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辯證技法的運用

         太極拳的基本理論是陰陽學說;「一陰一陽之謂拳「。其運動規律為陰陽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法則。同時,拳家把動靜、剛柔、虛實、開合等兩兩對應、對立現象抽象為一對陰陽,並將「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作為太極拳辯證技法的基本原理。依據此理,在行功走架中使所有動作、各種矛盾因素,均處於對立統一的運動轉化過程,循環無端,周而復始.實可謂哲拳。筆者多年習拳,深感掌握這一原理,對提高拳技和健身之重要。現就習拳中辯證技法原理的運用。談幾點粗淺體會。

        一、相輔相成。是指相互矛盾的一對技法因素相依一體、表現出動作的和諧完整。這一技法在處理攻防矛盾時,呈現「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肪互用」。例如,楊式拳「搬攔捶」為守、攻並用技法,在技擊中搬、攔、捶3法連環使用。搬為防,是以旋臂滾肘截開來臂進擊;攔是承上勢用另一手以手掌橫向攔截化開對方另一手的攻擊;捶即再用另一手握拳前衝擊打。此式先消失後打,連守帶攻,是典型的攻防互用拳式。相輔相成法在處理動作的虛實、曲直矛盾時,虛實與曲直均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互寓」的關係。如「高探馬」的前探掌,前掌臂由屈而伸,由曲而直,由虛而實直擊對方。然而,拳理要求「虛者,非空、其勢仍末斷」.「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肢體「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中求直」。於是,手臂不可挺直僵硬,要沉肩墜肘臂微屈,保持關節肌肉稍許伸縮轉化餘地。惟如此,轉化才輕靈,利攻易守。

      縱觀太極拳的運行過程,無處不矛盾,無處不協調。在各種相反相成的力量元素的作用下,使動作實現攻防互用,虛實互容,曲直相寓的對立統一,以達動作的運動目的。    

       二、反向相求。是指由欲達目的的反向開始運動,以求達到運動的目的。這一技法在處理動作的開合矛盾時,要求「欲開先合,欲合先開」,「一開連一合,開合遞相承」。例如,楊式拳的「雙峰貫耳」接「蹬腳」式。先是兩拳由腰側外弧向前上方旋臂繞環,此為欲合先開,進而兩弧由開合一圓達對擊對方兩耳門目的。在接轉「蹬腳」時,有一個欲開先合而松的過渡,即兩拳邊隨重心微移,邊由緊而松,伴以吸氣,此時兩拳輕柔微合;隨即,邊轉體邊兩拳漸變掌,圓活自然地徐緩相開,順勢銜接下式「蹬腳」。此式凸顯從反向動作中求得正式動作開始的辯證原理。反向相求法在處理勁力的剛柔矛盾時,呈現「剛柔消長」,「剛柔互易」。如「摟膝拗步」的前推掌,掌臂前推由「柔過渡」,達「剛落點」。掌由耳側旋臂前推,運其柔注其剛,勁力由微漸著;在近於動作完成瞬間用意向掌根貫勁,伴隨氣息下沉一緊,柔弱剛長,柔極生剛,剛落點,完成推掌前擊。隨 即接轉下式,由剛復柔,動作似停非停,意念掌腕放鬆,氣息上提,利用剛的余勢、慣性鬆柔和緩地與下式銜接。展現了剛柔相生,剛柔互變的陰陽法則。

uploader.php

       三、頂沉求中。太極拳為「中道」功夫,其原理追求整體「平衡和諧「,頂沉求中法是以上述原理要求身體在上頂下沉、對稱對拉的矛盾因素作用下,達到身體的中正和內與形的中和。運動時呈現 「有頂必有沉」,  「頂沉相應」,  「頂沉相濟」。

       身體如何中正,頂沉如何相濟,《拳論》指出,上要「虛領頂頸」,下要「氣沉丹田」。上頂為頂頸,下沉為沉勁。頂頸時,沉頸不丟:沉勁時,頂頸不失,二者相應相濟,使身體自頭頂至襠部形成一股無形的張力。在「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正中」等要領配合下,達到立身中正安舒。

      在練拳中,無論是進退轉換,還是成勢定式,無不有向上的頂頸和向下的沉勁。如何做好「虛領頂頸」,最要緊的是「尚意不尚力」。要強調一個「虛」字,要虛領,頂懸,順頸豎項,神貫頂,自感靈醒輕妙。此全是意,非力上頂。與頂頸相應的是「氣沉丹田」的沉勁。如何做好「氣沉丹田」,應注重松沉。在松沉中用意引導氣息下行,利用腹式深呼吸特氣沉下丹田(臍下三寸),使腹部獲得充實感。呼吸時,諸多採用腹式逆呼吸法。需強調的是,內氣沉丹田,並非只沉入小腹,而是通過肢體的放鬆,腰胯松落,使意氣貫注帶脈至命門,達尾閭,伴隨斂臀吊襠,將意氣聚沉於襠部,形成襠勁、沉勁。這樣,上有頂頸,下有沉勁,頂沉相輔。使頭頂百會至檔部會陰之間形成意、氣、力上下貫通、對應拔長的勁勢。使身軀達到中正松堅,上身輕靈,底盤沉穩的拳法要求。

       頂沉求中法在行拳時的具體運用,如楊式「野馬分鬃」一式。在丁步「抱球」時,提頂豎項,立腰垂臀,意氣松沉,頭頂百會穴與實腳湧泉穴呈一垂線;在轉體上步時,支撐腿微屈沉,立身坐胯溜臀,頂頸不失,意氣下行;弓步分靠定式時,提頂豎身,松腰沉胯,斂臀,尾閭前送中正,呼氣入丹田,沉勁貫襠間,百會與會陰上下垂貫,順腰送膀,兩腿前撐後蹬,兩臂上靠下采,均要配合其它要領完成定式,整個式子體現了頂沉求中法的運動機理。

     四、逆向相應。如果說「頂沉求中」是縱向技法,那麼「逆向相應」則是橫向技法。逆向相應法是指動作分開的肢體對應對稱。這一技法在處理肢體運動矛盾因素時,呈現「有前必有後」,  「有左必有右」,「前去之中必有後撐」、以上肢為例,如楊式「單鞭」,前掌向前旋臂推擊,後勾手向後展臂撐拿;「攔雀尾」兩臂前擠發勁則以背部後撐勁配合。再如陳式「掩手肱捶」,前腿撐,後腿蹬:一拳前沖發力,另一掌由前向後拉撐。逆向相應法在太極劍中均有體現。如「前刺劍」,右手握劍前刺,左手向後引伸;  「橫斬劍」右手握劍向右側平斬,左手向左側平分對撐。該技法能使拳和劍獲得內有對撐之勁,外有對稱之形,促進整個拳勢式正招圓,動作順遂平穩,擊發有力。但逆向相應法要求諸矛盾因素不可失衡,二者不可缺一,若只有前掌擊,而無後掌撐,或未達陰陽相濟,則整個動作必失渾圓勁,且減弱擊發力度。

      總之,太極拳是太極哲理與拳理相融合的拳術,要練好拳,必悟太極之理,必悟陰陽相濟之義。在行功走架中,只有掌握和運用好辯證技法原理,方能達到體用兼備,身心雙修的目的。

推薦閱讀:

口苦怎麼回事?肝膽脾胃相關!
活看辯證陰陽 增添命理新悟
為什麼中國人要有政治自信?
命理辯證法

TAG:辯證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