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安般太極拳法精華(上)——牛欄閑客

拳論

什麼是內家拳,使用內勁的就是內家拳。什麼是內勁呢?內勁就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說落水狗上岸一抖毛是內勁,比較牽強,因為狗的呼吸功夫太差了。最好的比喻就是老太太拉屎攥拳頭,屎出內勁。把人體想像成一根豎立的圓柱,這圓柱只要有一點不正,就需要外力的扶持才能使其保持平衡。只要有保持平衡的外力,人體就不能徹底的放鬆。所以人體徹底的放鬆的基石就是中正,這就又回到了我一直強調的尾閭中正。我看過黃性賢的一個式子,金雞獨立。尾椎向下,全身放鬆。尾椎正了以後,髖關節和踝關節都鬆掉了,膝關節自然也是松的。這時,理論上講,你可以獨立很久。如果你不能做到這點。說明你還不懂太極拳的放鬆。這種滋味我嘗到了,希望我的讀者通過正確的練功也能嘗這種滋味到。到時,你就知道我講的真實不虛。

你看獅子多聰明,他比你小十二歲,但他走貓步時,只要一個尾閭中正。走貓步是個簡單的事情,不必複雜化。有人說,走貓步要心靜體松。我說,你都心靜體鬆了,還走什麼貓步。

 

    在武禹襄得到《太極拳論》並將其傳播之前,人們管楊露禪練的拳叫綿拳,亦稱為十三式,現代太極拳的名字是因此《太極拳論》而來。武禹襄管自己創的拳叫太極拳。所以,現代太極拳的發明者,無疑是武禹襄。

其實《太極拳論》寫的是太極拳的用法,對怎樣煉太極根本就一字不提。《太極拳論》的實用性遠不如楊澄甫的《太極拳練習談》或《太極拳十要》。

太極拳是改拳容易學拳難,太極拳就是改拳,一生都在改。

太極拳的行拳練功和推手都可以以一個簡單的方式開始,楊氏太極拳拳架最重要的就是從起式到第一個十字手的第一段。

我將懂勁定義如下:在修鍊太極拳的過程中,得到的能將受力點的力轉移到支撐點的能力,及能將支撐點的反作用力,轉移到接觸點的能力叫做懂勁。

我現在將懂勁重新定義如下: 在修鍊太極拳的過程中,修鍊者得到的能將受力點的力轉移到支撐點的能力,及能將支撐點的反作用力,轉移到接觸點的能力及以此為基礎,在習練中得到的沾粘連隨,聽化拿發的綜合能力叫做懂勁。

 

安般拳法精要

如果有人讓我推薦拳架,我一定推薦郝少如架,武氏太極拳是真正的太極拳。太極拳是誰發明的,是武禹襄發明的。在此之前,人們把這種拳術叫十三式。

安般太極拳法的組成:

科學安般守意。安般念也叫數息觀,就是數你的呼吸,其他什麼也別想。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只要你能堅持,就能數出東西來;平面太極拳架。推薦拳架:101楊式太極拳,郝少如武式太極拳架;小般若樁。內功轉成內勁的最好方法;太極拳與修定的關係。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定,可以以定擊人。

拳要打得真開展,要有一定基礎,這基礎就是兩肩和兩胯的鬆開。初學者,只有假開展。

安般太極拳法認為在盤架子的練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尾閭正中,第一是尾閭正中,第二是尾閭正中,第三還是尾閭正中。之後,要鬆開兩個胯關節。然後,才輪到虛靈頂勁及松肩沉肘。

安般太極拳法之要:

1? 尾閭正中。2? 松腰,松腰是個大活。3?沉胯。安般太極拳講究胯要練出向下松沉之感。安般太極拳法之要第一是尾閭正中,第二是尾閭正中,第三還是尾閭正中。4? 以鄧氏科學安般念為太極拳內功心法。變玄學為科學,強調心息的變化。從這點看,傳統太極拳練法的終點,是安般太極拳法的起點。5? 平面太極拳架。平面太極為練法,立體太極是用法。平面太極拳架要求虛實的轉換是從零開始,平面太極拳架的缺點是不如立體太極拳架美觀。6? 小般若樁。7? 虛靈頂勁。8? 拔背豎脊。9?各大骨骼關節的鬆開。10? 內外三合。11? 虛實分清。12? 用意不用力。先在心,後在身。

鄧氏安般念,平面太極拳架及小般若樁,為安般太極拳法三寶。小般若樁不是入門的東西,需有兩年平面太極拳架的基礎,並需要在盤拳時出現自然真腹式呼吸後方可練習。

 層次說

李雅軒云:硬勁不如僵柔勁,僵柔勁不如松沉勁,松沉勁不如輕靈勁,輕靈勁不如虛無勁。

我覺得可以把太極拳的層次分為五等,第一等慢打少林,第二等陸地游泳,第三等是水中走路,第四等是水中游泳,第五等水上行走。

打拳時已有一定氣感,此時揮動手臂的感覺有時像游泳一樣,但腳底下沒變,還是踩得死死的。這就是我的陸地游泳。

至十日左右,狀況穩定,打拳時和走路時腳跟地面已經不再是踩的死死的了,有點虛起來的感覺。我突然悟到,這就是郝為真講的第一個階段,如在水中走。水中走路,水淺時感覺不到,水深時由於浮力的作用,兩腳已經無法把地面踩死。這就是郝為真的第一層意思。我達到這層意思只差兩天整好半年。練拳架要先緊湊,後開展。打二代平面太極拳,開始是找不到尾閭的,但要注意收臀。學好架子後,要下點功夫,最好能停止房事兩個月,打著打著,氣感就有了:一開始的氣感較少,之後會越來越強烈,甚至氣感能帶動調整拳架。這都算不了什麼,要練到腳底有輕靈的感覺,才算一段落,這就是郝為真論太極拳里的第一個層次,水中走路。

特埃已經到了如在水中游的階段,他打拳時,氣沉丹田,尾閭中正,而腳下卻是輕飄飄的。到止息階段的人練太極拳尾閭極正。這種人如肯下功夫,出來就是如在水中游的境界。其實在隨息階段命門處和丹田就會有發熱的感覺。在止息階段,由於定力的增強,會有輕安舒服的感覺。接著有人會出現一些幻像,我將此種狀態命名為欲界幻定。

任何時候,尾閭正中都要排在第一位。松沉之痛的徹底解決,一是尾閭放正,二是兩胯關節完全鬆開,三是要有內功上身。這內功上身的標誌就是在松沉之後的腳底輕靈感。郝為真論太極拳的第二層意思,水中游泳。松沉之痛完全過了以後,是一周一個變化。要加大運動量。楊家拳的松沉勁和輕靈勁是好東西,此時再來注意松肩。松胯是修理自己,松肩是修理別人。

功夫上身是要在水中游泳階段。水中游泳是不收腹,尾閭正中,肚子松下來的情況下的重中輕,感覺在腳底,腹部和尾閭,這時功夫上身的標誌是身形。小孩的身形好,他的肩關節和胯關節是鬆開的,用力時會自動調成最佳角度。身形越好,勁越整。最後感到全身合一,這時丹田就有東西了。我以前聽到丹田就怕,但現在知道了,丹田確實是存在的,人找丹田很難,找不好會出偏,功夫路子對了,丹田會來找你。跟賺錢一樣,所謂人找錢難,錢找人容易。

我從開始學拳,到找到第一層意思用了半年時間,感覺那一段是真心苦,而從第一層意思找到第二層意思,用了一年零一個月。感到的不但是辛苦,而且是肝苦。

 

松這東西,鄭曼青和李雅軒強調的最多。不過太極拳的放鬆是一種在可以承受外力的情況下,能輕鬆的應對。

何其松的功夫好主要是名字起得好,何其松,練太極的只要能松,再肯下功夫,就一定會有好功夫。

李樹峻言:行拳時,腳底這一片永遠是虛虛踏地,無腳底支撐之感,(即不犯雙重),則胯就成了感測器,腰也自然空掉了。我同意李樹峻的說法,也就是說雙重的問題在腳底。

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由四肢爬行變為兩腿直立行走,脊椎變形,兩胯關節被壓死,在人的大腦越來越聰明時,四肢與身體的整體性功能退化(好像值得)。練太極拳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把尾閭擺正,將兩胯鬆開,松兩胯關節最好的方法就是盤架子和走矮步,所謂虛實分清也是分在兩胯關節。鬆開的感覺好像是往生鏽的軸承里滴油,是一點一點鬆開的。當你打拳時能自動觀注到兩胯時,說明兩胯開始鬆了,從開始松到完全鬆開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最好常看松胯松得好的人打拳,全身關節鬆開是以後的事。開始練拳時,松兩胯最重要。

鄭曼青雲,按松之一字,最為難能,如真能松凈,余皆末事而。書中的體用歌亦寫得極為精彩:我有一轉語,今為知者吐,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又云:身似行雲打手安用手,渾身是手手非手。鄭曼青對中定的解釋最佳:中需時中,定無常定。鄭曼青在台灣教拳的拳社命名為時中學社,即緣於此。

太極拳的放鬆從肌肉開始,並要鬆開骨節,往下松沉。

各關節的放鬆,主要是胯的放鬆。走貓步或盤架子(要走平面太極)可以把它鬆開,就像往裡滴潤滑油一樣。完全鬆開後,如果尾閭正了,屁股(胯)往下一掉,整個胯才叫鬆了,胯鬆了以後就可以按郝月如的說法左胯托起右胯,或右胯托起左胯來行拳了。

一般來說,打拳時,意在何處,何處就在松。我坐樁練松肩。終於找到我認為的高效率的松肩方法。這種松肩的方法就是坐著打拳,打拳時意在兩肩。兩肩不能起,另外,打拳時意在第7頸椎,第7頸椎的豎直,是虛靈頂勁的基礎。所謂力由脊發,就是力由第7頸椎發,發時頭向上頂,也是向上拔第7頸椎。多麼重要的第7頸椎。

什麼是氣沉丹田,在這一階段,把肚子放鬆就是氣沉丹田。但松肚子要慢慢松,要練出高功夫,要開始松身體的各大關節。傳統的方法是要先松肩松肘,這個順序是不對的。松關節就松兩胯關節,我之前有不少對松胯的描述,松胯真的很重要。你倆胯真的能全鬆開,全身其它關節也就差不多了。從最初兩胯有要松的意思到胯完全鬆開,沒兩年還真下不來。所以要走平面太極。走立體太極,一上步就把胯壓死了。一邊松胯,一邊要找尾閭中正。

我是先松兩胯再松兩肩,我覺得我松關節的順序更好。一旦兩胯關節鬆開了,再來松兩肩,容易得很。十一月中旬,也就是兩臂有松沉感後的一個月,打拳時胸椎豎起,拔背直脊,頭有向上領頂之意。到此時感覺東西找齊了。

鄭曼青把對方打得滿口鮮血,看來不只是一個松字了。

松最初的感覺是輕和靈,但這種輕和靈是不能用不好用或用途不大的,這一階段相當於郝為真說的水中走路,雖有浮力但腳不能離地。過了這個階段就應該要求松沉了,求腳底有根,光松是沒用的。松出沉來就對了,松沉松沉,一直向下。過了膝蓋,膝不受傷。松膝的最好方法,就是貓步武走,否則你就要耗上二三十年的時間。儘管如此,能松膝的就是高手。過了腳踝,就到腳底了。到了腳底,才叫松沉。

松沉二字,須向拳架中求。如果你打拳有點沉味了,一般就能看出別人的拳是否松沉,如果你打拳時能松到腳底了,一般也能看出別人是否松到腳底了。跟松沉有關的是人的重心。練太極拳者的重心,總共有四種。第一,實際重心,第二,意念重心。第三,感覺重心,打拳時你自己感覺到你的重心在那裡,而快速松沉到腳底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尾閭中正。第四,功夫重心,功夫重心是前三種重心的結合。功夫重心一般在丹田。

對高手來講,松沉勁其實是最基礎最入門的東西。

 健康

李雅軒說:「今要達到健康,就必須先將身心放鬆,靜下腦筋來,以恢復身心的自然,恢復自然之後,也自然會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的操練身體的外形,也不能象和尚道士之只修鍊內部靜坐養神,必須動靜參半,身心兼修,內外並練而後可。」

能動手防身的太極拳,健身的效果更好。

 基本功

貓步和拳架在最初是同等重要的。到了高級階段,拳架的優勢才會體現出來。此時,你會知道,拳架的作用是無法代替的。安般太極拳法認為在盤架子的練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尾閭正中,第一是尾閭正中,第二是尾閭正中,第三還是尾閭正中。之後,要鬆開兩個胯關節。然後,才輪到虛靈頂勁及松肩沉肘。

我練拳時是以尾閭正中為主,然後是松兩胯關節。當這些做好了後,胸椎頸椎開始豎起,拳也越打越開了。

 

平面太極拳的特點是,向前邁步時,前腳的支撐力從零開始,直至撐起全部中心。前腳可以隨時收回,重心由後向前是滑過去的。立體太極的特點是,踏步向前,重心隨腳而落,前腳不能隨時收回,重心是跳過去的。

王榮達就是唯一的仙鶴,王榮達的拳打得中規中矩,尾閭中正,松沉自然。王榮達打的就是平面太極拳,落腳輕緩,身體由後向前滑出,是真太極功夫。

武氏太極拳屬於典型的第二代太極拳。第二代太極拳的特點是架子高,高架子的太極拳有利於尾閭正中。從武禹襄的打手要言能看出,武禹襄的太極拳造詣達到了太極拳修鍊者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武禹襄在創編此拳時考慮了此拳的實用性,因此武氏拳非常適合技擊。但從武氏拳留下的推手套路來看,武氏拳應該更適合散手。第二代太極拳也產生出了頂尖的技擊高手,楊班侯,郝為真,楊少侯,孫錄堂,李香遠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楊家三代人練出了不同的太極拳架,到楊健侯定型的中架子,是第三代太極拳。第三代太極拳是從第二代高架太極拳中發展而來的。第一代是聽天由命,第二代是尾閭中正,第三代是開胯守中,第四代是重在實用。第三代太極拳叫落胯太極,虛實分明,重心落在一條腿的胯上;但這必須是鬆開關節的胯。向前邁步時,開胯落腳,落腳後再開胯。第三代中架子的特點就是開胯。當你兩胯關節從前到後完全鬆開之後,打楊氏太極拳,起式後向左棚出,你就會豁然明白,原來如此。

董虎嶺打的,是第三代太極拳架代表人物的傑作。董虎嶺打拳的地點是盤谷銀行老闆娘的後花園,董虎嶺象一隻低飛盤旋的老鷹,含胸塌腰,兩胯及兩肩臂輕靈的大開大合。行拳中被一個小石子踮在腳底,董虎嶺輕跳兩下,將拳一直走完。用英語和廣東話解說的是在香港長大董茉莉。歷史上,唯一輕鬆戰勝泰拳頂級高手的董虎嶺是太極拳手。鄭曼青的鄭子簡易太極拳骨子裡也是第三代太極拳,鄭子簡易,簡而不易。

第四代太極拳就是我們現在所常見的到處流傳的傳統楊氏太極拳。由於它落腳時帶著全部或部分身體的重心,所以我在之前稱之為立體太極拳。立體大架是技擊架,是功夫出來以後才能打的架子。

第三代拳架出功夫高過第四代。傳統楊氏的教法傳授的都是第四代拳架,中架子第三代拳架。或在這兩者之間,國家規定套路屬於三代半拳架。第三代平面架無疑要好些,但對初學者說,也是倒因為果的東東。要想順利的找到尾閭,一定要從二代高架拳打起或二代半的中高架。但這種架子不能參加比賽,不能拿金牌。

 

正尾閭楊家的兩大秘傳是走太極貓步和面壁蹲牆術。走太極貓步,步子也不要大,不要大過正常走路,走時收臀,頭部平穩,腳不要向兩邊撇太大,更不要落腳轉腳,耽誤時間,走貓步是要走量。

走貓步都有什麼用處呢?第一是正尾閭,第二是松腰,第三是沉胯,第四是松兩個胯關節,第五是松整條腿。這五點好處當中,第一正尾閭是基礎。

獅子是個有頭腦的人,他感到了尾閭中正的重要性,他在博文中用了拚命兩個字,屁股拚命往前推,而且要時時刻刻往前推。獅子說的感覺屁股往下一掉,其實是腰胯分離的感覺。腰胯松到一定程度,就會有這種感覺。

開始走時,只有兩個要求,一是尾閭中正,二是要走平面貓步。

還有就是要放鬆。因為要放鬆,所以不能走低架。獅子說,走多了,步子和速度會自己調整,這是對的。這是過來人的經驗。

出現腹式呼吸的貓步以後,再打拳,就真的鬆了,不用力了。我打楊氏太極拳時,不是不用力,是兩臂根本就沒力。所以說,放鬆不用力的打拳,是功夫。這時候,如果你跟人動手,對方都會說,你怎麼這麼大的力啊。

今天蔣濤先生問我,怎麼樣才叫松腹。給出答案,走貓步和打拳帶著腹式呼吸的就叫松腹。但這只是開始,離腹內松靜氣騰然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貓步有文走,有武走。每天練拳之前,走個百八十步,是為文走,之後打拳,會覺得格外輕靈。我最初也是這個走法,也是這個體會,走貓步也有沉氣的作用,因為開始練拳尾閭不正,但走貓步時,尾閭倒正一些。所以初階段走貓步漲功夫效果極好。我走了一萬步,腳底下就輕了。一個月後,尾閭有正的感覺,走貓步尾閭直奔前腳後跟。

當然,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獅子,走到兩萬步,走出了屁股有往下一掉的感覺。

如果走貓步一走就是一兩千步,就是武走。是增長基本功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其效果在跟人推手時可以表現出來。貓步文走要求走質量,要走的細。而貓步武走的要求是要有量。

貓步文走的好處是松關節,特別是髖關節。誰都知道松髖關節非常重要。

貓步武走的好處是松整條腿,皮肉筋膜骨頭關節。腿的中間部位是膝蓋。如果整條腿都鬆了,那膝蓋一定是松的。如果腿上有哪兒還不松,那膝關節也別想松。松膝是個大問題,太極拳的發放也可以用膝蓋發,但要你的膝蓋鬆了以後才行,用膝蓋發人,一屈膝人就發出去了。

 

要怎樣才能神氣入骨呢?先要兩股前節有力。要把兩條腿練出來,而且胯膝踝三個關節鬆開,做到我以前常說一腿三折。這兩條腿是要下大功夫的。一般踝關節鬆了,胯關節鬆了,膝蓋關節也就鬆了。擎起彼身借彼力,首先要能擎起自己。雙腿擎起別人,單腿要能擎起自己。這其中非要吃大苦耐大勞不可。李雅軒可以連續走幾個小時貓步,所以李雅軒的兩股前節有力。李雅軒講練拳要大松大軟。真的大松大軟是以兩股前節有力為前提的。

能做到兩骨前節有力,大胯才能向下松沉。講開胯的人很多,其實應該說沉胯才對。兩肩的松沉關鍵在於脊椎,脊椎有感覺了,兩肩才能說是真正的松沉。安般太極拳法強調的幾個重點,一呼吸。二尾閭中正。尾閭中正做到了,胯就正了,腰也才能松。我打拳整十個月才找到尾閭中正,一年十個月虛靈頂勁的感覺自己來了,之後胸椎,腰椎,頸椎感受越來越深。半個月後感覺腰椎能向後拱,練一個月後感覺神意上身,整條脊椎向上挺拔。脊椎的感覺有了,才明白什麼是松肩,什麼是力由脊發。兩肩就向汽車的方向盤,同它下面的軸連成一體。軸就好比是脊椎。汽車是用方向盤來控制轉軸,而太極拳是用脊椎來帶動兩肩。

變換在腿,兩腿需能一腿三折。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這還是脊椎的事,脊椎上拔,自然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上於兩臂相系,下於兩腿相隨。這要各大關節松的好。化時關節鬆開,發時關節合攏。關節能開能合,好像用離合器控制。

上面這些文字非常重要,講的是什麼,是基本功。頂牛要頂,暗勁也要。但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基本功。

怎樣煉出基本功呢?沒有多複雜,簡單說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尾閭中正。兩個基本點中,其一就是把呼吸調出來,心息沒有變化不是算內家拳。另一個基本點,就是鬆掉兩條腿,特別是要放鬆支撐腿,一要用意,二要下大功夫。

鄭曼青和陳志誠都善散手。這兩人就是把基本功練通了。

 

 

身法

1,尾閭中正

李雅軒認為,「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練功夫最重要的規則。要正身心,要滿身輕利,首先要做到尾閭中正。

我在家裡走路,感覺屁股突然往下一掉,整個胯鬆了。從最初的兩胯關節有松的感覺到整個胯往下一掉,整整九個月,這回才是尾閭真正了。葉大密說,尾閭如行舟之舵。尾閭真正時,能感覺到尾閭是在兩個後腳跟蕩來蕩去。

另一個問題練太極拳一定要尾閭正中。做到百分之百尾閭中正的,一萬個里絕對出不了一個。但如果你打坐坐到隨息的階段,你打拳時尾閭就基本是正的。

我說的完全中正是指任何一個架子及其轉接其他架子之間時,都要中正。打拳時,意在尾閭,尾閭如行舟之舵,用尾閭把一趟拳打下來,懂這問題的人不多。

這世間懂得尾閭中正的人原本不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是最重要的一把鑰匙。平面太極拳架要求尾閭絕對中正。所謂一舉一動,尾閭中正。傳統楊氏的教法傳授的都是第四代拳架,中架子第三代拳架。或在這兩者之間,國家規定套路屬於三代半拳架。第三代平面架無疑要好些,但對初學者說,也是倒因為果的東東。要想順利的找到尾閭,一定要從二代高架拳打起或二代半的中高架。但這種架子不能參加比賽,不能拿金牌。

放棄尾閭中正的拳就不是太極拳,不懂尾閭中正的拳很難練出太極功夫。

人體的組成下面是由兩條腿支撐,中間是大胯骨盆和脊椎連帶全身。胯要有沉的感覺,脊椎要有上拔的感覺。學拳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尾閭中正,能尾閭中正拔背頂頭的感覺就會慢慢到來,且會越來越強。大胯為虎,脊椎為龍,其連接點就是尾骨。尾閭中正了就是龍虎相匯,神氣歸真。否則就是神形不合,龍虎不交。

武匯川講屁股要用力向前收,收到不能再收了才叫尾閭中正。

楊澄甫太極拳十要里有講要松腰。而松腰的前提就是尾閭中正。

人類自然站立,尾閭都是不正的。要想正,膝蓋要彎曲,屁股要向前收。

那怎樣做才能儘快做到尾閭中正呢?走貓步絕對有幫助,當然練習安般念也管用,如果你的程度達到科學安般念細隨的程度,想不正都難呢。

練太極拳,要能做到一舉一動,尾閭中正。進步就會快。

 2,氣沉丹田

其實盤架子最重要的就是不收腹。什麼是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就是放下你的腹部。如果收腹的話,一輩子也練不出東西來。

其實太極拳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感覺動功。李雅軒說,太極拳是氣功,練時別忘了行氣,行氣者何?即慢慢深長呼吸也。又言,太極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氣沉丹田,鼓盪丹田內息,以與連綿不斷之動作做相應。因內息之鼓盪不停,亦自能抽動外面呼吸之氣往來不掇,且細勻深長,如膠似漆。

對丹田不能看輕,也不能看重。

功夫上身是要在水中游泳階段。水中游泳是不收腹,尾閭正中,肚子松下來的情況下的重中輕,感覺在腳底,腹部和尾閭,這時功夫上身的標誌是身形。小孩的身形好,他的肩關節和胯關節是鬆開的,用力時會自動調成最佳角度。身形越好,勁越整。最後感到全身合一,這時丹田就有東西了。我以前聽到丹田就怕,但現在知道了,丹田確實是存在的,人找丹田很難,找不好會出偏,功夫路子對了,丹田會來找你。跟賺錢一樣,所謂人找錢難,錢找人容易。

 3,含胸

看來含胸有輕身的作用。另外的感覺就是含胸有虛心實腹的作用,含胸有利於氣沉丹田。我的經驗是含胸就不能拔背。沉肩有兩種,一種是含胸沉肩,一種是拔背沉肩。功夫淺時,是含胸沉肩,功夫深時就變成了拔背沉肩。這就是我要說的含胸不如拔背。

 4,拔背

拔背是指胸椎的第三椎,是十二塊胸椎後凸與前凸的轉折點,拔背就是拔這第三胸椎,使整個胸椎伸直。拔背了,就不能含胸了。

 5,沉肩

只要你的第7頸椎豎正了,你的肩就沉下去了。第7椎有控制兩肩的用處,你用一隻手按住你的第7頸椎,動一下你的肩膀,你的第7頸椎也會動。拔背沉肩好過含胸沉肩。所以說,含胸不如拔背。松肩很重要,沉肩也很重要,松肩要從沉肩做起。沉肩就是不聳肩,不寒肩,不起肩其相應的動作因該是頭向上頂,直背豎脊,肩向下沉。可以試試看,不論是站是坐是走,都可以。頭正直,使勁向上頂,同時以手帶肩,拚命向下沉。十秒鐘後,兩手會發麻。更神奇的是,打太極拳要求旋腋。你7頸椎能豎起來,你打拳就能旋腋了,能放開了,能舒展大方了。而練太極拳為什麼對身體有好處,主要就是拔直這根龍骨脊椎。

 6,虛靈頂勁

功夫上到整條脊椎了,虛靈頂勁就有了。丹田的感覺也會越來越強。丹田是不說為好,因為各人的感覺不盡相同。虛靈頂勁就是把前凸的頸椎豎起,關鍵的是要把第7頸椎的位置豎好。第7頸椎在練太極拳里作用非常重要。只要第7頸椎的位置擺好了,就能找到虛靈頂勁了,另外從第7頸椎向上拔,拔正了第三根胸椎,就是拔背直脊。

 推手

推手時,千萬不能講別人頂。根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有雙方頂,沒有一方頂。

練太極拳為什麼要練推手呢?我可以給出如下答案:

一,太極拳推手本身帶有很大的趣味性,他可以作為成年人及老年人的遊戲讓你樂在其中。

二,太極拳的推手是檢驗你練習太極拳拳架的最好的方法。你練得正確與否,效率如何,及你在這方面的天賦,可以通過太極推手檢驗出來。

三,太極拳的推手能力是尋找太極拳老師的一個重要標準。

四,太極拳的推手是從拳架過渡到散手的一個重要階段。有推手基礎的技擊為藝術技擊。

太極拳推手的好壞主要看推手者懂勁的程度如何。前輩們喜歡說,能聽勁,然後能懂勁。我的感覺卻相反,我覺得能懂勁,才能有聽勁。懂勁的功夫,主要還是從拳架的練習中獲取的。

田兆麟說:太極拳基本功夫全在定步推手中,希學者切勿漠視。

當然,太極拳推手的基礎是要在盤架子上多下功夫。而在最初練習推手時,要先在化勁上找東西。

推手真的可以用意不用力嗎?真的可以。但用意不用力也是有很多的種類。

常見的有八種用意不用力:

1, 自己用意不用力,要求對方也用意不用力。

2, 要求對方用意不用力,自己想怎麼推就怎麼推。

3, 喂勁時用意不用力,推手時用力不用意。

4, 局部用意不用力,整體用力不用意。

5, 化時用意不用力,攻時用力不用意。

6, 自己用意不用力,對方一定出點力。

7, 自己用意不用力,對方怎麼推都行。

8, 有時用意不用力,有時用意也用力。

推手好最重要的還是練好拳架,另外就是在推手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求勝心切往往效果相反。

 

 

勁法

楊氏太極拳是要練出松沉之勁,頭向上頂,腰朝胯上落,膝微屈,腳向下一顫,勁就發出去了。這種東西,沒點智慧,是搞不出來的。

李雅軒說,發勁第一是放鬆,第二是放鬆,第三還是放鬆。松哪裡呢,松腰,腰要怎麼松呢?打拳時先正尾閭,然後松胯關節,整個胯還要向下搬正。當兩胯關節完全鬆開之後,兩肩鬆起來就不會很難。當兩肩兩胯都鬆了,腰也就快鬆了。腰鬆了以後才知道怎樣松腰,松腰以後會發現,這回尾閭是真的正了。

棚勁是太極拳的基本勁,可自保,可擊人。太極拳另一個最重要的基本勁是捋勁。捋勁用好了,可以有神來之筆。捋好了,就是四兩撥千斤。

進攻需用擠,防守要用捋,練拳走平面,用時多立體。

按勁屬於進攻手,是發勁。正確的發勁,要求有極好的腰腿功夫。按勁,十八在訣里講,按在腰攻。除了腰之外,兩肩的松沉也很重要,松好肩就能按了。      按的方法有很多種,第一是手按。第二種按法是腰按。第一種按法叫傻按,第二種按法叫牛按。第三種按是重心按。前腳向前一踏,利用重心的前移,按向對方。第四種方法叫腳按。按時意念在腿腳。前兩種按法可以瞎按,但第四種腳按一定要以神意相配,出來的勁就是所謂的松沉勁。腳按也有兩種,一種是長勁。腳按的另一種方法是截勁。這種方法是用丹田勁帶動全身向下一挫,借地面的反彈之力,一瞬間將人發出。這種勁難度較大,需要腰腿功夫極好。

鄧氏四正手訣如下:

棚在腰腿。捋在神意。按在腳底。擠在時機。

八門即八種勁法。棚是基本勁法,主自保。捋是走化,需靈活。擠是散手,一手須脫手。按是發勁須功力。采要沾粘,有沾粘就已經是高手了。挒勁動中動,可敗中求勝。肘勁須整,周身一體。靠勁不止是肩胸。靠就是渾身是拳。混身是拳就是練通了基本功。

太極拳的松彈勁練習,發布的網友叫不丁不八。內容大概是,松彈勁的開始是前腳把身體往後蹬,然後借脊椎向下的壓力在尾閭處反彈。多次練習,越彈越松。這文字寫得不很明白,但動作的第一步分解得很清楚,就是身體重心要由前腳蹬到後腿。信玉河攻門惠豐用的就是彈勁,是身彈加上手臂彈。如果你會看,你就能發現信玉河的兩條腿就象兩條大彈簧,極為恐怖。最好的彈勁演示當屬鄭曼青。這是太極宗師鄭曼青先生的珍貴視頻http://www。56。com/u11/v_MzI5NDYxMzQ。html這動作我將其命名為鄭子招牌身寸勁。最清楚的是8分58秒的發勁動作,鄭曼青身子先向後移,再向前一竄,對手就跳出去了。當我看明白其中奧秘時,我突然想起了林秋雅以前給我示範的黃性賢傳下的攬雀尾總式,擠手接按手時,身子往回手卻停留在原處,按時身子向前手還在原處。此即身寸勁的慢動作演示。身寸勁不同於李小龍的手發寸勁,太極有手不用手,意義就在於此。但身寸勁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好的身寸勁我們基本看不到。這也是太極拳的一個特點,方法不離功夫,而功夫需要功夫。

    明勁,暗勁和透勁(形意叫化勁)。分別對應於郝維貞的水中行走,水中游泳和水上行走三個層次。

在水中走路階段,只是根比以前穩,棚勁尚小,發人不用力根本不行。硬梆梆的,沒有一絲的溫柔。但明力漸小,棚力漸強,當明力與棚勁相當時,就是某些人說的五陰五陽。為明勁。

當推手時棚勁超過明力時,既為暗勁,暗勁的特點是有彈性及硬力感較小。

當明力極小而棚勁及意勁極大時即為透勁。

到暗勁的關鍵是腰腿功夫。暗勁就是推手時,意在腳而不在接觸點。最初的暗勁知識是看王培生的化勁,王培生說化的時候要想腳心,不用管接觸點。暗勁來了,不論是攻還是守,化發都由腳底出。

明勁,暗勁,透勁是內家拳的三種境界,但在技擊上因用法不同而不一定會暗勁的就能勝過只會明勁的。

沾粘連隨就是太極拳的暗勁階段,沒到暗勁階段是沒法做到沾粘連隨的。關鍵在哪裡,在基本功。功夫到了,精神變物質,你的重心就在腳底。

暗勁是太極拳訓練的一個過程,體現出來就是沾連粘隨做的漂亮。但也不能沉溺其中,認為至高無上。

 

何為主幹,太極拳的主幹即腰腿功夫。到暗勁的關鍵是腰腿功夫。

其實所謂不用力的發勁,就是不用手臂之力。李雅軒說的要空肩軟臂,手臂跟著身子縱,就是這種東西。可以說,這是楊式太極拳上好的發勁。太極拳上好的發放之勁就是這種純借地之力,最好是一點也不運用手臂之力。

 發勁時意念要觀照到全身上下,所謂其根在腳,由腿而腰,還要觀照到沉肩墜肘,還要觀照到頭向上頂。殷建尼師傅講的頭頂,腳踩,腰摧,手發就是這個意思。意念能帶來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叫意念勢能。所以說太極拳推手不是推手,但對初學者來說太極拳推手就是推手。

太極拳內勁的具體表現也離不開意念。楊氏太極拳里講的功夫化勁,田兆麟說得比較清楚,化勁就是粘勁加走勁。粘是不離開,走是不頂撞。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又杳就是這個意思,見力就走,不丟不頂。具體做法呢,王培生講得很清楚。當對方來力時,手臂接觸點上一點力都不要頂,把意念調到腳底,想你自己的腳心,手臂自然隨對方來力而去,這就是化勁。也就是暗勁。我堅信我練的方向沒錯。當不用力和用力的戰平時,往後的發展趨勢是不言而喻的。

   太極拳內勁的種類有很多分法,我根據自身的體驗,將太極拳內勁分為兩種,隱性內勁和顯形內勁。

隱性內勁是指習練太極拳後有了一些特殊感覺。自覺練出了一些內勁,但練出來的東西用不上,或者練出來的內勁只能用來化而不能用來發勁。要發勁還得使用蠻力。

顯形內勁是指練出來的內勁可以用來進攻發人或用於技擊。出現顯形內勁時一般有幾個特徵:氣達梢節和勁達梢節。身體,特別是梢節的抗打能力增強。

   內勁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動起手來內勁的標誌就是腳打七分手打三。郭雲深講的是內家拳的基本真理,太對了。太極有手不動手是一種理想境界,太極拳動起手來,原則上也是腳打七分手打三。能做到腳打七分手打三的基本要求就是身打,推手就是身發。孫存周說的渾身是拳就是這個意思。在太極拳的鍛煉中,初級程度的推不動就是能將來力導入地下。這一點你只要腰胯松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做到。但要做到身發身打,必須要兩條腿全部鬆掉。內勁是一種特殊的東西,其特點是短而快。但如果你的腰腿不松,內勁就快不起來了。就像電流在電壓的作用下通過電阻一樣,內勁也是要通過勁阻才能抵達對方,自身的勁阻越大,能輸出的內勁就越小。太極拳要求的鬆軟是一種在經過艱辛訓練之後,減少身體勁阻使之變為最小的狀態。所以李雅軒說,發勁的關鍵是鬆軟。但李雅軒沒說,關鍵的關鍵是兩腿要鬆軟。

 

 


推薦閱讀:

.淺談混元太極之氣
顧式混元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習練要領
太極雜說 83

TAG: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