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釋義(二)
第二篇改過之法
原文: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譯文:春秋時期的許多士大夫看到別人的言語行動,以此來預測它的吉凶禍福,沒有不應驗的,《左傳》、《國語》中有許多這樣的記載可以證明。大概是吉凶的徵兆,都是從心中萌發並表現在言語行動上,德行厚重的人往往獲得福報,而得行淺薄的人往往招致災禍。俗人目光短淺而看不到這一點,說人的禍福是不一定的,是不可預測的。
真誠的心符合天意,福報將要到來時,看它的善行就可以預先知道了;禍殃將要到來時,看他的不善就可以預先知道了。
原文: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
不惟是也。閑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第三、鬚髮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譯文:現在想要獲得吉祥和幸福而遠離災禍,在沒有論及行善之前,首先必須改過。
而要想改過,第一要發羞恥之心。想一想古代的聖賢,和自己一樣,同是大丈夫,他們為什麼能夠成為後世的師表,受人萬世敬仰,而我自己卻為何自甘墮落,沉溺於世俗情愛之中,私底下做不義之事,以為別人不知道,還擺出一副驕傲的樣子,毫無羞愧之心,將要一天天淪為禽獸,自己卻還意識不到。世間可羞可恥的事情,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孟子說:「羞恥之心對人太重要了。」因為有了羞恥之心就可以成聖成賢,而失去了就與禽獸無異。這是改過的關鍵之所在。
第二要發畏懼之心。天地在上,鬼神欺騙不了。自己雖然在暗地裡犯下一點小小的過失,而天地鬼神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嚴重的就會降下各種災禍,輕微的也會折損現世的福報,怎麼能不畏懼呢?
不僅如此,自己獨處於暗室之中,神明也會明察秋毫,即使千方百計地遮掩,巧妙地文飾,而自己的心思早晚會露出馬腳,最終難以自欺欺人,如果一旦被人揭露出來,就一文不值了,怎麼能不害怕呢?
不僅如此,只要一息尚存,即使是彌天大惡,仍然有悔改的餘地。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時幡然會晤,心中產生一個善念,而得以善終的。這就叫一個善念的力量強大,可以洗去百年的罪惡。好比是千年不見天日地幽深峽谷,一盞燈照亮,可以掃除千年的黑暗。所以不論過錯的時間長短,只要能改,就十分可貴。
但是,人生無常,血肉之軀容易毀滅,一口氣上不來,再想改過,就已經晚了。在世間要承受千古的罵名,即使有孝子賢孫替自己洗清罪名,也是很不容易的;在陰間就會遭受淺白潔的地獄苦刑,即使聖賢佛菩薩,也難以超度。怎麼能不畏懼呢?
第三要發勇猛之心。人之所以不能改過,多半是因為因循守舊、迴避退縮。我必須奮發圖強、振作精神,不要遲緩,不要猶豫,不要拖延。小的過錯好像是肉中的芒刺,必須儘快剔除出來。大的過錯好像是毒蛇咬傷了手指,為防止毒液擴散到全身,必須當機立斷,斬斷手指,不要有絲毫猶豫。這就是《易經·益卦》中所講的「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的道理。
原文: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譯文:具備了羞恥之心、畏懼之心和勇猛之心,那麼有了過錯就要立即改掉,猶如春天的寒冰遇到了陽光,難道還擔心不消融嗎?人的過錯,有從事上改的,有從理上改的,又從心上改的,下的工夫不一樣,效果也各有差別。
原文: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強制於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譯文:比如說以前喜歡殺生,現在戒除了,不再殺生;以前愛發脾氣,現在戒除了,不再發脾氣。這就是從事上改過。這種方式是從外部強制自己不犯錯誤,困難特別大,而且犯錯誤的病根還在,這方面不犯錯了,而另一方面的過錯又產生了,所以不是改過的根本方法。
原文: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
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
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鍊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又聞謗而不怒,雖讒焰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譯文:善於改過的人,在行為上還沒有完全戒除之前,首先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說有殺生的過錯,就要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動物們都珍惜自己的生命,殺掉對方來養活自己,心裡怎麼能過得去呢?而且它們在被殺的時候,先遭受宰割,又被放入滾沸的鍋中,所受的種種痛苦,深入骨髓,難以想像。而自己吃的時候,即使是山珍海味,吃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完全可以用來充饑,為什麼要戕害對方的生命,來損減自己的福壽呢?
再一想,動物們也都是血肉之軀,都有靈性,既然有靈性,就與人同屬一類,縱然不能修成至高無上的道德,讓他們尊敬我親近我,怎麼能殺害它們的生命,讓他們永遠仇恨我敵視我呢?一想到這裡,就會看到肉食而感到傷心,怎麼還能吃得下呢?
再比如,以前愛發脾氣,就一定要這樣想:別人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從情理上來說本來應當給予憐憫和同情,如果違背情理而相互爭執,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本來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值得發脾氣。
又想到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也沒有專門讓人和別人作對的學問。做事情不成功,都是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感應沒有到來。我應當從心底作自我反省,那麼在別人毀謗自己時,正是鍛煉和考驗自己的好機會,我應當欣然接受,為什麼要發脾氣呢?
而且,聽到別人的毀謗而不生氣,這樣的話,即使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也好像舉起火把焚燒天空,最終會自己熄滅的。如果聽到毀謗就怒不可遏,即使極力為自己辯解,也好像春蠶作繭自縛,會把自己纏繞進去而無法自拔,徒增煩惱。所以說發脾氣不但毫無益處,而且有很大的害處。其他的各種過惡,都應當根據情理好好想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過錯自然容易改掉。
原文: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譯文:什麼是從心上改呢?過錯雖然多種多樣,但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從自己的內心產生的。我的內心不產生邪念,怎麼會有過錯呢?讀書人對於貪淫好色、愛慕虛榮、貪圖錢財、愛發脾氣等種種過錯,沒有必要一一尋找,只要一心向善,正念在心頭,各種邪念自然不敢入侵,好像是太陽當空照,所有的妖魔鬼魅都暗自躲起來,不敢出來作祟,這是改過的真傳秘訣。過錯是從內心產生的,也要從內心改正,猶如斬殺毒樹,直接斬斷樹根,何必一個枝條一個枝條地砍伐,一片樹葉一片樹葉地摘除呢?
原文: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凈;才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譯文:綜上所述,最好的方法就是調治自己的內心,馬上就會感覺到清靜,一旦心中產生了邪念,就要馬上意識到,一意識到就要轉移注意力,消除邪念。如果做不到這樣,必須明白其中的道理後努力改過。如果這樣還做不到,那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情進行戒除。這三種方法,如果同時運用一種高明的方式和低等的方式,也未嘗不可;而如果只採用一種低等的方式,就顯得有些愚鈍了。
原文: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己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譯文:至於發願改過,在明處必須有好朋友提醒,在暗處必須有鬼神作證,一心一意懺悔罪過,晝夜不要間斷,經過一周、兩周或者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定會有效果。
或者感到心曠神怡,或者感到茅塞頓開、智慧大增,或者在處理繁雜的事物時得心應手,或者遇到仇人並不憤怒反而歡喜,或者夢到自己吐出污穢之物,或者夢到古聖先賢都來提攜接引自己,或者夢到自己飛步遨遊於太空之中,或者夢到佛祖的莊嚴形象,這些各種各樣殊勝的景象,都是自己過錯罪惡消滅的徵兆。但不能因此就驕傲自滿,不思進取。
當初蘧伯玉在二十歲時,已經認識到以前的過錯而全部改掉了。到二十一歲時,才意識到以前的改過並不徹底。到二十二歲時,回頭看二十一歲,恍然如夢一般。年復一年,就這樣逐漸改過,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能發現四十九歲時的過錯。古人能夠如此堅持不懈地改過。
更何況我們這些人都是凡夫俗子,各種過惡集於一身,但是在回憶往事時,卻看不到自己的過錯,都是由於粗心大意、目光短淺。
原文: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譯文:過惡深重的人,也有種種效驗,或者心神不定、頭暈健忘,或者無緣無故就感到心煩意亂,或者見到正人君子就意志消沉、心情沮喪,或者聽到正確的道理卻不高興,或者給與別人恩惠卻反而遭到怨恨,或者晚上經常做惡夢,甚至口出狂言、神志不清,這些都是做了壞事之後的表現。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就要立即奮發圖強,改過遷善,重新做人,千萬不要自甘墮落,自誤前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