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二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62

  請掀開經本一百三十七面,第七行看起,註解第四段。

  【不知觀空,必隨境轉。生天之後,決定墮落。】

  《金剛般若 》就是教給我們怎樣去觀空,所謂空就是指的事實真相。一般初學的人,初聽到空字,往往心裏面生起恐怖;這一空了,那怎麼辦?有個恐怖的感觸。如果要是給你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不至於有恐怖的感想。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意思前面我們已經講得很多。觀是觀念,要把我們錯誤的觀念糾正過來。什麼是錯誤的觀念?以為一切法都是有,這個觀念錯誤的;一切法確確實實沒有。可是這一切法的現相,明明擺在我們面前,怎麼可以說它沒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有」不是真的有,叫幻有、假有、妙有;說這些名相,它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有不是真的,所謂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有。由此可知,「空」不能當作空無講;空,什麼都沒有了,這不是佛經上講的空義。佛經上講的空義是:相有性空,是這個意思,事有理空,說的是這個意思。所以一切相是幻相,剎那不停的在變化,因此決定不能夠執著。你要是不知道這一切法有而非有,你一定就起執著,在心裏面稍稍有一點執著,你就被境界轉了,你就不自在。我們現在講,你受環境的影響。凡是會受環境影響的一定是凡夫,聖人已經不受環境影響了;不要說大乘的聖人,小乘的聖人都不受環境的影響。我們在本經裡面念過,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是小乘人,他們都不受環境影響。由此可知,修行如果想證果;諸位要知道,證果這樁事情很重要,不證果就不得受用,一定要證果,證果是我們修行的目的;如果要證果,一定要離相。離相就是心裏面不能執著一切法相,法相、非法相都不能夠執著,這就是此地所講的觀空,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了。

  生天之後,決定墮落。這是講你修行修得不錯,五戒十善、四無量心,乃至於很好的禪定功夫,生天。生天之後,一定會墮落。因為天最高,沒有比天更高的,天福享完了,壽命終了,到哪裡去投胎?到哪裡去輪迴?只有往下面去了,它上頭沒有了。我們人修得好,上面還有一層,可以到天上去,天沒法子了。天福享盡了,就要往下墮落,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你要問,為什麼不能出離?就是因為他不曉得一切法相是幻有,毛病出在這裡。如果知道這一切法相都是幻有,有而非有,於一切法不執著了,他不是凡夫,他是聖人,凡跟聖的差別就在此地。

  【入暗】

  這是比喻,前面經文說「如人入暗,則無所見」,暗是無明。

  【喻不見性】

  比喻不見性。

  【喻此人道眼未開,無明未破。雖學大乘行布施,既是盲修,必生重障。】

  這一小段我們實在是要注意!可能就是我們現前犯的毛病。雖有這個毛病,自己不知道,自己還以為學佛學得不錯,到後來學佛得不到結果,他也找不到他什麼地方出了差錯,他不曉得;出了差錯就是沒有見性。見性談何容易!但是這個地方一句,實在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那就是要想見性,一定要把真性裡面的障礙去掉,我們的心性才能現前。什麼東西障礙我們心性?見思、塵沙、無明,這是經上所講的三種煩惱。由此可知,修行沒有別的,斷煩惱而已。從哪裡斷起?從最粗、最明顯的煩惱先斷起。最粗的煩惱叫見思煩惱;這是兩大類:「見」是見解上的錯誤,「思」是思想上的錯誤。佛教給我們修學的總綱領,那個名字叫「觀行」,觀是改變我們錯誤的見解思想,行是改變我們生活上錯誤的行為。依什麼標準?經典。依經典修正我們思想見解,依戒律修正我們生活行為,行依戒律,知見依經論;經律論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改正錯誤。如果只是研究經教,不能改變我們錯誤的觀念,這個沒用處。如果懂,只管修行而不能斷煩惱,這個修持也沒有用處。煩惱從哪裡斷起?也要從最重的下手。假如我們的貪心重,先斷貪心;我們的瞋恚心重,先斷瞋心。每個人煩惱習氣不相同,自己要好好的反省反省,哪一個毛病最重,先對付它。最重的毛病轉過來了,其他比較輕一點的很容易轉。就像治病一樣,一定要首先治療要命的重病,對於性命還不太相關的小毛病可以慢慢來,致命的疾病一定要首先來治療它,道理是相同的。

  道眼未開。破無明對我們來講難,那是真的不容易,開道眼比破無明容易太多;道眼開了,你可以說是正知正見。我們學佛的同修,也常講我們是正信的佛教徒。什麼叫正信?道眼開了叫正信,不迷信了,不再迷信了,道眼開了,正信。所謂道眼,簡單的說,有能力辨別邪正。現在這個社會上很亂,佛門裡面也很亂,可以說是任何一個團體,佛門裡面亂、其他宗教裡面內部都亂,有真、有假、有邪、有正,你能夠一眼就看清楚、看明白,這是道眼。換句話說,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你有這種能力辨別,你的道眼開了。如果沒有能力辨別,怎麼辦?要依靠老師。就如同小孩,小孩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利害,他怎麼辦?依靠父母,不能離開父母,父母保護他;離開父母,他就非常危險,可能就要遭遇到致命的災難,一定不能離開父母。必須等他長大成人,有了經驗閱歷,他才可以離開父母,可以獨立。我們學佛亦復如是。

  道眼未開要依靠老師,決定不能離開老師,離開老師不會有成就的。在老師的會下慢慢的去培養,這個培養就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有了相當的基礎,功夫能得力了,這個時候老師就叫你出去參學。老師叫你去參學,標準在哪裡?你有了道眼,你能夠辨別是非,老師就叫你出去參學,成就你的定慧。你出去參學,這個意思就是說明,除了老師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都可以接觸。這個接觸對你決定不會有傷害,成就你的定慧。你接觸的時候,像《金剛經》世尊教給須菩提,實在講就是教給我們大家,「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怎麼會受害?「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定功成就,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了。不被境轉,你就有能力轉境界,《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跟佛菩薩沒有兩樣。佛菩薩轉境界,不為境界所轉,我們要有本事轉境界,這就是要開道眼。剛才說了,沒有這個能力,依靠老師。依靠哪一個老師?現在我們遇不到善知識,我過去給大家傳授三皈依的時候,曾經給你介紹一位好老師,你要記住!哪一個老師?阿彌陀佛。依阿彌陀佛絕對不會錯,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哪裡會錯?阿彌陀佛在哪裡?供一尊阿彌陀佛的像,不行!那個像不能保佑我們。阿彌陀佛要教導我們,天天給我們說法才行!《大乘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生當中,在道眼未開的時候專依《無量壽經》。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哪些事情不能做的,我們就不做;哪些事情應當要做的,我們就去做;依教奉行,這就是依靠老師。別人講的,我這個經上沒有講,我依我這個經,我不依別的經,我專門跟阿彌陀佛學,這樣學法,縱然道眼未開,也能往生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迴向偈裡頭曾經念到,「花開見佛悟無生」,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道眼就開了,就能夠分破無明。如果道眼沒開、無明沒破,換句話說,就以佛法而論,哪個是真的佛法?哪個是假的佛法?哪個是正佛法?哪個是邪佛法?你都搞不清楚。你把假佛、邪法當作正法,你去修布施供養,這是盲修瞎練。不但功德沒有、福德也沒有,不但福德也沒有,恐怕還有過失。這是不能不謹慎,不能不明了的。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當知學佛,若道眼未開,勢必處處雜以情見。】

  我想這句話根本用不著解釋,每一位同修都應該有很深的體會。無論是在家學佛、出家學佛,念念都有私心、念念都有情執,這就是道眼未開。他學佛不但佛沒學得好,可能還要障礙別人學佛。別人學佛,他在那裡攪和,他在那裡搗亂。這就是五逆罪裡面破和合僧,這個果報很重,他自己曉不曉得?自己不曉得,以為他的看法、想法、做法都是對的,他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道眼未開。其他的人姑且不論,最重要的是要常常自己檢點反省,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雜以情見?如果有這個東西,要知道這是大病,這是病根,必須要拔除。用什麼方法拔除?金剛般若 。如何拔法?離一切相,經上講的「應無所住」。真正修行人,必須是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我們面對的時候心要清凈,一念不生。這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裡頭不雜情見,保持自己的清凈心。如果雜以情見,底下說得好:

  【豈但六度行不好】

  六度不要說別的,剛才講的布施,布施你都修不好。布施種福田,你那個福種在哪裡?你那個福種在大石頭上,不會生長的。人家種福田是種在肥沃的泥土裡頭,它會生根、會茁壯、會發芽、會結果。你那個種子種在大石頭上、種在沙土裡面,不會生根的。這就是你對於福田,根本就不認識。連布施修福都不可得,何況其餘?

  【且必增長我慢,貢高我慢,競起貪瞋。】

  競是競爭、競賽、比賽,貪瞋痴慢不但沒有斷掉、沒有消掉,反而天天在增長,這就錯了。我們自己修行,一定要常常檢點我們的功夫如何?實際上說,學佛的同修早晚兩堂功課就是做這功夫的。早課是提醒我們自己,早課讀經文就是聽佛的教誨;我們這一天全部的生活、活動,不違背佛的教訓,這個早課就真正有意義了。晚課是反省、是懺悔。做晚課想想今天一天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訓?如果有違背、沒做到的,要改過自新。所以晚課是反省、檢點、懺悔。早晚課要不是這樣做法,那就毫無意義。早晨佛菩薩面前念一卷經,早課念了,好像這個事情就交代過去了。晚上再念一遍,我這個作學生不錯,兩堂功課一堂也沒缺,其實有口無心,做的是形式,是樣子。這個形式樣子,既是盲修,必生重障。盲修是對於自己見解、思想、行持毫無幫助,要用佛教術語來說,與觀行毫不相關,那功夫哪裡得力?

  重障是怎麼說法?我說出來就很不好聽。木頭雕的佛像、畫的佛像,做早課,早晨騙他一次,晚課又騙他一次,一天騙兩次,從初一到臘月三十,天天照騙,你這個罪過重了,重障!活人你要是騙他,還情有可原,木頭雕的泥塑的佛像,你都忍心去一天騙兩次,你這個心不說也罷。可是這個世間還真有人這麼做,我們得想想,我們是不是這樣做法,這是很值得檢點的。凡是貪瞋痴慢還有,要存一個恐懼的心,我的煩惱業障還這麼重,我修行功夫不得力,必須要讓自己煩惱習氣一年比一年輕,想想今年跟去年比,今年輕了很多;這一個月跟上一個月比,我煩惱習氣少了好多;這是進步,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得力不得力是從這個地方說的,不是說我念多少遍經。去年我《無量壽經》一天念一遍,今年我一天念兩遍,你一天念二十遍也沒用處,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有什麼用處?不在遍數多,是在你功夫得力不得力。什麼叫得力?是不是真的煩惱少了?煩惱少了,心清凈,智慧一定增長;也就是說,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必定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這是你功夫進步,你看得淡了。漸漸的在這些境緣當中,他不動心,心恢復到清凈。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惡人也好,他心裡的波動沒有從前那麼高、沒有那麼激動,心漸漸平了,這叫功夫,這叫得力。

  起心動念想自己的事情少了,起心動念會替別人想,會想一切眾生,會想整個佛法,這個人就是道眼漸漸開了,境界漸漸的好了,愈轉愈好。我們不可以不曉得。不能夠繼續的盲修瞎練,盲修瞎練,你看底下講的,不但你的貪瞋痴不能斷,天天還在增長。

  【反將佛法擾亂,行得不倫不類,啟人疑謗。】

  叫別人看到你學佛,懷疑,甚至於毀謗,讓人家看到你學佛,學佛很可怕,這個佛法不能學,你看,學成這個樣子!這是我們要時時刻刻記在心上,時時刻刻反省檢點,改過自新、斷惡修善。

  【直是於佛法道理一無所見,豈止不能見性而已。】

  這個見性談不上,佛法所說的道理,可以說是他完全無知。我們讀經、聽經也能夠明白一些道理,可是這些道理在我們生活當中用不上。為什麼用不上?我們惡的習氣太重,已經養成一個習慣,聽這個佛法,聽得不錯,覺得滿有理也很喜歡,聽的時候心裡頭也很舒暢,出了大門之外忘掉了,就沒有了。聽的時候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出去就沒有了。這是什麼原因?不夠深刻,所以它不產生力量。如何叫這個佛法的理,在我們心裡真正起作用?那必須是有一段時間鍥而不捨,要把它入進去,這個才行!

  在美國我遇到一些同修,他們學佛十幾年了,學的情況就跟此地講的完全一樣,真的是盲修瞎練,貪瞋痴慢天天增長。這一年來他們發心聽錄音帶,把錄音帶所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這個深入了。寫了半年、一年,毛病習氣真的少了,對於世緣看淡了,入進去了,他得力了,這就是他日夜在那裡鍥而不捨。細心的聽,認真的在寫,這才產生效果,這個方法確實好。這部經已經有別人寫出來了,我們寫,行!他寫是他的,他得利益,你沒有寫,你得不到利益。哪一個人寫,哪個人得利益;拿到別人的東西不行,自己不能得利益。現在用磁帶寫講記的人不少,在台灣、在中國、在美國都很多。我常常收到他們的來信,告訴我,他們認真的在寫,這是現在用這個方法還能收點效果;聽經不行,太難了!我們講席不是一個長期的,斷斷續續的,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要收效果非常困難。這就是十大願王裡頭為什麼有請佛住世,道理在此地。善知識要不能常住在這個地方,天天跟我們講,我們每天來聽經,每天來薰習,薰習個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也許有個樣子,會轉變一點,長時間的薰習。若不是長時間薰習,很難收效。

  但是我們看到古人,像《大藏經》裡面的《高僧傳》、《居士傳》。從前這些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他們往往三年五載就開悟,就能夠契入。為什麼我們今天三十年、五十年都不行?這是你沒有看到從前人跟現在人修學的方式,從前的人修學,真的是鍥而不捨。寺院裡面八個鐘點講經,每天聽八個鐘點經,八個鐘點修行。修行大致的方法,不外乎參禪、念佛。所以寺院裡面,如果沒有禪堂,一定有念佛堂,總不外這兩種。如果是禪宗禪堂裡面,一天聽八個鐘點經,禪堂裡面去靜坐八個鐘點,一天十六個小時。這樣用功,比我們現在學校強多了;不但比學校、比軍隊都殊勝多了。軍隊也沒有這麼嚴格,一天十六個小時,所以他有個三年五載的薰習,成功了。我們今天為什麼不成功?一天二十四小時聽兩個鐘點經,要打二十二個鐘點的妄想,你說有什麼指望?沒有指望了。過去的人是一天十六個小時用功,你要讓他打妄想,他沒有時間,他太疲倦,他要休息。那八個小時還要休息、還要工作、還要吃飯,所以他的生活非常緊張,沒有時間打妄想。這就是現在人修行,怎麼樣也沒有辦法跟古人相比的原因之所在。不是我們現在人頭腦不如古人,不是!我們修學的方式,跟古人比差得太遠了。人家一天十六個鐘點用功,我們充其量兩個鐘點,這是怎麼樣都沒法子。

  我在過去講席當中說過,縱然我們今天一天能夠用十二個小時功,另外十二個小時還在打妄想,那個功夫才一半一半的,要想克服無始劫來的妄想習氣不容易!所以古人十六個小時是正確的。現在我們已經沒有這個機會,找不到這種道場。怎麼辦?如果你真正想用功,自己干!現在自己干,比古人自己乾的緣要殊勝。古人那個時候是依眾靠眾,大眾在一塊共修,互相勉勵,一個人太困難了,沒有人幫助。現在一個人行,現在我們有電視、有錄相帶、有錄音帶,我們用這個東西來幫忙。我們家裡的小小念佛堂,一個人修也好,兩、三個人共修也好。念佛機打開,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跟古時候那個念佛堂就沒有什麼兩樣。人家念佛堂人多,我們念佛堂人少,可是佛號不中斷。繞佛的時候出聲念,止靜的時候、拜佛的時候不出聲,聽佛號或者心裡頭默念,這個法子好!今天這個時代,真正肯用功夫自修的人會有成就。

  【執法為實之過如此,我等當痛戒之。】

  這就是合經文所說的,「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住就是心裡執著,以為這個法是真的、是實有;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這種修行有這麼重的過失,真的是盲修瞎練。

  再看底下這段經文,這是從另一面來看,喻不住之功。前面是住相的過失,住就是執著,執著的過失。不執著,功德就無量無邊。

  經【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請看註解:

  【若能心不住法】

  就是前面講的無實。因為一切法無實,當然他就不住,不會把一切法放在心上。這個意思同修們一定要明了、要很清楚。不住,就是心裏面很清凈,一絲毫的憂慮沒有,一絲毫的牽掛沒有。為什麼沒有憂慮?憂慮是妄想。為什麼沒有牽掛?牽掛是執著;都是錯誤的,都是假的。世尊在經中明明的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夠憂慮牽掛的心不可得,你用什麼憂慮、用什麼牽掛?用心,心不可得。你所牽掛的那些事,因緣所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佛叫你無住是真話,不是假話。實實在在這樣才對,你不這麼做你就錯了。雖然心不住於一切法,心裡頭什麼也不牽掛,乾乾淨淨的,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了。

  【而又勤布施】

  勤是很努力、很勤奮,在幹什麼?在做布施。布施是廣義的,這個諸位同修要記住,這兩個字包括我們整個的生活範圍,是我們一生當中全部的生活行為,在此地用布施兩個字做代表。生活行為怎麼叫布施?我們的生活行為要如理如法、要規規矩矩,給一切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這就是布施。穿衣,我們穿衣是人家穿衣的好樣子,這就是布施。希望我們影響他們,不要被他們影響我們。你看現在,外面一些年輕人,穿那些衣服,那些圖案畫得,你仔細一看是妖魔鬼怪。我們看了也去買一件穿,我們被他轉了,我們也變成妖魔鬼怪了。我們看到這個,覺得不太對勁。所以我們在台灣也設計了一套,全部是佛經上的句子,這個好!此地還做了有幾件,有些同修們穿在身上,「阿彌陀佛」,這個好!人家一看,念一句阿彌陀佛,善根種子就種下去。後面印「凈念相繼」,「凈定安樂」是《無量壽經》上的句子。我們穿衣服就是布施,就是叫很多人種了善根。希望我們大家都能這樣做,我們就能轉移社會風氣。不要看到這是小事情,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社會風氣慢慢好轉,這個地區人心安定。人心定了,社會就平安,大家都有福了。每天去搞這些妖魔鬼怪,不得了!你不要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影響,影響很深很遠,決定不是好事情。我們做帶頭的作用,希望大家要能響應,多設計一些好的圖案,正面的,能夠叫人看到生歡喜心,提起正念,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

  此地的凈宗學會,設計的T恤也不錯,不妨多設計幾種。一種,大家天天穿得好像老樣子,不換換花樣還感覺得有一點難過。多設計一些花樣,對我們情緒可以能夠調節,這樣好!多設計,我們多訂做,甚至於我們也可以跟親戚朋友、認識的人結結緣,這個結緣好!費用很少,影響很深遠,影響的層面很大。如果在新加坡能夠有個一萬、兩萬人穿這種衣服,對這個社會就會起很大的作用。這是說布施點點滴滴都是誘導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布施,所以它的範圍非常之廣。

  【是其人道眼明徹,空有雙離。真為依文字般若 ,起觀照般若 。則游於佛日光輝之中,徹見如實空,如實不空,具足體相用三大之性。如佛所得也。其功德不可思議也。】

  這個地方所說的,句句都是真實話。一個人果然心地清凈,又能發心幫助別人,這個幫助別人,諸位真正懂這個意思,你坐在家裡不動,你就幫助這個社會,你就幫助無量無邊眾生。你是一個家庭主婦,在家裡面完全做洒掃、洗衣燒飯,也能影響這個社會,也能影響一切眾生。念念當中點點滴滴都要跟社會大眾做好樣子。這個好樣子裡面一個原則,就是破迷開悟、斷惡修善,做這個樣子。只要去做,自自然然慢慢它就會影響,這叫真修行。肯這麼做法,一定是道眼開了;道眼不開,他不會這麼做。道眼沒開,念念是自私自利,哪裡肯做好樣子給別人看,他沒有這個念頭的;有這種念頭,真肯這樣做,這個人的確他的思想見解跟一般人真的不一樣。

  「空有雙離」,離有是不著相,心地清凈;離空,是要給眾生做榜樣。這是真正的依文字般若 起觀照般若 。文字是經典,讀了《金剛經》他真的去做,觀照是去做了;也就是經上講的受持,受持就是依教奉行,佛教給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樣去做。佛教給我們不執著,教給我們離一切相,我們真的就不執著,真的就離相。佛教給我們勤於布施,我們懂得這個意思,真正發心,點點滴滴跟廣大眾生做樣子,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空有兩邊不著,這就是受持金剛般若 。

  游於佛日光輝之中,跟佛菩薩乘願再來沒有兩樣,佛菩薩乘願再來在六道裡面遊戲神通,我們這個念頭一轉過來之後,我們的生活也是遊戲神通。哪裡都不執著,處處隨緣,絕無攀緣,你說那個生活多自在!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慈悲。「徹見如實空,如實不空」,空、不空是宇宙萬有的真相,他徹底明白、見到了,所以表現在生活之中,表現在行持之中,是具足體相用三大之性。體,空寂的,心裏面一念不生。剛才講了,憂慮牽掛捨得乾乾淨淨,這是與體相應;又能行於布施,這是與相用相應。行於布施,一定現種種相,一定起種種作用,這樣的生活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如佛所得。這個人的功德,只有佛知道,等覺菩薩也不能透徹了解,當然他也沒辦法說得出來,這是真實,決定不是假的。

  【住法布施,尚且如人入暗。】

  法是佛法。這個意思就是說,世間法他放下了,他不執著了,不放在心上了,他佛法很喜歡,把佛法放在心上也不行,也是錯的。為什麼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都沒有法了,你怎麼可以把佛法放在心上?經上又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為什麼要舍?因為佛所說的一切法,也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告訴我們,佛法世法都要放下,你那個心才會幹凈。所以說住於法布施,那個人還是入暗,尚且如人入暗。

  【然則住著根塵等境而不行布施者,當入何等境界,真不堪設想矣。】

  這個話我們簡單的講,那個人天天憂慮,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太多,樣樣放不下,又不肯布施,他的前途如何?江味農註解裡面講:不堪設想!前途在三途惡道,沒法子!住相,肯布施、肯幫助別人,能夠捨己為人,住相,那個人才生天福,才能生天。住相不肯布施、不肯幫助人,他的後果決定在三途。為什麼?他一定是貪瞋痴慢增長,道理在此地。貪心重就感餓鬼道;瞋恚心重,則感地獄道;愚痴心重,感畜生道;我慢心重,感羅剎修羅道,變成這個。這些話不是隨便說的,六道、十法界都是自己心想變現出來的境界。你這個心天天想貪,貪名、貪利、貪五欲六塵,這是餓鬼道。餓鬼道從哪來?是你自己貪心變現出來的境界,你自己去受用。什麼樣的心,變什麼樣的境界。佛給我們講,人道是五戒、下品十善變現出來的。我們前世五戒十善修得還不錯,這一生得人身,得人身是果;得到人身,這一生當中的享受、受用,那是報。果跟報不相同,我們要果好、報也好。報要好,應該怎麼辦?一般淺學裡面講,不出六道的,「斷惡修善」,前世修善,你這一世報就好,你的報就富貴、健康、長壽,得這個報。前世如果沒有修善,造惡業,這一世就貧窮,生活很困苦,會得這個報。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我們冷靜想想自己,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的是什麼心?我們所做的是善是惡?將來前途如何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去問人。再看底下這段經文,這是總結。

  經【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佛在這個地方,總結前面一段無實無虛、離相布施,他所得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經文裡面說得很清楚,當來之世,不是指佛陀在世的時候。

  【當來,通指佛後。】

  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佛當年講經所說的當來之世。

  【意在展轉弘揚此經,不令斷絕,利益無盡焉。】

  佛法要弘揚,佛法要流通,才能夠利益廣大的一切眾生,佛法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我們自己修行,做大眾的榜樣;我們團體修行,給其他團體做一個榜樣。在三皈依裡面,皈依僧,眾中尊。這句話什麼意思?什麼叫僧?僧是和合、清凈,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內心,就是無住,就是此地講的無實;修六和敬,那就是無虛、就是生心;僧團是這個意思,無住生心。六根清凈,無住;修六和敬,生心;無實無虛。六和敬的團體,我們現在叫團體,古時候佛門叫眾。眾,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團體。社會上團體太多,人不能離開社會生存,大團體、小團體。大的團體是國家,更大的團體是聯合國,大團體;小團體,在家同修最小的團體是家庭,家庭是小團體。沒有辦法離開團體生活的。「尊」是尊貴,僧團是所有一切團體裡面最尊貴的;換句話說,僧團是所有一切團體的好榜樣。他用什麼給人做榜樣?各個人心清凈,大家和睦相處,六和敬相處。一個僧團的建立會影響別的團體,人家到那裡一看,這個團體會叫人生恭敬心、生羨慕心,他就會想到「我們要向他學習」,這就是布施。不必要教,做出來給你看。僧團可貴,真正是一個僧團,諸佛護念、龍天擁護。護法神護持誰?護持真正的僧團。如果我們心不清凈,跟別人不能相處、合不來,那就是不和合,這個團體再多、再大、人再多,也不叫做僧團,不可以稱為僧團;僧團一定是心地清凈,修六和敬。這個意思就是要展轉弘揚,僧團裡面就肩負這個使命,承擔這個責任。

  一個道場,諸位要曉得,不管是大小,住持就是承擔責任的人。他的責任就是弘化一方,住持就像一個學校校長一樣,他要負責任的。校長可以不講經,可以不說法,可以不上課的,聘請教員,那個教員是不是真正善知識?這是校長的責任。聘請一個好的善知識,這一方眾生都得利益;如果請的不是真善知識,校長要負責任,校長有過失。所以校長有權,教權在他的手中,教化眾生的權在他手中。阿闍黎就是教員,阿闍黎是教員,教員沒有權,教員有能力。權跟能辨別清楚,他有能力替校長辦事,校長所交代他的任務,他要認真把它完成。所以一個寺院就跟一個學校沒有兩樣。諸位仔細去觀察,我們中國叢林制度,跟現在的學校沒有兩樣。住持是校長,首座是教務,管教務,維那管訓導,監院是總務。現在學校綱領執事有教務、有訓導、有總務,我們佛門裡面名稱不一樣,但是職務完全相同,你仔細去觀察,它是學校的組織。所以,要肩負弘法利生的使命。

  在一切法裡面,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個法門,《金剛經》是通於一切宗派法門,它講的是修行的原理原則。大家如果一看,《金剛經》是禪宗的,你看得太偏狹,偏見、狹小。《金剛經》的教義是通一切法門,不但是整個大乘法,連小乘法也包括在其中。前面經文我們讀過,「須陀洹不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那就是《金剛經》的意思,就是無住生心的意思。可見得通小乘,沒有一法不通;不但通小乘,通世間法。世間人要學會《金剛經》這個方法,在世間建大功、立大業,這個一點都不假。所以這個經的利益無有窮盡,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離開金剛般若 。

  這一段經文裡面,關鍵的字眼就是受持。如果沒有受持,其他什麼都談不上,受持兩個字是關鍵。

  【受,領納義趣,即是解也,思慧。】

  你要是對於世尊在本經上講的道理、義理,以及佛真正的用意;趣就是佛的意思,佛講這個經的意思;你真的能夠透徹理解、真正明了,像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懂得如來真實義,這是思慧。

  【持,如法而行。】

  《金剛經》上教我們什麼?教的是總的原理原則,行門當中的總綱領:離相布施、無住生心,這是總綱領、總原則。簡單的講,心裡清凈、一塵不染,念念為利益一切眾生,要生這個心,決定不能有絲毫為自己的念頭。我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但是也為自己,那個不行,那個剛才講了,你裡頭夾雜了;你夾雜就沒有真智慧。有一點小智慧,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不能夠夾雜。夾雜裡面的智慧,在我們佛法里叫世智辯聰,不能出六道。真智慧才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叫世智辯聰。就是說他起心動念,百分之九十九為眾生,還有一分為自己,這都不行,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破;絲毫都不為自己,你的四相才破,破四相就出了三界。《般若 經》上這種方法,真的是巧妙!

  我們看到小乘人,證得須陀洹果之後,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斷見思煩惱出三界,那個多難!多苦!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想想天人,我們就會心灰意冷。忉利天,我們中國人叫他做玉皇大帝,就是基督教裡面的上帝,忉利天主。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我們一個人活了一百歲慶祝,老人家長壽,忉利天人看到,才一天,你說多可憐!再往上去看,那就更沒意思了。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兜率天是彌勒菩薩住的地方,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我們人活了一百歲,兜率天看到:怎麼一會兒就沒有了?你想想看有什麼意思!這是佛經上的話,「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決定不是假話。佛的這些話,科學家們相信。因為現在我們接觸到外太空,知道外太空每一個星球裡面時差都不相同,所以這些眾生壽命不一樣,長短不一樣,現在在科學的理論上已經得到證明了。人生苦短,生命太短太苦了,何必造業?想想的確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何必要去造業?

  持,要如法修行,一定要遵守無住生心,念念為一切眾生,不要去想自己,沒有自己那就成功了。自己還沒有放下,換句話說,輪迴沒有放下;自己要放下了,輪迴就沒有了。這個利益不知道有多大!我們無量劫來,就是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什麼原因?就是「我」的這個念頭、執著的念頭沒有完全放下。剛才講,百分之九十九為一切眾生,還有一分為自己就不行,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徹底放下,一切為眾生。不要害怕:我徹底放下了,我明天日子怎麼過?日子好過得很,想不到的好過!放不下是真難過,放下就好過了。這是修慧。

  【又執持,服膺不失。】

  執持兩個字,我們在經上常看到,《彌陀經》上講「執持名號」,這就是全程肯定,決定遵守,永遠不放棄,這是執持的意思。對什麼法要這樣執持?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心裡什麼都放下了,乾乾淨淨,只保留一個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要,就要一個阿彌陀佛。佛為什麼教給我們這樣做法?諸位必須要知道,這個心乾淨,什麼都沒有不容易做到,做不到!它不想東就想西,它會胡思亂想。佛知道眾生這個毛病,用一個方法叫你執著,把其他的執著都打掉,這個方法就妙了。佛門裡頭,所謂法門無量、八萬四千法門,多半的法門都用這個原理,叫你執著一個,把其他的妄念打掉。像宗門裡面用的觀心,後來變成參話頭;教下教給你修止觀,還不都是有執著。但是你要曉得,那些執著,執一舍一切,他不能往生;必須要用這個方法,把見思煩惱斷掉之後,你才能出得了三界。唯獨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見思煩惱一品都不斷,也能往生,這個便宜佔大了,所以叫門余大道。不要斷煩惱也能夠往生,用其他的方法,可以說原理都是一樣的,用一念止一切妄念,就是這麼個道理。但是其他的方法,不破見思煩惱,不能出三界,不能算成就。唯獨凈宗法門,執持名號,一品煩惱不斷都能往生。你要問這是為什麼?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佛的願力,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不要懷疑、不要問。有些人破凈土的,哪有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現在飛機從西面飛,飛幾個鐘點不就又飛回來了,哪有西方?我們聽聽,「不錯!是滿有道理。」那就完了,你對凈土懷疑不相信,你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就被人家破壞掉了。所以根本不要理會現代人怎麼說,你看看自古以來念佛往生的人有多少?人家都去了,我為什麼不能去?決定不懷疑。

  必須要知道,妖魔鬼怪的手段很高明。他們看到你念佛,看到你要脫離娑婆世界,要去作佛、作菩薩,他又嫉妒、又恐慌,想盡一切方法來阻擾你、來破壞你,讓你去不成。這些年,凈宗在全世界弘傳的確是有進步。讀經的人多,念佛的人多,可是魔也很厲害,障礙的手法很強、很高明。過去有一個時期,有人說帶業不能往生,查遍《大藏經》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那的確是引起世界性的震撼。許許多多的念佛人聽了這個話,人家確實拿出證據來,《大藏經》上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引起一陣恐慌。在美國老居士當中,沈家楨居士很多人都聞名的,沈家楨居士都慌了,他請我到紐約去講經,那個時候他七十多歲,自己駕車在機場迎接我,在車上就提出這個問題。我在洛杉磯碰到周宣德老居士,這在台灣非常有名的大德,他那個恐慌的程度超過沈家楨,都被我碰到,他來問我:「法師,現在人家查遍《大藏經》,都沒有帶業往生,我們這一生念阿彌陀佛都白念了!」我看他那個語氣神情沮喪、悲哀、可憐那個樣子,我嘆了一口氣,我說:不去也罷!他覺得非常意外,你怎麼說這個話?我笑著問他:「如果不帶業,西方極樂世界有哪些人,你曉不曉得?」經上說的,說西方世界那些人太多了,數不清!「如果不帶業,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我這樣說,他還沒聽懂、還聽不懂。他感覺到很茫然看著我,我只好再給他解釋,我問他: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這都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對不對?他說:對!我說:那是不是業?他才恍然大悟、才明白了!等覺菩薩還帶業,不帶業的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文殊、普賢都往生,都帶業往生。經上沒有帶業往生四個字,但是有意思在。佛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四依法裡面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義是什麼?西方世界有沒有講四土、三輩、九品?有!這個經上都有的。如果要不帶業的話,那四土三輩九品從哪來的?他這才明了、才放心。我說:「老實念佛,決定往生!」怎麼學佛學了那麼多年,被人家幾句話就嚇得那個樣子,就被境界轉了,很糟糕!

  現在又有新花樣了,有人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太陽往西邊落下去,太陽神。東方藥師如來是早晨的太陽,早晨的太陽神,阿彌陀佛是下午的太陽神,太陽神就變成兩個了。你們想想怎麼講得通?所以稍稍有一點頭腦的人,一聽這個話,他那個把戲就揭穿了,怎麼會這麼沒有智慧?這都是不明教理,真的是盲修瞎練,才會輕易被人家幾句話就動搖了心,這是很可憐的一樁事情。所以我們要深解、要堅持,無論別人怎麼說,能夠勸導他的就勸導他,不能勸導的就念阿彌陀佛;無論你怎麼說,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他一定會問:你為什麼這樣固執?因為我看到不少人念佛往生的。這個沒話說了。你修你的,我修我的,互不相干。假如我修成功,你沒成功,將來我度你;如果我這個失敗,不成功,你修成功了,到以後你來度我,這兩個交個好朋友也不錯!

  【讀誦是聞慧】

  這是受持讀誦,聞思修三慧具足。

  【先言受持,是明其已開圓解。】

  受持,剛才講了,是關鍵,他怎樣肯接受、肯依教奉行?他要不是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他做不到。叫你一切放下,你決定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搞清楚。我為什麼要放下?沒搞清楚!所以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佛教給我們放下,他自己放下了。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的,生在帝王之家,真的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統統放下了。別人要爭、拚命去爭,他得到了,捨棄、放下了,妻子兒女都放下,所有的財產也放下,樣樣都放下。他也學了不少法,印度九十六種外道他都學過,他統統放下,法也放下了。世法、出世法全部都放下,做給我們看,不單單是口說。放下之後,真實的功德利益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史以來中國、外國,哪一個人一生所說的東西,能跟釋迦牟尼佛比?沒有一個。我們看看留下來的經典,無論看到哪一部,真的是充滿了究竟圓滿真實的智慧。你從這個地方體會釋迦牟尼佛他的生活,他這個意思是什麼?生活在究竟圓滿智慧之中,這是福!反過來想想,我們生活在憂慮煩惱之中,他生活在智慧裡面,你能想到這一層那就了不起,那這個佛我要學!佛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美滿,我們今天這個世間人常講真善美慧,佛才是真善美慧的生活,究竟幸福美滿,人家是過這個日子。你要是見不到這個,你怎麼肯真正發心去學佛?你要是沒有這個境界,《金剛經》一展開,須菩提雖然稱讚「希有世尊」,你聽了也莫名其妙。哪個地方希有?沒看出來。必得自己有個幾分相應,這個真有味道。我們沒看出來,他這一句提醒了我們,我們看出味道出來了。所以自己一定要真正看破、放下,然後古聖先賢稍稍給我們提示,我們就會悟入。

  像我過去講《楞嚴經》,我是學《楞嚴》的。《楞嚴》大概講了至少有七遍,我都記不得,講過很多遍。《大勢至圓通章》的殊勝,那就是不懂,就這麼含糊籠統講過去了,看不出它的特別殊勝處。印光大師這一點,我就覺悟了。我沒有見過印光法師,他怎麼點醒我的?凈土五經。凈土五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合在五經裡頭,是印光法師。凈土原來只有三經,《行願品》是魏源居士列進去的,他是清朝咸豐年間的人,是魏源加進去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印光法師加進去的,他把這個經一放在五經後面,我再一想,有道理!我才看出這二百四十四個字不可思議!凈土宗的心經。不但是凈土宗的心經,是整個《大藏》的心經,比《般若 心經》殊勝太多太多了。這麼回過頭來一看,趣味無窮,就不一樣了。所以你要不真干,祖師怎麼指點也是枉然,你也體會不到!先言受持,是說他已開圓解,我們一般講,他已經開悟。

  【信圓持亦圓】

  他解圓了,信就圓了,於是他的修行,他行也圓,這個持是講他的行持,他在生活上圓滿。

  【是人深契佛旨】

  對於佛的意思,他深深的體會了,他明了了。

  【蒙佛加被。是人功德,惟佛證知。】

  這個人得佛的加持,佛的加持在一般來講,自己應該感受得到,業障能消。我過去年輕時,身體不好,業障很重,最明顯的是口臭。我出家的時候,有一些同修都指著我:法師你的口很臭!可是講過幾年經之後,沒有了。那些同修說:法師你修得不錯!你的業障消了。還有我耳朵裡面有一塊黑痣,大概有小手指這麼大的面積,沒有了,自己脫掉了。身體輕鬆了,病痛沒有了。有很多地方,自己能夠感受得到佛力加持。在講台上就更明顯,許許多多的意思自自然然生起來,這三寶加持的。你們這幾天學《彌陀經》,我講六方佛那個,那不是我想的,也不是我預備的,在講台上就自然講出來了。講出來之後,暢懷法師就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講得不錯,你有沒有筆記?我說:沒有!那趕快寫。講完以後,下台寫的,不是上台寫出來的;講完以後寫出來的,這是佛力加持的。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對心經的理解是不是千人千面,心經是有終極理解還是高就高在千人千面?
如何做到金剛經裡面提到的 云何應住 云何降服其心?
地藏法門學習有感——破執離相,安忍無生
《三法印之運用分享(占卜、術數、風水)的真相》
什麼是般若?

TAG:報告 | 金剛 | 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