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美國華人:從「三明治」到「香蕉人」

文/喬磊

生長在美國的華裔後代身處兩種文化的撞擊點,在學校社會面臨美國文化的價值觀,有一種親近感。而在家中面對的則是父母輩自骨子裡就帶來的中國文化,神秘而又遙遠。一位自小接受美國教育的華裔女孩稱,華裔美國人意味著你將不斷遊走在兩個世界中,你將永遠被夾在兩者之間,卻永遠不完全屬於任何一邊。

縱觀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可以明顯地看到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對美國和中國文化認知上的差異。第一代華裔移民可以把自己叫做「三明治」,這類移民身上有著濃厚中國文化的色彩,同時也能吸收美國文化,就如同三明治中的夾肉一樣,他們吸取和融合的是兩種文化相互碰撞的文化。華裔移民第二代也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香蕉人」。按照維基百科的解釋,「香蕉人」是一個具有嘲諷意味的名詞,最初是用來調侃那些只會使用西方語言卻不懂中文的華人,取其「外黃內白」之意,即外表是黃種人、內在卻像個白種人。

在美國的第一代華裔移民中,由於自身的中國文化內涵難以改變,因此在美國出現兩級分化。一部分移民由於英文問題而只能在華人堆里尋求維生,他們只不過是人生挪了個地方,從中國某地來到美國的中國城,一輩子與不會說英文的中國移民打交道,美國文化對他們而言是百侵不進。這些移民既難以與美國社會真正融合,美國人也只是把他們看成是美國中國人。

與香蕉人和美國中國人不同一類華裔移民可以被稱之為「三明治」,這類人群多為擁有中國文化的深層底蘊,同時也在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深受美國文化的熏陶。這類移民不論是在美國政府、大學或公司工作,還是在華人創辦的企業就職,兩種文化的融合反而成為他們的優勢,

對於華裔移民第二代,最近網上一個華裔女孩的文章反映她們的困擾。這名女孩從小從中國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她說到,剛到美國時,就像被丟進了一個海里,只有兩個選擇:學會游泳,或者被溺死。我可以選擇適應美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或是死死守住我身上的中國傳統,被美國的新生活排除在外。最終我選擇了前者,因為這是兩者之中較為容易的。高中階段,我總是試圖將自己和其他亞裔美國人區分開來,我自稱是一個「香蕉人」。現在我身在亞洲,我從未覺得自己這麼「美國化」過。然而,在美國,又總有一些東西提醒著你,你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美國人(至少不是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是一個多元社會,來自不同文化的移民,母國文化實際上也是一種優勢。但問題是現在是更多的移民二代、三代對母國文化越來越疏遠,即使自認為是純正的美國文化傳人,但由於膚色的原因,還是會被看成不是地道的美國人,除非你成了楊致遠那樣的名人,才會被社會視作是成功的美國人,這時膚色才不重要,名聲會壓倒一切。華裔移二代面臨的困擾,從一個層面反映出移民在美國生活完全剝離其祖籍國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想剝離,美國人也還是會把你的膚色當作一種文化標籤。對比華裔第一代移民,移二代在融入美國社會中有著語言和更加了解美國文化的優勢,但他們缺少的卻是「三明治」父母對兩種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更多了解祖籍國文化,應是華裔移二代補強的地方。在這點上是做「三明治」好,還是當「香蕉人」強,則是留給人們的思考。

推薦閱讀:

香蕉和冬棗為什麼不能一起吃?
香蕉有一半壞掉了,剩下的還能吃嗎?
空腹不能吃香蕉嗎?
那種死於「癌症」的完美香蕉,如今只能在化學香精里品味一二
減肥可以吃香蕉嗎?

TAG:美國 | 三明治 | 華人 | 香蕉 | 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