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將國號定為「大順」,並非民間讖語,而是因為這事兒

對於李自成這位人物想必各位朋友應該都熟悉,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先稱帝,定國號「大順」,後滅崇禎,亡了大明朝。這裡我就來說一說定國號這事兒,為何要取名「大順」呢。

現如今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源於劉伯溫為朱元璋占卜曆數之長短時,劉伯溫卜之曰其基業「三百單八」年,「遇順則止」。並以李自成軍師宋獻策「精於六壬、奇門遁法及圖讖諸數」為輔證,進而推出他很可能是接受了宋獻策等人的建議,以暗應讖語,表明自己是大明王朝的終結者。

對於這種說法,小編表示非常的懷疑。

一來劉伯溫與朱元璋討論江山曆數的故事,不是史實。你想啊,作為一位開國皇帝,自然是希望自己開創的基業能夠永久的流傳下去,怎麼會想到何時終結的事情呢?退一萬步說,如果真有此事,《明史》不會不收錄的,因為它是由清人所編纂的,有這樣的史實,豈不是清王朝取代明王朝最有力,最正當的理由了嗎?

二來假定劉伯溫能掐會算,一向聰明謹慎的他又深知朱元璋的脾氣秉性,斷不會說出如此大晦氣的話來,畢竟沒有必要冒著這種被殺頭的風險。後來他主動引退,告老還鄉就證明了這一點。

三來劉伯溫的《燒餅歌》《透天玄機》等「未來學」,多是出現於晚清民初,只是假借其名而已,歷史早已有定論。

四來一個朝代在還沒滅亡之前,是從來還沒人能夠具體推斷其滅亡的年份和終結者是誰。就算是到了崇禎最後一年的正月,大家可能預感到明朝快要滅亡了, 但也未必就能料到是崇禎十七年必亡,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對抗著所謂的「天命」了。再者歷史上能夠力挽狂瀾的人比比皆是,像漢代劉秀的再起以及唐代郭子儀的中興等等,這些處於歷史飄搖中的王朝,苟延殘喘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不在少數。

因此李自成在建立大順政權的時候,社會上是絕對不會流傳什麼「三百單八年」,「遇順則止」之類的民間讖語的。那麼不是這個原因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就得說到李自成早年當驛卒的生活了。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世居陝西榆林米脂,在他還未參加農民起義之前,曾當了四年的驛卒。干這行,需要肚子里有些墨水的,據《米脂縣誌》的記載,距當年李自成住處不遠的地方有一文廟,廟內有明嘉靖時期的《修築米脂縣要害城堡碑記》碑石一塊,其碑文的書寫者是明嘉靖十四年進士、戶部侍郎艾希醇,他可是米脂史料記載中的第一位進士,在李自成時代,那是家喻戶曉,人皆崇敬。

面對如此的先賢大名,粗通文墨的李自成焉能不駐足仔細觀望?此碑文在敘述了築成城堡的始末和戰略意義之後,寫道:「予邑永唯茲賴,天朝賜之名曰大順城可也。」「大順」二字,也許從此便種在了他的心裡。

在後來的起義過程中,李自成仍不忘文廟。據縣誌記載,崇禎八年,他率義軍路過米脂,「呼縣令曰:『此吾故鄉也,無虐我父老。』遺之金,令修文廟。」一個並非文人出身的人,出資八百兩銀子修文廟,這在米脂縣的歷史上僅此一人。他並非諸生出身,自然不存在對孔夫子的敬仰一說了,唯一的解釋就是,這裡是他常來的地方,是他一生難以忘懷的地方。

也許,「大順」二字起初是在不經意間,後來在定國號的時候,呼之而出,成為了國號的源頭,這誰又能說不是呢?

編後:古歷小軍(gulixiaojun)的微信公眾號同步開通啦,感興趣的朋友歡迎訂閱哦!

推薦閱讀:

被政治正確逼入人生絕境的亡國之君
正說闖王李自成之死
李自成得了天下,會不會比滿清更好?
李自成為什麼只在北京當了42天的皇帝?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幹了啥
李自成兵敗後隱居婁底?

TAG:李自成 | 讖語 | 民間 | 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