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秩序的衝突是所有悲劇的開始和終結。夫妻關係是第一關係,孩子是更大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投射,孩子問題的出現是在提醒我們成人怎麼了。孩子出了問題請停止擔心,憂慮,抱怨孩子,要升起覺察之心,孩子的問題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如果你不醒來,它會再次出現在你們的親子關係中,所謂的輪迴,不一定在下世,也在今生。

教肓最大的誤區是沒有陪伴孩子。在孩子的童年,你有沒有缺位孩子的陪伴,當一個孩子在童年因種種原因被切斷了與父母的聯結,他潛意識裡會經常性地拒絕一些他很渴望或期望的東西,在生活中他會表現出憤怒,痛苦,沮喪等情緒。孩子缺的是愛,長大後他會無窮盡地付出或索取愛來填補內心深處的空洞,但無論得到多少愛,他骨子裡總潛伏著一種不安全感。問題的根本在於他需要多少愛,而是他對任何人都沒有信心,無法信任,這是缺愛的本質。

孩子的陪絆不僅僅是在空間的陪伴,更是指在心靈上和孩子感同身受,同頻共振。你是滿足了孩子的真實需要還是想像孩子需要什麼而去滿足他。你是否可以允許孩子的靈魂跟別人不一樣,可以允許孩子體驗自己內在的感覺,可以保有和內在靈性的鏈接?你是否可以讓他看他想看的,聽他想聽的,想他想想的,感受他想感受的,要他想要的?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是習慣把個人想法傳遞給孩子並武斷地決定孩子的一切。愛是如他所是,不是如你所願。

我們總是以成人懂事的角度和標準去要求孩子,請問什麼是事,事懂到什麼程度會合適?如果把孩子早早變成一個小大人,那不是愛,那是控制。懂事的孩子被扼殺了天性,被摧殘了自我,被剝奪了童年。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當孩子在生命最初的關係里經歷過很深的絕望,他內在會有深深的自卑和無力感,這會造成他一生的匱乏和卑微。長大後他會活在致命的孤獨中,像被罩在一個罩子里。當孩子被剝奪了拒絕的權利,當孩子常承受著可怕的情緒壓力,當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他會慢慢隱藏起真實的自己,戴上厚厚的面具。當他身體或內心承載不了時,他會叛逆,他會抑鬱,他會生病,長大後他會不婚,他會離婚,他會失業。所有他人生的不順都是在隱形攻擊自己的父母,或者說是在報復父母。放下懂事吧,讓孩子懂愛就好,懂愛比懂事重要的多,愛是出發點也是目的。

家庭關係的核心和基石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家庭里第一關係。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才會安心做一個快樂的孩子。婚姻和諧永遠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心靈成長的禮物,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首先學會愛你的配偶。孩子所有的行為異常,如厭學,網癮,暴力等都在反映夫妻關係的失衡。問題孩子事實上是在宣告爸爸媽媽做不好自己,我也做不好自己,孩子是在用自毀來拯救家庭。夫妻關係既可能變成扼殺孩子的魔鬼也可能成為賜予孩子力量的天使,當父母都做好自己了,孩子會有這樣的期待,我也只剩把自己做好了。問題孩子其實並不是回題解決的關鍵因素,父母才是。不好的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如影隨形,可到中年老年,孩子在逐漸成人後所有的奮然努力都是在默默擺脫父母給的負面心理羈絆,即使很難。

秩序比愛大,秩序要對了,愛放在裡面才可以,秩序不對,愛越多問題越多,愛和秩序的衝突是所有悲劇的開始和終結。夫妻關係是第一關係,孩子是更大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別再說孩子健康快樂我才會幸福,這的確是一種偉大的愛,但它是既傷人又傷己的一種人格梱綁。母子命運連在一起的確溫暖甜蜜,卻少了兩個獨立人格屹立在地平線上的健康,大氣和壯美。如果父母不開心,孩子會覺得無能為力,他敢開心嗎?做一個好父母很簡單,多為自己活著,這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孩子來到我們生命里,不是為了讓你照顧他,而是為了讓你覺醒,不是你教孩子,而是孩子讓我們成長,最好的教肓是不教育。我們只有放下一些東西,才能騰出手來擁抱我們的孩子,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最好的土壤,父母不需要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和價值感,父母成為父母,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看孩子有問題,你沖孩子發火,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你自己的心太累了。很多父母走的太快,甚至己經走的太遠,以至於靈魂跟不上他們的步伐,其實是忘了初心,忘了為什麼而出發。(稻生分享)

 

 

 

推薦閱讀:

在旅行中,讓你最反感的不文明行為是什麼?
張曉波: 暴力世界的秩序危機——電影《教父》系列的倫理解讀
政治秩序重構 倫理學的春天或已來臨
449|《同步: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湧現》(1)同步的第一因:渾沌中找到規律化因子
有些人佔小便宜,鑽法規空子的惡習如何才能摒棄?

TAG:孩子 | 悲劇 | 夫妻 | 秩序 | 夫妻關係 | 衝突 | 關係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