝入葫蘆。悟空使出分身術圍困大魔,大魔取芭蕉扇一扇,頓時火光焰焰,悟空捻著避火訣徑奔蓮花洞要解師父,看見凈瓶,拿了就往洞外走,大魔回洞舉劍就砍,悟空逃脫,大魔進洞累昏睡去。悟空進洞拔了扇子,驚動大魔,又是一場廝殺,老魔不敵投奔壓龍洞。悟空闖入蓮花洞,解下被困師徒。次日,老魔在壓龍山彙集母舅狐阿七大王,帥眾殺來蓮花洞。阿七被八戒照背一鈀,現出狐狸精原形。三徒圍戰老魔,悟空解下凈瓶,老魔應聲入瓶。太上老君及時現身,說明緣由,索要寶貝。悟空無奈,逐一歸還。

 

表面上看,這是一次圍繞【蟬肉延生】,由失管的「家奴」與智勇的悟空之間鬥法大戰。作者用了四回篇幅,把故事演繹得跌宕起伏、峰迴路轉,讓我們有如坐上「過山車」,那驚險刺激的感覺無與倫比。可是,當我們驚魂收定,重溫那些細節時,一些問題赫然擺在我們面前:

①在《西遊記》所有私自下凡的例子中,目的都是明確的,要麼偷情,要麼報復。但是,大魔金角卻說:【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

——這個【出天界】如何理解?如果是指離開煉丹房後,還在天界轉悠,顯然不符合事實,老君馬上會找到他,而且,時差關係,他在地上的時間也不會太多。應該是指離開煉丹房直接來到凡界。也就是說,到了凡界才聽說【蟬肉延生】,才開始謀劃吃唐僧肉。那麼,當時離開煉丹房的目的又是什麼呢?而且是兩個人一起離開,如果沒有深思熟慮的行動目標,會輕易離開嗎?

②金角還說道:【……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

——金角在做老君的爐童時,是不可能見到唐僧的,那麼他下凡後又是如何見到唐僧師徒的?如果金角真是記得他的模樣,大可不必費神畫影:凡是路過的和尚,統統抓來親自過目就可以了。如果抓到的不是唐僧,完全可以像首先抓到八戒時,銀角說的那樣:【浸退了毛衣,使鹽腌著,晒乾了,等天陰下酒】——這【畫影】一事不是很費解嗎?

③土地道:【那魔神通廣大,法術高強,念動真言咒語,拘喚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個輪流當值哩】。悟空也感嘆:【名稱大聖,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喚。今日這個妖魔無狀,怎敢把山神、土地喚為奴僕,替他輪流當值】

——銀角如何得到遣動須彌山、峨眉山和泰山的咒語?山神土地為何都要怕他三分﹑【輪流當值】?

④兩個爐童同時失蹤,並且能夠把老君煉丹的主要工具一起「偷」走,如此管理,漏洞太大了不是?勒袍的帶子又是如何跑到「老母親」身上的?——這「褲腰帶」問題可是事關名聲的大問題啊!

——正如事發後,悟空責問的那樣:【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的罪名】。老君先生,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嗎?

⑤太上老君回答:【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前面才說【只因他偷了我的寶貝,走下界來,正無覓處】,怎麼改口就說是【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這【海上菩薩】到底是指誰?師徒西行取經是佛界「家事」,用得著向你道家借寶貝嗎?而且還是死皮賴臉一連三次地求借?【海上菩薩】向你求借所有煉丹工具,你如此「熄了自家火而助人為樂」,就不怕這【海上菩薩】圖謀不軌,然後栽贓於你?

⑥縱然【海上菩薩】借寶是為了【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應當及時出場,說明緣由,並宣布考核結論。如此不明真相,必然導致相互猜忌。

——能夠對師徒進行考核的【海上菩薩】,只有南海觀音菩薩,觀音真會這麼愚弄唐僧師徒嗎?

⑦悟空聞言道:【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摹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若不是老官兒親來,我決不與他。既是你這等說,拿去罷】

——悟空真是懷疑觀音了嗎?

 

以上問題,是作者的「邏輯混亂」嗎?或者說,這是「童話故事」的邏輯,大可不必細究嗎?顯然不是。這是恩爺巧設玄機,在為我們描述故事公開面時,巧妙地布設了故事隱暗面。那麼,這個隱暗面到底是一番什麼景色呢?

答案只有一個:一切都在太上老君的策劃與掌握之中。不僅如此,他還厚顏無恥地栽贓於【海上菩薩】,讓人以為是觀音所為。至少表面上看,悟空就上當了。

那麼,他為何要精心策劃這起「奪食金蟬」大戰?他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呢?

 

這不能不從仙界兩大勢力——道教與佛教——明爭暗鬥說起:

在恩爺構造這個渾然一體的神話世界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六百餘名。這些「人物」基本上可以歸屬於四股勢力:天庭道教勢力、西天佛教勢力、魔界妖怪勢力和下界凡人勢力。凡人勢力可以說是最弱小,也是完全被支配的一股勢力。而妖怪勢力,由於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沒有主導力量凝聚成合力。因此,就「勢力」影響而言,這後兩股勢力都可以排除在外,也就剩下天庭道教勢力和西天佛教勢力了。

在這個「世界」中,「天庭」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尊嚴與地位,它具有生殺予奪、統領「世界」的權力。而掌握這一「合法權力」的「執政黨」,正是以太上老君為代表的道教。由如來佛執掌的佛教,目前總體來說屈居「在野黨」地位,但從地方——也就是凡間來看,佛教也控制著許多地盤。玉皇大帝雖然身出道家,但作為「國君」,他必須行使「天庭」職責、平衡各派勢力,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

以如來為首的佛教「黨魁」們,會心甘情願屈居「在野黨」地位嗎?不會的,「擴大佛教,削弱道教」是他們既定的方針,而且已經採取了許多實際步驟,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令佛界上下為之歡呼,甚至引得道派頗有實力人物「暗送秋波」。這些情況,在日後的系列中,老傴將會為您一一解讀。

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後,佛派並未就此收手,而是提出了一個更為耗時費力的計劃——西行取經。這個計劃,可以說從策划到啟動,進行的相當順利,也近乎完美:大唐皇帝遵奉我法,不遠萬里求我真經,實乃凡間一大善舉。我教自當傾力為之,道派不可姑妄阻之,天庭理應從而助之。

作為道派實際掌門人,太上老君明察秋毫,他不能坐視佛派「開疆拓土」,更不能坐等道派「眾叛親離」。可是,面對佛派「冠冕堂皇」的「西行取經」,他能進言玉帝阻止嗎?不能!「政治」這玩藝,可是要講究藝術的。在金碧輝煌的凌霄寶殿上,「婦人之見」等於是政治自殺。他能在西行路上舉兵圍剿嗎?也不能!那是撒潑般的「婦人之舉」。俺老君由於聲音特別一些,別人總以為我有「娘娘腔」,總不能真的給人以「婦人之象」吧!

而他又必須採取行動。從兜率宮四處可見的「陰陽互糾」的徽記中,他再次得到靈感:「管他白魚黑魚,抓住唐僧就是好魚」。白的不行,還有黑的嘛,陽的不行,也有陰的嘛。……怎麼又扯到「陰」字?管他呢,就行一次「婦人之實」吧!

也許是感激八卦啟發,或許是冥思具體方案,他再次凝視著那黑白對半的圓形圖案。恍惚間,那首尾相連的黑白影像開始旋轉。他定了定神,提醒自己道:是啊!一旦陰陽互換,事情敗露,豈不是「城復於隍,其命亂也」?

終於,他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由「家童」執行這一「秘密計劃」,萬一事情敗露,只要推說是「臨時工私下所為」,你能拿我何耐?只要家童性命無虞,保守秘密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截殺理由嘛?……,對了,【蟬肉延生】早就廣為人知,何不就此為幌子。既師出有名,又滅於無形,更是對家童們的最高獎賞。妙哉!妙哉!

但那唐僧大弟子,可不是好對付的。想當年,大鬧天宮偷我金丹,十萬天兵拿他無奈,好在老生的金鋼琢發揮作用。這五百年過去,老生又新添一些兵器,何不交給家童實戰檢驗一下?為了增加殺傷力,把那幾件寶貝都帶上,管教那猴頭回天乏術。

至於截殺地點嘛?……,對了,上次去的那婆娘家,是在什麼地方?想起來了:平頂山中的壓龍山壓龍洞。這名字有那麼點意思……,事成之後,得安排時間再去感受一下。

不過,那一帶地形倒是不錯,就在那附近找一塊地方吧,必要時,她姐弟倆還可以打個照應。另外,上次那婆娘死攪蠻纏地要去的那條勒袍帶,也是老生研製的殺傷性武器,必要時,也可派上用場。就這麼定了!

「徒兒……,金童……,銀童……,親們,來一下」……都上哪兒去了?

……噢!我還得畫一張像讓他們帶上,否則找鬼去呀!另外,山神土地那裡,還要給他們打個招呼。

……還有什麼需要準備的呢?讓我再好好想想……。

 

原著第三十二回《平頂山功曹傳信,蓮花洞木母逢災》,是這場「奪食金蟬」之戰的前奏,恩爺在交代了日值功曹向悟空傳遞前方危險信息後,接著花了大量篇幅,描寫八戒假巡山的滑稽景象。這種明知危險在即的寧靜,與緊接著的生死大戰,構成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是作者高明之處。同時,老傴還以為,這是悟空在得知【那妖怪隨身有五件寶貝,神通極大極廣】後,對即將面臨的形勢難以把握的心態寫照。

對天庭政治鬥爭殘酷性的了解,悟空對道派就「西行取經」一事的態度和作為,不會不擔心。日值功曹報信、妖怪有五件寶貝、妖魔使喚山神土地等,都加深了他的這種擔心。其後依次出場的五件寶貝,又無不表明道家特徵,這使得他對當前形勢有了基本判斷。

    終於,太上老君出場,讓他徹底明白了事情真相。「棄道從佛」的他,不想得罪道派,更不會得罪佛派,他有自己的想法。於是,當老君說出轉嫁【海上菩薩】的話後,悟空順水推舟對觀音大罵一通。

蟬肉延生③:善財童子

 師徒四人別了太上老君後,又是一路向西,來到烏雞國,解救了落井沉冤三年的國王,並由文殊菩薩收走了假冒國王的妖怪獅猁王。在烏雞國滿朝文武的拜別下,夜住曉行,直接朝著早已有人為他們準備好的「餐桌」走去。

不過,他們不是去赴齋宴,而是被放到了「餐桌」上。這餐桌主人【數年前,聞得人講:「東土唐僧往西天取經,乃是金蟬長老轉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他朝朝在山間等候,不期今日到了】

——好傢夥!又是一位【蟬肉延生】的食客。第三次「奪食金蟬」大戰,就在這「餐桌」上開打了。

第四十到四十二回講述的就是這次「就餐」情形:這位食客乳名紅孩兒,號稱聖嬰大王。他是牛魔王兒子,羅剎女養的。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神通廣大。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在六百里鑽頭號山枯松澗的火雲洞,辦理了「臨時暫住證」。

開場一段「唐僧體」—— 【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岭,須要仔細堤防,恐一時又有邪物來侵我也】。唐僧的預感沒有錯,悟空也看到了妖氣:那紅孩兒見唐僧走近,便為自己的耐心等待,就要成為現實而歡心。但他明白:不可強奪,只能智取。於是,他變作七歲頑童,赤條條的將麻繩捆了自己手足,高吊在樹梢連呼「救人!」。

經過一番謊騙,唐僧死活要悟空馱著妖精一路西去。悟空欲摜殺妖精,妖精變身脫神,悟空將屍骸摜得粉碎,妖精弄陣旋風將唐僧攝去。三徒急尋卻是無蹤,驚動山神土地訴說紅孩兒為害一方,悟空知是牛魔王兒子,三徒來到火雲洞。

悟空表明曾與牛魔王結拜兄弟,讓紅孩兒放出唐僧。妖精不允舉槍就刺,卻不敵悟空和八戒的猛打,紅孩兒連噴大火。悟空到東海借來龍兵,妖精又是噴火,龍兵潑雨不濟,悟空徑投澗水,被冷水逼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八戒與沙僧撈起按摩,悟空醒來謝辭龍王。沙僧建議請觀音,悟空同意,但腰膝疼痛駕不起筋斗雲,八戒遂駕雲南去。

紅孩兒料定南去必請觀音,他便假扮觀音將八戒騙回洞,裝入如意皮袋。悟空猜到八戒被騙,變身進洞見紅孩兒吩咐小妖前去請老大王來吃唐僧肉。悟空變作牛魔王被小妖請回洞。因「齋戒」與「生日」被紅孩兒識破。悟空化金光走出洞府,親往南海求助觀音。觀音將寶珠凈瓶摜向海里,借了江湖海水,又著惠岸向他父王借來三十六把王罡刀,駕雲來到火雲洞。

觀音把凈瓶扳倒傾出水來,又教悟空將妖精引到跟前。紅孩兒見到觀音舉槍便刺,觀音丟下蓮台便走,妖精歡喜,也學菩薩坐上寶蓮台。觀音念咒,蓮台變作刀尖將紅孩兒兩腿穿通血流成汪。妖精告饒,願入法門戒行。觀音取出金剃頭刀,把紅孩兒剃作「太山壓頂」——留下三個頂搭,挽起三個窩角揪兒。稱紅孩兒做「善財童子」——【如今說童子拜觀音,五十三參,參參見佛,即此是也】。

悟空叩別觀音,救出唐僧。師徒們攀鞍上馬,找出大路,篤志投西。

這是「奪食金蟬」又一個戰例。從恩爺交待的細節來看,是否隱藏著什麼秘密,尚不能定論。但紅孩兒作為牛魔王兒子,牛魔王又是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前,結拜七兄弟中的「大哥」,悟空被壓五行山期間,這紅孩兒才出世,因此,紅孩兒不認得悟空情有可原。但作為晚輩的紅孩兒,不加驗明就大打出手,這當中必有蹊蹺。後來在斯哈哩國積雷山摩雲洞,悟空見到了這位「大哥」,大哥的背信棄義,讓悟空明白了箇中奧秘。至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奧秘」,還是等悟空見到這位大哥再說吧!

這裡,容老傴結合故事情節,談點與「奪食金蟬」並無直接關係,但卻是恩爺潛藏其中的一個社會與政治問題——腐敗現象。

【盂蘭盆會】上,如來親手交給觀音五件寶貝:【錦襕袈裟】、【九環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兒。袈裟和錫杖,已經按照如來指示,輾轉交給了唐僧,三個箍兒當中的【緊箍兒】,也依約戴在了取經成員悟空頭上。那個【禁箍兒】,早在西行不久,在黑風山黑風洞,觀音把它扣在了黑熊精身上,並把他帶去落伽山做了個【守山大神】。如今,這【金箍兒】又套在了紅孩兒身上,收做觀音的【善財童子】。也就是說:這後兩件寶貝,並沒有按照如來指示,戴在應該戴的取經成員頭上。

佛祖親授的物品,想必是「無價之寶」。既然無價,也就不好計算那兩個箍兒價值,更別提折算成「人民幣」,需要幾台點鈔機又不至於因燒壞而影響計算進度。不過,「五分之二」卻是可以定論的。

看官老爺,您還別說這是手下人的個別行為。恩爺對這個現象的揭露可是一針見血:「上行下效」。沒有主要領導默許,甚至是制度性縱容,這種現象是難以發生的。我們來看另外一個例子。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登上靈山後,如來兩大弟子阿儺和伽葉,明目張胆索要賄賂:【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悟空說要去告如來,阿儺訓斥道:【莫嚷!此是什麼去處,你還撒野放刁!】結果給他一堆白紙。

後來悟空真的告到如來那裡,如來卻開導他們——【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隨後,如來交代阿儺和伽葉,將有字真經,檢幾卷與他。即使這樣,兩大弟子仍向唐僧要些【人事】。唐僧無奈,命沙僧取出唐太宗欽賜的紫金缽盂,雙手奉上,並承諾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

這也諷刺得太辛辣了!唐僧把飯碗——缽盂——都拿出來了,阿儺和伽葉照收不誤。事實上,大凡行賄,特別是買官的,除個別利用職權貪污,或是向下受賄,積攢錢財向上行賄外,不少清水衙門的官帽,也只能從自己俸祿中,省吃儉用向上賄買。當然,「有投資,就要有回報」,一旦有了掘金機會,挖地三尺也要撈回成本,甚至賺個盆滿缽滿。從這個邏輯上講,後來唐僧走上靈山,被授以【旃檀功德佛】,誰能說他對自己的付出不耿耿於懷?誰又能保證他不會把那個唐太宗欽賜的【紫金缽盂】弄回來,而且還裝著滿滿一缽的金銀財寶?……

如來對阿儺和伽葉的交代頗有意思:【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唐僧受命西行,歷經劫難來到靈山,如來竟然這樣打發叫花子一般,這讓我們對如來一手策劃「西行取經」的真實用意,有了進一步認識,就這個問題,老傴還會在其他系列專門解析。這裡要關心的是,他說的【來此報數】——到底是報來給了唐僧多少部經書,還是報來唐僧給了多少【人事】?

從前面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他對【三斗三升米粒黃金】是記憶猶新的,也就是說,他真正關心的應該是後者,即唐僧給了多少【人事】。這也難怪:偌大個佛家,不注意「開源節流」,必然【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如來有如來的「難處」,觀音也有觀音的「苦衷」。結合【善財童子】這個話題,我們可以看到,觀音對【來此報數】同樣感興趣。我們先從民間關於「善財童子」的傳說談起——

《華嚴經》中記載的這個故事大意是這樣:「善財童子」出生時,家中突然湧現出許多奇珍異寶來,這可樂壞了父母,便給他取名為「善財」。不過這「善於」帶來「財產」的「善財」童子,卻是看破紅塵,視財產如糞土,他誓願修行,後來成就了一番道業。

這就很有意思了:這「童子」雖然帶來財寶,但他卻是棄而不顧,對他來說分明是「散財」;而他出家修行,對他父母來說,又何嘗不是「散丁」?這似乎應驗了那句老話——「有丁無財﹑有財無丁」。

從國人對「善財童子」的熱捧來看,老傴是否可以這樣說:在國人的思維邏輯里,這錢財還是第一位的——寧可「有財無丁」?

凡人有凡人的理解,但對於不必顧慮「無後為大」的神仙們來說,「錢財」也就自然是第一位的了。不知此刻的觀音,是否感悟於這一傳說?也許,她太渴望這個「童子」能夠給他「善變橫財」了!——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落伽山大大小小的嘴巴,哪一張不在等她的飯食?或許,是家大業大了,她太需要一個「善於理財」的人【來此報數】,為她打理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財務。

因此,當唐僧得知是觀音親自出馬解救自己,即忙跪下朝南禮拜時,善解人意的悟空,才會說出——【不消謝他,轉是我們與他作福,收了一個童子】

恩爺擅長的是春秋筆法,他本意所要揭示的便是社會現實。稍微對歷史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對恩爺所揭示的他那個時代的腐敗現實表示懷疑。讓人感到詫異的是:這種「現實」,不僅是恩爺所處的那段歷史「現實」,也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現實」。這讓我們在讀《西遊記》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歷史隔閡感。

觀音「有據可查」的「貪污」數量,至少佔到經她開支的「五分之二」,這的確讓人大跌眼鏡。看到這,讓老傴想起另外一件相似的情形,也是如來親手交出的寶物,不過,他不是交給觀音,而是交給與她同樣級別的【靈吉菩薩】。那兩件寶物是【飛龍杖】和【定風丹】,雖說【靈吉】只是把【飛龍杖】甩在了被他看管的【黃風怪】身上,那顆【定風丹】一時沒有發揮作用,可後來他還是把【定風丹】交給了悟空,讓悟空躲過了鐵扇公主的妖風。

同樣位居「菩薩」,同樣手握「寶物」,恩爺卻讓我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因此,老傴願意借用悟空的一句台詞——【妖精也有存心好的】。

不是嗎?——「現實」不就是如此嗎?誰能說恩爺只是看到社會的陰暗面?

蟬肉延生④:鼉龍闖禍⑴

 有心的看官老爺可能已經注意到:「童子」都是前兩次【蟬肉延生】的「食客」。緊接著上場的這位,雖然剛剛舉行了成人禮,但他告別的不是天真無邪的「快樂時光」,而是單親家庭的「苦難童年」,是一個十足的「問題少年」。這不,在還沒有正式領取「身份證」時,他就開始闖禍了。

原著緊接著的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說的就是由這位「童子」扮演主角的「奪食金蟬」第四次大戰——

離開火雲洞一個多月,師徒一行來到衡陽峪黑水河邊,正苦於無法過河,只見鼉龍劃著小船而來,八戒保師父先過。行到河中間,鼉龍連人帶船拖下水去。悟空覺得划船人有些不正氣,想必是他把師父拖下水去。沙僧分開水路,見鼉龍坐在一亭台上,為奪得「蟬肉」而慶喜,正吩咐小妖,將兩個和尚囫圇蒸煮,並具柬去請二舅爺龍王敖順來與他暖壽。沙僧火起,輪寶杖將門亂打,鼉龍出門迎戰,沙僧虛晃一槍,拖著寶杖就走,試圖引出水面讓悟空收拾,鼉龍並不追趕。

沙僧告知悟空,悟空正在疑問,黑水河河神前來訴冤。悟空讓河神陪著沙僧看守,自己往西洋大海請龍王敖順出面解決。正行走處,撞見送請柬的小妖,悟空打死小妖帶著請柬來到水晶宮,龍王敖順出宮迎接,悟空怒將請柬遞與龍王,龍王見了慌忙跪下叩頭解釋,即喚太子摩昂點五百蝦魚壯兵捉拿小鼉。回到黑水河,悟空讓摩昂好生捉怪,自己上岸向沙僧與河神說明。

鼉龍見摩昂領兵而來,便披掛出迎,摩昂要鼉龍快把唐僧師徒交還悟空,否則休得全生。鼉龍不服,翻臉便打,一番苦戰,摩昂終於將鐵索穿了鼉龍的琵琶骨,拿上岸來。悟空與沙僧見了,責問鼉龍,鼉龍叩頭不住,沙僧與河神跳水直入亭台,沙僧解了師父,河神解了八戒,背出水面。摩昂帶著鼉龍投水徑轉西洋大海。河神作起阻水法術,將上流擋住,開出一條大路。師徒們行過西邊,謝了河神,登崖上路。

粗讀原著後,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問題少年」,父親早逝和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不僅造成了他心理創傷,也形成了他叛逆性格,加上舅公的縱容與庇護,更使得他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作出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以下主要情節,可以充分說明這一判斷的合理性:

①鼉龍肇事後,教【小的們!快把鐵籠抬出來,將這兩個和尚囫圇蒸熟,具柬去請二舅爺來,與他暖壽】

—— 「敢想敢幹」,「誇耀張揚」,當然也不忘對至親的「報答回贈」。

②黑水河河神前來訴冤:【……把我坐的那衡陽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奪去住了,又傷了我許多水族。我卻沒奈何,徑往海內告他。原來西海龍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狀子,教我讓與他住。我欲啟奏上天,奈何神微職小,不能得見玉帝。……】

——「無法無天」,離不開長輩的「縱容庇護」。

③悟空得知是鼉龍肇事,憑藉 「請柬」責問龍王,龍王【……因妹夫錯行了風雨,刻減了雨數,被天曹降旨,著人曹官魏徵丞相夢裡斬了。舍妹無處安身,是小龍帶他到此,恩養成人。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無方居住,我著他在黑水河養性修真,…… 】

——「家庭變故」,「寄人籬下」。

④表兄摩昂向小龍說明了「吃食唐僧」的嚴重性後,鼉龍聞言大怒,揚言要與悟空交戰,【太子見說,開口罵道:「這潑邪果然無狀!且不要教孫大聖與你對敵,你敢與我相持么?」那怪道:「要做好漢,怕什麼相持!」】

——「不計後果」,任性起來「六親不認」。

⑤行者與沙僧斥責鼉龍,鼉龍告饒,並說道【你師父還捆在那水府之間,望大聖解了我的鐵索,放了我手,等我到河中送他出來。」摩昂在旁道:「大聖,這廝是個逆怪,他極奸詐,若放了他,恐生惡念」 】

——「翻雲覆雨」、「陰險狡詐」

看到了嗎?「問題少年」的所有特徵,都在鼉龍身上表現無遺。可是,問題有這麼簡單嗎?吳承恩在構造宏大的「仙魔世界」時,會不惜筆墨,關注「單親家庭」和「問題少年」嗎?唐僧師徒就這麼倒霉,碰上一個沒爹沒媽、無法無天的「搗蛋鬼」?

但在老傴看來:「童子」向來是天真無邪的代名詞,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由於受其自身發展規律和體智水平限制,理應得到「大人」們在物質上的關愛與呵護,更應得到得到「夫子」們在精神上的引導和啟迪。然而,在多數時代里,「童子」往往成為「夫子」政治乃至軍事鬥爭的犧牲品。因此,老傴有理由相信:恩爺講述的這個故事,就是以他獨特的春秋筆法,為我們撩開這個沉重的話題——什麼?您問何以如此自信?那好,還是容老傴先從這個話題的歷史談起吧——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像這樣「我來施食爾垂鉤」的溫情畫面,也只有在白居易詩作中,我們才能得到片刻遐想。在一個缺乏規則和喪失秩序的年代,當「弱肉強食」和「成王敗寇」作為國人生存唯一法則時,「夫子」不僅不會顧及「童子」「無力無能」的弱點,甚至會充分利用其「無知無畏」的缺點,以實現「夫子」簡單的生存期盼,乃至遠大的政治抱負。

每每翻開帝國歷史,充斥眼帘的卻是如影隨形苦大仇深的「童子」,哪裡有「我來施食爾垂鉤」?分明是把「童子」捏作魚餌,綁縛在政治魚鉤上。有時,老傴甚至以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童年史,當然不是說這個民族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始終處於「茁壯成長」的「幸福時光」。

不是嗎?這部歷史不就是圍繞皇權的爭鬥史嗎!在這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系列鬧劇里,不論是男是女,也莫論不男不女,幾乎都是圍繞尚未成人的「太子」展開的。多的不說,這個大一統帝國開業之初,閹人趙高不就把太子拿來玩了一回?還不是因為「老佛爺」把幾個太子當佛珠捏在手上玩,才使得這個帝國停業整頓?總之,有「太子」的女人弄個「垂簾聽政」,沒「太子」的男人搞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實在玩不起「太子」的,先把自己裝扮成未來皇帝,也叫「准皇上」,再把「准太子」抓來捏也是有的,劉備就是其中一個。如果說劉備多次「拋妻棄子」僅僅是為了保住自己一條小命而已,尚能理解這是人的最低層次需求使然,阿斗即使是死也是死得其所,畢竟「沒爸的孩子像根草」,沒有劉備,阿斗也是小命不保。

但是「劉備摔阿斗」,就是「童子」被參與到成人遊戲的一個典型案例。趙雲七進七出終於救出阿斗,並且拚死刺殺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不是感激涕零,卻是【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我們不知道阿斗弱智是遺傳基因造成的,還是這次「擲之於地」的後遺症,反正劉備需要的是趙雲「肝腦塗地」。後人也並不關心阿斗的傷情,卻津津樂道於劉備的用人計謀,為此還頗有心得地總結了一條歇後語:「劉備摔阿斗—— 收買人心」。

讓老傴頗感訝異的是,對於一個可以用自己親骨肉「收買人心」的人來說,還有什麼能夠阻止他用你的骨肉再去收買別的人心。當然,趙雲是幸運的,他躲過了「兔死狗烹」的命運——哦,對了,劉備的「兔子」還沒有死,天下還不屬於劉備的。因此,「儒將」的智慧讓趙雲得以善終。但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劉備「純真可愛」的一面。原來他比誰都更清楚:「買」畢竟是要付出的,而「借」是不需要成本的。

自從皇帝被「革命」以來,也就沒有「太子」可玩了,於是開始玩「孩子」了。你懂的,如果說為了反襯胡漢三和日本鬼子的兇狠殘暴,春芽仔和小嘎子的形象還有幾分可愛的話。那時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英勇少年」,以及兒童攙扶老人過街的情形,實在是讓老傴茫然無語。尤其是看到大街上,兒童們向大人們散發交通安全之類的宣傳單時,老傴會情不自禁的聯想到手拿紅纓槍的小八路在查路條,也不知是哪根神經出了毛病,會本能地以為自己是人人可以喊打的「漢奸賣國賊」,便趕快背駝五度,慌不擇路、逃而避之。

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一句「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吆喝,又讓多少「花朵」黯然失色。不過,所謂的「產業化」卻因此風生水起、陽光燦爛。老傴時常納悶:要說「拼」吧,這分明是一個「拼爹」的時代,自己既沒有「長跑」的忍耐力,也沒有「短跑」的爆發力,偏偏要去「馬拉松」湊一會熱鬧,又到「百米賽」拼一下死活。自己「拼」不過人家,就把無辜的孩子拽出來,企圖從孩子的「成功」中,找回自己「失敗」後那點可憐的自尊。殊不知,除了「馬拉松」和「百米賽」,還有「競走」,「暴走」等等,你是要把孩子拖到哪一條「起跑線」上?

……扯近了,還是回到遙遠的主題上去。



有看官老爺要問了:「小鼉龍」又是如何被「夫子」們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呢?有什麼根據嗎?」聽了老傴的回答您可別生氣——「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說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事實就是如此!」——老傴是那樣的人嗎?顯然不是!不過,尋找恩爺留給我們的伏筆,那是應該馬上去做的——

①【一向辛苦,今日方能得物。這和尚乃十世修行的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便做長生不老人。我為他也等夠多時,今朝卻不負我志】

——這個讓他【一向辛苦】好不容易得來的【物】,除了【蟬肉延生】就沒有其他代指?這個【也】字是什麼含義?【等夠多時】到底有多久?這個【志】字又指的什麼?

②悟空帶著鼉龍的「請柬」,【龍王見了,魂飛魄散,慌忙跪下叩頭】

——不就是一塊「唐僧肉」嗎?小孩不懂事,教育一下,把人放了不就行了嗎?為什麼會【魂飛魄散】?

③鼉龍對錶兄摩昂【心中大怒道:「我與你嫡親的姑表,你倒反護他人?聽你所言,就教把唐僧送出,天地間那裡有這等容易事也!你便怕他,莫成我也怕他?……】

——就為了自己吃上一塊,有必要扯上七姑八姨嗎?送出唐僧就是違背【天經地義】嗎?這連著兩個【怕他】不是讓人費解嗎?

④行者與沙僧斥責鼉龍,【那怪叩頭不住道:「大聖,小鼉不知大聖大名,卻才逆了表兄,騁強背理,被表兄把我拿住。今見大聖,幸蒙大聖不殺之恩,感謝不盡……】

——看到了嗎?他不認為是敗給悟空,這件事還不能說就此了結。為了一塊肉至於如此嗎?



更值得疑問的是:一向識妖的悟空,在妖怪得手後才說【我才見那個棹船的有些不正氣】,而在整個打鬥過程中,悟空不曾揮動拳腳,這與他的一貫作風相符合嗎?並且,【你令妹共有幾個賢郎?都在那裡作怪?】、【一夫一妻,如何生這幾個雜種?】、【我才心中煩惱,欲將簡帖為證,上奏天庭,問你個通同作怪……】以及【龍王再勿多心,既講開饒了你便罷……】等。他的這些對話,難道就沒有特殊含義嗎?



看來,我們有必要再回到原著中去,看看能否找到真正的答案?

蟬肉延生④:鼉龍闖禍⑵

 鼉龍是西海龍王敖順的妹夫——涇河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因妹夫錯行了風雨,刻減了雨數,被天曹降旨,著人曹官魏徵丞相夢裡斬了】——鼉龍母舅敖順的這番話,使我們想起了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那麼,在西行取經尚未開始之前,發生在長安城裡的這段往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涇河龍王又到底是如何被斬?袁守誠真的【妙算無私曲】嗎?看來,我們不得不來一次「穿越」,回到五年前的長安。



第九回講述的是:漁翁張稍和樵子李定,兩人「酒足飯飽」之後,詩興大發。張稍告訴李定,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先生【百下百著】,被一旁巡視的夜叉聽到,並報告了涇河龍王,老龍王豈容有人在自己的地盤上「抬杠」,遂扮作白衣秀士,來到這位自稱是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的卦鋪,以【行雨時刻】和【落雨點數】打賭,結果被袁守誠言中,老龍王故意改動時辰與克減點數,並以此打鬧卦鋪。守誠公然不懼,並聲稱龍王犯了天條,難免一死。龍王心驚膽戰,跪求生路。守誠告以求助唐太宗方好。

龍王依計託夢唐太宗,唐太宗允諾搭救,並以下棋對弈為由,宣召兼職天庭人曹官的魏徵丞相,不料魏徵仍在夢中執行了處斬任務。致使龍王「龍頭落地」,龍王託夢唐太宗:手提血頭,聲言還命。唐太宗【箝口難言,只掙得汗流遍體】,觀音【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之後是《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在這個故事中,情節並不複雜,加上作者似乎有意展示自己的「詩作才華」,借張稍和李定之口,大篇幅「吟詩對句」,給人感覺其實際內容「一目了然」。但是,當我們透過這些借景抒情的對詩,以及寥寥幾句的卦鋪對白,我們還是看到了隱藏其中的玄機。

①漁翁和樵子,如此深厚的詩詞才賦,符合其身份特徵嗎?兩人合名「稍定」,是不是隱含了作者的某種用意?

②【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確有其人,但他是否有一個叔父叫袁守誠,並無史料佐證。作者虛構這樣一個人物的真實用意到底是什麼?

③袁守誠何以料事如神,並且不差分毫?他又如何料定龍王必有一死,而且行刑官就是魏徵丞相?與其說是「預言」,倒不如說更像是「安排」?

④既然料定龍王必有一死,叫魏徵開小差不予執行,豈不又是違抗【玉帝敕旨】,既躲不過龍王被殺的命運,又增添了魏徵被殺的可能。如此計策,守誠怎麼想得出來?龍王又如何會相信?

⑤在龍王向唐太宗託夢索命後,觀音及時出現,並作法讓龍王徑到陰司地獄,從此再無聲息。觀音出現的時間點,難道不可疑嗎?

把這些問題聯繫起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切都是有人在操縱。那麼,是誰在操縱的?他的真實用意又是什麼?這就要從最後出場的觀音談起。

在完成了玄奘「尋親報冤」的布局後,加之來路上,她親自預約的三個徒弟和白龍馬,西行取經的所有人選已經「搞定」。接下來就是給「西行取經」找到「冠冕堂皇」的出征理由。這個理由,不僅不能由佛家「公然指派」,而且,如果能做到「事出道家」,則是一條「萬全之策」。

觀音不愧是「女中豪傑」,能做到享「佛」譽之尊,卻甘於「菩薩」之位,可見其「老謀深算」之功力。於是,在觀音編排下,《謝天謝地,你來啦》終於開播:

先出場兩個人物,拋出【算卦百下百著】的「誘餌」。至於這兩個人叫什麼名字,那是無關緊要的,作為過渡人物,就隨便「稍定」吧。當然,讓唐太宗驚魂「稍定」後,圍著老娘指揮棒轉悠,那是必需看到的結果。更進一步說,目前暫時「稍定」的「道主佛從」的政治局面,也必將從現在開始發生徹底的改變。

這最先出場的兩個人物,肯定不能啞口無言,總要有一些台詞,否則,怎麼能引起「魚兒」的注意?那就聊聊「清心寡欲」「勸善崇佛」的話題,順便為佛家打個「嵌入式廣告」。

這算卦是道家的拿手好戲,找個【百下百著】的道家人物,既可以增加「誘餌」可信度,又可不露痕迹地栽贓於道家,實可謂「一箭雙鵰」。但是,如何設置這樣的人物呢?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可是大名鼎鼎的道家人物,他的身份當然是理想的「誘餌」。不過,他是決不會聽命於我佛家使喚的。那麼,直接假冒他的身份又如何呢?不行,沒有人會相信在欽天監之外,有袁天罡的卦鋪。那就假冒一個並不存在的「叔父」,算卦世家嘛,可信度還是有的,再則,一旦達到目的後及時撤離,袁天罡真要認真起來,也查無實據。還是這個辦法可行。那麼,給他「叔父」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守誠」好了——算卦之人「信守誠諾」嘛。至於「妙算」有無「私曲」,此地無銀是三百兩還是二百五,就讓好事者爭論去吧!

這龍王果然上鉤,自以為【行雨時數】可以難倒老娘。也不想想,在這「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國度,這下不下雨,下多下少,他一個張玉皇管得過來嗎?別以為他是在「鞠躬盡瘁、日理萬機」,那是在政治作秀,什麼是政治作秀,你懂嗎?——聽傻了不是?好吧,老娘這會有點時間,就給你多聊幾句——

想必在參加崗前培訓的時候,你就已經接受了「天庭特色」理論,這一理論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天庭風雨計劃」,你老龍便是這個制度的執行者,當然,你也是這個體制的受益者。知道為什麼要「集中力量辦大事」?換句話說,為什麼要「有計劃、按步驟」「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生產和凡人生活的需要」嗎?說白了,還不是為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讓玉帝身邊一幫人「先富起來」。你充分領會了玉帝講話精神實質嗎?貫徹執行得又如何呢?看看你那窩囊樣,還真把自己當「海瑞」了——不,那是你鄰家子孫的事。我說老龍啊!要學會「與時俱進」,要多聽聽你手下那些「海龜」的意見,不要再被那些「土鱉」糊弄了……。

都說「計劃計劃,紙上畫畫,牆上掛掛」,你還真以為那是金科玉律?是天條至尊?告訴你,「計劃趕不上變化」,都像你這麼認真,還要四海龍王那幫人幹什麼?別你以為少了你,就「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對了,我們一起唱:「天上有太陽……」。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古得拜!「……走了太陽,來了月亮……」。

——對了,待老娘隨便找個理由,玉帝面前去哄他幾句。「……又是晚上……」

……

看來龍王真是老糊塗了,你也不看看:這算卦能夠如此精準,是一般人物可以做到的嗎?還耍起小孩子脾氣來,想砸場子是不是?告訴你,「你有毛病,不信走兩步!走兩步!沒病走兩步!走!」……,跟你說:你得的是「頭離肩」毛病,啥叫「頭離肩」知道不?要想治好你這「頭離肩」的毛病吶,你還得趕快找小唐同志給說說去!別在這耽擱時間了,「時間就是生命,關係好比黃金」吶!——嘔,你知道的,我啥也沒說。

……

好了,好了,我說老龍啊,你也怪不得小唐同志,他已經竭盡全力了。這「頭離肩」的毛病嘛,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治好的,該去哪去哪!別在這吵鬧,影響了小唐同志休息。……

……這是怎麼了,那小子明明姓李,老娘怎麼老記得他姓唐呢?這該死的李世民!……嘔,他是該死一回了……



有關涇河龍王的故事到此基本結束,我們已經知道了「夢斬龍王」的真實內幕。後面將返回到黑水河,對「奪食金蟬」第四次大戰進行詳細解讀。不過,既然好不容易「穿越」到了長安,還是容老傴借這個機會,對這段有關「西行取經」的起因故事,把他後續的內容講完,說不定對後面的解讀也有意外收穫。

後來,唐太宗按照觀音意願,到陰曹地府走了一趟,當然不是聲勢浩大的御駕親征,也不是喬裝打扮的微服私訪。而是在孤魂野鬼討伐和閻王鬼卒脅迫下,心驚膽戰地作出了舉辦「水陸大會」的承諾。我們也看到,在這場舉世矚目的法會上,唐僧「舌戰群儒」——不,「百里挑一」——頭頂「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的光環,擔任了【壇主】。

值得一提的是,從唐僧由「法師」到「聖僧」的轉變過程來看,觀音的布局堪稱完美。先看一段原著:【當日對眾舉出玄奘法師。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當時三位引至御前,揚塵舞蹈,拜罷奏曰:「臣星等蒙聖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江流兒叩頭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看到了嗎?觀音一手導演的【尋親報冤】,在這裡得到了充分應用和高度認可。

再看選舉高僧的主持人選,唐太宗開始是指派堅決反對佛教的太史丞傅奕,【傅奕聞旨,即上疏止浮圖,以言無佛】。傅奕說的不無道理,人的生死壽夭,本取決於自然,怎麼能讓佛家坑蒙拐騙——【蒙誘愚蠢】。老傴也支持傅奕的說法:超度亡靈的事,應該是道家的強項,實在要搞,請個道士裝神弄鬼一番也在情理之中,幹嗎非找佛家不可?——當然,老傴是不可能「穿越」到朝會上的。

這時候,冒出一個【宰相蕭星】,與傅奕當庭展開辯論。太宗一時沒了主見,便聽取太僕卿張道源和中書令張士衡意見。二人力挺佛家。【太宗甚喜道:「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陳者,罪之。」遂著魏徵與蕭星、張道源,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

魏徵身兼朝廷【丞相】和天庭【人曹官】兩職,具有雙重合法身份,安排魏徵主持「海選聖僧」,明顯具有「公證人」色彩。另外兩位人選也很有深意。老傴查遍手頭資料,沒有看到【蕭星】的歷史記載,可見這是作者虛設的一個人物。【蕭星】是否含有【小心】之意?——整個「西行取經」計劃能否啟動,這個角色極其重要,必須【小心】對待。這樣,蕭星可以看作是恩爺刻意安排的人物,這個人物實際上已經被觀音買通。我們也確實看到,在蕭星的影響下,三位朝臣拿出唐僧這個唯一人選,後來為觀音牽線搭橋面見太宗的也正是蕭星。另外一位張道源,是唐高宗時期武將,以謙孝廉潔聞名,歷史上記載了他與友人客游,友人在夜中病卒,他恐怕驚擾了主人,便與友屍共卧,熬到天亮時才嚎啕大哭,並且親自送屍回其本鄉。張道源早在這次「海選聖僧」前的十多年,於武德七年去世。這樣看來,作者無非是安排一個「膽小怕事」的人選。總之,這樣的三人組合,為【江流兒】最終過度為【唐三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沒有人可以提出任何疑議!

從這樣的組合當中,看官您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總之,觀音的設計堪稱完美,結果也是如願以償:唐太宗做出了她夢寐以求的事情——組團取經,普度眾生。道家也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眼睜睜看著「唐三藏」走出了長安。

但是,觀音的設計真是天衣無縫嗎?她就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嗎?

蟬肉延生④:鼉龍闖禍⑶

 涇河龍王一共有九個兒子,第一個小黃龍,現居淮瀆;第二個小驪龍,現住濟瀆;第三個青背龍,佔了江瀆;第四個赤髯龍,鎮守河瀆;第五個徒勞龍,與佛祖司鍾;第六個穩獸龍,與神宮鎮脊;第七個敬仲龍,與玉帝守擎天華表;第八個蜃龍,砥據太岳。第九個就是目前在黑水河「闖禍」的鼉龍,但當父親逞強克雨、身首分離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年幼無知的孩童。

可以想見,當父親龍頭懸掛市曹的噩耗傳來,一家老小必然是痛不欲生,所有「龍氏」親朋也是憤憤不平。但當他們隱約感到佛道兩家插手其中的背景後,儘管所有現象都指向佛家,而且道家也在極力辯解,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因為在這樣一個等級制度下,佛道兩家的勢力,是他們這個地位並不顯赫的「龍氏」家族誰也得罪不起的——「報復」絕對是敏感詞,不僅必須在族人的網路上屏蔽,而且必須在族人的內存中刪除。

鼉龍的八個兄長,雖然已經成人,並且都有自己的家業,但畢竟根基尚淺,羽翼未豐。現實的殘酷性,使他們清楚地意識到:死去的就讓它死去吧,活著的不要因為死去的而死去。而家庭的重大變故,導致小鼉龍衣食無憂的貴族生活猛然被打斷,他不得不跟隨母親來到舅公龍王敖順家中,過上寄人籬下的孤苦生活。

與此同時,隨著唐僧西行腳步一路留下的,還有關於【涇河龍王克雨遭斬】的故事。在寶象國,在烏雞國……,唐僧一路述說著,他也許是在陳訴通關的理由,但他客觀上提醒了所有有心和無心的人們。

這樣,道家自然洗脫了嫌疑。當然,即使有嫌疑也無須辯白,因為天庭是不便追究這一責任的,這是由於處斬決定,已經由金口玉言的玉帝發出,除非還要追究玉帝「失察」責任。但是,對這一事件挖掘和利用,不能排除道家是有這個可能的。

道家也許找到了鼉龍的八個兄長。但已經懂事的兄長們,一定是膽戰心驚,他們不願捲入這佛道相爭的漩渦中,相反,他們在遠離西行路徑的地方,把父親遭斬一事盡量忘卻。這就是為什麼後來鼉龍闖禍後,負有連帶責任的西海龍王敖順,立馬向前來責問的悟空表態:【那八個都是好的】。也就是說,敖順是條件反射地想到敏感詞「報復」,憑著他對【那八個】的了解,敖順當然可以擔保他們沒有採取任何「報復」行動——【都是好的】。

但是,小鼉龍的情況就不同了。對這個因生活環境改變,而埋下「復仇」心態的「問題少年」,您能說道家就沒有找到鼉龍,對他施加過什麼影響嗎?

更有甚者,對這個出面擔保的敖順,您也能說道家就沒有施加過壓力?【我著他在黑水河養性修真】——這黑水河可是唐僧西行必經之地,憑著敖順對鼉龍的了解,他就沒有對鼉龍會【作此惡孽】的預見?鼉龍強佔黑水河河神府,如果沒有人撐腰,敖順敢視而不見嗎?在得知鼉龍闖禍的那一刻,敖順便【魂飛魄散,慌忙跪下叩頭】,難道他就沒有做賊心虛的嫌疑?

在老傴看來,道家一定找過敖順和鼉龍,至於具體細節,只能發揮我們的想像了——

①【一向辛苦,今日方能得物。這和尚乃十世修行的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便做長生不老人。我為他也等夠多時,今朝卻不負我志】——這裡有三句話,仔細分析頗有意味。

⑴【一向辛苦,今日方能得物】——這句話是說,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今天終於如願以償。那麼,這個讓他苦苦追求的【物】到底是什麼呢?很明顯,它是指【唐僧】。可是我們要注意到,【唐僧】作為一個綜合體,它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唐僧肉】,這是顯現的,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緊接著的第二句話也點明了這個意思。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是【唐僧體】,即社會意義的生命體,以及由他代表的政治形象。對鼉龍來說,佛家是「殺父仇人」,而唐僧是佛家派出的使者,可以作為「殺父仇人」的替代目標。換句話說,得到此【物】以至消滅此【物】,就可達到 「報仇雪恨」的政治目的。那麼,這個【物】到底是【唐僧肉】,還是【唐僧體】?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鼉龍用【物】代指【唐僧】,不僅難以反映對【唐僧肉】的渴望心態,也明顯表露出一種鄙視心態。因此,這個【物】應該更接近於【唐僧體】。

⑵【這和尚乃十世修行的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便做長生不老人】

——這就是【唐僧肉】的傳說,我們不禁要問:一個毛孩他是怎麼知道【蟬肉延生】的?而就在此前的一個多月,在火雲洞,同樣年紀的【紅孩兒】,就被道家當作「魚餌」,充分利用了一回。在相距如此短暫的時間和空間里,道家能夠擺脫干係嗎?從敖順那【魂飛魄散】的情形來看,道家不會欺騙或是脅迫敖順,讓鼉龍以【養性修真】為名來到黑水河?道家不會在懷有「報仇雪恨」的「問題少年」面前,搖晃一下貼著【唐僧肉】標籤的棒棒糖?對於道家來說,這是一項極其簡單的任務,只需要「跑跑腿,動動嘴」,不需要任何「法力」和「法器」,不會留下任何把柄,道家何樂而不為呢?

⑶【我為他也等夠多時,今朝卻不負我志】

——這個【也】字用的特別。我們先來看看「也」字的含義。這裡用到的「也」明顯是作副詞使用,前後文相關的有兩個義項:一是表示「同樣」,可以理解為:【我為他(【唐僧肉】)也(像其他人一樣)等夠多時】;二是表示「兩事並列或對等」,可以理解為:【(得到【唐僧體】的同時)我為他(【唐僧肉】)也等夠多時】。哪一種理解更接近事實呢?

再看【等夠多時】的【多時】。這個時間有多長呢?黑水河河神說的是【那妖精舊年五月間,從西洋海趁大潮來於此處】。【舊年】一般是指去年,也可以指過去的時間。龍王敖順說的是【前年不幸,舍妹疾故……自舊年才著他居黑水河養性】,這裡【前年】【舊年】一併使用,可見【舊年】明確是指去年。也就是說,鼉龍應該是去年五月間來到黑水河的。現在是什麼時間?【秋盡冬初】【師徒們離了烏雞國,夜住曉行,將半月有餘】,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收伏【紅孩兒】耽擱多日,又【行經一個多月】來到【衡陽峪黑水河】,此時黑水河未見結冰,故斷為冬盡春初時節。也就是說鼉龍來到黑水河的時間,應該是半年多不到一年。

再看【不負我志】的【志】。我們知道,【志】表示志向,是要給予較長的「奮鬥」時間的,尤其對於兒童來說,一般都是指成人以後所要實現的目標。鼉龍知道【蟬肉延生】信息,也一定知道唐僧西行時間,因此,這不到一年的時間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吃到【唐僧肉】,為何不用【願】,偏偏要用【志】?可見這個【志】一定是另有所圖——也就是得到並且消滅【唐僧體】。「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從【涇河龍王克雨遭斬】到此時【鼉龍闖禍】,已經將近六年。為了這個【志】而【等夠多時】,則是合乎常理的。

這樣,如果再按這三句話的邏輯遞進關係來看,把【物】理解為【唐僧體】,鼉龍的這三句話也就合乎邏輯了。

②鼉龍對錶兄摩昂心中大怒【道:「我與你嫡親的姑表,你倒反護他人?聽你所言,就教把唐僧送出,天地間那裡有這等容易事也!你便怕他,莫成我也怕他?……】

——這「唐僧肉」就好比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表兄已經說明後果嚴重的情況下,就為了自己吃上一塊,有必要扯上七姑八姨嗎?【嫡親的姑表】不能【倒反護他人】,而應該為你兩肋插刀嗎?把保護動物放了就是違背【天經地義】嗎?這連著兩個【怕他】也讓人費解,前後聯繫起來看,應該是說:我們(嫡親的姑表)本來就不應該【怕他】,你們【怕他】本身就不對了,幹嗎還要我跟著【怕他】?

聯繫前一句的解讀,只有把「報仇雪恨」作為鼉龍的行為目的,才能合乎邏輯地理解此刻鼉龍講話的真正含義。



抱有相同看法的,還有悟空。從唐僧口中,悟空了解到「西行取經」的背景和細節,也猜想到道家的可能態度,對【蟬肉延生】的食客,他是高度警惕的。《奪食金蟬:老君收童》老傴已經為您做了分析,《奪食金蟬:善財童子》仍然如此,只是老傴把他放到後面去解析而已。

同樣的,面對這次由被斬涇河龍王兒子充當食客的「奪食金蟬」,悟空在得知消息後的第一時間,馬上說出【四海龍王都該有罪】,表明他認定必有幕後主使。只是證據不足,尚不能直指道家,但龍家因「殺父之仇」而參與其中,是可以肯定的。他需要掌握更多信息,也許還顧慮道家法器的魔力,他沒有與鼉龍正面交鋒。因此,在與敖順對話過程中,他始終按照這個思路來展開——

⑴【行者道:「你令妹共有幾個賢郎?都在那裡作怪?」】

——他要搞清楚,這涇河龍王的兒子們都在幹什麼?他們是否與道家有瓜葛?

⑵【龍王道:「舍妹有九個兒子……」行者聞言笑道:「你妹妹有幾個妹丈?」】

——他想知道,這鼉龍是否涇河龍王的親生兒子?是否有人代行「父親」職責,教導孩子「報仇雪恨」?

⑶【敖順道:「只嫁得一個妹丈,乃涇河龍王。……」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這幾個雜種?」】

——為什麼幾個兒子都不一樣?這個鼉龍怎麼會不知天高地厚?

⑷【行者道:「我才心中煩惱,欲將簡帖為證,上奏天庭,問你個通同作怪,搶奪人口之罪。據你所言,是那廝不遵教誨,我且饒你這次:一則是看你昆玉分上,二來只該怪那廝年幼無知,你也不甚知情。你快差人擒來,救我師父!再作區處」 】

——本來我是要追查幕後主使的,既然與你無關,看在兄弟的份上,我也把他當作「年幼無知」,彼此都有個交待,快把鼉龍抓來,把我師父放了,別的以後再說。

⑸【行者與沙僧見了道:「你這廝不遵旨令,你舅爺原著你在此居住,教你養性存身,待你名成之日,別有遷用。你怎麼強佔水神之宅,倚勢行兇,欺心誑上,弄玄虛,騙我師父、師弟?我待要打你這一棒……」】

——記住,別辜負了你舅爺的一片苦心,聽信讒言,為害我的取經大業,否則,可就要了你的性命。

⑹【摩昂進禮道:「……雖大聖饒了他死罪,家父決不饒他活罪……」行者道:「既如此,你領他去罷,多多拜上令尊,尚容面謝。」】

——行了,交給你們處理就行了。

到此,悟空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只要事情得到圓滿解決,道家是否參與已無關緊要,糾纏下去毫無疑義。



後來的第四十五回《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悟空請敖順父子幫忙行雨,有一段對話:【行者又謝了敖順道:「前日虧令郎縛怪,搭救師父。」龍王道:「那廝還鎖在海中,未敢擅便,正欲請大聖發落。」行者道:「憑你怎麼處治了罷,如今且助我一功」 】。

——看到了嗎?悟空都已經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可敖順父子仍然不敢輕易處置,是真的要等悟空處理?還是怕鼉龍放出來後再被人利用?



總之,涇河龍王被斬,讓太多人為之牽掛。但作為讀者,我們還是不必「為之牽掛」,儘快回到現實中來,去細細品味白居易帶給我們的那種意境……,那種情趣……,也但願它成為永遠的現實——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蟬肉延生⑤:魚籃觀音

師徒們過了黑水河,又是一路向西,來到車遲國,與滅佛興道的「三位國師」鬥智斗勇,最終消滅三魔怪,促使國王採取三教歸一的政策。接著,來到了八百里通天河,在這裡,展開了第五次「奪食金蟬」大戰。

第四十七到四十九回講述的這位食客,號稱靈感大王,他本是觀音蓮花池裡養大的金魚,每日浮頭聽經,修成手段。他使用的九瓣銅錘,乃是一枝未開花的荷苞,被他運煉成器。他一向聞得人講: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九年前,海嘯泛漲,他來到此間,仗逞凶頑,趕走原主人老黿,佔據其水黿之第。

師徒們來到通天河岸的車遲國元會縣陳家莊,對齋主家舉行的預修亡齋感到好奇,在主人陳澄介紹下,得知河岸有一座靈感大王廟,每年一次祭賽,要一對童男女和祭祀貢品供獻。靈感大王吃了,才可保風調雨順,若不祭賽就降禍生災。今年恰逢陳澄家供獻,正在給孩兒做超生道場,所以叫預修亡齋。

師徒們決定打妖除魔。悟空變作男孩,八戒變作女童,被抬到靈感廟裡排下。一陣風響,妖怪正要下手,八戒和悟空現出本相就打,妖怪鑽入通天河。妖怪正為不得貢品和「唐僧肉」煩惱,鱖婆建議凍結通天河,待唐僧踏冰而渡時,讓他們墜落水中。妖怪依計作雪成冰,果然將唐僧拖下水,並藏於宮後的石匣內。三徒返回陳澄家換洗衣服。

三徒辟水來到水黿之第,悟空變作長腳蝦婆,探知師父尚存,讓二徒將妖怪引出水面,自己在岸上等候。二徒與妖怪大戰多時,被妖怪趕出水面,悟空打了幾棒,妖怪便潛入水中,鱖婆告知其乃孫悟空。二徒復入水中挑戰,妖怪閉門不出。悟空讓二徒等候,自己去見觀音。在落伽山,諸天說:觀音一早未曾妝束,就入林中去了,又教我等在此接候大聖,必然為大聖有事。不多時,觀音手提紫竹籃,同悟空徑往通天河。觀音拋籃在河,口念頌子,提起籃兒見一尾金魚。接著,觀音講述了妖怪的來歷。村民當中有善圖畫者,傳下影神,這就是「魚籃觀音」現身。八戒與沙僧入水,揭開石匣馱出唐僧。

眾莊客正準備為師徒們打造船隻過河,水黿之第舊主老黿現身,馱著師徒們渡過了通天河。

在這三回的故事中,作者用了將近一回篇幅,講述了師徒們通過交流攀談和為民除害,與陳家莊父老鄉親建立了深厚情誼。從小說布局來看,此處是西行中點,為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白黿淬水】,埋下了伏筆,使得師徒們在返回途中,得以再續前緣。那時,我們不僅看到村民們對師徒落難時的熱情幫助,也讓我們看到了村民們自覺拆去【靈感大王廟】,並自發修建【救生寺】,以報答師徒們的大恩大德。

作者將陳澄兄弟的兩個孩子,分別命名為【一秤金】和【關保】。這讓老傴產生了遐想:是啊!百姓心裡都是有【一桿秤】的,無論你是位高權重的得勢者,還是身無分文的落魄者,只要你能實實在在為百姓做點好事,哪怕不做好事,但只要不傷害到他們,百姓都會對你感恩戴德。都說百姓好管,是的,面對強權,他們只能無奈以對,只能默默祈禱仗義行俠的【關聖爺爺】能夠出手相救。

在冰雪封河期間,通過師徒四人作客游賞的所見所聞,作者無疑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小康社會」的美好景象。但如果看官老爺想以官家記者身份採訪當地人,問他「你幸福嗎?」,老傴敢挺直了背跟您打個賭,得到的答覆一定是「我不姓福,我姓陳,名到底」。如果賭輸了,老傴的背再駝下五度。

當得知唐僧師徒能夠拯救相依為命的兒女時,陳氏兄弟磕頭便拜,後來老大陳澄再次表示願意傾盡家產以謝搭救之恩——【老拙傾家費產,必處置送老爺過河】。是的,沒有人權的基本保障,這樣的財富不要也可。

在所謂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我們有過「太平盛世」的傳說。故言「傳說」,是因老傴實在弄不明白什麼「雞的屁」「狗的屁」,那些「屁」與草民賤民有「屁」關係乎?妙哉,知我者乃恩爺,他五百年回答了老傴的關問。陳氏兄弟聯名為「澄清」,不就是進一步暗示說,別相信官人吹噓的什麼「和諧盛世」,我們兄弟可以為你澄清事實。

還有一個細節不容忽視。在這西行之路的中點,當得知齋主「姓陳」時,唐僧主動攀親認故——【唐僧合掌道:「這是我貧僧華宗了」 】。這顯然與「得道高僧」的言行是不相符的。

佛學說親情和名利是六道輪迴的因,要去往極樂世界,就要遁入空門,就是要放下一切,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佛法認為慈悲比親情更偉大,真正修佛就是要看淡和放下親情,遁入空門時甚至要割斷親情。也因此,佛門有個規矩,父母來廟裡看望僧人,僧人只能稱呼父母為施主。由此看來,「攀親認故」是修行的大忌,何況是「主動攀親認故」,這對於「得道高僧」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整個西行途中,唐僧主動攀親認故的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兩界山的陳姓人家,只因西行開始不久,念及唐僧世俗纏身,老傴不便深究。這是第二次,已經是西行七八個年頭了,一路默念《多心經》的唐僧,難道沒有遁入空門的任何進展?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唐僧的這個落俗問題呢?

在《玄奘身世:忍辱負重》里,老傴解讀出「【尋親報冤】的陰影始終讓玄奘揮之不去。恩爺為我們設置了兩個場景,分別在西行之路的起點和終點,讓我們看到玄奘內心的煎熬自始至終」。當下的場景正是「中點」。我們不難看出:唐僧雖是出家在旅,但對於「世俗」的留戀牽掛,尤其是對於「家門」的不幸遭遇,一直耿耿於懷。由此看來,兩次主動攀親認故都事出有因,而且都是關乎【尋親報冤】。

在這個「中點」,作者是以「姓陳」來布局的,並且是由唐僧主動提出,這既符合他「陳玄奘」的公開身份,又隱含了唐僧對「劉」和「陳」兩個家族所有親人的挂念。從更深一個層面來看,唐僧【尋親報冤】的苦難童年,與這裡被用來祭賽靈感大王的童男童女,兩者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在完全破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兇手後,我們更能理解作者的精巧布局,也更加清楚這些悲劇之間的相似程度又是如此之高。也許,這樣更加增添了悲劇的感染力。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這「忍辱負重」的心裡陰影,才是唐僧堅持走下去的理由,他期待著一直走到靈山腳下,終究會真正釋然於懷。

因為這是西行的中點,有太多的故事在這裡交匯,作者的思考也肯定遠遠不止於這些。我們還是儘快把原著的這個場景看完,基本搞清作者的主要用意是什麼。

在這個故事中,「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一到,一切都報」,這個因果輪迴的法則,通過「水怪」的遭遇,得到進一步闡釋。然而,許多匪夷所思的現象,尤其是觀音的表現,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尷尬。這自然引起老傴興趣,也再次把這些現象,當作恩爺為我們設下的「懸疑」來破解。經過一番梳理,果然有所收穫。這裡僅列出三點,就可看出問題複雜性。

①妖怪是被悟空和八戒兩兄弟假變童男童女追打而逃,在知道唐僧的身份後,才對其他水妖說出【蟬肉延生】的話——【一向聞得人講: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不期他手下有這般徒弟,我被他壞了名聲,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夠】。

——可見,「奪食金蟬」並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並且他根本不知道悟空的厲害,只是回想起【蟬肉延生】的說法,才打起【有心要捉唐僧】這個主意。

②悟空見妖怪不肯出水,立刻想到要向觀音問明情況,見到觀音時,觀音的表現以及相互之間的對話,很是耐人尋味——【忍不住厲聲高叫道:「菩薩,弟子孫悟空志心朝禮。」菩薩教:「外面俟候。」行者叩頭道:「菩薩,我師父有難,特來拜問通天河妖怪根源。」菩薩道:「你且出去,待我出來。」行者不敢強,只得走出竹林,對眾諸天道:「菩薩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麼不坐蓮台,不妝飾,不喜歡,在林里削篾做甚?」諸天道:「我等卻不知。今早出洞,未曾妝束,就入林中去了,又教我等在此接候大聖,必然為大聖有事。」行者沒奈何,只得等候】。

——悟空「不假思索」的言行不奇怪嗎?觀音的行為不可疑嗎?她既然會算,也一定算到妖怪這九年在外行兇,為什麼就遲遲不處理?此刻,卻不顧形象,火急火燎的要搶救,為什麼?

③觀音是除妖的重要人物,陳家莊也是人所共知的——【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邊,也不顧泥水,都跪在裡面,磕頭禮拜。內中有善圖畫者,傳下影神,這才是魚籃觀音現身。當時菩薩就歸南海】。

——可是,後來陳家莊人興建【救生寺】時,為什麼沒有觀音的位置?

想到背駝,老傴靈光一現、豁然開朗。這金魚並非一般妖怪,他是受觀音指派,在通天河岸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只是因為金魚還在蓮花池時,常聽到或者甚至看到「金蟬例會」的情形,也知道悟空受制於觀音,但他並不知曉「西行取經」幕後主使,正是他的主人。因此,當與唐僧師徒不期而遇時,他想「順手牽羊」,也來嘗嘗「唐僧肉」的美味,並且「狗仗人勢」,根本不把悟空放在眼裡,直到觀音竹籃收魚後,他還「眨眼動鱗」,並沒有一絲悔意。

觀音為何火急火燎,穿著睡衣就往現場跑?那是因為他算到,唐僧師徒已經到了通天河,「金蟬例會」難免讓金魚知曉,說不定他就會把唐僧抓了吃去,得趕快阻止金魚行動。因此,一大早就進林采竹編籃,結果悟空趕來,證實了她的擔心。所以,編好竹籃後,顧不得洗漱妝扮就趕往現場。她不僅要救唐僧,還要消除金魚為她執行「秘密任務」的證據。

那麼,這個「秘密任務」到底是什麼呢?說來話長,只能留待《長生秘法:觀音靈感》,給各位看官老爺一個詳細的解答。

蟬肉延生⑥:巔峰對決

 開場又是一段唱腔韻味的「唐僧體」——【你看那前面山高,只恐有虎狼作怪,妖獸傷人,今番是必仔細】。按說,有如此多教訓,也有這般「先覺」,只要注意尊重徒弟們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對於有著「火眼金睛」和「七十二般變化」的悟空,更要留心聽從他的提醒和保護。能夠做到這一點,這西行之路哪裡還會有如此多的磨難?

而在老傴看來,這「唐僧體」與其說是「恐懼的口頭禪」,不如說是「領導的官樣腔」。是的,更多的時候,這些話是對手下說的,他是在要求別人,至於自己該怎麼做,他另有一番道理。有趣的是:這「聖僧轉世」一直轉續到今天,他所創造的「唐僧體」作為基因,被廣泛遺傳於官人的話語體系。現舉一例:「你看」手中權力,「只恐」腐敗墮落,「是必」潔身自好。老傴在想:如果每位官人都能把自己手中的權力,看作是會吃人的老虎,而加以時時警戒和處處提防的話,自己就不會變成被人人喊打的老虎了。只是可惜:在他們的基因里,從來就沒有對自己說話的因子。

好了,言歸正傳。才剛剛從「石棺材」里爬出來的唐僧,驚魂未定之際,又有一位【蟬肉延生】的食客在等待著他的美味。如果說在通天河的冰雪河中,他唐僧僅僅是被「順手牽羊」了一回,而且還是「壞事變好事」,最終得到了陳家莊全體村民的「衷心愛戴」。那麼,在金兜山金兜洞里,他面對的可是「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超級食客」——獨角兕大王。這使得悟空在搶救師徒的過程當中,足跡幾乎踏遍了天庭的各個角落,佛道兩家最高首長也為之動容,親自拿策授計。出場人物之多、級別之高,達到了西行之路的巔峰,甚至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小說的中點,第五十到五十二回,記載了這第六次「奪食金蟬」大戰的前因後果,只是恩爺仍然採用「懸疑筆法」,在刀光劍影表象背後,為我們設置了重重玄關,只待有心的讀者,去尋找合乎邏輯的答案,去享受釋疑解惑的樂趣。



「唐僧體」唱腔之後,悟空的回話也頗有深意:【師父放心莫慮,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歸正求真,使出盪怪降妖之法,怕什麼虎狼妖獸!】。

在騰雲化齋之前,悟空用金箍棒畫了一個圈——當然,這不是在春天的南國,而是在嚴寒的西域——他要求唐僧不要走出圈外。悟空也許太幼稚了:這下級規範上級的行為,不要說超前了五百年,就是放在當下,也是大逆不道的。果然,唐僧不會感到「圈子」的約束,他大膽走向了【清幽的寺院】——那既是他駐足補養的驛站,更是他誦經打禪的聖地——他有充分的理由走過去。

原來,這「清幽的寺院」並不清幽,「超級食客」早就布下「三件背心」,等著師徒們自我穿戴,省卻了刀槍相向。八戒和沙僧首先就範。唐僧滴淚告饒,妖魔道出理由:【我這裡常聽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塊肉,發白還黑,齒落更生,幸今日不請自來,還指望饒你哩!」 並且吩咐手下:「……待我拿住他大徒弟,一發刷洗,卻好湊籠蒸吃。】

悟空回來不見師徒,山神土地告以實情。悟空尋到金兜洞,與妖魔惡戰不分勝負,妖魔取出金剛琢,把金箍棒套去。弄得悟空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看來,在靠「法器」說話的社會,離開了法器,縱有渾身「法術」,也是會膽怯的。

悟空來到靈霄殿,請求玉帝降旨查勘真兇。可韓丈人真君普查並無思凡下界者。悟空接玉帝聖旨,點名托塔李天王與哪吒太子,還有鄧化和張蕃二位雷公,一同下界擒魔。哪吒首先出戰,那魔王又是取出圈子把兵器全部套去,慌得哪吒赤手逃生——看來,這小子也是一個靠法器裝點門面的。

悟空又至南天門外,報請火德星君,悟空引出妖怪,火德星君傳令放火。妖魔再將圈子拋起,把所有火具套將去——看來,天庭也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來勢洶洶,那是對付「弱勢群體」的,一旦遇到有些手段的,就忘記自己是幹什麼來的。

悟空再到南天門外,報請水德星君,水德星君即令黃河水伯神王,取出白玉盂盛著半河水,向洞里倒去,頓時水漫四野,但未曾灌在洞里——這「引水工程」可是順利完工了,至於工程質量嘛,嘿嘿,你懂得。

魔王嘲笑,悟空與他比拳。眾神要來相助,群妖舞劍保護。悟空拔下毫毛變做三五十個小猴,把魔王纏住,魔王急把圈子拿出將小猴收為本相,悟空與天王等人轉頭就逃。悟空變作麻蒼蠅進洞,拿了鐵棒現原身一路打將出洞。魔王帥眾趕來戰經多時不分勝敗,天色將晚,收兵休戰。

當夜,悟空變身進洞,作跳蚤叮咬妖魔,試圖讓妖魔解下神圈,並無效果。悟空將眾仙兵器全部偷出,並縱火燒死大半妖精。妖魔拿著圈子將火熄滅。眾神復得兵器,與妖魔展開混戰,魔頭取出寶貝再次把眾神兵器全部套走。妖魔得勝回身,搬石砌門,動土修造,準備殺唐僧三眾來謝土,大家受用。

悟空決定上西天問如來。如來慧眼遙觀,但他不便挑明,取了十八粒【金丹砂】交給悟空,並命降龍、伏虎二尊羅漢助戰。悟空哄出妖魔,羅漢把金丹砂向妖魔拋去,妖魔深陷砂中,取圈子往上一撇,把金丹砂又盡套去——看來,佛家也只有「陷害」的把式。

羅漢告訴悟空,如來吩咐如失了金丹砂,可上太上老君處尋找蹤跡。悟空來到兜率宮,不顧道童阻擾,見到太上老君,邊周旋邊察看,終於發現牛欄邊一個道童盹睡,青牛不在欄中。那道童醒來,自稱撿食一粒火丹,睡了七日,那青牛偷了金剛琢,乘機走下界去。

老君隨悟空來到金兜洞,將扇子一搧,那怪將圈子丟來,又一搧,那怪現出青牛本相。老君將金鋼琢穿了牛鼻子,解下勒袍帶繫於琢上。這拘兒又名「賓郎」,就是起源於此——長久農耕文化積澱,但凡有點手段的,都要對手下拴上一根繩子牽在手中,明明是把你當作牲畜,卻要美其名為「賓郎」——既是佳賓又是郎君。

悟空與天王等眾打入洞里,把那小妖全部打死,眾神各取兵器歸去。最後,悟空解救師徒三人,再拿了鐵棒。師徒們收拾馬匹行裝,離洞上路。正走間,只聽得路旁叫:【唐聖僧,吃了齋飯去。】——原來,山神土地還捧著一缽盂飯,等在路邊。



你看——這「巔峰對決」的大戲,老傴實在不忍掐頭去尾。只恐——耽擱了您的寶貴時間。是必——下不為例!



有了前面幾篇示例,加上老傴在這一篇毫不隱諱地直接標題為「巔峰對決」,有心的看官您也一定想到了:在這場空前絕後的「奪食金蟬」大戰背後,道家實權人物——太上老君——扮演了幕後總策劃的角色。

在老傴看來,這不僅是佛道兩家首次也是唯獨一次,在西行路上的「巔峰對決」,而且,這也是恩爺對他所構造的「神魔世界」,進行一次「政治生態」精心裝修。因此,儘管老傴在可以肯定您已經知道答案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剋制一吐為快的衝動,硬是要把您拖住,甚至恨不能扯住您的耳朵央求道:「聽我說罷,就說一句可以嗎?」



在看到「屢敗屢戰」報告後,作為「圍追堵截」專項行動「總設計師」的太上老君,確實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不,是煉丹爐里的悟空——也不是,悟空才不怕火呢!不然五百年前的那七七四十九天,這猴頭早就成為了他研製的新產品——「猴頭丹」。

提起這猴頭,就讓老君氣不打一處來。上次讓兩個看爐的小童披掛上陣,險些丟了性命不說,還差點暴露了自己的隱私……。都是這猴頭「火眼金睛」——唉,早知如此,當初何必把他放到煉丹爐,直接用「金剛圈」敲幾下,不就萬事大吉了……。要說也是捨不得「金剛圈」,如果上次讓他們帶上,也許已經解決問題了——看來,要徹底擺平此事,還非得拿出看家寶貝不可!

可是,這天庭上下誰不知道這「金剛圈」是俺老君佩戴的「名表」?不必發起「人肉搜索」,他們也知道不是行賄來的。但這幫見風使舵的傢伙,不知道佛家亡我之心不死的危害,俺老君如此禪精竭慮,不就是為了維護大家的根本利益。功成名就時,都會圍著你歌功頌德,甚至「緊密團結在你身邊」什麼的,說白了就是圍著你分一杯羹。可是,一旦功敗垂成,哪個不是「義憤填膺」地指責你是「破壞安定團結大好局面的罪魁禍首」?……這也許就是「潛規則」吧!沒有辦法,千百年啦,只能這麼玩下去——你「只做不說」,他們卻「只說不做」。

好了,俺老君還是「只做不說」吧,只是這相當於本尊名片的「金剛圈」,到底該怎樣出手,是需要一番掂量掂量的!……對了,上次兩個家童失手,被猴頭指責為「管束不嚴」,如果是家畜出手,你能拿我何耐?再加上是看管的小童瞌睡失管,就更找不到俺老君岔了。至於要不要通報玉帝,以及相關人員,還是容俺老君再三斟酌斟酌。

……

噓!安靜,安靜點,狗仔們。什麼大牌記者我沒見過?別來嚇唬本官!告訴你,本宮可從來沒有什麼「臨時工」,只有畜牲一群,悟空先生可以證明這一點。如果各位還有疑問的話,你們可以展開調查。當然,一旦查實確有此事,本官立馬辭職,否則,咱們法庭上見!——事後,在有關此事件的新聞發布會上,太上老君作如是發言——對了,五百年前是還沒有「新聞發布會」。



這是老傴要說的第一句話。接下來,容老傴再說第二句話——

在這場大戰中,悟空可說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自以為畫一個圈,就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以為你「耳聰目明」,比別人多兩隻耳朵啊?要也是多四隻——六耳獼猴嘛。結果徒勞一場,是不是?

土地山神已經提醒你了,你以為又是一個小妖精,想捉來玩玩?結果你那小棍棍,沒兩下就被沒收了。後來只能當個快遞員,跑上跑下的,沒你大事了。

是的,在這樣的場合下,悟空也只能如此。他從與妖怪的第一次交鋒中,便感到了形勢險峻,這「圈子」——關係網也叫「圈子」——威力,早在五百年前,他就領教過。政治的敏銳性,使他察覺到背後的真正對手是誰,但他要證實這一點,並且還要徹底打敗他。

他來到天庭,想查明黑手。失去法器的他,從未有過的給玉帝打了個深躬,雖然遭到葛仙翁的嬉笑,但沒想到玉帝一幫人「特事特辦」,並且真正做到「公開、公正」,把各部門人員在崗信息交給悟空,自覺接受悟空「監督」。並且,還主動提出由悟空挑選天兵天將,一同捉拿妖孽。

也許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或許是官僚作風、效率低下。總之,妖怪不僅毫髮未損,還悉數收去神仙們的法器。這能怪誰呢?想當年,你悟空大鬧天宮,不也面臨同樣情況,能說是你悟空神通廣大,神仙們愚笨無能嗎?

悟空清楚,如此下去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他想到只有去找如來,才是唯一途徑。這不僅是因為當年如來奉旨安天,最終把自己壓在五行山下,表明了他深厚的實力。還在於他是此次西行取經的總策劃,能否解決問題,也是直接決定自己去留的關鍵。

因此,自西行以來,他第一次駕雲向著目的地直接奔去。



這是老傴要說的第二句話。接下來,容老傴再說第三句話——

作為佛家最高掌門人,也是此次「西行取經」總策劃師,他當然時刻關注著西行路上的風雲變化,這金兜山金兜洞里的一舉一動,自然也是逃不過他的法眼。面對太上老君如此孤注一擲的挑釁,他有些退卻了,正像山神土地說的——【只怕連你也難保,不如不去之為愈也】。

是的,「西行取經」雖然由他倡議,但在觀音策划下,是由唐太宗「自告奮勇」組團進行的。針對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道家以及天庭拿不出可以阻擋的借口。但一路上各種以第三方面目出現的困擾,卻是此起彼伏。雖然都有道家從中策劃或是唆使的陰影,但畢竟有驚無險,因為都沒有拿出足以致命的手段。而這一次,太上老君可是耍出了看家本領,僅從法力上來說,佛家一時還真沒有破解的利器。從政治上來看,佛家大舉反擊,等於暴露了自己的意圖,將授人以柄,「西行取經」也將毀於一旦。

唯一可行的是「裝傻」——悟空能做到多少,就讓他做多少。好在這傢伙在天庭沒有白呆,雖說搬動的這些關係,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但畢竟把此事擺到了檯面上,你太上老君要想耍賴或者撇清關係,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你道家不也是打著第三方旗號,不敢明目張胆地扯上關係嗎?好的,我就來個「釜底抽薪」——揭穿你的老底,讓你自己來收拾,把人乖乖地給我放了!



這是老傴要說的第三句話。接下來,容老傴再說第四……算了,我還是別說了,否則,不耐煩的看官老爺就要向我扔鞋子了。

——嘔,對了,還有一句話是不能不說的:老君打出的是【金剛圈】,如來應對的是【金丹砂】,「金剛」是佛家的職位,「金丹」又是道家的產品。這有意思嗎?有的——只是看到您已經脫鞋了,我還是趕快打住……

蟬肉延生⑦:毗藍解毒

 在經歷了發生在金兜山金兜洞里,佛道兩家的巔峰對決之後,儘管師徒四人在西行之路上,又遭遇了不少阻擾和挑戰,但有關【蟬肉延生】的話題,倒是一直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他們一路穿越西梁女國、斯哈哩國、祭賽國,來到了朱紫國,在盤絲嶺盤絲洞以及相去不遠的黃花觀,【蟬肉延生】的話題,在沉寂了四年之後,再次被人提及,並且由此引發了第七次「奪食金蟬」之戰。


第七十二到七十三回,唐僧照例充當了故事的引子,一頭撞到了妖精洞穴里。七個女妖【久聞人說,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一句【上門的買賣,倒不好做!】,便牽絲把唐僧吊成【仙人指路】。悟空從土地那裡得知了妖精是蜘蛛精的背景,在【濯垢泉】見到這七個女妖正在洗浴,因有【男不與女斗】之慮,收去她們的所有衣服後,準備救出唐僧繼續西行。豬八戒聽說後,以【斬草除根】為由,來到【濯垢泉】「渾水摸魚」,卻被蜘蛛精從肚臍孔冒出的絲繩緊緊縛住。回目稱這是【七情迷本,八戒忘形】,表明了作者的寓意是借蜘蛛絲比作「情絲」,豬八戒迷情忘本,所以才自陷「情網」,不能自拔。七個女妖穿了舊衣,留下「乾兒子」們抵擋,徑自來到黃花觀師兄處裁剪新衣。悟空把妖精的七個兒子打得罄盡,三徒進洞救出唐僧後,又把盤絲洞燒個灰燼。

師徒們來到黃花觀,道士在聽取七個女妖述說後,拿出做了手腳的紅棗,請師徒們用茶。悟空見有玄機,欲與道士換杯,師徒三人吞咽後即暈倒在地。悟空取棒朝道士劈臉打去,道士轉身躲過,取一口寶劍來迎,七個女妖一擁出來冒絲做網。悟空撞破天篷,在聽取土地的再次說明後,變出七十個小行者與女妖纏鬥,女妖被逼無奈,請求師兄放了唐僧,那道士卻說:【妹妹,我要吃唐僧哩,救不得你了】。悟空把七個蜘蛛精盡情打爛,又與道士一場好殺。道士現出兩脅下的千隻眼,迸放金光,悟空鑽地而逃。

黎山老姆現身,讓悟空去紫雲山千花洞找毗藍婆解救,並交待不可說出是誰指教。毗藍婆對悟空的到來感到詫異,但還是拿出繡花針隨悟空來到黃花觀,並將繡花針朝空拋去破了金光。道士合了眼不能舉步,悟空舉棒要打,毗藍扯住要收他去看守門戶。毗藍又取出三粒紅丸子遞給悟空,教悟空放入師徒三人口裡,三人吐出毒味,恢復如初。在悟空的要求下,毗藍讓道士現了原身,乃是一條七尺長短的大蜈蚣精。


故事情節並不曲折,甚至對這七個女妖的刻畫,以及對八戒趁機入水洗浴的描述,頗有浪漫色彩。但就是在這簡單的故事當中,為數不多的人物對話,卻暴露出許多「破綻」,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其中一定隱藏著一個秘密。到底是什麼秘密呢?我們還是先從這些「破綻」談起。

①盤絲洞的七個女妖和他們的師兄黃花觀道士,都是沖著【蟬肉延生】來的,尤其是七個女妖甚至對唐僧的色相絲毫不感興趣。目的如此明確,他們又是「同堂學藝」。

——那麼,他們的行動是否受到「師傅」的指使?這個「師傅」又是誰?

②按照土地的說法,這濯垢泉原是上方七仙姑的浴池,妖精到此居住便佔了浴池,仙姑更不曾與她們爭競——【我見天仙不惹妖魔怪,必定精靈有大能】。

——為何連天界的七仙姑都要讓她們三分?沒有「師傅」背後支持,她們能夠如此猖狂嗎?

③按照土地的補充說法,【那妖精到此,住不上十年。小神自三年前檢點之後,方見他的本相,乃是七個蜘蛛精】

 

——這「不上十年」,也就是西行取經開始以後的事情。難道不是針對【蟬肉延生】的專項行動嗎?

④黎山老姆無論是無意「路過」,還是有意「相救」,她對妖怪們的背景一定是知根知底的,否則她不會告訴悟空,應該去找毗藍婆。

——那麼,昴日星官能解決的問題,她為何不是要悟空直接找昴日星官,而是找毗藍婆?

⑤黎山老姆又特別交待悟空【但不可說出是我指教,那聖賢有些多怪人】。

——她為何不願意說出自己?又為何說毗藍婆是【有些多怪】?這【有些多怪】到底指的是什麼?

⑥毗藍婆一見悟空便說:【是誰與你說的?我自赴了盂蘭會,到今三百餘年,不曾出門。我隱姓埋名,更無一人知得,你卻怎麼得知?】

——她為何如此敏感?這三百餘年不曾出門到底在做什麼?

⑦悟空見到毗藍婆時,僅僅交待了「黃花觀」「道士」「毒藥」「金光」等相對模糊的信息。

——這三百餘年不曾出門的毗藍婆,為何馬上知道「病根」?隨帶「繡花針」和「解藥」,並且能夠做到「藥到病除」?

⑧毗藍婆道:【我有個繡花針兒,能破那廝。】行者忍不住道:【老姆誤了我,早知是繡花針,不須勞你,就問老孫要一擔也是有的。】

——黎山老姆特別交待不要說出自己,可悟空還是提到了【老姆】。當然【老姆】是泛指,並不是特指【黎山老姆】。那麼,悟空為何要有意透露「知情者」?毗藍婆又為何不再追問?


要破解這一系列疑問,我們還是先從這個故事最後出場的人物、名不見經傳的【毗藍婆】說起——

「毗藍」是梵語的譯音,意為迅猛的風,狂風。唐貞觀年間釋玄應所撰《眾經音義》卷一:「毗嵐……或作毗藍婆,或作鞞嵐,或雲吠藍,或作隨藍,或言旋藍,皆是梵之楚夏耳,此譯雲迅猛風也。」遺憾的是,老傴沒有找到有關「毗藍婆菩薩」的更多描述。而在《西遊記》中,毗藍婆又僅此出現一處。

老傴不知道作者選用這一菩薩的真實用意,又不便將其他傳說中的該人物特徵,生搬硬套到這裡,做穿鑿附會的解讀。因此,老傴只能根據恩爺在小說中的交待以及人物對話,去分析這個人物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方式。

有鑒於此,一個合乎邏輯的推理是:作為能夠參與佛家盛會——【盂蘭盆會】的菩薩之一,【毗藍婆】在佛家的菩薩地位,足以使得她有資格參與了五百年前開始的「金蟬例會」。由於支持兒子昴日星官追隨道家,這種對佛道雙重認可的態度,必然引起佛家不滿,她也甘於退出江湖,隱姓埋名。於是,三百年前,做起既佛又道的「女道姑菩薩」。但對「長壽不老」的渴望,讓她想到了「金蟬例會」的美味,也打起「奪食金蟬」的主意。

這也可從韻詩得到印證——【真如劉阮天台洞,不亞神仙閬苑家】。這裡的「劉阮天台洞」來源於「劉晨遇仙」的典故:東漢永平年間。劉晨和阮肇國二人入天台山採藥。遇二仙女。招至成親。半年後二人回家。方知子孫已過七世了,時已過百年。無人認識二人,二人返山找仙女,終找不到原路。

這個典故並沒有什麼怪異色彩,而是洋溢著濃厚的人情味。長期以來,廣為流傳。已成了後來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典故,多用「前度劉郎」稱「去而復來」的人。表達了對現實世界戰爭仍頻、充滿罪惡的厭惡和鄙棄。同時,也充滿了對浪漫愛情的渴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與【毗藍婆】的【隱姓埋名】和追求「長壽不老」,是極其吻合的。雖說這首韻詩是描寫【黃花觀】的,與【毗藍婆】尚有一定距離,但作為伏筆,這樣的描寫肯定是為【毗藍婆】作鋪墊的,道士只是她的一個徒弟而已。


接下來,容老傴還原這段被恩爺刻意隱去的故事背景——

早在十年前,唐僧西行取經的消息傳到她這裡時,【毗藍婆】四處「招兵買馬」,以【道姑】師傅名義,對【蜈蚣精】和【蜘蛛精】們開班授課。憑藉佛道兩家關係,她很輕易的長期借用了七仙姑的浴池——【濯垢泉】。

但令她頭疼的是如何對付孫悟空,她知道依靠有形的兵器是無法打敗悟空的,必須找到一種超常規的無形兵器,才能致悟空於死地。她從道家的「照妖鏡」得到啟發,研究出了迸放金光的千隻眼法術,並且親自傳授給了【蜈蚣精】。「一物降一物」,為了防患於未然,她又指示兒子昴日星官精心錘鍊出了【繡花針】。同時,與之相配套的解藥——【紅丸子】,也配製成功。經過多年精心準備,終於,在盤絲嶺盤絲洞和黃花觀,上演了一出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奪食金蟬」大戰。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黎山老姆】介入,本期「金蟬例會」必將在紫雲山千花洞里如期舉行,主持人一定是她——【毗藍婆】。

那麼,【黎山老姆】又是如何識破【毗藍婆】計謀的呢?這也要從【黎山老姆】的身份說起。【黎山老姆】也屬於既佛又道的人物,但由於她的資深閱歷和活動能力,使得她處於佛道兩家都爭相討好的地位。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里,觀音就是請她出面擔任了「考察組長」角色。在與道家人物接觸當中,她很容易得知【毗藍婆】的行蹤,並了解到【毗藍婆】的計劃。但她不願暴露自己,所以,在出手相救時,她要求悟空不能說出自己。


【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面對【果是標緻】的美女,悟空是否動心?老傴不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若換上老傴在場,到是會動心的,也要美美地……一飽眼福,當然也只敢如此——自己背駝五度的形象,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但要說悟空沒有「動心」嘛,老傴又真的不相信!因為他看到了太多——【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火眼金睛」的他,怎能不「動心」?—— 【土地】早就告訴他,這七個是妖精,那【風流穴】可是奪人性命的「情絲」發源地。因此,老傴相信他說的話——【男不與女斗】。

八戒也「動心」了,他的理由非常簡單——【斬草除根】……。這讓一旁享福的老傴頓時喝了一口陳年老醋——【在那腿襠里亂鑽】。更讓老傴惱怒的是,這八戒【喘噓噓的,精神倦怠】後,舉著他的破鈀子一頓亂築,害得這些個妹子【那裡顧什麼羞恥,只是性命要緊,隨用手侮著羞處,跳出水來】……。

好在這些妹子身手不凡,把八戒狠狠修理了一回,替老傴出了一口帶著酸味的惡氣——【臍孔中骨都都冒出絲繩,瞞天搭了個大絲篷,把八戒罩在當中。那獃子忽抬頭,不見天日,即抽身往外便走,那裡舉得腳步!原來放了絆腳索,滿地都是絲繩,動動腳,跌個[龍]踵:左邊去,一個面磕地;右邊去,一個倒栽蔥;急轉身,又跌了個嘴躭地;忙爬起,又跌了個豎蜻蜓。也不知跌了多少跟頭,把個獃子跌得身麻腳軟,頭暈眼花,爬也爬不動,只睡在地下呻吟。……一步一探爬將起來,忍著疼找回原路】


西行之路上的風風雨雨,早就讓悟空對所發生的一切產生懷疑,並且追問隱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真實內幕,已經養成了他的習慣。作為佛家實際「行者」,更多的時候,他不願意捅破這些秘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紫雲山千花洞見到【毗藍婆】時,他故意說出【老姆誤了我】,是想讓【毗藍婆】繼續這個話題,以便了解【毗藍婆】更多信息。當然這個【老姆】是泛稱,他完全可以不承擔「泄密」的責任,對得起【黎山老姆】。【毗藍婆】可不是一般人物,她當然不會按照悟空的思路走下去。


對了,這【毗藍婆】的形象,其實還是滿清晰的——

……

悟出空空真正果,煉成了了自逍遙。

正是千花洞里佛,毗藍菩薩姓名高。

蟬肉延生⑧:大鵬皈依⑴

都說「禍不單行」,這話用在西行路上的唐僧,還是恰如其分的。這不,才剛剛被下一屆「金蟬例會」籌備人毗藍婆的「紅棗」葯倒之後,不到半年,當他和他的徒弟們來到八百里獅駝嶺時,又一個自告奮勇的「金蟬例會」籌備人閃亮登場,這位名叫大鵬的「食客」,糾結了另外兩位兄弟,在獅駝洞和獅駝國,擺開了聲勢浩大的迎接場面,就等唐僧到來後,請他坐上金鑾殿的龍椅。

且慢,不是說「禍不單行」嗎?能夠「坐上金鑾殿的龍椅」,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好事,怎麼能說是「禍」呢?——這便是恩爺的藝術幽默,當然,更是國人的黑色幽默——表面上對你歌功頌德,背地裡卻對你口誅筆伐,看上去是為你鞍前馬後,實際上卻是為他中飽私囊。

有意思的是,這第七次「奪食金蟬」之戰的報幕員,卻是由我們相當熟悉的太白金星擔綱的,他不僅是悟空大鬧天宮時,兩次「招安」的建言者和執行者,也是這西行之路前半段里,時常出現的通風報信者。這也時常讓老傴感到納悶,作為天庭的智囊人物,他為何時常做出「通風報信」的舉動?只是由於在車遲國鬥法之後,他便銷聲匿跡了。如今,在沉寂了足有五年之際,當這一令人困惑的問題幾乎就要淡忘的時候,他卻再次出現在了唐僧師徒面前。這讓老傴想到一句京劇唱詞:「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是的,太白金星是一個可疑的人物,只是由於本系列只負責挖掘「奪食金蟬」背後的秘密,限於篇幅,太白金星還是留待相應的專題予以破解。

太白金星介紹說:【那三個魔頭,神通廣大得緊哩!他手下小妖,南嶺上有五千,北嶺上有五千,東路口有一萬,西路口有一萬;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門的也有一萬;燒火的無數,打柴的也無數,共計算有四萬七八千。這都是有名字帶牌兒的,專在此吃人。】

後來,經過悟空的偵查,對三個魔頭掌握了更進一步的信息:

①大魔王神通廣大,本事高強,因那年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邀請諸仙時不曾具柬來請,大王意欲爭天,被玉皇差十萬天兵來降,大王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了南天門,故號稱【一口曾吞十萬兵】

——好傢夥,悟空當年也只有一對一的功夫。

②二魔王身高三丈,鼻似蛟龍,若與人爭鬥,只消一鼻子捲去,就是鐵背銅身,也就魂亡魄喪

——悟空一旦失去棍棒,赤手空拳卻是什麼也幹不了。

③三魔王不是凡間怪物,名號雲程萬里鵬。隨身有一件寶貝,喚做陰陽二氣瓶。假若是把人裝在瓶中,一時三刻便化為漿水

——這威力可是比悟空的棍子強上百倍。他原住在離獅駝洞西下有四百里遠近的獅駝國,五百年前,他吃盡了這城中的國王和文武官僚,以及滿城大小男女,並奪了他人江山,如今滿城儘是些妖怪。不知哪一年打聽得東土唐朝差一個僧人去西天取經,說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就延壽長生不老。只因怕他一個徒弟孫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個人難以對付,故來此處與兩個大王結為兄弟,準備合意同心活捉唐僧。

果然不出金星老兒所料,悟空在變作小妖進洞打探的過程中,被三魔王識破並立馬裝入瓶中,悟空變出金鋼鑽鑽洞逃生,又約上八戒來到洞口挑戰。大魔王首先出戰,斗經二十餘合不分輸贏,他張開大口,就要來吞八戒,八戒害怕,急抽身往草里一鑽。悟空收了鐵棒迎將上去,卻被大魔王一口吞下。悟空在大魔王肚裡不住的支架踢腳,大魔王疼痛難忍,答應放過唐僧,三魔王心有不甘使出詭計,被悟空識破繼續在大魔王肚裡搗鼓,最終,三個魔王答應抬轎相送,悟空跳出後回到師父身邊。

二魔王不服,點三千小妖來戰,八戒迎戰,被二魔王一鼻子捲住回洞。悟空變身隨入,哄出八戒私藏錢銀的秘密後,救其出逃,兩人一路打將出洞,二魔王趕來又把八戒捲住,被悟空亂戳鼻子,二魔王難受,遂放棄了八戒,兩人亂戳亂扒,二魔王被悟空揪著鼻子,告饒求命。三個魔王終於同意抬轎送過獅駝嶺。

在獅駝國,三魔王舉一柄畫桿方天戟,首先往悟空頭上打來。接著三個魔頭與三個徒弟打成一團,小妖們趁機把唐僧和行李馬匹抬進宮中——【歡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一轎子抬上金鑾殿,請他坐在當中,一壁廂獻茶獻飯,左右旋繞。】。

三個魔頭各施法術,終於將三個徒弟捆進宮殿,連同唐僧一併開鍋蒸煮。悟空真身出神,請來北海龍王敖順,龍王將冷風吹入鍋下,師徒三人躲過劫難。

三更盡時,悟空救出師徒,正欲逃出宮殿,被三個魔王發現,悟空隻身逃出,其他三人再遭捆綁,三魔王說道:「把唐僧藏在櫃里,關了亭子,卻傳出謠言,說唐僧已被我們夾生吃了」。

悟空回到獅駝洞,把那萬數小妖盡情剿絕。再回到獅駝國時,得到唐僧已被生吃的消息後,他萬念俱灰,以心問心道:【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經!若果有心勸善,理當送上東土,卻不是個萬古流傳?只是捨不得送去,卻教我等來取。怎知道苦歷千山,今朝到此喪命!罷,罷,罷!老孫且駕個筋斗雲,去見如來,備言前事。若肯把經與我送上東土,一則傳揚善果,二則了我等心愿;若不肯與我,教他把松箍兒咒念念,退下這個箍子,交還與他,老孫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

面見如來時,悟空猛然失聲道:【如來!我聽見人講說,那妖精與你有親哩。】,如來道出三個魔王的來歷,原來五台山的文殊和峨眉山的普賢,分別是大魔王和二魔王的主人。孔雀和大鵬是鳳凰得了交合之氣所生,孔雀又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是如來的義母。因此如來是大鵬的外甥。悟空聞言笑道:【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眾佛仙一起來到獅駝國,將三個魔王現了本相,原來大魔王是青獅,二魔王是白象,三魔王是一個大鵬金翅雕。那大鵬欲脫難脫,只得皈依。

 

這是「奪食金蟬」後果最嚴重的一次大戰,不僅唐僧唯獨一次被放到蒸籠里開蒸,也是悟空唯此一次心灰意冷,以致對西行取經喪失信心,並且直接跑到如來面前引咎辭職。從表象來看,這是佛家高級領導的親屬或是家奴,為非作歹,橫行鄉里,不顧西行取經的佛家大業,道聽途說,肆意妄為,給取經團隊的全體成員,帶來生命威脅和心理打擊,後果是相當嚴重的。讀來確實令人髮指,也對恩爺直指官場黑暗的勇氣深表敬意。但是,當我們掩卷痛恨之際,對文中許多「破綻」的質疑,又不得不使我們翻回原著,想再去看看作者是否留下對官場更深刻的洞察,以及更無情的鞭笞?經過查找和分析,老傴整理出了如下「破綻」。

①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太白金星,他都知道在這八百里獅駝嶺,出現了規模浩大的行兇作惡的不法之徒。

——那麼號稱具有「慧眼遙觀」法力的如來,五百多年來,卻為何視而不見?

②三魔王說:【大哥,你抱住他怎的?終不然就活吃?卻也沒些趣味。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當飯。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須待天陰閑暇之時,拿他出來,整制精潔,猜枚行令,細吹細打的吃方可。】

——三魔王為何對唐僧肉的食用方法如此考究?【上邦】指的又是哪邦?是佛家高層,還是道家高層?又或是天庭領導?他是怎麼知道【上邦】把唐僧當作【稀奇之物】的?

③悟空上到靈山後,一臉憤怒,連不壞尊王永住金剛都喝道:【這潑猴甚是粗狂!前者大困牛魔,我等為汝努力,今日面見,全不為禮!有事且待先奏,奉召方行。這裡比南天門不同,教你進去出來,兩邊亂走!咄!還不靠開!】那大聖正是煩惱處,又遭此搶白,氣得哮吼如雷,忍不住大呼小叫。

——悟空的憤怒是否太過分了?路途被劫,是你悟空失職,也可以說是無能,卻跑到佛家凈地靈山來撒什麼野?

④行者猛然失聲道:【如來!我聽見人講說,那妖精與你有親哩。】如來道:【這個刁猢猻!怎麼個妖精與我有親?】行者笑道:【不與你有親,如何認得?】

——面對佛家最高領導,悟空的問話何敢如此大膽?難道他確實已經認定【妖精與你有親】?加上之前認為【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經!……怎知道苦歷千山,今朝到此喪命】,有著這些判斷,他實在忍無可忍?

⑤如來道:【我慧眼觀之,故此認得。那老怪與二怪有主】。叫:【阿儺、迦葉,來,你兩個分頭駕雲,去五台山、峨眉山宣文殊、普賢來見】

——這到底是臨時「慧眼觀之」,還是早已「胸有成竹」?文殊和普賢兩大菩薩都涉事其中,這的確令人吃驚,也難怪悟空會失態。

⑥文殊和普賢二菩薩對佛禮拜,如來道:【菩薩之獸,下山多少時了?】文殊道:【七日了】。如來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

——兩位菩薩隨口答到【七日了】,可見也是心知肚明的。山中一日世上一年,如來又為何借用典故說是「幾千年」?

⑦三魔道:【大哥休得悚懼,我們一齊上前,使槍刀搠倒如來,奪他那雷音寶剎!】

——作為如來的舅爺,什麼原因使他敢於公然挑戰外甥的合法地位?

⑧文殊和普賢【二菩薩將蓮花台拋在那怪的脊背上,飛身跨坐,二怪遂泯耳皈依。】 ——看不出二怪有任何悔意,難道是得到主人的許可?

⑨三魔王【現了本相,乃是一個大鵬金翅雕,即開口對佛應聲叫道:「如來,你怎麼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來道:「你在此處多生孽障,跟我去,有進益之功。」妖精道:「你那裡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裡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大鵬雖說是如來的舅爺,但對佛家最高領導如此蠻橫,不留絲毫情面著實令人咋舌,那麼他的這種態度是如何養成的?如來對他為何總是低聲下氣?

 

各位看官,您能說這些不是「破綻」嗎?那麼恩爺到底還想說明什麼呢?

蟬肉延生⑧:大鵬皈依⑵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的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這是《菜根譚》中的一條箴言。「立命」、「立心」,也可並稱「安心立命」,又作成語「安身立命」。在老傴看來,如果有所謂「國學」的話,這應該算作是「國學」的核心命題。「立命」本為儒家之語,據《論語》為政篇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孟子》盡心篇也舉出:「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後來佛教也有類似的表述,《天目明本禪師雜錄》卷中提到:「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

再複雜的真理,往往只需要一句話。圍繞「安心立命」的話題,不知有多少古哲先賢畢其一生著書立傳,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章冊。然而,「不忍傷殘和勿容貪冒」卻是一句話道出了「安身立命」的本質。沒有太多的繁文縟節,也不需要什麼信誓禱祝。用老傴理解的話來說,只要做到「不負蒼生、不貪財富」,你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正人君子!你就可以安身立命於天地萬物間。

請注意,老傴這裡說的是「只要做到……」,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聽其言,觀其行」。古往今來,我們已經聽到太多激動人心的口號,都是聲稱「不負蒼生、不貪財富」,有甚者揚言自己是「為了蒼生,放棄財富」,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種。可是,一旦江山穩坐大權在握時,人們所看到的,往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是嗎?——【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這恩爺筆下的如來,難道不是赤裸裸地說出「普渡眾生」的真實含義嗎?能夠號召【無數眾生瞻仰】的,不正是這金光閃閃的四個大字?民間所做的任何自以為是的【好事】,在他或者說他們看來,都是【祭口】的美食,也是親朋好友共享的盛宴。

老傴突然感到這如來老兒還確實有幾分親切,兼有幾分可愛。尤其是面對悟空的質疑——【妖精與你有親】,他先是責罵——【這個刁猢猻!怎麼個妖精與我有親?】,接著又毫不避諱——【說將起來,也是與我有些親處】

聯想到在第十七回的觀音院,悟空對觀音問道:【妙啊,妙啊!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觀音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一個是佛祖,一個是菩薩,面對悟空有關妖精與菩薩關係的質疑時,口徑如出一轍。只差一句沒有說出——「我就是妖精,又怎麼了」。這樣,對於他們的親屬與家奴,能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也就沒有任何懸念了。

 

從大鵬的言行來看,他有恃無恐、為非作歹的個性張顯無遺,卻又表現出有著幾分「美食文化」素養的「儒雅」形象。這與他特殊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畢竟是當今佛家最高領導的舅爺,有什麼想的到而做不到的事?又由於經常周旋於各種社交活動,耳濡目染,積累一些「美食文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更深入一層來看,正是由於這種「親密無間」的舅甥關係,如來許多卑劣無恥的把戲,都被大鵬了如指掌。作為「金蟬例會」【先祭汝口】的座上賓,他當然敢於對如來指手畫腳,如來稍有不從,他便可當著唐僧的面,爆料玄奘身世的悲慘遭遇,揭穿「西天取經」的虛假面目。這就是大鵬籌備本屆「金蟬例會」的底氣。

相對於「三弟」而言,另外兩位「兄長」,卻顯得膽小怕事,又缺乏應有的「素養」。這也是與他們的身份地位直接相關的,畢竟是來自於地位相對較低一級的菩薩家庭,而且是這些家庭當中的奴僕差役。

這樣看來,這「三個魔頭」湊到一塊,【歡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請到金鑾殿的龍椅上就座,而唐僧又能夠死裡逃生,這讓老傴驚訝不已。猛然想到當年溫州動車追尾後,那位發言人的話用在此處倒是貼切——「這隻能說是生命的奇蹟」,「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五百年了,把獅駝國滿城大小男女悉數吃盡,這對於滿口「普渡眾生」的「佛家」而言,簡直就是極大的嘲諷!看到這裡,老傴實在不明白:到底是恩爺「肆意詆毀」和「惡意誣衊」「佛家」的光輝形象?還是確有其事,只是這五百年日積月累的緩慢行為,由於故事情節對時間跨度的壓縮,讓這一行為顯得突兀乖戾,不合情理?

這就好像採用快進的方式播放一段錄像,把一段看似平凡的現實,演繹得關怪陸離,但你能說這不是對現實的一種客觀寫照嗎?「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對於「神仙」來說,他們不就是採用「快播」方式,在觀看人類社會的可笑舉止嗎

也許,還可以這樣說,這是《西遊記》擬定的「食物鏈」,人類處於神魔和動物之間,魔怪們以人為食似乎天經地義,這就好比人類對待野生動物,是殺光吃光還是繁衍種群,完全取決於人類的意志,並不受制於動物的「感受」。

可是,《西遊記》作者又分明在這個「食物鏈」當中,建立了一個通用語言,各環節之間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而且,各環節中的個體又非一成不變,它們是可以流動的,也就是說,動物成精可以躍升為魔怪,人和魔怪修鍊得道也可以成仙,而神仙也可能被貶或是思凡來到人間,等等。總之,這個「食物鏈」已經不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簡單概念,也不是「叢林法則」的生搬硬套。它已然具有哲學和社會學的屬性,完全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生態寫照。這不僅不是《西遊記》作者的胡編亂造,更是作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考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治國方略,被歷代有識之士所關注。

因此,《西遊記》是作者借他所塑造的這個神話世界,反映人類社會各種勢力的犬牙交錯以及明爭暗鬥,他的每一個故事都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政治寓意。只是作者通過「快播」方式,把人們熟視無睹的社會現實,影射成一個個令人生畏的妖魔故事。讓有心的讀者,跟隨作者的視角,對這樣一個社會現實提出深入思考:難道人類真的不能擺脫動物的本性?【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說將起來,也是與我有些親處】?芸芸眾生只能屈從於「叢林法則」?所謂的「文明」與「道德」統統他媽見鬼去?這又讓爾等「弱勢群體」何以「安身立命」?

 

再回到大鵬三兄弟的話題上。對於他們的作為,是否存在幕後勢力的操控?到底是縱容還是指使?在老傴看來,都已經顯得無關緊要。悟空是整個「事件」的親歷者,他應該明白事實真相,甚至因此萬念俱灰,也「斗膽」向最高領導提出了質疑,即便如此又能怎樣?

這讓老傴想起一個段子:「你跟他講法律,他跟你談政治;你跟他談政治,他跟你講民意;你跟他講民意,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講法律」。一旦權利得不到制約,話語權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陪你磨磨嘴皮子,已經是親民愛民的典範了,也足夠CCAV黃金時段連續播放十天半個月的。更多的時候,不是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就是把你打成流氓惡霸。

也因此,老傴在對這個故事解讀時,在提出問題之後,並不予以解答,而是破例點到為止。因為老傴相信,所有已經提出來的問題,本身就是顯而易見的答案,只是看他願意跟你講什麼。

對了,「山中一日世上一年」,如來又為何借用典故說是「幾千年」?對於這個問題還是要談談老傴的看法。如來說這話時,既是對文殊和普賢二位菩薩說的,也是自己意識到大鵬下凡已經五百年,時間是很久了,對於深受其害的普羅大眾來說,更是度日如年。所以脫口說出「千年」的話來,也才會接著說【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這進一步說明如來對大鵬的舉動是心知肚明的,也對由此造成的後果表現出「震驚」。當然,他的這種「震驚」,完全是表現給悟空和其他旁人看的。

 

前面提起「食物鏈」,倒是讓老傴想起困惑了生物界多年的「生物入侵」問題,當一個物種被人為安排到另外一個環境時,由於缺乏長期共同進化過來的天敵制約,這個物種就會惡性繁衍,造成當地同類生物瀕臨滅絕的危機。

恩爺無意間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案例——在這個故事中,大鵬三兄弟來到獅駝國就是一個典型的「生物入侵」——由於他們掌握人類無法抗拒的魔力,並且又受到本來應該制約他們行為的「天敵」們的縱容和袒護。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生物——【滿城大小男女】——被吃個精光,取而代之的是【如今滿城儘是些妖怪】。

生物多樣性理論指出:生態系統是各種生物與其周圍環境所構成的自然綜合體。所有的物種都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之中,不僅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依賴,彼此制約,而且生物與其周圍的各種環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人類社會作為生物世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樣適合生物多樣性理論。因此,老傴相信:如果不是悟空的介入,這滿城的妖怪,最終也會由於互吃而滅絕——也就是說:在他們到來時,由於先天缺乏必要的節制,滅絕的命運也早就註定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也顯而易見:當一個社會「優勝劣汰」的機制被打破,憑仗【菩薩妖精,總是一念】,以及「我是流氓我怕誰」的蠻橫,不斷挑戰人類文明的底線,貪婪攫取各種政治資源和經濟財富,最終也難逃民族滅絕的厄運。正如一個世紀前英格蘭作家赫胥黎,在他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序言中所說——「如果沒有從被宇宙過程操縱的我們祖先那裡遺傳下來的天性,我們將束手無策;一個否定這種天性的社會,必然要從外部遭到毀滅。如果這種天性過多,我們將更是束手無策;一個被這種天性統治的社會,必然要從內部遭到毀滅。」

這樣一個民族,在它自以為是的發展過稱中,必然會被其它民族視為「劣等民族」而加以「隔絕」——就像人類解決「生物入侵」的常規方法一樣。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陸續有些國家針對這個民族的移民出台了限制措施,這絕非一句「政治惡意」可以解釋的。

 

你能說是老傴杞人憂天嗎?難道說,這不是「安身立命」的話題嗎?——一個個體也好,一個民族也罷。

蟬肉延生⑨:小妖也饞

先來看一段報道。新華社2014年8月21日報道:1982年出生的郭某曾擔任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管委會規劃建設局規劃建設科副科長。雖級別不高,但權力卻不小。他對項目的前期及規劃管理輔助工作有很大「話語權」。他多次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財物,並主動向他人索取財物。今年初,杭州市餘杭區法院審理認定,郭某受賄158萬元,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1年。

相關的評論指出:從幹部任用來看,35歲一般是劃分年輕幹部的時間點,幹部貪腐「35歲」現象凸顯貪腐年輕化傾向。從近來已查處的貪腐案來看,35歲以下年輕幹部貪腐案越來越多,這應該引起警惕。年輕幹部因為人年輕、學歷高、智商高、有活力,思維活躍、敢想敢幹,本來應該是一個單位的業務骨幹、業務精英,但因為他們缺乏對自我的約束、自我警醒,加上社會控制弱化和監管缺失增加了年輕幹部職務犯罪的可能性,一旦年輕幹部腐敗案,大多作案更貪婪、更大膽,貪污、挪用公款動輒上百萬元,受賄中主動索賄的也不鮮見。

按照《西遊記》的「人物」劃分標準,這些年輕幹部當中的「業務骨幹、業務精英」,可以比作人或動物已經得道成精的「妖怪」或是「妖精」級別的「人物」,這些「人物」若是繼續潛心修鍊,得道成仙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如果仗著已經掌握的一點「妖術」,急功近利、爭強好勝,甚至貪財謀利、為非作歹。那麼,被打回原形或是粉身碎骨,也是遲早的事情。原著第八十五到八十六回,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案例。

這個案例是整個西行路上「奪食金蟬」的最後一次大戰。這個妖精是否得到某位神秘高人的指點不得而知,但他確實掌握了使喚「棒槌」的法術,成為了一名被八戒戲稱的「染博士」,也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洞天。與前面八次戰例不同的是,沒有證據顯示他有什麼「背景」,更確切地說,沒有證據表明他是受到哪個權勢人物的唆使。從社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來看,老傴更願意相信他確實是單打獨鬥,完全屬於個人行為。這樣的案例在現實當中比比皆是,以上的「郭某」案例和相關評論,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對這個案例的解析,老傴破天荒不對原著進行刨根問底式的追問,其實,僅僅從這個簡單的案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許多值得疑問和探究的社會深層問題。

 

按慣例,老傴還是把故事情節簡單交待一下。在經歷了八百里獅駝嶺上 「奪食金蟬」第八次大戰後,師徒四人一路穿過比丘國,來到滅法國,欽法國。當來到一處山嶺時唐僧和悟空都察覺到妖精出沒的氛圍,悟空進一步觀察後得到確認。他以化齋為由,唆使八戒先行打鬥,結果八戒不敵,悟空助戰。老妖敗逃回洞後道出「奪食金蟬」的目的,身邊一獅駝嶺獅駝洞逃來的小妖,告知了「奪食金蟬」的危險性,另一小妖獻上「分瓣梅花計」。妖怪們分成三股力量,分別吸引八戒、悟空和沙僧,老妖乘唐僧無人護持之機,一陣風把他攝了去。獻計小妖被封為「先鋒」

徒弟三人終於找到隱霧山折岳連環洞,「先鋒」拋出樹根做的假人頭哄說唐僧已經被吃了,悟空識破,「先鋒」又拋出化妝成唐僧的真人頭,三徒信以為真,決定報仇雪恨,八戒首先挑戰,妖怪們出戰,悟空助戰,「先鋒」被一棒打倒現出本相,乃是個鐵背蒼狼怪,老妖逃回本洞。悟空變身進洞,探知唐僧未死,使用瞌睡蟲讓眾妖全部打盹。悟空救出唐僧和先前被妖精捉來的樵子,再進洞把瞌睡中的老妖綁出,八戒上前一鈀,把老妖築死現出本相,原來是個艾葉花皮豹子精。師徒隨樵子來到他家,一家人感激不盡,安排素齋酬謝。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卻隱含著辯證的意味:既可以理解為「要想求得榮華富貴,必須付出百倍艱辛」,很顯然,這樣的理解與實踐,對於社會的發展無疑具有「正能量」。但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要想得到不義富貴,必須做好冒死準備」,也是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富貴險中求」,很明顯,這樣的把握與追逐,具有「負能量」,對社會的為害不可小覷。而在一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當「勤勞」只限於打工仔,「規矩」只屬於弱勢者時,「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它的真正含義只能是第二種——極富破壞力的「負能量」——「死」都不顧了,還有什麼底線不能突破?

這個得道的鐵背蒼狼怪和艾葉花皮豹子精,自不量力、貪圖延壽,結果不僅沒有吃到唐僧肉,反而斷送了自己的卿卿小命。這是「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的典型寫照。在老傴看來,這不僅是小妖小怪們的悲劇,也是那個「妖怪滿天地」的時代悲劇。

豹子精不知道後果嗎?他沒有害怕過嗎?他當然知道後果,也當然害怕過。當了解情況的小妖把三個徒弟的功夫告訴他時——【老妖聽言,大驚失色。這正是大將軍怕讖語。他聞得自家人這等說,安得不驚?】;當小妖報告三個徒弟打來時——【老怪大驚道:「不知是那個尋將來也?」,……先鋒道:「大王,不好了!孫行者也尋將來了!」老怪報怨道:「都是你定的什麼分瓣分瓣,卻惹得禍事臨門!怎生結果?」】

但是,心中的膽怯畢竟不能阻止【蟬肉延生】的美味,他鋌而走險,一意孤行——【老怪持鐵杵,應聲高呼道:「那潑和尚,你認不得我?我乃南山大王,數百年放蕩於此。你唐僧已是我拿吃了,你敢如何?」】

——這副面孔,讓我們感到再熟悉不過了,多少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的傢伙,不就是擺出一副「老子就是王法」「老子就是流氓」的嘴臉。

悟空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於大鵬之下;孔聖人是儒教之尊,亦僅呼為夫子。你這個孽畜,敢稱什麼南山大王,數百年之放蕩!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爺一棒!】那妖精側身閃過,使杵抵住鐵棒,睜圓眼問道:【你這嘴臉象個猴兒模樣,敢將許多言語壓我!你有什麼手段,在吾門下猖狂?】

——對於【放蕩於此】的「地痞無賴」,他們絕不會相信空洞的說教和蒼白的道理,他們唯一信奉的是【本事】,是能夠給他們帶來「榮華富貴」的【手段】。地球人都知道,「郭某」 們接受的說教和道理,絕不亞於歷史上的任何朝代。其結果如何?同樣是地球人都知道!

「郭某」或者說豹子精沒有本事嗎?他當然有本事。他的「棒槌」法術不是劉謙「見證奇蹟的魔術」,他的「染博士」更不是「官學結合」的產物。八戒和悟空同時出手,也不能奈何他。

豹子精不聰明嗎?他當然聰明,「分瓣梅花計」使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唐僧。是豹子精運氣不好嗎?他的運氣可好了:【南山大王,數百年放蕩於此】。我們看到,在唐僧被抓進洞時,他已經抓到了一個「樵子」。

他太自信了,不僅自信於自己的聰明和本事,更在於相信一幫同流合污者。儘管在獅駝嶺獅駝洞見識過悟空威力而逃往此處求生的小妖已經提醒了他,但他還是更願意相信【分瓣梅花計】的獻計者,並授予他「先鋒」的大任。

在「妖怪滿天地」的時代,樵子是肉,唐僧也是肉,但價值卻不可同日而語,「富貴險中求」,沒有冒險哪來的高收益?豹子精們心裡明白:「一不做二不休」——除非沒有第一次。

最終,【可憐那些不識俊的妖精,搪著鈀,九孔血出;挽著棒,骨肉如泥!唬得那南山大王滾風生霧,得命逃回。那先鋒不能變化,早被行者一棒打倒,現出本相,乃是個鐵背蒼狼怪】。這豹子精也在瞌睡中被打死——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死的——可憐,可恨?抑或可悲,可嘆?

悟空說的一句話頗有深意:【花皮會吃老虎,如今又會變人。這頓打死,才絕了後患也!】——本來應該憑藉自己的【本事】,去降妖伏魔的,卻不務正業﹑人模狗樣,干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最終敵不過更高【手段】的制裁。

「不做死不會死」,是豹子精們為自己的死下足了功夫——「須下死功夫」。結果「欲求生富貴」只能是黃粱一夢。如此而已!

 

有趣的是:《蟬肉延生》這個系列的解讀,是從《三打女妖》開始,到這篇《小妖也饞》結束,在這九個故事當中,唯獨沒有「後台」,最終被悟空打回原形的妖怪,也正好是這頭尾兩個,開場那個叫做【白骨精】,結尾這個叫做【豹子精】。這是否正好印證了人們的觀感:「有後台的沒事,沒後台的打死」?

老傴以為:如此結論,不說是誤讀原著,至少是解讀膚淺。無論是從原著的深層用意,還是從社會的複雜表象來看,這個結論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應該看到,不僅在這個《蟬肉延生》系列,甚至在之前以及隨後其他系列的解讀當中,所有沒被打死,而是「主人」出面「說情」後,一走了之的情況,其實都是以「主人」為核心的某個勢力,圍繞某個「陰謀」而展開的集團行動,充當馬仔的小妖小怪,充其量是在執行其「主人」的秘密任務,其自身也受制於這個集團勢力,並非想像中的「為所欲為」那麼簡單。太上老君的【爐童】和【青牛】﹑觀音收編的【紅孩兒】與放養的【靈感大王】﹑受人挑唆的【小鼉龍】﹑毗藍婆的【七個女妖】,以及如來等人的【三個魔頭】,無不如此。當然,作為如來的母舅,大鵬則另當別論,這種領導的親戚,不是有沒有「後台」那麼簡單。

從時間和空間來說,「後台」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縣官不如現管」,你能說什麼樣的級別,才稱得上是夠硬的「後台」,「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也表明沒有永遠不倒的「後台」。從當下反腐情形來看,副國級的後台夠硬了吧?那些馬仔們不是照樣被繩之以法,打回原形,連同「主人」也難逃厄運。可是國人對這樣的案例似乎已經失去興趣,倒是對身邊沒有「後台」,或是「後台」沒有那麼硬的,那些滿天亂飛的「蒼蠅」們,因為得不到懲處而感到憤慨。因此,「有後台的沒事,沒後台的打死」,這樣的結論顯然不符合現實。

事實上,一旦事情敗露,不要說打回原形,就是對這些馬仔的任何懲罰,也顯得毫無意義。因為,只要沒有觸動這些勢力的根本,整個社會制度沒有合理的優化,這樣的小妖小怪,還會層出不窮﹑前腐後繼。

可以說,這是恩爺對社會腐敗現象深刻洞察後,提出的一個合乎邏輯的處理方案。如果那些有「後台」的馬仔,都被悟空當著「主人」的面當場打死,那才真正顯得荒誕不經。因此,我們不應該關注這些馬仔是否被懲罰,而應該思考如何剷除這些小妖小怪活動的空間。

至於沒有「後台」的【白骨精】和【豹子精】被「打死」,應該看作是咎由自取,這也是社會起碼的底線。設想一下,如果連這樣單打獨鬥的小妖小怪都得不到懲處,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安全可言,還有什麼文明好說?如果對他們的懲處,還因為他們沒有「後台」,而流露出些許憐憫的話,一定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

長生秘法:神仙也煩

【蟬肉延生】 是《西遊記》極其重要的一個「引子」,由此所引發的「奪食金蟬」系列大戰,讓讀者有幸看到各色食客貪婪的嘴臉,以及隱藏其後各路神仙狡詐的陰影。事實上,「延年益壽」或是「長生不老」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久遠的不說,看到當下擺滿超市貨架的那些「腦白金」、「腦黃金」,一定會讓你「腦抽筋」。這還是針對沒有多少薪水「孝敬爸媽」的藍領階層。但凡沾點「土豪」味的,都會跑去韓國,當然不是大包小包的帶回什麼,而是大塊小塊的卸下什麼,以證明自己「長生不老」。更為奇葩的是,已經年過花甲的過氣演員,偏偏要扮出十八歲的蒙樣——「哇塞」——這到底是人還是妖?——對了,還是回到妖精的話題上。

神話世界妖仙神魔的喜怒哀樂,都是人類世界客觀生活的主觀映照。在恩爺構造的這個世界裡,我們已經看到了處於相對底層的妖魔鬼怪,為了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不惜鋌而走險,大肆殺戮。我們也將有幸一睹處於這個世界頂端的神仙們,同樣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勾心鬥角,明槍暗箭……

說到這,有看官一定表示不服——「問世間誰人無憂,唯神仙逍遙自在」。擺脫凡間的功名利祿與榮華富貴,飛升紫府位列仙班的各路仙佛,已經是無憂無愁、逍遙優遊,不老不死、永生不滅——哪裡還要「勾心鬥角,明槍暗箭」?如果不是你誤解誤讀了原著,那一定是吳承恩胡編亂造——「荒誕不經」。

看來還是有必要從「長生不死」的傳說談起。「長生不死」源自先民的樸素追求和原始圖騰。相傳神農時期,有個叫赤松子的人,服用了一種名叫「冰玉散」的長生不死葯,於是他可以入水火而不化,隨風雨而登天,後來,成了掌管祈雨的神。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也得道成了仙,一起升入了天國。這個傳說過於玄虛,而另外一個關於「廚行祖師」——彭祖的傳說,則顯得較為真切,也有點意思:據說彭祖活了八百年,只因對年輕的妻子說了不死的秘密,被閻王爺用硃筆勾了名字——也據說,這是被「枕頭風」吹倒的最早記載。

對「長生不死」賦予其理論體系的是道教。道教發源於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原生的崇拜諸多神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教一直佔有重要地位,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但後來道教把道德哲學家給神化了,漢朝後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李耳為太上老君。由於姓李的緣故,唐代更把太上老君拜為唐室先祖,並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伴隨著道教的不斷發展,「長生不死」的傳說也日益深入民間。

那麼,道教孜孜以求的長生不死,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呢?——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沒有聽到,更沒有看到——倒是因此而喪生、而折壽的例子俯拾皆是。

秦朝時,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死葯,率領上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尋找蓬萊、瀛洲諸仙山上的仙人,結果不知所蹤。秦始皇不僅沒有長生——僅僅活了四十九歲——也沒有成仙。更令人悲催的是,死的時候還要跟死魚爛蝦混雜在一塊。有趣的是,四百年後,這一行為藝術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實實在在地「山寨」了一回。

道教為了追求長生不死,還專門產生了煉丹服藥的流派。在它大量的「粉絲」里,不乏歷朝皇帝的踴躍加盟,有些甚至是「骨灰」級別的——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明世宗、明光宗、清世宗等等。雖然煉丹沒有煉出一個長生不死的皇帝,不過煉丹術帶來的意外收穫,是火藥的發明——這倒讓我們在世界面前,有了榮耀的資本。就此,老傴曾經有個感慨:要是像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或是「星球大戰」計劃一樣,堂而皇之地列入大漢或是大唐或是大明或是大清帝國的「863計劃」——而不是躲藏在後宮,身單影只、大汗淋漓地「煽風點火」——那麼,現代「化學」、「物理學」,乃至「生物學」的開山鼻祖,很難說沒有「黑頭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

道教沒有把國人的壽命,像「拉麵」一樣成功地拉長一寸,這使得國人變得焦躁不安起來,於是,許多教人及時享樂的論調大行其道:「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人生得意須盡歡,勸君莫惜少年時」、「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以及「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等等。這樣的名言警句,對「長生不老」隻字不提,卻讓國人「驛動的心」砰然驛動——「疲憊的我是否有緣和你相依,哦,路過的人我早已忘記」。

既然「不死」是遙不可及的痴人說夢,不但騙不了別人,一不小心也會丟了自己的卿卿小命。而相對於不「生」即「死」的二元邏輯,「長生」卻因為具有相對性和辯證的色彩,就像一面迎風招展的旌旗,被道家高高舉起——您看,讓您活到七十歲了,能說不「長生」嗎?「古稀」了,世間少有的!即便是六十歲,能說不「長生」嗎?「花甲」了,不容易的!即便是五十歲,能說不「長生」嗎?「知天命」了,該享受的都享受了,沒有享受到的也是你命中注定的……。當然,還有至關重要的「長生」內因——個人的心性與修為。一旦不能如願,那可是你自己的心性或是修為出了問題,這可怪不得任何人。

想想也是的,如果得道升天的人都不死,那極樂世界不也「仙」滿為患?像老傴這樣每天雞一叫就爬起來,為的是能擠上公交車——不對,為的是不再去擠公交車。如果你告訴我,到了仙界還讓我搓揉著惺忪的雙眼去擠榨公交,我寧可從現在的公交車上跳出去。

於是,道家「克隆」了凡界的規則——連帶「潛規則」,把極樂世界精心裝裱了一番。什麼三清祖師、六御大帝;什麼五方五老、五斗星君;什麼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等等。不僅等級森嚴、各司天職,也賦予了各路神仙不同的法力與法器。當然,所有這一切也都是動態的,妖魔得道可以位列仙班,神仙犯錯也可以貶出天庭。於是,在巨幅地產廣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背後,有了法力與法器的較量,也有了延年益壽的探究與爭鬥……

當悟空初入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時,土地公公的介紹,也許能夠為我們了解神仙們的生活和工作情形,提供一些素材——【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看到了嗎?同樣是「仙」,壽命可是大不相同的,有最低級別的【體健身輕】,有更高級別的【長生不老】,最高級別也許就是【日月同庚】了。看官注意了:這裡並沒有提到「死」字,更沒有提到「不死」的境界。而日月又是何庚呢?如果老傴告訴您答案,您可千萬忍住心中的怒火——算了,我還是給您打個比方,以免您的巴掌立馬拍到我的臉上——您好不容易成為「房奴」,但您是否成為「房主」以及「房主」能當多久——何庚?還要看小區門口的保安和保安部經理是否高興?——什麼?您不信?那好,讓我細細說來。

「后羿射日」在《山海經》等著作里可是明確記載的,說的是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和草木。原來是帝俊與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孩子——當然不是超生游擊隊的產品,他們都有響噹噹的名字——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十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也確實夠寒磣的。他們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保安的角色沒錯吧——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起出來——可能是昨晚聚在一塊悶酒喝多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些太陽射去——能開除保安的當然是保安部經理啦。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所以,看官您說這個僅剩的三腳烏鴉,對了,也就是「日月」的「日」——太陽,他還能活多久?——何庚?是不是要看這個僅剩的保安是否安分?保安部經理是否高興?不是說「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哈,眼一閉不睜,這輩子就過去了」,說不定哪天眼睛一閉一睜,怎麼一天還是沒有過去。這沒「日」的日子還怎麼過得下去。這樣說來,門口保安如此來頭,您那省吃儉用積攢的「不動產」還能保證不會動嗎? 既然不能保證,您這「房主」當的還有意思嗎?

何庚事不小,臉面不可少。畢竟都是要死的,儘管你活得比我長,可當我閉眼時什麼也不曉得。可是分果果的時候,同桌的她分一個比您小的,您當然願意跟她換一個,可是同桌的他,分一個比您大的,那時,您是甚麼心情?您的臉面往哪裡掛?——我的假設是——您也是男的。

總之,凡界能有和不能有的,仙界一樣不缺。唯一不同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這裡得到了驗證——由於神仙行走速度極快(據老傴長年研究和考證,至少接近於光速的六分之一,具體可參見本人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博士論文)以致時間和空間發生了扭曲——天上一天等於地下一年。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看官您說吧,這神仙它能不煩嗎? 

好了,還是讓我們回到剛才提到的,在《西遊記》開場不久的時空里,從王母娘娘的那場「蟠桃勝會」說起吧。去看看各路神仙都有哪些令他們「心動」卻又「心煩」的《長生秘法》?

長生秘法①:蟠桃勝會⑴

【左右樓台並館舍,盈空常見罩雲霓。不是玄都凡俗種,瑤池王母自栽培】——王母娘娘的蟠桃園,無論如何描寫都不足以反映它那美輪美奐的神界仙境。當然,老傴的興趣不在這裡,至於由此引發的極富喜劇色彩的悟空「偷桃嘗鮮」「獨享瑤宴」「傾吞金丹」等情節,也不是老傴關注的重點。也由於這段故事早已被演義的淋漓盡致,看官您對此,那一定是——落蒂的香瓜——熟透了;是閨女回娘家——熟門熟路;是開水鍋里伸胳膊——熟手——哦,對不起,當然不會是在滷雞爪了——在下誇獎您都來不及呢!

總之,對故事情節就避而不談了,還是依慣例——破解懸疑。那麼,在這【神品仙果】和【玉液瓊漿】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呢?還是先來看一段原著:

……

不管路有多麼遠

一定會讓它實現

我會輕輕在你耳邊

對你說對你說

我愛你

愛著你

就象老鼠愛大米

……

哦,搞錯了,這是楊臣剛演唱的《老鼠愛大米》。應該是以下這一段: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俯囟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閑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

問題來了:在被許旌陽明確提醒悟空可能【別生事端】的情況下,玉帝是那樣的果斷——【即時宣詔】——這與此前的做派是有明顯區別的。那是在悟空倒騰東海龍宮和幽冥地府後,玉帝採納了太白金星的招安建議,在首次安排悟空的職位時,玉帝可是【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是武曲星君啟奏【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才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不過,從這次【你且權管那蟠桃園】來看,這也許不是什麼職位,不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認可。但從玉帝那不容爭辯的口吻來看,這個任命絕不是他的一時興起,而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更為離譜的是:「老鼠愛大米」——「猴子愛桃子」,這個淺顯的道理,玉帝怎麼就給忘了呢?【早晚好生在意】——我知道你愛桃子,但你要好自為之?——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為什麼早朝班部中就沒有一個人「閃」出來反對?——難道玉帝一幫人有十足的把握料定這猴頭「不敢、不能也不想貪污腐敗」

從這些反常的舉措來看,難道就不能說是玉帝正在謀劃一個鮮為人知的「計策」?如果是這樣,那這個計策到底是什麼呢?

……

我聽見你的聲音

有種特別的感覺

讓我不斷想

……

哎!都是那該死的「大米」——錯了,是「桃子」——也不準確,是「蟠桃」……仔細一想,其實都沒說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代稱——「俸祿」。

所謂俸祿,是國君對各級官吏以糧食為主或是以糧食為等價的報酬。俸祿制度起源於春秋末年,隨著世卿世祿制度逐漸瓦解,各路諸侯為爭霸圖強,紛紛選拔任用賢能之士,以僱傭方法依據其職務高低,給予不等的實物,如以粟——俗稱小米(當然跟大米是有區別的)——做為俸祿,從而達到招賢強國的目的。戰國時期,以粟為計價基礎的實物俸祿在各國得以普遍推廣,計量單位由斗改石。到了漢代,俸祿制度已經規範化,朝廷按官吏的不同級別,給予相應的俸祿。到了恩爺的那個年代,丞相一級的正一品官員,月俸八十七石(萬曆年間)。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米為俸祿的時代已經走近了博物館,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幣」,還有「公務卡」。

對待俸祿,人們總是趨之若鶩,甚至兩兩計較。這本也無可厚非——「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天經地義。但也有例外的,老傴看到最早的例子,是被傳作「千古佳話」的「牽牛不飲洗耳水」——齊白石為此製作的一枚印章也讓人印象深刻:堯在考慮繼位人的時候,聽說陽城(今山西洪洞)有兩位大賢人,一位名許由,一位名巢父。堯先去拜訪巢父,巢父不受。堯又去拜訪許由,許由亦不受,且遁耕於洪洞九萁山中。堯執意讓位於許由,故再次登門拜訪,許仍不受。堯對許由說:「你既不願繼位,可做九州長否?」許由想:我王位不受,豈做九州長乎!他頓覺自己蒙受大辱。堯走後,許遂奔至溪邊洗耳,以清理被污染了的耳朵。這時,巢父牽牛到此來飲水,見許由洗耳,便問其曰:「何故洗耳?」許由道:「堯欲讓位於我,余不受。再招我為九州長,余惡聞其聲,故洗耳也。」巢父曰:「你若處高岸深谷,誰能見之?你故浮游,欲求其名。此水污我牛口,余牽牛到上游飲之也。」

由於這個故事說的是「民智未開」的上古時期,對於精神狀態已經進入「老年」的今人來說,這個故事顯得過於傳奇,許由「作秀」的成分遠大於其真實用意。況且,那時「俸祿」制度尚未形成,因此,老傴更願意把它當作一個「童話」故事。不過,這個故事向我們透露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在我們「童年」的記憶里,「高官厚祿」並不總是「金光燦爛」的。

隨著國人一同成長的,是「俸祿」含金量的提升,它甚至演變成了「黃金屋」和「顏如玉」。「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對待「俸祿」的遭遇,就沒有巢父那樣光鮮亮麗了,他的人生故事平添了幾分悲壯的色彩。

「物以稀為貴」。打從有了「俸祿」以來,像陶淵明那樣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趨炎附勢的行為,實在是屈指可數,以至於被推到了高尚的地位。就像詩人北島的著名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太多的人為了取得「通行證」,不惜自我作賤,甘於無恥,樂於卑鄙。因此,大凡有個俸祿的位置,都會呲牙咧嘴,惡狗爭食一番的。

每每面對這高燒不退的「公務員熱」、屢見報端的「吃空餉」,以及無處不在的「賣官鬻爵」,老傴只能帶著耳機,旁若無人地大聲唱著:

……

我愛你

愛著你

就象老鼠愛大米

……

 

問題是:恩爺筆下的「蟠桃」與「俸祿」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他跟玉帝的「計策」又有怎樣的聯繫?

我們知道:「俸祿」是依據「職位」確定的。因此,「蟠桃」與「俸祿」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問題,還容老傴暫時擱置一下,先來談談這個決定「俸祿」的「職位」問題。那麼,在這個金碧輝煌的天庭世界裡,都有哪些炙手可熱的「職位」呢?

在本系列開場時,老傴指出:道家「克隆」了凡界規則——連帶「潛規則」,把極樂世界精心裝裱了一番。那時,老傴僅僅讓您看了一下精美絕倫的地產廣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也在此前的系列裡,為您部分展示了精彩片段。現在,容老傴再帶您去「售樓處」,看看這個「樓盤」更為具體一點的模擬模型。

在這個烏托邦里,天庭是世界的最高主宰。無論是人神仙佛,也無論是草木山石,只要存在於三界(天上、地下、人間)之內,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造化,都在天庭的掌控之中。

玉皇大帝是諸神共推的領袖,這一點道佛兩家都不存異議。作為天庭的法人代表,他端坐凌霄寶殿,主持天庭日常工作。雖然玉皇大帝身出道家,但佛家不敢分庭抗禮——至少表面如此。

天庭的神仙眾多,光天兵天將就有不下十萬。而玉帝的決策圈子就是那麼幾個人:太白金星和四大真人。太白金星是智囊人物的代表,四大真人都是道家的領軍人物。此外,還有一個托塔李天王,他雖然不在決策圈,但是掌管著天兵天將,自然也是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由於天庭實行的是禁婚政策——後面會闡述它的原因——「後宮制度」自然是不被允許的。但為了滿足天庭世界廣大神仙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月宮制度」應運而生。月宮的主管叫太陰星君。她——許多神仙是男女不分的——率領著如花似玉的嫦娥們,為天庭的主旋律而輕歌曼舞。這些出入在「天上人間」的「文藝工作者」,閑來無聊之際,都抱著一隻寵物——玉兔。玉兔的工作是搗錘製藥,至於搗的是什麼葯,沒有人告訴我們,老傴私下以為,對於百毒不侵、無疾沒病的神仙們來說,那一定是與女性和成人用品有關。

再看「眾星拱月」的眾星。這些鎮守一方的各路諸侯,被分為二十八星宿,分別掌握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天象,他們周而復始各司其職,以區分晝夜的交替與陰陽氣數的變化。人們就是依據它們的出沒和中天時刻,來確定一年四季及二十四節氣。

相對於「地方諸侯」的無所不包,是「中央系統」的細緻分工:

閻王殿及其「部長」閻王,作為宇宙的最高審判機關,他們掌控靈魂的生死,評判行為的善惡,決定生命的輪迴。對所有生靈而言,他們可能和神仙無緣,也與妖怪無份,可是閻王殿是必須去的,而且必須面對各色小鬼的嚴厲拷問。

龍宮及其「部長」龍王,在雷公電母的分管下,主持颳風下雨。在以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裡,這可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即便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下,每有颱風警報,也是會引起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和群眾們的「眾志成城」。

……

這個複雜系統向下延伸的,是眾多小神小仙構成的龐大群體。看官您可別小看了這些小神小仙的強大威力,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他們信奉的是「官不在大有權就行」,「天高皇帝遠」,「縣官不如現管」——他們雖然法力不高,但手中都握有某項實實在在的生殺大權。

每一座城有【城隍】、每一座山有【山神】、每一條河有【水神】、每一片地有【土地】,他們又都根據各自地域的大小,分別享有不同的待遇。明初宋太祖把天下城隍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分別由相應級別的人間官員主持歲時祭祀。

總之,一旦跨出家門,一雙雙警惕的目光,就無時不刻在緊盯著你,就像今天的「天網」探頭,誰也不知道它們安放在哪裡,但你的一切行蹤都被保存在中央機房的硬碟里。

別以為躲在家裡就沒人管得著了,灶神就是負責對您家庭的監管。儘管戶口本上的戶主一欄,明明白白地寫著您的大名,可灶神才是您的一家之主。所以,一個家庭可以不敬玉帝,平常也可以無視灶神的存在,但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至除夕前(基本是二十三日),在他老人家出差天庭,呈報家人善惡時,您是必須有所「表示」安排「餞行」的,否則,他給您往上打個小報告可就慘了。當然,你不用擔心他是否能買到春運的車票,他走的是「時空隧道」。有人用麥芽糖和酒糟去塗灶君稱之為「醉司命」,就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而麥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您說這是「風俗」呢?還是「潛規則」?同時,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在他老人家迴旋之際,還必須有所「表示」安排「接風」的,這並不是怕他老眼昏花不識歸途,而是您對天庭安排灶神到您家履行監管職責的應有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嘛!

哦,可別忘了,在您家裡除了灶神,還有保家神、門神、財神、廁神、床神等等,這還不包括關公、觀音以及列祖列宗的神靈。看官您可別大意馬虎咯,每一個都得好生伺候著呢!

總之,天庭的每路神仙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把天上地下的一切事務,管理得妓院客滿——不,是辣子一行茄一行——井井有條。

 

哦,差點把它給忘了——剛才說到正月初四迎灶神,正月初三晚上您也別閑著。因為這是「老鼠娶親」的大日子,當您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可千萬別打擾它們的好事,要盡量提早熄燈就寢,並且在家中的廚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這些東西俗稱「米妝」,或稱「老鼠分錢」。您可別小看了這個儀式和「分錢」,在它的簽到簿上,少了您的尊姓大名,日後的麻煩可就大了去。總之,在這人鼠普天同慶的日子裡,與老鼠打好交道,今年的鼠害也許就少一些了——也不知這是什麼混賬邏輯,它一高興多生十窩八窩的,不是要糟蹋更多的大米——對了,看官您的每個年不都是這麼過的嗎?

……

我聽見你的聲音

有種特別的感覺

讓我不斷想

……

長生秘法①:蟠桃勝會⑵

天庭的「俸祿」——也就是神仙們的薪酬待遇。它既不是小粟大米——神仙們已經擺脫肉體凡胎,不會為一日三餐奔波勞碌。也不是黃金白銀——神仙們已是飛升紫俯仙班,不再為身外之物低聲下氣。他們唯一的訴求是「長生不老」——長生,長生,再長生。於是,在神仙們生存的這個天庭世界裡,「俸祿」的價值尺度被界定在「延長壽命」的年限上。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提供一定年限的延生產品,就具備了「俸祿」的條件,而最終能夠成為「俸祿」的,是具備相當年限又有足夠數量的延生產品。

事實上,延生產品的研製開發,「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從民間的「飲食養生」到宮廷的「長生秘方」,從道教的「金丹養顏」,到佛教的「修身養性」,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童話般的天庭世界裡,在已知的延生產品當中,太上老君的「仙丹」和王母娘娘的「蟠桃」,算是出類拔萃的,兩者都具備了天庭「俸祿」的條件。

但太上老君的「仙丹」,因其材料來源有限,製作工藝複雜,煉製周期偏長,這就嚴重製約了其產品的數量,根本不能滿足天庭「俸祿」的需求。不過,作為玉帝賞賜的「饋贈禮品」,卻是無可挑剔的。

而王母娘娘的「蟠桃」, 因其【成仙了道,體健身輕】、【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和【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的特殊延生功效,又被大片種植於蟠桃園,基本滿足天庭「俸祿」的需求。這樣,「蟠桃」理所當然被選定為天庭的「俸祿」。於是,我們看到了【自有舊規】的蟠桃勝會——發工資的日子——各路神仙都會齊聚一堂,照例論功行賞,各得其所。

有急性子的看官忍不住想開罵了——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扯了半天,況且,這與玉帝的「計策」有半毛錢的關係嗎?還時不時的哼著什麼「老鼠愛大米」……。

有的,有的,這就來了——

雖然蟠桃基本滿足了天庭「俸祿」的需求,但是,即便是【花微果小】的那【前面一千二百株】,也要【三千年一熟】。如此漫長的成熟期,而且產量也高不到哪裡去,這就使得作為天庭「俸祿」的蟠桃,同樣受到產量的嚴格限制。那個時候催熟劑、膨大劑,三聚氰胺、蘇丹紅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尚未問世,即使有了這些產品,相信王母娘娘也是不敢輕易使用的——國母級別的人嘛,一般都是做「慈善事業」的。

這是從產品供應的角度去看的,如果再從產品需求的角度來看,一定會讓您大吃一驚:

——「這,這,這,如何是好?」——至少玉帝已經發出了這樣的驚嘆。

上一篇,老傴帶您到「售樓處」參觀了「極樂世界」的模擬模型。那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崗位和職務,一定讓您驚訝不已。問題是,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許許多多的矛盾和危機困擾著玉帝。

理論上講,天庭的大門是向所有人敞開的。天上的神仙們是「長生不老」的——至少因為有了「俸祿」蟠桃的滋養,他們正在「長生不老」。而他們的任職又是終身制的,雖然有貶出天庭的個例,但「能上能下」的機制,最多只是玉帝的「頂層設計」,況且,他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思路和勇氣,我們也不得而知。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對於那些排隊等候和插隊爭吵的後起之秀們,應該怎麼安排呢?

好在玉帝之前的「開國元老」們,未雨綢繆,高瞻遠矚,已經權衡利弊達成共識——計劃生育。「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果他們生了孩子,就要給孩子安排位置,孩子還要生孩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而天庭有限的崗位是遠遠不能滿足這個無限需求的。「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總不能讓神仙后代下凡為民吧!可是,生與不生孩子,可不是活塞運動所能決定的,只要有夫妻生活,就不能保證不會懷孕。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私批修」,最後決定:「要當官就不要發財,要發財就不要當官」——錯了,是「要成仙就不要結婚,要結婚就不要成仙」,「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於是,不婚不育就成為天庭的基本國策。

但是,不生孩子只是堵住了由凡至仙的其中一個通道而已。總有一些人或者其他物種經過苦心修鍊,最終得道成仙或者積善成佛。而化仙成佛後的他們,必然會「欲與天公試比高」。那石猴成仙后,不就是嫌「弼馬溫」太小?竟然自稱「齊天大聖」,還揚言【打上靈霄寶殿,教他龍床定坐不成】。

像毛猴這樣直言犯上,挑戰天庭威嚴的畢竟是少數。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小神小仙,也都是功夫了得,有的功夫甚至比那毛猴還厲害,可就是因為不能進入編製享受俸祿,最後只能淪落江湖、落草為寇,只得下界為妖、吃人度日。這對天國和諧安康的大好局面是一個極大的嘲諷,對天庭長治久安的統治基礎已構成嚴重威脅。

雖說天庭有文曲星君和武曲星君負責神籍仙籙,但面對錯綜複雜的各路勢力聯盟,他們又如何能夠破解利益格局?況且,由於沒有系統的考核監督機制,完全是一個人說了算,你能說他們是清白的嗎?都說「人事腐敗是最大的腐敗」,這天庭上下出現的系統性腐敗,你能說他們是盡心盡責、克己奉公的嗎?你能說他們不會監守自盜、狼狽為奸嗎?對了,當時那毛猴欺虐龍宮、強佔神珍,大鬧森羅、強銷名號,如此觸犯天威的行徑,他們卻裝聾作啞、概不知情。如果不是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密報,還不知那妖猴要折騰到什麼時候?

面對這表面上一派「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盛世景象,實地里一片「雞飛狗跳、鬼哭狼嚎」的腐爛局面,玉帝他能不急嗎?

——這,這,這,如何是好?……

 

回過頭來,再看看那已經是捉襟見肘、僧多粥少的【三千六百株】蟠桃。在這費力耗時的生長周期里,你能保證棵棵茁壯成長?你能保證粒粒果實飽滿?你能保證永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嗎?再看看那些散落在田間地頭身份繁雜的【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們,他們都有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自覺嗎?你以為只有「老鼠愛大米」、「猴子愛桃子」嗎?不信你去問一下王母娘娘,她搞得清在她的園子里,到底有多少顆桃子?能夠分配給多少人享用?這不,馬上就要發工資了——例行的蟠桃勝會即將召開——面對這本「蟠桃糊塗賬」,玉帝他能不急嗎?

——這,這,這,如何是好?……

 

「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在這多事之際,又冒出一個成仙石猴,不僅搶奪龍宮、肆虐閻府,更是不把天庭放在眼中。妖猴【這般有道】【不知朝禮】,這僅僅是他的個人行為嗎?如果是這樣,第一次招安時,妖猴不滿【沒有品從】的「弼馬溫」,在搗毀御馬監後,以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的降魔大軍,為何連一根猴毛都沒有拔到?【諒一妖猴有多少本事,還要添兵?】——天庭的威嚴如此不堪一擊,這也太可怕了嘛!玉帝他能不怕嗎?

——這,這,這,如何是好?……

 

【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答案只能有一個——幕後必定有一個推手,是他在挑戰玉帝的權威,或者以此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也許,身邊這幫「仙卿」們,早就明察秋毫,至少是窺見一斑,但都抱著隔岸觀火、坐視虎鬥的心態,以至於事態越鬧越大……。那麼,這個人是誰呢?……「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敵人是誰」……看來,只能採取「引蛇出洞」的計策,讓幕後推手走上檯面,到那時,方可採取斬首行動——「擒賊擒王」。

那麼,如何才能「引蛇出洞」呢?……對了,「老鼠愛大米」——「猴子愛桃子」。讓你知道蟠桃的美味,必然【別生事端】……而這「蟠桃糊塗賬」也有了個追責的對象,豈不是「一箭雙鵰、一石二鳥」嗎?

 

於是,我們看到第二次招安時,悟空隨金星來到靈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詔宣弼馬溫孫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這猴亦止朝上唱個喏,道聲謝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看到了嗎?二話不說,在【蟠桃園】門口的右邊,建起了一座【齊天大聖府】。【切不可胡為】——聽明白了嗎?猴子不吃桃,那才是胡作非為!

儘管這是一個【空銜】,但畢竟不是一座「空城」。這位【齊天大聖】可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坐在城頭搖晃著羽扇——估計那時連芭蕉扇也沒有拿過。也許是悟空自認為在森羅殿生死簿上,勾銷了自己的名號,已經是「長生不老」了。他並不在乎【有官無祿】,更不在意蟠桃的誘惑,而是天天東奔西走、上躥下跳,「家裡基本不睡」,愣是把【齊天大聖府】當成一座「空城」——【日日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

……蛇不出洞,這可急壞了玉帝。

——這,這,這,如何是好?……

 

對呀,「引蛇出洞」不成,何不「引狼入室」——不,是「引猴入園」。讓猴頭去管蟠桃園,即使他不偷吃,這「蟠桃糊塗賬」可是他想賴也賴不了的……。

於是,在道家集團骨幹人物許旌陽對悟空的【無事閒遊】表示擔憂時,玉帝毫不猶豫地【即時宣詔】——他太需要悟空【別生事端】了!

 

後來,悟空果然【別生事端】——蟠桃勝會不歡而散——玉帝的「蟠桃糊塗賬」有了替死鬼,天庭也對悟空進行了富有戲劇性的追責行動。而至於玉帝的另一個目的——追查幕後推手——是否如願以償?還待後續的專題為您詳細解讀。

長生秘法②:靈吉收鼠⑴

原著第二十到二十一回,說的是唐僧和悟空師徒二人,在烏斯藏國高老莊收編了豬八戒,又在浮屠山接受烏巢禪師的《多心經》後,三人一路向西,來到一處村舍, 老漢告知前去三十里,便是八百里黃風嶺, 那山中多有妖怪。次日,三人來到黃風嶺時,果然遇到黃風怪的先鋒虎精。在施計擺脫徒弟倆的纏鬥後,虎精將師父唐僧攝往洞中。悟空和八戒尋到洞口要人。虎先鋒與他們大戰,功力不濟而敗逃,被八戒趕上一耙築死。而後,悟空在與黃風怪展開的大戰中,被黃風怪的三昧神風吹傷眼睛,護法伽藍點化房舍藥到病除。悟空化身進洞,得知師父無恙,並聽得黃風怪自稱歸轄靈吉菩薩。正欲打探之際,太白金星指點迷津,悟空到須彌山請來靈吉菩薩,使出飛龍寶杖,將黃風怪打回原形,【卻是一個黃毛貂鼠。行者趕上舉棒就打,被菩薩攔住道:「大聖,莫傷他命,我還要帶他去見如來。」】。徒弟倆救出師父繼續西行。

這是西行之路上,取經團隊收編豬八戒後的首次神妖大戰。八戒果然不辱使命,出手不凡,把那虎怪築得【九個窟窿鮮血冒,一頭腦髓盡流干】。悟空身懷絕技,不僅抗住妖風大難不死,更是請動靈吉降妖伏魔。只是唐師父受了一些委屈,被黃風怪綁縛在那定風樁上,獨自落淚傷悲,一直等到徒弟們盡除妖魔後,才得以救出。兩回的故事情節,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主題躍然紙上。

但在掩卷冥思之際,【菩薩西歸】的背影和字裡行間影約跳動的「懸疑」,卻讓老傴揮之不去……。可思前想後,一切又似乎「合情合理」……。百思不得其解,故而「擱置爭議」,跟隨師徒腳步繼續西行。直至師徒四人一路戰妖斗魔走上靈山,觀音曆數八十一難時,將這段故事歸納為【黃風怪阻十三難,請求靈吉十四難】,這讓老傴再度陷入迷思……。然而,雖是斗換星移,時流光逝,但終未解得其惑。

這天,在百無聊賴之際,瞑聽著《羅狀元醒世歌》。那單調的旋律,不僅沒能聽清他的詞意,倒是將老傴帶入似睡非睡的境界。恍惚中,覺得有了一絲靈感,便再度審視先前梳理的有關這一情節的所有疑惑,試圖徹底探究恩爺巧設其中的深層玄機。

①在上黃風嶺前的王老漢家,作者交待了這家人一共是七口:王老漢和他的老母親,加上兩個小兒,還有三個小孫。

——為什麼沒有交待媳婦?王老漢有兩個小兒,他自己肯定是結了婚的,有三個小孫也說明兩個小兒當中必定有一個也是結了婚的——這至少兩個女人都怎麼了?

②當虎先鋒抓來唐僧時,黃風怪【吃了一驚道:「我聞得前者有人傳說:三藏法師乃大唐奉旨意取經的神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名喚孫行者,神通廣大,智力高強。你怎麼能彀捉得他來?」】

——這唐僧西行才起步不久,至少還有一個徒弟沙僧還在前面的流沙河等著報到呢,這【隱性歸山】的黃風怪哪裡得來如此準確的消息?【前者有人】到底是誰?

③【且把他綁在後園定風樁上……但見一層門,關得甚緊,行者漫門縫兒鑽將進去,原來是個大空園子,那壁廂定風樁上繩纏索綁著唐僧】

——在這密閉的園子里,這定風樁肯定不是望文生義的防颱風的柱子。那它是用來做什麼的?

④黃風怪的三昧神風【能吹天地暗,善刮鬼神愁,裂石崩崖惡,吹人命即休】,並且恩爺用了大量篇幅描寫他的威力

——石頭崩出的悟空是在須菩提祖師的點化下,經過多年的苦練才有如今的法術,而一頭【老鼠】,縱使【靈山腳下得道的】,如果沒有高人的點化,能有如此法力嗎?護法伽藍能夠及時點化且藥到病除,還有【飛龍寶杖】能夠降妖伏魔,這其中就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⑤【須彌山有飛龍杖,靈吉當年受佛兵】

——太白金星及時指點迷津,老傴不禁要問:他為何要在此時現身?

⑥有關黃風怪的來歷,是由靈吉分兩次介紹的。初見悟空時,靈吉說道【我受了如來法令,在此鎮押黃風怪。如來賜了我一顆定風丹,一柄飛龍寶杖。當時被我拿住,饒了他的性命,放他去隱性歸山,不許傷生造孽,不知他今日欲害令師,有違教令,我之罪也。】

——老傴可以肯定地說:靈吉是在撒謊,他的話前後充滿矛盾。

⑴首先,讓我們明確一點:如來給靈吉的兩件法器,是「一次性」使用的,就好比彈夾里的子彈,打一槍是會少一顆的。

在此後的第五十九回里,悟空被鐵扇公主吹到須彌山,靈吉對悟空說道:【我當年受如來教旨,賜我一粒定風丹,一柄飛龍杖。飛龍杖已降了風魔,這定風丹尚未曾見用,如今送了大聖,管教那廝扇你不動……】

——看到了嗎?過後靈吉使用【飛龍杖】收伏黃風怪時,這【飛龍杖】就不存在了——子彈被打出一顆。而在靈吉初見悟空的此刻,兩件法器完好如初——彈夾里的子彈沒有少。而靈吉說【當時被我拿住】,這就產生了接下來的這個問題。

⑵其次,當時靈吉是如何【拿住】黃風怪的?

如果從靈吉與風魔這種轄押與被轄押的「敵對」關係來看,只有兩種可能:「徒手制服」與「威嚇鎮懾」

老傴斷定:「徒手制服」這種方式不可能發生。因為靈吉沒有這樣的法術,否則如來不必專門給他配備這兩件法器。而面對悟空的求助,他也不會動用【飛龍杖】來制服風魔。

這就只有「威嚇鎮懾」一種可能——靈吉展示兩件寶貝,風魔膽怯俯首稱臣。也就是說,把槍拿出來晃了一下,但沒有真正開槍。風魔的話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只除了靈吉菩薩來是,其餘何足懼也】。

那麼,在這個威嚇過程,是否存在這樣一種情形——雙方相互過招,靈吉見難以取勝,相機亮出寶貝,風魔才甘拜下風?老傴認為這無異於「徒手制服」——也是不可能的。

首先,靈吉不會愚蠢到這個地步。「不打無把握之仗」——靈吉對「敵我」雙方的實力是了如指掌的,況且他也不能保證兩件法器絕對有效。因此,他根本沒有必要鋌而走險。事實上,在受悟空請求時,他就說【大聖,這妖怪有些怕我,我只在雲端里住定,你下去與他索戰,誘他出來,我好施法力】——看到了嗎?他是不會輕易與風魔交手的,也許就還有擔心法器失效的可能。

其次,一旦開打,便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沒有使出自己的殺手鐧,是不會輕易善罷甘休的。從悟空與風魔的打鬥來看,雙方都使出了看家本領。靈吉不搬出那兩件法器,是根本不可能抵擋住風魔那三昧神風的。

⑶靈吉說【這妖怪有些怕我】,真是這樣嗎?

靈吉對悟空說了這句話,悟空也聽到風魔對手下說【只除了靈吉菩薩來是,其餘何足懼也】。看上去兩人的話得到互相印證,如果真是這樣,只要靈吉在風魔面前一亮相,風魔就會乖乖聽任他的擺布。可事實上,不僅靈吉不敢直面風魔,風魔也並沒有害怕靈吉,以致靈吉不得不「鳴槍示警」——使出了【飛龍杖】,才最終收服了風魔。由此可見,靈吉和風魔都在撒謊。

 

這樣,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當時「降伏風魔」的過程,並沒有打鬥的痕迹。甚至可以說雙方頗有紳士風度,和平友好的氛圍遠遠多於劍拔弩張的氣氛。

因此,把這樣的「降伏」過程,說成是【被我拿住】就顯得過於誇張。而且,【饒了他的性命】之說也是畫蛇添足。我們知道,採用「威嚇鎮懾」的方法,就是不想傷害對方的性命。這就好比警察抓小偷,並不是以要了小偷性命為目的。如果小偷沒有負隅頑抗,而是束手就擒,警察能說「當時被我拿住,饒了他的性命」?只有在擒拿搏鬥的過程中,警察的生命受到過威脅,過後說出這樣的氣話才合乎邏輯。當然,前提是警察有足夠的能力制服小偷,比如鳴槍示警,而不是一槍斃命。既然沒有激烈的衝突,警察說「饒了他的性命」,不是明顯暴露自己對執法尺度的無知,就是警察與小偷之間,一定存在著不便言說的勾當。

總之,當初靈吉「降伏風魔」,一定另有隱情。而絕非靈吉自己表述的【拿住】、【饒了】以及【放他】——聽上去是那樣的富有傳奇色彩。

這就不禁要問:他為什麼要虛構故事?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所謂的【隱性歸山】是否就是隱情所在?【有違】什麼【教令】——是否就是一個秘密協定?【我之】何【罪也】——是「鎮押不力」,還是「保密不嚴」?

⑦收伏黃風怪後,靈吉又說道【他本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為偷了琉璃盞內的清油,燈火昏暗,恐怕金剛拿他,故此走了,卻在此處成精作怪。如來照見了他,不該死罪,故著我轄押,但他傷生造孽,拿上靈山。今又衝撞大聖,陷害唐僧,我拿他去見如來,明正其罪,才算這場功績哩】

——這裡又露出破綻。

⑴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此後的第八十到八十三回,得道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在靈山偷食了如來的香花寶燭,如來差托塔天王將他拿住,並交代【拿住時,只該打死】。後因如來一句【積水養魚終不釣,深山喂鹿望長生】,才饒了他性命。同樣是老鼠精,同樣是【偷食】如來的照明材料,一個是【著我轄押,不該死罪】,另一個卻是【差我天兵,只該打死】。如此不同的處理方案,僅僅用「如來執法不公」就能解釋的清楚嗎?就沒有難以啟齒的圖謀?

⑵再看靈吉說的最後一句話,他的意思是風怪【衝撞大聖,陷害唐僧】,才要拿它【去見如來,明正其罪】。也就是說,它之前的行為不能說是【傷生造孽】,不必【拿上靈山】。可風怪之前的行為到底如何呢?原著雖然沒有為我們提供「物證」,但【王老漢】明顯是作為「人證」出現的,他的一句【去不得,西天難取經。要取經,往東天去罷】,便揭示了由於風怪【傷生造孽】,已經在當地形成了「談風色變」的恐怖現實。由此要問:怎麼樣才能稱作【傷生造孽】?這是否就是秘密協定的【教令】內容之一?

⑧【黃風怪阻十三難】這沒有異議,但【請求靈吉十四難】卻難以理解——「西天取經」是佛界的大事,「菩薩」級別的靈吉,出面解決團隊遇到的困難,本來就是份內的事情。何況是由於自己【轄押】不嚴,靈吉也承認【我之罪也】。這一難為何要算到唐僧頭上?按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佛家的「清凈功夫」——來看,又有什麼讓當事人唐僧看到了不該看的事情,以致「煩惱成難」呢?

 

……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

對了,老傴沒有關機,《羅狀元醒世歌》還在不斷重複播放著……。

長生秘法②:靈吉收鼠⑵

【靈吉菩薩】是《西遊記》八位菩薩當中唯一虛構的角色,說「虛構」是因為現實佛教中並沒有靈吉菩薩這個人物。那麼恩爺為何要虛構這樣一個菩薩?又為何在這個故事裡設下重重懸疑?也許,找到【靈吉菩薩】的現實原形,也就破解了這些所有疑團。

老傴以為:藏密無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的「勝樂金剛」,也許是【靈吉菩薩】最為貼近的原形。這要從《西遊記》中【靈吉菩薩】的道場——【小須彌山】——說起。

當然,【小須彌山】也是恩爺虛構的場景,不過「須彌山」卻是有跡可循的。「須彌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是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後為佛教所採用。

在佛教相關傳說中,濕婆夫婦居於須彌山頂,其部下食香、葯叉等天神佔據南瞻部洲二十四個勝地,危害眾生,無惡不作。眾生請佛開示鎮懾降服濕婆及其部眾,佛陀在須彌山頂化現為勝樂嘿魯嘎威猛相,把濕婆夫婦踩在腳下,五方佛所獻二十四位菩薩化現為二十四地天神,降服了濕婆部眾。勝樂接受諸佛請求,永住須彌山頂,用四面觀照四大部洲。

「勝樂金剛」又稱上樂金剛,是藏密無上瑜伽部母續的本尊,是諸佛功德的總集代表。位於崗底斯山脈的岡仁波齊峰.被藏傳佛教認作勝樂金剛的住所,也稱作須彌山。

那麼,「勝樂金剛」能夠給我們提供線索嗎?還是先來看一下他的象徵意義:站姿和蓮花座表示出離塵世,蓮花上的太陽象徵光明普照、遍知一切;四頭分別表示增益、息災、敬愛和降伏四種事業和功德;每面三隻眼表示能觀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頭骨冠表示無常和勇武;頭上方的半月代表人的幸福;頭頂的雙金剛表示方法與智慧;腰圍虎皮象徵無畏和勇猛;長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經典;十二隻手象徵克服十二種緣起的方法。

顯然,這樣的人物特徵過於籠統,對於破解本故事懸疑,一時看不出有什麼價值。看來有必要從佛教的相關傳說中,尋找更多線索。

《阿含經》是佛教傳承的教說經典,由眾多小經組成。這裡有一則故事,是與須彌山直接相關的,記載的是一粒米飯的力量超過一座須彌山。

話說有一對夫婦窮得家徒四壁,家中僅有一條衫褲,夫妻輪流穿著外出。一天,聽說佛陀率領弟子到此乞化,夫妻倆把這條唯一但卻骯髒的衫褲布施出來。這使得佛陀弟子們頗感為難,最後,阿難尊者請示佛陀:「這條褲子實在不能穿,還是丟掉吧?」佛陀垂訓:「不可以這樣想,窮人的布施是難能可貴的,就拿來給我穿吧!」阿難心下慚愧,捧著褲子和目犍連一起到河邊清洗,誰知道褲子剛一浸水,整條河立刻波濤洶湧。目犍連運起神通把須彌山搬來鎮壓,但總是無法平息,兩人只好趕回來稟告佛陀。

佛陀正在用齋,他輕輕拈起一粒米飯對他們說:「你們把這粒米飯拿去,就可以鎮住了!」阿難覺得奇怪,就問:「那麼大的須彌山都壓不住,這麼小的一粒米飯怎麼可能鎮得住呢?」佛陀笑著回答:「你們拿去試試再說吧!」

阿難和目犍連半信半疑地將這粒米飯丟進河裡,河水竟然立刻風平浪靜。兩人深覺不可思議。回來後請教佛陀。佛陀開示道:「無二之性,即是實性。一粒稻穗從最初的播種起,經過灌溉、施肥、收割以及販賣,累積了種種力量與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蘊含的功德是無量的,正如同那件褲子是貧苦夫婦唯一的財物,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無限的!四海龍王懂得一粒米的功德與褲子的功德一樣大,都由虔誠一念引出,所以趕緊退讓稱善。由此可見,只要虔誠一念,則小小一粒米、一條衫褲的力量,都可以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等!」

後人把這件事寫成一首偈,來警示天下眾生:「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看到這,老傴靈光一現,差點笑直了背——這不就是苦苦尋找的答案嗎?牽來扯去怎麼又回到「大米」的話題——「……我愛你,愛著你,就象老鼠愛大米……」

什麼?您說老傴牽強附會?這裡的「一粒米」怎麼能夠扯到老鼠喜愛的那個「大米」?對了,老傴忘了告訴您:恩爺對這個故事,就是以耐人尋味的方式開場的。那些看似插科打諢的描寫,實則已經引出了「大米」的話題——

【那日正行時,忽然天晚,又見山路旁邊,有一村舍。三藏道:「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八戒道:「說得是,我老豬也有些餓了,且到人家化些齋吃,有力氣,好挑行李。」行者道:「這個戀家鬼!你離了家幾日,就生報怨!」八戒道:「哥啊,似不得你這喝風呵煙的人。我從跟了師父這幾日,長忍半肚飢,你可曉得?」三藏聞之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個出家的了,你還回去罷。」那獃子慌得跪下道:「師父,你莫聽師兄之言。他有些贓埋人。我不曾報怨甚的,他就說我報怨。我是個直腸的痴漢,我說道肚內飢了,好尋個人家化齋,他就罵我是戀家鬼。師父啊,我受了菩薩的戒行,又承師父憐憫,情願要伏侍師父往西天去,誓無退悔,這叫做恨苦修行,怎的說不是出家的話!」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來。」】

【有些餓了】——八戒只是說了一句大實話,悟空和唐僧都把他上綱上線到【報怨】和【心重】,經過八戒【慌得跪下】和再三解釋,一場誤會才得以消除。

這不就是有關「大米」的話題嗎?恩爺實際上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資源短缺」問題。對於行走在凡間的唐僧師徒來說,「果腹充饑」的食物——「大米」,就是他們最為珍貴的「資源」,佛家不可能為了這趟西行取經,安排什麼「活動經費」任由他們隨意開支,只能靠自己【化些齋吃】,才能【有力氣,好挑行李】。

而事實上,即便對於佛家許多重要人物來說,也不是【喝風呵煙的人】,即使不對「果腹充饑」的「大米」感興趣,也有對「長生不老」資源的渴求。他們雖然享受著天庭的「俸祿」 ——也叫「大米」——其實是「蟠桃」,定時補充長生能量,但天庭「俸祿」資源的日益枯竭,特別是五百年前,悟空大鬧天宮後,天庭採取一系列「緊縮政策」,對佛家「剋扣俸祿」也在情理之中,這就讓他們也感到【長忍半肚飢】。這個問題如不及時採取有效對策,佛家就此散夥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樣看來,「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撇開宗教意義不談,這句話實際上是「民以食為天」的翻版。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對於如來而言,一粒米的「俸祿」問題,的確大如須彌山。佛家必須像八戒所說的【尋個人家化齋】,儘快拿出解決方案,以便【有力氣,好挑行李】——擔負「普度眾生」的重任。

但神仙「俸祿」比不得凡間「大米」,這畢竟是個技術活,絕不是隨便【尋個人家】,更不是簡單的【化齋】所能夠解決。經過一番謀劃,他們有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計劃,但也不能在「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的地方,搞什麼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這個計劃可是涉及佛家最高機密,必須選擇合適人物,也必須在「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地方去展開。

應該說,這就是恩爺構思這個仙魔世界的邏輯。也正因為此,佛家任何一位「菩薩」級別的現實人物,都難以擔此重任。於是【靈吉】——這位虛構的「菩薩」,應運而生並且閃亮登場了。至於為何取名【靈吉】?我們無從知曉。但這的確反映了佛家寄希望於這樣一位「靈通」人物,給佛家帶來「吉祥」,讓佛家度過危機的意願。

老傴不敢肯定恩爺的靈感,就是來源於「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但按照老傴的解讀,這樣的構思確實巧奪天工:他不僅通過虛構人物增加角色的神秘感,從而暗示他肩負任務的神秘性;也將故事背景巧妙地埋伏其中,增加了可讀性;更是將有關人物和地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且經過藝術加工,完整地表達了創作意圖。

由「一粒米」到「須彌山」,再由「須彌山」到「勝樂金剛」。這時比較「靈吉」與「勝樂」的詞性,不能不說有隱約相通之處。而「勝樂金剛」的象徵也有了更為具體的意義:蓮花上的太陽象徵光明普照、遍知一切,頭頂的雙金剛表示方法與智慧雙成——這不是「吉祥」和「靈慧」嗎?增益、息災、敬愛和降伏四種事業和功德,以及無常和勇武——這不都是處理危機所應具有的人物特質嗎?觀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以及幸福——這不是佛家祈求通過他開創的事業,實現長治久安嗎?

由於這是一項秘密任務,不比正面戰場敵我雙方刀槍相向,那需要「主帥」有著過人的法術,而這裡只需要「機靈」與「智慧」。因此,我們看到,這個【靈吉】雖說是虛構的人物,出場的次數僅次於觀音,但別的菩薩個個法力高強,而【靈吉】從來沒顯示過自身的法力。

但這並不等於他無法掌控局面,特別是對那些法術高強的「馬仔」們,他仍然可以進行有效管理。因為就這個問題來說,佛家自有他的【手段】。我們都知道,在與這個秘密任務極為相似的「西行取經」行動里,無能的唐僧,不就是把有著七十二般變化的悟空,管得服服帖帖?當然唐僧有唐僧的「法器」,那就是通過觀音之手,如來給了他一頂【緊箍兒】,讓他戴在了悟空的頭上,從而對悟空實行了「全天候遙控」。這【靈吉】也有【靈吉】的「法器」,它就是如來親手交給他的【飛龍杖】和【定風丹】,同樣對【黃風怪】具有生殺予奪的威力。

說起【黃風怪】,他是否像【靈吉】所言——【因為偷了琉璃盞內的清油,燈火昏暗,恐怕金剛拿他,故此走了,卻在此處成精作怪】——我們就不再細究了。「戴罪立功」也好,「欣然領命」也罷,總之,像悟空加入取經團隊一樣,【黃風怪】作為【靈吉】的「馬仔」,也加入到這一事關佛家生死存亡的神秘行動中來。

在【靈吉】的授意下,他來到八百里黃風嶺,這裡曾經應該是「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西域好江南」。他暗中四處招兵買馬,這其中也不乏像【虎先鋒】這樣的「優秀青年」踴躍應徵,他們在組織的培養下,最終鍛煉成為新一輩佛家革命戰士。

那麼,他們來到這裡到底是要幹什麼?這就涉及到道家第二代延生產品——「紅鉛」的研製與開發,但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展開,在《長生秘法:紫陽退棕》里,老傴將會進行全面剖析。

這裡,容老傴把佛家的這個秘密計劃,稱作「佛版紅鉛」。由於佛道兩家雖然表面上相互爭鬥,但暗地裡互通款曲的人物大有人在,這使得佛家很容易從道家手中,「山寨」了「紅鉛」的配方與製作工藝。而對於「紅鉛」煉製過程的一項專利技術——火候的調控,在如來的指導下,經過【黃風怪】反覆試驗,形成了自己的獨門秘笈——【三昧神風】。

看官您可別小看了這一新技術的革命意義,它不僅對「紅鉛」煉爐火候的控制,能夠做到分毫不差,也對綁縛在【定風樁】上肉體的風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整個「紅鉛」製作流程,可以與道家同類工藝相媲美,甚至可以說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它的革命意義還在於【能吹天地暗,……吹人命即休】。這【吹人命即休】就不多說了,凡是作為「原料」的適齡女體,被吹後是什麼感受無關緊要。只是那些沒有任何用處的男人和老弱病殘者,他們會如何看待?又會不會聚眾鬧事?這是佛家必須三思的,否則鬧得滿城風雨,天庭上下都知道這是佛家所為,那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能吹天地暗】,或者說「渾水能摸魚」,這就具有了劃時代意義。就連「火眼金睛」的悟空,也嘗到了【眼珠酸痛,冷淚常流】的苦頭,更別提一般的凡人了。呼啦啦一陣風,該做的都做了,過後誰都沒能看清到底何人作怪,更別提聚眾鬧事了。相比之下,現如今「暴力拆遷」,就顯得原始了許多。

這看上去天衣無縫,也確實讓【黃風怪】得心應手,佛家「俸祿」因此源源不斷得到了補充。只是日積月累,幾百年後,「如呀今的」黃風嶺「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

「人在做天在看」。其實人也在看——【去不得,西天難取經。要取經,往東天去罷】,那些被稱作「草民」的人,只是無力改變現狀而已,但你能說他們「愚昧」,他們並不知情嗎?

這回連太白金星也看不下去了,他知道這幫妖魔的德性,唐僧落入虎口,必將成為【黃風怪】的滋補品。他金星雖然作為玉帝的智囊人物,但對於佛道兩家的政治較量,他知道自己的份量微乎其微,他只能借力打力,把內幕告訴悟空,讓悟空一舉剷除這幫禍國殃民的傢伙。

果然,見多識廣的【黃風怪】,明知唐僧一行跟他一樣,也在執行佛家的「神聖使命」,但在他看來「國家規定是個狗屁」,「蟬肉延生」的誘惑倒是實在得許多。他知道,「西行取經」只不過是如來一時心血來潮,讓這幫傢伙免費旅遊一趟,而自己跟隨【靈吉】執行的這個「佛版紅鉛」,卻是事關佛家存亡的大業,沒有自己的出生入死,他們都【喝風呵煙】去吧!再說,經過長年的過度採掘,這裡的資源已經枯竭,下一步何去何從,還要看「機構改革」如何進行,再不為自己謀劃一點,就要失去機會了。於是,他縱容手下,並且親力親為,干起了這樁「順手牽羊」的勾當。

【靈吉】不愧為「勝樂金剛」,不僅能觀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增益、息災、敬愛和降伏」更是他的強項。為佛家「增益」自不必說,【黃風怪】對他也是「敬愛」有加,他「降伏」【黃風怪】更是事實。面對【黃風怪】這一骨肉相殘【有違教令】的突發事件,尤其是悟空能夠找到住處來,他馬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必須儘快「息災」,否則,必將觸怒如來,釀成大禍。

【我之罪也】——是的,他不僅是安撫悟空,也是發自內心的自責:這些年,由於資源枯竭,「佛版紅鉛」基本處於半停產狀態,下一步如何轉場,如來又遲遲沒有決定。但鑒於【黃風怪】追隨自己多年,鞍前馬後的為「佛版紅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對【黃風怪】基本上是採取放任的態度,卻想不到這傢伙竟然捅出這麼大的婁子來。

【黃風怪】的德性他【靈吉】是清楚的,這時候讓他放人,把到嘴的肉又吐出來,不是明擺著甩他一個巴掌,這傢伙必然不顧死活,什麼問題都會給你抖出來。唯一能做的,就是馬上收場,結束這個階段的「佛版紅鉛」,讓這傢伙暫時閉嘴,過後再官復原職。這樣做既給悟空一個交代,也可以儘快清理現場,把秘密泄露減到最低程度。

可【黃風怪】畢竟掌握【三昧神風】,不要說自己身無絕技,就是悟空也拿他沒轍。好在如來未雨綢繆,早就準備了【飛龍杖】讓他制服【黃風怪】。但畢竟是自己的得意門生,他無顏以對,也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又必須一劍封喉。於是,「無常」和「勇武」的特質,決定了【靈吉】對悟空說出這樣的話——【大聖,這妖怪有些怕我,我只在雲端里住定,你下去與他索戰,誘他出來,我好施法力】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儘管採取了一系列保密措施,也儘管已經處於半停產狀態,但唐僧在黃風嶺上這個黃風洞里的痛苦遊歷,還是讓他看到了許多蛛絲馬跡,於是有了【請求靈吉十四難】

……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

對了,《羅狀元醒世歌》還在不斷重複播放著,老傴是應該去把他關了——機器也是要休息的。

       長生秘法③:觀音靈感⑴

第四十七到四十九回,講述的是靈感大王在通天河岸的車遲國元會縣陳家莊,每年舉行一次祭賽,要一對童男女和祭祀貢品供獻,唐僧師徒請來觀音為民除妖。在《蟬肉延生:魚籃觀音》里,已經對有關情節做了解讀,當時的結論是:這妖精並非一般妖怪,他是受觀音指派,在通天河岸執行一項「秘密任務」。那麼,老傴何以敢出如此斷言?這又是一項什麼「秘密任務」呢?

當時,老傴只是簡單列了五條疑惑。事實上,在這個故事中,還存在許多匪夷所思的現象。首先,還是讓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顯而易見的破綻:

⑴《西遊記》中,這個故事發生在車遲國元會縣陳家莊,講的是庄民祈求靈感大王有償施雨。巧合的是,前一個故事也是發生在車遲國,說的是城中國王聘任三位法師喚雨呼風。都是跟「雨」有關。這就讓我們看到了恩爺留下的一個破綻——

按照城中道士所言,三位法師是二十年前來的——【只因這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忽然天降下三個仙長來,俯救生靈】;而按照通天河老黿講述,靈感大王是九年前來的——【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嘯波翻,他趕潮頭,來於此處】。可見,靈感大王是在三位法師來此十一年之後,才趕潮而來。這是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

再一個細節是:師徒四人從王宮走到這裡,雖然經歷了兩個季節——【不覺的春盡夏殘,又是秋光天氣】,兩地雖有一定距離,但不排除這其中師徒四人走走停停,實際距離要大打折扣。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國家,四海龍王為他們興雲布雨時,應該是一視同仁的。

這就讓我們可以想見這樣一段歷史:應國王法師祈求,四海龍王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了十一個年頭後,突然因為靈感大王的到來,他們把【陳家莊】劃為「經濟特區」,至少是列入「計劃單列城市」,並且配備相應的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

行政區劃的調整,這沒有什麼值得疑議。靈感大王的水府班底中,有一個【斑衣鱖婆】,她當年就在東海龍王府內當差,從她的言行來看,不妨假設就是由於這次機構擴編,被調往【通天河】任業務主管。

但值得疑問的是,一頭偷跑出來的金魚精,任憑你煉得什麼法術,妖精的身份怎麼可能讓天庭,至少是讓東海龍宮,在這通天河為他增設派出機構?沒有相當背景人物出面「通關」,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

這樣看來,靈感大王絕不是觀音所言【海潮泛漲,走到此間】的小妖小精,他多少還可以說是「體制內」的「公務員」,說他是「准神仙」也不為過。那麼,如果不是觀音,又會是誰為他創造了這樣的條件?

⑵金魚精號稱【靈感大王】。「靈感」二字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其全稱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金魚精是偷跑出來的,打著「主人」的旗號行兇作惡,這在現實當中雖然屢見不鮮,但對於能掐會算的觀音,他金魚精就沒有絲毫畏懼嗎?就不怕被觀音及時拿獲?而觀音又為何裝聾作啞這麼多年?

⑶原著借陳家莊二老的話描述道【不見其形,只聞得一陣香風,就知是大王爺爺來了】,這讓人感到些許浪漫情調。不是嗎?整部《西遊記》里,除了個別女性人和妖,大多數妖怪都是發出令人窒息的腥風怪味,恩爺為何要這樣安排?難道是在暗示他是受到女主人的強烈「熏陶」?表明他和女主人的真實關係?

不僅是「香風」的疑問。金魚的性格非常溫和,得道成妖后是否吃人,尚且不論。來到此地後,不僅要童男童女各一名,還要豬羊牲酒等祭品。妖怪吃的是人還是其他祭品,書中沒有交代,但他說【常年享畢,還帶些余物與汝等受用,今日連我也不曾吃得】

——他所說的【享畢】,就是在現場把供獻的童男童女直接吃掉?一頓飯功夫,就要兩個童男童女,這哪裡是【享畢】?分明是【吞畢】。這在【妖怪滿天地】的《西遊記》里,對於講究【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的妖精來說,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⑷悟空和八戒假變男女追打妖怪,妖怪落荒而逃。悟空對八戒說道【不消趕他了,這怪想是河中之物。且待明日設法拿他,送我師父過河】

——第二天就是冰雪封河,我們沒有看到悟空採取過什麼手段了解妖怪的來歷,更沒有看到他如何設法拿住妖怪。難道作者隱瞞了什麼?還是悟空已經看出什麼秘密?後來八戒與沙僧對觀音說【我等擅干】,是否就是悟空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他倆?

⑸妖怪是被悟空和八戒兩兄弟假變童男童女追打而逃。在知道唐僧的身份後,才對其他水妖說出「蟬肉延生」的話——【一向聞得人講: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不期他手下有這般徒弟,我被他壞了名聲,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夠】。

——可見,「奪食金蟬」並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並且他根本不知道悟空的厲害,只是回想起「蟬肉延生」,才打起【有心要捉唐僧】這個主意。

⑹妖怪抓到唐僧後,直接把他裝到宮後一個石匣內,這個石匣說白了就是一具棺材——【卻象人家槽房裡的豬槽,又似人間一口石棺材之樣,量量足有六尺長短】。

——前面說了,妖怪並沒有「奪食金蟬」的打算,這口「棺材」也就不是為唐僧準備的。那麼,它是用來幹嗎的?

⑺妖怪在八戒追問下,不僅沒有反悔之意,簡直就是理直氣壯——【你這和尚,甚沒道理!你變做一秤金,該一個冒名頂替之罪。我倒不曾吃你,反被你傷了我手背,已此讓了你,你怎麼又尋上我的門來?】

——他憑什麼說要追究師徒們的「冒名頂替」之罪?他真的有這個權利或者這個能力嗎?

⑻這是水中妖怪,悟空讓兩個徒弟發揮特長,將妖怪引出水面再打,這符合悟空的慣例。但妖怪閉門不出後,悟空不是像往常一樣,找來山神土地或是四值功曹問明情況,而是馬上說道:【我上普陀岩拜問菩薩,看這妖怪是那裡出身,姓甚名誰】。這顯然不符合悟空的慣例。

——悟空見多識廣,從妖怪的蛛絲馬跡,基本上能夠判斷妖怪的背景和出處,也因此他每次決定去找什麼人,都是很有針對性的。那麼,這次他決定找觀音,難道真的只是【去問菩薩,看這妖怪是那裡出身,姓甚名誰】?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先就近做些了解?

⑼見到觀音時,悟空和觀音的對話及表現,很是耐人尋味——【忍不住厲聲高叫道:「菩薩,弟子孫悟空志心朝禮。」菩薩教:「外面俟候。」行者叩頭道:「菩薩,我師父有難,特來拜問通天河妖怪根源。」菩薩道:「你且出去,待我出來。」行者不敢強,只得走出竹林,對眾諸天道:「菩薩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麼不坐蓮台,不妝飾,不喜歡,在林里削篾做甚?」諸天道:「我等卻不知。今早出洞,未曾妝束,就入林中去了,又教我等在此接候大聖,必然為大聖有事。」行者沒奈何,只得等候……不多時,……行者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請菩薩著衣登座。」菩薩道:「不消著衣,就此去也。」】。

——悟空【厲聲高叫】的言行不奇怪嗎?觀音的行為不可疑嗎?她既然能掐會算,也一定算到妖怪這九年在外行兇,為什麼就遲遲不處理?此刻,卻不顧形象【赤了一雙腳,精光兩臂膊】,火急火燎的要搶救,為什麼?

⑽到了河岸,八戒與沙僧二人下拜道:【菩薩,我等擅干,有罪,有罪!】,觀音視而不見,只顧忙著提籃打魚——【菩薩即解下一根束襖的絲絛,將籃兒拴定……】

——這就奇了怪了,有罪?有什麼罪?打妖除怪保護唐僧,這不是觀音給徒弟們的職責嗎?八戒與沙僧如此認罪,有什麼隱情嗎?觀音為何裝聾作啞?又為何迅速把金魚精帶走,而且是【死的去,活的住】,其他的【水怪魚精,盡皆死爛】?這就好比主犯安然無恙,而從犯一律斬盡殺絕,你能說不奇怪嗎?

⑾老黿的水府被靈感大王霸佔,這讓我們想起黑水河河神的水府被小鼉龍霸佔的相似情節。按說老黿應該像河神那樣,積極主動提供信息,使得悟空能夠了解情況、斬妖除魔,幫他奪回水府。但悟空和八戒假扮男女、通天河一夜結冰唐僧【姓沉名到底】,以及三徒大戰靈感大王,這些過程老黿統統避而不見,只是等到觀音帶走金魚精後,才從河中間冒出來。

那麼,是老黿老奸巨猾、不想惹是生非?還是因為他了解事實真相,知道這個金魚精是絕對惹不起的,而自己的水府被占也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因此,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⑿觀音是除妖的重要人物,陳家莊也是人所共知的——【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邊,也不顧泥水,都跪在裡面,磕頭禮拜。內中有善圖畫者,傳下影神,這才是魚籃觀音現身。當時菩薩就歸南海】。

——可是,後來陳家莊人興建【救生寺】時,為什麼沒有觀音的位置?

⒀有關這個情節的難數是【路逢大水三十六難】、【身落天河三十七難】和【魚籃現身三十八難】。

——前兩個好理解。這【魚籃現身】為何可以作為一難?觀音作為西行取經的實際領導人,對西行過程面臨的問題,及時出面協調解決,應該說是她的職責,況且,這是她豢養的金魚跑出來鬧事,按說是她的失職,這一難怎麼會記到唐僧頭上?

等等,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情節。我們不禁要問:恩爺在這個故事裡,已經容納了太多的伏筆,這些伏筆在《蟬肉延生:魚籃觀音》也已經得到破解。那麼,以上這些破綻,或者說是疑問,到底說明了什麼?恩爺還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從以上種種疑問,我們很容易看出,所有線索直指一個人——觀音。那麼,這位佛家二號人物、西行取經的領導者,她到底做了什麼?是什麼【靈感】,促使她在通天河部署見不得人的行動?使得西行團隊首席執行官唐僧受到莫大的屈辱,在「棺材」里切身感受了死亡的威脅。

        長生秘法③:觀音靈感⑵

恩爺是設懸高手,他設計的人物和情節,特別是引用的典故和傳說,往往隱含了故事的真相。那麼,在這個故事裡,他留下了什麼線索沒有?

老傴注意到,「魚籃觀音」是佛教傳說三十三觀音相之一,恩爺用他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刻畫了一個「魚籃滅妖」的形象。那麼,真實的「魚籃觀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也許,搞清她的來歷,我們也就理解了恩爺的用意。

在民間傳說中,經過不斷演變,最終得到普遍認可的,是「馬郎婦」作為「魚籃觀音」的原形。這個故事,說的是觀音化成一名漂亮的漁婦教化眾生,她每天提著一隻竹籃,竹籃里只裝著兩尾同樣的魚叫賣,但要求買者只能買去放生。許多單身漢見她長得實在漂亮,紛紛跑來說親,她就以會背頌經文為條件,最後只有馬郎如願以償。可是新婚那天,新娘卻無緣無故地死了,馬郎很是難過,只好將屍體掩埋。此後,馬郎經常念頌經文,逐漸悟出了很多道理。後來,觀音又變成一個老和尚,跟他談經論道,指點迷津,並告訴他,原來那個漁婦是觀音菩薩變的,不信可以掘開墳墓看看。馬郎將信將疑,掘開墳墓果然見到一副黃金鎖子骨。馬郎深信是菩薩在點化他,便把自己三間草屋變成庵堂,又按照漁婦的模樣塑了菩薩的神像供奉起來,人們便稱之為「魚籃觀音」。

事實上,「魚籃觀音」有多種版本,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其中有一種說法,倒是值得探究。這一說法認為「魚籃」是「盂蘭」的諧音,據清代俞正燮《癸巳論稿》記載:「盂蘭盆者,正言於蘭婆那,言救餓如倒懸,而俗訛為魚籃觀音」。也就是說:「魚籃觀音」實際上是《佛說盂蘭盆經》記述佛陀大弟子目連救母故事的漢化演義版本。

「盂蘭盆」是梵文的音譯。「盂蘭」有倒懸的意思,「倒懸」是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後來,七月十五被確定為佛教盂蘭盆節。

「目連救母」的故事大意是這樣: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即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他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

在上一篇《長生秘法:靈吉收鼠》里,我們看到,恩爺是借八戒【有些餓了】這句話,打下了一個佛家有關「大米」——「俸祿」的故事伏筆。有意思的是,這裡通過「魚籃」與「盂蘭」的諧音,讓我們想起了「目連救母」,也繞到了「餓」的話題上來,而且這裡的「餓」,已經不是【有些餓了】,而是「餓死了」—— 餓鬼。

看官老爺您還真別說,這樣的「繞來繞去」確實顯得牽強。但如果我們先回到原著一個極其重要的情節,去解開恩爺在那裡留給我們的懸念,再回過來看這個「魚籃觀音」的故事,那時,我們就徹底明白觀音的「靈感」到底來自哪裡了。

這個情節是在原著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如來舉辦了一次極其重要的【盂蘭盆會】,也就是在這次佛家盛會上,觀音自告奮勇,接受了如來「西天取經」計劃的實際落實工作。整個《西遊記》的系列大劇,才真正從此拉開帷幕。

我們知道,佛家有許許多多節日。而對於這樣一次重要會議,恩爺完全可以選擇在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的【龍華會】。如此既可以表現以如來為首的佛家,正在沐浴更新、一派喜氣,又喻示如來激勵佛家上下「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氣與鬥志——就好比我們「用鮮血凝成戰鬥友誼」的高麗同胞,每到金爺爺生日,都要放上幾顆鞭炮那樣。

我們不禁要問:恩爺為何安排在這個頗有幾分傷感的【孟秋望日】「盂蘭盆節」?除了表面上交代的情節,他想暗示什麼呢? 

在這個《長生秘法》系列裡,我們已經對天庭的「俸祿」危機作了剖析,前一篇《長生秘法:靈吉收鼠》,也對佛家應對危機所採取的措施作了初步解讀。有了這些鋪墊,我們不難想像,恩爺是巧解【盂蘭盆會】,勾起讀者對「目連救母」的回顧。在這種背景下,目連母親「忍飢挨餓」的形象,簡直就是當下佛家 「斷糧絕草」的生動寫照。

這樣看來,從目連母親「忍飢挨餓」,到當下佛家 「斷糧絕草」,從【盂蘭盆會】再到【魚籃觀音】,您還能說這其中沒有必然聯繫?您還能說恩爺設置的【盂蘭盆會】,不是鬼斧神工、巧奪天工嗎?

可以這樣說,整部《西遊記》就是恩爺給我們出了一道道古老的「九宮格」遊戲,讓我們按照遊戲規則,逐個還原出他有意刪除的數字。在佛家有關《長生秘法》這個棋局,有了前一篇《靈吉收鼠》和本篇前期鋪墊,我們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就差最後幾步,便可以看出恩爺呈現給我們的棋局全貌。現在,容老傴把這關鍵的幾個空格逐一填上,是對是錯,任由看官評說——

【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如來既交代了這個【盂蘭盆會】的大致時間,也隱約道出天庭「剋扣俸祿」後,佛家「度日如年」的艱難狀況。雖然他已經採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計劃,也讓佛家度過了【半千年矣】。但【靈吉】主導的「佛版紅鉛」,畢竟由於資源枯竭,基本陷入停產狀態。因此儘快開闢新的生產點,或是像道家一樣,儘快研製出第三代產品,這已經是擺在佛家面前,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於是,在這場缺乏應有佛教儀式、表面上一派「福祿壽」祝頌的【盂蘭盆會】過後,佛家緊接著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專門研究這個事關佛家存亡的議題。如來借古喻今、痛陳時艱,引起與會者的高度共鳴,會議一致通過了「關於繼續厲行節約、廣辟財源」的決定。這個會議上,觀音還接受了一項比「西行取經」更為神秘的任務——研製佛家俸祿第三代產品。這裡容老傴代為命名——「佛版三代」

當觀音下山,來到這八百里通天河時,兩岸美麗富饒、人丁興旺的景象,讓她印象深刻。但此刻她的工作重心是部署「西行取經」,她無暇留戀美景,更無心「佛版三代」。沿途招募徒弟後,經過多年的一系列運作,唐僧已經在洪福寺修行有成。就在唐太宗【水陸大會】召開的前幾年時間裡,她有了一些空閑,見縫插針,把「佛版三代」擺到了桌面。

道家研製和生產第三代俸祿產品的情況,老傴將按照西行的順序,在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長生秘法:壽星收鹿》為您詳細解讀。顯然,不同於第二代產品,道家對第三代產品,可以說是做了高度保密,雖然有所傳言,但佛家始終無法掌握具體原料配方和工藝流程。但這並沒有難倒觀音,她通過個人【手段】,還是掌握了一些細節,特別是主要原料。這主料雖然讓她感到有些驚訝,但見多識廣的她,很快從容以對,並馬上意識到,那八百里通天河,可是絕佳的生產基地。

在對「西行取經」的多年運作中,觀音堅持「信仰不可有,主義不可無」的原則。賣的是狗肉還是羊肉,都無關緊要,關鍵是無論如何要掛出羊頭。他準備讓李世民自己提出「西行取經」,這樣讓天庭同意他的計劃,使得「西行取經」合法化。

同樣,「佛版三代」也必須有個合法外衣,可去哪找這件外衣呢?通過比較分析,她確信:這個「佛版三代」能夠通過官方渠道運作的,只有天庭掌握「興雲布雨」大權的四海龍王。而通天河是在西域,應該歸屬於西海龍王,是敖順的地盤,況且那裡已經被道家佔領,有三位法師在那裡指手畫腳。這時候直接找敖順切一塊地盤出來,未必可行,他敖順可是老奸巨猾的傢伙,有可能推到道家身上,這樣引起佛道兩家的爭執,最終得不償失。

對了,東海龍王敖廣,這傢伙膽小怕事,五百年前,悟空的金箍棒還是從他那裡拿走的,雖然告到天庭,最終是不了了之,到今天也不敢再說要回去。可他畢竟是東海龍王,怎麼能夠跑到西海龍王的地界去呢?這應該也沒什麼問題,雖說有四海的區別,可從來沒有誰認真劃分過地界。再說,設立駐外機構,向對方學習請教,這不是很好的借口嗎?這在天庭還是首創,說不定哪天受到玉帝表彰,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以想像:當觀音蒞臨東海龍宮時,敖廣一定是趴在地上不敢抬頭,以致觀音走後,他才後悔沒有抬頭一睹觀音妹子的芳容。

就這樣,敖廣帶著「東海考察團」,興師動眾來到西海學習取經。由於都是兄弟哥們,對於敖廣的謙遜之情,敖順當然也給足面子,讓敖廣在通天河設立了「東海龍宮通天河辦事處」。這就是後來老黿所說的——【九年前海嘯波翻】——試想一下,哪個重要領導出場,不是鳴鑼開道、前呼後擁,鬧得滿城風雨、雞飛狗跳?沒有龍王出場,怎麼可能【海嘯波翻】?

對了,這老黿是夠可憐的,自以為「為了天庭神聖事業奉獻一生」,早已過了退休之年,就是沒有辦理退休手續。可就在這一夜之間,被【海嘯波翻】的「機構改革」,整的失去崗位,甚至被掃地出門,失去家園,從此過著【挨土幫泥】的日子。不過,這老頭並未吸取教訓,後來還托唐僧向佛祖打聽,看他幾時能脫去本殼得到一個人身,他還想將革命工作進行到底呢!也許是唐僧也覺得這老頭太過分,他沒有把這當回事,結果回來的時候,被這老頭徹底修理了一回。

老黿被掃地出門,著實可憐。而陳家莊人從此飽受欺凌,更為可憐。當然,最為可憐的是那些童男童女。他們被抬到「靈感大王廟」後,被妖精施以法術,裝入「石棺」——童子三尺長,一頭一個正好六尺。然後運送到一個秘密地點,成為「佛版三代」的原料。然後……

「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歡喜有人憂」。觀音魚池裡的金魚,可是最大的贏家。不過,這個贏家也是來之不易的,都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沒有平時的刻苦修鍊,沒有對領導的畢恭畢敬,再好的機會也輪不到你。他【每日浮頭聽經,修成手段】,這自然引起了觀音的好感。

由於這是一次秘密行動,雖然觀音手下人才濟濟,但他們都不適合拋頭露面擔此重任。她需要這樣一位新人,這不僅是擔心暴露自己的身份,更是擔心由於太了解自己的內幕,而為所欲為。廣東那位副省長好像就是吃了這個虧,結果哥哥一句「先管管你自己和你老婆吧」,讓他啞口無言。

有些事,越是擔心就偏偏發生。這回觀音失算了,這位看上去【每日浮頭聽經】的「乖孩子」,實際上,他已經看到和聽到的大大超乎觀音想像,尤其是「蟬肉延生」的美味,讓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沒有理由放棄這讓他「長壽長生」的機會。

這讓觀音感到極度恐慌:「蟬肉延生」、「西行取經」和「佛版三代」,怎麼就這樣交織在一起了呢?一旦敗露,可是徹徹底底的敗露,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所有事業,不就這樣毀於一旦?她沒有時間顧及「領導形象」,更沒有時間考慮「淑女容裝」,及時趕赴現場、化解危機,這是她天大的責任。

金魚精錯了嗎?他可不認為有錯。自己對觀音——對了,應該叫「乾媽」——畢恭畢敬,處處以「乾媽」為樣板,甚至連「乾媽」喜歡的香水牌子,也想方設法託人買來。這次「乾媽」給了他這麼一個重要機會,他可是任勞任怨、鞠躬盡瘁。因為他知道,只要每年按時完成兩個「童男童女」的任務,再過幾年,憑著「乾媽」的通天背景,「以工代干」轉為正式幹部,進入天庭編製,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蟬肉延生」——以往在「乾媽」家看到的這塊肉,不都是這麼吃的嗎?要說也是上天有眼,該讓我延年益壽。誰讓他唐僧沒事逛盪到這西域地界,我把他做了,有誰知道?對了,到時候把主要部分拿去孝敬「乾媽」,也好回報這些年「乾媽」對自己的關照。

這「孫悟空」確實沒聽說過。【斑衣鱖婆】說他【乃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齊天大聖,如今歸依佛教,保唐僧往西天取經,改名喚做孫悟空行者】。那又如何?既然【歸依佛教】,還能擺脫「乾媽」的掌控嗎?「全軍幹部一半以上是我家提拔的」,我還要追究他【冒名頂替】的罪呢!甚麼【西天取經】?都是糊弄人的,哪有我這「佛版三代」的功業?

他對觀音是如此孝心,對事業又是如此忠心。不就是為了一塊唐僧肉嗎?這個世道誰能說自己是乾淨的?「乾媽」幹嗎要如此狠心,莫名其妙地上演一出「魚籃觀音」的把戲?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的確,他又如何能想明白呢?——觀音提起魚籃,【但見那籃里亮灼灼一尾金魚,還斬眼動鱗】

就這樣,【靈感大王】結束了在通天河的「大王」生涯。但可以肯定地是:他不會消停。不久的將來,在另一處「美麗富饒、人丁興旺」的地方,將繼續飄灑著他那令人遐思的【香風】。

而觀音的【靈感】,也並未就此消停。這不僅是佛家既定方針讓她消停不得,更是那落伽山的家業,讓她根本沒有消停的機會。

無法消停的,還有唐僧。在近乎體驗死亡的經歷後,雖然千辛萬苦到達了靈山,但他給「佛版三代」帶來的損失,以及給佛家,特別是佛家重要領導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不能迴避的,他得到了記過處分——【魚籃現身三十八難】。

儘管如此,他還是無法消停。這是由於不會消停的觀音,她的【靈感】再次顯現,一句「九九歸真,還少一難」,讓他在返回途中,再次回到這通天河。

不能消停的,再就是老傴了——老傴在苦苦思索一個問題:恩爺通過這個細節還想說什麼呢?

自以為【靈感】不斷的觀音,為了這次盡失顏面的舉止,她無處發泄內心的怨恨,只能一再遷怒於唐僧。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些等待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普羅大眾,似乎已經明白了一切,他們更在乎這樣的【老爺】——沒有【靈感】、沒有作為——唐僧以及唐僧師徒四人。

不是嗎?他們在【靈感大王廟】原址翻建【救生寺】,供奉著唐僧師徒四人,卻沒有【靈感】不斷的觀音座位。眾老的話又別有韻味——【這寺自建立之後,年年成熟,歲歲豐登,卻是老爺之福庇】

可是誰都知道:在這些【年年歲歲】里,四位【老爺】正在西行路上戰妖斗磨、自顧不暇,哪有能力?又哪有時間光照這裡的氣候、【福庇】這裡的民眾?

因此,老傴是否可以這樣解讀:「別提什麼靈感,也不要什麼作為。能讓我們自己作主,就給你燒香磕頭了!」

——恩爺是這麼說的嗎?

       長生秘法④:紫陽退棕⑴

紫陽真人真名張伯端(983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

張伯端在世時並沒有親自創建學派或教派,但在其身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宗派。按紫陽真人張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道光、泥丸翠虛真人陳楠和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傳序,漸壯大為以《悟真篇》為理論經典的重要內丹流派,稱為「金丹南宗」,五人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由於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

 張伯端的出名,是因為其所著的《悟真篇》。《悟真篇》體現了張伯端煉養思想的總成,是南宗的代表著作。張伯端在書中力主內丹,「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屋,一顆明珠永不離「。主張按照萬物化生的法則,反其道而修鍊自己的精、氣、神。書中還吸取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利用它來說明內丹的修鍊方術,並加以深化和發展,使之成為自己內丹學說的理論基礎。

紫陽真人在《西遊記》現身,是發生在朱紫國。原著第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講述的是唐僧師徒來到朱紫國,恰遇國王張榜求醫,悟空揭榜後懸絲診脈,用鍋灰和馬尿搓成三個丸子,國王服用後吐出糯米飯糰。恢復精力後,國王講述成因,原來是三年前端陽節,國王與嬪後解粽飲酒,忽然現出一個妖精,自稱賽太歲,說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個夫人,要國王快早送出嬪後。如若三聲不獻,就要滿城吃絕。國王無奈將金聖宮推出,被妖精攝去。國王為此著驚,那粽子凝滯在內,又晝夜憂思,故此成疾三年。此後妖精多次要取宮娥伏侍娘娘,為躲避妖精殘害,國王修建了一座避妖樓。

唐僧師徒隨國王來到避妖樓,不久妖精的先鋒前來要人,被悟空打走。按照國王的描述,悟空來到三千里外的麒麟山獬豸洞口,遇到向朱紫國下戰書的小妖「有來有去」,從小妖口中,悟空得知了事情真相,打死小妖后,悟空挑著小妖回到王宮。

悟空向國王要取金聖宮娘娘的表記黃金愛物,假扮「有來有去」,再度來到獬豸洞。一番周旋後,悟空以表記取得娘娘信任,並偷得妖王的三個金鈴。不料,悟空觸動金鈴引燃大火,只好變作蒼蠅釘在無火石壁處。過後,悟空再度授計娘娘,以假金鈴換取妖王的三個真金鈴。

悟空變出洞口,向妖王挑戰,妖王不敵,取出金鈴與悟空比斗,悟空晃動真金鈴,紅火、青煙和黃沙一齊滾出,妖王無處逃生。

這時,一句【孫悟空!我來了也!】,觀音及時出場,她說出了妖王的來歷——【他是我跨的個金毛猻。因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走來,卻與朱紫國王消災也……當時朱紫國先王在位之時,這個王還做東宮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間,極好射獵。他率領人馬,縱放鷹犬,正來到落鳳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乃雌雄兩個雀雛,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皇后,與王消災。至今三年,冤愆滿足,幸你來救治王患,我特來收妖邪也。】

觀音向悟空要回金鈴,並將金鈴套在犼項下,轉身回南海而去。悟空使法帶娘娘回到王宮,國王伸手來牽娘娘,卻被刺難忍。

這時候,紫陽真人現身了,他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小仙三年前曾赴佛會,因打這裡經過,見朱紫國王有拆鳳之憂,我恐那妖將皇后玷辱,有壞人倫,後日難與國王複合。是我將一件舊棕衣變作一領新霞裳,光生五彩,進與妖王,教皇后穿了妝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聖成功,特來解魘。】

真人對娘娘用手一指,即脫下那件棕衣,那娘娘遍體如舊。國王大排鑾駕相送而別。

這個故事裡,恩爺引用了幾個傳說中的神獸。在正式解讀前,容老傴對它們簡單介紹一下,以便對故事情節,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①【麒麟】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壽命兩餘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並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

②【獬豸】又稱獬廌、解豸,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③【金毛犼】是傳說中像犬的神獸,兇猛異常會吃人,並常常與龍爭鬥。把它作為觀音菩薩的坐騎,是佛教本土化的產物,從漢代起,特別是到明朝,漢人喜愛鑄造觀音騎犼的青銅器用來朝拜。

④【太歲】是天上的木星,木星它每十二年要圍繞太陽轉一圈,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它既是星辰,也是漢族民間奉祀的神祇之一。《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凶。《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太歲當頭有災禍,刑衝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

故事開篇即以師徒難辨國名為引子,暗示這裡發生的事情錯綜複雜、是非難辨——【進前行處,忽見有一城池相近。三藏勒馬叫:「徒弟們,你看那是什麼去處?」行者道:「師父原來不識字,虧你怎麼領唐王旨意離朝也!」……三藏喝道:「這潑猴胡說!那旗被風吹得亂擺,縱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孫偏怎看見?」八戒、沙僧道:「師父,莫聽師兄搗鬼。這般遙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見是甚字型大小?」行者道:「卻不是『朱紫國』三字?」】

「朱紫」是什麼意思呢?《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曰:「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後以「朱紫」喻正與邪、是與非、善與惡。那麼,恩爺用「朱紫」命名,到底想告訴我們發生在這裡的一切,是朱正?還是紫邪?誰是朱正?誰又是紫邪?

粗讀之下,似乎麒麟山獬豸洞的金毛犼,也就是號稱【賽太歲】的妖精,就是「紫邪」的代表,它獸性不改咬斷鐵索,來到人間為非作歹。而悟空、觀音和紫陽真人是「朱正」的代表,鏟魔鋤妖,還正義於人間。

妖魔就是邪惡的代表,這符合國人的習慣思維。可是,觀音又說國王的遭遇,是他曾經殺生必須遭到如此報應,這「孽畜」走來,其實是執行宗教審判的。雖說觀音沒有回答悟空提出的【他玷污了皇后,敗俗傷風,壞倫亂法】,但我們清楚的看到,在紫陽真人的保護下,皇后並未遭到【玷污】,最多只是遭到【拆鳳】,與國王同害【雙鳥失群】之苦。紫陽真人在第一時間並未制止金毛犼的行為,說明他也是認可佛家對這一「因果報應」的宗教審判,只是出於道家法理,他把這一審判限定在【拆鳳】之內,不得【有壞人倫】。因此,這【賽太歲】雖說言行有些出格,並且是自作主張,但他畢竟是在執行宗教審判,說他是妖精尚可,但說就是「紫邪」,於佛於道都說不過去。

這樣讀來,似乎只有國王是「紫邪」,因為無論如何是他殺生在先。可是,僅憑國王年輕時並未致命的一次遊獵行為,就認定他是「紫邪」,也未免顯得過於武斷。用這樣的故事,來闡釋佛道義理也好,去揭露朝廷腐朽也罷,都不足以「朱紫分明」,實在難以撼動人心。甚至有可能導致讀者對國王因此被【拆鳳三年】,而感到同情,也感到不公。

事實上,在詳細閱讀原著後,還有許多不合常理的情節擺在我們面前。這些情節無疑在警示我們:恩爺在「朱紫」雙色之間,調和了各種顏色,只待有心的讀者,透過稜鏡折射,還原出本來的色譜。這裡僅舉五個突出的疑問。

①戰書是指一方向本已相安無事的對方發出的戰爭通知。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給孫權下的那道有名的戰書:「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願與將軍會獵於吳。」這道短短三十個字的戰書,拉開了赤壁大戰的序幕。

有趣的是,在整部《西遊記》里,下戰書的情節僅此一回。恩爺為什麼要安排由妖精向凡人國王下達戰書這一近乎荒唐的情節?難道真是悟空認為的【妖精也有存心好的】?更為重要的是,悟空截獲的這份戰書寫的是什麼內容?他為什麼要交給唐僧而瞞著國王?——【行者將一封戰書揣在三藏袖裡道:「師父收下,且莫與國王看見。」】

②國王說他見過魔王兩次,而且印象深刻——【賽太歲寡人親見他兩次:身長丈八,膊闊五停,面似金光,聲如霹靂,那裡是這般鄙矮。】

在之前的敘述中,他是這樣說的——【三年前,正值端陽之節……忽然一陣風至,半空中現出一個妖精,自稱賽太歲……他前年五月節攝了金聖宮,至十月間來,要取兩個宮娥……至舊年三月間,又來要兩個宮娥;七月間,又要去兩個;今年二月里,又要去兩個】

按照國王所說,第一次見到魔王是三年前端陽節,妖精自稱賽太歲來攝取金聖宮。後來每次要取宮娥的妖精,國王沒有說是誰,但妖精在悟空面前再次要取宮娥時,自稱是魔王的先鋒,而不是魔王本人——【吾黨不是別人,乃麒麟山獬豸洞賽太歲大王爺爺部下先鋒,今奉大王令,到此取宮女二名】

鑒於要取宮女這樣的「小事一樁」,在第一次要取金聖宮後,交給「先鋒」這樣的手下是合乎情理的。也就是說,國王描述的多次出現的妖精,只有第一次是賽太歲本人,其後都是「先鋒」。

由此,國王說的第二次見到魔王,就不得而知了。老傴要問:他說【親見他兩次】,這還有一次是在哪裡見到的?其次,魔王是【半空中現出】,在恐慌之際,他是如何看清魔王的面目?又如何精確判定魔王的身高?

③觀音出現時,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

⑴【孫悟空!我來了也!】——這與觀音每次見到悟空時的語氣有明顯不同。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觀音首次見到被壓在五行山的悟空時,說的是【姓孫的,你認得我么?】。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悟空打死六賊被唐僧氣走,遇到觀音時,觀音用的是責怪的語氣:【孫悟空,你怎麼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干?】。其後,都是悟空求見觀音,觀音以「悟空」相稱,從未連名帶姓地直呼「孫悟空」。

⑵按觀音的說法,是國王殺生惹禍,【金毛犼】自作主張執行【拆鳳三年】的宗教審判。這【金毛犼】怎麼想到這樣的懲罰方式?要懲罰的應該是國王,把皇后抓到洞里讓她受罪,這不是造孽嗎?它就相信觀音一定會認可它的行為?而觀音就真的默許了三年?

⑶觀音說他是來收伏妖邪的,但對於悟空提到的【奈何他玷污了皇后,敗俗傷風,壞倫亂法,卻是該他死罪】,他卻避而不談,只是一味替妖怪說情。難道說能掐會算的觀音,這回也失算了嗎?他也不知道皇后已經被紫陽真人披上了「刺棕」?或者說這三年里,【金毛犼】對皇后的任何非禮,都是對國王的處罰,是應該的?連打二十棒都沒必要?觀音的佛性還不如悟空嗎?

⑷觀音說這妖怪是他跨下的金毛犼,老傴無從得知他的金毛犼是否系著三個金鈴。但這裡的三個金鈴在原著里可是交代得清清楚楚,它是太上老君的煉丹工具——【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爐中久煉金。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那麼,佛家的金毛犼又是從哪裡把道家太上老君的這三個金鈴弄來的?

⑸觀音向悟空要金鈴,悟空說不知,在觀音說要念《緊箍兒咒》後,悟空才拿了出來,接著恩爺引出了這麼一句話——【犼項金鈴何人解?解鈴人還問系鈴人】。結合上下文來看,誰是「解鈴人」?誰又是「系鈴人」? 實在無法確認:說悟空是「解鈴人」嘛,他又並沒有問什麼;說觀音是「解鈴人」嘛,悟空又怎麼會是「系鈴人」?不禁要問:恩爺引出如此莫名其妙的句子到底是何用意?

④【落鳳坡】指的三國謀士龐統所葬之處。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

觀音所說的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二子是否屬實暫且不論,但兩個雀雛來到【落鳳坡】,明顯是觀音杜撰,或者說就是恩爺虛構的。當時年輕的國王是否開弓傷雀也不得而知,並沒有得到國王本人的證實。因此,對於國王拆鳳三年的因果報應之說,也就值得疑問了。恩爺如此用筆,到底想說明什麼?

⑤在這個故事裡,唐僧不僅沒有遭到妖魔的傷害,而且自始至終都在皇宮裡享受著國王的熱情款待。可是,最後在雷音寺的總結中,唐僧卻是遭遇到三個劫難:【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拯救疲癃五十七難】和【降妖取後五十八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三個劫難?

看官老爺,您說在這個「朱紫國」,到底誰姓「朱」?又是誰姓「紫」呢?

      長生秘法④:紫陽退棕⑵

綜合以上分析,結合原著諸多暗示,老傴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看官老爺:這是一個由國王煉丹而引發的「長生秘法」故事,它的現實原型是作者同一時代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甚至「朱紫」的含義,可以表述為「朱家紫惡」,直指明朝朱家皇帝。

有明一代,皇帝多以性格乖戾不務政事見長,其中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尤其突出。還在任藩王期間,這小朱就貪玩女色和迷戀仙術。稱帝之後,更是把這兩項愛好發揮到了極致,他令禮部派員在京城、南京、山東、河南等地挑選了民間女子千餘人進宮。以後又多次採選宮女,多達數千人。僅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至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間四次大選,就選進一千零八十個八歲至十四歲的幼女。這些進宮的女子,只有少數有封號,絕大多數既被淫樂又被奴役,飽經摧殘。

朱厚熜貪戀女色,縱慾無度,致使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而愈是這樣,他愈是迷戀道教仙術,以求金槍不倒和長生不老。他直接把齋醮搬到宮廷,加上他愛好青詞,使善寫青詞者能夠得到重用。《明史·宰輔年表》統計顯示,嘉靖十七年後,內閣十四個輔臣中,有九人是通過撰寫青詞起家的,著名的有夏言、嚴嵩的兒子嚴世番和徐階等人。一些佞臣和方士,也以進獻房中術或煉丹藥而大發橫財。如陶仲文是嘉靖帝最寵信的方士之一,最初就是靠進獻房事秘方得到皇帝的寵愛。嘉靖帝一次給他的賞賜就是十萬兩銀,官至一品,兼領雙俸,他的子孫也由此受益。為了投皇帝所好,當時搜集進獻各種房事秘方、煉製或炮製各式長生不老丹及房中藥的風氣流行大江南北。

當時所進獻的秘方和煉丹藥可謂五花八門。其中「紅鉛」作為最流行的煉丹製藥之法,是將處女月經和藥粉經過拌和、焙煉而成,形如辰砂。還有一種「含真餅子」,即嬰兒出生時口中所含的血塊。據說這些藥物能夠起到強身健體和增強性慾的作用。嘉靖信用方士段朝用等人煉製丹藥,不惜犧牲宮女的身體,甚至年輕的生命。為了採得足夠的煉丹原料,皇帝強迫宮女們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輕則極大損傷宮女身心,重則造成失血過多甚至血崩,許多人因此喪命。此外,為了防止泄漏煉藥的秘密,甚至可能殺掉取過血的宮女滅口。

嘉靖十九年(1540),這種煉丹之風達到了極點。給事中顧存仁、高金、王納言皆以直諫得罪,太僕寺卿楊最力諫,竟被廷杖致死。可以推測,當時部分宮女親眼目睹宮內姐妹們飽經殘害,自知這種災難早晚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因而才決定拚死一搏,她們明知無論能否成功,死是在所難免,但既然怎麼都是死,不如與嘉靖帝同歸於盡。於是,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農曆壬寅年),宮女楊金英帶領十幾名年輕的宮女,在深夜,企圖用繩索勒死嘉靖皇帝朱厚熜。由於慌亂,宮女們錯將繩子結為死扣,無法勒緊。嘉靖帝暈了過去,垂死之中,後被救了過來。這就是史稱「壬寅宮變」的重大事件。

恩爺目睹「朱紫」行為,不能掩飾心中的憤怒,以他擅長的春秋筆法,為我們留下了這出人妖神同台演出的「荒唐」劇目。下面,老傴為您詳細解讀隱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真實故事。

像朱厚熜一樣,這國王也是一個好色之徒,「三宮六院」自然是免不了的——【金聖宮、玉聖宮和銀聖宮】。也因此「腎虧而虛」,但苦於沒有人為他提供仙丹妙藥——【似我寡人久病多時,並無一臣拯救】。「不愛江山愛美人」,「長生不老」的奢望,驅使讓他發榜求醫——【願將社稷平分,決不虛示】。

這是恩爺交代的基本背景,可以說與朱厚熜的荒淫無度,確實有幾分相像之處。但從後來展開的情節來看,並沒有國王親自組織煉丹和服用「紅鉛」的情形,而且自始自終都是一個「受害者」的形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國王的一句話,為我們揭開了這個秘密——【曾差「夜不收」軍馬到那裡探聽聲息,往來要行五十餘日。坐落南方,約有三千餘里】。國王所說的地方,就是【麒麟山獬豸洞】。真實內幕就要從這裡講起,從居住在這個洞天的道人【賽太歲】說起。

【賽太歲】是紫陽真人的門下,以麒麟和獬豸為號,自稱「修仙煉道,祛惡除奸」。與許多江湖術士一樣,他自詡【賽太歲】,擺出「神聖不可冒犯」的樣子,聲言得了他的方術可保「長生不老」。

像陶仲文一樣,經過自我包裝,加上有力推銷,【賽太歲】引起了國王的注意。當得到國王的邀請後,他在道祖紫陽真人的授意下,首次來到朱紫國,與國王簽訂了秘密協議。協議規定:由國王提供宮女,賽太歲負責「紅鉛」研製,產品二一添作五各分一半。

這裡老傴假設「各分一半」,是對「協議」平等原則的合理猜想。實際上,三年來,國王苦苦等候的「紅鉛」,並沒有讓他如約以償。道家這種「違約獨吞」的行為,後來引起了國王的不滿。

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信用擔保,金聖宮以「壓寨夫人」名義被道家扣做人質。為保證皇后不被玷辱,道家答應為她施加法術保護純身,這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帶有毒刺的棕衣,就這一點來說,道家嚴格履行協議,也確實起到了效果。

為了隱喻協議和人質的真實性,恩爺還特別交代了一個相似的細節:國王從道家提出的人質做法得到啟示,他如法炮製,當悟空懸絲診脈後,唐僧也被國王當作人質扣留宮中,這讓唐僧嚇得他魂不守舍——【徒弟啊,此意是留我做當頭哩。若醫得好,歡喜起送;若醫不好,我命休矣。你須仔細上心,精虔制度也!】

對於紫陽真人創立的以內丹修鍊為門派的道人來說,煉製「紅鉛」沒有理論上的障礙,《中和集·旁門九品·下三品》也有相關記載:「……產門為生身處,精血為大丹頭。……指月經為至寶,采而餌之,為一月一還……」。只要技術上加以摸索,是不成問題的。於是,紫陽真人從太上老君處借來了三個金鈴,交給賽太歲用以煉丹——【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爐中久煉金。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

「紅鉛協議」執行的第一步是「索要夫人」。國王虛情假意,借端陽節與金聖宮做最後一次恩愛後,把她交給了第二次現身的賽太歲——【無奈將金聖宮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響一聲攝將去了】

金聖宮以及其他旁觀者是毫不知情的,假戲真做的【無奈將金聖宮推出海榴亭外】,一定讓金聖宮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如此傷天害理的勾當,國王畢竟心有餘悸,本就虛弱的身體,哪裡經得起這番折騰?——【寡人為此著了驚恐,把那粽子凝滯在內,況又晝夜憂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

「紅鉛協議」還包括新建避妖樓,如此表明國王也是妖精的受害者,送出夫人和宮女都是迫於無奈——【一則懼怕,二來又恐有傷害之意】

其後,按照「紅鉛協議」,賽太歲開始了煙熏火燎的煉砂工作,他的先鋒差不多每半年一次,向國王要取兩名宮女,名義上是「伏侍娘娘」,實際上是催經下血,也許還自創了諸如提煉少女脂膏的研製技術——【大王爺爺正在剝皮亭上等你回話哩】

在《西遊記》虛擬的邏輯中,王母娘娘的「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可以說是天庭「俸祿」第一代產品。作為第二代產品——採集婦女尤其是處女經血煉製「紅鉛」,被道家秘密研製和批量生產。當然,原著沒有為我們披露這種大規模生產的案例,這個故事講的也是近三年才發生的事,但從採集經血的難度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道家採取化整為零、不斷布點的策略。因此,可以這樣說,這個故事是眾多煉製「紅鉛」中的一個案例。

正是由於採集經血的難度,在以後的解讀當中,我們將看到,道家已經推出了第三代產品,至於他的原料構成,以及生產工藝如何,還是讓我們隨著唐僧的腳步,走到那裡看到後再說。而眼下,唐僧師徒正好來到了這個「朱紫國」。

悟空首先對「朱紫」產生了疑惑,當聽說國王正在議出黃榜後,他決定一探究竟。說是【買調和】實際上是【去調和】。從求醫榜文中,悟空看出問題非同小可,他決定出手干預——這不,在駝羅庄,他「惡搞」【紅鱗蟒】,還意猶未盡呢!

國王自己也清楚,他的病本來就是心病,對於一般庸醫的「望聞問切」,他是不報任何希望的,悟空的「懸絲診脈」,尤其是頗有煉丹術風格的【烏金丹】和【無根水】,讓他對悟空有了初步信任。

畢竟殘害生命是見不得人的勾當,長期的心裡負擔和病痛折磨,加上遙遙無期的「紅鉛」協議,國王心裡在糾結。當吐出粽子﹑身體得到恢復後,他有了撕毀協議﹑另請高就的念頭。他對悟空交代了部分事實,也道出了他對違約代價的疑慮——【但只是沒一個能獲得妖精的】

悟空已經可以肯定,這國王就是一個迷戀丹術之徒,他與道家方士有扯不清的關係。在避妖樓,他對國王這樣直言不諱地說道——【那妖精還是不害你,若要害你,這裡如何躲得?】

賽太歲先鋒的出現,讓悟空明白了道家方士的身份,他不急於出手,而是需要國王徹底打消心中的疑慮,並且迷途知返,改邪歸正——【安邦先卻君王病,守道須除愛噁心】

「杯酒釋兵權」,不,是「杯酒滅妖火」。這頗有道家風範的法術,讓國王進一步看到了希望,對唐僧師徒敬愛有加——【他國王更十分歡喜加敬。即請三藏四眾,同上寶殿,就有推位讓國之意】

國王暗示——也許是訴說了——拜仙求道的願望,悟空不失時機放出大話,煉丹長生可是小菜一碟——【我身雖是猿猴數,自幼打開生死路。遍訪明師把道傳,山前修鍊無朝暮。倚天為頂地為爐,兩般藥物團烏兔。採取陰陽水火交,時間頓把玄關悟。全仗天罡搬運功,也憑斗柄遷移步。退爐進火最依時,抽鉛添汞相交顧。攢簇五行造化生,合和四象分時度。二氣歸於黃道間,三家會在金丹路。……】

國王被徹底折服,他決定另起爐灶——請悟空除妖煉丹。這讓【賽太歲】怒不可遏,他下達了戰書,準備接管王權,直接為「紅鉛」的煉製提供源源不斷的處女。

悟空來到獬豸洞,看到正在煉製「紅鉛」的煙火,他首先打死了遞送戰書的妖精,原著沒有描述戰書的內容,老傴拙筆代為擬之——「傷我先鋒,違約紅鉛。今治妖軍五百.旌麾北指,願與王等會獵於城」

看到戰書的具體內容,悟空明白了一切。他知道國王已經中了「煙火之毒」﹑迷戀仙術的惡習不改,如果輕易搗毀這些煉丹爐具,或是拆除齋醮道場,肯定達不到有效目的。因此,悟空在輕易撲滅煙火後,並沒有繼續舞動他的棍棒,更沒有設法救出娘娘,他決定回去再做國王的工作——【變做一個攢火的鷂子,飛入煙火中間,驀了幾驀,卻就沒了沙灰,煙火也息了……卻又思量起煙火之毒,且不敢尋他洞府,即將棍子舉起,著小妖胸前搗了一下,挑在空中,徑回本國,且當報一個頭功】

悟空擔心國王一旦知道戰書的情況,會因擔驚受怕而改變初衷,因此他瞞過國王,把「戰書」交給了唐僧。又借金聖宮【表記】之事,向國王道以人倫之情。也許是這三年來的罪惡勾當和不見成效的「紅鉛協議」,觸動了他脆弱的神經——【那國王聽說表記二字,卻似刀劍剜心,忍不住失聲淚下】

娘娘作為國王的人質,實際上是國王煉丹意願的標誌,娘娘是否願意回國,表明國王是否願意放棄煉丹。因此,悟空直指要害:縱然可以搗毀眼前丹具,可你如果執迷不悟,仍然是苦海無邊——【那妖王實有神通,我見他放煙、放火、放沙,果是難收。縱收了,又恐娘娘見我面生,不肯跟我回國】

國王終於幡然悔悟,他願意放棄拜仙求丹,並把意喻這一決定的【表記】交給悟空——【國王見了,叫了幾聲知疼著熱的娘娘,遂遞與行者】

接著,是悟空與賽太歲的正面交鋒。雙方鬥智斗勇,悟空連著兩次騙取金鈴。眼見賽太歲失手,金鈴落入悟空之手,紫陽真人再也坐不住了。是的,他必須馬上出面,趕快擺平這一事端,否則,金鈴失手他無法向太上老君交代還是小事,而一旦「紅鉛協議」公諸於眾,可就對道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紫陽真人不愧是學派創始人。他心生一計,假變觀音,胡謅因果,輕易地就從悟空手裡要回了金鈴,並且巧妙地把這場鬧劇栽贓於佛家。當然,【賽太歲】也得委屈一下,暫時被變成了觀音座下的【金毛犼】。

也許是悟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沒有想到會有人假變觀音。或許是悟空已經看出端倪,只是他不願繼續無聊的打鬥,只要道家願意收場,物歸原主也合乎常理。

說「觀音」是紫陽真人變的,不僅因為「觀音」出場的時機和語氣,不符合觀音的特徵,更在於恩爺留下了這個典故——【犼項金鈴何人解?解鈴人還問系鈴人】

 這實際上是恩爺改編的一個典故,它的原形是「解鈴還需系鈴人」——這個典故是這樣說的:金陵地方有個泰欽法燈禪師,他性情豪放不羈,終日無所事事,眾人都輕視他,只有法眼一個人看重他。有一天,法眼問眾人:「誰能把綁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眾人沒有一個能回答得出。這時泰欽法燈禪師剛好來到,法眼就把剛才提出的問題再問泰欽法燈禪師,他回答說:「在老虎脖子綁鈴的那個人能解得鈴」,從此眾人對他刮目相看。

顯然,恩爺是借「觀音」出場的種種破綻,首先給讀者留下這樣的疑惑——「這個觀音到底是誰?」然後,又看似前言不搭後語地引用這個典故,其實,是進一步引起讀者的困惑,並且巧妙地把答案隱含其中。

為什麼說答案隱含其中呢?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典故實際上是一個邏輯推理:能夠從老虎脖子上把金鈴解下來的人,當然是能夠把金鈴繫上去的人。可是如果不知道系鈴人是誰又該怎麼辦?泰欽法燈禪師也許知道答案,但可惜他已經離我們而去。

實際上,不用問泰欽法燈禪師我們也很容易搞清楚。按照邏輯推理,這金鈴的主人應該就是系鈴人,至少他應該知道誰是系鈴人。

這就有意思了,這三個金鈴是太上老君的,不僅如此,恩爺還特別提到了「系鈴人」——【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即使不能肯定這個親手【結就鈴兒】的人,就是太上老君自己,但他交代給道家什麼人物,是沒有疑議的。換句話說:佛家的觀音是與「系鈴人」扯不上關係的。當然,說觀音「借」還是「偷」不是沒有可能,但這裡恩爺用這個典故,就已經把答案限定在正常的邏輯關係上了,其他沒有根據的臆測,顯然毫無意義。

結合故事背景來看,說「系鈴人」就是太上老君也可以,但因為他始終沒有現身過,從「系鈴人」作為實際執行人的含義來看,顯然有所牽強。說【賽太歲】是「系鈴人」也不合邏輯,因為他就是那隻「老虎」——後來被現身為【金毛犼】;從現實道家關係來看,作為一個普通道人,他又有什麼資格向太上老君「借」或是「要」呢?

因此,我們只能把能夠接近太上老君、又在這個故事裡頻繁現身的紫陽真人,看作「系鈴人」,只有他才是幕後操手。是他在第一時間把「刺棕」——【疲癃】——披在皇后身上,又在結束時,現身還原皇后的真身。只有這樣,才能有合乎邏輯的解釋。

充實這一推論的證據,還有「朱紫」與「紫陽」的聯繫。這同樣的「紫」字,能說純屬巧合,不是恩爺有意留下的玄機?這發生在「朱紫國」的種種醜惡,不正是「紫陽真人」一手導演的嗎?他不正是那個「系鈴人」嗎?

就這樣,假扮的「觀音」一番胡扯,【賽太歲】心知肚明,配合著「觀音」的點化,它現身為「金毛犼」,大搖大擺的走了——【你看他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

眼見國王撕毀協議、賽太歲服輸、獬豸洞被毀,「紅鉛協議」徹底破產,繼續對人質貞潔的承諾也毫無意義,畢竟道家已經得到一些產品,而國王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應該解除這強加在娘娘身上的最後一道偽裝。同時,也是為了不留下後遺症,儘快恢復往日的模樣。紫陽真人再次出面,他的一番富有戲劇性、並且給自己貼金的表述,也只有國王心知肚明,但國王敢借悟空壯膽,揭穿所有謊言嗎?老傴相信:就是十個悟空在場,打死他也不敢說出一個字來。

 

在這個故事裡,唐僧自身沒有遭到非難。但悟空揭榜行醫實屬「無事生非」,揭開了一樁國王與道家合謀的「紫惡」醜聞。紫陽真人無奈現身【拯救疲癃】以及【降妖取後】,讓唐僧看到道家人物在修身養性的幌子下,干著坑蒙拐騙的勾當。這些不該看到的人和事,對於講究清凈的佛門弟子來說,唐僧的心性由此引發煩惱、徒生劫難也就不難理解了——【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拯救疲癃五十七難】和【降妖取後五十八難】。

但唐僧沒有看到的是:所有這些「紫惡」,絕非紫陽真人的個人行為。這個「朱紫國」,僅僅是道家「長生秘法」,或者說是「天庭俸祿」第二代產品眾多生產點之一。【你看他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賽太歲】又去了哪裡,有必要再題嗎?

更讓唐僧沒有想到的是:「天庭俸祿」第三代產品,正在夜以繼日地生產著,正像第二代產品,它也是「化整為零」。一年以後,就在唐僧前往靈山的路上,他誤打誤撞進入了其中的一個「生產基地」,這讓他不僅在個人歷難表上,又無端增加了「劫難」,更讓他徹底心灰意冷,差點打道回府,向唐太宗遞交辭呈。

        長生秘法⑤:壽星收鹿⑴

壽星即南極老人星,又稱南極仙翁,也稱南極真君。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為民間神話中的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老人星」。民間認為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

壽星形象為一白髮老翁,鶴髮童顏,面目慈祥,所拄彎曲拐杖,必高過頭頂。據說,壽星肉球狀的大腦門,是由丹頂鶴高高隆起的頭部引寓而來,若是凡人長出如此肉球,那是非走一趟腫瘤醫院不可的。壽星常被漢族民間用作年畫圖案,是吉祥長壽的象徵。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國人的這一心愿,「三星高照」幾乎照進了每個家庭,至於「三星」能否保證每年光顧一次這些家庭,老傴沒有推算過,即使有也應該是以毫秒來計算他的逗留時間,哪裡能像《新聞聯播》里那些領導親切慈祥的噓寒問暖?

南極老人星何以能夠長壽,我們不得而知。在《西遊記》里,這壽星老爺卻是頗有壽爺的范兒。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施展法術收伏五行山,蟠桃勝會改成「安天大會」。正當各路神仙舉杯暢飲之際,音樂《豪勇七蛟龍》驟然響起——哦,播錯了,那是西洋交響樂,重來一首國粹民樂《喜洋洋》。這時,一位姍姍來遲但卻喜洋洋的客人,引起滿堂「杯停目候」,他就是南極老人星——【一陣異香來鼻噢,驚動滿堂星與宿。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頭迎目候】

在與主持人玉帝簡單打了個手勢後,壽爺徑直來到如來面前,他的一番話恰似老馬從尾部排出的氣體——【始聞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宮鍛煉,以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來善伏此怪,設宴奉謝,故此聞風而來。更無他物可獻,特具紫芝瑤草,碧藕金丹奉上】

接著他又來了一首聲情並茂的詩朗誦——【碧藕金丹奉釋迦,如來萬壽若恆沙。清平永樂三乘錦,康泰長生九品花。無相門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稱祖,丈六金身福壽賒】

壽爺在《西遊記》的出鏡率還是比較高的,除了那次引人注目的亮相外,我們還在多處看到這位頭部長著肉球的爺子。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在相關的解讀中,老傴還會對他加以關注。但壽爺還有一次出場,卻是不能不單獨拿來說事的。

壽爺的這次亮相,是在西行之路上的比丘國。至於這次壽爺的表現與剛才提到的那次出場,是否存在某種關聯性?我們還是等把這次情況了解清楚後,再來一起探討。

原著第七十八到七十九回,說的是師徒四人來到比丘國,發現國王三年前被妖魔所纏,身染重病,他聽信妖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男孩的心肝做藥引。為此傳下聖旨,命百姓選送小兒,裝入鵝籠,聽候使用。為了搭救孩童,悟空調兵遣將,將孩子們藏入山中,並隨唐僧來到王宮,認得「國丈」是個妖邪。

得知孩童失蹤後,「國丈」建議國王改用「唐僧心」替代「男孩心」。悟空假變唐僧掏出許多「心」,但沒有國王所說的「黑心」,悟空隨即現出本相,對國王說到:【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惟你這國丈是個黑心】

老怪認得悟空,轉身逃走。正當悟空和八戒追打老怪時,我們的壽爺及時現身,他收了老怪,原來是壽爺的白鹿,【美後】也是白面狐精變化,被悟空一棒打死。

回到王宮,壽爺講述了這白鹿原是他的「腳力」,乘他與東華帝君對欒之際,偷跑出來成妖作怪。壽爺還拿出三顆火棗,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

國王鑾駕相送,這時,一千多個小孩也回到父母身邊,全城百姓感恩戴德,那場面十分熱鬧——【這家也開宴,那家也設席。請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襪,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來相送。如此盤桓,將有個月,才得離城。又有傳下影神,立起牌位,頂禮焚香供養】

這個僅用兩回的故事,情節並不曲折也並不複雜,意喻似乎也很直白:壽爺應酬在身,白鹿伺機為害作亂,國王好色昏庸,聽信妖言,殘害生命。唐僧一行決意保護生靈﹑懲惡除魔,在壽爺的幫助下,及時收伏妖魔,國王痛改前非,舉國對佛道兩家人物都感恩戴德。

恩爺是這個意思嗎?——如此膚淺的理喻,可不是他的一貫作風。老傴心有不甘,蹩腳老花鏡屢脫屢戴,終於有所「疑惑」。都說「找到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有了這些「疑惑」,老傴得意地憋出一絲冷笑。

①【比丘】是佛家用語,有關它的語義,《大智度論》有乞士、破煩惱、出家人、凈持戒及怖魔等五義。恩爺為何用【比丘】命為國名?取的是五義中的哪一義?頗費思量!從驛丞的好言相勸和國人的熱情相送來看,應該是暗示這個國度原本信奉佛教,人心友善,國泰民安——【禮貌莊嚴風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在王宮裡,唐僧和以道家面目出現的老妖,展開了一場佛道關於「長生不死」的辯論,結果是【惟道獨稱尊】。當然,【滿朝官都喝采】是對【國王十分歡喜】的附和,並不能說明道家就是贏家。從故事的演進來看,雖然道家一時佔據了統治地位,但隨著【小兒國】的破產,理所當然的恢復了【比丘國】本來面目,這就似乎喻示佛家又佔了上風。可壽爺的出現,特別是他的三顆火棗,讓國王起死回生,這讓我們感到佛道兩家打成平手。

恩爺是在和稀泥嗎?他大費周章就是想說「哥們,一場誤會,給我個面子,這事就當沒發生過,都是自己人,有話好好說。」——是這樣嗎?

肯定不是這樣!那麼,這位壽爺的【腳力】,為何吃飽喝足了要大談「長生不死」的道家理論?這符合他的身份嗎?恩爺是在暗示什麼呢?

②【東華帝君】即東華紫府少陽君。來歷或與古代東木公有關。東木公據傳為倪君明,而全真道東木公傳為王玄甫,師事白雲上真,為漢代山東人。在天下蒼生為始時,生於碧海之上,創造萬物。東木公又稱東王公,號元陽父扶桑大帝,與西王母相對——這個西王母與瑤池的那個王母娘娘可不是一個人。道教稱東木公與西王母共理陰陽二氣,分別掌理天下男女得道之事,即主掌仙籍。凡升仙的,要先拜木公後拜金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見元始天尊。可見他在仙界的地位不容小覷。

東華帝君在《西遊記》的首次亮相,是在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恩爺有意通過悟空求方,表明了東華帝君的身份——【聖號東華大帝君,煙霞第一神仙眷】。有趣的是:在東華帝君這裡,偷桃的悟空碰到了另一位偷桃的神仙——東方朔。

東方朔偷桃的典故源於傳說:漢武帝壽辰之日,宮殿前一隻黑鳥從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東方朔回答說:「此為西王母的坐騎『青鸞』,王母即將前來為帝祝壽。」果然,頃刻間,西王母攜七枚仙桃飄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兩枚仙桃外,餘五枚獻與武帝。帝食後欲留核種植。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原地薄,種之不生。」又指東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據此,始有東方朔偷桃之說。東方朔並以長命一萬八千歲以上而被奉為壽星。後世帝王壽辰,常用東方朔偷桃圖慶典。

從方位上來說,東華帝君與壽爺同屬東方,時常串串門,路過時「喝喝茶﹑下下棋」,畢竟不是現代人的「搓搓背﹑洗洗澡」,符合人之常情,更符合仙之常情。但恩爺此處推出此君,就沒有隱藏深意嗎?他在傳說中的原職是主掌仙籍、原著中的現任是【煙霞第一神仙眷】,這不是人事局長卻勝似人事局長的身份,就沒有特殊含義嗎?同時,東華帝君所在的方丈仙山是【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換仙人信萬年】,恩爺用【又換】兩字是何用意,是否有替代「蟠桃園」的意思?還有,把有「偷盜前科」的東方朔,安排在東華帝君手下,是否隱示某種不為人知的罪惡行徑?

③壽爺說東華帝君路過時,跟他下了一盤棋,這一下就是三年,當然對於仙人來說是三天,不管怎麼說也是「下了一盤好大的棋」。這當中不吃不喝不睡,顯然不是在下棋,而是在斗棋。斗得天昏地暗,以至於【一局未終,這孽畜走了】,而且還從他身邊把拐杖拿去,他都沒空呵斥,也無暇追索。我們不禁要問:這東華帝君到底是路過,還是有備而來?壽爺是在撒謊,還是真的老糊塗了?

④兩個妖精抱在一塊嘆息:【好機會來!三年事,今日得完,被那猴頭破了!】。這【三年事】指的是什麼?如果說從變身【道人】和【美人】進宮,到「取心入葯」,整個過程是一件精心策劃的陰謀?那麼這個陰謀會是什麼呢?

⑤這三年來,當地【土地】對妖精的行為是有所察覺的,只是迫於【神威法大】,他們不敢探究。這【神威法大】到底指的是什麼?一個曾經給領導開過車的司機,辭職下海後還有這麼大的威力?——【小神理當鑒察,奈何妖精神威法大,如我泄漏他事,就來欺凌,故此未獲】。

還有,妖精的【海外秘方】是從哪裡得來的?妖精四處採藥又是以什麼身份出現的,有關神仙能夠輕易讓他採藥嗎?——【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壽,前者去十洲、三島,采將葯來,俱已完備】

⑥壽爺給國王三顆火棗,是這樣說的:【我因尋鹿,未帶丹藥。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我這衣袖中,只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罷。】

客人來時,除了泡茶,配一些茶點也是常有之事。但無論是客人還是主人,不是把茶點放在茶几上慢慢享用,而是放到口袋裡不曾吃。這樣的舉止顯然有悖常理,實在忍不住要問:是壽爺在撒謊,還是他確實有這樣的怪癖?

⑦悟空施法隱藏孩童期間,唐僧三人齊念【南無救生藥師佛】,這是《西遊記》唯一提到【藥師佛】的地方。

【藥師佛】指藥師琉璃光佛,又名藥師如來,也有人稱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佛教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藥師本用以比喻能治眾生貪、瞋、痴的醫師,在中國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災延壽。以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藥師佛主道場位於湖北黃石市下陸區的東方山。據佛經說,離這裡向東,過十億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國,有一個世界就是琉璃世界。那裡的一切,都是無比的清凈光明,沒有雜穢的土地,和西方極樂世界景觀沒有什麼兩樣。佛尊左手執持葯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身著寶佛衣,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台。左脅士日光菩薩與右脅士月光菩薩,並稱為藥師聖三尊。台下有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葯叉眷屬,在各地護佑受持藥師佛聖號之眾生。

在得知國王以童心入葯時,唐僧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唬得個長老骨軟筋麻,止不住腮邊淚墮,忽失聲叫道:「昏君,昏君!為你貪歡愛美,弄出病來,怎麼屈傷這許多小兒性命!苦哉,苦哉!痛殺我也!」】

這裡陷入佛教的一個悖論:國王有病需要醫治,他必須以童心入葯,如果阻止國王的殺人行為是符合佛教「不殺生」的義理,那麼,國王因此得不到醫治而死亡,則是對國王的見死不救,又不符合佛教「救苦救難」的義理。

因此,唐僧他能不痛苦嗎?面對這樣的兩難問題,他無法做出選擇,所以,他只能求助於專事醫病救生的藥師佛,讓藥師佛來決定如何處理。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似乎藥師佛是認可他的這一「比丘救子」行為的,也得到國民的衷心擁護,是極大的功德。可在雷音寺的總結中,這一行為和後來的辨認妖精被歸納為兩個劫難,這又如何理解?——【比丘救子六十五難】和【辨認真邪六十六難】

       長生秘法⑤:壽星收鹿⑵

有了以上疑問,一個大膽的設想,逐漸在老傴心中成形,通過前後比對分析,終於得到合乎邏輯的驗證。我們再回到「安天大會」,從那次留下的問題談起。

蟠桃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悟空偷吃蟠桃,攪亂了「蟠桃勝會」,這對天庭的「俸祿」體系,提出了迫切的改革要求。壽爺頭上的那塊肉球可是名副其實的「額外大腦」,他「超前」看到機會即將顯現,更看到自身的實力。他自恃【海外秘方】待價而沽,準備在合適的時機,讓「壽幣」取代「冥幣」的地位,把「玉皇大帝」的頭像換成自己「壽星高照」的形象。

當「蟠桃勝會」的門票改為「安天大會」的請柬時,他盡量拖延到會的時間,以此增加自己的砝碼。不料,一向大意的赤腳大仙,成為最後一位入場嘉賓。即使這樣,也沒有影響壽爺的風采。他把原先準備給王母的賀禮,轉身給了如來。這也怪不得誰,這個世道就是這麼現實。那王老母本來應該是在主桌上正襟危坐的,轉眼功夫——【王母正著仙姬仙子歌舞】——吆喝著文工團的演員們唱歌跳舞,儼然戲子領班的角色。人吶,不是你的腦部細胞數量決定你的尊嚴,而是你的臀部贅肉有沒有找到更好的承載之地。

該遲到時要遲到,該早到時要早到。壽爺對這一點拿捏得很有分寸。他此後接著的亮相是一次不能不提的「早到」。那是在唐僧剛剛滿月的一個凌晨——夠早的了吧。有心的讀者一定還記得,是他對還在睡覺的殷溫嬌說了一番話,讓殷小姐醒來後頓時六神無主——【將子抱定,無計可施】。不過,這次他只是代人傳話而已,是受觀音小妹的委託,他趁夜往江州跑了一趟。為什麼要插敘這段後事?老傴覺得對前一篇《長生秘法:觀音靈感》,有必要做一個補充。那時觀音剛剛參加「盂蘭盆會」從靈山下來,籌劃「西天取經」。從這個細節,可以想見觀音和壽爺,在處理佛道關係的手段上,是何等老辣。觀音「佛版三代」技術上的突破,不能不說與這段時間,兩人的密切交往是有必然聯繫的。

再回到這次遲到的話題。遲到的好處,也是有了字斟句酌的足夠時間。他擺出棄道從佛的姿態和語氣,讓玉帝感到雪上加霜的壓力。如來自然是喜不自勝,差點抱著他對他的那塊肉球咬上幾口。

壽爺的表演果然起到了效果。可以這樣想像:「安天大會」後,經過一番閉門磋商,玉帝讓退居二線,但又德高望重、熟悉仙籍事務的東華帝君直接與壽爺接觸,就「天庭俸祿」一事的具體問題展開研究,並將這個行動列為天庭絕密計劃。看官老爺可別小看這一人事安排的用意,大多到齡領導,都是轉任國企董事長或是協會名譽會長,一則發揮餘熱,公私兼顧,二則事態暴露,不損公名。

斗轉星移,不覺五百年過去。號稱【海外秘方】的壽爺長壽秘方,幾經改良,產品效果日臻完善。只因配方中核心一味是小兒心肝,增加了批量化生產的難度。這就必須打出合理的幌子,收集足夠多的小兒。而且必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以免泄露天機,也讓一個地方有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眼下,又到了生產季節。根據東華帝君提出的「俸祿」需求,壽爺把此次行動命名為「鹿狐行動」,他指派白鹿負責各味藥草和小兒心肝的採集,任務目標是一千一百一十一副。地點就選在【比丘國】,這裡人長期信佛修身,有「好人」基因,是理想的「童心」來源之地。為了應付突發事件和必要時能夠證明身份,壽爺把他的拐杖依慣例也交給了白鹿。

白鹿依照壽爺制定的屢試不爽的工作方案,來到【比丘國】。經過一番考察,他在【比丘國】南邊七十里的柳林坡找到合適地點,對當地頭面人物一番勾兌之後,建立了清華仙府,作為他先期個人落腳和後期產品中轉的場所。可以想見,至少在工程竣工時,壽爺以嘉賓的名義,出席了仙府的落成典禮,這讓當地土豪劣紳更加敬畏——【奈何妖精神威法大,如我泄漏他事,就來欺凌】

又經過一番遊獵,白鹿很快在交際場所結識了天生麗質的白狐。在清華仙府的優雅環境里,兩人乾柴烈火,如漆似膠。之後,白鹿亮明身份,對白狐威逼情誘,白狐也願意加入到這一行動中來。經過白鹿的言傳身教,加上白狐的先天素養,她很快掌握了工作技巧。

一切準備就緒後,「鹿狐行動」進入第二階段。白鹿以老道人身份攜帶愛女相稱的白狐,來到比丘國。面對年方二八﹑艷若天仙的美女貢品,國王當即笑納了——【形容嬌俊,貌若觀音……愛其色美,寵幸在宮,號為美後……那進女子的道人,受我主誥封,稱為國丈】。

國王夜以繼日,要把逝去的青春奪回來——【近來把三宮娘娘,六院妃子,全無正眼相覷,不分晝夜,貪歡不已】

轉眼就是三年。功夫不負有心人,「鹿狐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戰果,國王撐不住了——【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體尫羸,飲食少進,命在須臾。太醫院檢盡良方,不能療治】

在對國王進行一番中醫知識普及之後,國王抬起他那無力的手,擺了擺道:「朕的身家性命全交給你了,你快速去速回,救我一命。」

 「嘢!」——在清華仙府,白鹿拍拍白狐的雙手後,把白狐抱著親了又親,然後……然後收拾行囊,踏出國門,開始了「鹿狐行動」第三階段工作——【國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壽,前者去十洲、三島】

有了壽爺的前期招呼,以壽爺手杖作為信物,白鹿得到各個山頭寨主的鼎力相助,很快完成了外業工作——【采將葯來,俱已完備】

接著,便是「鹿狐行動」最為艱巨的核心任務——【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

這並沒有難倒白鹿,他對國王引經據典:「藥引子」可以說是有機化學中的催化劑——什麼叫「有機化學」?什麼叫「催化劑」?你懂嗎?——算了,我還是說點你聽得懂的人話——藥引子就是引葯歸經,是說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嚮導」的作用。……

「別,別,別,你還是跟我說該怎麼辦吧」,國王不耐煩地打斷白鹿的講解。白鹿直言相告: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

什麼?我沒聽錯吧,應該是《一千零一夜》吧,你要跟我講《天方夜譚》啊?——國王強打起精神。在得到白鹿的進一步確認後,對白鹿提出的使用童心和天文數量,他表示十分憤怒和強烈抗議。

白鹿說到:陛下息怒!且聽我細細道來。《道德經》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為天下正。」五者歸一,乃至真至善,一者小陽,男童是也。本該取「五個一」,即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個,恐國小不支,且王非為聖,不敢致全。《道德經》又曰:「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是故「不穀」,五者缺一,以一千一百一十一為要。

國王病入膏肓,哪有精力聽他「之乎者也」?他有氣無力地嘆道:「就按你說的辦吧……」。

可能是「五者缺一」的緣故,更應該是壽爺的失算。白鹿沒有料到的是:唐僧師徒一路顛簸,恰好也來到了【比丘國】。

在唐僧通關的時候,白鹿見到唐僧。他打心眼裡看不起僧人,當唐僧向他行禮時,他正眼不瞧,指責佛家黑暗墮落——【西方之路,黑漫漫有甚好處!】

接著以【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長生】為題,與唐僧展開佛道之爭。對唐僧的「一派胡言」,他罵道:【坐坐坐,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禍】。接著,他對道家采陰結陽﹑施符煉丹進行了頌揚,最後充滿自信地總結到:【惟道獨稱尊】。

業內人士對唐僧十世修行元陽未泄的真體所蘊含的長生激素,早已傳的沸沸揚揚。對「長生不老」問題有著多年研究的白鹿,對唐僧當然是了解的。還在與唐僧辯論期間,他就有了機不可失、截取唐僧的念頭:如此順手牽羊,把自己的身子好好調理一下,也不枉此三年之行。因此,當唐僧走後,五城兵馬官來報千名小兒不知所蹤時,他很淡定,畢竟這千名小兒無論如何是跑不了的。眼下更為急迫的,是如何把唐僧心肝取來的問題。

於是,他把唐僧肉的功效向國王作了簡單介紹,並強調「唐僧心」勝過「小兒心」。眼見千名小兒不翼而飛——煮熟的鴨子飛了,國王當然不願再失去一次機會,當即下令抓捕唐僧。

當悟空認出白鹿的妖魔本質,並假扮唐僧來到王宮,問國王所要的心是什麼顏色時,國王不假思索說出要的是「黑心」。不是嗎?他相信白鹿的話,佛家都是【黑漫漫】的黑心人。

悟空是有備而來的。法術也好,魔術也罷,他猜到國王會要黑心,所以他準備了十多個心,偏偏沒有黑心。接著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在一番血淋淋的表演之後,悟空現出本相,並指出白鹿才是黑心。

白鹿對悟空是了解的。當年送壽爺參加「蟠桃勝會」在門外等候的時間裡,隨大夥圍觀了猴子雜耍的把戲,對悟空的功夫還是敬畏三分的。但令白鹿感到意外的是,他並不知道悟空被壓五行山會被觀音解救,而且屁顛屁顛地跟著唐僧一路走來,他感到大禍臨頭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他帶著白狐躲到清華仙府,兩人相擁而泣,為這三年之功毀於一旦而傷感。

沒想到悟空發揮著「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一路追殺到清華仙府。白鹿向壽爺緊急喊話——「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要說這也是他壽爺的失算,他沒有料到這不安分的悟空,會在這個地方與白鹿狹路相逢。面對這突發事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平息事態,他不僅告訴白鹿要趕快消除證據,也隨手抓起三顆火棗,火速趕往事發現場。

在這危急時刻,張軍長——不——壽爺及時趕到了。他向悟空信口胡編了一套說辭。憑著壽爺的聲望和他與觀音的交情,特別是在西行開始不久的萬壽山,悟空還欠著他很大一筆人情,悟空當然不便對他的搪塞較起真來。

在悟空和八戒追打白狐期間,壽爺在簡要聽取了白鹿的情況彙報後,批評了白鹿違反規定﹑擅作主張的嚴重錯誤,不僅事業無成,自己險些搭上性命——【好孽畜啊!你怎麼背主逃去,在此成精!若不是我來,孫大聖定打死你了】

在壽爺面前,白鹿為他的一己之念而導致「鹿狐行動」破產,進行了深刻的懺悔,也情不自禁流出悲痛的眼淚。當然,這眼淚也是為她而送行——

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是她與白鹿共同戰鬥在這秘密戰線上,是她以年輕的身軀奉獻在了天庭神聖的事業上。她——就是與白鹿朝夕與共的白狐女士。

悟空要壽爺同到王宮走一趟,以示見證。這正中壽爺下懷:他必須讓國王恢復體力,一則是出於人道的考量,畢竟是「鹿狐行動」把他整治成這個樣子。二則是將功補過,修復國王對道家的印象。總之,要把「鹿狐行動」帶來的副作用減小到最低程度——【那國王又近前跪拜壽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

唯一不能消除的,是唐僧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實實在在「煩惱」了兩回:一回是在「比丘救子」環節——【苦哉!苦哉!痛殺我也】,再一回是「佛道辯論」後——【不勝羞愧】,這讓他增加了兩條記錄:【比丘救子六十五難】和【辨認真邪六十六難】。再加上親眼目睹了道家以眾多小兒作為「藥引」這一慘絕人寰的事實,他徹底崩潰了,佛家義理的偏頗以及天庭世界的殘酷,甚至讓他懷疑走上靈山的必要性。這為後來接著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但從「大局」來看,結果是皆大歡喜:國王恢復了生機,師徒的義舉傳為了佳話,壽爺也是風采依舊。只是鮮為人知的「鹿狐行動」悄然告終。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天庭依然存在,壽爺的【海外秘方】將繼續擔綱天庭「俸祿」的角色。壽爺回去後,馬上就會與東華帝君制定新的行動計劃,白鹿又將重返前線,繼續活躍在天上人間。

《長生秘法》系列到此全部結束。有趣的是:按照老傴的分類解讀,有關《長生秘法》的案例只有這五個,除了第一個《蟠桃勝會》反映天庭「俸祿危機」背景外,其他四個都是圍繞應對危機而展開的,又正好是佛道兩家各兩個。有心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佛道兩家都是以「婦女」和「兒童」為「原料」,所採用的手法是何其相像;兩家出場人物級別之高,也是不謀而合,一邊是兩個「菩薩」,另一邊是兩個「帝君」;在處理事態敗露危機時,兩家也都是採取「息事寧人」、「保守秘密」的策略。

所有這些,您能說僅僅是巧合嗎?恩爺精心構造仙魔世界,僅僅是為了展示妖魔們單打獨鬥的「法力」和「法器」?在這一系列表象背後,就沒有現實世界各黨各派巧立名目、爾虞我詐,強取豪奪各種資源的縮影?閱盡人間滄桑的恩爺,他就真的會無動於衷嗎?

【今番大鬧比丘城,致令邪正分明白】——看官老爺「分明白」了嗎?老傴雖因解讀的「幾分明白」而竊喜,但其實是「不明白」。因為在現實寫照的「西天取經」之路上,還有太多的【黑漫漫】。在沒有撥開所有迷霧之前,任何的分辨都有可能是盲人摸象,更有可能誤入歧途。但即便到了理想王國的「聖地靈山」,誰又能說就此煙消雲散、陽光燦爛了呢?那些來自於凡間的「神仙」們,不正是憑藉熟讀「潛規則」,在【黑漫漫】的「霧霾」里,上下其手,累積功力,逐步登上那個所謂的「極樂世界」。到了那裡後,他們都會就此金盆洗手、洗心革面?然後一心一意修身養性,全心全意普度眾生?

因此,誰能說他【致令邪正分明白】了呢?


推薦閱讀:

峨眉山遊記
脫翁遊記(19):遊江南-昔日鹽都變水口│脫苦海
上海十日(上)
吃米飯,不好意思續三次
里程碑和夥伴給了我堅持到最後所有的動力——記微山湖之行

TAG:政治 | 人文 | 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