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的召喚——鄭成功及其事業 / 醉罷君山 / 第15頁

使命的召喚——鄭成功及其事業共48頁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9 13:38  在廈門的萬石植物園,有"鄭成功殺鄭聯處",諸位有去玩的話,可以去瞧瞧.以前去看過,但是沒什麼印象了,下次去拍個照留念一下.-

  

作者:潮汐獵人 回復日期:2009-1-9 21:26:06 

    鄭成功是鄭芝龍的嫡長子,按古代法理,鄭芝龍自投羅網後,應該是他接管鄭家軍,但是很無奈,鄭芝龍事先沒有做善後安排,所以鄭家軍四分五裂,這一點倒是和崇禎沒有安排好善後工作,南明鬧得四分五裂一樣,可悲!

    也許鄭成功奪取廈門島時,心裏面想的更多的是,「我是嫡長子,廈門島本來就應該是我的,我只是收回本來就應該屬於我的東西」這樣良心上至少會好過些。不知道君山兄以為如何?

  ---------------------------

  鄭芝龍降清時,年四十四歲,正值年富力強,位居太師,肯定沒有想到接班人的事,他的性格與鄭成功非常像,固執,而且過於自信.當時鄭成功不到二十三歲,僅有一年的帶兵經驗,他的弟弟們年齡更小,鄭芝龍一北去,沒有留下一丁半點給自己的兒子.如果不是鄭成功的勇敢與堅強,他就與他的弟弟們沒有區別.潮汐兄所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想過的,按道理來說,這樣是很講得過去,但是鄭彩也是違抗鄭芝龍的命令才得以保全廈門,倘若廈門真是鄭芝龍的東西,那麼可能早就送給清軍了.倒是鄭彩似乎有點過意不去,雖然他並不把廈門島交給鄭成功,但畢竟還算借他作為一個駐點,存放些軍資,多少有點兄弟之情.

  這件事可能是鄭成功一生中最有虧良心的事,但也是鄭成功一生事業的轉折點,從大處說,這是一次代價很小的政變,當時絕大數人都支持鄭成功,包括鄭成功的部將及鄭家軍的元老,包括魯監國集團,甚至包括鄭彩手下的一些將領,更願意接受鄭成功的領導,可能也包括鄭鴻逵.鄭軍舊將也希望能結束鄭氏集團的分裂,重振雄風.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0 08:38
  

  (使命的召喚-46)

  

  第二天,鄭成功發布鄭聯遇刺的消息,他假惺惺地聲稱「誰殺吾兄,仇不共戴」,並懸賞抓拿兇手。雖然這只是貓哭耗子的表演,廈門島內的鄭聯部將當然心知肚明,但是並沒有人企圖造反,究其原因,一來可能鄭聯這個人真的是不得人心,再者鄭彩、鄭聯的軍隊本來就是屬於鄭芝龍系統,而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現在他來執掌這支軍隊,似乎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鄭聯的部將陳俸、藍衍、吳豪等人前來歸附鄭成功,之後,鄭彩的海軍將領楊朝棟、王勝、楊權、蔡新等人也陸續舟師來歸附。這樣,鄭成功兵不血刃,奪取廈門島,並且吞併了鄭彩、鄭聯在廈門島內的軍隊、戰船以及軍用物資儲備,一躍成為鄭氏集團里無可爭議的統帥。

  率師北上的鄭彩得知廈門島被鄭成功佔據後,勃然大怒,然後又長嘆了一口氣說:「是吾之咎,所託非人。」他馬上揮師南下,想要一鼓作氣奪回廈門島。此時鄭成功已經做好充分的迎戰準備,結果鄭彩大敗,鄭成功將鄭彩的家人逮捕作為人質,這個過分的舉動,激起了鄭成功祖母黃氏的憤怒,她嚴厲地批評這位殘忍的孫子,鄭成功這才下令釋放鄭彩的妻兒子女。

  兵敗後的鄭彩率殘師準備向浙江的魯監國政權求援。

  然而鄭彩此時方才體會到什麼叫眾叛親離。魯監國的高級將領們對鄭彩的遭遇非但不同情,反而與鄭彩兵戎相見。

  鄭彩一度與魯政權通力合作,關係緊密,但是他後來擅權除掉魯監國重臣熊汝霖與鄭遵謙,這使魯政權對他極不信任。同時,在魯監國政權一方,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將領周鶴芝與周瑞之間矛盾重重,周瑞便南下投奔鄭彩,因此,當鄭彩到了周鶴芝的地盤時,周鶴芝並不接納他,反而以兵相拒。同時,魯監國政權下的阮進、張名振也率軍支持周鶴芝進攻鄭彩,最終鄭彩被擊敗,他只得漂泊海上,甚為窘迫。

  數年後,隨著時日的推移,鄭成功在內心深處,對鄭彩也充滿愧意,所以還是真誠地寫信邀請鄭彩返回廈門島,鄭彩走投無路,最終還是選擇與鄭成功的和解,返回廈門,並最後病逝於家中。

  雖然鄭彩在隆武政權時,出於一己之私,消極抗戰,但是當鄭芝龍降清,福建幾乎全部落入清軍之手後,他表現了出堅韌的一面,拒絕降清,並且主動聯合浙江魯王的力量,一度光復福建中北部絕大部分地區,在光復福建的努力失敗後,他又對鄭成功的事業大力支持,不僅允許鄭成功可以自由往來於廈門島,而且將廈門島作為鄭成功貯藏糧餉的一個可靠的後方基地,可以說鄭彩的心胸還是相當寬廣。雖然被鄭成功所暗算,失去廈門島,但他寧願漂泊於海上,也不願投降滿清,這個氣節,比鄭芝龍要高許多。

  

  為了奪取廈門島,鄭成功將主力幾乎全部調回福建,這使粵東根據地兵力嚴重不足,這一地區的土豪山寇乘機而起,拒絕繳納糧餉,長期與鄭成功作對的山寇蘇利乘機發兵攻打惠來縣,結果惠來縣的守將盧爵戰死,知縣汪匯自殺身亡。

  吞併鄭彩、鄭聯的軍隊與船隻後,鄭成功的軍事力量一下子膨脹起來,軍隊比原先多出幾倍,戰船、糧餉也數以倍增,更重要的是,他有了一個相當有利的後方基地。儘管這次計取廈門島的作法不甚光彩,但鄭成功以尺蛇吞象的的魄力與強悍的手腕,迅速將鄭彩鄭聯的舊部招為己用,並且沒有出現任何的騷亂,實足以體現其非凡的領導才能。

  由於粵東基地受到山寇的反撲,鄭成功決心率軍前往鎮壓。鄭成功是個精力旺盛的人,事必親躬,但有時一人做不了兩事,他既要穩定住粵東基地,同時也擔心在他離開之後,清軍會乘機進攻廈門。

  在廈門島中,鄭成功最信任的人,是從叔鄭芝莞,以前鄭軍所得到的糧餉,均交由鄭芝莞保管,可見鄭成功對其信任度之高;同時他也是力勸鄭成功奪取廈門的主謀。鄭成功派人召來鄭芝莞,問道:「我欲往潮,虜果來犯,爾將何守?爾敢任否?」

  鄭芝莞信誓旦旦地說:「藩主若設水陸官兵數鎮付莞提調防守,虜果來犯,有失願依軍令。」鄭成功留下阮引的前沖鎮、何德的後沖鎮作為水師防守力量,藍登的援剿後鎮為陸上防守力量,這三鎮全部歸鄭芝莞所節制。安排妥當後,鄭成功親率其餘軍隊南下廣東潮陽。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0 17:31  

  (使命的召喚-47)

  

  四、勤王之路

  

  十一月二日,鄭成功的艦隊剛抵潮陽時,遠在廣西梧州的永曆帝派黃文攜旨前來,向鄭成功通告廣州城被攻破的消息。

  自從三月六日尚可喜、耿繼茂率清軍開始進攻廣州城,廣州南明守軍進行了英勇的保衛戰,這場保衛戰歷時十個月之久,在此期間,清軍大量加強水面船隻的數量,並且大量增援陸上軍隊,攻城大炮增加到了七十三門,南明多次對廣東實施救援,但均被清軍擊敗,到十一月一日,清軍的大炮轟塌了廣州西北城垣,清軍從打開的缺口處湧入廣州城內,廣州淪陷,繼而清軍進行血腥的屠城。

  驚慌失措的永曆帝只得將希望寄託於前大西軍、前大順軍以及鄭成功等的軍事援助上。這些軍事力量,都是來自明朝體制之外的軍隊,都曾經是明朝政府剿撫的對象(鄭成功的軍隊大部分仍然是來自於鄭芝龍的半私人武裝),歷史給明朝政府開了一個大玩笑,現在孱弱的南明不得不依靠這些曾經與之作對的武裝。

  前來報信的黃文對鄭成功說:「有旨請藩入援,偽平、靖二王率滿騎數萬寇廣州復之,寧藩望我大師南下會剿甚切。」

  廣東的局勢在迅速惡化,鄭成功料想清軍在攻佔廣州後,潮陽的局面將極其困難,因為尚可喜、耿繼茂的清軍很快會向這裡挺進,而且潮州的郝尚久也已經降清,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必須要考慮放棄潮陽根據地。他下令加緊時間在潮陽一帶催糧餉,並且將糧餉用船運回廈門島。

  由於鄭成功所控制的地盤太小,所以在征糧餉上使當地百姓負擔非常沉重,大約有三成的百姓生活在貧困線上,根本無法交餉,鄭成功最後豁免了這部分人交糧餉的義務。

  鄭成功前往揭陽,與鄭鴻逵商量大軍的去向。

  鄭成功判斷清軍在攻克廣州之後,下一步的目標必定是粵東,所以認為潮陽、揭陽一帶終非久居之地,他建議鄭鴻逵先撤往廈門島,而他本人則準備南下勤王,支援永曆帝。

  

  永曆帝是一位平庸得很的亂世皇帝,在1650年初清軍南下廣東時,他便如驚弓之鳥從廣東肇慶撤往廣西梧州。到了同年的十一月,廣州與桂林這兩省的省會幾乎同時被清軍攻陷,永曆帝再次逃竄,他在十一月十一日登船逃往潯州。

  然而,駐守潯州慶國公陳邦傅卻陰謀降清,想劫持永曆帝獻給清廷。永曆帝接到密報後,嚇得魂不守舍,當時正值暴風雨,他不敢停留潯州,沖雨而過,逃往南寧。陳邦傅沒有逮住永曆帝,便殺死宣國公焦璉,然後向孔有德投降。

  此時南明的舊政府軍幾乎喪失殆盡,除了杜永和退守瓊州(海南島)外,鄧耀退往欽州龍門島,陳奇策退往上下川島,這些南明軍事力量只是為榮譽而作戰,根本無法扭轉時局。

  在永曆小朝廷生死存亡的關頭,曾經聯明抗清多年的大順軍殘部,終於永曆帝向鄭成功發出勤王令,但鄭成功的軍隊遠在千里之外,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他只得向雲南、四川一帶的原大西軍求援了。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0 17:37  

       曾經聯明抗清多年的大順軍殘部,---曾經聯明抗清多年的大順軍殘部棄永曆政權出走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0 21:58  先寫一篇算一篇,這樣很好,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熬夜。慢工出細活。君山兄現在熱情高漲,妙筆生花,這是天縱英才;但是如果太苛求自己,就會過猶不及,那叫天妒英才,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小弟當年就因為中國足球,沒日沒夜的寫東西,最後差點玩火自焚,好多年後才恢復元氣,茲可痛矣!

  
----------------------------

  呵,謝謝潛靈,確實是這樣,有時寫著寫著,有進入亢奮狀態中.

-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11 08:26  

  (使命的召喚-48)

  

  下面簡單說說大西軍與大順軍余部的活動情況。

  

  先來看大順軍的情況。

  1645年五月,李自成意外死於湖北通城九宮山,當時大順軍還擁有四十萬之眾,分為兩支,一支以郝永忠(原名郝搖旗)為首,擁有十餘萬部眾,往依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另一支以李錦(也有稱為李過,後改名李赤心)、高一功(後改為高必正)為首,擁有十八營,三十萬部眾,與南明湖北巡撫堵胤錫達成協議,聯明抗清,並且隆武帝賜名為「忠貞營」。

  此後,大順軍余部成為抗清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然而南明政府與舊臣對這支李自成的起義軍懷有敵視之心,非但不能以誠相與,反倒處處掣肘,挑拔大順軍內部的爭鬥。

  而在大順軍內部,由於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內部將領之間也矛盾重重,所以始終無法凝聚為一支強大的軍隊。

  南明昏庸臣僚對大順軍的壓制與不信任,最後使得大順軍余部與南明政府的矛盾越來越深,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在1648年,由於與南明官僚矛盾的激化,郝永忠的大順軍脫離南明,北上荊襄山區;同時李赤心、高必正的忠貞營也由於南明官僚的打壓排擠,最終在導致在湖南收復的失地又悉數丟失,李赤心、高必正從湖南退回廣西。

  在1649年底,李赤心病逝後,在高必正與李來亨的領導下,忠貞營仍然堅持抗清,永曆小朝廷雖然搖搖欲墜,內部的派系傾軋卻絲毫不減,在廣州、桂林失陷後,高必正、李來亨見這個小朝廷府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率忠貞營經貴州抵四川巴東的西山屯,與郝永忠、劉體純等大順軍余部會合,繼續抗清鬥爭。

  

  相比之下,大西軍在其首領張獻忠被清軍襲殺後,仍然維持內部的穩定局面,並沒有出現大順軍群龍無首的混亂,張獻忠四位才幹非凡的養子理所當然成為大西軍的靈魂,這四個人分別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起初四人的合作相當完美,大西軍四大巨頭之間地位基本相等,不過孫可望由於是四人中的大哥,所以在威望上略高於其他諸人,在這四巨頭的帶領下,大西軍浴血奮鬥,從四川向貴州轉移,得以重振聲勢。

  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在大西軍的政策上作出重大調整,其一是中止張獻忠的屠殺政策,改變流寇的形象;其二是從與明政府對抗轉向聯合南明對抗滿清,在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的情況下,大西軍的這幾個領袖確實展現深邃的戰略眼光與胸襟。

  1647年,雲南爆發土司「沙定洲之亂」,給大西軍一個絕佳的機會,孫可望等人以「扶明」平滇亂為理由,果斷率大西軍入雲南,孫可望被推為大西軍的統帥,他的地位開始上升,不過仍然沒有絕對的專制權力,大西軍四巨頭分別稱王,孫可望為平東王,李定國為安西王,劉文秀為撫南王,艾能奇為定北王。李定國、劉文秀等人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平定土司之亂,而另一位領袖艾能奇則在戰鬥中中箭身亡。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15.html

推薦閱讀:

全新BMW 525Li,新科技不負你的期待!
沒錢的男生要注意哪些細節才不會被覺得很 low ,上不了檯面?
關於成功學不得不說的話
凱撒:HMO模式局部成功的特例
創新能力是怎麼培養的?

TAG:成功 | 事業 | 鄭成功 | 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