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蒙金戰爭

        蒙金戰爭,發生於公元1211年至公元1234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窩闊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興三年),是由成吉思汗發動、木華黎繼續、窩闊台汗完成的攻滅金朝的戰爭。蒙古軍歷經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窩闊台汗,分四階段,最後通過聯合南宋才并吞金朝。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國崛起、以少勝多的戰爭。戰爭背景蒙古與金國,結怨仇甚久。女真貴族建立的金立國後,於公元1125年(天會三年)滅遼,公元1127年滅北宋,公元1153年(貞元元年)遷都中都(今北京),逐步統治中國北方,迫使蒙古各國臣服。金長期推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使蒙古人對金統治者怨入骨髓。成吉思汗的先祖巴駭曾被金國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世宗時,金不僅要蒙古納貢,還每3年遣兵向北剿殺,謂之「減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金國為防蒙古報復襲擾,自達裡帶石堡子(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區北),經魚兒泊(今達來諾爾),到夾山(今呼和浩特西北),築成一條長達3000餘里的界壕(亦稱金長城)。 公元1206年(金泰合六年),蒙古乞顏部首領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建立蒙古國,用軍民合一的千戶制組織百姓,擴充怯薛軍(護衛軍),組成一支強大的、善於野戰和遠程奔襲的蒙古軍。建立蒙古汗國後,成吉思汗即想伐金,一則報祖宗之仇,更主要是逐鹿中原,掠奪財富和擴張勢力,以圖天下。只因金是大國,勢力雄厚,未敢輕舉妄動。公元1208年(金泰和八年),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衛紹王本是庸碌之輩,在未即位時,曾奉命到靜州接受蒙古的貢物,當時成吉思汗便知其人。當衛紹王即位後,傳詔蒙古拜受,成吉思汗得知是衛紹王為帝,便說:「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作,此等庸懦者亦為之!何以拜為?」說完,即乘馬北去。衛紹王聞知大怒,乃伺機殺成吉思汗,企圖等成吉思汗入貢時擒殺。成吉思汗得知後,遂與金絕交。蒙金戰爭在即。為伐金,成吉思汗做了5年的戰爭準備。從戰略上,3次(1205、1207、1209)出兵西夏,迫其臣服,先剪除金國的一翼,也除掉了攻金的牽制力量;掃除境外殘敵,以保障後方的安全;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惕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策反金軍內部,招納金戍邊官兵為內應;利用商人、使節等刺探金趄的情報,並麻痹金軍等。 金衛紹王雖早已得知成吉思汗與金絕交,力圖反金,卻自以為泱泱大國,未把新興的蒙古放在眼裡,而將其主要兵力置於金宋邊界。乃至蒙、金邊界一部將報告邊境吃緊,蒙古正加緊練兵之事,衛紹王竟以混淆視聽之罪將其下獄。對蒙古征金,沒有積極的準備,失去了戰略主動地位。 戰前,成吉思汗利用各種渠道,刺探金朝的政治、軍事情報;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還招納金戍邊將領作為內應。金朝昏憒的衛王卻疏於戒備,邊將報告敵情反受懲罰,還禁止百姓議論邊事,從而使自己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戰爭進程

蒙金戰爭前後歷時24個年頭,雙方多次易帥,戰爭方略屢有改變,然戰爭主動權始終為蒙古軍掌握。其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成吉思汗征金戰爭(1211—1216)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舊曆二月,成吉思汗親自率軍自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南下,派先鋒哲別率輕騎入金西北境偵察軍情。四月,金帝聞蒙古軍至,遣使乞和不成,命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參知政事完顏承裕領兵御蒙古。秋,蒙古軍分兵兩路:東路由成吉思汗親率,趨中都;西路由成吉思汗之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率領,趨金西京(今山西大同)。成吉思汗一路乘金軍不備,襲取烏沙堡、烏月營(今河北張北西北)。金帝撤獨吉思忠職,改命完顏承裕為主帥。承裕畏懼蒙古軍勢盛,節節敗退,失昌州(今內蒙古太僕寺旗西南)、桓州(今正藍旗西北)、撫州(今張北)。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之戰中,蒙古大將木華黎率敢死士在前衝殺,成吉思汗率主力跟進,金軍潰退會河堡(今懷安東南)。蒙古鐵騎跟蹤追擊,激戰3日,殲滅金軍精銳。是為會河堡會戰。前鋒入居庸關,進抵中都城下。因城壘堅固,重兵防守,蒙古軍攻城失利撤圍,遂攻掠京畿地區。西路從十月起攻掠雲內(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東南)、東勝(今托克托)、朔州(今屬山西)等地。金西京守將匕石烈胡沙虎聞蒙古軍至,棄城逃入中都。兩路蒙古軍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擄掠大批人、畜和財物後撤還。十二月,哲別進攻金東京(今遼寧遼陽),不克,佯退500里,後乘守軍疏於戒備,以輕騎晝夜兼程馳還,一舉襲克,大掠一月回師。公元1212年(金崇慶元年),金千戶耶律留哥在遼東起兵叛金。成吉思汗派部將與其結好,並遣兵應援,多次擊敗往攻金軍。秋,蒙古軍第2次攻金。成吉思汗率主力圍攻西京,以圍城打援之策在西京東北密谷口設伏,殲滅金元帥左都監奧屯襄所率援兵。攻城時,成吉思汗中箭,下令撤圍。公元1213年舊曆七月,蒙古軍第3次攻金。成吉思汗率主力與金軍戰於懷來(今河北懷來東)、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帥完顏綱、術虎高琪所部十餘萬人,乘勝直抵居庸關北口。金軍冶鐵封固關門,布鐵蒺藜百餘里,嚴陣以待。成吉思汗避實擊虛,只留少部兵力在北口牽制,令出使過金國的札八兒火者引導哲別走小道襲取南口,南北夾擊,奪取居庸關;自率主力迂迴南下,襲破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克涿州,攻中都。八月,金廷內亂起,匕石烈胡沙虎殺金帝完顏永濟等多人,立完顏珣為帝(宣宗)。十月,敗回中都的術虎高琪殺汗料中都城堅池深,難以攻破,便分兵三路遍掠中原腹地及遼西。次年三月,回師中都城下,遣使入城逼和,迫金宣宗奉獻岐國公主及金帛、馬匹後,退出居庸關。 公元1214年(金貞祜二年)舊曆五月,金宣宗畏懼蒙古軍再攻中都,下令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六月,護從金宣宗的糺軍因受岐視,在良鄉(今北京房山東北)一帶嘩變,推舉斫答為帥降蒙。成吉思汗乘金遷都、人心浮動之機,命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等率軍,在漢族將領王裁引導下從古北口人長城,會合幺軍圍攻中都;又命木華黎率軍進攻遼西、遼東以作策應。三摸合拔都等採取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迫使金右副元帥蒲察圻等投降,切斷漕運,殲滅金援兵及運糧隊,使中都糧盡援絕。次年五月,金中都主帥完顏承暈服毒自殺,副帥抹捻盡忠潛逃,餘眾以城降。蒙古軍佔領中都,攻掠河北、山東等地。其間,成吉思汗採納部將唵木海的建議,吸取中原先進技術,組建了蒙古炮軍,遂注重攻城以炮石為先。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為探明金朝的實力,命三摸合拔都率萬騎,由西夏襲取潼關,以略河南。兵至南京城下,探知金朝屯有重兵,旋渡黃河北歸。成吉思汗鑒於短時期難以滅金,於是決定一部兵力在金境作戰,自率主力返漠北休整待機。這一時期,蒙古騎兵在長城內外縱橫馳騁,殲滅金軍大量精銳,殘破金半壁河山,擄掠大量人畜和財物,擴充了軍隊。因意在復仇和掠奪,故對許多州縣占而旋撤。

第二階段,木華黎征金戰爭(1217—1228)

公元1217年舊曆八月,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全權統率蒙古兵1.3萬、汪古部兵1萬及降蒙古的幺、漢諸軍攻金,並諭其招納中原豪傑,建置行省。成吉思汗則率領主力軍西征。木華黎赴任後改變以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慣例,重用降附蒙古的河北清樂軍首領史秉直、史天倪父子,興中府元帥石天應,易州土豪、金中都留守張柔等人,攻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並置官鎮守。公元1220年秋,木華黎誘脅宋濟南治中嚴實以所屬8州、30萬戶降附,升其為行尚書省事。此後,木華黎還誘脅邢州節度使武貴、宋忠義軍首領石硅、宋京東安撫使兼總管張琳等人降附,壯大了蒙古軍力量,不戰而取大片土地。金朝也收買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土豪武裝首領王福、武仙、郭文振、胡天作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使太原、平陽(今山西臨汾)、真定(今河北正定)、東平(今屬山東)時得時失,蒙金戰爭一度出現拉鋸態勢。 公元1221年秋,木華黎率石天應、史天祥等進攻 山西,旋渡黃河入陝西。次年冬,攻長安(今西安)、鳳翔(今屬陝西),未克,引軍東去。公元1223年舊曆三月,木華黎至聞喜(今屬山西),病卒軍中。其子勃魯襲職,命將領史天澤擊敗武仙,奪占河北大片地區。公元1225年,史天澤於五馬山(在今河北贊皇境)俘殺抗蒙紅襖軍首領彭義斌。次年,帶孫(木華黎弟)與嚴實合兵圍攻山東益都,勃魯領兵增援,戰半年,山東義軍首領、宋京東路總管李全出降。勃魯委任李全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使山東許多州縣聞風降附。金哀宗完顏守緒即帝位後,逐步改變以前三面對敵方略,停止攻宋,同西夏和好,集中全力抗蒙,以兵數十萬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20萬沿黃河2000餘里分4段堅守。於是,蒙、金形成隔河對峙局面。這一階段,木華黎父子注重招納降人,廣用投蒙之漢、契丹人武裝,改變奪地不守慣例,在河北、山西、山東及陝西部分地區建立政權,為爾後滅金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三階段,窩闊台滅金戰爭(1229—1234)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舊曆四月,正在進攻西夏的成吉思汗見夏亡已成定局,遂揮師入金境,連破臨洮(今屬甘肅)等地。七月,成吉思汗病卒於清水縣。臨終時提出利用宋金世仇、聯宋滅金方略:「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元史·太祖紀》) 公元1229年(窩闊台汗元年)舊曆八月,成吉思汗第3子窩闊台即大汗位。次年正月,金軍在大昌原(今甘肅寧縣西南)破蒙古軍8000之眾,致使窩闊台決意親征。公元1231年舊曆二月,蒙古軍立炮400座攻破要地鳳翔,為繞道宋境、迂迴攻金建立了基地。五月,窩闊台召集諸王百官,商討攻宋之策,決定遵先汗遺訓發兵。秋,蒙古軍分兵三路出師,期以次年春在南京會合。東路由其叔斡陳那顏率領,出山東濟南,從東面牽制金軍;中路由窩闊台親率,從白坡(今河南孟縣西南)南渡黃河,正面威逼南京;西路為主力,由拖雷率領,從鳳翔南下,長驅入陝南,脅迫宋將協助順漢水東進,過天險饒鳳關(今陝西石泉西),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一帶北渡漢水,進兵河南腹地,從側後威逼南京。公元1232年(金開興元年)舊曆正月.金哀宗急調黃河沿岸守軍20萬,至禹山(今河南鄧州西)一帶阻擊。拖雷率兵近4萬人避開金援兵多路北上,置主力於金援兵必經之地鈞州(今河南禹州)西南三峰山一帶設伏,並以3000輕騎誘金主力入伏。金援兵中計,尾隨蒙古輕騎且戰且行,時逢連降大雪,泥淖沒脛,3日不得休息和飲食,人馬疲憊,戰力銳減。拖雷乘機以圍三缺一,虛留生路,敵疲我逸,伺機消滅戰法,以不足5萬的兵力,發起鈞州三峰山會戰。在金軍將士僵立雪中、飢腸轆轆的情況下,蒙古軍故意讓開一條道路,金軍主力向鈞州倉皇出逃。蒙古軍伏兵四起,殲金軍精銳15萬,俘殺金帥完顏合達、移刺蒲阿。潼關金將李平聞訊後投降,黃河以南10餘州皆為蒙古軍所佔。三月,窩闊台命部將速不台、塔察兒率軍3萬圍攻南京,以炮數百門攻城。守城軍民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奮勇抗擊,激戰16晝夜。時值大疫,雙方死傷慘重,遂暫時議和。八月,蒙古軍在鄭州附近殲滅金兵10餘萬,至此,金軍主力所剩無幾。十二月,金哀宗見南京糧盡援絕,率少數臣將輾轉奔歸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屬安徽),爾後去蔡州(今河南汝南)。公元1233年舊曆正月,南京守將崔立向蒙古軍投降。同年八月,蒙古使者王械與南宋達成聯兵滅金協議。南宋出兵占金壽州(今安徽鳳台)、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並拒絕金哀宗借糧請求。九月,塔察兒率蒙古軍圍攻蔡州,屢敗金軍。十一月,南宋應約遣江陵府副都統制孟珙率軍2萬、運米30萬石,與蒙古軍會師蔡州域下,聯兵攻城。公元1234年(金天興三年)舊曆正月初十,金哀宗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十一日,宋軍、蒙古軍破城。哀宗自縊,承麟被殺,金亡。

重要戰役

秦州之戰 1207年 、邊堡寨之戰 1211年 、野狐嶺會戰 1211年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1213年 、中都之戰 1214年 、北京之戰 1215年 、潼關、南京之戰 1216年 、三峰山之戰 1232年 、蔡州之戰 1233年-1234年

戰爭影響

蒙金戰爭中,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在政治上以反抗壓迫為號召,發揮了新興民族的銳氣;在謀略上善於利用金、宋、夏以及金朝內部的矛盾,聯此擊彼,各個擊破,尤其是成功地運用了借道於宋、聯宋滅金之策;在戰法上聲東擊西,突襲殲敵;在武器裝備 上善於吸取中原先進技術,使長於野戰的蒙古軍增強了 攻堅能力。而金統治者,政治腐敗,多方樹敵,士氣不振,戰法消極。蒙古滅亡金朝,為爾後建立元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戰爭評析

成吉思汗帥蒙古軍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開始伐金,至1234年(窩闊台汗六年)滅亡金朝,歷時23年。以下依次對蒙軍及金軍的戰略戰術略作分析。

第一階段雙方的戰略戰術

蒙軍的戰略戰術自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春到1216年(成吉思汗十一年)期間,大部分交戰、會戰都是成吉思汗部署指揮的。此間,成吉思汗及其蒙古軍的戰略戰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周密謀劃,首戰必勝。成吉思汗指揮的會河堡會戰,是進攻金國的首次重大會戰。在此次會戰中,金主力被殲,損失慘重。金軍的失敗震撼了金國朝野,平庸無能的金主永濟束手無策,對逃回中都金軍首領不治罪,而仍委以重任,使朝廷上下皆怨。而蒙古軍初戰的勝利,鼓舞了全軍鬥志,增強了滅金信心。蒙古軍之所以取得初戰的勝利,除了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以外,戰前進行周密謀劃是重要的因素。為了征金,成吉思汗抓緊練兵,進行了5年準備。其間,從戰略上剪除了金朝的一翼,降服了西夏;平定了蒙古境外的諸部落,使自己無後顧之憂;特別是派人進入金國領土,刺探情報,做到知己知彼,在戰爭中處於主動地位。2.迂迴包圍,攻取要害。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在進攻中,一般都採取迂迴包圍的戰法,這是蒙古軍慣用的戰術。第2次進攻中都時,金居庸關有重兵把守,且依恃天險,設置障礙,蒙古軍不能直攻。於是由一條小路迂迴到紫荊關,在五回嶺大敗金軍,遂克涿、易二州。金軍獻居庸關北口,於是蒙古軍南北夾擊,奪南口。蒙古軍的大迂迴戰略,實為高明之舉。攻破涿、易二州之後,居庸關便失去扼守京門的作用,通向中都的大門遂被打開,使金朝上下陷入混亂之中。3.誘敵出城,智取巧奪 。蒙古軍將領哲別攻取東京時,採用了這種戰法。不能進時,佯退,待金軍出城追來時,反攻,再進。這一退一進之間,充滿著軍事辯證法思想。4.圍困城池,消滅援軍。1212年(成吉思汗七年),成吉思汗率兵親自圍西京。金主派元帥右都監奧屯襄帶兵馳援。成吉思汗援軍誘至密谷口,殲滅之。5.力主機動,避免攻堅。蒙、金戰爭中,金軍大部屯於州府,修築城堡,且牆高池深,難攻易守。蒙古軍盡量減少攻堅戰,而是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力主運動戰,在運動中殲滅金軍。金軍的戰略戰術金國在這一階段,處於被動防禦。首先,對蒙古將要伐金的思想準備不足。當蒙古軍備戰練兵於漠北時,金國守邊將領納哈買住得知,知道此情況至關重要,乃急告金主。金主永濟卻說:「彼何威然!且無寡,何能入犯?」納哈買住說:「近見蒙古已迫其鄰邦,而修弓甲不休,凡行營則令男子乘而惜馬力,其意非圖我而誰?」金主卻以納哈買住擅生邊隙,擾亂軍心,囚禁入獄。其次,孤立守城,不能立攻出擊。對此,金平章政事徒克單鎰曾說:「自與蒙古用兵以來,彼聚而行,我散而守,以聚攻散,吾敗必然。」第三,金軍自滅遼和北宋佔據中原以來,承平日久,畏戰術安,其猛安謀克已經衰落,面對蒙古軍的強大攻勢,只有處處挨打、節節敗退。第四,金主在蒙軍首戰勝利後,嚇昏了頭腦,束手無策,而且賞罰不明。完顏承緒敗逃中都後,金主不加罪,反而升遷,對抗蒙戰爭產生了不利影響。第五,當金主不斷失敗後,其統帥部發生內亂,終於導致宮廷政變,自相殘殺,使蒙古軍乘亂而進,奪得金半壁江山。在中都危急時,金主不得不納女請和。

第二階段雙方的戰略戰術

蒙軍的戰略戰術1217年(成吉思汗十二年)秋,成吉思汗授權木華黎指揮攻金。木華黎征金達10年之久。此間,木華黎只率領1萬餘蒙古軍和歸降的漢族地主武裝等軍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承襲了成吉思汗的戰略戰術思想。具體作法是:1.降服與重用大批漢族地主武裝,為蒙古軍服務。1218年(成吉思汗十三年),木華黎在紫荊關俘獲張柔,委以重任。張柔果不負厚望,奮力殺敵,攻克河北30餘城。此後收降並委以重任的漢族將領越來越多,幫助蒙古軍佔領並管理了各州府。蒙古軍的戰略也較之過去有了很大變化。過去,攻略一地之後,又走,多半是秋來春去。但蒙古軍一走,金軍又很快將各州府恢復起來。此時,情況完全改變了。對此,金臣郭文振曾奏告金廷日:「河朔受兵有年矣,向皆秋來春去,今已盛暑不迥,且不嗜殺,恣民耕稼,此殆不可測也。」2.鉗型合圍,殲滅敵軍。木華黎在平定遼西時,將降蒙金將張致(張鯨弟)反叛,佔據錦州。木華黎將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蒙古不花率領,另一路親自指揮,部署了圍溜石山打援的計劃,對張致所派援軍實行鉗型合圍、夾擊,使援軍損失巨大,被斬首3000餘級。不久,張致被俘,處死。3.以「忠誠」為根本,消滅金軍為目的。成吉思汗西征以後,木華黎牢記成吉思汗的囑咐與期望,奮力殺敵,以報國家。最後,他病死在征金戰爭中。1222年(成吉思汗十七年)舊曆二月,木華黎率蒙古大軍圍攻鳳翔。久攻不下時,他對諸將說:「吾奉命專征,不數年取遼西、遼東、山東、河北,不勞餘力;前攻天平、延安,今攻鳳翔皆不下,豈吾帝將盡耶!」這表現了他誓死也要征戰到底的決心。尤其可貴的是木華黎在征戰中,不相信占卜、邪說,注重客觀實踐,而打了勝仗。「八月,有星晝見,隱士喬靜真曰:今觀天象,而河南、秦、鞏未下,若因天象而不進兵,天下何時而定耶?且違君命,得為忠乎!」金軍的戰略戰術這一時期金軍的戰略戰術與前一段相比未有多大變化,仍處被動挨打。金都自遷都汴京以後,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均被蒙古軍佔領,金都遷都本身,實為失策之舉,不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遼東根本之地。時值成吉思汗率主力軍西征,金軍本可以利用這個時機,重整軍威,改變戰略戰術,以奪回河北,佔據遼寧。但是,金朝在蒙古軍的打擊下,朝廷內亂,永齊被殺後。宣宗即位,也未能挽回局勢。而金軍在節節畋退時.又曾錯誤地與西夏、南宋大動干戈,不能集中全力對付蒙古軍,而使自己大受挫折,傷了元氣.為自己步步走向滅亡,鋪平了道路。

第三階段雙方的戰略戰術

蒙軍的戰略戰術窩闊台時期的滅金戰爭,基本上遵循了成吉思汗在臨終遺訓中制定的「聯宋滅金」的戰略計劃,完成了「假道於宋,下兵唐鄧,直搗大梁」,滅亡金朝的任務。1.實施戰略大迂迴。1231年(窩闊台汗三年)舊曆四月,窩闊台率領蒙古軍攻克鳳翔不久,即分兵三路,迂迴進軍金國首都汴京。窩闊台自率中軍攻河東;斡陳那顏率左軍進攻濟南;拖雷率右軍自鳳翔入寶雞,入小潼關,進入宋境沿漢水而下,達唐鄧,攻取汴京。1232年春,拖雷軍與窩闊台軍會合,蒙古軍完成了戰略大迂迴。2.利用宋金世仇,聯宋滅金。「聯宋滅金」是成吉思汗臨終前的戰略部署。窩闊台堅定地執行了這一戰略計劃。宋、金世仇,金滅北宋後,多次派兵進攻南京,以「怕」、「倒」關係迫使南宋訂立屈辱和約。就在蒙古軍進攻金國,攻略金廣大土地之時,金國也沒有放棄對南宋的征戰,南宋政府對金國早有報復之心。當蒙古軍假道於宋,進逼汴京的時候,南宋認為復仇的機會已到,遂配合蒙古軍,派江海、孟珙協助蒙古軍進攻蔡州,滅亡了金國。金軍的戰略戰術這一時期金國已遍地四面楚歌之中,鈞州三峰山會戰之前,尚有一部分主力,可以抵抗。但在三峰山之戰中,15萬大軍被消滅殆盡。從此,逐步走向滅亡,這時的金軍,只能利用少部分殘餘勢力,困守汴州、蔡州等城,已無戰略戰術可言。滅亡之日,危在旦夕。但是,金主在這種情況下,還沒有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卻愚蠢地向南宋政府借糧,被南宋政府理所當然地拒絕。遷到蔡州後,又想選宮女等,昏庸腐敗已極,其滅亡是必然的。
推薦閱讀:

什麼是淞滬之戰?
《戰爭論》的邏輯結構
中國已經30多年沒有戰事,解放軍還能打仗嗎?
不可置信,胸罩居然改變了二戰歷史?
疑花園口潰堤事之二

TAG: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