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公洪式太極拳基本規律——纏法答問

問:腿腳的著法有幾種?

答:洪式腿腳的著法有八種。即:踢、蹬、踹、擺、跺、掃、套、襯。踢勁在腳尖,如左右插腳;蹬勁在腳踵,如左右蹬腳;踹勁在腳掌,如斜行拗步第二動作的左腳;擺勁在腳面外側,如擺蓮腳;跺勁在腳底,如搗碓及雙震腳;掃分前掃、後掃。如掃趟腿的左腳為前掃,勁在腳里側偏於腳踵旁;後掃勁在腳尖外側,如掃趟腿的右腳;另有帶法也在腳踵里側,系掃法的縮小,如右插腳第三動作的左腳;套系進步到對方前腿的外側,勁在膝、腳里側,如第一搗碓第三動作的左腳;襯系進步到對方前腿的內側,勁在膝、胯部外側。洪式步法的進退都包括套、襯二法,並旋轉著落實腳掌,正如拳論所說:「如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的道理,也是推手歌「牽動四兩撥千斤」的牽動方法。所以陳鑫說:「手到腿不到,發人不巧妙」,可見步法是如何重要。

問:手的著法有哪些?怎樣變化?

答:太極十三勢為: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中定的規律,洪式是重心的隨遇平衡。左顧、右盼主要屬於眼法。前進、後退主要屬於步法。前文已概括介紹。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則專指手部三節(肩、肘、手)的著法。

講掤字有兩個含意:一為掤勁,即纏絲勁,是貫穿於周身的。手的八法都須有掤勁,若無掤勁,便是有形無質。一為著法,在拳式中的第一個動作或轉折之處,或順或逆都屬掤法。因為雙方交手必然先接觸,所以接著便為掤法。洪式的掤法多種多樣,有前掤(如搗碓第一動作),引掤(如搗碓第二動作),側掤(如左轉搗碓第一動作為左側掤,右轉搗碓第一動作為右側掤),平掤(如六封四閉第一動作),進掤(如小擒打第一動作),退掤(如初收),正掤(如搗碓第一動作),反掤(如二起腳第一動作。因對方從背後襲擊,所以稱為反掤)。下掤(如攔擦衣第一動作),上掤(如二起腳第二動作),等等多至數十種,此處僅舉大概,統不外乎陳鑫所講的口訣:「直來橫撥,橫來捧壓」的原則,而因敵變化。

捋、采、挒都是隨對方來勁的方向,而向自己身體的左、右兩方引進落空的手法。捋、挒都是順纏接對方的手腕(右手來,右手迎;左手來,左手迎),左手引纏則肘貼左肋,手貼心口,右手搭在對方左肘關節外上側,走下塌外碾勁,以左手用合力引進,右手用分力使它落空(如六封四閉第三動作是左捋法,閃通背第二動作是右捋法)。挒法比捋法的圈略小,但捋時前手高,挒則前手低,如倒卷肱左、右退步時的手法;挒的前手由於下塌的勁大,容易傷及對方的關節,不可輕試。

采法雖同捋、挒同類,但接手後即走逆纏,而且向高處引進,另手以順纏反旋配合而動,較之捋、挒不但圈子放大,走合力的過程較多(如搗碓第三動作的進左步右雙采),所以初學推手往往用采法引進對方的手腕。

擠、按都是隨化對方的來勁而反擊的手法。手背向人為擠,手心向人為按。擠可用逆纏,如摟膝拗步第三動作的左手,也可用順纏,如第一高探馬第五動作的右手。雙按法可用逆纏,按的方向有數種,雙按如六封四閉、雙推手、抱頭推山最後的動作方向較平;向下單按如閃通背第六動作,左手按的方向偏下用逆纏;金雞獨立的上手雖是上托,也屬於順纏變逆纏的按法。向前下方進按則用順纏,如第一搗碓第四動作的右手,是配合左手的前擠同膝而發的。

肘是雙方距離較近時所用的著法,洪式分拗攔肘、順攔肘、連環肘等。拗攔肘是右肘前發,而右步在後;順攔肘系右肘與右步方向一致的;連環肘是先右後左的向身後之右、左後方交替而發,如二路拳的手肘式。背折肘如掩手肱捶、高探馬的左肘,均有攻擊背後有人摟腰的作用。但應注意:洪式拳的步法總是配合手肘而先行佔好位置,所以發肘不許將肘突出肋外,手心仍須正對心口,否則易被推出。因肘部攻擊的部位正當胸肋要害之處,故推手時禁用。

洪式靠法用於雙方極為接近之際。有肩靠、背靠、胯靠、臀靠等法。肩靠,又分肩部里側、外側,它是和肘、手三節連環而發的。可由擠、肘變靠,也可由靠變肘、擠。背靠,有人從背後摟腰時用之,背折靠也是如此。胯靠,在進步為襯法時用於破壞對方的平衡。臀靠,如第二閃通背第六動作,是將對方背起轉跌於面前,穿地龍則可用右腿及臀部壓制從背後摟腰的對方腿部。凡此種著法,一般推手競技中已用不著,不過介紹洪式的一些知識而已。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風格是什麼?
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七)
武當原始太極拳三十七式
除「陳吳楊孫武」外,還有哪些太極拳?
耀太極朱雋教授正宗陳氏太極拳

TAG:太極拳 | 規律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