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女現象(4)

《超級女聲》本周五將進行年度總決賽。在上周五「五進三」的比賽中,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進入了前三名。

   由於具備「晉級」的懸念、情感的傾向以及票選的不可預測性,許多人把看「超女」當成看一部連續劇,每周五晚上八點至十一點,這個時間不知吊住了多少少男少女的胃口。他們不惜放棄一切活動,忠實地等候在電視機前觀看這檔節目。這已是久違了的電視文化現象。

   日前,何炅來上海宣傳新唱片《漫遊》。記者提問全是關於「超女」的,因為他最近剛頂替柯以敏成為《超級女聲》的評委。第二天,許多媒體的娛樂版都在顯著版位上刊登有關何炅談「超女」的報道,唱片反而成了一個新聞由頭。可見「超女」之火。

   現在,綜藝性娛樂節目不景氣,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聲》,是想提升娛樂節目的人氣。「想唱就唱」,作為一檔定位於平民節目的製作,「超女」更重視觀眾的參與,並把它作為節目製作的重要內容,這是符合「接受美學」理論的。接受美學認為,藝術創造應該把觀眾的接受狀態也包括在內。

   「超女」制定了一系列的遊戲規則,尤其是手機簡訊拉票,更把活動的範圍大大延伸了。「簡訊拉票」雖然無法確保比賽的公正性,但印證了「超女」的遊戲特質。其實,在NBA全明星選舉中,早就有網上選票一說,《超級女聲》還有一個手機號碼只能投15票的規定,而在NBA全明星選舉中,隨便你投多少票。姚明因為得票多於奧尼爾,成為西部首發中鋒。得票第一併不等於水平第一。因為全明星比賽本身就是一場籃球明星的大派對,是滿足球迷看明星表演的一場遊戲。

   《超級女聲》並沒有什麼「超級」創意。一個不算超級的節目贏得了觀眾超級的待遇,這是因為觀眾和節目互動產生了擴散效應。總是處於被動接受的收視慣性被打破了,在長期的審美疲勞之下,「超女」的出現激起了觀眾審美的新鮮感。

   人氣很旺的《超級女聲》即將落幕,轟動效應的背後也留下許多值得思考的話題。現在,頻道很多,好看的節目不多,尤其是缺乏為未成年人所喜聞樂見的節目。因為傳播的單向性,忽視了收視的雙向性。互動不僅表現在觀眾的直接參与,觀眾的信息反饋也是一種間接參與。只有心裡裝著觀眾,節目才能贏得觀眾。這也是我看「超女」後的一點想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6年超女評委柯以敏對選手的不尊重行為?
對於柯以敏的行為,大家怎麼看?
譚維維經過我是歌手後 算是火了嗎 ?
如何評價何潔及她的音樂?

TAG:現象 | 超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