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經一法--學佛網

  【結集緣起】

  現實的四咒清凈傳承來自於大恩年龍上師和大上師索達吉堪布,在此頂禮膜拜一切有形無形的大恩上師和眾多空行母們!願我和眾多有緣在有生之年,一經四咒一門深入長期熏修直至成佛!願我早日於加州建成年龍光明精舍接引更多有緣於末法後五百年普弘般若法門!

  師道:善哉聖者,末法時代有此一經四咒、四經一法的緣起才能造就一批白骨聖者,累世因緣和合才能自然顯現白骨聖法,非著意觀想而能成,各位珍惜珍惜,千萬不可等閑視之!

  【目錄】

   佛說凈業障經 (108—120)

   大乘方廣總持經(121—130)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131—152)

   無量義經(153—165)

   觀佛三昧灌頂法(166—173)

   金剛心總持論(174—190)

  【內容提要及其重要性】

  ①《觀佛三昧灌頂法》,出自禪秘要法經。白骨聖法是一切佛菩薩秘密法杖,雖有邪見詆毀,然真修者奉為圭臬,度眾無量。

  ②《佛說凈業障經》歸入般若經系列,亦複名為「入於諸法無障礙慧」,能破一切無明黑暗,能生一切智慧光耀,讓有緣人速得無生法忍;

  ③《大乘方廣總持經》歸屬涅槃經,是每位佛臨涅槃時必殷勤重託之經,可惜學人少知,因為無知而於佛不在時,雖然號稱學佛依然頻頻造業種墮三惡道之因;

  ④《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是佛與十二大士密說而顯演、潛通而廣被,以印定其法,為一切經之宗也,為大圓滿之精髓;

  ⑤《無量義經》俱含甚深微妙修行指導,「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速得正等正覺 ;

  ⑥雖然《金剛心總持論》有真偽之爭辨,但讀其文處處不乏正見,菩薩苦口婆心之勸誡,誦持金剛經的道友為何不拜讀深思哉?

  但願各位珍惜、專修【一經四咒】,發心背誦【四經一法】輔助教言,時久自入【白骨聖法】境界,徐徐漸進,勿生怠心、躁心。

  【一經四咒共修宣揚《佛說凈業障經》之緣起】

  道友:師父,為什麼最近我感覺我還處在魔道中,並沒有真正的進入到佛道當中來?

  菩提心師父:何為魔道?

  道友:沒有生起菩提心,我執心和分別心很重,沒有對法形成定解,「學佛人沒有菩提心如同入魔道」。

  菩提心師父:這個見解不對,師兄,楞嚴經講修行執於淫慾方為魔道:淫心未除,塵不可出,如不斷淫,必落魔道!沒有菩提心不等於入魔道,而且菩提心又有顯、密、極密之不同,有世俗諦、勝義諦之分。我執去盡輪迴空,我執去盡有個過程,所以輪迴輾轉,一切都在修行中。師兄和我一樣很執著各種覺受感應,所以有時你的問題沒回答,其實禪師都已經講述了。禪師閉關前和我一一說過每個有緣人的事,說到時要在群里宣傳一部經文,看來時機成熟了。永嘉大師證道歌里有一句: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勇施比丘受行淫法斷人命根,能令現身得無生忍,今已成佛在於西方,有國名常光,寶月如來於彼成佛,出自《佛說凈業障經》。這部經文當年因為有僧眾犯淫而生恐懼、退道之心的緣起,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恭印大批,禪師保留下來一本。誦讀《金剛經》、《圓覺經》,再恭讀此經,更加增強般若空性智慧。

  佛說凈業障經

  失譯師名開元附秦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舍離庵羅樹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其名曰。壞魔菩薩。神通遊戲光焰菩薩。蓮花身菩薩。放光王菩薩。常調身菩薩。滿眾願菩薩。寶莊嚴堅意菩薩。雜華眼菩薩。凈音聲王菩薩。光照明菩薩。妙真金菩薩。降伏一切諸根境界菩薩。大雷音菩薩。如意光積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如是等三萬二千菩薩而為上首。

  爾時。有一比丘名無垢光。入毗舍離城。次第乞食。以不知故。入淫女家。時。無垢光入其家已。是時。淫女於無垢光起染污心。作是思惟。我今必當與此比丘。共行欲法。若不從我。我將殞命。作是念已。即便閉門。語比丘言。願與尊者共行欲事。若不從我。我當必死。

  時。無垢光語淫女言。且止大姊。我今不應犯如此事。所以者何。佛所制戒。我應奉行。寧捨身命。不毀此戒。

  爾時。淫女復更思惟。我今當以咒術藥草。令此比丘。共為欲事。語比丘言。我今不能令汝退轉。毀犯禁戒。但當受我所施之食。而入舍內。便咒其食。投比丘缽。咒術力故。令此比丘。便失正念。起於欲心。展轉增盛。爾時。淫女見此比丘。顏色變異。即前牽手。共為欲事。是時。比丘與彼淫女共相愛樂。行淫慾已。持所乞食。還詣精舍。到精舍已。生大憂悔。舉體煩熱。咄哉。何為破大戒身。我今不應受他信施。我今則是破戒之人。當墮地獄。

  時。無垢光向諸比丘同梵行者。說如是言。我今破戒。非是沙門。必趣地獄。時。諸比丘問無垢光。有何因緣。而破此戒。時。無垢光具說上事。時。諸同學語無垢光。仁者當知。此有菩薩摩訶薩。名文殊師利。得無生法忍。善能除滅破戒之罪。亦令眾生。離諸蓋纏。我今與汝。共詣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所。除汝憂悔。

  時。無垢光猶故未食。與諸比丘詣文殊師利法王子所。到已問訊。供養。恭敬。即以上事具白文殊師利。文殊師利語無垢光。汝今且食。食已當共詣如來所。問如此事。如佛所說。當共受持。比丘食已。與文殊師利共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無垢光比丘心懷恐懼。不敢問佛。於是。文殊師利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無垢光。汝實爾不。

  答言。實爾。

  佛告比丘。汝本有心欲犯淫不。

  答言。不也。

  佛告比丘。汝本無心。云何而犯。

  比丘答言。我於後時。乃生欲心。

  如是比丘。心犯欲耶。

  答言。如是。

  佛告比丘。我常不言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耶。

  答言。如是。

  佛告比丘。於意云何。汝曾夢中。受欲之時。心覺知不。

  答言。覺知。

  佛告比丘。汝向犯欲。豈非由心而覺知耶。

  答言。如是。

  若如是者。比丘。寤夢犯欲。有何差別。

  比丘答言。寤夢犯欲。無差別也。

  佛言。於意云何。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

  答言。如是。

  佛言。於意云何。如夢諸法。是真實耶。

  答言。不也。

  佛告比丘。於意云何。寤夢二心。俱真實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若非真實。是有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於意云何。無所有法。為有生不。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若法無生。有滅有縛有解脫耶。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於意云何。無生之法。當墮阿鼻地獄餓鬼畜生中耶。

  答言。世尊。無生之法。尚無所有。而當有墮三惡道耶。

  佛告比丘。一切諸法。本性清凈。然諸凡夫愚小無智。於無有法不知如故。妄生分別。以分別故。墮三惡道。

  復告比丘。諸法無實。而現種種所應作事。為著貪慾。嗔恚。愚痴凡夫等故。分別諸法。不如如故。非是真實。

  復告比丘。諸法虛誑。如野馬故。諸法如夢。本性自然逮清凈故。諸法究竟。如水中月泡沫等故。諸法寂靜。無生老病死諸過患故。諸法無取。非是色法。不可見故。諸法無聚。如虛空故。諸法無性。過諸性故。諸法甚深。過虛空故。諸法廣大。無處所故。法無所作。究竟寂故。法無所依。境界空故。法無根本。畢竟空故。法離蓋纏煩惱結使。不可得故。法離熾然。性不生故。法無障礙。本性凈故。諸法無報。猶如影故。諸法如幻。不如如故。法無所依。妄分別故。諸法流轉。而諸眾生著諸邊故。諸法不起諸緣。各各性相違故。法無染愛。無所屬故。法無穢污。一切結使不可得故。諸法無垢凈過空故。法無微相。相寂靜故。諸法調柔。性不生故。諸法如如。初中後際。無差別故。諸法解脫。不相屬故。諸法無聞。如瓦礫故。諸法非色。同虛空故。諸法平等。無積聚故。法不可持。猶如虛空不可執故。諸法無得。智者推求不可得故。法無擾動。三世凈故。法無扼縛。破闇冥故。法無荊棘。離諸纏故。諸法安隱。如涅槃故。法無怖畏。過諸畏故。法無彼岸。無此岸故。諸法無量。過算數故。諸法無相。其相空故。諸法無作。斷諸願故。諸法無行。行虛誑故。法無戲論。滅覺觀故。法無窟宅。離住處故。法無有濁。常清凈故。法同涅槃。生不可得。空無有故。比丘當知。諸法如是。不可宣說。是故我昔坐於道場。得無所得。無有一法。有出有沒有縛有解。亦無有法。有障有纏有憂有悔。所以者何。諸法清凈。無雜穢故。

  爾時。無垢光聞說是法。心懷踴躍。悲喜交集。即時雨淚。叉手合掌。一心觀佛。即說偈言。

  快哉世尊大功德。諸天世人所歸仰。

  善覺一切妙勝行。稽首能斷諸苦行。

  無所依者為作依。無有導者為獎導。

  安住實道常清凈。稽首世尊大威德。

  為世闇冥作燈明。諸無目者為作目。

  深著虛妄能度脫。稽首勇猛大精進。

  已離染污無嗔恚。於諸縛著得解脫。

  等於怨親能解縛。稽首真實功德聚。

  干竭渴愛及愚痴。破壞諸有除眾苦。

  生死輪轉久已斷。稽首大力無上乘。

  於諸分別無所著。解脫妙智難思議。

  三界最勝離諸垢。稽首清凈無垢人。

  我今悉求如是道。當脫無依眾生苦。

  願令我得如是乘。終不小乘盡諸漏。

  億那由他無量劫。常受眾苦不舍道。

  如月盛滿顯眾星。我觀如來亦如是。

  譬如有人入大海。其意下劣求水精。

  雖遇無量珍寶聚。舍之而取下賤者。

  如人聞佛無量力。而不生念我當得。

  大乘廣博所作事。放舍菩提證聲聞。

  譬如有人見大王。與諸群臣相圍繞。

  不求王位悕臣佐。當知是意非黠慧。

  如人聞佛大功德。妙勝智慧所作事。

  而於小乘生喜樂。是則下劣懈怠心。

  眾生不應貪小乘。以如闇夜螢火明。

  當悕日光普大照。能破一切諸黑闇。

  佛有無量大名聞。聲徹人天諸惡趣。

  佛光微妙為最上。能照世間諸闇冥。

  譬如師子處野干。其心好樂野干眾。

  放舍師子所應作。而更隨逐野干法。

  如有大人在聲聞。其猶師子在野干。

  貪樂小法以為足。當知是輩行貧道。

  若人慾求大乘道。當應常發如是心。

  利益世間斷眾苦。不應同彼諸聲聞。

  爾時。眾會聞無垢光所說偈已。四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散摩訶曼陀羅華拘茂陀等。供養世尊。文殊師利贊無垢光。作如是言。善哉。善哉。無垢能報佛恩。於菩提道。多所饒益。

  爾時。世尊即時微笑。諸佛常法若微笑時。有五色光從口而出。所謂青黃赤白紅玻璃色。遍照無量無邊世界。上至梵世。蔽於日月所有光明。還至佛所。繞佛三匝。從頂上沒。

  爾時。阿難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緣而現微笑。諸佛世尊不以無緣而現微笑。

  佛告阿難。此無垢光比丘。有大深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當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告阿難。此無垢光比丘。於未來世彌勒佛所。逮無生忍。亦當供養見賢劫千佛。過是之後。復經十劫。供養二十億諸佛已。得成為佛。號名功德蓮華最勝妙行師子雷音如來。

  復告阿難。功德蓮華最勝妙行師子雷音如來。應供。正遍知。彼佛世界名無量音。七寶所成。無有緣覺。聲聞弟子。純諸菩薩。彼佛世界。常轉平等不退法輪。阿難。此無垢光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所乘妙勝凈佛土故。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譬如日光所至之處。破眾闇冥。如是阿難。若有眾生。得聞此經。當知是處。有大照明。能令眾生。於一切法。得無障礙。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世尊。云何眾生。於一切法。得無障礙。

  佛言。且止阿難。何用問此如是事。為如來若說障與無障。諸天世人皆當驚疑。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願說障礙不障礙法。諸菩薩聞。能於後時五濁惡世。於諸世法。不生染著。

  佛告文殊師利。夫障礙者。貪慾是障礙。嗔恚是障礙。愚痴是障礙。布施是障礙。持戒是障礙。忍辱是障礙。精進是障礙。禪定是障礙。智慧是障礙。佛想是障礙。法想是障礙。僧想是障礙。空想是障礙。無相想是障礙。無作想是障礙。無行想是障礙。不生想是障礙。文殊師利。取要言之。若於諸法。有縛有解。當知如是。皆是障礙。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障礙法。

  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一切諸法。性無障礙。而諸凡夫愚小無智。自生分別。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作障礙。所以者何。文殊師利。凡愚之人。行布施時。於慳眾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嗔心。以嗔心故。墮大地獄。身自持戒。見犯戒者。而生輕慢。說其過惡。令他聞之。生不恭敬。以不恭敬故。墮於惡趣。自修忍辱。以忍辱故。而生高心。我是忍辱。餘人粗惡。以是忍故。而生放逸。當知即是眾罪之本。自行精進。於懈怠者生如是念。如此愚人。不應食他信施供養。乃至不應受一飲水。常於己身而起貢高。卑下他人。當知是輩。愚小無智。自行禪定。見亂想者發如是念。我常修定。其餘比丘。多諸亂心。說於邪論。如此之人。去道尚遠。何能得佛。作是念時。隨所起念。一念一劫還受生死。受生死已。甫當更修菩提之道。自恃多聞。於無名法。以不真智。妄生分別。見有所得。起大憍慢。我說是輩。是大愚痴無智之人。諸覺所覆。非是大人。雖復志求大乘之道。作如是言。我當於世。為最為勝。而於聲聞小乘之人。不生恭敬。輕慢惡賤。說其過罪。以其噁心說粗語故。而墮惡趣。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應於佛法中。妄宣人惡。

  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菩薩豈不於諸眾生常起慈心。憐愍愛念。不以惡眼而視之耶。

  文殊師利言。如是。世尊。

  複次。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菩薩豈當於一眾生。不以聲聞。緣覺。大乘而度脫耶。

  不也。世尊。菩薩未曾舍一眾生而不度脫。常於一切起平等心。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良醫。等療眾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貧民。常作是念。云何能令眾生免苦。得離諸病。文殊師利。菩薩亦爾。常於眾生。起大悲心發平等意。云何當令一切眾生。受行佛法。使不斷絕。又如良醫。所有醫方。經書。咒術不斷絕時。心生歡喜。踴躍無量。文殊師利。菩薩亦爾。諸佛種性不斷絕時。心生歡喜。亦復如是。文殊師利。一切眾生不盡如醫。能治眾病。設有能者。是亦難得。文殊師利。菩薩亦爾。不盡如佛起菩提心而自莊嚴。設有能者。是亦難得。又如良醫。於諸醫方。經書。秘術。不應懈怠。以修醫法。文殊師利。菩薩亦爾。不應懈怠。如羸病人。發菩提心。文殊師利。自然無師。是為難得。不從他知。是亦難得。妙勝之心。是亦難得。修行佛法。是亦難得。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於一切法。心無障礙。逮得清凈。

  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若有菩薩。觀於貪慾是一切法。嗔恚愚痴是一切法。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於諸五欲。不生愛樂。亦不放舍。觀欲實性。即是佛法。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而於五蓋以求菩提。如是觀時。不得五蓋及與菩提。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九惱法即是慈心。思惟觀察九惱法時。不得他人及與己身。名最上慈。以於諸法無所得故。菩薩觀忍。亦復如是。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於犯戒即是不犯。觀非毗尼即是毗尼。觀於系縛即是解脫。觀於生死即涅槃界。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貪慾界即涅槃界。嗔恚愚痴。亦復如是。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一切法即是佛法。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一切法無有體相亦無根本。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慳及施不作二想。持戒毀戒不作二想。嗔恚忍辱不作二想。懈怠精進不作二想。亂心禪定不作二想。愚痴智慧不作二想。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複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諸煩惱即是佛法。是則名為凈諸業障。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觀諸煩惱即是佛法。

  佛告文殊師利。於意云何。汝頗見法能還與法作系縛不。

  答言。不也。世尊。

  文殊師利。於意云何。頗見有法能為諸法作解脫不。

  不也。世尊。

  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無生忍。

  文殊師利言。一切煩惱即無生忍。所以者何。一切煩惱同虛空性。以是義故。我觀諸法。無智無斷無證無修。而諸凡夫障礙所蔽。無有佛法見有斷結。修佛法故。

  爾時。世尊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善能解說無盡之法。

  文殊師利。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無垢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文殊師利。無垢光如來壽九十劫。國名眾香。彼佛世界。多諸眾生好樂小法。少能修習無上大乘。彼佛世尊。般涅槃後。法住千歲。分布舍利。如我滅後。等無差別。時有比丘。名曰勇施。慚愧樂學。善修戒身。多聞智慧。顏貌端正。成就第一清凈妙色。

  爾時。勇施著衣持缽。入難勝城。次行乞食。到長者舍。其家有女。容貌端正。未適夫主。時長者女。見勇施已。生愛染心。作如是念。我若不得勇施比丘以為夫者。當自殞命。初不向人說如此念。欲心內結。遂以成病。

  爾時。勇施乞食得已。還詣精舍。而於後時。女父命終。爾時。其母而問女言。汝何因緣而致斯病。女時默然。遂不飲食。爾時。女母密遣余女先來親善同苦樂者。而往問言。以何因緣而致斯病。時女答言。我於先時。見一比丘。顏貌端正。便生欲心。以致斯病。若得從意。我病則愈。若不得者。便當殞命。是時。余女聞此事已。還向其母。具說上事。其母聞已。作是思惟。今我此女。病患如是。若使不得勇施比丘。當作何計。復作是念。我今當請勇施比丘。數至我家。當使此女。從受經法。

  爾時。勇施而於異時。入城乞食。復至其家。見長者女。身體羸瘦。而問之言。此女何緣。而有此病。時母答言。而我此女。好聽經法。我常固遮。不遂其意。以致斯病。爾時。勇施語其母言。莫遮此女。使不聽法。母還報言。尊者。若能教授此女經法。我當聽之。爾時。勇施即便許可。其母語言。從今已往。常至我家。答言。可。

  爾時。長者女聞是語已。心大歡喜。我今當作種種方便。令此比丘於我生著。時。長者女語勇施言。唯願尊者。哀愍我故。常至我舍。爾時。勇施默然許可。即受其食。還詣精舍。爾時。其母語其女言。從今已往。好自莊嚴。以好栴檀種種雜香以塗其身。更著新好上妙衣服。如是莊嚴。可得從意。

  其後。勇施數到其家。轉相親厚。數相見故。便失正念。而生欲心。即與彼女。共行淫法。心遂耽著。往來頻數。時彼女夫。見此比丘。往來頻數。心生疑恚。即設方便。欲斷其命。勇施比丘。聞是事已。即作是念。當以毒藥持與彼女。令斷夫命。

  爾時。勇施即以毒藥持與彼女。而語之言。若必念我。可持此葯。以殺汝夫。時長者女。即以毒藥和著食中。敕其婢使。持此飯食。以飯我夫。夫食飯已。即便命終。

  爾時。勇施聞彼命終。心生大悔。作是思惟。今我所作。是大重惡。何名比丘。受行淫法。又斷人命。我今如是當何所歸。生大憂惱。我若命終。當墮惡道。誰能免我。如是之苦。以是事故。從一精舍至一精舍。惶怖馳走。衣服落地。作如是言。咄哉。怪哉。我今即是地獄眾生。

  時有精舍。名曰醯無。中有菩薩。名曰鼻揉多羅。勇施比丘即入其房。舉身投地。

  時彼菩薩問勇施言。何為以身。自投於地。

  答言。大德。我今即是地獄眾生。

  又復問言。誰乃令汝。為地獄人。

  勇施答言。我作大罪。犯於淫戒。又斷人命。

  時彼菩薩語勇施言。比丘莫怖。我今力能施汝無畏。

  爾時。勇施聞彼菩薩施無畏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爾時。鼻揉多羅菩薩。即時從地。接起勇施。牽其右手。將至異處。坐林樹中。

  時。鼻揉多羅菩薩。涌身虛空。高一多羅樹。語勇施言。今汝於我。生深信不。

  勇施即時叉手合掌。而答之言。我見仁者。如遇大師。亦如世尊。

  爾時。鼻揉多羅菩薩。即時入於諸佛境界。大乘妙門如來寶印三昧。入三昧已。即於身上出無量佛身。皆金色三十二相。遍林樹間。爾時。諸佛即時同聲。說是偈言。

  諸法同鏡像。亦如水中月。凡夫愚惑心。分別痴恚愛。

  法無作無處。如虛空清凈。亦無有覺知。虛誑不牢固。

  於內求恚愛。未嘗有得者。凡夫生染愛。實無有染著。

  如於眠夢中。染著於諸色。亦如刀割物。而刀無所知。

  凡夫亦如是。愚惑妄分別。於愛生染著。於恚增諍訟。

  世間猶如夢。空無不牢固。如焰空中雲。痴愛寂無相。

  諸法如草木。心不在內外。愛非壽命人。自性無所有。

  凡夫見諸法。計從因緣生。無作不可取。性離常寂靜。

  諸法猶如幻。凡夫生取著。幻性無堅固。貪嗔痴亦然。

  諸法常無相。寂靜無根本。無邊不可取。欲性亦如是。

  眾生如鏡像。計著於我所。離如妄分別。無堅固可取。

  諸法如影響。欲恚無處所。如幻夢水月。實無染恚者。

  境界不真實。空無不可取。分別法無主。根本常寂靜。

  譬如幻化人。無有貪恚痴。幻夢等諸法。其邊不可得。

  如月現於水。而不在水中。凡夫染痴恚。痴愛恚無性。

  貪嗔恚愚痴。諸緣常空無。無眾生壽命。虛無常寂靜。

  無眼亦無耳。鼻舌亦復然。凡夫痴無智。虛妄生牢固。

  如虛空無邊。無盡無去來。諸法亦如是。如手摸虛空。

  種種分別法。實無分別者。凡愚計諸陰。而實無有生。

  我觀一切法。性相無所有。無生亦無滅。未曾有聚散。

  諸法性解脫。寂靜無處所。無能希取者。解此名為智。

  爾時。林中萬二千天子。詣鼻揉多羅菩薩來聽法者。聞說是偈。即時皆得無生法忍。勇施比丘。見諸化佛。神通變現。於諸法中。思惟選擇。離諸蓋纏。得無生忍。文殊師利。汝莫生疑。爾時鼻揉多羅菩薩。豈異人乎。今彌勒菩薩是也。勇施比丘豈異人乎。寶月如來是也。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勇施比丘已成佛耶。

  佛告文殊師利。今已成佛。在於西方。去此佛土恆河沙數諸佛世界。有國名常光。寶月如來於彼成佛。文殊師利。汝觀是法。能令眾生。離諸業障。受行淫法。斷人命根。能令現身。得無生忍。所以者何。能觀三界如影響故。猶如幻師。觀於幻人。無有障礙。文殊師利。諸凡夫人。於無有法。妄生分別。墮諸惡趣。受於無量百千萬苦。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經。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尊重讚歎。而於現世。得何等利。

  佛告文殊師利。於意云何。如日光明照閻浮提。於諸眾生有幾所利。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日光明照閻浮提。於諸眾生而作利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文殊師利。當知是經。亦復如是。能令菩薩。破諸結縛。能生無量智慧光明。亦於諸法。得無障礙。速疾能生無礙智辯。若說法時。不為眾魔及外道之所破壞。斷其樂說。文殊師利。譬如大火。焚燒草木。無有遺余。當知是經。燒一切結。亦復如是。文殊師利。如雪山王。諸餘黑山。不能障翳。若有菩薩。得聞是經。亦復如是。諸餘外道。不能如法而毀壞者。文殊師利。如轉輪王。諸小國王無敢拒逆。若有菩薩。得聞是經。亦復如是。一切雜論。嚴飾章句。如是之人。不能抑制。文殊師利。譬如比丘。善能持律。能除他人破戒疑悔。當知此經。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離諸憂悔。文殊師利。如日天子所至之處。能破眾冥。若有菩薩得聞是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無明黑闇。能生一切智慧光耀。所以者何。以因是經。善修慧故。

  爾時。惡魔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如來大悲。憐愍一切。常施安樂。唯願世尊。莫說此經。所以者何。若說此經。諸魔宮殿。皆悉震動。諸憂惱箭。入我身中。以此經典行閻浮提故。世尊。我今當令如是經典。無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之者。當使此經。似如邪道。令諸眾生。起於邪見。讀誦方廣大乘比丘。心生疑悔。誹謗此經。

  爾時。釋提桓因以佛神力。即於佛前。頭面禮足。以天曼陀羅華。而散佛上。白佛言。世尊。惡魔波旬。設諸方便。欲為此經。而作留難。世尊。我當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恭敬。如來滅後。我與阿難。當令此經。行閻浮提。普令周遍。我與四王諸鬼神等。常當擁護說是經者。若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恭敬是經典者。於諸擁護。我為宗主。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當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恭敬如是經典。亦為他人流布顯現。所以者何。阿難。此經則是諸法之鏡。

  阿難言。如世尊教。我當受持。當何名斯經。云何奉行。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凈諸業障。亦複名為入於諸法無障礙慧。

  說是經時。六十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八十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尊者阿難。文殊師利法王子。及諸天世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方廣總持經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眾。摩伽陀國優婆塞六十億百千人。

  爾時世尊夏安居已。臨涅槃時入如法三昧。入三昧已。是時三千大千世界。普遍莊嚴懸繒幡蓋。置寶香瓶眾香塗飾處處遍散千葉蓮花。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億百千眾。諸梵天王及億百千眷屬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復有億百千凈居天子。自在天王大自在天王。龍王夜叉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各與億百千眷屬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爾時十方如恆河沙大威德菩薩摩訶薩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有頂皆悉來集大眾充滿間無空處。爾時復有餘大威力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正念現前從三昧起。遍觀大眾欠呿頻申。如師子王如是至三。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時如來現神通已復觀大眾。爾時一切大眾即從坐起。合掌作禮默然而住。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阿逸多。如來不久當入涅槃。汝於諸法有所疑者。我今現在。欲有所問今正是時。佛滅度後勿生憂悔。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唯然世尊。善自知時。諸佛如來於一切法皆悉究竟。惟願宣說令此法眼久住於世。爾時會中有大自在天子及八十億凈居天眾。眷屬圍繞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大乘方廣總持法門。過去無量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已曾宣說。惟願世尊。今復敷演利益安樂無量人天。能令佛法久住世間。爾時世尊默然而許。是時大自在天子知佛許已歡喜踴躍。合掌作禮卻住一面。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阿逸多。此大乘方廣總持法門非我獨說。過去未來及今現在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亦常宣說。若有眾生於佛所說言非佛說及謗法僧。而此謗者當墮惡道受地獄苦。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於此大乘方廣總持經典。受持讀誦復為人說。當知是人不墮惡道。

  爾時世尊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阿逸多。我從成佛夜乃至將入無餘涅槃。於其中間佛身口意。所作所說所念所思惟。頗有忘失起惡業不。彌勒菩薩言。不也世尊。佛言彌勒。如汝所說。我從成道乃至涅槃。於其中間所言所說皆悉真實無有虛妄。若有愚人不解如來方便所說。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誹謗正法及佛菩薩。我說是輩趣向地獄。佛言。阿逸多。於我滅後五濁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實非菩薩自謂菩薩。是外道人。曾於過去供養諸佛發願力故。於佛法律而得出家。隨所至處多求親友。名聞利養。恣行穢污棄捨信心。成就惡行不自禁制。不自調伏貪諸利養。於一切法門及出生堅固三昧。皆悉遠離實無所知。為親屬故妄稱知解住於諂曲。口說異言身行異行。阿逸多。我菩提道於一切眾生。皆悉平等安住大悲。以善方便正念不忘。如來安住無等等力。無障無礙而為說法。若有眾生作如是言。佛為聲聞所說經典。諸菩薩等不應習學不應聽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應學。復作是言。諸菩薩等所修行法。聲聞之人亦不應學不應聽受。辟支佛法亦復如是。復作是言。諸菩薩等所有言說。聲聞辟支佛不應聽受。彼此言行更相違背不與修多羅相應。於如實說真解脫法不能信受。依彼法者不得生天。何況解脫。阿逸多。我今說法隨其信心而調伏之如恆河沙。阿逸多。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隨順說法利益眾生。不為實非菩薩而作菩薩相者。亦不為毒惡欺誑少聞之人於我法中作二說者。其二說人或作是言。是菩薩應學是不應學謗佛法僧。是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設令得出生貧窮家。至於後時雖得授記。五濁惡世成等正覺。如我今日於是生死五濁世中成於佛道。以是因緣汝應諦聽。應當信知。隨順惡友所行如是。阿逸多。我念過去無央數劫。彼時有佛名曰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是時彼佛壽命八萬那由他歲為眾說法。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法中。有一比丘名曰凈命。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六百萬部為大法師。言辭清美辯才無礙。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示教利喜。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臨涅槃時告彼比丘凈命言。未來世中汝當護持我正法眼。爾時凈命受佛教已。於佛滅後千萬歲中。守護流通諸佛秘藏。於此方廣總持法門受持讀誦深解義趣。於彼世界八萬城中所有眾生。隨其願樂廣為宣說。爾時有一大城名曰跋陀。往彼城中為八十億家。隨其所樂而為說法。是時城中八十億人獲凈信心。一億人眾住菩提道。七十九億人住聲聞乘而得調伏。爾時凈命法師復與十千比丘眾。相隨俱往修菩提行。爾時跋陀城中復有比丘名曰達摩。於大乘經方廣正典。受持千部獲得四禪。唯以方廣空法化彼城中一切眾生。不能以善方便隨欲而說。作如是言。一切諸法悉皆空寂我所說者真是佛說。彼凈命比丘所說雜穢不凈。此比丘實非凈命而稱凈命。何以故。而此比丘所受諸華。不持供養而自受用。塗香末香亦復如是。凈命比丘愚痴無智。不能知我久修梵行。彼既年少出家未久。我慢無信多諸放逸。是諸人等無所知曉。謂是凈命持戒比丘。爾時達摩以其噁心謗持法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經七十劫具受眾苦。滿七十劫已墮畜生中。過六十劫後值遇香寶光佛。於彼法中發菩提心。於九萬世猶生畜生中。過九萬世已得生人中。於六萬世貧窮下賤恆無舌根。其凈命比丘於諸法中得凈信心為人說法。彼於後時得值六十三那由他佛。恆為法師具足五通。勸請彼佛轉妙法-輪。阿逸多。汝今當知。過去凈命比丘者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今阿彌陀佛是。阿逸多。汝今當知。過去達摩比丘者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今我身是。由我過去愚痴無智毀謗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業因緣故。處五濁世成等正覺。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薩於諸法中作二說者。以是因緣後五濁世成於佛道。其佛國中有諸魔等。於說法時恆作障難。爾時大眾聞佛說已。皆悉悲泣涕淚交流俱發是言。願於佛法莫作二說如達摩比丘。

  爾時會中有百菩薩。即從座起右膝著地悲號墮淚。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彼菩薩言。善男子。汝等何為悲號如是。爾時諸菩薩等異口同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自觀亦應有此諸惡業障。爾時世尊作如是言。如是如是。汝亦曾於過去然燈佛所。在彼法中出家修道。是然燈佛滅度之後。時有比丘名曰智積。汝等爾時謗是比丘。因是已來不得見佛。不能發菩提心。不得陀羅尼及諸三昧。後共汝等同時安住菩提之道。汝等善男子。此賢劫最後佛所當獲無生法忍。復於後時過三阿僧祇劫行菩薩道。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善男子。若菩薩見余菩薩。不應生於彼此之心。當如塔想如見佛想。是故菩薩見余菩薩。莫作異念謂非佛想。若起異念為自侵欺。當受持此莫作異想共相和合。我今觀初發心菩薩不如佛想者。我便欺誑十方現在一切無量阿僧祇諸佛。是故善男子。菩薩未來於五濁世中。得陀羅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誹謗其法師者。即為謗佛等無有異。善男子。佛滅度後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能令菩薩學大乘者。及諸大眾有發一毛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渧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實非菩薩假稱菩薩。謗真菩薩及所行法。復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彌勒。我憶過去於閻浮提學菩薩時。愛重法故為一句一偈。棄捨所愛頭目妻子及舍王位。何以故。以求法故。如彼愚人專為名聞耽著利養。自恃少能不往如來傳法人所聽受正法。彌勒。若彼此和合則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違諍則正法不行。阿逸多。汝可觀此謗法之人。成就如是極大罪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

  複次彌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廣為眾生宣說正法。若有愚人於佛所說而不信受如彼達摩比丘。雖復讀誦千部大乘為人解說獲得四禪。以謗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惱。況彼愚痴下劣之人。實無所知而作是言。我是法師明解大乘能廣流布。謗正法師言無所解。亦謗佛法而自貢高。若彼愚人於佛大乘。乃至誹謗一四句偈。當知是業定墮地獄。何以故。毀謗佛法及法師故。以是因緣常處惡道永不見佛。以曾誹謗佛法僧故。亦於初發菩提心者。能作障礙令退正道。當知是人以大罪業而自莊嚴。於無量劫身墮地獄受大苦報。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阿逸多。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墮於惡道。況復毀謗余菩薩等。若有菩薩為諸眾生。能如實說不起斷常。言諸眾生定有定無。亦不專執諸法有無。阿逸多。學菩薩者應如是住。如是住者是諸菩薩清凈善業。凡所修集皆不取著。若有眾生起執著者。當知是人生五濁世。復有菩薩善隨根欲。能為眾生種種說法。阿逸多。菩薩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羅蜜。乃能成就無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執作如是說。菩薩惟學般若波羅蜜。勿學餘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最殊勝故。作是說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阿逸多。往昔迦屍迦王學菩薩時。舍所愛身頭目髓惱。爾時此王豈無智慧。彌勒白佛言。世尊。誠如聖說實有智慧。佛告阿逸多。我從昔來經無量時。具足修行六波羅蜜。若不具修六波羅蜜。終不得成無上菩提。如是世尊。佛告阿逸多。如汝所說。我曾往昔於六十劫。行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各六十劫。彼愚痴人妄作是說。唯修一般若波羅蜜得成菩提。無有是處。彼懷空見故作如是不凈說法。作此說者身口意業與法相違。雖解空法為人宣說。而於空法不如說行。以無行故去空義遠。心懷嫉妒深著利養逾於親戚。阿逸多。我於往昔作轉輪王。舍諸珍寶頭目手足。猶不得成無上菩提。況彼愚人為飲食故。緣歷他家有所宣說。唯贊空法言己所說。是菩提道是菩薩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復作是言。而我所解無量法師悉皆證知。彼為名聞自贊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見彼心規求利養以自活命。雖有善行經於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況能成無上菩提。阿逸多。我不為心口相違誑惑之人而說菩提。不為嫉妒之人而說菩提。不為傲慢不敬之人而說菩提。不為無信之人而說菩提。不為不調伏人而說菩提。不為邪淫之人而說菩提。不為自是非他之人而說菩提。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謂勝佛。謗佛所說大乘經典。言是聲聞小乘所說。

  爾時佛告尊者須菩提。不應為二見人說般若波羅蜜。須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說。佛言。如是須菩提。以無著心施是名菩提。須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須菩提。不自贊毀他施是名菩提。須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須菩提。汝觀愚人起我我見。無慚無愧為愛親戚。貪求活命好受他施。當知是人專造惡業。

  複次阿逸多。菩薩於一切法於一切菩薩法莫生恐怖。於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於一切聲聞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於一切煩惱法亦莫恐怖。於一切盡法亦莫恐怖。於難精進亦莫恐怖。於是於非亦莫恐怖。於作不作亦莫恐怖。於畏不畏亦莫恐怖。於有於無亦莫恐怖。於心非心亦莫恐怖。於覺不覺亦莫恐怖。於業非業亦莫恐怖。於善不善亦莫恐怖。於安不安亦莫恐怖。於解脫不解脫亦莫恐怖。於修不修亦莫恐怖。於法非法亦莫恐怖。於靜於亂亦莫恐怖。於假於實亦莫恐怖。於信不信亦莫恐怖。於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於住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薩於一切法莫生恐怖。阿逸多。我於往昔修如是等無畏法故得成正覺。悉能了知一切眾生心之境界。而於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證隨機演說。能令聞法諸菩薩等獲得光明陀羅尼印。得法印故永不退轉。若於此法不如實知言無善巧。終不得成無上菩提。阿逸多。我為四天下眾生說此法時。是諸眾生以佛神力。各自見釋迦如來為我說法。如是次第乃至阿迦尼吒天。彼諸眾生亦謂如來唯為我說。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此諸眾生咸作是念。釋迦如來獨生我國。唯為於我轉大法輪。阿逸多。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於無量無邊世界。常於晨朝遍觀眾生所應化者而為說法。於中及暮恆以法眼等觀眾生。於彼世界而為眾生說一切法。如是無量諸佛境界。所有眾生學菩薩者應如是修。若彼愚人於佛所說謗誹正法。妄執自解用為真實。若謗法者則不信佛。以此惡業墮於地獄。具受眾苦永不聞法。複次阿逸多。汝當受持如來密教以善方便廣為人說。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福光平等菩薩無疑惑菩薩定發心菩薩。妙心開意菩薩。光明菩薩。歡喜王菩薩。無畏菩薩。心念遍到無邊佛剎菩薩。觀世音菩薩。香象菩薩。滅一切惡業菩薩。住定菩薩。百千功德莊嚴菩薩。妙音遠聞菩薩。一切智不忘菩薩。大名遠震寶幢莊嚴菩薩。求一切法菩薩。住佛境界菩薩。月光莊嚴菩薩。一切世間大眾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說。我等於此東方過六十恆河沙佛剎。於諸佛所恭敬禮拜。一一佛剎唯見釋迦如來出現於世。我等於其七日之中遍游十方。亦見釋迦如來出現於世。不睹余佛。遍遊歷已還歸本土聽受正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汝今諦觀。如來智慧不可思議。如來境界亦不可思議。如是無等等是如來法。彼愚痴人作如是說。唯一般若波羅蜜。是如來行是菩薩行是甘露行。佛告文殊師利。作此說者與法相違。何以故菩薩行法具足甚難。無著行是菩薩行。無我我行是菩薩行。空行是菩薩行。無相行是菩薩行。文殊師利。如是等行是菩薩行。學菩薩者如是受持。若彼愚人心懷邪見。當知是人不了我法。文殊師利。汝等諸菩薩守護身口。於不善法勿令放逸。堅固其心使不退轉。為諸眾生具足說法。亦當自身住於法中。我從久遠阿僧祇劫。具足成就無上菩提。以善方便廣為人說。令諸眾生遠離惡趣。文殊師利。若有愚人謗微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又作是說。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說者亦名謗法。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作是說者亦名謗法。此是菩薩學此非菩薩學。作是說者亦名謗法。復作是言。過去佛已滅。未來佛未至。現在佛無住。唯我獲得陀羅尼法。作此說者亦名謗法。以謗法故言得陀羅尼者是不凈法。於真法師毀謗所修。復謗法師雖有解慧不如說行。復謗法師行違於道。復謗法師身不持戒。復謗法師心無智慧。復謗法師意無明解。復謗法師言無辯了。復於如來所說文字心無信受。復作是言。此修多羅是此修多羅非。此偈經是此偈經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見正說者妄作異論。於聽正法者為作留礙。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時此非時。諸如此說皆名謗法。複次文殊師利。若聲聞說法若菩薩說法。當知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力故。令諸菩薩等作如是說。文殊師利。如彼愚人於佛現在猶生誹謗。況我滅後受持我法諸法師等而不被謗。何以故。魔眷屬故。當知是人墮於惡道。如彼愚人貪求利養以活親屬。於如來法心無信念。而復破壞如來教法。彼人親戚以朋黨心。往婆羅門家及長者所。作如是說贊彼愚人。於法於義能知能解。明達根欲善為人說。受他信施曾無慚愧。以謗法故身及眷屬俱墮地獄。文殊師利。我終不為無信之人說菩薩行。亦不為貪著在家之人說清凈法。不為二見之人說解脫法。不為一見之人說出苦法。不為樂世之人說真凈法。文殊師利。我於恆河沙等法門。以無著心為人演說。又於恆河沙等法門。以有著心為眾生說。若有樂空眾生為說空法。若有樂智眾生為說智法。若有樂無相眾生為說無相法。若有樂有相眾生說有相法。若有樂慈眾生為說慈法。若有樂因緣眾生說因緣法。若有樂無因緣眾生說無因緣法。此是有威儀法此是無威儀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為法此是無為法。此是攝受法此是覆蓋法。此是凡夫法此是聖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佛告文殊師利。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羅蜜道。彼愚痴人在所言說。不依如來真凈教法謗佛正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是愚人以近惡友現身起謗。如是世尊。以何因緣能免斯咎。佛告文殊師利。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晝夜六時懺悔身口及與意業所作重罪。從是已後乃得清凈。經十劫已獲得法忍。文殊師利。當知此經是菩薩乘。未覺悟者能令覺悟。聞說此經若不信受。以此謗因墮於惡道。是諸菩薩明受我法。然後乃可為人宣說。如是受持能遠惡趣。佛告文殊師利。有四平等法。菩薩當學。云何為四。一者菩薩於一切眾生平等。二者於一切法平等。三者於菩提平等。四者於說法平等。如是等四法。菩薩當知是四種法。菩薩知已為眾生說。若有信者遠離惡趣。若不信者當墮惡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當知是人不墮惡趣。復有四法。云何為四。一者於諸眾生心無退轉。二者於諸法師而不輕毀。三者於諸智人心不生謗。四者於諸如來一切所說恒生尊重。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學。終不墮於諸惡趣中。

  複次文殊師利。菩薩以恆河沙等諸佛剎土滿中七寶。於恆河沙劫日日奉施恆河沙等諸佛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大乘方廣微妙經典乃至一句一偈。讀誦三遍所獲功德。勝前布施所得功德。若有誦持此經典者。所獲功德倍多於彼。設復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文殊師利。如此經典名義廣大無與等者。汝諸菩薩摩訶薩應善修學受持讀誦廣為眾生分別解說。爾時一切大眾乃至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等俱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等受持。說此法時三十恆河沙諸菩薩等得無生法忍。七十恆河沙諸菩薩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六十三億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心生歡喜。於八十劫度生死流。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經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無上菩提。彼諸菩薩及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奉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唐佛陀多羅 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凈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凈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凈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凈。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凈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他。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凈真如。菩提涅盤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凈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凈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凈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覆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與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凈。

  善男子。譬如清凈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痴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凈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痴者。說凈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凈。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凈。心清凈故。見塵清凈。見清凈故。眼根清凈。根清凈故。眼識清凈。識清凈故。聞塵清凈。聞清凈故。耳根清凈。根清凈故。耳識清凈。識清凈故。覺塵清凈。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根清凈故。色塵清凈。色清凈故。聲塵清凈。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凈故。地大清凈。地清凈故。水大清凈。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凈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凈。彼清凈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凈。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凈。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凈故。一身清凈。一身清凈故。多身清凈。多身清凈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凈。

  善男子。一世界清凈故。多世界清凈。多世界清凈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凈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善男子。覺性圓滿清凈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盤。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盤。猶如昨夢。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盤。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凈。不動遍法界。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凈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凈。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眾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惟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盤。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盤。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盤。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相。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未曾有始終。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盤。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盤。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惟願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凈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舍貪慾。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盤。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凈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凈大願。應作是言。

  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凈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城。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慾故。

  墮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嗔痴。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銷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盤。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於是清凈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凈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凈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凈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凈。即彼凈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盤。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凈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凈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知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盤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盤。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今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凈。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盤。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凈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凈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凈。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凈。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凈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凈。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凈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凈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盤。

  於是凈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凈。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凈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咨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凈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盤。由此不能入清凈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凈涅盤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盤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凈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盤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盤。伏我愛根為涅盤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凈。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凈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凈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嗔痴。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凈。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凈。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髮明。照十萬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盤。涅盤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驕慢。

  遠離無嗔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凈。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盤。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凈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凈境界。此圓覺中三種凈觀。以何為首。惟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凈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

  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凈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盤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眾。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薰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凈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複習彼觀。心不放舍。漸次求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凈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凈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又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盤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無量義經

  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金輪銀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各與眷屬百千萬數而自圍繞。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供養佛已退一面坐。

  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導首菩薩。藥王菩薩。葯上菩薩花幢菩薩。花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寶積菩薩。寶杖菩薩。越三界菩薩。毗摩跋羅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勇銳力菩薩。師子威猛伏菩薩。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慾。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次降甚深十二因緣。用灑無明老病死等。猛盛熾然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時節。扶疏增長大乘事業。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葯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遊戲菩薩諸波羅蜜。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凈佛國。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皆有如是不思議功德。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彌多羅尼子。富樓那。阿若憍陳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憂波離。侍者阿難。佛子羅雲。憂波難陀。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阿周陀。莎伽陀。頭陀大迦葉。憂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坐各定意已。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於空中旋轉來下。四面雲集而獻於佛。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娛樂於佛。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聲。說偈贊言。

  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

  天人象馬調御師。道風德香熏一切。

  智恬情怕慮凝靜。意滅識亡心亦寂。

  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無。非因非緣非自他。

  非方非圓非短長。非出非沒非生滅。

  非造非起非為作。非坐非卧非行住。

  非動非轉非閑靜。非進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來。

  非青非黃非赤白。非紅非紫種種色。

  戒定慧解知見生。三明六通道品發。

  慈悲十力無畏起。眾生善業因緣出。

  示為丈六紫金暉。方整照曜甚明徹。

  毫相月旋項日光。旋發紺青頂肉髻。

  凈眼明照上下眴。眉睫紺舒方口頰。

  唇舌赤好若丹果。白齒四十猶珂雪。

  額廣鼻修面門開。胸表卍字師子臆。

  手足柔軟具千輻。腋掌合縵內外握

  臂修肘長指直纖。皮膚細軟毛右旋。

  踝膝不現陰馬藏。細筋鎖骨鹿膊腸。

  表裡映徹凈無垢。凈水莫染不受塵。

  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種好似可見。

  而實無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對絕。

  無相之相有相身。眾生身相相亦然。

  能令眾生歡喜禮。虔心表敬誠殷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成就如是妙色軀。

  我等八萬之等眾。俱共稽首咸歸命。

  善滅思想心意識。象馬調御無著聖。

  稽首歸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見聚。

  稽首歸依妙幢相。稽首歸依難思議。

  梵音雷震向八種。微妙清凈甚深遠。

  四諦六度十二緣。隨順眾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無量生死眾結斷。

  有聞或得須陀洹。斯陀阿那阿羅漢。

  無漏無為緣覺處。無生無滅菩薩地。

  或得無量陀羅尼。無礙樂說大辯才。

  演說甚深微妙偈。遊戲澡浴法清池。

  或躍飛騰現神足。出沒水火身自由。

  如是法輪相如是。清凈無邊難思議。

  我等咸復共稽首。歸依法輪轉以時。

  稽首歸依梵音聲。稽首歸依緣諦度。

  世尊往昔無量劫。勤苦修習眾德行。

  為我人天龍神王。普及一切諸眾生。

  能舍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

  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凈戒。乃至失命不毀傷。

  若人刀杖來加害。惡口罵辱終不嗔。

  歷劫挫身不倦惰。晝夜攝心常在禪。

  遍學一切眾道法。智慧深入眾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於法自在為法王。

  我等咸共俱稽首。歸依能勤諸難勤。

  說法品第二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贊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咨問。不審世尊。垂愍聽不。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余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慾。性慾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咨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暖法頂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唯願世尊。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以諸眾生性慾不同。性慾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鄰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並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髮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於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然。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能以一音普應眾聲。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恆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形。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善男子。是故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外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佛說是已。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種種花。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嘆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量義三昧。三萬四千菩薩摩訶薩得無數無量陀羅尼門。能轉一切三世諸佛不退轉法輪。其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銀輪鐵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及諸眷屬百千眾俱。聞佛如來說是經時。或得暖法頂法世間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又得菩薩無生法忍。又得一陀羅尼又得二陀羅尼。又得三陀羅尼。又得四陀羅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羅尼。又得百千萬億陀羅尼。又得無量無數恆河沙阿僧祇陀羅尼。皆能隨順轉不退轉法輪。無量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功德品第三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真實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於此眾中。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天龍鬼神國王臣民諸有眾生。聞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無不獲得陀羅尼門。三法四果菩提之心。當知此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之所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所以者何。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則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於險徑多留難故。世尊。是經典者不可思議。唯願世尊。廣為大眾慈哀敷演是經甚深不思議事。世尊。是經典者。從何所來。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說是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所以者何。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一聞能持一切法故。於諸眾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無留難故。善男子。汝問是經。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當善諦聽。善男子。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髮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善男子。是經。如是來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寧欲聞是經復有十不思議功德力不。大莊嚴言。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舍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嗔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二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義無量故。善男子。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是故此經。名無量義。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二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三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通達百千萬億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愍心。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是持經人亦復如是。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船舟。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嬰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恆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經無量義辦。能度眾生。能如說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三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四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是人聞已。悉能受持隨順不逆。轉復為人隨宜廣說。善男子。是人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己為臣民之所宗敬。諸大王子以為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經者亦復如是。諸佛國王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薩子。若是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轉若二轉。若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萬億若恆河沙。無量無數轉。雖復不能體真理極。雖復不能震動三千大千國土雷震梵音轉大法輪。己為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為眷屬。深入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以新學故。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四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五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是人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令彼眾生歡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雲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五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六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譬如王子。雖復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領理國事。王子是時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國土人民各隨其安。如大王治等無有異。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若佛在世若滅度後。是善男子。雖未得住初不動地。依佛如是用說教法而敷演之。眾生聞已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六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七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生死煩惱一時斷壞。即升第七地與大菩薩位。譬如健人為王除怨。怨既滅已王大歡喜。賞賜半國之封皆悉與之。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散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八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有人能得是經典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堅固戒忍兼行檀度。深發慈悲。以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廣為人說。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發。勇猛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法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凈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八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九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有得是經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人分別解說是經義者。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凈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蜜。獲諸三昧首楞嚴三昧。入大總持門。得勤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是故是經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九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十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得是經發大歡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在家出家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解說如法修行。既令餘人修行是經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門。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救苦。厚集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以眾法葯練諸眾生安樂一切。漸見超登住法雲地。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跡。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十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如是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極有大威神之力。尊無過上。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永離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經名無量義也。能令一切眾生於凡夫地生起諸菩薩無量道芽。令功德樹蔚茂扶疏增長。是故此經號十不可思議功德力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同聲白佛言。世尊。佛所說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此經乃有如是十種功德不思議力。大饒益無量一切眾生。令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各得無量義三昧。或得百千陀羅尼門。或令得菩薩諸地諸忍。或得緣覺羅漢四道果證。世尊慈愍。快為我等說如是法。令我大獲法利。甚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實難可報。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於上空中復雨種種華。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嘆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佛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言。汝等當於此經應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廣化一切勤心流布。常當殷勤晝夜守護。普令眾生各獲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願力守護是經勿使疑滯。於當來世必令廣行閻浮提。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為我等說是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敬受佛敕。於如來滅後。當廣令流布是經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唯願世尊。勿垂憂慮。我等當以願力。普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得是經法威神之力。爾時佛贊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眾生之良福田。廣為一切作大良導。一切眾生大依止處。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廣施一切。爾時大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受持而去。

  觀佛三昧灌頂法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是時會中有一比丘名禪難提。於深禪定久已通達。成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即從座起。正衣服叉手長跪而白佛言。如來今者現在世間利安一切。佛滅度後佛不現在。諸四部眾有業障者。若繫念時境界不顯在前。如是煩惱及一切罪犯突吉羅乃至重罪。欲懺悔者。當云何滅是諸罪相?若復有人殺生邪見。欲修正念。當云何滅邪見殺生惡煩惱障?作是語已。如大山崩。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復白佛言。唯願世尊為我解說。令未來世一切眾生恆得正念不離賢聖。爾時世尊猶如慈父安慰其子。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慈心與慈俱生。今俱大悲無漏根力覺道成就。汝於今日為未來世一切眾生問除罪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爾時世尊即放頂光。此光金色。有五百化佛繞佛七匝照祇陀林。亦作金色。現此相已。還從佛枕骨入。爾時世尊告禪難提及敇阿難。汝等當教未來眾生。罪業多者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諸業障報障煩惱障。 念佛者。當先端坐叉手。閉眼舉舌向齶。一心繫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既定已。先當觀像。觀像者。當起想念。觀於前地極使白凈。取相長短。壁方二丈。益使明凈猶如明鏡。見前地已。見左邊地亦使明凈。見右邊地亦使明凈。及見後地亦使明凈。使四方地悉平如掌。其一一方各作二丈地想。極使明凈。地既明已。還當攝心觀於前地作蓮花想。其花千葉七寶莊嚴。復當作一丈六金像想。令此金像結咖趺坐。坐蓮花上。見此像已。應當諦觀頂上肉髻。見頂上肉髻發紺青色。一一發舒長丈三。還放之時。右旋宛轉。有琉璃光住佛頂上。如是一一孔中。一毛旋生。觀八萬四千毛皆使了了。見此事已。次觀像面。像面圓滿如十五日月。威光益顯。分齊分明。復觀額廣平正。眉間毫相白如珂雪。如頗梨珠。右旋宛轉。復觀像鼻如鑄金鋌。似鷹王喙當於面門。復觀像口。唇色赤好如頻婆羅果。次觀像齒。口四十齒方白齊平。齒上有印。印中出光如白珍珠。齒間紅色流出紅光。次觀像頸如琉璃筒顯發金顏。次觀像胸。德字卍字。眾相印中極令分明。印印出光五色具足。次觀佛像臂如象王鼻柔軟可愛。次觀像手十指參差不失其所。手內外握。手上生毛如琉璃光。毛悉上靡如赤銅爪。爪上金色。爪內紅色如赤銅山與紫金合。次觀合曼掌猶如鵝王。舒時則顯似真珠網。攝手不見。觀像手已。次觀像身方坐安穩如真金山。不前不卻中坐得所。復觀像脛如鹿王腨慵直圓滿。次觀足趺平滿安詳。足下蓮花千輻具足。足上生毛如紺琉璃。毛皆上靡。腳趾齊整參差得中。爪色赤銅。於腳趾端亦有千輻相輪。腳趾網間猶如羅文。似雁王腳。如是諸事。及與身光圓光項光。光有化佛。諸大比丘眾化菩薩。如是化人。如旋火輪。旋逐光走。如是逆觀者。從足逆觀乃至頂髻。順觀者從頂至足。如是觀像使心分明。專見一佛像。見一佛像已。復當更觀。得見二像。見二佛像時。使佛像身成琉璃出眾色光。焰焰相次如燒金山。化像無數。見二像已復見三像。見三像已復見四像。見四像已復見五像。見五像已乃至見十像。見十像已心轉明利。見閻浮提齊四海內。凡夫心狹不得令廣。若廣大者。攝心令還。齊四海內以鐵圍山為界。見此海內滿中佛像。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皆使分明。一一相好。有無數光。若於眾光。見一一境界雜穢不凈。從罪報得。復當更起。掃兜婆塗地。造作凈籌。謙卑下下。修諸懺悔。復當安心正念一處。如前觀像不緣餘事。諦觀像眉間。觀像眉間已。次第觀其餘諸相。一一相好皆使分明。若不分明更復懺悔。作諸苦役。然後攝心。如前觀像。見諸佛像。身色端嚴。三十二相皆悉具足。滿四海內皆坐花上。見坐像已。復更作念。世尊在世執缽持錫。入里乞食處處游化以福度眾生。我於今日但見坐像不見行像。宿有何罪?作是念已復更懺悔。既懺悔已如前攝心。繫念觀像。觀像時見諸坐像一切皆起。巨身丈六。方正不傾。身相光明皆悉具足。見像立已復見像行。執缽持錫威儀詳序。諸天人眾皆亦圍繞。復有眾像飛騰虛空放金色光。滿虛空中猶如金雲。復似金山相好無比。復見眾像於虛空中作十八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大復現小如芥子許。履地如水。履水如地。於虛空中東踴西沒。西踴東沒。南踴北沒。北踴南沒。中踴邊沒。邊踴中沒。上踴下沒。下踴上沒。行住坐卧隨意自在。見此事已復當作念。世尊在世教諸比丘右脅而卧。我今亦當觀諸像卧。尋見諸像疊僧伽梨枕。右肘右脅而卧。脅下自然生金色床。金光旃檀種種雜色。眾妙蓮花以為敷具。上有寶帳垂諸櫻珞。佛放大光滿寶帳內猶如金花。復似星月。無量寶光猶如團雲。處空明顯。中有化佛彌滿虛空。見卧像已復當作念。過去有佛名釋迦牟尼。唯獨一身教化眾生。住在此世四十九年入大涅槃。而般涅槃猶如薪盡火滅永滅無餘。我今心想。以想心故見是多像。此多像者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從我心想妄見此耳。作是念時。漸漸消滅。眾像皆盡。惟見一像獨坐華台結跏趺坐。諦觀此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使明了。見此像已。名觀像法。 佛告禪難提及敕阿難。佛滅度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懺悔者欲滅罪者。佛雖不在。繫念諦觀形像者。諸惡罪業速得清凈。 觀此像已復當更觀。從像臍中便放一光。其光金色分為五支。一光照左一光照右。一光照前一光照後。一光照上如是五光。光光之上皆有化佛。佛相次第滿虛空中。見此相時極使明了。復見化佛上至梵世彌滿三千大千世界。於三千大千世界中見金色光如紫金山。內外無妨。見此事時心意快然。見前坐像如佛真影。見佛影已復當作念此是影耳。世尊威力智慧自在顯作此事。我今應當諦觀真佛。爾時尋見佛身微妙如凈琉璃。內有金剛。於金剛內有紫金光共相映發。成眾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猶如印文。炳然明顯微妙清凈不可具說。手執澡瓶住立空中。瓶內盛水狀如甘露。其水五色五光清凈。如琉璃珠柔軟細滑。灌行者頂滿於身中。自見身內水所觸處。八十戶蟲漸漸萎落。蟲既萎已。身體柔軟心意悅樂。當自念言。如來慈父以此法水上味甘露而灌我頂。此灌頂法必定不虛。爾時復當更起想念。唯願世尊為我說法。罪業除者聞佛說法。佛說法者。說四念處。說四正勤。說四如意足、五根五力。說七覺。說八聖道。此三十七法一一分別為行者說。說此法已。復教觀苦空無常無我。教此法已。以見佛故得聞妙法。心意開解如水順流。不久亦成阿羅漢道。業障重者見佛動口不聞說法。猶如聾人無所聞知。爾時復當更行懺悔。既懺悔已。五體投地對佛啼泣。經歷多時修諸功德。然後方聞佛所說法。雖聞說法於義不了。復見世尊以澡瓶水灌行者頂。水色變異。純金剛色。從頂上入。其色各異青黃赤白。眾穢雜相亦於中現。水從頂上入直下身中。從足跟出流入地中。其地即時變為光明。大如丈許。下入地中。如是漸深直到水際。到水際已復當作意。隨此光去。復觀此水水下淳空。復更當觀空。下有紺琉璃地。琉璃地下有金色地。金色地下有金剛地。金剛地下復見虛空。見此虛空。豁然大空。都無所有。見此事已復還攝心。如前觀一佛像。爾時彼佛光明益顯不可具說。復持澡瓶水灌行者頂。水相光明亦如上說。如是七遍。 佛告禪難提。此名觀像三昧。亦名念佛定。複名除罪業。次名救破戒。令毀禁戒者不失禪定。佛告阿難。汝好受持此觀佛三昧、灌頂之法。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當廣分別。佛說是語時。尊者禪難提及諸天眾。千二百五十比丘皆作是言。如來世尊。於今日為諸眾生亂心多者說除罪法。唯願世尊更開甘露。令諸眾生於佛滅後得涅槃道。禪難提比丘聞佛說此觀佛三昧。身心歡喜。應時即得無量三昧門。豁然意解。成阿羅漢三明六道皆悉具足。佛告阿難。此想成者名第十九觀佛三昧。亦名灌頂法。汝好受持。慎勿忘失。為未來世一切眾生分別廣說。佛說此語時。諸比丘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阿難。貪淫多者雖得如此觀佛三昧。於事無益。不能獲得賢聖道果。次當更教自觀已身。令如前法還作骨人。使皎然大白猶如雪山。復當繫念住意在臍中。或在腰中。隨息出入一數二隨。或二數三隨。或四數五隨。或五數六隨。或六數七隨。或七數八隨。或八數九隨。或九數十隨。終而復始。隨息往反。至十復舍數而止。爾時心意恬靜無為。自見身皮猶如練囊。見此事已。不見身骨。不知身處。爾時復當更教起想。還使身內心意身體支節如白玉人。既見此已復當繫念在腰中脊骨大節上。令心不散。爾時復當自然見身上有一明相。大如錢許。漸漸廣大如摩伽大魚耳。周遍雲集。復似白雲。於白雲內有白光明。如頗梨鏡。光明漸盛。舉體明顯。復有白光團圓正等猶如車輪。內外俱明。明過於日。見此事時復更如前。一數二隨。或二數三隨。或三數四隨。或四數五隨。或五數六隨。或六數七隨。或七數八隨。或八數九隨。或九數十隨。或單或復。修短隨意。如是繫念在於密處。使心不散。復當繫念如前。更觀腰中大節。觀大節時。定心不動。復自見身更益明盛。勝前數倍如大錢許。倍復精進。遂更見身明倍增。長如澡罐口。世間明物無以為譬。見此明已。倍勤精進心不懈退。復見此明。當於胸前如明鏡許。見此明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殷勤不止。遂見此明益更增盛。諸天寶珠無以為譬。其明清凈無諸瑕穢。有七種色光。光七寶色。從胸而出。入於明中。此相顯時遂大歡喜。自然悅樂。心極安穩。無物可譬。復更精進。心不懈息。見光如雲繞身七匝。其一一光化成光輪。於光輪中自然當見十二因緣根本相貌。若不精進懈怠懶惰。犯於輕戒。乃至突吉羅罪。見光即黑猶如牆壁。或見此光猶如灰炭。復見此光似敗故衲。由意縱逸。輕小罪故。障蔽賢聖無漏光明。 佛告阿難。此不凈觀灌頂法門。諸賢聖種。敕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欲修諸賢聖法。諦觀諸法。苦空無常無我因緣。如學數息使心不亂。當勤持戒一心攝持。於小罪中應生殷重。慚愧懺悔。乃至小罪慎勿覆藏。若覆藏罪。見諸光明如朽敗木。見此事時即知犯戒。復更慚愧懺悔自責。掃兜婆塗地。作諸苦役。復當供養恭敬師長父母。於師父母視如佛想極生恭敬。復從師父母求弘誓願而作是言。我今供養師長父母。以此功德願我世世恆得解脫。如是慚愧修功德已。如前數息。還見此光明顯可愛如前無異。復當更繫念。諦觀腰中大節。令心安定無分散意。設有亂心。復當自責慚愧懺悔。既懺悔已。復見臍光七色具足猶如七寶。當令此光合為一光。鮮白可愛。見此事已。如前還教繫念思惟觀白骨人。白如珂雪。既見白骨人已。復當更教繫念住意在骨人頂。見骨人頂自然放光。其光大盛似如火色。長短粗細正共矟等。從其頂上顛倒下垂。入頂骨中從頂骨出。入頸骨中從頸骨出。入胸骨中從胸骨出。還入臍中從臍中出。即入脊骨大節中。入大節中已。光明即滅。光明滅已。應時即有一自然大光明雲。眾寶莊嚴。寶華清凈。色中上者中有一佛名釋迦牟尼光相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一一相好放千光明。此光大盛如億千萬日。明赫炎炎。彼佛亦說四真諦法。光相炳然。住行者前以手摩頭。化佛復教言。汝前身時。貪慾瞋恚愚痴因緣。隨逐諸惡無明覆故。令汝世世受生死身。汝今應當觀汝身內諸萎悴事。身外諸火一切變滅。作是語已。如前還教不凈觀法。觀身諸蟲一切萎落。見此事已。復當起火燒諸蟲。殺蟲既不死。復自見身如白頗梨自然鮮白。見白骨已。從頭出光。其光大小粗細如矟。令長丈五。復當作念使頭卻向。復當作意使頭卻向。令身皆倒。以頭拄脊骨對臍大節。見此事已。復當諦觀。使白骨人與光同色。既同色已。見其光端有種種色果。見是果已。復見眾光從果頭出。有白色光。其光大盛如白寶雲。是諸骨人其色鮮白與光無異。復見諸骨摧折墮落。或有頭落地者。或有骨節各各分散。或有全身白骨猶如猛風吹於雨雪聚散不定。譬如掣電隨現隨滅。此諸骨人墮地成聚猶如堆阜。似腐木屑集聚一處。行者自觀。見於阜上有自然氣出。至於虛空猶如煙雲。其色鮮白彌滿虛空。右旋宛轉。復還雲集並在一處。見此事時。復當教作一骨人想。見此骨人身有九色。九畫分明。一一畫中有九色骨人。其色鮮明不可具說。一一骨人復當皆使身體具足。映顯前骨人中使不妨礙。作是觀已。復當自觀一一色中。猶如琉璃無諸障蔽。於其色中九十九色。一一色復有九色。眾多骨人。是諸骨人有種種相。其性不同不相妨礙。見此亊已。應勤精進滅一切惡。見此事已。前聚光明雲。猶如壞器來入其身。從臍中入。既入臍已。入脊骨中。入脊骨已。自見已身與本無異。平復如故。出定入定以數息故。恆見上事。見此事時。復當還教繫心。住意在本臍光中。不令心散。爾時心意極大安穩。既安穩已。復當自學。審諦分別諸聖解脫。爾時復當見過去七佛。為其說法。說法者說四真諦。說五受陰。空無我所。是時諸佛與諸賢聖。恆至行者前。教種種法。亦教觀空。無我無作無願三昧。 告言法子。汝今應當諦觀色聲香味觸皆悉無常。不得久立。恍忽如電即時變滅。亦復如幻。猶如野馬。如熱時焰。如乾闥婆城。如夢所見覺不知處。如鑿石見光須臾變滅。如鳥飛空跡不可尋。如呼聲響無有應者。汝今亦當作如是觀。三界如幻。亦如變化。於此即見一切身內及與身外。空無所有。如鳥飛空。無所依止。心超三界。觀諸世間須彌巨海皆不久停。亦如幻化。自觀已身不見身相。便作是念。世界無常。三界不安。一切都空。何處有身及眼所對?此諸色慾及諸女人。從顛倒起。橫見可愛。實是速朽敗壞之法。夫女色者猶如枷鎖。勞人識神。愚夫戀著。不知厭足。不能自拔。不免杻械。不絕枷鎖。行者既識法相。知法空寂。此諸色慾猶如怨賊。何可戀惜?復似牢獄堅密難捨。我今觀空。厭離三界。觀見世間。如水上泡斯須磨滅。心無眾想。得知世法是重患累。凡夫迷惑。至死不覺。不知眾苦。戀著難免。縱情狂惑。無所不至。我今觀此狂惑女色。如呼聲響。亦似鏡像。求覓叵得。觀此女色。為在何處?妄見衰害。欺諸凡夫。為害滋多。今觀此色。猶如狂花隨風零落。出無聽從。去亦無所至。幻惑無實。愚夫樂著。今觀此色。一切無常。如癩病人良醫治瘥。我今觀苦空無常。見此色相皆無堅實。念諸凡夫甚可愍傷。愛著此色敬重無厭。耽愚惑著。甘樂無窮。為諸恩愛而作奴僕。欲矟刺已。痛徹心髓。恩愛枷鎖。檢系其身。如是念已。復觀一切都皆空寂。此諸淫慾。諸色情態。皆從五陰四大而生。五陰無主。四大無我。性相俱空。何由而有?作是觀時。智慧明顯。見身大明如摩尼珠。無有妨礙。似金剛精青白明顯。如鹿突圍。得免獵師危害之苦。觀於五陰。性相皆凈。觀六大如鳥高翔。身無所寄。以吞色鉤。俯仰得度。離諸女色。更不起情。自然超出諸淫慾海。一切結使猶如眾魚競走隨逐墮黑暗坑。無明老死為智慧之火所焚燒。觀色雜穢陋惡不凈。猶如幻惑無有暫停。永離色染不為色縛。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貪淫多者。先教觀佛。令離諸罪。然後方當更教繫念。令心不散。心不散者所謂數息。此數息法是貪淫葯。無上法王之所行處。汝好受持。慎勿忘失。此想成者。名第二十數息觀竟。爾時。尊者阿難及禪難提。並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金剛心總持論

  後趙天竺僧佛圖澄譯

  開示初機論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靈鷲山中。清凈台上與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圍繞聽佛說法。時有無量初發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佛說你好我意不通願佛方便淺處開示。令我等輩悟佛知見皆得道果。若欲請問不得近前。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知諸四眾心之所念。即作方便從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願設方便開示初機。直指眾生見性成佛。乃為末世初進佛門求道眾生。得正知見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

  金剛心論第二

  文殊師利有大方便。請問如來開示三根。及於末世初入門者。修行正路。從汝所問當為汝說。時諸大眾默然而聽。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有陀羅尼名金剛心。能令眾生一見一聞便得道果。善男子云何名金剛心。此心人人本有。個個不無。是諸眾生自知自覺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惡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樂。自心造惡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心是一切罪福種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佛說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達自性。依佛修行。決定成佛。勝如頌讀金剛經三十萬遍。功德無比。何以故。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自心流出。無窮無盡不壞不雜。故名金剛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與眾生。心性一般。只因修與不修。信與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眾生也。

  金剛經論第三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名金剛經。世尊曰。金剛喻自性。經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見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經。六根門頭。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恆沙功德。出生四果、四相、十聖、三寶。乃至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功德皆從自己心地修成。不從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見性之人。常聞自己心佛。時時說法。時時度眾生。時時現神通。時時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剛經。名得金剛不壞身也。

  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凈。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葯。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諍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十種功德論第五

  佛告文殊師利。前佛後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為無佛功。有求佛者。一用齋戒為佛基址。二投明師。指示功程。三識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髮根苗。五用結緣。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為。七破邪魔。遠離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為。九用精進。習佛行德。十用通達。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種功德。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參求明師論第六

  複次文殊師利。吾滅度後。末法年中。多有鈍根劣智眾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雖有齋戒。並無智慧。愚心高傲。邪見自專。不肯下心。參求明師。正真法訣。一向執著。認妄為真。或有執著。經書文字。或有執著。誦持名數。或有學得。一言一句。便為究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會佛意。自誑自瞞。雖是善因。難逃惡果。何以故。種子不真。所以不結菩提正果。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四生果論第七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四生。造何等業。受形稟命。種種不同。世尊曰。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種種顛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戀塵緣。從貪嗔痴。行殺盜淫。造諸罪業。無量無邊。輪迴相遇。受形非一。略說四生。顛倒業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慾。故墮胎生。人與畜類。本分貪淫。為人豎立。橫心貪慾。作畜橫行。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墮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戀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墮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為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墮地獄。有德有神。有道成聖人。五總路頭。福罪不由。近定臨命終時。隨業受報。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五眼論第八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以何知見。名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見、暗不見。見前、不見後是也。天眼者。前後內外。山岩石壁。真見無礙是也。慧眼者。能見文字義理淺深。前生後生後世。善惡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見三世佛法則。種種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時是也。佛眼者。圓明普照。無始劫前。無終劫後。一切因果。如對目睹。毫髮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從一切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餘人不及。眼須分五。照空一心。見性修行。人人有分。

  清凈佛身論第九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是清凈佛身。世尊曰。自性清凈。是諸眾生本性。但見肉身。不見法身。諸佛悟後。常見法身。本來清凈。不生不滅。無壞無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聖賢地。名曰聖性。在乾坤地。名曰天性。在菩薩地。名曰佛性。在諸佛上。名曰清凈法身。若不修行。終不能悟。本來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師證。認妄為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亂眾生。生遭王難。死墮惡道。一失人身。萬劫難回。

  無餘涅磐論第十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是無餘涅磐。佛言。寂然不動心是也。三世諸佛。共一路頭。回到不動心中。齊受無樂之樂。更無有樂。過於此樂。故名無餘涅磐。

  證果論第十一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以何工夫修證。能超凡夫。入聖道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舍恩愛。截斷塵緣。堅持齋戒。精修十善。清凈三業。遠離六塵。力投明師。學問正法。依師開示。不雜用心流轉。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須陀洹果。復有善人。習佛威儀。清凈戒律。一心坐靜。攝心不散。身口意業。皆悉調伏。於世間心。動少靜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復有眾生。三業不萌。六塵不生。靜久功深。心性恆一。於世間心。寂然不動。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復有眾生。以自在心。習成定力。定性現前。悟明自性。本來空寂。心境兩忘。澄心不動。有此功者。得阿羅漢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聖賢。寂滅場中。同佛出世。助佛宣化。凈佛國土。自度度人。報佛恩德。直至菩提。永無顛倒。故名四果。得道聖人。複次文殊師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師教誨。不用二心。成德精嚴。威儀是足。於世財色。恩愛名利。一斷永斷。一了永了。從始至終。守道如一。雖則不能大通大達心性堅固。清凈解脫。與佛無異。故得超凡入聖位也。

  有無四相論第十二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認自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愛。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隨。世心流轉。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心識不忘。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菩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不惜身命。何況資財。但學大乘佛之教法。名無我相。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濟度。名無人相。於世間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續。名無眾生相。明悟自己。無生實性。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無此四相。是名菩薩。

  五根五佛論第十三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種善根。世尊曰。若是清凈齋戒。明心見性之人。投師口訣。得正見者。眼是佛見。耳是佛聞。鼻是佛嗅。口是佛說。心是佛知。五根常顯。五佛神通。同種善根。成佛種智。若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說是人。立地成佛。

  六波羅密論第十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修證。得六波羅密。佛言。若有眾生。能舍酒肉不食。能舍財物不貪。能舍恩愛不戀。能舍諸惡不作。能舍人我不爭。名得第一布施波羅密。復有眾生。能持佛戒。能習佛儀。能降六賊。能斷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羅密。復有眾生。能受人虧。能忍人罵。非來正對。逆來順受。都無怨恨。返加度脫。名得第三忍辱波羅密。復有眾生。能學如來。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講說。未通務通。未證務證。名得第四精進波羅密。復有眾生。能斷誅殺。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習禪定。定力如山。魔擾不亂。名得第五禪定波羅密。復有眾生。能破無明。能空諸相。能通理法。能決是非。言言的當。字字無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羅密。若人能具六波羅密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數也。

  大善知識論第十五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識。佛言。善知識者。心性柔和。戒行精專。心無貪妒。物無愛戀。心行平等。意無憎愛。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總持。好心與人。不求果報。行門清凈。無諸過失。說法論議。皆合經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識。復有智慧出眾。福德超群。無所不善。無法不識。為人天眼目。作佛法棟樑。掌佛祖權衡。作佛門領袖。開正道門。塞邪魔路。紹隆佛種。續慧聯芳。以心印心。流傳不絕。大機大用。大願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識。

  得生天堂論第十六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修何福業。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眾生。信佛因果。受三皈依。持五戒修十善。事二親。截斷邪淫。常行正道。齋僧供佛。修塔造庵。轉誦大乘。莊嚴佛相。護善遮惡。作大福田。是人舍壽。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諸天福。五欲妙樂。思衣衣來。思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人力所辦。天上一日。人間百年。各具五種神通。快樂逍遙自在。

  邪師外道論第十七

  複次文殊師利。世間多有邪師外道。不知善惡因果。不達輪迴報應。一向狂心信邪。倒見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誑惑世人。廣殺豬羊牛馬。禽獸畜生身命。自貪食肉。妄稱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壽。保家保身。托鬼為由。幹人財食。又有書鬼符牘。傳授世人。妄稱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財物。活自邪命。若殺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牘。能度人。邪師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見。大家相連。同入地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何以故。求福莫過齋戒布施。求壽莫過不殺放生。求慧莫過廣學多聞。求安莫過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師。欲出輪迴。莫犯因果。罪福報應。如影隨形。邪正道殊。苦樂各異。

  外道六師論第十八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世尊曰。如來滅後。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頭被褐。稱佛弟子。相共檀越。飲食酒肉。食污漫凈地。第一外道。復有牽妻帶子。住佛伽藍。偏學瑜珈教相。自稱遺法弟子。飲食酒肉。與人修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復有邪人。上無師傳。下無師證。被鬼迷制。邪悟聰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內行邪法。亂惑世人。同入邪路。滅佛知種。第三外道。復有外見。偏學有為。行符咒水。驅鬼遣神。惑亂世人。增長惡見。滅佛正見。第四外道。復有道依休咎。學問吉凶。占卜鑒形。先兆禍福。惑亂世人。滅佛正眼。第五外道。復有妝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證言證。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為究竟。不食油鹽茶果醬醋。執持邪戒。惑亂無智。不用看經念佛。不用作福參禪。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禮別師。偏指色身。與佛無二。誑惑無智。同入黑暗。斷善根苗。滅智慧種。執著痴頑。第六外道。此等六師波旬外道。於後末法。入我法中。壞佛伽藍。毀佛正法。滅佛教相。佛敕大乘願力菩薩。隨方應現。或為人王帝主。或為宰官長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滅邪道。護守正法。無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說者。是佛弟子。隨順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毀謗你好。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無有出期。

  根性遲鈍論第十九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遲鈍。福德力微。雖信佛修。心不開悟。工夫不了。云何得度。佛言。根性雖鈍。但有堅固真實信心。不退齋戒。時時發願懺悔。夙殃障消。願滿慧性現前。便得開悟。見性成佛也。

  毀善信邪論第二十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若有眾生。見佛不禮。聞法不信。逢僧不敬。毀謗善人。破人齋戒。不信因果。輕慢賢聖。卻信邪鬼。步步造業。不守寸善。此等眾生。具足邪見。生前不信三寶教化。死後決墮三途。受大苦惱。求出無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受持五戒論第二十一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一切罪業。何業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殺生食肉。其業最重。何以故。一刀還一刀。一命償一命。千萬生中。相啖無休。是故菩薩。欲出輪迴。先學慈悲。不食不殺。二犯偷盜。破人富貴。本小息大。千萬生中。酬他宿債。何以故。若物屬他。不與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還。是故菩薩。欲求富貴。財物如意。先學布施。何況偷瞞。三犯淫慾。恩愛相纏。千萬生中。不得解脫。何以故。生死根本。淫為種子。是故菩薩。欲出生死。先斷愛欲。四犯妄語。口業相誣。千萬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報。世世相吞。是故菩薩。欲求入道。先學誠實。五犯飲酒。昏迷本性。千萬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鈍。身體臭穢。悶亂顛倒。是故菩薩。欲求定心。聰明智慧。當斷酒業。此五種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聖道。若人不持。永墮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受餓鬼報論第二十二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造何等業。受餓鬼報。世尊曰。一切眾生。慳吝財物。貪戀衣食。偷瞞公眾。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濟一文。反加嗔罵。只圖自己飽暖。不惜他人餓凍。壽終決墮餓鬼道中。長飢嘆欷噓。咽細如針。吞食不下。肚大如鼓。頭大如山。倘逢飲食。自然化作熔銅熱鐵。餓的口吐猛火。鼻出青煙。裸形黑瘦。業滿力消。

  墮畜牲報論第二十三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造何等業。墮畜牲中。世尊曰。一切眾生。貪酒食肉。宰殺禽獸。鋪設筵席。取歡作樂。果報為牲。酬前命債。又有借人財物。未足酬還。或有偷騙他人。奪人受用。果報為畜。還人錢債。直至業盡。方出輪迴。

  一體三寶論第二十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是一體三寶。佛言。性是佛寶。如如不動是也。心是法寶。明決公正是也。身是僧寶。清凈齋戒是也。

  三種凈戒論第二十五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佛。如何是三凈戒。佛言。第一噁心去盡。第二善心滿學。第三度盡眾生。是名菩薩三種凈戒。

  長得男子論第二十六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修何福業。長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寶。孝養二親。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賢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墮女身。五百年中。為人一次。或有轉身換身。忘卻前因。遇惡因緣。同造不善。便失人身。萬劫難轉。

  男子七寶論第二十七

  複次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四有安生之寶。善能輔君養親。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理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是名男子七寶。

  女人五漏論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聖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到老修論行第二十九

  文殊菩薩問佛。少年造業。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人回心。發願修行。舍非從是。改惡向善。長齋戒酒。參投明師。得正見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破齋犯戒論第三十

  文殊菩薩問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齋戒種諸善根。老來顛倒。破齋犯戒。得何福報。世尊曰。此等眾生。雖有善根。無大願力。無正知見。遠離明師。漏失前功。六賊返轉。劫自功德。心生顛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羅剎。受人祭拜。福盡氣消。隨業轉回。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其中或有單犯飲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財鬼。中品風月鬼。下品消散鬼。福盡氣滅。隨業轉回。一失人生。萬劫不復。其中或有單犯淫慾。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盡氣消。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其中或有單犯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空腹高心。必成妖類。上品魑魅。中品魍魎。下品倚草附木。妖氣散盡。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其中或有多嗔怒者。雖有福德。必落修羅惡道。上品阿修羅王。中品阿修羅眾。下品阿修羅女。常好鬥爭。受勞不息。福氣消盡。隨業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圖成道。如認冤家。當己子想。欲求相親。無有是處。飲酒修行。欲圖成道。如飲毒藥。欲求長生。無有是處。偷盜修行。欲圖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滿。無有是處。淫慾修行。欲圖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飯。無有是處。不斷妄言。以虛言實。欲圖成道。如彼凡夫。自稱國王。欲求富貴。無有是處。心多嗔怒。性好爭勝。缺平等慈。而圖成道。如渡漏船。欲過大海。終須沉溺。是人自墮。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當持如來清凈齋戒。寧捨身命。終不毀犯。佛許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師利。佛從發心齋戒清凈得。佛從久久不退真實得。佛從廣發大願。原出世間得。佛從平等。不擇冤親得。佛從下心,參求明師得。佛從慈悲。忍辱得。佛從精進。解脫得。佛從難行能行。難捨能舍。難學能學得。乃至佛從一切種。一切智得。

  薦拔亡親論第三十一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齋戒。修諸佛慧。死後有孝順男女。請僧轉誦大乘。修設水陸。無遮大齋。資度亡者。未審亡者。實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無善功。死後子孫。修功報薦。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無過財力。是故生人。出己財力。眾同分中。得福勝前。過於亡者。其中或飲酒食肉。不凈人等。誦經修薦。善神不降。聖賢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業。若有真正。孝順男女。父母亡歿。七七之內。三年之中。合家齋戒。出清凈財。命有德者。誦讀大乘。修設水陸。無礙大齋。燒香散花。鋪設莊嚴。如法供養。一心虔誠。代為亡者。釋罪請福。如此拔薦。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兩泰。人喜神歡。方為人子。孝順者也。

  明師口訣論第三十二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明師口訣。佛言。如來滅後。敕諸菩薩。傳佛心印。續佛慧命。各化一方。開示未悟。有緣眾生。正因正果。正見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見。修正功行。始終清凈。非根不度。非器不傳。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數數親近。久久供養。下心參求。體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傳道。心心相印。祖祖聯芳。流傳不絕是名天機口訣。有緣遇者。根無大小。皆成佛道。

  輕師慢法論第三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或有男女。親師聞法。帶信不信。以皈不皈。身雖禮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責師。不肯開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脫。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眾生。不悟無為。取相執著邪見。自慢障礙本心。不得正見。何以故。重師者。便重其法。輕師者。便輕其法。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憎慢上人。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七寶布施論第三十四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佛言。不貪布施。所謂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布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布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布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布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布施。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布施之福。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王舍城論第三十五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凈齋戒喻城牆。六根喻六部宰輔。六塵喻六賊強梁。六識喻六門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見聞覺知。喻住國四相。同佐性王。一體家邦。性王一出。坐於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國政。若性王有道。不順私情。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體天行道。死者無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牆堅固。六門警慎。六賊不起。在內六臣清政。四相體公。不敢作弊。內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無道。聽讒納佞。背公向私。賞罰不平。上下相乖。在內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門不關。六賊亂起。攻破戒牆。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盡法無。身心落泊。便受沉淪。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內外一如。上下無失。君臣道合。心性圓明。體用一致。性王君民。同樂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自己佛法論第三十六

  文殊師利問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來真性。即自佛也。於世間法。及出世間法。通達無礙。即自己法也。心要理養。佛要法扶。是故財食養身命。道理養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千眼千手論第三十七

  文殊菩薩問佛。觀世音菩薩。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見性。手錶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見性。亦同千佛。見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體自性。發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無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體用兩顯。圓通教主。觀世音菩薩。

  三毒論第三十八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痴邪見。是一毒。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女石。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惡道之種子。若人具足。決墮三途。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四大論第三十九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四大論。世尊曰。地有堅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風有動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體。所有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四大調和。一身安樂。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孝順論第四十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孝順。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和外睦。上恭下敬。現在父母。心安體樂。過去父母。離苦升天。是名世間孝順男女。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祖。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方便論第四十一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說有一十五種。第一方便。不養不殺。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漿。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錯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燒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難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濁言。十一方便。積仁布德。十二方便。勤儉知足。十三方便。敬老憐貧。十四方便。修因種果。十五方便。冤親平等。相濟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種清凈福報。常生人天。受諸快樂。

  好心論第四十二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兩字。無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報。給事他人。不求果報。供養他人。不求福報。濟利他人。不求恩報。及至下心。滿人心原。難捨能舍。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救能救。不擇冤親。平等濟度。真實能行。非但口說。愚人口說好心。心無慈善。賢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濟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種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智愚迷悟論第四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願佛慈悲。廣為我說。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聖教可學。知有明師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懺。乃至知有世出世間輪迴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燈。能知能見。善惡報應。一知見後。便能舍惡從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說。非事不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識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獄。不信有罪福輪迴。一向貪花戀酒。殺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殺害百千萬億眾生身。借下百千萬億性命債。輪迴相遇。遞相食口敢。無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馬*羊畜生之類。皆是屢世冤親。善惡眷屬墮入輪迴。改頭換面。來作畜生。愚人殺食。即殺自己眷屬身。即食自己眷屬肉。此遭彼殺。彼遭此殺。輪迴路上。親疏不知。相殺相食。無有休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迷戀顛倒無數。但念目前受用。不顧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背覺合塵。縱遇聖賢。不能救度。長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迴。萬劫不復。悟者覺也。悟人覺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業無虧。六根清凈。有方有便。無我無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大法輪。化娑婆界。為極樂邦。變地獄為天堂。指迷徒見佛性。作諸佛事。度脫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眾生。得供養者。所得福德。如供養三世諸佛功德。等正無二。何以故。自覺覺人。名為正覺。說法利生。妙用神通。與佛無二。能開眾生。佛之知見。能指眾生。悟佛知見。能引眾生。入佛知見。能究眾生,成佛知見。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薩。得秘密真正口訣。若有男女得見得聞。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與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見真明師。修行得正法。無一不成佛。

  修道正果論第四十四

  於是文殊菩薩曰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業債廣多。何以故。一切眾生。迷頑顛倒。從無始以來。不種善根。只造惡業。冤冤相系。業業相纏。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結成業網。彌滿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來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遞相報應。無有了期。假如債滿。生人道中。又無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諸根暗鈍。重重魔障。不能進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不持五戒論第四十五

  佛告文殊師利。不持殺生食肉戒。斷絕慈悲種子。不持不與不取戒。斷絕富貴種子。不持邪非淫慾戒。斷絕清凈種子。不持妄言綺語戒。斷絕誠實種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斷絕聰明智慧種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絕。五戒堅持。三惡道絕。善惡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別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別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獄。當除噁心。欲免餓鬼。先斷慳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學孝慈。欲生天上。當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則因果不昧。見性則成佛無疑。文殊菩薩嘆言。善哉善哉。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知識難逢。人身難得。今已得逢。頭頭具足。種種現成。若不發心。佛也難救。爾時會中。初發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量天龍八部。皆悟自己本來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壞。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推薦閱讀:

學佛最易犯的一個錯誤 對照看下自己有沒有
【花開見佛】淺談某些學佛之人的思維偏移
這才是真正的「甘露丸」,解開多年學佛困惑, 擁有一個真正的春天【般若之光017】
鐘茂森博士:百善孝為先(2)女德--學佛網

TAG: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