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河洛詩詞2012第一期 詩詞講座

詩詞講座

第四講  對  仗

 

凡兩個字數相等、詞類相同、意義相關、平仄相反的句子聯繫起來,即為對偶句。一雙對偶句獨立,稱為對聯。兩雙以上的對偶句連用,稱為「對仗」。古代的儀仗是兩兩相對的,這就是對仗這一名稱的由來。

 

一、律詩對仗的規定

 

對仗是一種修辭方式,是詩詞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段,有構成形式整齊美的作用,也是格律的一個重要因素。

唐以後近體詩的對仗,顯然是受了駢體文的影響。如果用散文的術語,律詩可以說是「駢散兼行」。律詩的一般情況是半駢半散:首尾兩聯是散行的,中間兩聯則規定要用對仗。例如

杜甫《別房太尉墓》:

首聯(散行):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頷聯(對仗):近淚無乾土,低空有斷雲。

頸聯(對仗):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尾聯(散行):惟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初唐律詩還沒有完全定型時,頷聯的對仗還是很自由的。直到王維、李白和杜甫,頷聯還有不用對仗的。例如杜甫《天末懷李白》:

首聯(散行):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頷聯(散行):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又如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首聯(對仗):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 

頷聯(散行):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此詩頷聯未對仗,首聯卻對仗。前人說,這是「偷春格」,意思是像梅花偷春色而先開。盛唐以後,雖然還有人頷聯不對仗,但是非常罕見。與此相反,不但中間兩聯對仗,連首聯也有用對仗,這倒相當常見。比較起來,五律首聯用對仗的情況多一些,原因是五律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比較適宜於對仗。如李白《送友人》,杜甫《春望》都是如此。

尾聯一般不用對仗,但也有用對仗的。例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總的說來,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一般是中間兩聯對仗。頷聯不用對仗,尾聯用對仗,都算特殊情況,不構成一般規律。首聯是否用對仗,往往決定於詩的內容和詩人的藝術技巧。

律詩極少完全不用對仗的,也極少全首都用對仗。李白有一首詩叫《夜泊牛渚懷古》是少見的完全不用對仗的例子。

長律的對仗和律詩一樣:首聯可以用對仗,也可以不用;中間各聯一律要用對仗;尾聯不用對仗,以便結束。律絕一般是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也就是完全不用對仗。但也有截取中間兩聯(兩兩對仗)、截取前半(後二句對仗)和截取後半(前二句對仗)的。不再贅例。

 

二、律詩對仗的原則

 

1、對仗的基本原則:

同類詞相對是對仗的基本原則。粗略地說來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代詞對代詞,副詞對副詞,其他虛詞對其他虛詞。因此,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

古代詩人運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在古代詩句里,名詞和動詞才是對仗的主要成分,名詞必須和名詞相對,形容詞則往往和自動詞互為對仗。古人對動詞、形容詞、數詞、代詞、副詞等都沒有詳細分類,惟獨對名詞卻分得頗為詳細。這種分類對於學習和運用對仗是有幫助的。現在依照傳統的說法,略加分並,舉例字如下:

(1)天文(日風星雨等);(2)時令(春秋曉夜等);

(3)地理(山村湖海等);(4)宮室(樓堂府庫等);

(5)器物(刀劍杯盤等);(6)服飾(衣巾布帛等);

(7)飲食(茶飯糧油等);(8)文具(紙筆琴棋等);

(9)文學(詩書文字等);(10)植物(草木花絮等);

(11)動物(鳥獸蟲魚等);(12)形體(身心魂魄等);

(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倫(父子姑舅等);

名詞相對,值得注意的是:

(1)方位名詞自成一類,如東西上下等。

(2)干支詞自成一類,如甲乙子丑等。

(3)專名只能與專名相對,如人名對人名,國名對國名,朝代名對朝代名等。

其他詞相對,值得注意的是:

(1)自動詞常跟形容詞相對。(2)顏色詞要跟顏色詞相對。

(3)聯綿詞要跟聯綿詞相對。(4)疊音詞要跟疊音詞相對。

(5)數目詞要跟數目詞相對。(6)代詞要跟代詞相對。

2、對仗的其他原則:

(1)平仄相反。對仗要求平聲字對仄聲字,或仄聲字對平聲字,如「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句)即為「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平平平仄仄平平」,二、四、六字平仄都是相反的。其實,就是b型句對A型句;a型句對B型句。

(2)同字禁對。這仍是平仄問題。因為平仄既然要求相反(平對仄,仄對平),如果上下兩句用了同字,就會出現平對平,仄對仄,當然是不允許的。具體說:「出句中出現過的字,對句中不能用同字相對。例如李白五律《廣陵贈》的第三聯(頸聯)「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其中「看」與「見」和「綠」與「青」意思分別相近,雖不是佳對,卻也算對仗。如果換成「天邊看綠水,海上看綠山」,不但平仄不調,而且用了同字,便不合對仗的原則了。

唐以後的古體詩對仗不求工整,有意求拙以顯高古,是不避同字的,例如李白的古風《蜀道難》中「朝避猛虎,夕避長蛇」、「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3)合掌為劣。以同義詞或近義詞相對叫「合掌」,又叫「合盤」。出現合掌者應為劣對。

例如:冒寒人語少,乘月燭來稀。(耿洪源句)

川從陝路去,河繞華陰流。(崔顥句)

洛客盡回臨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許渾句)

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李白句)

上例中的「少與稀」、「川與河」、「水與江」、「看與見」和「綠與青」都是近義詞,應視為「合掌」。「合掌」之病,即使名家,有時也在所難免。《文心雕龍·麗辭》中說:「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其立意就是要求出句和對句力避同義、近義。互為對偶的字愈異愈工,可以使詩句包孕的意思更加豐富。意義愈近愈劣,是因為短小的近體詩中出現重複內容,哪怕是一點,也會使詩作顯得臃腫、蒼白,而失去藝術感染力。

(4)句式相同。句式,即句法結構。近體詩的對仗,不但要求詞性相對,還要求上下句由片語成的句子結構相一致,即主謂片語對主謂片語,聯合片語對聯合片語,偏正片語對偏正片語,動(介)賓片語對動(介)賓片語,動(形)補片語對動(形)補片語。請看下面兩例:

杜甫《登高》詩首聯:

宋·陳亮《梅花》詩頸聯:

請對照看看,上述兩例的出句和對句的語言結構形式不是完全相同嗎?可以說,假若語言結構形式不相同,就不可能造成對偶句。這裡,我們還必須注意的是:一個對偶句的上下句,要求結構形式相同;但是,兩聯對偶句連用時,雙雙的語言結構形式又不能雷同,而要有所變化,體現參差美。這一點,有許多大家都常常忽略。如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七律的中間兩聯:

這兩聯全是主謂賓句式,都用二、二、三的片語排列。分開來看,對仗很工;但將兩聯合起來,則顯得呆板,缺乏參差美。而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中間兩聯結構就不雷同。

頷聯:

頸聯:

這首詩兩聯之間的結構形式完全不同。前聯是兩個動賓結構,而後聯是兩個主謂

結構,並且分別將兩個處所狀語「沉舟側畔」、「病樹前頭」前置更顯得變化多異,參差有致,其正敘結構是「千帆(在)沉舟側畔過,萬木(在)病樹前頭春」。再如杜甫的《絕句》:

這首詩兩聯的內部,上下句得結構全同。但前聯和後聯之間的結構形式又不全同,顯出整齊美的律詩更具參差之美。

 

三、律詩對仗的種類

 

對仗可分為三類,即工對、鄰對和寬對。

1、工對,即工整的對仗。簡單地說,凡同類的詞(指天文類、時令類的類)相對,即為工對。說細點,凡詞類(所指同上)相同,平仄相反,同字又不重複,無論在辭彙意義或語法結構上都對得非常工整的,就叫工對。這是律詩對仗的標準類型。名詞既然分為若干小類;同一小類的詞相對,自然是工對。此外,以下幾種情況也可算工對:

(1)有些詞雖不同類,但這兩種事物經常並提,如「天地」、「詩酒」、「花鳥」、「人物」、「兵馬」、「金玉」、「金石」等經常在上下句中相對,也算工對。如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

(2)句中同類自對而又與下句異類相對的,也可算工對。如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與「河」是地理類,「草」與「木」是植物類,二者句中自對是工整的,與下句是地理對植物,也算工整的對仗。

(3)反義詞相為對仗的,應算工對。如李白《塞下曲》的頸聯:「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其中「曉」、「宵」就是反義相對。

但是,同義詞相對卻似工而實拙。前邊已經講過,出句與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相對,叫「合掌」或「合盤」,是詩家大忌。

2、鄰對,即鄰近事類相對的對仗。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宮室對器物,器物對服飾,器物對文具,服飾對飲食,文具對文學,植物對動物,形體對人事,等等。

例如:

①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以「雁」對「蓬」,是動物對植物;以「天」對「塞」,是天文對地理。

②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以「路」對「堂」,是地理對宮室。這種情況是很多的。鄰對是介於工對和寬對之間的一種對仗,雖然比起工對來稍遜一籌,但還算是近於工整的對仗。

3、寬對,即對得不十分工整的對仗。

寬對只要詞性相同,就可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這是對仗的普通情況。對仗主要是要出於自然,如果有天然佳句,即使字面對仗不工,也無損於毫末。例如劉長卿《別嚴士元》一詩的頸聯: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句中「日斜」與「草綠」既非同類,亦非鄰類,只是詞性相同。就是「孤帆」與「萬里」,對得亦不工,然而並無害其為佳句。

對仗更寬一點的,那就是半對半不對了。律詩首聯的對仗本來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聯半對半不對是可以的。例如李白《渡荊門送別》的首聯:「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句中「從、游」和「遠、外」詞性不同,自然不能相對,可是「來、楚國」和「遠、荊門」詞性相同,屬於對仗。

如果首句入韻,半對半不對的情況就更多一些。例如杜甫《諸將》的首聯:「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

頷聯的對仗本來就不像頸聯那麼嚴格,所以半對半不對也是比較常見的。例如杜甫《月夜》的頷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對仗是格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所謂工對、寬對,都要根據思想內容表達的需要來決定。元代范德機說:「律詩固以對偶為工,然得意處則意對而語不對亦可。」因此,只要句法和詞性相近,便可成對。古今有不少名篇,就是如此。

 

四、律詩對仗的方法

 

對仗的方法,是依據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來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按作者命意的正反,分為正對和反對。

1、正對。出句和對句所表達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兩項內容。例如:

①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迹》其五)—以「蕭(何)曹(參)」對「伊(尹)呂(尚)」,讚揚了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是正對。

②樓船夜泊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前句寫虞允文等在瓜洲、採石一帶抗擊金兵的事,後句寫吳在寶雞一帶抗金,收復大散關的勝利,表現了詩人對抗敵力量的自信,和對戰鬥生活的嚮往。也是正對。

2、反對。出句和對句所表達的,是相反的兩項內容。例如:

①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劉禹錫《蜀先主廟》)—一說「能」如何,一說「不」如何,是反對。「象賢」是說後嗣子孫能如先賢,也指美好事業相繼承。

②妙質不為平世傳,微言唯有故人知。(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一)—「妙質」,指有才華與優秀品質的人才。「平世」,安寧太平的盛世。「微言」,精美的言論。此聯出句說「品學兼優不為盛世所任用」,對句說「精微妙論只有老友才相知」。一反一正,是反對。

(二)按語句組合的狀況,分為雙句對、隔句對、當句對和流水對

1、雙句對。就是通常上下句相對的對仗。

2、隔句對。即上聯的出句和下聯的出句相對,上聯的對句也與下聯的對句相對。從整體說是兩句對兩句,從句子成分看是隔句遙相對仗,故稱「隔句對」,《中原音韻》稱為「扇面對」,也有簡稱為「扇對」的。例如: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喜近皇天寺,先披古畫圖。

應經帝子廟,同泣舜蒼梧。

(杜甫《大曆三年放舟三峽》)

3、當句對。又稱「就句對」。即句內有自對且與另一句雙雙成對。例如:

①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杜甫《涪陵縣香積寺官閣》)—此聯中上句「迴廊」對「小院」,下句「飛鷺」對「浴鳧」。同時「浴鳧飛鷺」又與「小院迴廊」相對。

②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杖擁千官。(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此聯中,上句「曉鍾」對「金闕」,下句「仙仗」對「玉階」;同時上、下句又成對仗。4、流水對。即兩句意思上下流貫的對仗,也叫「串對」。這種對仗,相對的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也就是說,出句和對句不是兩句話,而是一句話。

一般對仗是由意思上完整、結構上獨立的兩個並列句子構成的,從理論上來說,其地位是可以互換的,互換之句意思不會產生根本的變化。流水對則不然,上下句在意義上是互相依存的一個整體,若只取一句,或者兩句意思都不完整,或者有的結構不能獨立。例如:「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李白《聽蜀僧彈琴》)。

這種流水對最適宜於尾聯。尾聯用對仗,只有這種對仗最能收得住全詩。例如:

①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尾聯)

②宜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懷》其三尾聯)

(三)從用詞的角度看,又有「借對」和「連珠對」的方法。

1、借對。即字面上本不相對,但是,或者由於諧聲,借字音相對;或者由於是多義詞,借其某一意義相對,統稱為「借對」。凡非借對則可稱為「常對」。借對可分為借音對和借義對兩種。

(1)借音對。一個字有兩個以上的讀音,詩中用的是甲音,但同時借它的乙音或丙音來與另一字相對。例如:

①馬驕珠汗落,胡舞白題斜。(杜甫《秦州雜詩》其三)—借「珠」音為「朱」,與「白」相對。

②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孟浩然《裴司塤司戶見尋》)—借「楊」音為「羊」,與「雞」相對。

(2)借義對。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詩中用的是甲義,但同時借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另一個詞相對。例如:

①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尋常」是平常的意思,這是詩中意義;但在古代「尋常」還表示數目,八尺為尋,二尋為常,所以藉此與「幾度」相對。

②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巴人」和「陽春」都是古代晉國的樂曲名,此借「巴人」的「巴國」義與「楚地」相對。

2、連珠對,又稱疊字對。即用疊音詞對仗。

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②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吃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上作》)

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上例中「歷歷與萋萋」、「漠漠與陰陰」、「蕭蕭與滾滾」都是連珠對。詩中疊字用得精妙,可以增加詩歌的音律美和修辭美,但運用得恰到好處卻不太容易。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可謂復而不厭,躇責而不亂矣。」對仗中用疊字,讀起來琅琅上口,也可謂「復而不厭。」

最後,我們還必須明白,任何一雙對偶,其類屬、方法都不是單一的,而是交叉進行的。例如上面說到的「宜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是流水對,也屬反對(一是「長開眼」,一是「未展眉」),而又是工對。又如蘇軾《贈劉景文》一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兩句,是雙句對,也是工對,也是反對,因為一說「已無」,一說「猶有」。

(選自段書遠著《詩詞寫作教程》)


推薦閱讀:

狗-----2012龍年運勢
2012年如何財運亨通
社保救市愛中小股 QFII親大消費2012.08.22
2012結婚要注意婚房風水必知忌意
【2012收藏】經典留言(1)

TAG:詩詞 | 講座 | 第一期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