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的救度》(高清字幕版04)
視頻文字
第三點說到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第十八願說了三件事,對我們眾生來講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也就是「信願行」,如果能夠正確理解第十八願,依教奉行,這樣就是「順佛本願,乘佛願力」,就「必得往生」。所以,對於這條願的內容必須正確認識。
比如說「乃至十念」,到底是念什麼?當然,我們現在知道了,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答案,是經過一百幾十年才確定下來的,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裡的「乃至十念」不是念經,也不是念咒,也不是念別的佛菩薩;也不是《阿含經》的「十念」,也不是《彌勒菩薩所問經》的十種慈悲心。這裡有幾個層次。
第一,這裡的「乃至十念」的「念」是念誰?
是念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有很多種念法。比如說念佛的法身,也就是念實相;還有念佛的光明、念佛的慈悲、念佛的智慧、念佛的本願、念佛的功德。
第二,這裡的「念」是念佛的什麼?
是念佛的名號。
如果念佛的慈悲,我們是念不來的,我們頂多能想到「比我老媽慈悲一些吧」。因為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沒到那個境界,根本不能想像。我們不僅不能想像、念不來,而且還有意見:「阿彌陀佛,你幹嗎救度惡人?」很多人聽說「無條件救度」,說:「連五逆十惡都救度,那我不能贊成這樣的佛。」這樣的人怎麼能憶念佛的慈悲?心性沒有到那個境界。
念佛的智慧,大家念得來嗎?根本念不來。要我們念佛的智慧,就像要螞蟻想像太空梭一樣,它根本想不到。即使它坐在太空梭上,到外太空轉了一圈回來,它也不知道。所以,諸大乘經典經常說到,佛以神力把此世界眾生運到他方多少國土之外,安放在那裡,這些眾生都不知道。就像小螞蟻一樣,把它從中國運到美國,它也不知道什麼叫美國;已經渡過了碧波萬頃的大海,已經飛過了皚皚白雲,已經到達美國了,螞蟻哪裡知道?所以,要我們想佛的智慧,那不可能。念佛的智慧也念不來,念佛的慈悲也念不來。
那麼念佛的相好呢?觀想念佛,也很難觀想得出來,佛的相好莊嚴不是我們畫畫能畫出來的,根本無法想像。雖然我們這個世界有雕塑、有繪畫,其實這些是參考人的面相創作的。我曾問過大家,「請問大家,佛有鼻子嗎?」「啊?怎麼問這個問題?佛沒有鼻子多難看啊。」其實佛有鼻子才難看。我們為什麼要有鼻子呢?因為我們要呼吸。請問阿彌陀佛需要呼吸嗎?不需要。不需要呼吸,那他長鼻子幹啥?佛的形相,絕對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佛為了救度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為娑婆世界我們這樣的醜陋眾生,他就顯現一個鼻子兩隻眼。佛是虛空為身,「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是「光明中之極尊」「光中之王」。
我們凡夫世界真正能夠譬喻的,佛就是光明——無量光明。說光明需要有眼睛、需要有耳朵,這絕對不可能。
佛的相好莊嚴,絕對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無法想像。所以,我們只能按照人類的面貌來說。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隨順人類的標準。
若論報身佛,是無量的相好莊嚴,遠超我們的思維,所以大家就不要想像了。《無量壽經》說,「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虛無之身」,身體是虛無的;「無極之體」,怎麼想像?
所以,我們是念佛的名號,其他的我們念不來。雖然佛的慈悲我們難以想像,佛的智慧我們無法測度,佛的相好我們也難以觀想;但是,只要我們稱念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神通道力、慈悲智慧、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包含在名號之內。
阿彌陀佛憐憫我們,我們就像瞎子一樣,而且生下來就是瞎子。比如一個小孩生下來就是盲人,問他:「你想一下,你爸爸長什麼樣子?」他能想得出來嗎?「我想我爸爸長得……」生下來就是盲人,怎麼想啊?我們是無明的眾生,「想想你爸爸阿彌陀佛長什麼樣子?」使勁想吧。沒法想!沒見過。
當然,《觀經》里有描述,比如告訴我們怎麼觀想「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的佛身,如四大海水的眼睛等等,這都是比喻的說明。《觀經》十三定觀,由假觀進入真觀,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凡夫根據經文的引導,可以通過有限的心力思維,由假入真;當入了真實之境的時候,才知道佛真是一片光明。
所以,這個「念」是念佛的名號。念佛的名號等於總念了佛的一切,十力威德、無量光明通通包含在內。這是大總持法門,無有不足。
第三,念佛的名號怎麼念呢?是心念嗎?
只要口稱就可以了。
只要用嘴巴念就可以了,不必東想西想。如果講心念的話,你一定會膽小。既然講心念,就要分辨心清凈不清凈。嘴巴念,誰不會啊?動嘴,聲音大、聲音小都可以。
總之,「念」字,有三重:
念誰?念阿彌陀佛。
念什麼?念佛的名號。
怎麼念?嘴巴念。
就這麼簡單。
「乃至十念」的「念」字明白了,我們就會安心。
4.顯第十八願中「十」是滿數之意
第四點 顯第十八願之「乃至十念」之「十」即是「滿數」之意
「乃至十念」的「十」字是什麼意思?「滿數」之意。「滿」是圓滿的滿,並不代表十念多一句不行、少一句不行,不是這樣的。
什麼叫滿數?就是說,每念的這一聲佛號,都是圓滿的。念念之間,能夠圓滿地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圓滿地達成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這叫「滿數」;並不限定在十聲。有什麼證據呢?
第一,《觀經》下品下生的人,他有心思、有心力數出自己念了幾聲佛號嗎?我經常帶大家說:「蓮友們,我們現在合掌念十聲佛號。」基本上十個人當中總有兩三個人要念十一聲的。為什麼?他數不來。
我們現在身體還算平安吉祥,坐那裡還沒什麼事,念十聲佛號都數不過來,那麼臨終的人怎麼知道自己念了十聲佛號?不可能知道的。所以,這裡的「具足十念」,絕對不是來數數的。這是就下品下生這個人的狀況來說。
第二,也不是說要念足十聲才可以往生。善導大師解釋說: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就是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印光大師也有同樣的開示。你念的不足十聲,哪怕九聲、八聲、七聲,這都叫「具足十念」,這都叫「滿數」。如果壽命延長,念十一聲,十二、十五聲,三十聲、五十聲,也叫「具足十念」,也屬於「乃至十念」的範圍,這叫作「滿數」。也就是說,我們任何人,只要相續念佛,就圓滿了,往生就決定了。
第三,曇鸞大師解釋說:
「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
《觀經》下品下生的人十念往生,《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這代表什麼呢?「業事成辦」。「業」就是往生凈土的凈業,「事」就是願生凈土這件事情。凈業成就了,願生的事達成了,這叫「業事成辦」。就是說只要念佛,往生就決定。
「不必須知頭數也」,不一定需要知道到底念了幾聲。這個下品下生的人,他也不可能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管相續念佛,這就代表往生決定了。
我們中國人說話,也有類似的表達方法。比如「十全十美」,十全十美就是十件事嗎?十件事都圓滿了,叫十全十美;八件事都圓滿了,不會說「八全八美」,也是十全十美。十全十美就代表事情圓滿了,不論是兩件事、八件事,還是五十件事,都用「十全十美」來表達。所以,「十」不是固定的數字。
又比如「萬眾一心」,必須是一萬人嗎?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就不行啊?「萬眾一心」代表所有人都一條心,九千人、一百人也叫萬眾一心;中國十三億人口也叫萬眾一心,中國人何止一萬。所以,「萬」是圓滿數。在漢語中,「萬」「十」「三」都是圓滿數,代表圓滿,代表多。
在印度語中,「十」是圓滿數。比如講到佛「十號圓滿」,其實佛有無量德,佛的名號遠不止十種,舉出十號是代表圓滿。又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普賢菩薩何止發了十願?但是,舉出十條願就代表圓滿了。又如佛經里形容大海有十種德,比如廣大、圓滿、多寶、潮不失時等等,其實大海不止十種德,只是舉出十種作為代表。
所以,以《觀經》下品下生的「具足十念」來看第十八願所講的「乃至十念」,是不限定十念的,代表滿數。所謂「滿數」,就是只要我們念佛,往生之業就已經圓滿達成。
5.顯第十八願中「乃至十念」是上盡一形、下至一念
第五點 顯第十八願之「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一念」之念佛
前面第三點是就「乃至十念」的「念」,說明是口稱彌陀名號。第四點是就「乃至十念」的「十」,說明不限定數量。阿彌陀佛本來就是無量佛,一句佛號涵蓋無量無邊。所以,不是以數量決定往生。
第五點說明「乃至」兩個字的含義。「乃至」是個彈性詞,善導大師經常解釋為「下至」,「下至」和「上至」對應。「上」怎麼說呢?「上盡一形」。
「乃至」,包括兩種根機。一是乃至平生之機,我們在座各位就是平生之機,就是「上盡一形」,一輩子地念佛。二是乃至臨終之機,如同下品下生之人,「下至一念」。因為「十念」不限於十,一直到最小的數字,就是一念。
在《觀經》中,不要說十念能往生,乃至一聲也能往生。《觀經》的下品三生,大家好好看,仔細研究。下品上生是念了一聲佛號就往生;下品中生是連一聲佛都沒念出來,只是聽人說阿彌陀佛的光明神力,想念還沒念,斷氣了,當下往生;下品下生是念了十聲佛號。這些大家要記住。
《觀經》下品下生說「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令聲不絕」四個字含義很深,善導大師解釋為「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念念相續,畢命為期」。「念念不舍」「念念相續」是從哪裡來的?就是從「令聲不絕」來的。一聲接一聲地往下念,就代表相續念佛。
臨終之人,他的壽命只有這麼長,剛好念了十聲佛號就斷氣了,這叫「具足十念」。如果念了五聲佛號就斷氣了,是不是叫「具足五念」呢?不是,仍然叫「具足十念」。因為「十」是圓滿數,雖然念了五聲,但是不用「五念」來表達,還是講「十念」。就像前面舉的比喻,五十件事都圓滿了,也不講「五十」,還是說十全十美;一件事圓滿了,也叫十全十美。
比如,我們通常講「百分之百」,很少講「千分之千」,這是一種表達法。八十分之八十,也是百分之百;九分之九,也是百分之百;五分之五,也是百分之百。所以,「十念」是圓滿數,都用它來表達。
這個臨終的人「令聲不絕」,說明什麼呢?說明他念佛相續,不是念一聲就不念了。
下品上生
下品上生是讓我們知道什麼呢?一聲稱名決定往生。
我們看《觀經》下品上生的經文: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下品上生是什麼人?是「作眾惡業」,除了沒有誹謗大乘經典,其他惡業都作了;「多造惡法,無有慚愧」,造惡不僅不慚愧,反而感到很光榮,「你看我多厲害!」這叫「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下品中生
下品中生的罪業更重:
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地獄眾火已經燒過來了。地獄的火不像我們世間的火,地獄的火溫度高,比太陽六千攝氏度的溫度還高,火舌一卷就把人捲走了。
本來「應墮地獄」的,現在他的命要改了,所謂算命不如變命。怎麼改?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我們看善導大師的解釋。經文說「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善導大師解釋為「善人為說彌陀功德」,「彌陀功德」就指「十力威德」「光明神力」等等這一切。接下來,善導大師說:
罪人既聞彌陀名號,即除罪多劫。
「十力威德」「光明神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一切都包含在彌陀名號當中。所以,聞到彌陀名號,就除罪多劫。「既蒙罪滅,火變為風」,當下「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真自在啊!
地獄的火燒來是多麼痛苦!我們這裡夏天天氣熱,三十八九度,如果吹來一陣南風,我們就感覺「哎呀!真涼爽!」所以,這個下品中生的人,在地獄眾火燒來的情況下,阿彌陀佛一口氣吹過來,化為清涼風,這個人多涼爽啊!當下往生極樂。阿彌陀佛消除了他的生死苦惱,他口中這一聲佛號還沒念出來,地獄猛火就化為清涼風了。「吹諸天華」,風帶著香味,帶著柔軟的天花。不僅如此,「華上皆有化佛菩薩」,每一朵花上都有化佛菩薩來迎接他。
這些經文讓人看了很感動。
這三品往生是有次第關係的。下品中生讓我們知道什麼呢?讓我們知道這一聲稱名之所以能往生,不在於能念的人有功夫,而在於所念的名號本身就有這種功能。
為什麼呢?因為下品中生的人連一聲佛號都沒念出來,他只是聽到這句名號,這就是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下品中生是顯明往生不在於我們自己的功夫,而是在於名號本身。下品中生的人連這句佛號都沒念出來就往生了,他哪有什麼功夫?所以,《觀經》下品三生要好好看。
這是下品中生。下面我們講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
臨命終時,下品上生的人只念了一聲佛號,下品中生的人連一聲佛都沒念出來,下品下生的人反而念了十聲佛號,這不是相反了嗎?不是這樣的。因為如果沒有下品下生,人們可能會誤解,「哦,那我就念一聲,再不念了」。
下品下生是要說,念佛的方法是「相續念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從一聲到兩聲,從兩聲到三聲,從三聲到四聲,一直念下去,善導大師解釋為「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法然上人就說「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凈土法門要相信,信什麼呢?信一念決定往生,往生決定在阿彌陀佛名號本身;那麼行業呢?行業應該一輩子多念佛,這樣才不會偏激,不會墮在一邊。
有人說「一天要念三萬聲,念一輩子,念少了不能往生」,也有人說「信一念往生,那我幹嗎多念?我不念了」,這都叫偏激。是信一念決定往生,而應該一輩子念佛。
祖師說話都非常圓滿,善導大師也是這麼解釋的。善導大師經常這麼說:
上盡一形,下收十念。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上盡百年」,一般人壽命頂多也就一百歲,從生下來開始念佛,也就念一百年。如果壽命延長,活到一百二十歲,也一直念下去,就是一輩子念佛的意思。
「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如果壽命短,從多到少,「下至七日、一日」,如果還有七天壽命,就念七天;如果還有一天壽命,就念一天;如果一天也沒有,只能念十聲,就念十聲;只能念三聲,就念三聲;只能念一聲,就念一聲:這就是從多到少。
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
從多到少,從少到多,總之就是「念念相續,畢命為期」。
我們念佛是一輩子的事,一遇到這個法門就專修念佛,無間修、無餘修、長時修,一直念到底,把念佛的旗號堅持到底!善導大師說得非常清楚:
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凈土為期。
如果半途改法門,那就退轉了。改法門,說明你根本就沒聽懂這個法門。哪有改的?要改也改不了。比如坐飛機,在半空中說「我改坐高鐵了」,你本事真大!你是怎麼下來的?你怎麼可能下來?飛機可是密封艙啊!你真念佛了,《觀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八萬四千光明把你包在裡面,你還能退得出來?不可能!你能退得出來,說明當初根本就沒進去。
什麼叫金剛信心?這個法門一發心以後,就一信永信、一念永念、一願永願,絕對不改變,這就叫「金剛信心」,這才是真佛弟子。
我們念佛主要是靠嘴巴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其實,真正念佛的人,手掌也會念佛,毛孔也會念佛,腳趾頭也會念佛。像大家剛才鼓掌,為什麼鼓掌?心裡高興、歡喜:佛這麼好、這麼慈悲,嘴巴念都來不及了!只有鼓掌,「啪啪啪」。
這代表全身心都在念佛。為什麼?因為我們念佛是從心裡歸命的。我們的心一旦歸命阿彌陀佛,就全身心歸命;我們禮拜也是全身心禮拜阿彌陀佛,念佛也是從內往外念,毛孔都會念佛,全身心都在念佛。這樣念佛叫「信心歡喜」,這樣念佛,就是完全的念。當然,這是代表身心洋溢著法喜,蓋都蓋不住,都從毛孔里噴出來了。就好像一個塑料袋,裡面裝滿了水,壓力很大,用針扎一個小孔,水一下就噴出來了。
這個法門太好了!所有的人只要遇到阿彌陀佛,就「遇無空過者」。這個娑婆世界是三界火宅,我們的法師、蓮友,我們這張嘴巴是阿彌陀佛救度三界火宅的噴水龍頭,打開這個龍頭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按,我們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昨天晚上,「拜佛去」佛文化公益服務平台來採訪,問:「你願意到西方去弘法嗎?」那當然!我們這個法門弘遍全世界是小事一樁。為什麼?有市場!因為眾生都需要彌陀的救度,眾生都需要彌陀的慈悲,沒有一個人不需要。
現在年輕,二十幾歲,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可以等;三十歲,再等!還在修禪、誦經、念咒,還在轉呢,再等!「哎喲,阿彌陀佛,告饒了,我得了癌症了;阿彌陀佛,我老了,記憶力減退,大乘經典都不記得了」,阿彌陀佛說:「來來來。」
這個法門沒有人不需要,你現在不是不需要,是因為驕慢,「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昨天還有人問:「知識分子適合修凈土法門嗎?」我回答說,飛機還能超過天的高度嗎?飛機飛得再高,飛一萬多米,能超過天嗎?人有多少知識?
我今天早上寫了一篇文章,叫作《爬蟲與飛鳥》,發表在jingzong18微信上。很多知識分子看不起念佛的老太婆,為什麼?因為老太婆不識字。知識分子為什麼覺得自己牛?因為他識字。比如一隻小蟲使勁爬,爬到山頂上,它仍然在地面對不對?離開地面一寸了嗎?沒有,還在地面。一隻小鳥,哪怕飛在山谷里,也仍然是飛在天上。但是,這隻爬蟲爬到山頂一看,「嗯?你在下面,我比你高呢」,所以爬蟲看不起飛鳥,不僅看不起飛鳥,也看不起天。為什麼?「鳥飛在天上,現在我比天都高,你看,小鳥在下面飛呢!」
爬蟲爬到山頂,就代表知識分子使勁地學習、背書,知識累積得很高,看不起不識字的老太婆,「她在下面」。他不知道這個不識字的老太婆念佛是「飛鳥」,她不在下面,她離開六道輪迴這個「地」了,知識分子還在地上轉呢!那高度有什麼用?不代表境界高啊!還沒離開地面一寸。
我曾經寫過一篇《種性》。什麼叫「種性」?念佛人即使大字不識一個,但他是念佛的種子,他的種性是什麼?他是成佛的種!你不念佛,那是六道輪迴的種。種跟種不一樣,能說得明白嗎?說不明白。
你看,一隻桃子,很大,這麼大一隻;松樹的松籽只有這麼一點點小。但是,桃樹絕對長不過松樹!松樹能長一千年,高聳入雲。它為什麼能長那麼高?種不一樣。桃子說:「我這麼大,你那麼小;我這麼甜,你一點也不甜;我這麼軟,你梆硬的:我超過你!」但是,絕對錯了。
我們念佛人,為什麼佛讚歎我們是人中芬陀利花?種不一樣啊!佛種啊各位!
阿彌陀佛是種子公司的最優代理,他知道的。阿羅漢來了,阿彌陀佛眼睛一閉:「阿羅漢,焦芽敗種。」不讚歎;念佛人來了,馬上兩眼放光:「芬陀利花!」
我們各位念佛人啊,要自尊自重。有些蓮友不知道念佛的尊貴,自己念了佛,還在羨慕人家焦芽敗種。幹嗎羨慕他?不需要羨慕!「他會參禪」,不要羨慕他。我們學了凈土法門,什麼都不羨慕!得了這個法門的好處,怎麼會羨慕別人?沒有坐飛機的羨慕在地上走路的;羨慕他,說明你根本沒坐上飛機!坐上飛機,還說「他在地上走,走得很好!你看,在跑馬拉松」,馬拉松怎麼了?所以,各位了解這個法門的好處之後,什麼都不羨慕。諸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跟我們並肩同齊,所謂「觀音大勢為同學」,不羨世間凡夫之友。有這樣的底氣,心量開闊,信心滿足,哪會羨慕別的法門?「上包等覺菩薩,下包逆謗眾生」,信心圓滿。為什麼?往生成佛在剎那之間,除非你沒得到這個法門的利益。
我們說六字名號是摩尼寶珠,就好像一個人得到了摩尼寶珠,怎麼會羨慕別人的金戒指?不可能的事情啊!
不要羨慕那些,羨慕那些就會受騙上當。
老實念佛!
6.顯第十八願之口稱勝心念
第六點 顯第十八願之「口稱」勝「心念」,彰易行道之極致;鸚鵡、小孩、愚人等皆能
這一條必須解釋,如果不解釋,大家就會起疑,「啊?口稱怎麼勝過心念呢?」所以,我們的很多思維,來到凈土門之內,從今天開始就要調整了。各位,我們的本來面貌是不是顛倒眾生啊?我們今天就要搞大掃除,把顛倒的思維給你倒個個兒!
我們原來認為,口稱佛名是最差的、最不殊勝的;如果心裡能念,那相對比較殊勝;心裡念,如果有清凈心,那就更殊勝;清凈心,如果能觀想,那就更殊勝;觀想,如果能開悟,實相念佛,那就最殊勝!
聖道門是這樣想的。但是來到凈土門,倒個個兒:口稱最殊勝。「啊?口稱最殊勝?」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可以了,這樣最殊勝。那麼,這是站在什麼角度呢?這是站在阿彌陀佛本願的角度。「口稱有什麼殊勝的?不就嘴巴念一下就行了?」這樣才顯示出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
比如我們現在用手機、平板電腦,叫「拇指一族」,手指一滑就可以了,這個殊勝不殊勝?「這有什麼殊勝的?手指一滑就可以了。必須這麼搞、那麼搞,搞來搞去才殊勝!」這樣的電腦賣給誰啊?
念佛,如果搞得很難,就不殊勝。一個產品殊勝不殊勝,站在發明者的立場上,使用方法越簡單,顯示發明者越殊勝;不是顯示使用者的水平,「你看,這台電腦,我這麼一弄、那麼一弄,終於把它打開了!」花了半個小時打開了,這台電腦有什麼殊勝的?
所以,不是站在我們眾生這邊,「你看,我這麼念、那麼念,念了好多年,終於把阿彌陀佛感應來了」,這個阿彌陀佛一點也不殊勝!
嘴巴一念他就到!
這是站在什麼立場上?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上。
自力修行的人,什麼都想到自己。「那樣嘴巴念有什麼殊勝的?心念才殊勝!」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所以要倒過來,《無量壽經》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不要總想到自己。
這個殊勝,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阿彌陀佛的本願說要眾生心念才可以往生,那麼下品下生的人能不能得救?不能啊!「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所以,這樣口稱才顯示出阿彌陀佛的殊勝,由此顯示易行道的極致。說容易,容易到什麼程度?容易到下品下生的人,心中無法凝定心神思維彌陀的慈悲、思維彌陀的救度,無法安定、專註地稱念這句名號;做不到這些沒關係,只要有嘴巴、會念,這樣就能到極樂去成佛,這不是易行之極致嗎?
下面列舉幾個比喻。
「鸚鵡、小孩、愚人」,這就顯示出口稱的殊勝了。鸚鵡、八哥,你去教八哥念佛,對它說:「八哥八哥,現在我教你念佛,我教你的這個念佛很殊勝,可不是一般的口稱佛名啊。八哥,我教你的念佛是心中念佛,開始念!啊?你怎麼不念啊?再教一遍!我教你心裡念佛,開始念!」教它一上午,這個八哥也不念。一些動物,老鼠、雞、鴨、鵝,你教它們心裡念佛,怎麼念?只有聽這句名號,發出聲音,這樣就可以,鸚鵡就可以做到。
所以,這顯示口稱的容易、普及。如果心念,就不容易普及。
還有小孩,一兩歲的小孩,剛會說話,你教他心裡念佛,他知道什麼叫心裡念佛?「寶寶,來!我教你念佛!」然後你不開口,在心裡念,他怎麼念?如果口稱,你說「阿」,他就「阿」;「彌」,「彌」;「陀」,「陀」;「佛」,「佛」。
像小寶寶佛要現在一歲多了,開始會念佛了。她爸爸回家一開門,她就喊「阿——佛」,念兩個字。最近進步了,「阿陀佛」,念三個字了。口中稱念,小孩就會念,你叫他心裡念,那不可能啊!所以,如果要口稱的話,小孩就可以。
還有一些人年紀大了,老年痴呆,你教他思維佛的慈悲,教他怎樣心中憶念,也不容易做到。但是你跟他說:「你跟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就能做得到。這樣就可以了,這就是念佛。
還有智力障礙者,像我在悟真寺遇到的凈寬,念佛念得真好聽,真令人感動。他因為精神不太好,所以也沒娶到老婆,弟兄兩個在家裡打光棍。他每天早上就那樣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沿著終南山那條公路,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他的早課,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他以為念佛就有飯吃。他一到寺院,我就給他饅頭什麼的,他就高興。一看見我,他就歡喜地念一聲「阿彌陀佛」,吃的一拿到手,轉身就走。吃完了,又來了。他就這樣。
但是他能念佛,我想他走的時候,肯定走得好,因為他一見我們就念佛,自然所牽,肯定會往生西方。
我非常喜歡他,一到悟真寺就會問:「凈寬最近來了沒有?他還在念佛嗎?」他們就告訴我:「他還在念。早晨還是在路上一直走,我們上殿,他就在那兒唱得聲音很大。」像這樣的愚人,如果教他心念,沒法普及。
還有在危急的時候,像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他沒有說「你心裡念我,你嘴巴別念」,那怎麼可能?眾生到危急、苦難的時候,就會呼天搶地,「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對不對?如果說「你悶住,別喊!」那就把他悶壞了。所以,在危急的時候,你叫他心中念,他沒辦法念,只能隨口喊出來。
房子著火了,「別出聲,心裡念佛」,你能這樣去教人家?多殘酷啊!你說「大聲念,扯著嗓子喊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危急的場合,不可能是悶著念的,一定會發聲。
還有臨終的人,像《觀經》下品下生,他怎麼可能不出聲呢?
所以,如果要心念,就不能普及;如果口稱,當下就能滅八十億劫生死罪。
這樣,口稱念佛是不是勝過心念啊?那我們還擔心自己口稱念佛質量不高嗎?
大家一定要以經文為鏡子來對照,才了解真實的義理。
一旦把念佛的「念」理解為心中的念,一定有種種懷疑和顧慮,「我心不清凈啊,我有妄想雜念啊!我不能清凈持戒,又不能深入禪定,像我這樣念佛恐怕不管用吧?」如果你了解這裡是口稱佛名,而且口稱勝過心念,心裡就怎麼樣?石頭落地了沒有?都落地了嗎?好。如果還有沒落地的,繼續掛著,下節課我來幫你把它取下來。
(未完待續)
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地址一:【凈宗講堂】 無廣告在線觀看:http://dwz.cn/GBnEt
地址二:騰訊在線觀看:http://dwz.cn/2dRIb3
地址三:優酷在線觀看: http://dwz.cn/2d3ZIX
視頻下載地址:http://dwz.cn/2d41rh
推薦閱讀:
※為什麼高清電影的音頻都使用dts而不用體積只有一半的杜比ac3?
※哪裡能下載或購買正版高清電影?
※倍頻插幀技術,是不是會讓人感覺畫面時快時慢,就是所謂的快進感?
※1366x768為什麼仍然是4代酷睿筆記本時代的主流屏幕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