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怎樣才能不退轉?怎樣才能往生凈土?

(轉)怎樣才能不退轉?怎樣才能往生凈土?

    剛剛有網友在留言版提問我,問道怎樣學佛才能不退轉?我們找到了很多的答案,都是在經典中標明的。比如修習《地藏菩薩本願經》就可以菩提不退,發願往生西方極樂師界,念佛可以不退轉,行十善道不退轉。等等。這些答案都是正確地。然而發現這些答案里我們還是需要研究一下。這麼多的方法,我們不退轉豈不是十分的容易?真的是這樣的么?

    比如我們看到學佛念佛的人,他們也是求生凈土,還有的人也是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拜佛,燒香,很是勤快。但是,我們發現他們並不是百分之百的不退轉!有的人念佛但是還是沒有往生,所謂念佛的人成千上萬,往生的人寥寥無幾。這個就不能說他不退轉,他又落入了六道輪迴中。這是怎麼回事哪?有的念了幾天《地藏菩薩本願經》,但是沒有什麼感應,於是又不念了,不學了,這個也是退轉了。像這樣的學了又退回去的人很多。遇到一些違緣,於是覺得學佛沒有什麼好處。退悔心很容易就升起了。這也不是不退轉啊?那麼什麼才是我們學佛能不退轉的宗旨呢?

    在《地藏十輪經》有一段十分詳細的說明:是故善男子。若不真實希求如是十善業道所證佛果。及不真實下至守護一善業道。乃至命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者。我求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是極虛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誑惑世間無慚無愧。說空斷見誘誑愚痴。身壞命終墮諸惡趣。

    世尊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無論我們修什麼法,那個門派,那個法門。如果沒有真正在十善業道上下功夫,那麼是不能稱為大乘行者的,求無上正等菩提的話更是謊言。甚至是造罪的。看到這裡真是寒毛直豎。我們念佛的人,口口聲聲地講自己是修的大乘法,是要成菩薩的。往生了不就三不退了么。但是看到這段經文,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佛明明告訴我們什麼是大乘,首先的標準是十善業道!如果這個沒有做好,那我們天天告訴人家自己是學大乘的,修的是大乘法(寫到這裡,慚愧的真是無地自容,懺悔自己從前的大妄語。)豈不是像上面說得「是極虛詐是大妄語」。我們天天在打大妄語。那裡是學佛,簡直是造罪嘛。

    這樣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佛也念了,經也讀了,還會退轉。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真正學這個法門。《地藏經》我們讀了,可是我們不是善男子,不是善女人。當然不在菩提不退之列。阿彌陀佛我們也念了,也說要往生西方了,甚至還很有信心地說一定往生,但是我們沒有五戒十善,看看《觀無量壽經》里沒有五戒十善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往生的話,我們真的那麼有把握么?

    凈土法門是大乘法門么?是。地藏法門是么?是。楞嚴經、圓覺經等等都是大乘法門。但是我們是大乘行者么?大乘行者的標準(這是最低標準)佛告訴我們了,我們可以自己衡量。如果做不到,那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大乘行者,是學大乘的。誰會保證我們不退轉。佛又沒有說要給我們這樣的人打包票。

    接著佛又講到:善男子。若但言說及但聽聞。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於一劫中或一念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眾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然無是事。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大乘本是菩提因。是證涅槃堅固梯蹬。善男子。若但發心發誓願力。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於一劫中或一念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眾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然無是事。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世出世殊勝果報功德根本。

    這裡說得更加明確。我們想要得菩提道,脫離輪迴,但是不需要修十善業道,沒有那個事。不可能的。往生西方成佛就有保證了,那麼這樣好的事情我們不行十善業道能不能得到?比登天還難。《觀無量壽經》講的很清楚。能自主往生的都是有戒行的。這是基礎,還有就是大乘行者,大乘行者是真正求無上菩提的人。最低的標準世尊已經告訴我們了,大乘行者的標準最低是十善。十善沒有守,說自己發菩提心了,那不是妄語是什麼呢。我們念《地藏經》,但是十善沒有落實,不夠標準,我們就不能得到經中的種種利益。

    也許有的人會說,有的一生作惡的人,臨終念佛還往生呢,這是怎麼回事?我們要注意這臨終二字。看一下上面的經文:若不真實希求如是十善業道所證佛果。及不真實下至守護一善業道。乃至命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者。我求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是極虛詐是大妄語。這裡也有臨命終時的字樣。這個人如果到臨終時還不省悟,還不懺悔,還在講大妄語,那是不能往生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王善和殺牛屠夫往生的故事,他從前都是不知道佛法的,臨終時見牛索命,(這個時候肯定懺悔了)從前的善根顯現,請僧救度,福報還很大,請到了高僧,告訴他念佛的方法。這樣他才得度。王善和沒有大妄語,臨終能懺悔,皈依,又有大福緣。這樣才能往生。那麼我們如果希望自己也這樣,該吃吃,該喝喝,該坑人坑人,該殺生殺生,那麼福還沒有修,罪造了一大堆,妄語的罪過也很大了,往生就更沒有指望了。要知道往生的都是善人,沒有惡人。可以是剛懺悔的惡人,可以是剛剛由惡轉善的人,但決不是想投機取巧的惡人。想等臨終做好人的能是好人么?

    在《楞嚴經》中,我們也看到佛這樣講: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

     阿難問怎樣於菩提心得無退屈?怎樣沒有魔事?世尊怎麼回答的呢?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個是不變的真理。只有五戒十善才能令人不退轉。這是最低的標準。我們修學任何法門都是這樣。

《地藏十輪經》中接著講:若不修行十善業道。設經十方一切佛土微塵數劫。自號大乘或說或聽。或但發心或發誓願。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脫生死苦。

    單純發心是不行的,發誓也不行。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本願法門已經脫離了佛教原有的教義的原因。你說你想去極樂世界就可以去?不對的。這裡佛說了,不行的。

自己尚不能成就,也不能讓別人了脫生死。發願只是種個種子罷了。

    善男子。要由修行十善業道。世間方有諸剎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族四大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或聲聞乘或獨覺乘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皆由修行十善業道品類差別。

    這個十善業道不僅僅是大乘的標準,還是佛法的標準。釋迦牟尼佛說六道眾生,脫離輪迴的聖人,菩薩,佛都是十善業道做的有所差別造成的。做的百分百,做的圓滿完善,就是佛,還有差距,是菩薩,再差一點,就是緣覺,聲聞。最後就是六道眾生了。

    佛法的標準不是說你念了多少聲佛,磕了多少個頭,而是十善業做的怎麼樣了。念佛也是一善,而且是很殊勝的一善,但是不夠,不全面。佛法就一個標準十善業道。做的圓滿就是佛。

    如果我們能把五戒十善做好,臨終往生十念,肯定往生!但是沒有這個基礎,那麼就算是念了幾百萬的佛號,還是沒有把握的。

    很多人都勸人老實念佛,都說有的老人家,字不識幾個,但是老實念佛,就能往生。那麼我們來探討一下,他們為什麼老實?我們為什麼不老實?為什麼人家能塌下心來念,而我們不行呢。

    還是這個標準,五戒十善做到多少。沒有做到的話,首先說明我們對因果法還不太相信,相信因果當然是會認真奉行十善業道的。不信因果,我們怎麼會相信六道輪迴?更不會有真正的出離心。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六道輪迴的痛苦。也就不會真正相信極樂世界的快樂,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這些都不相信,我們絕對不會塌下心來念佛。怎麼會老實?

    老實人是因為他們對因果報應有著極大的信心。對六道輪迴的苦有著深刻的體會。想離開這裡的願望十分的迫切。他們當然老實。怎麼會不用功?這樣的人十善業道一定會好好做。

    如果我們還不是很老實,那就是我們還對輪迴有眷戀,還沒有深信輪迴是苦,還沒有真正相信因果報應。自然五戒十善還沒有做的很好。這都是有連帶關係的,都是有一步一步的階梯。

    說了很多,我們如果能真正了解不退轉的原理,往生的原理。並且能實行下去,定有不可思議的效果。功不唐捐。

    我們的十善一年比一年做的好的話,恭喜你,學佛有進步!相反的話,我們就是退轉了。

    下面附上《地藏十輪經》中對大小乘的標準定義:

     善男子。夫大乘者。受持第一清凈律儀。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堅固慚愧。深見深畏後世苦果。遠離所有一切惡法。常樂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恆普為作利益安樂。救濟度脫一切有情所有厄難生死眾苦。不顧自身所有安樂。唯求安樂一切有情。如是名為住大乘者。

     這是大乘的標準。

    善男子。有何等相名聲聞乘。謂諸眾生常勤精進安住正念樂等引定離諸諂誑。信知業果不著五欲。世間八法所不能染。修善勇猛如救頭然。常審諦觀諸蘊界處。恆樂安住所有聖種。具此相者名聲聞乘

    如是眾生尚未能成獨覺乘器。況復能成大乘法器。

 

     如果連獨覺乘尚未達成,怎麼能稱為大乘的法器呢?獨覺乘的標準是什麼呢?

    善男子。有何等相名獨覺乘。謂諸眾生具上聲聞一切功德。復能於彼五取蘊中。數數安住隨無常觀。數數安住隨生滅觀。普於一切緣生法中。能審諦觀皆是滅法。具此相者名獨覺乘。如是眾生非大乘器。

    獨覺乘是什麼標準呢?要具備聲聞乘的一切功德,然後又能具緣生法住生滅觀。這是獨覺。

    需要注意的是聲聞乘的標準:謂諸眾生常勤精進安住正念。樂等引定離諸諂誑。信知業果不著五欲。世間八法所不能染。

    這個標準達到了才能有資格學大乘。否則是非大乘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信佛的人很多,念佛的人很多,經典印的也很多,香火鼎盛。但是釋迦牟尼佛卻說我們這個時代是末法的原因。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三集)
《凈土決疑論》講記?(四)
凈土神珠
凈土五經一論(引)

TAG:才能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