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的《深夜食堂》撲街,有一個原因大家都忽略了
05-27
黃磊的《深夜食堂》撲街,有一個原因大家都忽略了
2017-06-15 18:17閱讀:10,073
X
黃磊老師的《深夜食堂》撲街了,原因大家總(tu)結(cao)了很多。但資訊君認為,最重要的一條被遺忘了,那就是:沒有小龍蝦!沒有小龍蝦!沒有小龍蝦!要知道,小龍蝦早就成了中國夜宵界的頭牌。如果哪個大排擋不賣小龍蝦,極有可能遭食客白眼:「小龍蝦都沒有,賣什麼夜宵?」農業部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要吃掉過萬噸小龍蝦。
今天,我們就來說下小龍蝦為什麼會火遍全國,成為年產值超千億的大買賣。一、小龍蝦走上餐桌不過二十多年小龍蝦學名克氏原鰲蝦,原產美國,已有200多年的食用歷史。上世紀30年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代,日本人把小龍蝦帶到了中國。由於小龍蝦在中國天敵稀少,兇猛頑強,它迅速壓倒了所有中國所有本土小龍蝦。
90年代初,油燜大蝦由潛江傳到武漢,武漢也由此拉開了大規模吃「蝦子」(武漢人對小龍蝦的稱呼)的序幕,清蒸、蒜蓉、油燜是武漢人吃蝦子的老三樣口味。
而江蘇的小龍蝦做法更精細,油燜、蒜蓉、水煮、干煸、椒鹽、麻辣、清蒸、醬骨、麥香。蘇北的盱眙是著名的小龍蝦產地,十三香則是盱眙小龍蝦特有、也最為出名的一種烹飪方法。但「十三香」只是一個統稱,實際含有三十多種中藥和香料,至於具體的配料和種類,則缺乏統一標準。湖南的小龍蝦最早則是從洞庭湖畔的常德,岳陽,益陽開始吃的,後來擴展到全省,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口味蝦」。主持人汪涵在《天天向上》中曾不只一次稱讚過正宗長沙口味蝦鮮辣香的口感。二、小龍蝦拯救了簋街
在某種意義上,北京的簋街甚至就是麻小的同義詞。麻小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進駐簋街的,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花家怡園的老闆叫花雷在1999年開始正式售賣小龍蝦,加重麻重辣炒制,一炮而紅,周圍商戶競相模仿。據媒體報道,2000年初,簋街西段開始拆遷,大批餐廳撤退,金鼎軒搬去了地壇,最早做小龍蝦生意的「接頭暗號」挪去了天津。兩年內,100多家餐廳只剩下40多家。2002年3月14日,堅持到最後的幾家飯店在「鬼街」舉行告別晚宴,一家都市報推出系列報道《別了簋街》:「……承載著新一代北京人夜生活文化的簋街將暫時與人們告別。這裡是年輕人夢開始的地方;這裡是的哥們夜間的希望;這裡是小老闆們發財的天堂。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流香溢辣的麻辣小龍蝦將留在食客們記憶中。簋街拆了,朋友們到哪裡去大快朵頤?情侶們到哪裡去談情說愛?拆了,才知道它在北京人的夜生活中是何等重要。」為了拯救簋街,2003年,簋街花家怡園老闆花雷決定效仿江蘇盱眙的「龍蝦節」(從2000年開始舉辦),組織留守的商戶舉辦「麻小節」。為期一周的麻小節吸引了十幾萬人。吃麻小比賽中,一位名叫尤雅的11歲小姑娘,在2分鐘內吃掉了30隻麻小,震驚四座。 從此之後,麻小變成了簋街的圖騰,簋街也成了北京夜生活的新名片。每個來北京的外地人,幾乎都會慕名而來朝聖一番。對不甚熟悉北京和對飲食沒什麼要求的人來說,簋街麻小就是北京美食的代名詞。三、小龍蝦稱霸夜宵界,得益於夜市文化和平民主義上世紀90年代,全國各地夜市遍地開花,小龍蝦從家庭餐桌走向市井食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尤其在生活節奏快的大城市,食客拋棄了白天的西裝革履,顯露出了精英面具下世俗和草根的心,下班之後去小酌一杯,吃點合心的食物,是很好的減壓方式。 最重要的是,夜宵屬於平民,小龍蝦恰恰代表一種平民主義。與肉質鮮美價格昂貴的澳洲龍蝦相比,小龍蝦價格相對親民,普通食客也能消費得起。和朋友一起,高挽衣袖,雙手搶蝦,大聲說話,不顧斯文掃地,一下子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不再顯得那麼生分。而麻、辣、燙逼得人大汗淋漓,也最容易逼出大實話真情感。吃小龍蝦的「忘我」和「放肆」,幾乎可以成為交情的某種試金石。在中國,小龍蝦天生是夜宵美食,與深夜的大排檔相得益彰。沒有了麻小,還拍什麼深夜食堂啊? 這個近視恢復的技能,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4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夫妻溝通不良的5大原因
※12星座不喜歡說話的原因,各位請對號入座哦
※身上長癬是什麼原因 皮膚病怎麼治
※孝庄死後37年才下葬,背後原因竟是因為這個
※道醫揭秘,疾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