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何園、個園、大明寺、富春茶社剛走完。我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古運河水上之旅。
遊船位於便益門廣場碼頭,整點開班。現在才傍晚六點,為了看古城的夜景,故意磨蹭到七點。
河邊的垂柳開始蕩漾。若是到四月中旬,滿眼皆是楊柳的新綠如波蕩漾,那才叫大美吧。
60元單程,古運河以四方形的姿態圍繞揚州城,也似護城河。
便益門廣場前的觀邸,排場很大,氣場更強大。
燈光照耀下,四個字——紙醉金迷。 門口停滿豪車,估計多是政府公家吃喝公款。 一晃眼,七點啦,趕緊上船搶佔最有力位置。 華燈初上,亦能看見不遠處的五台山醫院。
別看現在船艙空空如也,不一會兒就全部坐滿了人。
在燈光的襯托下,夜晚的揚州是多麼的美麗! 楊柳三千,我只看一株,哈哈。 開始數數:一,亭子 二、燈籠
三、橋
四、橋上的壁畫 五、房子 六、壁畫上畫著運河的開鑿 七、普哈丁墓
八、塔
九、大橋 十、法國人設計的橋 十一、猶如飛虹 十二、揚州園林甲天下——真的不比蘇州遜色
十三,又一橋
十四、彩虹橋 數數完畢! 古運河之旅,歷時半個小時。這裡不得不題揚州的鹽商。
這是一個被商人改變的城市。這商人,還不是揚州本地人,而是來自徽州的客商。明清時期的揚州無疑是後者,政府把鹽業壟斷管理機構兩淮鹽運史和兩淮鹽運御史設在揚州,使揚州成為全國最大的食鹽集散地。這時候,扮演主角的是徽商。
乾隆皇帝幾次下江南,都是由當地的大鹽商代替地方官員接待的。當時修建大量的行宮,甚至改寫了揚州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以這些行宮為中心,以大鹽商住宅、鹽商書院、商業區、民宅逐漸擴散的城市空間。
鹽商喜歡優美的居住環境,於是形成了成熟的園林建築市場,養活了大批的花匠、瓦工、木工;鹽商喜歡燈紅酒綠,於是揚州出現了發達的戲曲藝術和戲院;鹽商喜歡山珍海味,於是出現了淮揚菜系和名廚;鹽商喜歡悠閑,於是出現了大量的茶館和澡堂。鹽商的消費導致了整個城市的繁榮,他們是為拉動城市的內需買單的人。
因為鹽商實在是太有錢了,普通一個家丁掙的錢也足夠養活一大家子,導致揚州「盛產」大量閑人,沒有工作,無所事事,於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茶館和澡堂。閑到什麼程度?那時候,很多人早上一起床就往茶館趕。為什麼?因為他的毛巾牙刷都放在茶館裡,洗漱都在茶館裡。
晚上,來到東關街,揚州的商業休閑街,和陽朔的西街有得一拼。
東關街是揚州城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揚州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距今約1200年歷史。自大運河開通後,這條外依運河、內連城區的通衢大道,逐步成為最活躍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經過千年的積澱,街內留下豐厚的歷史遺存和人文古迹,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街。 就像西街、鼓浪嶼一樣,街邊都是些個性特色的小店。 糕點。 黃橋燒餅,下面將隆重推薦。
四喜湯圓,就是芝麻,豆沙,豬肉,薺菜四種佐料。5元/碗。
揚州三把刀。 酥餅。 簡易樂器 陣形搞得像電吹風。
漆器。
謝馥春——當地的百年歷史化妝品牌,出售胭脂水粉+香囊。 晚上跑到網吧,和同事交流ABC新發的私募基金,超級敬業吧! 吳家粥鋪2001/3/13 早晨,離開旅館,又回到了東關街。
早餐——魚湯餛飩。
這就是我今天要隆重推薦的黃橋燒餅。 黃橋燒餅產於蘇北黃橋鎮,它之所以出名,與著名的黃橋戰役是緊密相連的。在陳毅、粟裕等直接指揮下的黃橋戰役打響後,黃橋鎮12農磨坊,60隻燒餅爐,日夜趕做燒餅。鎮外戰火紛飛,鎮內爐火通紅,當地群眾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
燒餅的製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黃橋燒餅吸取了古代燒餅製作法,保持了香甜兩面黃,外撒芝麻內擦酥這一傳統特色,已從一般的「擦酥餅」、「麻餅」、「脆燒餅」等大路品種,發展到蔥油、肉鬆、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的精美品種。 黃橋燒餅,或咸或甜,鹹的以肉丁、肉鬆、火腿、蝦米、香料等作餡心。燒餅出爐,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生。
老闆娘說,黃橋燒餅現在只有8位傳人,揚州本店的這位老師傅就是其中之一。 老師傅很爽朗,說「小夥子,拍照片可得傳微博上哦。」
此乃黃橋燒餅不外傳的獨門秘方。 老闆娘又說了,八家黃橋燒餅的祖店都在泰州黃橋鎮,本家是唯一一家出走來到揚州的分店,為的是面向更加寬廣的平台。 左邊「黃橋燒餅會員店」的金子招牌乃是本店的鎮店之寶,老闆娘說,這可比店裡所有的家當算在一塊還要值錢,也是黃橋燒餅的無尚榮耀。
來,給張特寫。 臨走,帶了一盒燒餅,42元/16個,含有三隻蟹黃燒餅。
-------------------------------------華麗的分割線------------------------------------------------- 瘦西湖,我來啦。
第一站是瘦西湖的分景點——盆景博物館。說實話,沒啥好看的。
瘦西湖的導覽圖 ,其實核心區域也就這麼點大。 博物館內景。 博物館很小,稱不上園林。 假山盆景也孤泠。 走出盆景博物館,不遠處就是聞名天下的瘦西湖。 瘦西湖南門。
熙春台。「熙春」一詞出自老子的『眾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繁華場面。相傳當年揚州鹽商曾在這裡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台祝壽」。 熙春台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富麗堂皇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
毛主席的御筆。 熙春台的前方就是揚州的名片——五亭橋。 望月亭 。 二十四橋。「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24塊欄板。
這邊景色獨好。 站在二十四橋遙望熙春台,移步換景,哈哈。 走向五亭橋景區,只見湖中央的柳樹,畫面猶如隔世。 仙境之旅。 白塔。 相傳在 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白塔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白塔比例勻稱,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五亭橋的側身。 天穹頂。 遠處的釣魚台。 站在五亭橋上向東看,遠處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山水圖景。 而橋東面這座四面環水的建築,叫做鳧庄。
鳧庄建於 1921 年,因為形狀類似浮於水面的野鴨而得名。它的整體建築緊湊得體,有效地烘托映襯了五亭橋和白塔,成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處點綴。
最喜歡這張的構圖。 五亭橋向南望去。 楊柳姿態萬千。 最美是五亭橋。 留下靚影。 五亭橋,也叫蓮花橋。 眷戀、殘念、審美...
再說釣魚台。
它是中國名亭建築的典範,是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代表作品。站在釣魚台斜角 60 度,您可以在北邊的圓洞中看到五亭橋橫卧波光:而南邊的橢圓形洞中則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
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橫一卧,真是堪稱絕妙。這裡也是外地遊客到揚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畫面正好對應了「三星拱照」的名稱。 這不,我就開拍了,美景如畫。 借景,借景。 紫薇樹。 小金山前的石獅。 鎮山之寶。鐘乳石,據說和瘦西湖的圖景很像。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台、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裡。 關於「小金山」的名字,還有著一段來歷:說是有一回揚州和鎮江的兩個和尚閑聊,鎮江和尚說:「青山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揚州的當然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兩人就下棋打賭。
結果揚州的和尚棋高一著,此景定名「小金山」,並在庭中掛了這樣一副對聯:「彈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帶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只用了一個「小」字,就把鎮江的「金山」引渡過來了。
這個不是消防大鍋。古時發洪水,迷信是有蛟龍作祟,故用來壓住龍脊的。 青青河邊草的取景地。 徐園。它是辛亥革命時期軍閥徐寶山的祠堂。園中聽鸝館取名來自「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館內的楠木罩隔,是揚州現存罩隔中的精品。 瘦西湖國賓館,國家領導人住的。 3個小時遊玩全程。走向南大門。 在冶春茶社吃午點。 30元套餐。魚翅湯餃,蟹粉湯包,三丁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