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曆並不是陰曆

農曆不是陰曆

以及為什麼清明節不按農曆算,而是固定在每年陽曆4月4/5/6日。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農曆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我們都知道曆法有分為陽曆跟陰曆。心急的你肯定會搶答說:「我知道農曆是陰曆!」

錯了!農曆既不是陽曆也不是陰曆,它是第三種,叫「陰陽曆」。

地球公轉太陽一周的時間為約365.24日,而月球從新月(朔)到滿月(望)再到月末(晦)一個周期的時間是約29.53日。很方便地就可以算出,一「年」的時間差不多就是12個「月」,而這就也是大部分曆法的模式。

然而這種「1年差不多是12個月」真的就只是「差不多」而已。實際曆法中,是無法同時確保「年」和「月」的精確性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種取捨便是「陽曆」和「陰曆」的根本差別。

陽曆,以我們的西曆為例,就是以「一年保證有365-366日」為前提的曆法。通常而言,西曆一年中,當然不是365日就是366日。但這便犧牲了「月」的精確性。因此,西曆的「月」和實際的月球月相的「月」是無法一一對應的。我們無法想當然地說「15號就一定是月圓」、「1號就一定是新月」這種話。

陰曆,以伊斯蘭的回曆為例,則相應地犧牲了「年」的精確性。為了確保「每個月的第一日就是新月」,12個月下來一年平均居然只有約354天,換句話說每隔2.7年就和陽曆相差了一個月。所以回曆是不設季節的,因為毫無意義。

而我們的「農曆」就是奇葩中的奇葩(作褒義用)了,它是一門「陰陽曆」。換而言之,它在一方面滿足了「每個月第一日是新月、第十五日是滿月」的同時,居然實現了「一年有365-366日」……要不要那麼貪心!

當然,這種曆法的制定不是制來玩的,其背後是農業社會的深刻需求。然而,這種「好處都讓你給佔了」的好事當然是有代價的啦,其代價就是極其複雜的置閏系統

怎麼個複雜法呢?我又不是專家我怎麼知道哈哈。

正如前文所述,一個「回歸年」的天數是約365.24天,一個「朔望月」的天數是約29.53天,所以古人推算出,19個「回歸年」的時間和235個「朔望月」的天數幾乎相同。而19年總共有19*12=228個月,與實際相差了大約7個月。

因此,每一年的曆法編製只有古代專門的曆法學家才有能力編撰。粗略來講,現在大概每3年左右就會有一個「閏月」,例如2017年的六月之後就是「閏六月」。

總而言之,農曆是一部奇葩到不是專家的話根本搞不懂怎麼算日子的曆法。當然,老百姓也根本不需要去搞懂,只要知道每年一定跟春夏秋冬相吻合,以及每個月的十五一定是滿月,就已經很幸福啦。曆法這種東西,每年買一本老皇曆回來就可以了。

言歸正傳,那到底「為什麼清明按西曆算」呢?這其實也跟農曆的「陰陽曆」屬性有關。由於農曆這部「陰陽曆」過於複雜,不是很適合農民伯伯跟阿姨們的日常運用。所以我們偉大的古代勞動人民又發明了一套指導農業生產專用的補充曆法(歷注),這套補充曆法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與農曆不同的是,它是一套純粹的「陽曆」。正如前文所說,這是一套純粹依據地球公轉所制定的「曆法」。

簡單來說,節氣的判定依據的是太陽直射的角度。從古人的視角,每年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白天最長、日影最短)的那天便是「夏至」;而每年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白天最短、日影最長)的那天便是「冬至」。二十四節氣便是以此平均分配在每一年當中。

而「清明」,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因此它不是按身為陰陽曆的農曆,而是按陽曆計算的。

而當同為陽曆的西洋歷引進至中國時,人們發現二十四節氣和西洋歷「居然」高度吻合。於是乎,我們今天的清明節,永遠都會在每年西洋歷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推薦閱讀:

為什麼農曆一月叫正月?十二月叫臘月?
該給「農曆」正個什麼名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你知道怎麼區分嗎?
8月31日農曆是幾月幾? 什麼星座? 星座運勢如何?

TAG:陰曆 | 農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