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肩部結構及病變

1. 肩部有哪些關節?有什麼特點?

肩部由5個關節組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肩峰肱骨間關節。肩部運動是各關節的協調運動,任何關節受傷都將不同程度影響肩的活動功能。

肩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為肩胛盂小、肱骨頭大而圓、關節囊較鬆弛,所以盂肱關節的活動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轉並沿胸壁繞動(內收及外展),活動範圍就更大了。因此,在運動時肩可以完成較複雜的大範圍的動作;也因此,肩較易受傷。

2. 肩部運動創傷有哪些特點?

根 據北京醫科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2725例門診病例的統計,肩部運動創傷約佔8.4%,這些損傷多見於體操、投擲、排球、舉重、棒球、橄欖球及柔道摔交運 動員,其中肩袖損傷最多(60.9%),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次之(18%),滑囊炎(4.3%)、盂肱關節脫位和肩鎖關節扭傷及脫位(9.4%)、鎖骨骨折(4.3%)等發生相對較少。

3. 肩帶的肌肉各起哪些作用?

肩帶的肌肉很豐富,一塊肌肉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常因肩的位置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按照其起止點可分為4組:

⑴ 連接肩胛骨與軀幹的肌肉:以穩定肩胛骨為主要任務

前鋸肌:起於1-9肋,止於肩胛骨內緣。由胸長神經支配。其作用是外旋及外展肩胛骨,使肩胛骨緊貼於胸壁上。因此,麻痹後肩外展受限並出現翼狀肩胛。

斜方肌:起於枕骨、項韌帶、C7-T12棘突和棘間韌帶,止於鎖骨、肩峰和肩胛岡。副神經支配。功能為肩胛骨外旋及內收。

大小菱形肌:由C5發出的肩胛背神經支配。主要功能是肩胛骨內收。

此外還有胸小肌、提肩胛肌及鎖骨下肌。

⑵ 連接肩胛骨與肱骨的肌肉:

肩袖肌群(以穩定盂肱關節為主要任務):是由岡上肌(外展上臂)、肩胛下肌(內旋上臂)以及岡下肌和小圓肌(外旋上臂)組成。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及部分外科頸 部,為聯合腱,似袖口,故稱肩袖。它有懸吊肱骨、穩定肱骨頭、協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肩袖是肩關節活動中的解剖弱點,特別在負重轉肩時(如投 擲、扣球)很容易受傷。岡上肌、岡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經支配的,此神經途經肩胛上切跡及肩胛岡根部的骨性凹陷,所以當肩胛骨活動時(如排球扣球),該神經較 易受傷引起肌肉麻痹及萎縮。

三角肌(肩關節最主要的運動肌):起於鎖骨、肩峰及肩胛岡,止於肱骨幹的三角肌結節。是肩部最強大的外展肌肉。其前部纖維可助肩關節的前屈及內旋,後部纖維後伸及外旋。它受腋神經支配,前脫位時常並發神經損傷引起麻痹。

大圓肌:主要是肩關節的內旋肌。但於肩前屈位時都有較強的後伸作用。雙杠勾手騰身上常拉傷或拉斷此肌肉。

喙肱肌:使肩關節前屈。

⑶ 連接軀幹與肱骨的肌肉(肩關節運動肌):

胸大肌:起點分鎖骨部、胸肋部、腹部。肌腹呈扇形,逐漸移行成兩個扁腱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外側。主要作用為內旋和內收肱骨。

背闊肌:起於胸7棘突至骶骨,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內側。有內收、內旋及後伸肱骨的作用。

⑷ 連接前臂及肩胛骨的肌肉:

肱二頭肌:其長頭起於肩胛盂上結節,肌腱在關節內下行,通過結節間溝穿出與關節囊連接的滑膜鞘。它是人體唯一在關節內行走的肌腱。結節間溝較窄,老年人更窄,溝上有橫韌帶保護以防止肌腱滑脫。由於腱鞘較窄,所以很易磨損引起腱鞘炎並續發斷裂。肱二頭肌的短頭起於喙突。兩個頭的肌腹向下逐漸合而為一,再向下又分 成兩個頭,分別止於橈骨結節及前臂內側腱膜。肱二頭肌除可以屈肘及使前臂旋後外,還可穩定肩關節,並於肘伸直肱骨外旋位時,有外展肱骨的作用。

4. 肩部疼痛都有哪些原因?

肩部疼痛是一個複雜的病症,有很多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首先,肩以外的因素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 ⑴臟源性肩部疼痛:肺尖部腫瘤,橫膈下病變(如肝臟膿腫、膽囊炎、胃底賁門癌侵犯橫膈等),縱隔病變包括心臟病。⑵神經源性:如中風。⑶頸源性:頸椎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其次,系統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肩部疼痛可以是首發癥狀或與其它關節疼痛同時存在。

第三,肩部本身病變引起的肩部疼痛,如肩部腫瘤、炎症(化膿性關節炎、凍結肩、鈣化性肌腱炎等)、損傷(如骨折、肩峰撞擊綜合征、肩袖撕裂、盂肱關節損傷、肱二頭肌肌腱炎或斷裂、肩鎖關節損傷及脫位)等很多原因。

因此,肩部疼痛不等於「肩周炎」,一定要找專科醫生確診後再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 「肩周炎」是指什麼?

「肩周炎」的診斷用法比較混亂,大體上有三個含義:一是肩部疼痛,診斷不清,只好給一個不求甚解的診斷,這在目前國內還相當普遍。二是指引起肩關節功能障礙的疼痛症候群,即廣義的「肩周炎」,目前應用已越來越少,而被更準確的診斷名詞所代替:包括肩袖撕裂、鈣化性岡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炎、喙突或喙肱韌帶炎、凍結肩、肩鎖關節炎、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等具體定位、定性的診斷。第三是單指「凍結肩」(見下述)。

6. 為什麼會出現「凍結肩」?它有哪些癥狀?

「凍結肩」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自家免疫反應或內分泌失調有關。與其相關的因素包括:女性、年齡大於40歲、腫瘤、糖尿病、延長制動、甲狀腺疾病、中風或心肌梗死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般病人感覺可能無任何原因,只要使肩關節不動或少動,久之都可能發生此病。由於關節缺乏活動,致使局部代謝障礙,血液及淋巴的循環阻滯,結果在關節的周圍如關節囊、肩袖、肱二頭肌腱、喙肱韌帶等部位都發生退行性變化、滲出及纖維化,結果極大地限制肩關節的活動。

本病在五十歲前後是高發年齡,故又稱「五十肩」,中醫稱「肩凝」或「漏肩風」。其主要癥狀是肩部疼痛,夜間尤甚。上臂不能外展,內外旋有明顯限制。久之三角肌出現萎縮,病人多不能抬臂、洗臉、梳頭。

7. 如何治療「凍結肩」?

本病是一種具有自愈傾向的自限性疾病,經過十數月乃至數年,炎症逐漸消退,癥狀得到緩解,但多數患者遺留一定的殘疾。

原 發性粘連性關節囊炎的患者應該得到個體化的治療。保守治療時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葯,必要時添加其它止痛藥;關節內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減輕 關節疼痛和滑膜炎的理療;康復及運動療法等。手術治療方法有閉合推拿、關節鏡下關節囊松解和推拿;切開關節囊松解術。關節鏡下微創粘連松解術是目前治療2~3期凍結肩的先進方法,具有微創、無痛、恢復快的優點。

8. 「冰凍肩」的手術指征是哪些?

手術適應症是凍結期患者,伴有關節囊攣縮及重度功能障礙,經非手術治療無改善者;或患者因為懼怕疼痛而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癥狀沒有改善甚至變差者,均可用手術方法松解攣縮的關節囊。一般在術後2周~3個月以內,肩關節活動範圍可以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9. 肩關節損傷有哪些特殊的診斷技術?

肩關節造影:用於肩袖破裂、複發性肩脫位的診斷,已有較長歷史,近代由於X線監視及錄象技術的引入,使過去的靜態圖象發展為動態觀察及動態分析,提高了對肩袖病變、肩關節發育異常及肩關節鬆弛症的診斷水平。

肩峰下滑囊造影:用於肩袖病變、滑囊病變及不同投照角度X線攝片測量,提供了對盂肱關節滑脫和不穩定的放射學診斷方法。

B超、CT、MRI等非侵入性診斷方法也用於肩部病變的診斷,其成像更加清晰,圖象更易分辨和解釋。對肩袖病變、肌腱、滑囊、關節囊病變的診斷達到實用化的成熟階段。

關節鏡技術:鏡下直視可觀察到關節囊、盂唇、盂肱韌帶、肱二頭肌長頭腱、肩袖、關節軟骨和滑膜等病理變化,並進行活體組織採集等。由於其低創傷性,不但擴大了肩肘外科治療的適應症,而且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減輕了術後關節功能障礙。

10. 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有多大?

⑴ 前屈、後伸運動:肩部的前屈是指自中立位開始,肱骨遠端沿身體的矢狀面向前,逐漸遠離身體。範圍一般超過90度以上。肩部的後伸是指自肩關節中立位,肱骨進行與前屈方向相反的矢狀面運動。範圍一般為45度。

⑵ 外展與內收運動:肩部外展是指以盂肱關節為中心,上肢沿冠狀面自中立位開始向兩側運動並側舉,在肱骨內旋時,肩部外展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90度。當上肢外旋 時,肩部外展活動可超過90度並最終完成肩部上舉活動。內收是指肱骨遠端於冠狀面內逐漸移向身體的中線。肩部自中立位內收活動的範圍約45度。

⑶ 上舉:肩部的上舉活動包括了盂肱關節的運動、肩胛骨的旋轉滑動、鎖骨的升高和旋轉活動。理論上可以上舉到180度,但到這一度數時常包含一定程度的脊柱側彎活動(一般為30度左右)。在肩部上舉的活動中,盂肱關節的活動範圍是90度左右,肩胛骨的旋轉角度約為60度。

⑷ 內旋、外旋:在不同體位時肩部的旋轉活動範圍也有所不同。在上肢中立位,屈肘90度,肩部的外旋活動一般小於90度(45~85度不等),內旋活動為90~95度;當肩部外展90度時,肩部內旋和外旋活動的總和約120度,其中外旋佔90度。

⑸ 肩關節在水平面內的後伸和前屈活動:也稱為肩關節的水平面內收和外展,以身體冠狀面為基準,肩的水平後伸範圍一般不超過45度,水平內收的範圍是135度。盂肱關節的水平內收外展活動限制在135度以內。

11. 什麼是肩袖?

肩袖是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一個重要結構,它是由四個肌腱緊密相連組成,它們是:上面是岡上肌腱、後面是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前面是肩胛下肌腱。這些肌腱包繞肱骨頭,類似「袖口」,故名肩袖,是穩定肱骨頭及盂肱關節活動的重要結構。

12. 什麼是肩袖損傷?

肩袖創傷性肌腱炎,也稱肩袖損傷,又稱肩峰撞擊綜合征,系指肩峰下滑囊炎、肩袖肌腱炎而言。原發損傷一般主要是在肩袖肌腱(主要是岡上肌肌腱,有時肩胛下肌、小圓肌、岡下肌也同時累及),以後繼發滑囊炎或在損傷的同時累及滑囊、肌腱下面的軟骨。

肩袖損傷包括急性創傷和慢性勞損性損傷兩類。前者多見於青壯年,往往在體育運動或勞動作業中發生。後者則多發生於老年患者,在肌腱退變的基礎上,勞損性損傷同樣導致肌腱斷裂。

按其損傷程度可分為挫傷、不完全斷裂、完全斷裂三類。挫傷:指肩袖受到擠壓、撞擊、牽拉造成肩袖肌腱水腫、充血、乃至纖維變性。此種損傷一般是可逆性的。不完全性斷裂:是肩袖肌腱纖維的部分斷裂。如處理不當將發展為完全性斷裂。完全性斷裂:指肌腱的全層斷裂,是肌腱的貫通性破裂。

一般認為3周以內的損傷屬於新鮮損傷,即急性期;3周以上屬於陳舊性損傷。

13. 那些外力可致肩袖損傷?

以下常見的暴力作用可引起急性損傷:⑴上臂被強的暴力直接牽拉,拉傷岡上肌腱;⑵上臂受外力作用突然極度內收,使岡上肌腱受到過度牽拉;⑶腋部在關節盂下方受到自下向上的對沖性損傷,使岡上肌受到直接牽拉,並在喙肩弓處受到衝擊而致傷;⑷來自肩部外上方直接暴力作用於大結節部,對肱骨自上向下產生衝擊力,造成肩袖損傷。

慢性肩袖損傷的原因與肩袖反覆衝撞、擠壓以及肩袖本身存在的退變有關。

肩關節為球窩關節,其活動度在人體所有關節中是最大的。雖然髖關節也為球窩關節,但與肩關節有很大的不同,髖關節的功能主要為承重與行走,關節本身必須很穩定,這可以由髖關節的結構看出:髖臼本身相當深,股骨頭與髖臼密合度高,因此提供了一個很穩定的關節面。肩關節則要配合肘、腕、手部的關節來增加上肢操作的範圍,需要巨大的活動度,因此在盂肱關節兩側關節面之吻合度,穩定度方面遠不如髖關節。

盂窩的大小遠小於肱骨頭,因此需要盂肱關節囊、韌帶及周圍的肌肉提供其穩定度,尤其是旋轉肌群是此關節動能穩定最重要的提供者。但若旋轉肌群肌力不足或協調度不佳,肩關節就很容易有夾擠、不穩的問題。肩部問題的相關物理治療的評估、診斷與介入也因此而變得複雜。

肩帶:包含肩胛、肱骨近端以及鎖骨等三個骨頭與盂肱關節、胸鎖關節、肩峰鎖骨關節以及肩胛胸廓關節等四個關節。上肢經由肩帶的盂肱關節經胸鎖關節與肩胛胸廓關節與軀幹連接,肩帶提供上肢穩定度同時增加上肢操作時的活動空間。

骨學

肱骨近端由肱骨頭、肱骨頸以及肱骨幹所組成。

鎖骨呈S形、內側曲線前凸、外側曲線後凸。圓錐韌帶上接喙狀粗隆與上接菱形線的菱形韌帶一同連接到喙突基部,兩者排列呈V字型,限制鎖骨上移並分別限制其前向與後向旋轉。

肩胛骨後側結構主要包括肩胛棘、棘上與棘下凹窩、外緣、內緣、上角、下角與肩峰。其中棘上棘下與肩胛下凹槽分別提供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附著面。

盂肱關節

盂肱關節屬於球窩關節,盂窩的面積大約涵蓋三分之一之肱骨頭面積。以此結構提供了三個方面的活動度,相對也犧牲了穩定度。因此盂肱關節的穩定度依賴肌肉提供穩定,旋轉肌群提供了此功能。

肩胛平面由以下三點決定:

肩峰外角(2)和喙突尖端(1)中點、肩胛棘內側基部(3)與肩胛骨下角(4),由此形成冠狀平面向前約30度的平面,即為肩胛平面。在此平面上抬高手臂最為容易,稱為肩胛面外展。

盂肱關節的動作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水平外展與水平內收,其中外展和內收動作又可在冠狀平面及肩胛平面執行。盂肱關節的關節閉鎖位置是同時做完全的外展及外旋動作,在這個位置下,關節囊最緊繃,兩個關節面接觸最為緊密,關節也最為穩定。

盂肱關節的動作也需其他相關結構如肩胛骨及鎖骨的配合。舉例來說,當盂肱關節在肩胛平面上做外展動作時,若限制肩胛骨的動作,盂肱關節將無法達到完全伸展的角度。

盂肱關節的關節輔助動作包括滾動、轉動、滑動。盂肱關節的許多動作皆為轉動,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轉動若是繞著一長軸,也稱之為旋轉。由於盂肱關節的關節囊較緊,滑動對盂肱關節活動度增加也有一定的重要性,穩定度就需要肌肉維持。

要維持正常的盂肱關節活動度,要有正常的關節囊鬆緊度,此外,關節也不能有退化現象及骨刺產生。肱骨和整個肩帶之間的相互動作也必須正常而順暢。

四、肩胛胸骨關節

肩胛胸骨關節是一個假關節,沒有真正的軟骨、關節囊或滑膜的構造。肩胛骨與胸骨中間有兩層肌肉:肩胛下肌在後,前鋸肌在前。其間只有隻有一些鬆散的結締組織,以減少肩胛骨在胸廓上移動時產生的摩擦力。肩胛關節主要的動作有抬高下降、外展內收、上轉下轉、前突縮回、翼狀突出與前、後傾斜。前突使肩胛骨緊貼至胸骨,縮回則相反;翼狀與傾斜主要是肩鎖關節的動作。

五、肌學

肩帶的肌肉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七個肌群:肩胛肱骨肌群、鎖胸肌群、鎖肱肌群、肩胛胸廓肌群、鎖肱肌群、肩胛胸廓肌群、肩胛脊椎肌群、脊椎肱骨肌群以及胸肱肌群。

在肩胛骨與肱骨之間的肌肉包括三角肌、旋轉肌群、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與喙肱肌,其中旋轉肌群包含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與肩胛下肌。三角肌為肩胛骨與肱骨間最大、也最強的外展肌,但其動作需旋轉肌群的協助,將肱骨頭穩定在盂窩內,才能連到最佳外展的功能。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除了分別作為肘關節的屈肌與伸肌外,這兩條肌肉的位置分別在盂上結節與盂下結節,與旋轉肌群相似之處是在於此二肌肉都很接近肱骨頭的中心;而相異之處則是旋轉肌群連接到肱骨的大小粗隆上,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是連接到盂窩之上、下緣。喙肱肌從喙突鏈接肱骨中段內側,主要是執行屈曲與內收的動作。

在鎖骨與胸廓間有鎖骨下肌,在鎖骨的下方,功能與肋鎖韌帶相似,是鎖骨的降肌。鎖骨與肱骨間有鎖骨部分的胸大肌。鎖骨部分的胸大肌接到鎖骨的下方,遠端則附著在二頭肌溝之外緣,當手臂上抬、內縮時,曾用到此部分的肌肉。

在肩胛骨與鎖骨間主要的肌肉為前鋸肌與胸小肌。前鋸肌從胸廓上連接到肩胛骨的內緣,對肩胛骨的功能相當重要,與斜方肌同為肩胛骨上轉的主要肌肉力偶,但前鋸肌是肩胛骨外展肌,而斜方肌則是內收肌。胸小肌由胸廓連接到喙突,收縮時使肩胛骨向前傾。

肩胛骨與脊椎間的肌群連接脊椎棘突、脊椎橫突與肩胛骨,包括上、中、下斜方肌、提肩胛肌與大、小菱形肌。上、中、下三個部分的斜方肌皆為肩胛骨的內收與上轉的肌群,惟因走向不同,上斜方肌亦可使肩胛骨上抬;中斜方肌為內收動作;下斜方肌則是使肩胛骨下降。提肩胛肌鏈接頸椎橫突與肩胛骨上角,收縮時會使肩胛骨上抬與內收,並同時會向下轉。大小菱形肌的的功能與提肩胛肌差不多。

脊椎與肱骨間最重要的肌肉為背闊肌,由腰椎的脊突連接至肱二頭肌溝的內緣,做為手臂伸展、內收與內轉肌。胸骨與肱骨間主要的肌肉為胸骨部分的胸大肌,主要動作為手臂水平內收。

盂肱關節的活動度大,關節的穩定度相形之下格外重要。關節穩定度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靜能穩定與動能穩定。靜能穩定包括:盂窩的深度、盂唇的完整性、關節內負壓、關節囊、旋轉肌群的被動張力。動能穩定則主要由旋轉肌群提供。

動能穩定主要依靠旋轉肌群,棘上肌也提供手臂外展過程起始30

度的動作。旋轉肌群的另一個主要的功能為形成肱骨頭向盂窩中心的壓力,藉此在上肢活動時以動能的方式隨時穩定肱骨頭。此外,由於三角肌在手上抬的過程中,尤

其是在開始時會造成肱骨頭向上位移,旋轉肌群提供一反向的力,與三角肌形成一肱骨上抬時之力偶,也減少肩峰下夾擠的可能性。

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

肱二頭肌長頭腱起自盂上結節,隨後斜形跨越肱骨頭,進入由肱骨大結節和小結節匯合形成的結節間溝。肱二頭肌長頭腱儘管位於關節內,但屬於關節滑膜外結構(圖1)。

圖1

1. 病因

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大多是由於腱長期遭受磨損而發生退行性變的結果。肌腱在肱骨結節間溝有橫韌帶將其限制在溝內,因而活動時易受磨擦,尤其是結節間溝內的骨嵴、溝底不平和骨刺形成等因素的作用使肱二頭肌長頭腱更易受損。因肱骨頭與喙肩弓持續的撞擊,也使二頭肌腱變得脆弱。

少數患者可因外傷發生肱二頭肌長頭腱急性斷裂,多由於摔倒時手撐地造成暴力引起。另一種可能導致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的外傷,是發生在投擲運動中的減速期。這類病例中的減速暴力非常大,可能導致肱二頭肌長頭腱起點處受傷而發生SLAP損傷。

2. 病理

二頭肌長頭腱損傷包括肌腱炎、肌腱斷裂和腱不穩三種。肱二頭肌腱炎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但繼發性肌腱炎更為常見。肌腱斷裂常繼發於長期的肌腱炎症,斷

裂常常不是在其起點,而是發生在肌腱炎症部位,如結節間溝、肩袖間隙的部位。肱二頭肌腱不穩可表現為明顯的脫位或隱匿性滑脫。在結節間溝處約束肱二頭肌長

頭腱的主要結構是內側束帶和肩胛下肌腱。二頭肌腱脫位分為關節外脫位和關節內脫位。肱二頭肌腱關節外脫位較少見,肌腱從結節間溝中向內移位到完整的肩胛下

肌腱前方。更為常見的是肱二頭肌長頭腱從結節間溝中脫位,並伴有肩胛下肌腱的部分或完全損傷,以至於肱二頭肌長頭腱位於肩胛下肌腱的後方。

3. 臨床表現

患者可出現肩前方疼痛,特別是結節間溝部位。肱二頭肌腱腱病造成的是一種慢性疼痛,可以因舉重物或上肢過頂的動作而加重。疼痛多向遠端放射到上臂中部。反覆做過頂活動可刺激疼痛發生。肩部撞擊症與肱二頭肌腱腱病關係密切,癥狀常有重疊。對於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的患者,肩部曾經發生過一次疼痛性彈響,繼而相關的撞擊癥狀完全或部分緩解。之後患者的上臂出現淤血和肱二頭肌鼓眼畸形(圖2)。體檢可發現結節間溝壓痛,Speed試驗、Yergason試驗等可呈陽性。如果伴有肩胛下肌腱損傷,則肩關節內旋力量減弱。

圖2

4. 診斷

必須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關節鏡檢方能做出正確診斷。由於肱二頭肌腱病變與肩部撞擊症和肩袖撕裂有密切的關聯,因而必須注意這些疾病的診斷。

5. 治療

肱二頭肌腱炎的早期治療包括休息、冰敷、非甾體抗炎葯等保守治療。在癥狀緩解後,增加進行關節活動的和肌力練習。也可以在肩峰下或肱二頭肌腱鞘內進行局部封閉治療,但如反覆多次注射或藥物注射入腱實質內,有造成肌腱斷裂的風險。

保守治療4-6月,患者肱二頭肌腱相關症仍狀持續存在,則應考慮手術治療。肱二頭肌腱的手術包括肱二頭肌長頭腱清理、腱切斷和腱固定術,這三種手術目前均可在關節鏡下完成。如果伴有肩部撞擊症或肩袖損傷,應同時做相應處理。

6. 術後康復

弔帶固定4周,此期內可進行肘、手、腕關節的活動,但是避免肱二頭肌收縮。6周後,保護下進行二頭肌力量練習,並允許肩關節在能夠耐受的情況下進行全範圍活動。3個月內不能進行二頭肌牽拉的活動。半年後可進行對抗訓練。


推薦閱讀:

每日一肌:落枕、肩高低、肩部僵硬、肩胛骨內側痛之肩胛提肌
不用健身器材,如何有效地鍛煉肩部肌肉?
老愛聳肩沒有氣質,用這個方法解決它
如何加強「肩袖關節」的穩定性?
如何把肩部練寬?

TAG:肩部 | 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