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嗎?

有關明朝的歷史,向來爭議頗多,對《明史》也是褒貶不一。最為大家詬病的,莫過於明史是清朝人修的,清朝又是奪的明朝天下,想方設法的抹黑前朝。甚至有人說,明史已經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明史》是穢史,完全不可讀。真的如此嗎?

網友有關明史被篡改的觀點集結如下:

一、《明史》是清朝人修的,所以不可信。

二、清朝修《明史》的時候,為了維護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極盡抹黑明朝。

三、《明史》纂修時間超長,清朝皇帝親自審閱,大量篡改歷史真相。

四、《明史》洗白袁崇煥,襯托崇禎是昏君。

五、《四庫全書》都篡改成那樣,《明史》也好不到哪去。

史家有關明史的評價部分如下: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史學家白壽彝在《中國通史》說:①《明史》是一部史料價值較高的正史。②《明史》修纂日久,又有前諸史修纂之經驗,成為二十四史中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後諸史中,更為突出。

余秋雨評價在《一個王朝的背影》說:《明史》後來成為整個二十四史中寫得較好的一部,這是我們直到今天還要承認的事實。

林宜(微信公眾號:wenyanwenwang(文言文網拼音))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1.不能因為《明史》是清朝人修的,就以此推斷明史被篡改。封建歷史王朝中,長的幾百年,短的幾十年,一個朝代完結了,另一個朝代興起,給前代修一個史,總結一下,二十四史中除《史記》有點特殊,其它都是後一個朝代修的。如果據此一點說《明史》不可信,那麼其它史書也不可信。《明史》中或有篡改的部分,但不能完全否定。

2.清朝纂修《明史》全面抹黑明朝,說法欠妥。篡改歷史是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在沒有電腦檢索的年代,篡改歷史很容易產生說法前後矛盾等問題,不一定能完全刪除露出蛛絲馬跡。後一個朝代纂修前一個朝代歷史,對本朝統治很不利的事情,肯定會有所刪減,但沒有必要全部抹黑。

3.清朝纂修《明史》的時間長未必就是為了篡改歷史。一個朝代,幾十年或者幾百年歷史,產生多少歷史事件,後一個朝代官修前代史書的時候,同樣採集和整理大量的史料。清朝修《明史》花的時間長,得到了一些史家的認可,比如前面列舉趙翼評價的。那麼明朝修《元史》兩次總共用時331天,編修時間太短,導致大量內容照抄史料,前後說法矛盾,歷來也遭到史家的非難。

4.《明史 袁崇煥傳》未必是洗白袁崇煥襯托崇禎多昏庸。滿清入關前國號是金,入關以後才改國號為清。有個歷史事實不能忽視,崇禎皇帝不是被滿人殺死的,而是被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北京後自殺的。吳三桂放滿人入關,打走李自成。滿人並不承認南明政權,把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皇帝本紀最後一個也是崇禎。至於抬高袁崇煥,襯托崇禎的昏庸,這點似乎邏輯上不通,滿人並不是農民起義,打的旗號也不是皇帝昏庸、替天行道的旗號,他們否認南明政權,就已經確立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大明朝被李自成滅亡了,李自成是反賊,又被八旗軍消滅了,皇帝自然由滿人當了。

5.《明史》對崇禎的評價已經很高了。以下是原文:

贊曰: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複信任宦官,布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謚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關於亡國之君,能有「慨然有為」、「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等評價,是很少見的。這怎麼能算是抹黑崇禎皇帝,崇禎都不抹黑,前代的皇帝更沒有抹黑的必要。

附錄:《明史》簡介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後一部,由清朝官方開設的明史館負責修纂,前後近百年,編修時間之長為歷代之最,前後近百年,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個朝代。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文末語】

就事論事,本文作者無意偏袒任何一方,由於才識有限,觀點和舉例難免欠妥,強烈盼望有學有識者斧正。更請不說事實、隨意謾罵他人之網路噴子去別處發言。

本文作者公眾號:wenyanwenwang(「文言文網」拼音)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一年從六品做到正部的官員有哪些?

TAG: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