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體悟:整勁的形成與雙重病
太極拳必講整勁。有了整勁,方能以慢制快、以小打大、以弱御壯、以柔克剛。什麼是太極拳的整勁呢?說具象了就是,太極拳的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都必須來自與腰胯和足跟的通聯。手足漂浮、全身散亂,是常見的練拳病象。還有的,看似全身沉穩,但過分強調走梢節——走手,軀幹被放在主從關係中「從」的位置不說,甚至「從」意都丟掉了,這肯定也是不符合整勁原則的。
如何才能逐漸形成整勁?我的體會就是,動與靜都要身備五弓。內氣隨外形的摺疊與旋轉。主要研究下肢的功能。研究腿的虛實變化,膝要有棚勁,要定位。腳要與大地相合。腳尖要會定向。兩腿要扎好根,要注意麵積。特別注意胯的練習,胯是上下肢連接的重要關節。胯的松與緊辯證尤為重要。鬆緊決定襠的功能。松胯有兩種,左右松,上下松。要求功的有方法。
形成整勁最忌諱的是什麼?是腳下雙重和手上雙重。不少人演練傳統太極拳,由於雙腳同時承重,在左右腿的虛實變化時,多採用左右互換重心,跟走路左右換腳相似。這種走路式左右換腳,缺少了腳下虛實的變換。凡太極拳習練者,在行動練拳過程中,以雙腳(腿)支撐身體重量者,均稱為腳下雙重。雙手雖不支撐身體重量,但在練拳時,雙手不分陰陽,用力平均,或在推手、技擊時雙掌用力,均稱之為手上雙重。欲避手上、腳下雙重之病,一定要遵照陰陽相濟、陰陽變轉之拳理,循規蹈矩。如果自己在練拳時,難以把握,一定要請明師指教。
求整勁須知:五松法。1,松肩肘,2,松胸腹,3,松胯臀,4,膝外撐。5,腳抓地。
須知五藏法。1,藏丹田,2,藏骨髓,3,藏足跟,4,藏命門。5,藏脊背。
要用意導,要有順序,有計劃,有目的,有總結。要先求質量,再求數量。關鍵是求成效。
人體梢節的運動,如手足,必須有根,根來自鬆開後的腰胯和重心入地的支撐腳。手動非僅僅手動,手必須與腳跟接通(通聯),必須以後腰胯帶動;腳腿之動,亦必生根於後腰胯和另一隻腳,全身重心松沉至支撐腿的腳跟之下。我們上肢如果是秒針,我們的下肢就是分針,而腰部就是時針。我們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大勁法都是靠腳上摧出來的,而不是單純的手上動作。執著於手法的朋友,請仔細想一想,如果你抱著一口100斤重的大缸,你還會用自己的上肢去運動嗎?當然不會,人在壓力之下主要的運動樞紐就是腰胯和腿腳。如果你真正可以達到太極勁的手腳互換運使,那麼將是你在練習太極拳的路上走出的嶄新一步。
推薦閱讀:
※未止科技:為何突發性嬰兒死亡時常發生?最新研究揭示血清素可能是罪魁禍首
※年輕人突然重病病危給人的反思?
※25個大凶卧房風水!小心破財又重病(圖)
※重病相與必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