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讓舌頭超出思想

您好!今天是一個教師講的故事,題目就是

        別讓舌頭超出思想

    身為教師,我這個人可以說是全憑「一張嘴」立命存身,並且養家糊口。就一定意義上而言,面對自己的弟子,為人師者的侃侃而言與苦口婆心,抑或循循善誘地啟發開導,只能算是「職業病症」之一吧。但骨子裡我卻又堅信,那些常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生就一張所謂「可以把死人說活」的大嘴巴的人,絕大多數非可靠之輩,總令人心底疑雲起,多慮還三分。

    人類的語言,從來都是思想的載體,哲學家周國平說,少言是思想者的道德,唯有少言才能多思。舌頭超出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必定是廢話。我們的父輩亦長語重心長的叮囑:「少說活,多做事」。然而,正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剛步出校門的青年人,多的是倔強,多的是叛逆,又有幾人能靜心思量父輩話中所隱含的深意呢?年輕的我們,胸腔里縱橫激蕩的是睥睨一切的倨傲與孤高——少說話?談何容易?又如何可以體現出自己的博學、多才與大智慧?儘管希臘哲人泰勒斯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多言不表明有才志!可實際上,又有誰不是躊躇滿志,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為樂事?我們工作時可能很賣力氣,很認真,但是會因偶爾一次,自己的多言,自己實話實說地盡顯智慧,則會遭遇來自一方或多方的「責難」與「反擊」——我們當然覺得冤枉,甚至於有些「莫名其妙」,可待到時過境遷,再回頭品嚼父輩當初的諄諄告誡,我們會驀然警覺,他們的話是多麼地樸實與實在——是的,自己確實做了不少事,但說的卻似更多,且根本無益於改變現實,那隻不過是令人反感、使人厭惡的廢話而已,是可悲的舌頭超出了驕傲的思想。我們漸漸了悟:人的舌頭是最柔韌的蜜糖也是最鋒利的刀子,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是也。那些善於捕風捉影、播弄是非的長舌婦、長舌男自是遭人唾棄不齒,就連一個人多嘴多舌,市井百姓們亦難免白眼相向,一衝三丈遠:不說活沒人把你當啞巴。由是可以說,開口閉口之間是學問,亦是為人啊。明代的陳眉公在《小窗幽記》中道: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這話雖然散溢著明哲保身的中庸味道,可退而思之,適時適地做一回「沉默是金」者始終是有益而無害啊。

    然而話還是要說的。不論是對個人、對家庭,還是對整個社會而言,真正需要的永遠是真話,實話,是錚語良言——歷朝歷代,從古至今莫不如此——遠的像鄒忌諷齊王,像曹穢論魯庄公;近的如魯迅先生在彷徨後吶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如聞一多先生在雲南大學李公朴追悼會上大罵國民黨特務... ...。原來話不是可以隨便說的。

推薦閱讀:

語言在多大程度上規範思想|伽達默爾
什麼是消極主義與悲觀主義有什麼區別?
「荀子」、「韓非子」、「墨子」,哪本在理論上更有價值?
存在主義大師:雅斯貝爾斯
2014年你讀到哪些對你產生深刻影響的書?

TAG:舌頭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