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落到中國傳統曆法(陰曆)

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夏熱冬冷,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識。

現在人們的常用的曆法有公曆和農曆兩種,兩種曆法都有完整的時間標識、日期標識、四季節氣標識,並可以進行換算、時間加減、誤差補償的完整的曆法體系,非常準確和精妙。我國人民自古習慣使用農曆,也叫「陰曆」(這種叫法其實也不嚴謹,應該叫「陰陽曆」)「夏曆」,從夏朝甚至更早以前就被我國古代早起的人民總結出來並沿用至今,歷朝歷代都在為這個曆法體系的健全進行修訂。我們現在所用的農曆曆法體系大部分來自西漢太初年間修訂的版本,也就是「太初曆」,所以稱其為「漢歷」可能更為合適。

在農曆中,年、月、日換算的規則大致如下。

太陽的東升西落算一日,月亮完整的一次盈虧周期(29.53059天)算一月(朔望月)。地球公轉和黃赤交角變化產生的四季輪迴的平均時間為365.2422日,大約是一月周期的12倍。不過這樣算一下,12個朔望月和1個回歸年的差距有10.87512天——不算小。

如果直接以12個朔望月作為一年,這樣的結果在多年疊加後會讓人感覺很滑稽。假設一年農曆的正月初一和公曆的1月1日在同一天——第二年公曆1月1日的時候,農曆已經是正月十一了,第十個公曆1月1日的時候,農曆已經是四月十八了——越往後差的越多。

因為曆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對時間周期進行描述並指導農耕等生產行為而制定的,所以這種誤差會使每個月對應的天氣情況與地球公轉的太陽年產生的真實情況有非常大的差別。如果要進行「幾月播種,幾月收割」這種知識的傳授,幾乎都要加一個「時間漂移」條件才能使用。而且,每個33.5851年,以12個塑望月為一年的標準曆法就要比太陽年曆法少整整「1年」。無論怎樣,這種曆法體系都顯得非常不健全。還好,先人們想出了「閏月」這個辦法來進行誤差補償。

29.5306*i+29.5306*12*y=365.2422*y

根據我們剛剛得到的條件,現在要求i和y的值,也就是說,在y個太陽年中加入i個閏月就能夠把誤差補齊。這樣算出來,我們可以得到一組相對精確的數值:

y=19,i=7

帶進去算一下,會得到誤差為0.0892天,即在19年農曆年中加入7個閏月就基本能夠彌補12個朔望月所形成的一年和一個太陽年之間的大部分差值。0.0892天的誤差,約合2.1408小時。這種補償方法就是農曆中的「十九年七閏月法」。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是用圭表觀測標出來的,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果僅有12個塑望月則不置閏,如果有13個朔望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一個月的數字前面加一個「閏」字。例如,農曆八月後需要置閏,那麼八月後的這個月不叫「九月」,而叫「閏八月」,閏八月之後才是九月。

從「太陽東升西落」出發,就能完整的歸納出有太陽、地球、月球運行所產生的周期性規律,並能用它來指導農業生產,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並且有深遠意義的科學體系。雖然我們不知道最早開始制定農曆的科學家是誰,但這不會只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千百年來充滿智慧的人通過不斷觀察、總結、實踐、補充而逐漸形成的越來越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推薦閱讀:

農曆並不是「陰曆」
農曆與陰曆的區別?
杳查農曆1984年11月3O是陰曆什麼時候?
農曆和陰曆是怎麼一回事 公曆和陽曆是怎麼回事
陰曆不等於農曆?關於中國的曆法,這些你一定不知道丨學院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曆法 | 傳統 | 太陽 | 陰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