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一種安慰劑」「修道是一場騙局」

              摘自---每日一禪 如壹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1961年出生在佛國不丹,7歲時被認證為19世紀西藏最偉大的佛教上師、「利美」運動主要領導者蔣揚欽哲旺波的第三世轉世,是當今公認最具創造力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著有《正見》、《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人間是劇場》、《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等著作。         以下文位元組選自這位佛教上師對《金剛經》的精彩開示,風趣、幽默、睿智而直接。不論你是否研讀佛法,都值得一看。一        我非常高興能夠稍微討論一下這部深奧的經典。許多人犧牲了周末,你們大概有很多比一大早跑到這裡來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   你 們付出了這樣的犧牲。我相信,如果以正確的發心這麼做,一定可以累積很多的功德。 也許有些人想,這是一個宗教的開示,期待聽到許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該避免等實用的教授。宗教總是與道德規          范聯繫在一起,我們對佛教也有這樣的期望,渴望得到「應該如何做」的指導,是人類的天性。  我們嚮往得到簡單的指南,就像許多宗教和哲學體系所提供的指導。我們渴望被告知,如果這樣做或那樣做,例如擁有正確的見地和           行為,就可以得到某種成就作為獎賞,比如可以生在天堂,這是我們想聽的。   也許,佛教應該有些簡單可遵循的規矩。比如說,佛教徒一生「必須」去朝拜一次菩提迦耶,或者佛教徒不能吃雞肉。印度教不許吃牛           肉,伊斯蘭教不許吃豬肉,那麼,佛教徒就不許吃雞肉吧。另外,佛教徒每天要做三次祈禱,早上,中午和晚上各一次。只要如此,            就是佛教。    如果這就是佛教,地球上會有比目前多一百倍的佛教徒。但是,幸或不幸,佛教不是那麼簡單,它非常多樣化,有極豐富的多樣性              ,它深邃、廣大,無窮無盡。

二    為什麼《金剛經》的內容如此難以接受?簡單來說,是因為這部經在講,整個佛法基本上就像是一種安慰劑,不過,它是有效的,我    們毫不懷疑安慰劑是有作用的。即便如此,聽到說佛法是一種安慰劑,是不是挺可怕的?  你不怕嗎?我就怕。基本上,修道就是個騙局,我們所深愛的修道是假的。宗教可能指著其它宗教說:「那個宗教是假的。」 可是,除          了佛教,沒有別的修道宣稱自己是假的,這是個很重要的聲明。   舉例來講,當佛陀說:「那些以『相』見我的人,擁有錯誤的見地。」 像我們這樣的普通讀者,馬上就下意識地想,那佛一定是有其它的相         ,而不是描繪、雕刻或用木頭、石頭做出來的相。    不過,即便我們所熱愛的修道是一場騙局,即便它是安慰劑,它卻是必要的安慰劑,必要的騙局。為什麼?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執          著、束縛和串習,必須被斬斷。

三    《金剛經》的金剛在藏語或梵文中,有很多不同的翻譯。中文傾向於把它翻成「金剛能斷」(「能斷騙局之金剛」)。很多藏文譯師把它翻譯成「能斷金剛的智慧」 。說到「切斷」,這就意味著有個「問題」:一個需要被切斷的殼或形相。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所有的串習,習性是問題,有些像蛋殼一樣的脆弱,輕輕一敲就可以解決了;有些則非常非常頑固,就像金剛。金剛是一種物質,是天神使用的武器,據說它可以摧毀一切,但卻沒有任何東西能毀壞這個金剛武器。就如同金剛一樣,我們的一些習性和執著是如此的頑固,似乎無法被摧毀。這部經教授的智慧,甚至能夠切斷這種金剛。有些染污容易被切斷,有些則很難,這主要取決於你對這種執著有多習慣。在一開始,還完全是新手的時候,要戒煙、戒酒很容易。可是,如果一直抽煙或喝酒,一陣子以後,你就離不開它們了,不只是身體上和精神上,甚至是理智上都離不開它們。如果你突然停止喝酒和抽煙,和那些抽煙喝酒的朋友們混在一起,就會覺得很彆扭,沒辦法真正地跟他們交流了。所以,即使你意識到喝酒抽煙很明顯會讓你的身體和精神都受損,還是停不下來。你抽煙的習慣,喝酒的習慣,變得很頑固,不過還沒有金剛強。假如你最終採用了某種方法,去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師,或者進行某種治療,強迫自己停止抽煙喝酒,然後會發生什麼呢?你會為能夠達到不抽煙和不喝酒的境界而驕傲。

四   在《金剛經》中,這種因戒了煙、戒了酒而產生的驕傲,就像是金剛,它是最頑固的習性。只要你落在戒了煙的狀態里,這就意味著,你還被曾經抽過煙糾纏著。這部經一開始就講到,你不僅不應當抽煙,它還講到,你應該超越不抽煙。這就是為什麼須菩提問佛陀:「末法時代的普通人能接受這種教法嗎?」這是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一個非常可以理解的疑問。通常,大多數人寧可聽到:「不要抽煙,那是個壞習慣,不利於你的健康。」 如果再聽到一些額外的訊息,比如:「超越能夠戒煙的驕傲」,會讓我們困惑。許多人會回過頭來猜度,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應該再抽煙呢?

五    不過,要理解大乘佛教說:「你的嗔恨與地獄沒有差別,沒有外在的地獄。」就更難了。而更難理解的是,沒有與生俱來的嗔恨,因此,以慈悲的修行之道,去凈化這種非本具的嗔恨,與使用安慰劑沒有分別。可是,更難理解的是,你的心就是佛,這就挺嚇人的,因為這樣一來所有的責任就是自己的了。不過,更讓人害怕的是,了解心根本就不存在。這使得理解如下的話很困難:「只要有佛的顏色和形狀,它們就都是騙人的,都是虛假的,沒有這些才是真的。」

六   在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特質是般若——根本的智慧。其它的特質比如布施、持戒、道德,都次於智慧。什麼是智慧呢?這很難解釋,《金剛經》會詮釋它。以下是我的解釋:智慧是我們心最正常的狀態。什麼是正常狀態?定義正常狀態是很難的。通常,我們看著這朵花,然後想「這是朵花」 ,這被視作是正常的概念。如果有人走過來,開始吃這朵花,我們馬上就會想,這人應該進醫院了,我們會認為那不正常。同樣的,我們會認為有心理疾病,吸毒,或者酗酒是不正常的。我們不就是這樣定義「正常狀態」的嗎?用同樣的邏輯,如果從聖人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話,我們都不正常,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心理疾病,我們有貪慾、嗔恨、嫉妒、傲慢等等,所以透過我們的病態而得到的所有認知都是不正常的。如果你仔細想想,這種說法是對的。舉例來說,你想想看,有人認為Louis Vuitton那麼貴的提包是物有所值,難道這不是不可思議的嗎?為什麼它在中國,尤其是在日本,那麼受追捧?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如果好好想一想,這樣的追隨潮流是有點不正常。我們每天都在做許多類似這樣的事,成千上萬的人為了某個原因在增肥,而成千上萬的另一些人為了某些原因在減肥,這非常不正常。可是,沒幾個人有深刻又邏輯的理由,解釋為什麼他們應該增肥或減肥。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假日旅行,我們幾乎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去旅遊。現在大家去的目的地都沒什麼特色或特別,沒有多少不同,Banana Republic,Gap,Starbucks Coffee,Body Shop,到處都一樣。基本上,就像是到了你自己城市的另一個角落,除了因為是假日,夫妻有更多時間吵架。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做的一些事情,從一位真正聖者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很不正常。比如,假設我能在地球上活八十年,這要求已經很高了,野心很大,不過就算我真的活八十年,這意味著我的生命已經過去一半了,在剩下的四十年里,我需要多少條牛仔褲?我想二十條就夠了,需要大概八十件T恤衫。如果這麼估算的話,我的生活可以過得很經濟的。不過,我們可不是這樣購物的,不是嗎?有的人買東西就好像我們有十萬隻腳,或者十萬輩子可活。我們當然可以責怪廣告公司,不過,是你的心不正常,當然,這種不正常對生意是很好的,如果人人都真的心理健康了,生意就做不下去,因為,誰還買東西呢?

七   我要介紹給你們的是究竟的正常的心,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即「聞、思、修」可以培養這種智慧。聞:經由聽聞教法,你可以培養一定的智慧。比如,你聽到這些講授而且覺得:「對,有道理。」這就是一種小的例證式的智慧。思:不過,如果你思考所聽到的和讀到的,然後產生了更大的信心,那就更好。但是,經由聽聞讀誦而產生的智慧,和經由思考而得到的智能,是透過推理邏輯產生的,就像是聽從了醫生的建議,然後思考它一樣。修:而真正的智慧只能經由禪修。禪修時,我們做什麼?我們試著逐漸放開,拋棄所有的參考點,例如見地、道、果,和目標,所有這些參考點,都需要被消除。只要有參考點,我們就會一直比較,而與參考點做比較,常常就是不安全感的來源。順便提一下,我可不是說把心放空,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參考點,我的意思是,不要被參考點抓住或困住。

推薦閱讀:

怎麼安慰第一次給了我的女人?
怎麼理解感同身受?
有哪些安慰女朋友的話語?
活在孤獨中的我們
女朋友意外流產了,我該怎麼辦?

TAG:佛法 | 安慰 | 修道 | 安慰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