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進了班子不進圈子

案例回放 多年仕途不順的鐵一鳴由副主任晉陞為主任,並增補為部黨委常務委員,名正言順地進了部級領導班子。對他的突然轉運,不少人被「雷」的瞠目結舌,他自己也恍惚被推入夢境一般。

說鐵一鳴仕途不順,其實並不很準確。想當初他也曾是一顆閃著光芒騰空而起的新星。在那憑本事吃飯的年代,他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只管埋頭拉車,不管抬頭看路,卻成了「上邊有人調,下去有人要,領導喜歡用,評先能挂號」的香餑餑,不滿30歲就憑「才子」聲譽被選調到總部機關,34歲就坐在了處長的椅子上,而他手下的副處長54歲,跟他爸爸同年同庚,他手下的「兵們」都在40歲左右,和他叔叔年齡不相上下。此情此景,怎不讓人「羨慕嫉妒恨」?但是運氣來了牆都擋不住。不幾年,他又在處長中脫穎而出,被提升為最年輕的副主任。 

正所謂「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鐵一鳴不知怎的就走上了「背」字。按常理,他任現職已8個多春秋,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群眾基礎好,每年民主推薦後備幹部,他都是得票最高,已連續5年在後備幹部庫里排名第一。這些年,又趕上幹部晉陞「大年」,機會實在多多:與他一起列入後備的人,比他任職早、年齡大的提升使用了,和他同期任職、年齡相同的,提升使用了,比他任職晚、年齡小的,也都提升使用了;比他列入後備晚的中,任職時間更短、年齡更小的,又都陸續提升使用了……他卻像焊在後備幹部庫里一樣,始終不動窩。 

鐵一鳴的遭遇讓眾人大跌眼鏡,年年參與後備幹部推薦的人們憤憤不平,說是用人路線出了問題;也有少數知情者明白其中的玄機。有一次,有個特尊敬他的部屬實在憋不住了,悄悄勸他說:「主任啊,想進班子,得先進圈子。您的觀念也要變變了。」

 「這是什麼話?」以鐵一鳴的智商,當然知道部屬的所指。其實,在此以前,一位退休老領導就曾經點撥過他,小鐵啊,現在風氣確實不像我們在位時了,那時你為什麼提得快,幹得好就行嘛!可如今你年年後備排第一,人家就是不用你,為什麼啊?我問過你們的當政領導,他也直言不諱,說你德才確實優秀,其他後備幹部雖然排在你後面,但也沒有規定不能用啊。這就像是60分以上都及格,先用60分的,還是先用90分的,都和規矩,這得看崗位需要嘛!你們領導還抱怨說,現在優秀幹部太多,崗位實在太少。對你遲遲用不起來還深表歉意。 

當政領導的話說得冠冕堂皇,讓人忍俊不禁。其實鐵一鳴心裡明鏡似的,這是嫌他離得遠,不貼心,夠不上「自己人」的分量。是啊,曾經幾次當政領導託人給他帶話,有空一起聚一聚,吃吃飯,玩玩牌,工作之外也有感情交流嘛!

但鐵一鳴的人格就像玻璃做的,雖然透明,但又脆又硬,容不得積壓,又不願意蛻變成橡皮人格。他自參加工作起一直奉行三句話:成長進步靠真本事,不靠拉關係;靠埋頭苦幹,不靠投機取巧;靠組織做後盾,不靠搞人身依附。所以,他和每個領導都保持著等距離的工作關係,沒有特殊的個人私交。所以,哪個領導也不把他看成是自己圈裡的人,他還因此為自豪:「我本來就是組織的人嘛!"這樣問題就來了,雖然干工作時都爭相使用他,也都誇他工作幹得好,但在推薦提升使用時,卻沒人真心幫助他說話。這就註定了他「被遺忘在後備庫里」的命運。 

真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鐵一鳴仕途雖然一再不順,他心裡卻非常坦然。雖不願曲意奉承有權勢的當政領導,但卻與老幹部和群眾打得火熱,離退休老領導和單位群眾都對他交口稱讚。當然,好心人還是希望他能夠用起來,所以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傳遞來「看誰說你好」的段子:「領導說你好,你就有可能當領導;群眾說你好,你就只能當群眾; 老幹部說你好,你就離當老幹部不遠了。」 他聽後淡然一笑,還一再對自己使擰緊:「寧不進班子,也不進圈子」。 

事情轉機是偶然,也是必然。前不久,一位地方領導升遷進京履職,恰巧分管鐵一鳴所在部的工作。他到部里調研熟悉情況,所接觸到的老幹部包括一般機關幹部,都在為鐵一鳴打抱不平。有人還尖銳地反映這些年幹部使用中出現的嚴重問題:「用了一批不要臉的,傷了一批不要命的;用了一批作秀的,傷了一批優秀的;用了一批奴才,傷了一批英才;用了一批說假話的,傷了一批說真話的。」 受到震撼的領導調研回去,在高層黨委會上就鐵一鳴的使用問題作了的專題彙報。高層黨委成員也都被震驚了:像這樣德才兼優、埋頭苦幹,不拉團伙、不搞圈子的幹部用不起來,真是天理不容、黨紀不容!

鐵一鳴時來運轉進了班子。他從內心感激這位新來的領導。見面談話時,他想發自內心地說聲「謝謝」,卻被領導喝暫停:「鐵主任,你現在心裡怎麼想我知道。我希望你永遠記住這句話:進了班子,不進圈子!」

      聽罷領導的囑託,鐵一鳴心裡暖暖的。他信心滿懷地走出領導辦公室,步伐堅定地走向新的工作崗位。 

作者感言  寫完這個《案例》,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文中故事情節並非文學創作,而是真情實錄、「實況直播」。鐵一鳴(化名)仕途的跌宕起伏,怎不令人扼腕長嘆、悲喜交加!

我與鐵主任共事多年,對他的處世態度瞭然於胸。他做事極端認真,做人極為簡單。他曾經跟我說過,「人」字的筆畫很簡單,一撇一捺就兩筆,祖先造字的時候,就有做人應簡單的期盼。簡單的東西才是最接近真實的東西,凡是複雜的都是人為的,或是沒有搞明白的,真正搞明白了就簡單了。生活本身應該是簡單的,工作也是一樣。尤其是在人際關係上,全是人為搞複雜的。只要人人都不複雜了,該幹啥就幹啥,該誰干就誰干,該怎麼干就怎麼干,機關的人際生態就會得到凈化和優化。這就是他不搞拉拉扯扯那一套的思想基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雖吞食過不搞「小圈子」的苦頭,但最終還是品嘗到不搞「小圈子」的甜頭。正因為他堅持不搞圈子,組織上才決定讓他進班子。 

「班子」與「圈子」,表面上看都是由兩個以上人組成的團體,它們的本質區別在於,「班子」搞「團結」,「圈子」搞「勾結」。「團結」是指為了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進行的聯合或結合,而「勾結」則是為了進行不正當的利益活動而實行的互相串聯或結合。團結為公益,所以搞五湖四海,形成好班子;勾結為私利,所以搞團團伙伙,形成「小圈子」

搞「小圈子」必然影響公正、渙散人心、危害事業。「用了一批不要臉的,傷了一批不要命的;用了一批作秀的,傷了一批優秀的;用了一批奴才,傷了一批英才;用了一批說假話的,傷了一批說真話的」,就是對領導幹部搞「小圈子」帶來惡果的真實寫照。所以早在多年前,鄧小平同志就曾告誡說:「『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裡出來,錯誤就從這裡犯起。」縱觀十八大以來因一些「老虎」「蒼蠅」的落馬而牽出的窩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門出現的塌方式腐敗,無不與大大小小的「圈子」有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決杜絕一些黨員幹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嚴肅指出:「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

習總書記為搞小圈子的人畫過像: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們的目的和手段雖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祿相勾結,以升遷相依附。領導幹部企圖利用「小兄弟」給予支持,「小兄弟」則依靠領導幹部給予提攜、照顧。他們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樂、利益輸送、貪污受賄,支持親信、排斥異己,徇私枉法、胡作非為。有的「小圈子」以親朋故舊、同鄉、同學、同事為主體,結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氣相求,相拜結盟,稱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紅幫的稱謂;有的崇洋媚外,向黨抹黑;有的與宗教甚至邪教相勾連,講究風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盤根錯節,難分難解。各種「小圈子」都是背離黨的政治原則、組織原則和黨的紀律的,他們是黨的健康機體上的毒瘤,危害甚大,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堅決予以清除。 

      古語講,「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地方如果大家公認存在一個「小圈子」,那麼,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這個地方的工作、決策就會不正常。黨員領導幹部不進入「小圈子」或從「小圈子」走出來,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這個地方的就會政治清明,風氣乾淨,士氣高昂,事業繁榮。

「寧不進班子,也不進圈子」,無欲則剛,潔身自好,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向歪風邪氣屈從,這是需要做到的;「進了班子,不進圈子」「進了班子,不搞圈子」,更是每個黨員幹部應該做好的。


推薦閱讀:

如何利用你的圈子與人脈?
進入不了某個圈子,你卻在抱怨|如何有效進入某個圈子
關於努力奮鬥的背後邏輯,看這一篇就夠了
「圈子」為何總是招「污名」??

TAG: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