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滁州西澗》審美賞析
韋應物(737—約789),長安(今西安市)人,曾任蘇州刺史,人稱韋蘇州。韋應物是中唐時期著名山水詩詩人,其詩閑靜恬淡,含蓄簡遠。明代胡應麟曾在《詩菽》中說:「有以高閑、曠逸、清遠、高妙為宗者,六朝則陶,唐則王、孟、儲、韋、柳。」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初夏,韋應物自尚書郎出任滁州刺史,後罷滁州刺史任而在滁州閑居半年,於德宗貞元元年( 785)秋改任江州刺史。《滁州西澗》大約就寫在此時。滁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滁縣。全詩如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獨憐幽草澗邊生。」「獨」是「最」之意。「憐」是「愛惜」之意。詩歌起句首先點明了時間、地點和人物,並以「獨憐」二字領起,一下把自己置於西澗僻靜的環境中。詩人「獨憐」什麼?幽草!在詩人筆下,「草」用「幽」來形容,是很富有詩情畫意的,這不僅描寫出了山澗邊草的茵綠、繁茂的狀態,而且蘊含著草的深邃、靜謐之感,從而傳達出環境的幽僻氛圍。上句寫澗邊的幽草,是從視角來寫的,給人以幽靜的形象之感。「上有黃鸝深樹鳴。」「深樹」即樹叢深處。這句視角轉換,寫澗邊上的樹,但不直接寫樹,而寫樹上的黃鸝;雖然寫黃鸝,但不直接寫黃鸝的形,而寫黃鸝的聲。此時,詩人置身於樹林之中,從林木深處傳來黃鸝的啼鳴聲,那婉轉悅耳的鳴叫聲傳到詩人的耳朵里。如果說上句的「幽草」給詩人以靜的感受,而這一句的鳥鳴卻給詩人帶來了動的情趣。這一句中,詩人運用了「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以聲襯靜」的寫作技巧,使西澗的環境更加清幽寧靜。同時,上句一個「幽」字和「生」字、下句一個「深」字和「鳴」字,一靜一動,相互配合,不但表現出詩人「憐」的感受,而且把靜態的動態化,動中顯靜,靜中顯動,倍增其靜。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裡詩人寫春天春雨來臨後河面的景色。「春潮帶雨」即春雨攜帶著春潮。「春潮帶雨晚來急」中,詩人將「春潮」與「雨」用一「帶」字,把二者聯繫起來,好像雨是隨著潮水來的,並用一「急」字寫出了春雨和潮水之猛,而且以此襯托出河面四周山之靜。「野渡無人舟自橫」中的「野渡」即郊外的渡口。上句從大的方面作筆,這句縮小到小的方面,凝聚到「一葉扁舟上「。詩人首先用「無人」來說明春雨來臨河水上漲後「野渡」的一片荒涼之意。其次,落在「舟自橫」中,一個「自」字不但描繪出渡船在潮雨中任其橫浮的情景,表現出一種幽靜的氛圍,而且這「舟自橫」也恰是詩人自我的寫照,是詩人內心寂寞的表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