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緣何成「中國第五大發明」(圖)

2016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節氣郵票

節氣在黃道劃分位置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節氣列入世界非遺名錄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很多人對於二十四節氣的認識並不完整,還存在著一定誤區,概念也相當模糊——你知道為什麼有著悠久歷史的二十四節氣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為什麼對應的是公曆而非陰曆?為什麼天氣有時很准,有時不準?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對現代社會、城市生活還有何指導意義……著名天文教育專家、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和文化學者、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譚汝為,江蘇省中醫院博士馮飛等專家、學者在採訪中,詳細解答了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及其和天文、氣象、中醫、民俗等科學、傳統文化的關係。「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譚教授說,流傳至今的天津民俗中,有不少是和二十四節氣對應的。

一年等分成「24份」節氣精確到秒

剛剛過去的節氣,是12月7日的大雪,然而天津在這一天並未下雪,10天後的節氣冬至,又將是重要節氣,自古冬至還是重要的節日……隨著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人們對於二十四節氣愈加關注,也發現了之前從未太注意的諸多問題:為何是公曆而非陰曆;為何精確到幾點幾分;為何與天象並不完全吻合……

趙之珩老先生介紹,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中國古人對於天文、天象的觀察,早在2700多年前,古人通過在地面上立一根桿來觀察晝夜長短的變化而確立了晝夜均分的冬至和夏至,「由周到秦,古人將冬至作為歲首,此後很長的歷史時間裡,冬至節都是國家重要節日,有著賀歲、祭祀等多種民俗活動。」到了春秋時期,冬至、夏至之外又進一步確認了春分秋分,至此定下了「四季」,到公元前132年的《淮南子》一書中,已經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說法,「古巴比倫、瑪雅文化,都有二分二至的節氣劃分,唯有中國細緻地分成二十四。」中國古人將太陽一周年的運動軌跡劃分成24個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24個節氣大致對應一年中的12個月,平均每個月對應兩個節氣。古人認為這種變化是一種「氣」,每月的前一個是「節」,叫「節氣」;後一個是「中」,叫「中氣」,所以每年一共有12節和12中。譚汝為教授說,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和月亮盈虧變化,古人逐漸認知並掌握了一年之中時令和氣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進而總結出二十四節氣,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科學、嚴密的曆法文化和氣象文化,以指導農業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實踐。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特創造,卻為何用陽曆劃分?譚教授解釋,現在世界通行的曆法是公曆,又稱陽曆,而世界華人多採用農曆,是陰陽曆的一種。陰曆以月亮的圓缺變化周期為計算單位,這個周期大致是29天12小時44分4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354天,比陽曆少了11天,為使它符合天氣冷熱變化周期,因而每隔兩年或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而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來計算的,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方便計算,就以365天作為一年。但每年都甩下近6小時的時間,因而每隔四年就得設一個閏月,使原本28天的二月增加為29天。二十四節氣是遵循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這個圓形的軌道為360度,沿著軌道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就是一個回歸年。每一個節氣的氣候、溫度和相應農業生產都有所不同。二十四節氣以太陽回歸年來計算,自然應以陽曆(公曆)為標準。節氣的日期在陽曆里是相對固定的,例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還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臘月十五,最晚可在正月十五日,相差整一個月。

儘管節氣的日期相對固定,但還有「預報」,比如今年冬至的時間就在12月21日18:44:07。趙老介紹,二十四節氣本質上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和地軸傾斜造成的黃赤交角,如果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視為一個平面圓,並把春分點看作0度的話,那每過15度就是一個節氣,24個節氣正好360度,因此這個度數就可以精確到秒了。(下轉09版)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緣何成「中國第五大發明」(圖))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緣何成「中國第五大發明」(圖))

推薦閱讀:

如何準確推斷自己的出生時辰? - 孫汗青(晗清) - 中國講師網 講師博客,培訓博客,中國...
自大的中國,倒霉的日本,憋屈的韓國(下)
林蔚:悍婦當道(中國青年報 2008-3-2)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20)

TAG:中國 | 發明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