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最接近完美的影片,卻只有很少人看過
如何評價電影《控方證人》?
魏知超,音頻節目「心理朋克」已在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上線^_^·
無劇透
我覺得《控方證人》可以說是懸疑劇與情節劇的雙重範本。
《控方證人》改編自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短篇小說和舞台劇。雖然原著小說在阿婆等身著作里毫不起眼,但同名舞台劇卻是與阿婆的《捕鼠器》齊名的經典劇目。
難能可貴的是,做為推理小說大師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其實深諳一個道理——表演與文字是迥然不同的兩種藝術表現形式。
推理小說的讀者往往會被兇手複雜詭秘的犯罪手法和偵探邏輯上環環相扣的推理所傾倒,而劇場里和銀幕前的觀眾卻很不一樣,他們大部分的注意力天然地被直觀且豐富多彩的聲、光、色所吸引,很少有觀眾能再分神跟上過於複雜的邏輯推理。
所以小說里的犯罪手法和推理過程設計得越是繁複,讀者讀來也就越有華麗之感;而銀幕上的推理則應反其道而行,易簡不易繁。既要讓謎面足夠簡單(涉及案情的人物不能太多、案情也不能包含太多的邏輯環節),又要讓謎底語不驚人死不休——而這對編劇來說就是極大的考驗。
這是一個極難把握的度:既要讓觀眾隨時輕鬆跟上劇情的推進,又要讓他們隱隱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太對勁」,可卻又猜不出不對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然後直到結尾的大反轉呈現出來時才恍然大悟。
而在這方面,阿婆自然有不世出的功力。阿婆在《控方證人》里正是做到了利用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謎面精準地引導(其實是誤導)觀眾的預期,又同時在他們心中埋下「真相似乎另有隱情」的種子,然後在結尾給了他們大出意料的反轉(而且不止一個反轉)。因此《控方證人》是可以說是懸疑劇的範本。
《控方證人》的導演是比利·懷爾德。在這片之前他個人已手握三座奧斯卡獎盃,已拍出《雙重賠償》、《日落大道》、《七年之癢》等傳世佳作,在這之後的幾年裡還陸續有《熱情似火》、《桃色公寓》等傑作推出。可以說執導該片時,比利·懷爾德正值事業巔峰狀態。
這個最會講故事的導演把自己講故事的超凡功力灌注進了《控方證人》每一個細節里。例如他是這樣安排影片開篇爵士與被告沃爾的會面的:嗜煙如命的爵士本來在拐杖里藏了幾根雪茄,卻被護士沒收。正在無比沮喪之時,律師梅休和沃爾正巧上門求救。本來因為心臟受不了刺激而不準備受理刑事案件的爵士忽然發現梅休口袋裡有兩支雪茄,於是頓時兩眼放光,以了解案件為由把他拉到辦公室。本想趁機抽上幾口,可不巧倆人都沒有火柴,所以又不得以再把等在門外的沃爾也叫了進來。沃爾替爵士點了煙,才總算解了他的煙癮。這才沃爾有機會把案情的始末詳細地說給吞雲吐霧的爵士聽。這個因雪茄而與被告結緣的情節與結尾的大逆轉相比竟然毫不遜色,而這樣的設計在片中比比皆是。
事實上,正是情節推進中這些極其出色的細節設計才構築起影片作為一部情節劇的魅力。因此《控方證人》也可以說是情節劇的一流範本。
好的懸疑故事通常都經不起泄底,只要看過一遍,魅力便急劇下降;但好的情節劇卻是值得反覆玩味的。《控方證人》是這樣一部作品:第一次觀看前,你最好不要在網上搜索劇情介紹,以免被劇透;但看完一遍之後,你又會發現即使拋開那個意外反轉的結局,片子里也有太多有趣又有意味的細節值得一遍一遍地欣賞。就這樣,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比利·懷爾德這兩位大師珠聯璧合,為影史留下了一部懸疑劇與情節劇的雙重範本。
文:瘋狂鑽石 @魏知超
本文已收入我的專欄:心理朋克 - 知乎專欄
查看知乎原文(85 條討論)
推薦閱讀:
※與你相遇,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情感美文】
※遇見幸福唯美的句子 一輩子不長,遇見心愛的人,是多麼幸運的事
※【轉載】最美的妞兒
※83個詩經楚辭中最美的名字
TAG: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