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練太極拳的體會 - 王馥源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楊式太極一代宗師楊澄甫提出了十條要領,其弟子李雅軒老師細化為十六條。由於太極拳是內家拳,因此,其要領基本上是「內在」的,不容易看清和掌握。有的人練了幾十年,依然空無所有,打不上一點意思。動作起來,虛實不清,豎肩抬肘,搖搖晃晃。儘管天天打,經常練,依然老樣子。這是什麼原因?難!未得其竅!據筆者體會,是要從某一個要領開始,下功夫著意單項突破。只要突破一個,其餘就容易逐個地突破了。因為,各個要領是互為條件、互相聯繫、協調動作、相得益彰的統一體,它們之間具有同性,有相通之處。
2.練太極拳的人,一般都曉得四肢要用腰部帶動,可是,總難做到。究其原因,是對太極拳的力道不懂。太極是圓象,轉動著的「圓」,是不著力的,力一挨著就被旋轉開了。因此,主張以腰脊為,動作走螺旋。手伸出去時,要腰部先動,腰帶肩,肩帶肘,肘帶腕,腕帶手掌達於手指,而不是手部先動;腳伸出去時,也要腰部先動,腰帶胯,胯帶膝,膝帶腳腕,腳腕帶腳掌達於腳趾,也不是腳部先動。這樣,用的力比日常生活中輕得多、小得多。而太極拳研究的就在於用最小的力來制服最大的力。所以,學習太極拳,首先就是要求改變用力的習慣,放棄硬力、僵力。李雅軒老師指出:硬勁不如僵柔動;僵柔勁不如鬆軟勁;鬆軟勁不如輕靈勁;輕靈勁不如虛無勁。這就具體地指出了一條由硬到軟、由重到輕、最後到達虛無境界的途徑,是逐漸丟掉大力、硬力、到學會使用最小的軟力的過程。而太極拳主張的這種力道與日常生活中用力的習慣是不同的。日常習慣不易改掉,這正是學習太極的難點。也許正由於此,使得當前的太極拳鍛煉流於空架子、形式化。從形式上看,在清晨的公園、體育場等場所,出現的集眾的太極拳活動,陣容可觀,頗具規模;可惜,多是比劃個架子。無需諱言,單就架子說,連領隊的教練在內,在行的像樣的都很少見到。長此下去,祖國的這份極為寶貴的遺產,可能失傳,這是堪憂的;雖說如此,但有志者只要按照腰部帶動四肢的方法以及太極其他相關要領,依照程序堅持自身的鍛煉,有決心有恆心,也是能夠逐漸掌握的。如果能得到良師指導,就會避免走彎路,取得更快進步。待到明顯地覺得一舉一手投足都是腰在帶動,而且帶動得極為自然順遂,這時,你就在練習太極拳的道路上班向前跨出了關鍵的一步。隨之,也就會感悟到太極提示的「命意源頭在腰隙」的道理。再隨之,腰在帶動四肢運轉的同時,在「提頂」、「吊檔」以及其他要領協同發揮作用下,腰更加靈活;因而,四肢更加靈活;尤其,手和足更加靈活。
3.「虛靈頂勁」,是太極拳要領中排次居首的一個。對此人們易於忽略;其實,「虛靈頂勁」在整個要領中是個「綱」,「綱舉日張」。因其動作細微複雜,操作難度較大,往往不易掌握,才更應知道它的重要性,從而加強鍛煉,尋找切人點,去感悟,去把握。
首先,太極所練在「神」。沒有「虛靈頂勁」,精神就不能提起來;精神提不起來,意便不能專一,全身皆不得體。其次,「頂勁」與「沉氣」使百會穴與會陰穴反向對拉拔長,這樣,上下之勢得以相稱,腰脊的松沉直豎得以形成,就可有效地保持身體的平衡,沉穩。第三,「頂勁」和「沉氣」,是上下對稱的,因而,是相提並論的。隨著「頂勁」上拔的同時,配合以「吸氣」,可使力拉上移,從而減輕了下肢的壓力和負重,有助於轉體的圓活、動作的輕靈、步履的穩健。第四,不會「虛靈頂勁」,就不會配合呼吸。因為,太極拳的呼吸運動,是通過「氣沉丹田」和「虛靈頂勁」進行的。這個在「腹式呼吸」中詳述,這裡從略。
4.「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的又一個要領。
「意」,即意念、思想。就是說在練太極拳時,要用意念或思想而不是力。怎樣用思想呢?李雅軒老師講得既形象又透澈。他說:「思想要像一盞燈滿照全室一樣地照滿全身,使內外上下等規則通通融人拳架中」。太極拳的用「意」在身內,不在身外,不能想到一手一式的用法;倘若想到用法,就違反了太極拳「聽勁」的原則,就將內家拳變為外家拳,就將暗勁變為明勁了」(大意)。這裡,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太極拳的用「意」,即是用思想練拳,同練拳過程中排除雜念收住思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用思想統領全身,使每一個拳式都按要領規範地進行;後者,是練拳時收住思想不走神。前者,思想是統帥,處於駕馭地位;後者,思想是從屬,處於被駕馭地位。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用「意」(同時包括對其他要領的掌握)達到一定程度時,你就會覺得肢體內外上下,都是在「意念」指導下協調地動作的,每個架式的銜接更變、起承轉合、自然形成,毫不費力;先前那種刻意放鬆,也變得自然,且有沉勁;還會感到意之所至,氣亦至焉。這時,通體舒爽,穩沉輕快,精力煥發,其妙無窮。此時此際,你就會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並做出這樣的結論:「打太極拳,竟然是一種享受。」
5 練習拳架時,肢體要放「松」。這個,凡是學太極拳的人,都是耳熟能道的。其實,在整個要領沒有掌握之前,無論主觀上怎樣刻意去放「松」,總是牽強做作的,是極不自然的,不會符合太極拳「松」的要求。只有很好地去體會要領,規範鍛煉,默識揣摩,潛心感悟,天長口久,功到自然成。一旦基本上掌握了各個要領,進而達到一定程度、這時的「松」,才能「松」得整,「松」得勻,「松」的自然,「松」的瀟洒。
這裡說的「松」,是指整體上的松。如同說「虛靈頂勁」這一要領,是整個要領中的「虛靈頂勁」一樣,它不能同其他要領割裂開來。
6 腹式呼吸。太極拳鍛煉時,要求始終保持腹實胸寬狀態,這樣,下盤才能穩鍵。要做到這點,就須採取腹式呼吸的方法。
腹式呼吸,有順式呼吸和逆式呼吸兩種。順式呼吸,即呼時小腹內收,吸時小腹外突;逆式呼吸,即呼時小腹外突,吸時小腹內收。
小腹外突時,就是「氣沉丹田」;反之,小腹內收時,就是「氣不沉丹田」,是交替進行的;這恰好順應了「氣」的一呼一吸,是交替進行狀態。這裡,會出現這樣個問題:當「氣不沉丹田」時,『氣」必然上升到胸部,胸部外挺,氣擁胸際、上重下輕,影響身體穩定。但請注意,太極有它的解決方法。太極拳有兩個要領——「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始終保證了胸部的平正,再加上「提頂」、「吊檔」的配合,即便「氣不沉丹田」時的深吸或深呼下,「氣」也不會在胸部擁聚。這是因為「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使胸部始終保持著平正,不凹不凸,沒有給上升的「氣」提供擴張的條件;並在「提頂吊檔」的疏導下(即「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使百會穴與會陰穴上下反向對拉拔長,這樣對稱分勢),使胸部反而出現寬鬆的感覺。這正是腹式呼吸的必要條件,也是腹式呼吸能夠成立和順利進行的依據。
筆者從鍛煉實踐中感悟到,「下則氣沉丹田,上則虛靈頂勁」 就是太極拳主張的呼吸法。
太極拳在呼吸法上,曾經出現的主張,主要有兩種:
(l)按拳架與呼吸的對應方法,即合、虛、蓄、起、屈、退 … … 為吸;開、實、發、落、伸、進, … 為呼。硬去配合。這樣,不是不行,而是難度較大,往往容易出現氣喘氣憋、顧此失彼現象。
(2)呼吸任自然,到一定程度,呼吸自會與拳架結合的。筆者很長時間裡,系採取此法,並由此法切人的。
以上所述,還很浮淺和欠缺,很不成熟。
筆者20多歲時休弱多病,因此,開始學習太極拳。現已年逾古稀。40多年的時間不算短,可是進步不大原因就是停留在練架子階段,沒有從「要領」上下功夫。也不是不知道「要領」,而是難以掌握,走了不少彎路。而今,打上點意思,有了點體會,還是近幾年的事情。開始時如前所述,側重單項突破,我是從「沉肩垂肘」做起,然後,逐個逐個地解決。就這樣慢慢地靠近了門(記得李雅軒老師曾講過自己:「我只不過是才入門而已」。作為太極名家,此說顯然是謙語,不過也說明太極境界高深莫測。以此而論,我說靠近了「門」,都是過頭的話),並增加了鍛煉時間,越體味,越有意思,越堅持深鑽,一發而不可收拾,直至今天提筆想寫點鍛煉心得出來,以供愛好太極拳的朋友們參考。誠摯地希望他們鍛煉得法,費時少,收效快,儘早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勿蹈筆者覆轍。
推薦閱讀:
※鋼鐵雄心4開發日誌 | 3/6 喚醒勇虎以及1.5版本號升級改動全內容Patchlog
※slf4j和Logback的對接
※「春風到了就開花」
※歐陸風雲4開發日誌 | 3/27 抓蟲子與下一個擴展包
※基於阿里雲實現遊戲數據運營(附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