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批判英國人

拿破崙批判英國人

評論[8條]  

之前曾說到英國二度訪華使團的副使托瑪斯·斯當東,認為滿清嘉慶帝對待拒行跪拜禮的阿美士德,先怒逐,旋又表示「懷柔」,意味著英國人對華採取強硬立場的一次勝利。

可是,有個在英屬聖赫拿島上的法國囚徒,對此事件的見解卻適得其反。這個人就是遭遇滑鐵盧失敗而被放逐小島的前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

原來,阿美士德率使團離華返英,於1871年7月1日經停南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會見了拿破崙,並在日記中記載了拿破崙的談話,同時在場的使團隨員,以及拿破崙的愛爾蘭醫生等,也都留下過各自的目擊記載。

曾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多屆部長的著名史學家佩雷菲特(AlainPeyrefitte)研究了拿破崙接見阿美士德的未刊已刊的種種資料,於1989年出版的《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一書,列有題為「聖赫勒拿島上戰俘的忠告」的專章,對拿破崙準備這次會面以及會面時談話,作了可謂詳細的歷史陳述。於是我們得知,由於七十年後曾紀澤發表《中國先睡後醒論》,而在晚清學界政界廣泛傳播的拿破崙將中國譬作「睡獅」,連同「當中國覺醒時,世界也將為之震撼」那個警告的由來。

十多年前,我初讀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的中譯本(北京三聯書店,1993),接著準備校釋曾紀澤的《中國先睡後醒論》,曾經尋覓拿破崙那個名喻在晚清中文著譯里有沒有更早的介紹。一個理由便是發現某些所謂近代史論著犯了低級錯誤,將拿破崙的「睡獅」比喻,說成是同馬戞爾尼談話作出的,卻不知馬戞爾尼於1806年已死於英屬好望角總督任上,與當年正馳騁於歐洲戰場的拿破崙大帝從未謀面。或許我孤陋寡聞,直到前月仍未找到曾紀澤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用英文發表其論前後,有哪一種中文書刊介紹過拿破崙對阿美士德的談話,因而只能假設曾紀澤是注意拿破崙此說的第一位中國人。

為免我們的近代史論者繼續以訛傳訛起見,現據《停滯的帝國》中譯本第八十五章,將拿破崙接見阿美士德前後的幾次談話,摘引如次。

1817年3月,拿破崙預猜阿美士德返英途中必將要求會見自己,於是再讀二十三年前馬戞爾尼使團的有關記載,曾說這次英國內閣沒要阿美士德服從中國禮儀是個失誤:「不管一國的習俗如何,只要該國政府的主要人物都遵守它,外國人入鄉隨俗就不算丟臉。在義大利,您吻教皇的騾子,但這並不視為卑躬屈膝。阿美士德好像中國官員一樣對皇帝施禮一點也不會有損名譽。」

前任法國皇帝批評隨扈的愛爾蘭醫生:「你說他(阿美士德)準備像向自己國王那樣向皇帝行禮,但你怎麼能要求中國人服從英國的禮節呢?」他甚至粗魯地比方:「如果英國的習俗不是吻國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國皇帝脫褲子呢?」

同月拿破崙又對御醫說:「如果我要派使節去中國,我就命令他先向中國官員打聽在皇帝面前應施的禮,如果中國人提出,就讓他服從中國的禮節,你們(指英國人)可能因為干這種蠢事而失去中國友誼以及許多商業上的利益。」

1817年7月1日拿破崙接見阿美士德,據阿美士德的未刊日記:「談話主要涉及四個主題:我的經歷、中國、在島上他受到的待遇以及歐洲政治。」「他問到我在北京的情況,打聽了韃靼的禮節。但他沒有像我準備的那樣就我屈從的可能性發表任何意見。」

拿破崙顯然比英國使臣更有外交修養,所以事後才對御醫說出對阿美士德的批評:「你們的大臣預見到在禮節上會遇到困難,所以在派阿美士德去那裡前就同意他尊重當地的做法。似乎他自己也認為應該按當地的習慣做。他是聽從了不正確的意見而拒絕這樣做的。」我前一篇文章判斷阿美士德因不服從中國禮儀而鬧到使團被逐,是自命中國通的副使小斯當東的主意,由此可得佐證。

據記載,拿破崙對英國兩度遣使失敗,有這樣的概括:「把使臣等同於他們君主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由他們簽署的協定如無派遣他的當局批准就不算有效。任何君主從來也不會把使臣當作與他們地位平等的人。」類似推己及人而表示同情中國皇帝措置的言論,在《停滯的帝國》中還有多則,不具引。

令人注目的,尤其是拿破崙對英國朝野盛行的以武制華言論的抨擊:

「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將是世上最大的蠢事。可能你們開始會成功,你們會奪取他們的船隻,破壞他們的商業。但你們也會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力量。他們會思考,然後說:建造船隻,用火炮把他們裝備起來,使我們同他們一樣強大。他們會把炮手從法國、美國,甚至從倫敦請來,建造一支艦隊,然後把你們戰敗。」

當年我讀到這段引文,不禁驚異:這不正是滿清同治、光緒之際,曾國藩、左宗棠,特別是李鴻章那班「洋務」名臣的邏輯嗎?難怪他們的第二代曾紀澤們,對拿破崙的晚年的中國論表示傾倒。於是我趕緊去翻由俄文版轉譯的《拿破崙文選》。號稱主要取材於拿破崙被囚聖赫勒拿島回憶錄的這部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僅選軍事問題,而對拿破崙抨擊英國對華政策愚昧偏頗的論述隻字不提。1980年正值「真理標準」辯論高潮,人們卻對如此重要的域外歷史論述視而不見。於是想到那之前學界已在重評清末所謂改良與革命之爭,發展到1990年代出現的「告別革命」論,完全無視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文獻頌揚「華拿二聖」(華盛頓與拿破崙)的歷史合理性。倘若重讀近代史,能對昔年拿破崙的上述見解,繼續置若罔聞嗎?

推薦閱讀:

英國海軍曾經有多強大?
收藏丨英國留學周邊國家旅遊攻略
四,浴火新生
定了!2019年3月前英國完全脫離歐盟!《大廢除法案》生效!10年學生申請英國綠卡政策將被取消!
就知道玩玩玩,還學不學習了!

TAG:英國 | 英國人 | 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