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古迹之杜公祠【圖文】

杜公祠,座落於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飛龍峽口。是一組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築,也是國內現存三十七處"草堂"中歷史最久的一處。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的深秋,安史之亂戰火正熾,詩人杜甫從華州棄官西行,經首都長安,到達西北"邊郡"秦州。陰曆十月間,他又冒著"天寒霜雪繁",挈婦將雛,為尋找一塊沒有血與火的"樂土";輾轉來到當時的同谷(即今天的成縣)。在同谷的一月多時間內,詩人"親自負薪采松,拾橡為生,兒女餓殍者數人"。在嚴峻的生活考驗面前,詩人的創作熱情沒有絲毫減退,仍象一隻啼血的杜鵑,唱出了一支支熱情飽滿、沉鬱頓挫的心曲。先後創作了《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風凰台》、《萬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發同谷縣》等十幾首詩作。記山水、傷亂離、懷親友、抒情懷,有深沉的悲愁,有爆發的憂憤,有殷切的期望,有熱烈的惶惶。尤以《鳳凰台》和《同谷七歌》為最,與"三吏"、"三別"爭輝。同年冬十一月一日,詩人"忡忡去絕境,杳杳更遠適",取道東南由栗亭、木皮嶺、自沙渡一線,開始了向"喧然名都會"--成都的艱難跋涉。他不僅給後世留下了金光萬丈的詩篇,也給後人樹立了做人的楷模。使後來者誦其詩,懷其人,"仰其高風,立祠祀之"。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即公元八七二年),成州刺史趙鴻在五律《杜甫同谷茅茨》中寫道:"工部棲遲後,鄰家大半無。青羌迷道路,白社宗杯盂。大雅何人繼,全坐此地孤。孤雲飛鳥什,空勒舊山隅。"說明當時故居遺迹尚存。宋微宗宣和五年,(即公元一一二三年),"秀才趙惟恭捐地五畝,縣令涑水郭慥始立祠。……使來者美其山川,而禮其像,忠其文",也就是在杜甫故居的遺址上重修了一座祠堂。後來經過宋、明、清,民國年間幾次修建和補茸,草堂才逐步美輪美奐,初見規模。現在草堂內還留存有南宋光宗紹熙四年(癸丑)宇文子震刻寫的詩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兩座詩碑,及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記》碑石等十多處。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別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自號少陵野老,有「詩聖」之稱。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別》等。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對後世影響甚大。杜甫的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運用的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 


推薦閱讀:

第一次來青海,推薦什麼路線?怎麼玩?大概需要幾天?
榆中「合眾國」
第三屆中國中藥材物流大會將在甘肅隴西召開
甘肅地區生產總值構成
和甘肅人喝酒是什麼樣的體驗?

TAG:甘肅 | 隴南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