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33例

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33例發布者:陳遠勝周岩 石玉才  發布時間:2006-12-11 11:07:00 內容摘要

【摘要】目的:探討推拿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療效。方法:對33例病人進行以手法複位為主的治療。結果:33例病人中痊癒28例,佔84.9%;有效4例,佔12.1%;無效1例,佔3%;總有效率97%。結論:複位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療效迅速顯著。

【關鍵詞】胸椎小關節紊亂 手法複位

 

正文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33例

陳遠勝周岩 石玉才

河南省焦作市71426部隊醫院(454150)

【摘要】目的:探討推拿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療效。方法:對33例病人進行以手法複位為主的治療。結果:33例病人中痊癒28例,佔84.9%;有效4例,佔12.1%;無效1例,佔3%;總有效率97%。結論:複位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療效迅速顯著。

【關鍵詞】胸椎小關節紊亂 手法複位

胸椎小關節紊亂又稱胸椎小關節錯縫,包括胸椎關節突關節、肋椎關節的關節失衡。胸椎的穩定性相對於頸椎和腰椎為強,發生小關節錯縫的機會相對於頸椎和腰椎為少。但是因生理和病理的影響,胸椎小關節半脫位後複位也較困難。筆者運用推拿複位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症33例,療效滿意。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3例,均為我院2001年至2005年門診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年齡17~47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年。發病部位T2~36例,T3~4 12例,T4~55例,T5~64例,T6~7 4例,T 7~82例。

1.2 臨床癥狀 急性損傷的病例,多因搬抬重物或軍體訓練中用力不當或準備活動不足,突然扭轉身體引起胸椎小關節突然錯位,有的可聞及聲響。輕者表現錯位節段局部明顯疼痛和不適;重者背肌劇烈疼痛,偶有向肋間隙、胸前部及腰腹部的相應部位放射性疼痛,深呼吸時疼痛加重,常不能仰卧休息,翻身轉體困難。慢性損傷,多有背部酸痛及沉重感,久站、久坐、過勞或氣候變化時癥狀加重,但一般無放射性疼痛。

1.3 體征 急性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呈痛苦面容,頭頸仰俯、轉側困難,常保持固定體位,不能隨意轉動;受損胸椎節段棘突有壓痛、叩擊痛和椎旁壓痛,深吸氣疼痛更甚,棘突偏離脊柱中線,後突隆起或凹陷等。慢性期一般無運動障礙。觸診時可發現患椎棘突偏離脊柱中心線,患椎棘突旁壓痛,附近肌肉緊張或有硬性索條。

1.4 X線檢查 9例(27.3%)棘突偏歪,24例(72.7%)無明顯異常發現,均排除胸椎骨折、胸椎結核、腫瘤等。

2 治療方法

2.1 準備手法 病人取俯卧位,術者沿胸椎棘突兩旁,以錯位病變節段為中心,以一指禪推法、滾法和彈撥法對椎旁上下軟組織松解10分鐘左右。疼痛劇烈,傷處不能放鬆者,給予利多卡因加註射用水痛點注射,針孔處貼創可貼,待局部筋肉組織鬆軟後按照由簡單到繁的步驟,選以下複位方法。

2.2 複位手法

2.2.1旋轉按壓法:患者俯卧位,頭轉向一側,雙臂平放於體側,全身自然放鬆,不要屏氣。醫者站立於患側,一手掌根按壓患椎健側橫突,另一手掌根按壓患側上一或下一節段的橫突,然後按分、旋、壓三步驟完成。分,醫者兩手掌根與脊柱垂直方向相對用力;旋,醫者兩手掌根以按患側上一節段手勢的,給與輕巧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用力,下一節段手勢操作醫者需調換左右手,給與輕巧的順時針方向旋轉用力;壓,醫者兩手掌根向患者脊柱的左前下和右前下方向相對按壓用力,三步動作一氣呵成。可隨患者深呼吸動作,醫者兩手掌根隨呼氣漸用力,於呼氣末完成,此時可聞及關節整復的響聲。此法適用於全段胸椎的調整。

2.2.2 斜搬複位法 患者側卧位,患側在上,全身自然放鬆,自然呼吸。醫者站立於患者前方,一手固定肩部,另一上肢前臂固定患者髂後部,前後搖擺患者數次,囑患者深呼吸,醫者兩臂向相反方向逐漸用力至胸腰部不能繼續旋轉時,固定肩部的手瞬時給予一小幅度推衝動作,一般可聞及關節整復的響聲。此法適用於中下段胸椎的調整。

2.2.3 脊柱旋轉複位法 患者端坐於方凳上,兩足分開與肩等寬,助於固定病人下肢維持其端坐姿勢。術者坐其背後,一手從病人胸前握其健側肩部上方,肘部卡住傷側肩部,另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此時,按需要囑病人配合前屈,側彎及旋轉動作,待脊柱旋轉力傳到拇指時,拇指協同用力把棘突向對側上方頂推,指下有錯動感或伴響聲,示複位成功。

2.2.4 俯卧牽引按壓法 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用雙手分別插於病人兩腋下,另一助手兩手分別握拿病人兩踝部,做對抗牽引。術者立於病人患側,用一手掌根部按壓向後凸起的胸椎棘突,若後凸消失,示複位成功。若未複位,仍在撥伸牽引下,用雙手拇指由上而下逐個按壓胸段棘突兩側間隙3到5遍,而後由下而上沿棘突順向推按,拇指下有跳動感為佳。指下有錯動感或伴響聲,示複位成功。

2.3 結束手法 患者俯卧位,在背部以病變部位為中心施輕柔的滾、揉、推、按、扣等手法10分鐘。如試用兩種複位方法不成功,隔日適當加大複位手法力度或改換複位手法。

2.4 鞏固治療 新傷複位手法後應囑患者休息3到5天,每日患部放鬆手法配合局部超短波治療一次。

3 治療結果

治療5次後,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者為痊癒;癥狀體征減輕者為有效;癥狀體征無變化者為無效。本組33例人中痊癒28例(其中一次複位成功25例),佔84.9%;有效4例,佔12.1%;無效1例,佔3%;總有效率97%。

4 典型病例

王某 ,25歲,2001年11月21日就診。自述2月前搬抬重物裝車時感背部劇痛,當時聽到胸椎處彈響。經輸液、理療、局封治療,劇痛減輕,但背部持續酸痛,呼吸不自如,活動、久坐後上述癥狀加重,生活及工作明顯受限。查體:T4~5壓痛,棘突右偏。X線檢查骨質未見異常,診斷為T4~5後關節紊亂。用旋轉按壓法1次複位成功,背痛即刻明顯減輕,3次鞏固治療後疼痛消失,隨訪2個月無複發。

5 討論

胸椎之間連結結構較複雜,胸椎椎體兩側後部有上、下肋凹關節面與肋骨小頭相連構成肋頭關節;胸椎橫突尖端的前面有連結肋骨結節的橫突肋凹,與橫突及韌帶等構成肋橫突關節;上位胸椎下關節突與下位胸椎上關節突構成胸椎關節突關節,成疊瓦狀,其關節面與水平面成60°角,與額面成20°角。因解剖關係關節突關節不能表現為前後錯位,多因旋轉外力引起小關節向側方移位而引起胸椎小節紊亂。胸段脊柱因有胸廓的其它組織加固,比頸、腰段脊柱穩定,故損傷錯位的機會較少。但胸椎間盤及其椎間韌帶等組織的退變,可減弱胸段脊柱的穩定性,而增加損傷的機會。如受到強大外力的擠壓,用力過猛的扭轉,或睡眠姿勢不當等,均可造成胸椎關節突關節的移位、肋椎關節的錯縫或半脫位,而刺激肋間神經或胸神經後支,出現急性背、胸部疼痛。久之,這些錯位的關節及其周圍筋肉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改變,引起慢性背部疼痛。胸椎小關節紊亂髮生後,關節周圍軟組織呈反射性緊張狀態,很難自行複位,即使手法治療也有一定難度,因此應在避免加重損傷的基礎上針對病變部位,施加適當的複位力度,調節病變關節的活動範圍,促使錯位的關節複位。通過複位手法,可使紊亂的關節恢復至正常的結構關係,使嵌頓的滑膜解除壓迫,促進關節損傷炎症的吸收,解除各種病理因素對神經組織的機械壓迫及炎症刺激[1]。發生胸椎小關節紊亂後,早期複位較容易,後期發生關節周圍粘連,療效受限。因關節突關節和肋椎關節錯位的機制不同,病變的部位又多樣,可選用不同的複位手法,爭取一次複位成功。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治療鼻炎?
如何判斷醫生的治療是正確的,還是忽悠我的?
治療腳氣需除根 中藥偏方幫到你
羅娜·貝古姆的病能治療好嗎?

TAG:法治 | 治療 | 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