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建平丨張良,關鍵時刻屢建奇功的蓋世英才

第一次接觸張良,是因為「圯上老人」的故事。後來記住他,是因為手無縛雞之力他竟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從劉邦向韓王借糧(良)之後,身居亂世的張良,胸懷國破家亡的悲憤,投身於倥傯的兵戎生涯,為漢王朝的建立和政權的鞏固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尤其是關鍵時刻總能起到關鍵作用。因此,真的很佩服黃石公的慧眼識英才。

秦宮諫安民。大軍進入咸陽,出身微賤的劉邦,看到那豪華的宮殿、美貌的宮女和大量的珠寶珍奇,真的有些忘乎所以,以為可以盡享天下了,部下對此心急如焚。在這關鍵時刻,是張良向劉邦分析利害:「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咸陽。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剷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現在大軍剛人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就是所謂助紂為虐了。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願沛公聽從樊噲等人的話。」張良語氣平和,但軟中有硬,尤其是話中對古今成敗的揭示隱隱地刺疼了劉邦近乎沉醉的心。劉邦愉快地接受了這卓有遠見的規勸,還軍霸上。同時,劉邦還採納張良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傑,與之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從此,劉邦深得秦地百姓之心,奠定平定三秦的群眾基礎。

鴻門智救主。後來,項羽來到新豐鴻門,想要一舉殲滅劉邦,定鼎天下。得過張良厚恩的項伯私下裡會見張良,想讓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劉邦。而張良卻將情況全都告訴了沛公。沛公非常吃驚,說:「對此將怎麼辦呢?」張良說:「沛公果真想背叛項羽嗎?」沛公說:「淺薄無知的小人教我封鎖函谷關不要讓諸侯們進來,說這樣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聽從了這種意見。」張良說:「沛公自己揣度一下能夠打退項羽嗎?」沛公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本來是不能夠的。現在該怎麼辦呢?」張良極力建議,拉攏項伯。於是沛公與項伯同飲,結為兒女親家。項伯向項羽美言沛公,詳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羽,鴻門宴上,雖劍拔弩張,終因張良巧妙周旋,化險為夷。氣得亞父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關鍵時刻,是張良幫助劉邦逃過一劫。

下邑獻奇謀。後來,劉邦率兵伐楚,直搗楚都彭城。劉邦被這輕而易舉得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大肆收集財寶、美女,整日置酒宴會,給項羽回軍贏得了時間。後一經接戰,劉邦幾乎全軍覆沒。許多諸侯王又望風轉舵,紛紛背漢向楚。劉邦狼狽逃至下邑,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在此兵敗危亡之際,又是張良匠心獨運,為劉邦想出了一個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策略。「九江王英布,是楚國的猛將,與項羽有隙;彭城之戰,項羽令其相助,他卻按兵不動,項羽對他頗為怨恨。彭越因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受封,早對項羽懷有不滿,而且田榮反楚時曾聯絡彭越造反。另外,漢王手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委託大事,獨擋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這三個人,那麼楚可破也。」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謀」。正是在張良的謀划下,一個內外聯合共擊項羽的軍事聯盟終於形成,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事實證明了張良「下邑之謀」的深謀遠慮,最後兵圍垓下打敗項羽,主要依靠的正是這三支軍事力量。

借箸諫阻封。項羽把漢王圍困在滎陽,漢王焦急萬分。酈食其建議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後裔,讓六國的君臣百姓歸順服從。張良聽說劉邦準備實行分封,他沉痛地搖搖頭說:「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壞了。」張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雙筷子,連比帶劃地講了起來。他說:「第一,往昔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紂後封其後代,是基於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時還可以致其於死地的考慮,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項羽並於必要時致其死地嗎?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後,表商容之閭(巷門),封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是意在獎掖鞭策本朝臣民。現今漢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賢的時候嗎?第三,武王散錢發粟是用敵國之積蓄,現漢王軍需無著,哪裡還有能力救濟飢貧呢?第四,武王翦滅殷商之後,把兵車改為乘車,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戰正急,怎能效法呢?第五,過去,馬放南山陽坡,牛息桃林蔭下,是因為天下已轉入昇平年代。現今激戰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第六,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後人,則將士謀臣各歸其主,無人隨大王爭奪天下。第七,楚軍強大,六國軟弱必然屈服,怎麼能向陛下稱臣呢?」張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璣,精妙至極,且切中要害。

滎陽諫封韓。當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時候,韓信順利佔據了齊國的故地,欲自立為齊王,使人稟告劉邦求封。劉邦一聽,不由得怒氣上沖,當著使者的面,破口大罵道:「我久困於此,朝夕望他前來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為王!」當時,張良正坐在劉邦的旁邊,張良清醒地認識到,韓信的向背對楚漢戰爭的勝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況且,韓信遠在齊地,要自立為王,劉邦也是鞭長莫及,根本無力阻止。於是,連忙在案下輕輕踩了他一腳,劉邦很精明,反應也很快,立即感悟先前失言。於是改口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為假?」意思是說,大丈夫既然平定諸侯,就要做個真齊王,何必要做個代理齊王!這個順水人情和權宜之計,籠住了韓信,成功地解決了漢內部的權位矛盾,贏得了楚漢天平上關鍵的一個籌碼。穩住韓信以後,楚漢戰爭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轉折。關進時刻,張良的一個小小的建議,意義重大。

一言定天下。張良一向體弱多病,劉邦定都關中,他便託病不出,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漢十年(公元前197年),漢王朝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劉邦打算廢掉太子孝惠(呂后子),改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國儲。朝野大臣,群起諫爭,但絲毫不能更改劉邦初意。眼看太子位不保,呂后於是向「智囊」張良求救。張良考慮到太子一位,事關重大,不可輕易更立。張良於是對呂后說道:口舌難保太子,請出「商山四皓」即可。「商山四皓」就是四個白頭髮的老人,分別是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都八十餘歲了。這些人,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多次敦請不到。太子如果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那麼,太子之位就可以穩固了。事情果然如張良所說。劉邦得知伴隨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數請不來的隱士,現在已是太子身邊的人了,認為太子羽翼已豐,翅膀亦硬,奈何不得。從此,再也不提改立太子一事,太子終得嗣位。

張良,就是這樣一位關鍵時刻屢建奇功的蓋世英才。

作 者 簡 介

楊建平,1969年生,河南省淮濱縣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育對象,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信陽市優秀社科專家,在《語文報》、《語文周報》等報刊發表各種文章近百篇,有《從審美借鑒到個性寫作》、《詩詞意象的文化內涵解讀》等專著兩本,共45萬字,其中《詩詞意象的文化內涵解讀》獲得河南省社科普及優秀作品一等獎並被國家圖書館收藏。傾心古典文學,鍾情淮河文化,紮根鄉村生活,主張以文化人。


推薦閱讀:

歷史解密:韓信將死,張良不救韓信的五點理由
張良為西漢王朝做出了什麼貢獻?

TAG:張良 | 楊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