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走步九要
05-27
作者:陶一中 文章來源:太極網-中華武術 ----------------------------------------------------------------------------------------------------
第一,起落要輕靈。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輕起輕落、點起點落、緩起緩落的步法原則。既要把握「貓步」中輕靈、柔和、敏捷、無聲無息、「軟著陸」的特點,又要領會「邁步如臨淵」時,思想高度集中,謹慎小心,輕緩、窺探,隨時可以收回、邁出的精神。同時,還應勻速、連貫、綿綿不斷。否則,既會影響步法的任意互換,又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
第三,提腳的高度要適中。原則是「進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貼近地面,高為不超過踝骨。這就應特別注意步法轉換時擺胯的高度要適中,並保持一致。不能過高過低、忽高忽低。同時還應注意「上步腳跟鏟地,退步腳尖先行」的原則。也就是說,進步時,前進腳腳跟先著地,然後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退步時,後退腳腳尖先落地,然後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側行步(橫移步),前腳掌內側先著地,然後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
第四,兩腳間要保持一定的橫向距離。間距的寬窄,應以便於身體重心轉換為原則。也就是說,不論進步或退步,要使身體重心儘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原來的支撐腳轉換到另一腳。一般的橫向間距是:虛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馬分鬃同肩寬),馬步約為本人2—3腳長。前後兩腳一定不能站在一條直線上,或左右交叉繞步。並步時,兩腳平行,間距10~30厘米,成小開步,不可靠的很緊或成「八字形」。
第五,步幅大小要恰當。步大,進退擺放不能隨機應變,容易被動失勢;步小,不利於塌腰、落胯,內氣下沉和重心穩定。 因此,腳步大小應以腳步舒展、重心穩固、不過前過後、迎送相當、轉動靈活為宜。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自然伸直為好,不可有任何勉強。習練者應結合個人情況,在實踐中不斷體悟、摸索,總結經驗。 第六,兩腳要虛實分明。這既是太極拳運動中對立統一辯證關係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對步法的一個基本要求。拳論云:「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就是說,太極拳的每個套路,除起勢和收勢時兩腳短暫平行站立外,其餘動作無時無刻不在一虛一實、一實一虛的轉換中進行。習練者要靠意念的引導、姿勢的開合、重心的移換、呼吸的配合來調整實現。具體做法是:以腰脊命門穴為軸心,腰向左轉,身體重心移至左腳,成為支撐腳,左腳即為實;右腳起輔助支撐作用,為虛。反之,腰向右轉,身體重心移至右腳,成為支撐腳,右腳即為實;左腳起輔助支撐作用,為虛。二者交替進行。要防止步不分虛實的「雙重」現象和拖泥帶水的散步式打拳。如此,手足才能得其用,攻防才能得其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