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處世三大奇書之——圍爐夜話(下)

處世三大奇書之——

圍爐夜話(下)

(清)王永彬

    (續前)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業勝於我,某人學問勝於我,則可以自慚矣  成大事功,全仗著赤心斗膽。有真氣節,才算得鐵面銅頭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應折磨兒孫

  程子教人以靜,朱子教人以敬<。>靜者,心不妄動之謂也

  敬者,心常惺惺之謂也。又況靜能延壽,敬則日強

  為學之功在是,養生之道亦在是。靜敬之益人大矣哉,學者可不務乎?

  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

  末俗以繁華相向,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世之言樂者,但曰讀書樂、田家樂

  可知務本業者,其境常安

  古之言憂者,必曰天下憂、廊廟憂

  可知當大任者,其心良苦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人須從孝悌立根基

  士既知學,還恐學而無恆。人不患貪,只要貧而有志

  事但觀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盡其當然,乃可聽其自然

  事當難處之時,只讓退一步,便容易處矣

  功到將成之候,若放鬆一著,便不能成矣

  勢利人裝腔做調,都只在體面上鋪張,可知其百為皆假

  虛浮人指東畫西,全不向身心內打算,定卜其一事無成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

  一昧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數雖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數亦難違

  變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無失,變亦能御

  奢侈足以敗家,慳吝亦足以敗家

  奢侈之敗家,猶出常情,而慳吝之敗家,必遭奇禍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

  庸愚之覆事,猶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見大凶

  捨不得錢,不能為義士。捨不得命,不能為忠臣

  守分安貧,何等清閑,而好事者,偏自尋煩惱

  持盈保泰,總須忍讓,而恃強者,乃自取滅亡

  守身必嚴謹,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須深慮,恐貽害於子孫

  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外,勤修恆業而不必富其家

  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山水是文章化境。煙雲乃富貴幻形

  身不饑寒,天未嘗負我

  學無長進,我何以對天?

  神傳於目,而目則有胞,閉之可以養神也

  禍出於口,而口則有唇,闔之可以防禍也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於德行,不僅文章

  盛衰之機,雖關氣運,而有心者,必責諸人謀

  性命之理,固極精微,而講學者,必求其實用

  儒者多文為富,其文非時文也。君子疾名不稱,其名非科名也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人得一知己,須對知己而無慚。>士既多讀書,必求讀書而有用

  人皆欲貴也,請問一官到手,怎樣施行?

  人皆欲富也,且問萬貫纏腰,如何布置?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話而殺身

  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

  貧者士之常,士不安貧,乃反其常

  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人知佛老為異端,不知凡背乎經常者,皆異端也

  人知楊默為邪說,不知凡涉於虛誕者,皆邪說也

  人生不可安閑,有恆業,才足收放心

  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

  人生境遇無常,須自謀一吃飯本領

  人生光陰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人雖無艱難之時,要不可忘艱難之境

  世雖有僥倖之事,斷不可存僥倖之心

  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

  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終身無安逸之時

  人稱我善良,則喜

  稱我兇惡,則怒

  此可見兇惡非美名也,即當立志為善良

  我見人醇謹,則愛。見人浮躁,則惡

  此可見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為醇謹

  自奉必減幾分方好。>處世能退一步為高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

  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論,但須論己

  自家富貴不著意里,人家富貴不著眼裡,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孝不離心頭,今人忠孝不離口頭,此是何等志量!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然後天下有大經

  自紫陽集四子成書,然後天下有正學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則體孔子之言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子弟天性已壞,教難行也,則守孟子之言以養之,勿輕棄以絕其自新之路

  紫陽補大學格致之章,恐人誤入虛無,而必使之即物窮理,所以維正教也

  陽明取孟子良知之說,恐人徒事記誦,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見塵世之間,已分天堂地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輩,不隔聖域賢關

  最不幸者,為勢家女作翁姑。最難處者,為富家兒作師友

  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

  祿不患其不來,患祿來而不能無愧其祿

  才覺已有不是,便決意改圖,此立志為君子也

  明知人議其非,偏肆行無忌,此甘心為小人也

  在世無過百年,總要作好人、存好心,留個後代榜樣

  謀生各有恆業,那得管閑事、說閑話,荒我正經工夫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

  講性命之學者,不可無經濟之才

  聰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纊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

  耕讀何妨兼營,古人有出而負耒,入而橫經者矣

  縱容子孫偷安,其後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

  專教子孫謀利,其後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

  夙夜所為,得無抱慚於裘影。>光陰已逝,尚期收效於桑榆

  矮板凳,且坐著。好光陰,莫錯過

  偶緣為善受累,遂無意為善,是因哽廢食也

  明識有過當規,卻諱言有過,是護疾忌醫也

  耳目口鼻,皆無知識之輩,全靠著心作主人

  身體髮膚,總有毀壞之時,要留個名稱後世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一室閑居,必常懷振卓心,才有生氣

  同人聚處,須多說切直話,方見古風

  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

  一言足以招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

  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后必殺戚姬,

  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

  以陶朱公之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

  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從,而自反無愧,切勿曲以求榮也

  以誠心待人,人或不諒,而歷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

  義之中有利,而尚義之君子,初非計及於利也

  利之中有害,而趨利之小人,並不顧其為害也

  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也。志量遠大,富貴不能淫也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此唐使李絳語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書以揭諸座右

  堯舜大聖,而生朱均。>瞽鯀之愚,而生舜禹。揆以餘慶殃之理,似覺難憑

  然堯舜之聖,初未嘗因朱均而減。瞽鯀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

  所以人貴自立也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禍

  有真性情須有真涵養。有大識見乃有大文章

  有守雖無所展布,而其節不撓,故與有猷有為而並重

  立言即未經起行,而於人有益,故與立功立德而並傳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

  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然而日章也

  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學以愈愚也,人而不學,則昏昧無知,愚不能愈矣

  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

  謙似乎諂,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諂

  顏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

  子貢之無諂,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慾既勝天理或亡

  故有道之士,必使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隱微之衍,即干憲典,所以君子懷刑也

  技藝之末,無益身心,所以君子務本也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

  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氣,便非本色人

  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

  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

  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教人先去驕惰二字

  為鄉鄰解紛爭,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

  為世俗談因果,使知報應不爽,亦勸善之方也

  為善之端無盡,只講一讓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為人循矩度,而不見精神,則登場之傀儡也

  作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

  文行忠信,孝悌恭敬,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

  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孔門為學之序也,今但學其藝而已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無故卻不殺生,則物命可惜也

  聖人不責人無過,惟多方誘之改過,庶人心可回也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不如令鄉黨無怨言

  與其為子孫謀產業,不如教子孫習恆業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則向善必篤也

  聽切實話,覺得津津有味,則進德可期也

  余最愛草廬日錄有句云: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

  讀之覺矜平躁釋,意味深長

  余最愛《草廬日錄》有句云:「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讀之覺矜平躁釋,意味深長。

  劉瑩/譯校

  【注釋】澹:同淡。矜:苦,憐。躁:煩躁。釋:解除。

  【譯義】我最喜愛《草廬日錄》中的一句話:「貧窮的滋味就像秋天的流水一般澹泊,靜下來的心情如同春風一樣平和。」讀後覺得心平氣和,句中的話真是含意深遠而耐人咀嚼。

  【評析】秋水淡而遠,反覺天地遼闊,貧中的滋味大致如此,因為本無所有,於萬物不起執著貪愛,心境自然平坦。不像富貴中人,宛如池塘百花喧鬧,反生煩惱。秋天可見萬物凋零之態,至此方見富貴如繁花總不長久。能不於春夏起執情,方能見秋水之美。如此才知天地萬物全是平等。富貴與貧窮,便如夏塘與秋水,對於天地而言並無偏愛,人心自不平等罷了。

  靜可以澄滌萬慮。煩躁仿如走在荊棘之中,尋不出一條活路。一旦靜下心來,才發現荊棘不過全是幻覺,我們原本處在和風吹拂的草原上,只是我們不曾發覺而已。草原在我們的心中,荊棘也在我們的心中,荊棘是心湖被暴風吹起的風浪,而草原則是心清靜下來的景象。我們要常靜下來徜徉心中的春風草原,而不要淹沒在心中的煩躁漩渦里。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終能上人

  用功於內者,必於外無所求。飾美於外者,必其中無所有

 


推薦閱讀:

處世經(第五章)

TAG:奇書 | 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