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處理
老公,分娩時別打我
多有朋友苦於婆媳矛盾,在電視節目里也經常看到這種問題,但我發現,一般都是媳婦和婆婆相互指責,那個男人不是無奈、嘆氣,就是逃避、發作,而且是當著兩個女人的面表達自己厚此薄彼的傾向,要知道,這兩個女人都是人,不管她們有什麼毛病、問題,有一點是肯定的——她們都愛這個男人,不愛,就不會養育他,也不會嫁給他。
是啊,一個大姑娘,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把自己這條命「送」到這個家裡,這就等於把這條命賭給這個男人,以及他的家人,憑什麼呀?
她知道自己要老去,甚至有可能把老命搭在這間屋裡,但她還是作好了一切心理準備,去忍受那不得不面對,躲也躲不開,打生下來就已經註定的妊娠之苦、生育之痛,生出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還都得隨男方的姓(有的甚至還要忍受著婆家重男輕女的歧視之苦)。
是的,她戰戰兢兢地盼望這個男人能和自己一起照顧孩子,一心指望男人能成為她的幫手。卻不知,這孩子可是他們倆共同生的,只不過通過女人的子宮孕育、生產,男人沒有遭那份罪,可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男人不心疼妻子,怎麼能說得過去呢?
在〈現場45分鐘〉做節目時,我調解過許多家庭矛盾,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因此也都見怪不怪了,可其中令我髮指的有一對夫妻,妻子哭著說,就在她躺在產床上生產的時候,因為疼痛而哭叫,老公非但不勸導,反而抽妻子的嘴巴,聽上去,這要比強姦更殘忍,還有人罵這個男人禽獸不如,要我說,可別糟蹋動物,因為沒有動物會如此,包括餓鬼。但的的確確在人間發生了這樣的事,我在導播間聽到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另外還有一位妻子生下一個女孩兒後,婆婆一看不是男孩兒,當即離開醫院,不侍候了,妻子一個人躺在病房裡,連起來上廁所、喝口水都困難,可她結結實實被曬了兩天,從此,婆媳結怨。
我只問了她一句:「你老公呢?他為什麼要讓母親來照顧妻子,他是幹什麼的?難道生產只是女人一人的事嗎?」
妻子生產時特別痛,而且有一種本能的無力感,那時的她極其脆弱,因此老公的陪伴非常必要——當妻子攥住老公的手時,老公給到愛,給到鼓勵與承擔,妻子就會感受到力量,她覺得自己承受這個鬼門關很值得,受罪時也心甘情願。
許多家庭有個傳統:把女人當作生產的工具,生男孩兒就好,生女孩兒就賤,因此才有那句「母以子為貴」,包括現代有些男人(老公)也是如此,他們在骨子裡就沒認為妻子和他們一樣,是平等的人,當然,這來源於原生家庭,來自於千百年來的男尊女卑。
二
還有一個令我哭笑不得的男人,他苦惱於妻子出軌,但他並沒有證據,只是看到了妻子在網上和別人聊天兒,但當主持人趙川問題道:「你出過軌嗎?」他卻理直氣壯地說,「出過。」
「你妻子原諒你了嗎?」趙川問。
男人點點頭,「是的,但男女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
男人說:「我在洗浴中心工作,那裡面成天都有男的來,他可以和十個女人發生關係,可如果他換成女人,行嗎?」
趙川接著問:「怎麼不行?」
男人不以為然道:「就是不行,我們那裡就這樣,男人和女人不一樣。」
據了解,妻子給老公下跪,而且跪在他面前接受著他一個又一個耳光,什麼「賤貨」、「騷貨」、「臭娘們」之類的污言穢語,伴隨著拳打腳踢,這個女人都欣然接受,而且當著主持人的面也說是自己不對,應該得到懲罰。
真是天生的一對兒,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可能就是緣分吧?不過,據說婆婆知道此事後,也堅定地站在兒子一邊,她不去規範和教育自己的兒子,反而跟兒子一起罵媳婦。
在這些個案面前,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還談什麼人性平等,彼此尊重?他們,還有那麼多人,連起碼的水準都不具備,他們好象是外星人,雖然長得也是人樣,心靈卻如此扭曲,還談什麼心理學,什麼家庭和諧?!
但我還是得硬著頭皮說正事,因為大多數人不那樣,他們想把日子過好。因此,要調和婆媳矛盾,要讓老公長大成人,智慧公平地處理家庭問題,遠遠沒那麼簡單,在調解中我發現,許多婆媳矛盾看似容易處理,只要男人作為就會有效果。但這個男人就是不作為,因為他的觀念根本掰不過來。
許多都有母子相依為命的經歷,是的,這個男人從小就排斥父親,也許是父親責打太多,也許是父親酗酒,也許是父親出軌,也許是父親出遠門,也許是母親過於強勢,也許是父親過於內向而在家不作為,或許是父母冷戰……,總之,這個家中的父親(陽剛之氣)是缺乏的,因此父親的位置就是缺席的,那麼,兒子天然地要坐上這個位置(代替父親)。
後果呢?他和母親成為實際的「小夫妻」關係,那麼當另外一個女人(妻子)進門時,他們當然會同仇敵愾地排擠她了(至少母親會毫不留情地擠兌兒媳)?因為這家中來了個「第三者」,看,妻子成了母子的第三者,那麼母親又是這對夫妻之間的什麼人呢?
許多母親由於長期習慣於兒子的陪伴,她太孤獨,也太因老公而傷心,把兒子當作自己的唯一,因此把兒子「攥」得緊緊的——這是母親,也是女人的天性,她們最怕孤獨,為愛活著。
那麼,妻子的出現就等於要了母親的命,為了維持母子之間的固有模式,實質上了為了滿足自己,她不顧一切地發作,據一篇報道上說,有位母親年老的時候,成天把兒子叫到身邊陪自己,只要兒子跟妻子說句話,或回到妻子屋裡,她就破口大罵,那些話別提多難聽了,可兒媳婦忍了,兒子還得過來陪母親,他們都沒和老人計較,然而後果卻是可怕的,兒子陪著守寡的母親20多年,兒媳婦因隱忍過度,壓抑成病,得了乳腺癌,到了晚年,又查出糖尿病。
三
我之所以站在媳婦的立場上說話,不是因為不想一碗水端平,而是針對目前社會上的一種普遍傾向——大部分兒子都站在母親一邊,無論是公開或是地下。他們都違背了家庭系統的基本結構:夫妻第一諦的原則。
什麼意思?
家庭里,睡上同一個床上的人只有夫妻,而且這兩個人,在血緣關係上離得最遠,純屬兩個家庭的人,實際上,這一男一女的關係是最脆弱的,他們可以離婚,離了就不再有任何關係。可除他們之外的孩子、老人,根本離不了,那個血緣關係把他們綁得緊緊的,這種得沒有條件,彼此成為生命的延伸。
但夫妻之間實際上是有條件的,因此是一種經營,不是應該應分的關係,也就是說,沒有誰欠誰的,沒有「你就得這樣」的關係,夫妻之間,義務不多,只有責任。
責任是主動承擔的,任務是被動完成的,而義務,是本該如此的。因此,夫妻之間必須主動承擔,雙方都要主動,但這其中有些技巧,也就是交流和溝通方式。
我觀許多夫妻之間,特別是男人與女人交流時,特別愛講道理,這本身就是一種誤區。因此有些男人說,「她根本不講道理。」而女人也會說:「他根本不通人情。」
這就對了,男人愛講理,女人善動情。跟動情的人,你又有什麼道理可講呢?
你只要不傷她的心就行了,只要愛這個女人,她就會為你做許多事,因為她覺得犧牲和付出都值得,很開心。
反過來,妻子若想得到老公更多的愛,不是變著法地去學怎麼做菜,或用那些光鮮的衣服引起老公的關注,這些都不能持久,因為做飯做菜的事,母親就能做,換新衣服,你永遠跟不上那些街上走的漂亮少女。
所以妻子一定要行妻子之道,什麼是妻子之道?就是做那些只屬於妻子專利,而其它女人無權,也做不了的事:認可與鼓勵。
試想,媽媽往往是在兒子受委屈的時候提供懷抱,更何況很多母親連懷抱都不愛提供,就更不用說去勉勵兒子或認可他了。事實證明,一般的家庭里母親都不會跟兒子一起成長,她們跟不上兒子的思維,也不想去跟,只要提供吃穿條件,然後再想著怎麼維持慣性,或想著抱孫子——這才是母子關係,所以他們之間不存在本質的理解,只是共存。
情人之間呢?可能有崇拜與性,但不承擔家庭責任,比如家裡誰住院了,或是給孩子開家長會了,只有家人會無條件地去分擔,而且沒有理由——這,就叫孩子他媽!
孩子他媽,這個稱呼相當好,這是名分,是專利,是責任,也是原配(至少對孩子來說),更是區別於母親及所有女人的稱號。
孩子他媽認可孩子他爸,就等於認可自己(的選擇),而且還會給孩子做出榜樣(孩子會學到:「原來夫妻之間是女人認可男人」,那麼孩子將來就這樣處理自己的夫妻關係)。反之,負面的榜樣也同樣成立,比如女人不認可男人,或彼此冷戰,孩子同樣會按此去創造一個夫妻不和的家庭關係——如果是兒子,就會鍾情於一個強勢的太太,如果是女兒,就會對老公施壓,畢竟,這些都是父母經驗,父母怎麼會錯呢?
看,婆媳關係一直到親子關係,主導其槓桿的就是夫妻,夫妻第一諦,決不簡單地指夫妻一條心,而是一種必須善加經營的關係,因為他們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著老人和孩子,你不作為,就意味著你不敬老愛幼,自己說「我孝敬老人,愛護孩子」也沒用,事實就是如此。
因此,家庭關係並非媳婦第一,母親第二,強調夫妻第一諦的含義,是「夫妻一起孝敬公婆,夫妻共同養育孩子」,越是離得遠的兩個人,越要擰成一股繩,這個家就不會散。
由此可見,婆媳關係關鍵就是老公(兒子),他是否真正長大,全看如何擺平這種關係,不是去改變誰(因為誰也改變不了),而是去因勢利導地遊戲其中。
推薦閱讀:
※糖尿病足治療中為什麼要給創面創造濕性環境?
※婚姻不幸輕鬆化解,男女八字不合這樣處理
※哪些簡單的處理方式可以讓牛奶更好喝?
※梁振英:港府處理斯諾登事件已做到最好
※晚安心語160424:感情問題不要冷處理,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