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知多少

 館友「blue.sky」:

         您好!您的館藏文章「
艾灸知多少」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於2013年6月6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健康/養生」下「中醫養生」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

艾灸知多少 

 

艾灸

 

天津鶴年堂

 

養生

 

經絡

 

治未病

 

中醫

 

健康

分類: 養生文化

艾灸知多少

灸法起源與發展

    你相信么,醫學最早的經驗不是發明,而是發現。《說文解字》記載:灸,灼也,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相傳古人在煨火取暖時,偶然被火灼傷而意外緩解了某些疾病,從而得到了灼傷治病的啟示,這就是灸法的起源。像愛迪生尋找燈絲一樣,古人最早採用多種材料進行灸法,包括各種樹枝、草葉等,最終選取了艾草作為施灸材料。因其性溫易燃、火力緩和、燃燒後灰燼不易脫落等優點為古人所青睞,而且艾為古代香草,是一種高潔的象徵。南朝梁農懍在《荊楚歲記》中記載:「端午采艾,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芳香可以避穢,而且端午采艾也是紀念屈原的一種活動。

 

第一本灸學專著

    你知道曹操,因為他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因為他的《短歌行》;你知道曹丕,因為曹植的《七步詩》;你知道曹沖,因為那個子虛烏有的神童秤象。可你知道曹翕是誰么?這個在中國政治歷史上不值一提的人,是中國第一部灸療專著《曹氏灸經》的作者,也是曹操的兒子。現在是不是該感慨「基因」的力量了?

 

第一位女灸家

    中國古代名醫林立,鮮見女子,尤其在名醫輩出的年代,想嶄露頭角更是難上加難。晉朝時期,廣東南海太守鮑靚有一個女兒叫鮑姑,擅長用艾治療瘤與疣,其夫葛洪是晉代著名的醫學家,著有《肘後備急方》等醫學名著。她採用越秀山腳下的紅腳艾作艾絨進行灸療,為民治病,嶺南—帶民眾尊稱她為「鮑仙姑」。世傳其「灸法不獨愈病,且獲美艷」,可見鮑姑不僅是中國早期女灸家,而且還是一位美容界的先驅。鮑姑主張「百姓用灸」,認為即使不懂醫術的人,只要懂得穴位取法,也可以使用。

 

艾灸的特點

    首先,艾灸簡單易學,是唯一一種不是醫生都可以操作的治療方法。往往一看就會,一聽就明,多以極易推廣。

    其次,工具簡單價廉。你不需要把醫院搬到家裡,只需要一根艾條,一個灸盒就可以了,如果你不喜歡煙熏火燎的感覺,還可以買無煙艾柱,價格也不是很昂貴。

    再次,療效顯著且作用廣泛。如果你是治療疾病,可立竿見影,特別是止痛效果非常好;如果是保健,堅持一段時間身體狀況也會有顯著的改善。

    最後,安全愉悅。艾灸不經過腸胃,所以沒有藥物的毒副作用,如果偶爾燙傷皮膚,也很好處理,塗點龍膽紫就解決了。而且艾灸給人一種暖洋洋的享受,就像冬日裡的陽光,讓你十分愜意。

 

灸法的作用與適應症 

    首先,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祛濕散寒。中醫將陽氣比作太陽,認為陽氣溫煦全身就像太陽照耀大地。陽氣不足則惡寒喜暖、血液運行不暢,久之脈絡瘀阻、寒濕凝滯,則會導致關節炎、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瀉、痛經等疾病。「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中醫對痛症的解釋,同時,因艾灸可以溫煦氣血以散寒,加快氣血運行以通絡,是很好的散寒止痛方法,也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如果你經常關節酸痛,或是小肚子疼,不妨來我們天津鶴年堂調理,或加入我們的艾灸大軍吧,還可能有意外收穫。

    其次,艾灸可以升提陽氣。中醫認為,中氣不足、陽氣下陷可以導致多種疾病,如久瀉、遺尿、遺精、陽痿、崩漏、帶下、脫肛、內臟下垂等,同時,陽氣不足還可以導致體內陰寒偏盛,出現手足冷,皮膚怕冷,即使穿了很多衣服仍不覺得暖和。這時,你可能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了,這些表現往往是身體抵抗力下降的一種表現。艾灸可以激發我們體內的陽氣,不僅可以使陽氣充盈我們的四肢,升提我們的臟器,還能使陽氣宣發到我們的體表以抗寒。如果你覺得最近精力下降了,如果你覺得最近比平時怕冷,可能是你陽氣不足的緣故,那就做做艾灸吧,補充陽氣,精力無限。

    最後,預防疾病,益壽延年。就保健養生來說,艾灸絕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扁鵲心書》里就說: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藥物治療是排在艾灸之後的,可見古人對其重視。《扁鵲心書》里還說: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因為艾灸有溫養補虛的作用,所以常灸中脘、足三里可以使胃氣常盛,氣血充盈;常灸氣海、關元,可以振奮一身陽氣,使人精力充沛,增強抵抗力;命門為人身之根本,最為重要,中醫將其比喻成一個小火爐,火爐旺則生命力旺盛,所以,時不時添把火是不是很重要呢。

 

艾灸器具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代艾灸多是用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或艾柱下放藥物以加強療效。其療效雖強,但容易出灸瘡,而且製備起來也比較麻煩。在家裡做艾灸時,我們不妨買些現成的艾條,既經濟實惠,又安全有效。在肌肉比較肥厚的地方或比較平坦的部位,還可以選擇灸盒,一個灸盒可以同時蓋住幾個穴位,溫陽通絡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的。當你在家裡享受灸盒的樂趣時,不要忘了鮑姑,她可是最早發明灸盒的人啊。

 

艾灸的時間和強度

    艾灸雖然有那麼多的優點,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來說,體質虛弱的人宜頻灸,而且每次艾灸火量要溫和、時間宜短,每個部位五分鐘左右就可以;體質壯實的時間可以長些,可至十五分鐘左右,溫度可以稍高些。頭面胸背部皮膚較薄,艾灸時間宜短,腰腹四肢時間可以長些。初次灸的宜溫和,以後可以逐漸加量。一般取穴宜少而精,每次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不宜起皰。

 

艾灸的順序

    一般情況下,艾灸的步驟是先灸上面後就下面,先灸後背及肢體外側,後胸腹及肢體內側。先灸時間短、強度小的穴位,後灸時間長、強度大的穴位。一般情況下選穴不用太多,很容易就可以辨認順序了。如果你實在分不清順序,那就記住先灸上面,後灸下面就行了,為的是最後引氣下行,充養全身。

 

艾灸的禁忌症

    如果我們自己在家裡進行艾灸的話,切記飯後、飢餓、大渴、大醉、極度疲勞等情況下應避免施灸,以防出現暈厥的現象。還有就是心臟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陰、乳頭等嬌嫩部位不能灸。如果病人出現突然面色蒼白、頭暈、噁心、手足發冷等癥狀,可能是「暈灸」了,要立即停止艾灸,讓其平卧,喝一杯白開水或糖水能很快緩解。「暈灸」的癥狀非常少見,不必過分擔心。

 

艾灸常用穴位

    中脘 中脘位於人身前正中線上,臍上四寸,是任脈上的穴位,古稱「太倉」,形容其容納穀食,與人體消化功能密切相關,艾灸中脘具有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吞酸、腹脹、腹痛、腹瀉、失眠等疾病。

    神闕 神闕位於肚臍中央。神者,尊也、長也,指父母或先天。闕者,牌坊也。神闕指先天留下的標記,也是神氣聚集的部位。可以治療頑固性腹瀉、脫肛、水腫、虛脫等疾病。

    關元 關元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三寸,我們的四橫指的寬度就是三寸,每個人手的寬度不同,所以必須用自己的四橫指來取穴。關元可以大補元氣,尤其適合小腹容易冷痛的美眉,還可以改善亞健康狀態。有記載說:夏秋之交常灸關元,可使人不畏寒暑,延年益壽。

    氣海 氣海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關元與神闕連線中點。氣海穴可以生髮元氣、滋榮百脈,《舊唐書》記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歲,步履輕便,別人向他請教養生之術,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柳公度就是經常用艾灸氣海以防病延年的,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輕易發怒或大喜。中醫認為,「怒、喜、悲、思、恐」五種情志都可以致病,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膝下三寸,脛骨外0.5寸。足三里主治一切消化系統疾病、亞健康狀態、下肢疾患等。有報道艾灸足三里可提高免疫力,調整血細胞功能。針灸傳入日本以後大為盛行,有「勿與不灸足三里之人為旅」的說法,可見日本早期對艾灸保健非常重視。夏秋季節多灸足三里還可以預防感冒。

    三陰交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主治各種婦科疾病,還可健脾補腎,疏肝安神,是人身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風門 風門穴位於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我們的肩胛骨內上角與脊柱連線的中點。風門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故名思議,為風氣出入之門。主治傷風、感冒、咳嗽、頸項肩背酸痛等。流感多發季節灸風門,還可以預防感冒。

    命門 命門位於督脈,與肚臍前後相對。命門者,生命之門,可以反映生命力的盛衰,又主生殖,可治療婦科疾病和男科疾病,還可以治療久瀉身冷。尤其老年人怕冷、便秘、泄瀉,都可以不分季節常灸此穴。如果你經常坐在空調房裡,或是喜歡穿露臍裝,那麼命門穴就再適合不過了。

    腎俞 腎俞穴位於命門的兩側,旁開1.5寸,是腎氣輸注腰部的穴位。主治基本同命門,但是補陽的作用不及命門,如果你是辦公室達人或是經常腰背酸痛,不妨灸灸腎俞,還可以治療腰肌勞損喲。

    湧泉 湧泉是腎經的起始穴位,位於足凹陷處,約二三趾縫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那麼湧泉就是這個心臟的起搏器。如果你常常足部發涼或異常發熱,都可以灸湧泉。每晚睡前灸湧泉,還可以安神治頭痛。

 

居家保健DIY

    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狀態是這幾年的流行詞,是指介於健康態與病態之間的形態。這類人做各項檢查指標都沒問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疲乏無力、心情低落、煩躁抑鬱、胸悶心悸、失眠健忘、腰酸背痛等,現在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好多人都處在亞健康狀態,但苦於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選穴:神闕、足三里、關元。

 操作方法:可以取仰卧位,於神闕穴和關元穴每穴灸20分鐘,然後再手持艾柱灸足三里15分鐘,是不是非常享受呢?如果有人幫忙,還可以灸一灸腰部的命門。每天灸一次就可以。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不是病,但總是發燒感冒就是問題了。你如果正在為自己或家人免疫力低下苦惱,不妨試試艾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選穴:足三里、風門、關元。

操作方法:先灸風門和關元各15分鐘,最後再灸足三里15分鐘,引氣下行,使陽氣布滿全身,抵禦外邪,一定不要搞混順序,否則可能會出現胸悶。還有一句話大家要記住,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邪氣」,身體健康也要時時防護,才是養生之道。

    痛經 痛經又稱行經腹痛,是指月經期間或經期前後,出現的腰腹部疼痛或脹痛,甚者噁心嘔吐的疾病。痛經也分虛實兩種,虛性痛經腹痛綿綿,喜暖喜按,倦怠乏力;實性痛經多疼痛劇烈,血塊難下,下後可緩解部分疼痛。還有一種寒濕體質的女性,行經時腹部冷痛、溫熱後可緩解。不管哪種痛經,我們總的治療原則是「調補氣血,溫養沖任」,使其「通則不痛」。

選穴:關元、氣海、命門、腎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於經期到來之前一周開始,每日灸以上穴位,每穴灸15至20分鐘,以腹部有「暖洋洋」的欣悅感為宜。如果覺得不方便,可以主灸氣海、關元和足三里,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年期綜合症 你是不是還在為家裡有個喋喋不休、喜怒無常的老人而發愁?你是不是還在為老人盜汗心慌、失眠健忘而心焦?那就一起艾灸吧,簡簡單單幾個穴位,幫助老人平穩度過更年期,更出好心情,更出好身體。

取穴:關元、腎俞、足三里、三陰交、湧泉。

操作方法:前四穴每穴艾灸15分鐘,最後著重灸湧泉20分鐘,可以除煩瀉熱,安神養陰。此法可長期堅持,安全有效。如果老人心情抑鬱、悲傷欲哭,還可以灸背部的肺俞穴,補肺氣,安五臟。

    養生保健 中國古人很早就懂得養生保健的重要性,畢竟「生命是革命的本錢」。明代醫家汪綺石早就提出:「既病而治,不如未病先防,患虛勞者,若待其已成而後治之,病雖愈,亦是不禁風浪,不耐辛苦之人矣,善治者,必於未成之前治之」。當灸法傳入日本以後,日本空前重視,並總結出無論男女,一生都必須灸四次:十七八歲時灸風門,防感冒;二十四五歲時灸三陰交,增強生育能力;三四十歲灸足三里,促進脾胃功能,防治疾病;到了老年,除了就足三里還灸曲池,可使眼睛明亮,牙齒堅固,此習俗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前夕。

取穴:關元、足三里、風門

操作方法:於季節交替之前常灸關元、足三里二穴,可以使人容光煥發,還可防止疾病的發生。易感人群常灸風門、足三里,可以防治感冒。

 

注意事項

1.施灸前需明察禁忌症,灸法雖好,並不是適合所有狀態。

2.施灸期間應注意保暖,尤其腰腹部、背部,毛孔張開後更易進寒氣,所以施灸後宜多穿衣,保護施灸部位。

3.防止火患,艾灸時需防火炭掉到衣被上引起火患,或皮膚上引起燙傷。

4.注意臨時情況,風雨寒熱、陰天下雨、情緒激動、大汗淋漓、飢餓飯後等情況下不宜灸療。

5.灸後處理:施灸後,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正常現象,無需處理。如果不慎皮膚出現小水皰,只要不擦破就可任其吸收。當水皰較大時,可以用針挑破,放出液體,塗少量龍膽紫即可。在正常灸療時出水皰,往往是濕氣重的原因,待皮膚恢復後還可以繼續灸療。

 

    總之,灸療是一種寓高深於簡單,寄神奇於平凡的療法,比較適合大眾在家裡DIY,或者來像天津鶴年堂這樣的專業機構調理,還等什麼,馬上行動吧。

 

推薦閱讀:

中國針灸大師—承淡安
「久病必灸、大病宜灸、氣虛當灸、體寒須灸」這種說法符合事實嗎?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甲減的艾灸療法
艾灸關元穴,神闕穴等的適宜時間(包括季節和每日時辰)及禁忌(古時候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禁忌之類)?
買當年艾絨卷的艾條放三年後再用和直接買三年艾有區別嗎?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