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人在抵制樂天的時候,美國人正在抵制星巴克|界面新聞·JMedia
- 來自@電商報 微博下方評論:學到東西了 ——@Mr-Jdye
- 來自@廣告導報 微博下方評論:一杯咖啡的背後 ——@東文門木
最近隨著韓國樂天對於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幫助,在中國互聯網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網民掀起了一股大的抵制樂天的浪潮,這令許多人對於樂天在華的前景持悲觀的態度。就在這股抵制浪潮正在掀起的同時,在太平洋的另一岸許多美國人民也沒有閑著,他們正在抵制星巴克。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這是怎麼了?
這話要從美國總統特朗普說起,在1月27日的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針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針對這一禁令,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兩天後做出了回應,他說要在未來5年內僱傭一萬名難民,幫他們實現「美國夢」。舒爾茨的這一表態,引發了特朗普支持者的批評,其中他們不少人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呼籲公眾抵制星巴克。
著名的市場調研機構YouGov BrandInde的數據顯示,自1月29日以來,星巴克的口碑評分下跌了三分之二,從12分驟降至4分。根據舒爾茨1月29日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星巴克的僱傭計劃適用於全球75個國家的門店,信中說星巴克不僅將僱傭難民,還將幫助那些追求夢想的人;星巴克將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建橋而不是建牆,比如幫助扶持墨西哥的咖啡種植業者。
重塑咖啡館
美國有不少人反對特朗普,但也有很多人支持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總統。舒爾茨對於特朗普政策的表態,最終引來了特朗普支持者的抵制。有人可能會對舒爾茨這個人比較陌生,但他是零售和服務業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讓一家咖啡館重要的不僅是咖啡,更重要的是消費環境與體驗。
舒爾茨並不是星巴克最初的創立者,當時星巴克的創始人是作家戈登·伯克爾(Gordon Bowker),歷史老師澤弗·賽格(Zev Siegl)和英語老師傑瑞.鮑德溫(Jerry Baldwin)。起初的星巴克也並不是現在的模樣,而是一家只出售咖啡豆和咖啡器材的店,1971年三位創始人把第一家星巴克選址在了西雅圖。
1982年舒爾茨成為了星巴克的市場部和零售部經理,之後舒爾茨提出對現有的星巴克進行改造,他想要改變現有的運作模式,在星巴克增加咖啡吧座位。但是這樣的改造卻遭到了當時星巴克創始人的拒絕,於是在1985年舒爾茨選擇了離開星巴克,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天天咖啡。
在1987年,沒有聽舒爾茨的星巴克選擇了出售自己。最終買下星巴克的就是這位前員工舒爾茨,所以也可以說現在的星巴克是老星巴克與天天咖啡合併後的品牌。重回星巴克的舒爾茨,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星巴克了,在他的領導下星巴克於1992年實現了上市,並且衝出了美國成為了一家全球連鎖的企業。重回公司帶領公司崛起,從這一點來說他與喬布斯相同。
星巴克把體驗與服務看得很重要,消費者之所以願意來消費,不僅僅是因為咖啡,同時被消費的還有環境與體驗。舒爾茨曾表示:「我們並不是在從事咖啡業,而是在為顧客提供服務。我們是在經營顧客的生活,提供咖啡只是提供服務而已。」
對於實體店來說,選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既然星巴克選擇了賣環境與服務,要把自己打造成為家和工作單位之外的「第三空間」,那麼這就需要消費者能在出門後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找到咖啡館。基於此星巴克的選址不是在美國或者中國這樣的大國進行撒網式鋪開,而是在幾個重點城市進行密集式布局與深耕,這就保障了星巴克在一個城市裡的密度,讓消費能夠更方便地找到。
艾問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說:
虛實經濟之爭是最近的一個熱點問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實體店不會被互聯網輕易所取代。一個是售賣需要立即使用商品的店;二是需要有現實體驗的店。這些恰好是咖啡館所具備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身邊的星巴克以及它的競品們總是不缺乏顧客。就連現在很多互聯網的創業基地,都是一邊賣著咖啡,一邊為年輕人們提供著創業的場所。星巴克的發展史,也正好伴隨著互聯網在世界的發展。所以,只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到什麼時候都不怕被替代。
主編:李崢 音頻:張博華 編輯:趙磊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界面新聞」APP
推薦閱讀:
※中國人日均睡眠6.5小時,中國人為什麼睡的這麼少?
※中國人的特性:越沒本事,越愛面子
※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的英國人,比中國人更像長城守護者!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去日本買馬桶蓋?
※六個中國人吃西餐最常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