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選讀》精編練習題
一、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1、簡要概括每聯的內容。
首聯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頷聯寫離情的纏綿,頸聯從室內轉到戶外所見,尾聯寫友人遠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聯最精鍊傳神的是哪兩個字?簡要分析。
用了擬人的手法。「吐」「對」分別寫出了離別的筵席將結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吐」字使人想到親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凝滯青煙出神的神情,「對」字寫除了舉杯勸酒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3、頸聯兩句寫什麼時間的情景?「隱」「沒」兩字有何作用?
頸聯兩句寫的是黎明時分。這兩句承上文寫把杯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隱」「沒」兩字表明時間過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從而傳達處依依惜別之情。
二、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1、本詩中最能揭示主題的詞是什麼?作者在本詩中表達出來什麼思想情感?
歸思宦遊人面對春日美景思念家鄉的感情
2、「獨有」「偏驚」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表現了詩人宦遊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遠離故土、宦遊他鄉的人,對自然界不同季節的變化感到特別新奇。
3、中間兩聯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體會「出」「渡」「催」的妙處。
中間兩聯寫了江南早春物候變化特點,表現出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景色。詩人以樂景寫哀情,襯托出詩人思鄉之情。
「出」「渡」兩個動詞化靜為動,將原本不易覺察的物候遷移貼切傳神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脈搏和動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鳥一聲緊似一聲地鳴叫的特點,以擬人的手法賦予淑氣以人的情態,表現春氣之濃。
4、明代胡應麟稱「初唐五言律『獨有宦遊人』第一」。請就第二、第三兩聯的寫景特色寫一段鑒賞性文字。
頷聯、頸聯緊承「物候新」來寫春色。頷聯是遠景,頸聯是近景。「催」「轉」這兩個動詞將春天使萬物復甦的動態表現得具體細緻,用語精練傳神。遠景的壯闊與近景的細微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動靜交錯的春景圖。
三、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1、賞析頷聯和頸聯。
頷聯「牙璋」句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信符,「鳳闕」是皇宮的代稱。詩人用這兩個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鐵騎」句寫唐軍已經神速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繞」形象寫出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這兩句對仗工整,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句中也對,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頸聯兩句寫戰鬥,用景物描寫烘托。「雪暗」句從視覺出發寫大雪瀰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風多」句從人的視角出發寫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以象徵軍隊的「旗」「鼓」,表現出征將士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奮勇殺敵的悲壯激勵場面。
2「自」「照」 「繞」 在詩歌中起到怎樣的表達作用?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照」字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烽火的猛烈,戰火的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
3、最後兩句採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表現了怎樣的現實和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採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現了舉國上下尚武好戰的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民族心態。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4、全詩採用的表現手法,首聯採用的寫法,先交代,中間兩聯採用的寫法,描寫,尾聯採用的寫法,表達。全詩富有主義色彩
虛實結合,;實寫;赴邊緣由及心中所感;虛寫;想像中軍威雄壯、戰況激烈的情形;實寫;投筆從戎,為國赴邊的強烈願望;浪漫。
四、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諸,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1、首聯寫出了滕王閣的什麼特點,用哪個詞表達?作者描繪出一幅什麼樣的場景,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
特點:高「臨」字突顯了滕王閣的高聳
詩人描繪了一幅坐著馬車,掛著琳琅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的豪華場面,反襯了現實的凄涼,表達了詩人對繁華易逝,興衰無常的感慨。
2、頷聯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有什麼作用?
頸聯借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詩人用「畫棟」「南浦雲」「珠簾」「西山雨」營造冷落凄涼的意境,描繪了滕王閣昔盛今衰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繁華難再的感慨。「飛」「卷」化靜為動,賦予靜景以動態,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性和靈動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錯落有致,緊承首聯,營造了冷落凄涼的意境,抒發了盛衰無常的感慨。
3、體會頸聯中「日悠悠」「幾度秋」所蘊涵的詩人的感情?
頸聯有空間描寫轉為時間描寫,詩人以博大永恆的景象襯託了人生的短暫,抒發了珍惜光陰、積極進取的感情。
五、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簡析「月」的作用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詩,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徹夜難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
2、用一個詞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美,並分析這兩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有什麼好處?
雄渾闊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懷遠之情;虛實結合,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遠在天涯的友人也對這輪明月在懷念自己,深化了懷遠的深情,也留下了聯想和想像的空間。
3、詩歌開頭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人寫月亮不用「升」,卻用「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開頭也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裡頭肯定有道理可說。請說說你的理解。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時習見之景,淡而無味,只是把意思表達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別有情趣了。因為它滲入了詩人的主觀想像——那一輪明月好像是伴隨著潮水一起生長的,明月和潮水均擁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個「生」字就把整句詩寫活了,詩歌的親和力、感染力也就隨之產生。
六、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1、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怎樣的特徵(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麼情緒?
「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時的悲秋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2、「微霜初渡」「樹色催寒」兩個意象歷來為人稱道,請分析其藝術手法和表達效果
這兩個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營造了深秋已至、寒氣逼人的氣氛,為悲秋和離愁的心境做了極好的渲染和烘托,表達出詩人送別時的悲秋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3、尾聯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
7、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1、分析頷聯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頷聯借景抒情。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於「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夢澤,遼闊地雲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託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2、體會尾聯「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聯中的「尚」字包含了複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在晉初,孟浩然寫詩在盛唐,中間相隔四百餘年,朝代更替,人事變遷巨大,然而羊公碑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敬仰;羊祜為國效力,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與山俱傳,而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詩人無限傷感,潸然淚下。
3、從這首詩的四聯中任選一聯,聯繫全詩,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
首聯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譜出全詩的基調。頷聯詩句平實,內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顧,也有詩人弔古傷今的感懷。頸聯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處的背景環境描繪出來。尾聯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憑弔懷古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髮的蒼涼感慨。
8、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
2.這種意境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通過詩一般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為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9、旅夜抒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詩的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涌
2、詩的後四句是「抒懷」,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詩的最後一聯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傷感。
10、《詠懷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群山萬壑赴荊門」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裡?
杜甫在寫這首詩時白帝城,在山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山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揮想像,由遠及近,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赴」字把山峽變幻無窮的姿態和磅礴壯美的氣勢寫活了
2.「環佩空歸月夜魂」怎樣理解其中的「空」字?
只能死後魂魄歸來,突出活著無法歸來的悲劇,遺恨之深,並寄予詩人的同情。
3「獨留青冢向黃昏」中「黃昏」這個意象含蓄蘊藉,內涵豐富,請加以賞析。
(1)「黃昏」首先交代了時間,朔漠的黃昏,營造了一種傷感之景。
(2)更指空間,指的是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它是那樣大,彷彿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3)這句詩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11、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中「橫」和「繞」好在哪裡?請簡要分析。
「橫」勾勒出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出白水的動態,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東城而過,動靜結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麗的圖景。
2頸聯用了什麼手法,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雲隨風飄浮,象徵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一輪紅日緩緩西沉,似乎不忍離去,隱喻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尾聯用了什麼手法,有何好處?
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
12、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1.首聯描繪了怎樣的環境?賞析「皆」字。
首聯描繪了草堂環境的清幽,景色的秀麗,點明時令、地點和環境。
「皆」字寫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頷聯描寫景物,在空間上有何變化?體味作者的情感。
頷聯由外轉內,從戶外的景色轉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用與客人談話的口吻,增強了生活實感,表現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
3作者待客選取了哪些細節?待客兩句傳達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選取了最能顯示賓主情意的生活場景,著意描畫。
A主人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卻因力不從心,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
B我們彷彿聽到那實在而又親切的家常話,字裡行間充滿了融洽氣氛。
4.尾聯細節描寫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怎樣的快樂?
尾聯以邀鄰助興的精彩細節,出人料想地筆意一轉。這令人想到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無須事先約請,隨意過從招飲,是在真率純樸的人際關係中所領略的絕棄虛偽矯飾的自然之樂。
13、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1.全詩感情波瀾起伏,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的感情脈絡.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展現了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以不獨反襯內心的獨的複雜的情感歷程.寓「獨」於不獨中。1,2句點出「獨」,自斟自飲,沒有相親相近之人。3。4句一掃冷落孤單但5。6句又接著感嘆月亮與身影這兩個招呼來的酒伴不近如人意,但「行樂須及春」,說明詩人以調整好心態,達到自得其樂的忘我境界。最後詩人提出真誠的願望,相約在遙遠的天上再見。希望求得未來的「不獨」。
14、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1分析頷聯所流露的詩人內心情感?
多病使詩人想辭官歸隱,但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其責,於國於民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之。詩人內心矛盾苦悶,進退兩難,但志在有為,不甘竊位苟祿,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導因素。
2賞析「西樓望月幾回圓」在全詩內容表達和結構上的作用。
內容上:「西樓望月」寫自己登高懷人,盼望友人來訪。而「望月幾回圓」又說明了自己盼友為時之久,心情之切。友情之深摯渾厚,溢於言表。
結構上:全詩始於感嘆分別,終於盼望團聚。首尾照應,渾然一體。
15、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一聯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鮮明的對比之意,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對比反映了詩人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
(2).「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一聯中,作者將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請加以分析。
表面上寫的是山高雲深、大雪阻路,自己無法前行,實際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嘆人生之路的難行,讀來詩人頓生英雄失路之感。
16、《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1.作者登上高樓,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景色描寫的順序是?(3分)
1.遼闊、荒涼;由近及遠
2.作者為什麼選擇「芙蓉」和「薜荔」來描寫?(4分)
「芙蓉」和「薜荔」象徵著人格的美好與純潔。它們在暴風雨中的遭遇觸動了作者心靈的顫悸。
3.以哀景寫哀情是本詩一大特點。說說這首詩寫了哪些哀景?抒發了怎樣的哀情?(4分)
「高樓大荒」「海天茫茫」「驚紛亂颭」「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愁:①對友人望而不見的關切之情。②對自己遭謫貶的哀傷之情。
17、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1.這首詩反映的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情景。(2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將「抑鬱之思以曠達出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說明你的理由。(4分)
不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鬱結,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鬱和欣喜兩種情緒。(或者另一種回答:同意。詩人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鬱和欣喜的情緒,但詩人在最後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的情懷。)
3.首聯有一個字用得特別有情味,找出來分析。
(「涵秋影雁初飛」中的「涵」,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和飛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喜悅。)
4.「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此」指什麼?全句有一種怎樣的情懷?其背後又隱藏著什麼?
(「此」指人間的煩惱和變幻無常。豪爽和曠達的情懷。背後隱藏的是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淚水。)
5.將本詩和杜甫的《登高》比較,說說兩首詩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異。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比較項 |
杜牧《登高》 |
杜甫《登高》 |
不同一思想情感 |
看破塵世的曠達 |
濃郁深沉的悲愁 |
不同二景象意境 |
美好的秋景,藏於曠達中的悲傷 |
蕭瑟、曠闊的景象,悲愁的心境 |
18、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1)「人世幾回傷往事」中感傷的往事是什麼?a
指東吳以後的幾個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個個都滅亡的往事.
(2)這首詠史詩表達的主旨是什麼?
反對分裂,主張統一。
(3)詩人寫王濬攻破南京城時的情景,採用了什麼手法?這一情景的描寫看似懷古,
其弦外之音又是什麼?請作舉體分析。
對比。其弦外之音是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的無情嘲諷:王氣也好,鐵索也好,豈能擋住祖國統一的步伐?
4.該詩最後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出了悲鳴作結,妙在哪裡?請結合原詩作簡要分析。
它妙在含有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一方的藩鎮嗎?它們最終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
19.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1.首句中的隱隱,迢迢,寫景中蘊含無盡意趣,試簡要分析.
它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青山逶迤,隱於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且隱含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2.後兩句話展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寄託了什麼樣的情感?
展現了二十四橋拱月,玉人浴輝吹簫的明麗畫面,是詩人臆想中秋後月夜的揚州,也是詩人早年生活在揚州時景象的又一次再現,同時又寄託著對別後的揚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20.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首聯選取了哪些意象?創設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東風是無力的,百花殘敗凋零的.兩意象既交待了離別的時間(暮春).也為詩歌渲染了一層凄涼無奈的意境。抒發了男女主人公在離別即將來臨時心情的痛苦難堪。
2.頷聯通過哪些意象的創設,表達了什麼情感?現在人們賦予它怎樣的新意?
春蠶絲盡,蠟炬成灰。表達了對對方刻骨銘心的思念,
新意:比喻戀人別後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們為某種理想而執著追求,無私奉獻。
21.自河南經亂
白居易
時難年飢世業空,弟兄羈旅個東西。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1.本詩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結合全詩,對頸聯兩句進行賞析
用了比喻修辭,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弔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麼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漂泊無定,深刻揭示了自己保經戰亂的零落之苦。
22、《安定城樓》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1、找出詩中化用的四個典故,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賈誼和王粲這兩人都是懷才不遇的憂時念國無可奈何,李商隱在自己落第遠遊的時候和這兩個歷史人物產生了共鳴,引古人自況,表達自己不幸的遭遇。
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表明李商隱嚮往離開朝廷歸隱,但必須等到自己扭轉乾坤,澄清了當前國家的混亂的局面以後,等到唐王朝中興的時候,才功成身退,要扭轉乾坤,但不要利祿。
《莊子》里的鴟鳥,鵷雛的典故,詩人用自己崇高的懷抱,和貪戀「腐鼠」的小人們卑鄙心理作的對比,狠狠鞭斥諷刺了排擠自己的朋黨勢力,表明自己應試博學宏詞科,不是為了區區利祿,遠道投幕,婚於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飛黃騰達。對權貴們的造謠中傷表現了極大的憤怒。
2、在「虛」,「更」,「永憶」,「欲回」中來體會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虛」既是對賈誼上疏論時事,卻沒被當權者採納的惋惜,又是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感嘆。
「更」借王粲十七歲時遠遊荊州,十五年間不被重用,理想終於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對前途的隱憂。
「永憶」是堅持的嚮往著的意思,表現出詩人積極入世的態度。
「欲回」表達了詩人的抱負,意思是永憶江湖,歸來白髮,欲回天地,才上扁舟。
23、《長安晚秋》
雲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1這首詩寫了什麼?抒發了什麼情感?
明確:這首詩,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之情。
2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明確:愁(不得志,思歸之愁)
凄涼(秋意的清冷襯托心境的凄涼)
3詩人圍繞標題「長安晚秋」描寫了那些景物?
明確:雲物,宮闕,殘星,雁,長笛,人,樓,菊,蓮,鱸魚。
4作者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明確:整體和局部結合。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眺,眼前凄清的雲霧緩緩飄遊,樓閣高聳,好像觸動了高高的秋空。頷聯,頸聯寫局部之景。
俯仰結合。仰觀殘星,秋雁。俯察紫菊,蓮花
聲色,動靜結合。「殘星」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是動態,「人倚樓」是靜態。
選景典型。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拂曉天空的最優特徵的景象。紫菊半開,紅蓮凋謝,也是深秋時令的景色。
5「紫菊」和「紅蓮」對表現詩人的情感有什麼作用?
明確:移情入景,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景色,
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堂的蓮花,使人產生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蘺畔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令人想起「採菊東籬下」,油然而起歸隱之心。
6尾聯採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什麼情感?
明確:用典。「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的事,表示對故園之情和隱退之思,「戴南冠學楚囚」用春秋鍾儀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24、《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檞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前人評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為「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請結合全詩對此加以分析。
明確:①這兩句詩用十個名詞構成,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蘊。②這十個名詞所表現的都是具有特徵性景物,都表現出「早行」之「早」;寫早行的情景,繪聲繪色,如在目前。(「雞聲茅店月」,寫旅人在茅店中聞雞鳴而起身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出門趕路;「人跡板橋霜」,原以為自己「早行」,誰知板橋上所積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跡——更有早行人)
2、說說這首詩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體會期中的「羈旅鄉情」
明確:目前之景:雞聲茅店,殘月當空,人跡板橋,微霜初度,斛葉山路,枳花驛牆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羈旅愁思。
3、「枳花明驛牆」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明確:「明」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牆,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聯在全詩的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內容:思鄉之情,反映了詩人留戀故鄉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不久,便在夜裡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遊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
結構: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
25、《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1、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明確:這首詞刻畫了一個美麗而寂寞的貴族女子的形象。
2、作品是如何通過意象來營造視覺之美的?
明確:「小山」「鬢雲」「香腮」「蛾眉」「花」「鏡」「面」「綉羅襦」
「金鷓鴣」等意象全篇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具體感,通過文字傳遞個讀者無窮的想像,構築了一個富於視覺之美的境界。
3、賞析「鬢雲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處
明確:「鬢雲」指女子象流雲的鬢髮「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嬌美無比的臉龐
「度」將一種動態注入靜態的描摹之中,使詩句平添了幾分生機。再加上「欲」字就把無生命的「鬢雲」寫活了。
4、「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一句中的「懶」「弄」「遲」幾字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和揭示女主人公內心世界方面起到了什麼作用?
明確:「畫蛾眉」應是表現女主人公一種愛美的感情和那種「為悅己之榮」的心態,但「懶」字把她悵惘若失的情態傳達出來,女主人公的蕭疏的意態在嬌慵之狀的描寫中躍然紙上。「弄」反覆擺弄欣賞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迴百轉,極度要美,又無限幽怨的情態表現出來了。「遲」又呼應了前面的「懶」字,又進而渲染了女主人公無情無緒的神態。
5、「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表達了什麼?
明確:寫出女子容顏的美麗動人,表現了她自鳴得意,精神飽滿,聯繫她的境遇,不禁讓人想到紅顏易老,青春難駐,象花一樣易開易落。
6、「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鷓鴣雙雙,反襯女主人公的孤獨。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女主人公內心的寂寞空虛。女主人公獨處深閨,滿懷惆悵,而入眼的卻是雙雙成對的金鷓鴣不僅給她哀怨的心緒添上幾分酸楚和難堪,也點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種雙雙對對的理想。
7、這首詞的主題是什麼?
明確:寫一個女子從起床,梳洗,畫眉,簪花,照鏡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動作。從中展現出它的處境和心情(深閨寂寞,幽怨相思)
26、《菩薩蠻》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1、作者通過哪些方面來讚美江南好的?
明確:「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的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通過這些寫出江南的美。
2、如何體會「未老莫還鄉」五個字平易中的轉折?
明確:「莫還鄉」實際正是由於想到了家鄉。他沒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帶有叮囑的口吻,是想還鄉,但是由於此人逃避戰亂,來到江南,飽嘗離亂之苦,有故鄉欲歸而不能的苦衷。「還鄉」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未老」是第三層意思,意思是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沒有關係,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所以五個字有三層意思的轉折,表面上寫的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實際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鬱結的感情,所以韋莊的詞是「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3、為什麼說「還鄉須斷腸」?
明確:家鄉正瀰漫著戰亂烽火,回到那裡只會有斷腸的悲哀。
4、這首詞的表現手法?
明確:以樂景寫哀情。
27、鵲踏枝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1、詞人是如何來寫這種閑情是難以拋擲的呢?
明確:七個字組成的一句話,卻是千迴百轉。第一層,我不願意有這樣的閑愁,所以掙扎,把這閑情拋擲了。第二層,我不但拋擲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拋擲久。第三層,「誰道」是誰說我真的就拋擲了,反問語氣強化情感。最後發現沒有做到。
2、為什麼上闋中用「日日」這一疊詞,體會這樣用的好處
明確:疊詞表示「每」幾乎沒有例外。表明詞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飲酒沉醉外,無法度日了,這樣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悵之情。
而「朱顏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結果,「敢辭」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變,不後悔,通過「日日」疊詞的運用,那種經過「拋擲」的掙扎,鏡里的反省依然無悔的情意就表現出來了
3、既然「年年有」,為什麼還要說是「新愁」怎樣理解?
明確:前面說閑情拋擲久,經過拋擲,重新復甦起來的愁,所以新。
此愁雖舊,但令人惆悵,感受深切,所以象新的。
4、「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如何融情於景的?
明確:遠遠的地平線那邊的叢林,月亮已經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經回家,主人公孤獨的站立在沒有屏障的小橋上接受四面寒風,不正是心中有種孤寂惆悵之感,難以排遣嗎?所以詞人內心有一種長久存在的惆悵哀愁。
28、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1、這首詞上片寫了什麼景?創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荷花落盡,香氣消失,荷葉零落,深秋的西風從綠波中起來,這菡萏成長的整個大環境的搖落的悲哀,更使人發愁。
營造了一幅荷塘秋殘圖,意境衰敗凄涼,由秋殘引入深愁殘年。
2、「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採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明確:對比,以夢境寫思念,將夢中相見的歡愉與醒來的凄涼孤寂對比,傳達相思之苦。
對偶工整,情景交融。細雨夢回,夢醒獨傷,笙斷淚下,寂寞寒冷,孤獨的小樓細雨之夜,無不體現出濃厚的相思懷念之情。
3、「倚闌干」含不盡之意,給人以聯想和想像的空間,你能說說你的聯想和想像嗎?
明確:「倚闌」,是為瞭望遠,望遠是為了期待遠方的徵人,所以「倚闌」充滿了無限的期待,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怨恨。
29、烏夜啼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雨夜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紅」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明確:伴隨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林花春紅,象徵著生命的鮮艷和美麗。
2.「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林花謝去,是因為朝朝暮暮的風吹雨打,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為過多地人生風雨打擊。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30、浪淘沙令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1、說說「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它所傳達出來的神韻。
A以聲寫靜,傳達出詞人亡國後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聲聲寫出詞人內心愁緒紛擾。
C以春雨之寒,襯託人物內心的悲涼。
總結:白描手法,以粗細條的景物勾畫,營造深沉的意境,傳達出豐富的內心活動。
2、正常順序應為「夢歡」「春寒」「夢醒」,而詞中卻為「春寒」「夢醒」「夢歡」,作用如何。
為了突出現實的孤寂凄涼,「夢歡」為反襯而已。夢裡夢外的巨大反差其實也是今昔兩種生活的對比,是作為一國之君和階下之囚的對比。寫夢中之「歡」,誰知夢中越歡,夢醒越苦;不著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見。
3、「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的表達作用。
以夢的短,寫現實之長;以夢的歡,寫現實的悲;以夢中的主,寫現實的客:表達了詞人淪為亡國奴的孤寂凄涼。(引導學生比較「客」的含義)虛實結合
31、破陣子·春景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1、詞中運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黃鵬」、「飛絮」,眾多意象秀美明麗,足見春色之嬌人。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主要運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純潔心靈。
3、這首詞下片歷來備受推崇,許昂霄《詞綜偶評》中說:「(『疑怪』三句)如聞香口,如見冶容。」請作簡要賞析。
下片寫青春少女的小故事。兩個東西相鄰的少女,在採桑小路上相遇。東鄰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鄰女子的疑問,以為是她昨晚作了好夢。問答中才知道原來是今天鬥草贏了。「巧笑」已聞其聲,見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觀其形。「疑怪」兩句通過觀察者心理活動,用虛筆再現「女伴」的生活細節,將村姑的天真可愛一筆點到,與上片生氣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諧的畫面美與情韻美。「笑從雙臉生」一句特寫,收束全篇。兩個「笑」字,一寫笑容晏晏之美,一寫笑掛雙臉之盛,寫出採桑女子明快活潑、天真快樂的形象。
32、踏莎行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這首詞上下片的描寫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請作簡要分析。
這首詞上片寫行者的離愁,下片寫行者的遙想即思婦的別恨,從遊子和思婦兩個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別的主題。
2、上片起三句為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請結合下文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起三句,描繪了一幅清新的郊外遊子圖,於梅殘柳細、草薰風暖之時,信馬徐行,何等自在。而緊接兩句卻寫了離愁,其景愈樂,其情愈哀。
3、下片最後兩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傳唱久遠的名句,試作簡要賞析。
斜陽已遠,而芳草更在斜陽之外;春山已遠,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情景交融,在想像中將懷人之情更進一層。
33、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麼情感?
可以是閨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圓其說即可。
2、過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尋味,請作簡要分析。
「三月暮」點明季節,「風雨」點明氣候,「黃昏」點明時刻,三層渲染,流露出無法挽留春天的感傷。
3、清人毛先舒評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一起來。試作簡要分析這兩句話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層次。
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於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痴情地發問。第三層是花兒在一旁緘默,無言以對。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鞦韆而去。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並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開,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34、蘇幕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上片所描寫的秋天景色有什麼特點?
寥廓蒼茫,迷濛凄清,蕭索冷落。
2、下片「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的含義是什麼?這樣表情達意的特點是什麼?
除非好夢才能使詩人入睡,否則鄉思旅愁縈繞在心頭無法入眠。這裡的「好夢」是指夢中返鄉與親人團聚。體現了范仲淹詞含蓄委婉的特點。
3、這首詞上片的寫景和下片的寫情是如何有機結合的?
提示: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在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穠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35、天仙子
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麼感情?
這首詞通過惜春傷春情緒的描寫,感嘆年華易逝和孤獨寂寞的處境。
2、上片和下片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
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使靜態的;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動態的。靜態得平淡之趣,而動態有空靈之美。
3、王國維《人間詞話》:此詞「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你以為如何?請寫出自己的見解。
這首詞沒有上面的「雲破月來」(特別是「破」和「來」這兩個動詞),這個「弄」字就不這麼突出了。「弄」的主語是「花」,賓語是「影」,特別是「影」字,也不容任意改動。
36、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⑴詞的上片主要是寫景,你認為這些景象有什麼特點?聯繫全詞想想上片寫景的作用?
衰敗、凄清
描寫衰殘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圍,烘託人之離愁。
⑵「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一句放在上片的結尾有何作用?
「長江水」一句,詞人的視野轉向遠處,景中見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為下片抒情進行過渡。
⑶下片描寫了哪三個畫面?主要採用的表現手法是什麼?
①遊子登樓眺望,憂思百端;②設想對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寫自己對佳人的思念。
主要採用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結合。先寫自己望鄉懷人,再從對方入手,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後又回到自己這邊。表達了詞人對佳人的無限思念。
拓展練習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⑴觸動主人公愁緒的具體意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亂愁苦的原因又是什麼?
秋暮、衰荷、亂雨、冷月。原因是無侶或「單棲」
⑵結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
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語」,而是通過鸚鵡學念來表現,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百無聊賴中的自慰自遣,讓人倍感凄涼。
37、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⑴本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了什麽人生態度?
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了面對人生苦難之時,無喜無悲、榮辱皆忘、曠達超脫的人生態度。
⑵作者在詞中又是如何表現這種人生態度的?
詞人寫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現象,談人生哲理;同時還採用一語雙關的手法,詞中的「風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暗指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全詞將深邃的人生哲理寓於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領略不盡。
⑶上片連續用了「莫聽」「何妨」「誰怕」「任」等詞語,表達了詞人什麼感情?
上片連續用了「莫聽」「何妨」「誰怕」「任」等詞語,寫出了蘇軾面對自然風雨時的從容的心理感受,也寫出了他面對人生風雨時的曠達和樂觀,進而言之,這便是面對苦難時一種可貴的超脫精神。
38、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⑴這首詞主要抒發詞人什麼樣的感情?
主要抒寫詞人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
⑵這首詞採用的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什麼?請結合全詞具體說明。
虛實結合。詞的上片是寫現實,寫盡了詞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下片一開始由現實進入夢境,寫出了詞人在夢中看見亡妻的樣子,詞人多少的相思苦痛蘊含其中;最後一句又從夢中回到現實,表達了詞人無法與亡妻相見的徹底的絕望。
39、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
章質夫-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飛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盪,有盈盈淚。
這兩首都是詠物詞。詠物詩詞是指那些以自然界的東西作為描寫對象,抒發詩人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懷抱負等為主要內容的詩詞。
⑴前人評價章詞「曲盡揚花妙處」(魏慶之《詩人玉屑》),請說說章詞寫出了揚花的哪些妙處。
章詞細膩地寫出了楊花之形態(飄墜、輕飛亂舞)、楊花之神態(閑趁、靜臨、傍珠簾)、楊花之「闖入」人間的狀態(春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毯無數)等。可以說寫得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
⑵蘇軾《水龍吟》寫楊花另闢蹊徑,反覆誦讀,體會與章詞相比其新妙之處。
A.蘇詞意境高:觀章質夫的原詞,雖然描寫細膩生動、氣質神韻不凡、「瀟洒喜人」,但終歸是「織綉功夫」,「喜人」並不感人,因而較之「和詞」在「境界」上就大為遜色。蘇東坡的「和詞」「先乎情」,不僅寫了楊花的形、神,而且寫景「言情」,在楊花里傾注了自己的深摯情感,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達到了高超的藝術境界,從而獲得了永恆的藝術生命。這是章質夫的「原唱」望塵莫及的。
B.構思奇妙:「原唱」在總體上沒有跳出詠物寫景的圈子,而「和詞」卻別有洞天,採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個完整的思婦形象,寫柳絮的際遇,綰合著思婦的際遇,情景交融,物我一體。這也是「原唱」無法相比的。
C.語言藝術:「原唱」雖然精巧靈動,但也不過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令人驚奇和感動的好句子不多。詩詞無好句如登山無勝景,終歸有些缺憾。而「和詞」的語言卻新穎別緻,舒放自如,並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點點是離人淚」等,都是可圈可點、令人稱頌的佳句。
(3)有人說蘇詞的最後一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寫得最為精妙,請賞析它的妙處。
畫龍點睛。情中景,景中情,總收上文,深化主旨,既乾淨利落,又餘味無窮。詞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是離人的淚似的楊花,還是楊花般離人的淚。虛中有實,實中見虛,總在虛實之間,似與不似之間,蓋「不離不即也」。
40、卜運算元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上片首兩句營造怎樣的氛圍?
「缺月」「疏桐」營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圍。
2.「誰見幽人獨往來?」反問句子表達怎樣的意思?「縹緲孤鴻影」,縹緲,高遠隱約的樣子。孤鴻與幽人有何關係?
第一問:意思是說我這個幽居之人在這樣凄冷孤寂的深夜獨自徘徊,無人相伴,無人看見。突寫一個「獨」字。
第二問:孤鴻是作者的自喻,本體是孤獨的詞人,喻體是高遠隱約的孤鴻影,一獨一孤,同病相憐。
3.結合下片詞句,說說幽人與孤鴻有哪些共同的處境、心理、志趣?
A.處境:飄零失所,孤獨凄冷。詞人寓居定慧禪院,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鴻無良木之可棲,只好棲於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驚」「恨」,心懷幽恨,驚恐不已。烏台詩案,九死一生,牽連眾多,如驚弓之鳥。此處孤鴻純是作者寫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潔身自好、堅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飄零失所,驚魂未定,卻仍擇地而棲,不肯同流合污、堅持操守。寂寞、孤高、孤芳自賞、潔身自好
4.前人認為「恨」字是全詞關鍵。詞中「恨」的內容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恨的內容:小人當道,才美不得重用,無人理解的憂憤。封建社會文字獄對人才的摧殘。
同意:上片描寫缺月、疏桐、漏斷、人靜、幽人、孤鴻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於含恨,所以必然產生「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5.你認為本詞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麼?
這首詞運用了比興、象徵等藝術手法,以孤鴻為喻,托物言志。把孤鴻失群與幽人失志聯繫起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無所依託而又無可哀告的寂寞與傷感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
41、臨江仙
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傷離恨別之作。上片寫今日之相思。先寫景,後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補敘初見歌女小蘋時的情景。這首詞,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會意,詞人懷念歌女小蘋的難言的相思之情,寓於暮春的景物描繪之中,詞盡而意未盡,蘊藉含蓄,輕柔自然。感情深摯,優美動人。後人評「落花」二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
⑴「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兩句詞被譚獻譽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請分析這兩句詞的妙處。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的是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又見雙雙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輕快地飛去飛來。「落花」、「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徵著芳春過盡,傷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至在夢後酒醒時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蕩氣迴腸,令人流連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構成一個凄艷絕倫的意境。
42、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此詞表現的是一對戀人的「愛情三部曲」:初盟,別離,重逢。
1、請簡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這首詞的藝術手法是虛實結合。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當年歡聚情況,似實而卻虛,當前一現,倏歸烏有;下片抒寫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利用聲韻的配合,宛如一首樂曲,使聽者也彷彿進入夢境。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而能造成兩種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實或虛,既有彩色的絢爛,又有聲音的諧美,足見晏幾道詞藝之高妙。
2、請賞析「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兩句的精妙之處。
這兩句貫穿全篇情愫,細膩刻畫了久別重逢的驚喜之情。別後以夢為真,而今卻將真疑夢,故而擎燈照了又照。這兩句情思深厚,聲韻諧美,造成一種似夢非夢、迷離徜恍之境,富於感染力。
43、清平樂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1、詞人是如何表現自己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的?
此詞為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拓展】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1、「溪頭卧剝蓮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麼?
「卧」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44、踏莎行
【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裹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1、王靜安先生吟誦至此,不禁揮筆題曰:「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人間詞話》)前人多病其「斜陽」後再著一「暮」字,以為重累。你認為呢?
這三字表明著時間的推移,為「望斷」作注。夕陽偏西,是日斜之時,慢慢沉落,始開暮色。「暮」,為日沉之時,這時間順序,蘊含著詞人因孤寂而擔心夜晚來臨更添寂寞難耐的心情。這是處境順利、生活充實的人所未曾體驗到的愁人心緒。因此,「斜陽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2、「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句詞最為蘇軾所欣賞。「少游已矣,雖萬人莫贖。」郴江發源於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瀟湘水中去了。這是地理的現實。秦少游問的無理。他說郴江從郴山發源,就應該永遠留在郴山,它為什麼居然要流到瀟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寄遠》)「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理之語,卻是至情之辭。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極大憂患挫傷苦難的人,才對天地之間的不平發出這樣的詰問。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所以這兩句詞的意思是,郴江就應該留在郴山。有美好志願的人,應該成就美好的志願。為什麼樣不能使美好的東西永遠留下來呢?此句寓情於景,以象徵性的筆法深刻地寫出了對美好事物不能保有而為命運所擺弄的悲哀。
45、橫塘路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鎖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采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1、上片用了哪些表達技巧啊?
A、虛實結合,寫出了對女子的可望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上片中既有實寫,也有虛寫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是實寫。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是虛寫。
B、用典:凌波、錦瑟
2、詞上片中設想美人的句子,表現了美人怎樣的處境?最能表現這種處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華虛度(遲暮)。「只有春知處」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夠探看一次,再也沒有人知道了,寫出女子所居處的幽深、寂寞。暗示著詞人對女子的挂念。
3、賞析「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同絮,梅子黃時雨。」
A用具體生動的景物表現了抽象的、無跡可尋和難以捉摸的細緻情感,使這種情感轉化為可見的、可聞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讀者可以從閑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穎,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興中有比,不僅比閑愁之無盡,亦以興身世之可悲。
C連用三個比喻(博喻)來表現「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這是一個創舉。
D虛景實寫。
46、蘇幕遮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曰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1、鑒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清新的綠荷葉面上昨夜雨後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細的觀察水珠被蒸發的過程,形象細微之致,並且其後荷花荷葉搖動,這一定有響動,因此又引出音樂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舉」字,寫出了荷葉雨後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機,動景如生,令綿綿的上片有了風骨,而又不失風韻。視點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個雨珠,後擴大、降低到水面,最後遠望整個池塘,彷彿在攝影一樣。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運用不同的鏡頭攝下了荷花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2、鑒賞「五月漁郎相憶否?」
「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反襯自己對家鄉朋友的濃烈思念。
推薦閱讀:
※《唐詩三百首》學習筆記 (7)
※《唐詩三百首》學習筆記(9)
※繹如學詩—014李白《怨情》
※繹如學詩—王之渙《登鸛雀樓》
※當你覺得世事艱難的時候,就去找一群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