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太極愛好者必須要知道的秘訣7
(續上篇)
二、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這句話是修練太極拳的要求,意思是說,在修練太極拳的預備過程或靜止不動時要做到合,要保持無極狀態,運動時就要分清陰陽,也就產生了太極。
無極應該怎樣分太極(陰陽)?我們練好了無極氣勢,在行功走架時要分清陰陽與五行。靜止的時候要做到合,要保持無極狀態,要有精神,有微動之感而未動,有騰挪之勢。無極狀態是不用力,運動時在動作往任何一個方位之前,你用精神帶著意念和氣勢在動作的相反方向延長放大(運動的動作和精神意念與氣勢就會產生相反方向的運動),這就是每個動作和五行都已經產生的陰陽。修練太極拳除了動作和五行的方位要求分清陰陽以外,還要分清自身與外界的整體陰陽關係。整體的陰陽關係區分為裡面是陰,外面是陽;下面是陰,上面是陽;後面是陰,前面是陽;精神是陰,氣勢是陽;意是陰,氣是陽;左邊是陰,右邊是陽;右邊是陰,左邊是陽(左右要根據實際而定)。陰陽作用在太極拳藝裡面就是剛柔和虛實。
剛的是陰,柔的是陽。實為陰,虛為陽(修練太極拳最關鍵的就是陰陽使用的對與錯,這裡我要做特別的解釋:中國文化和習慣,是陽剛之氣,「陽」為剛為實,「陰」為柔為虛。如果修練太極拳也按照這種慣例來套,那就會亂套,就會外實內虛,外剛內柔,是不符合太極要求的。太極拳藝的要求,要作到外虛內實,外柔內剛。所以陰陽對拳藝的作用和其它對陰陽的理解是不能完全相同的;太極拳里所用的五行就是在行功走架或推手時的進、退、顧、盼、定,就是自身的四個方位和上下的中定都要保持有陰陽之分,這五行也不能與其它五行套在一起)。
學太極要五空。
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初練時固然必須費神記憶,但練久後則熟能生巧,自可以練來不加思索,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空自然,體內生理機能,就自然發動。
再要手空-----兩手心空松,太極拳出手姿勢,無論陰手陽手,必要像挾有一個皮球在手中一樣,手指亦需在動,手必須要空。
其次要腳空---兩腳心要空松,南方拳如前所說,是為了方便在船上作戰,非比在北方平原的馬上功夫。試此地球作一船,人受載於其上受搖動,必足跟與前掌之間拱起,足心空出,則足心的湧泉穴不受阻塞,氣機自易流出。
以上為五空的道理。
學太極拳最重要在「神」。即道家說的「精」「氣」「神」,所謂「煉精化炁,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極為重要。一般練太極拳不得要領的人,多沒有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勢準確後,雙目應注視到手的前方,神就投射到了,無論為了強身或防衛退敵而練拳,不如此煉好精、氣、神,效果是不會顯著的。
太極拳每一神態,都異常重要,姿勢準確,氣機配合,五空做到,精氣神自然揉合,這樣練去,必獲得它的益處。
對於呼吸,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導引,導引則心不易空,且道家的真正導引,亦並非如此解說的。 或問呼吸進入後,是否應注入丹田,或灌至某處。這一點在前面已經用車輪加剎的譬喻說過,氣機剎住,反而不能到達。現在再作一個有趣的譬喻:試想人體皮囊,就像一個氣球,我們將空氣灌入氣囊後,要讓他停住在囊中的某一點不動,試問可以做得到嗎?行得通嗎?只要如以前所說的要點去練習,一切合度,那麼氣從鼻腔進入後,自然運行灌注全身,豈有停住丹田之理?且亦停留不住,所以不要妄立名辭,妄加解釋。當年老師教導時只說出氣可用口呼出,在呼出時嘴唇撮起,如吹簫的樣子比較好,進氣時閉口用鼻孔吸入,至於氣至何處,可以不問。因會自然全身灌注,人身每一部份,每一細胞需要氣,沒氣就死亡。所以氣無法停留丹田,而此所謂停在丹田間又有何好處呢?大家不妨再參參看!
依據統計,西方運動家,能活七十歲的,寥寥無幾、他們到了六十多歲大都非死不可,足見激烈運動之不宜。而中國拳術家多半能享壽八、九十歲。這其中,亦還有更細微的進一步分別;比如學少林拳而能享年百歲者就很少,除非他在中年後改學靜坐,而放棄拳術。另外有一種學太極拳者亦配合習靜坐,至於改練靜坐功夫後,對於拳功是否會全廢呢?答案是「非但絲毫不會因此荒廢,拳術反而因此更有進境」,所拋開的,只是技擊之術。而身內氣質之變化,使一身更加柔化,皮膚更加細嫩,病痛也逐漸消失,甚而身上多處像嬰兒一般,一切自然而然。
太極拳之原理,曾見於楊家太極拳某著作中,引用老子話:「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近乎如此。
所以練太極拳至後來的階段,應該走上內功的路才好。等到進入內功的境界,再體驗其姿勢,自然準確,可以隨心所欲不踰矩了。
偶然看到時下一般年青人練太極拳,對於掤、擠、按,任一動作,比如「棚」,看他們連「掤」的圓都未掤好,這是不對的。譬如這一姿勢是太極,第二姿勢進入時將手拉開,恰為一圓,既不扁亦不方,一路行去,要在在是圓,連綿不絕才是。 太極拳講究「移步」,所謂舉步輕如靈貓搏鼠,踏足重如泰山,陰陽虛實要分明,且步伐移時腳亦在動,而腳的姿勢亦是太極,若欲配合易經之理,處處一太極,移形換步,都能自自然然地太極化了。
太極拳主要的重點,還有腰的運動,即注重身體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講任督兩脈是人體的主要生命腺,尤以督脈為陽,自後腦腦下垂體區延伸,到下頸項部位,開始分支散為二支經脈於脊椎兩側,至腰下尾閭又合而為一,至會陰復再分支,行於兩足,下達足底,故練拳的人,久久練至兩腿足筋越練越柔,則自然長壽,一般人年紀越老,因體內石灰質增加,膠質減少,經絡萎縮,兩腿愈來愈捲縮,走路老態龍鍾,連頭頸都沒有彈性,倦態畢露。練拳的人,則鍛煉筋骨,使之柔韌,隱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漸知酸痛,而漸復正常。
練拳打坐能知覺腰酸背痛,亦是好現象的開始,以後即恢復自然,萎縮的筋脈亦拉長,每拉長一分,即有年輕一歲左右之妙用,當然這是假說的數字。
總之,這時的練拳靜坐乃利用本身的潛在能量,使其發揮,而成為一種靜定功夫充沛含藏之方法。 太極拳系求靜,非求動,更實際的說,是於動中求靜,現在再作進一步說明,凡人在靜時,心內思想反而繁亂,此是大家所曾體認過的,一般人最怕寂寞,因為思想無所寄託,老年人最怕孤獨,感到人生沒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對於學儒、學佛、學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種享受,故能甘於寂寞,樂於清靜。這是對靜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數修養高深的人能達到此種境界。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凈寂寞中發動,老子說:「萬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是一切靜坐參禪的入靜境界,然此靜的境界,得來不易。
武術是人體在運動,不過雖是外動而內心反易得靜,以此求靜境,也同樣得到殊途同歸的妙用,利用這個動靜相應的道理而發明武術。凡人身體在勞動時,思緒反而不會紊亂,亦即有所寄託,若體不活動,無所事事,呆然不動,則反比死還難受,要不胡思妄想,亦不可得,孔子有言:「小人閑居為不善。」足見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關聯互動影響的作用。
太極拳之原理也是如此,打太極拳是在動,由動中的體力勞動,進而漸漸達到內心清凈的境界。所以我經常以孟子的話來譬喻拳術的道理。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學拳的人,無論南宗北派,都在勞其筋骨,靜坐、練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業之人,則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而同歸。現在我們倘若能從勞其筋骨入門,自然也就可心志清凈,近乎道矣!
總之,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由靜而達到靜坐、內功所證到之境界,動靜互相配合,則於身心的健康大有俾益,這是必然而無可否認的。
漫步公園,常常可看到人們在練習太極拳,有老人,也有不少中青年人。「其實,如今大多數人練的是太極操,真正的傳統太極拳是一門非常高深的武功。」楊式太極拳老架傳人倪劍浩師傅說,太極拳更適合青少年兒童習練,但一定要找對老師。
據介紹,倪劍浩三十多年來一直學拳、練拳、悟拳、傳拳,專心致志從事這門技藝的傳承。2011年,他結緣廈門,後與太極愛好者共同創辦大同太極拳社。 文/圖 記者 龔小莞
訪武當上少林,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倪劍浩說,太極拳近於道,游於藝,是以內功修鍊為宗旨。所強調的內功是通過特殊的訓練,使神、意、氣三者融合的不斷升華過程,由意念支配的「能量流動」中形成一種內氣的積累。久之,養生與技擊就自然體現出來。離開內功,太極拳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年楊式太極拳祖師楊露禪在京城與武林中各路高手切磋,因無人能勝,人稱「楊無敵」。
倪劍浩祖上好武,曾祖父當年使得一手好刀法。他5歲開始跟隨父親習練太極拳,並對太極內功產生濃厚興趣。十七八歲時,他在父親和長輩的鞭策下,先後拜多位師父進修,又被恩師推薦到師爺處深造。1999年,他去北京開始以授拳為業,廣結武林人士,但凡與人試手較量,他總是以發人而不傷人得到大家的認可,並應邀擔任北京石景山武術協會太極推手總教練。
在此期間,倪劍浩應北京理工大學武術教師邀請,到學校驗證太極拳的實戰功夫,在校同學有擅長雙節棍、散打、拳擊等的,他們一起來到操場上,把倪劍浩圍成一圈進攻,皆不能近身,有的摔倒,有的趴下,大家遂誠心求教,並請他定期來校傳授太極拳法。深圳某機關單位也慕名邀請他前往,專門培訓實戰功夫。他還被深圳市武術協會特聘為理事,出任深圳市武協弘武太極拳(推手)技擊培訓中心主任。任職期間,倪劍浩應學生之邀,到杭州與武術界朋友切磋拳法,受到稱讚。
多年來,他隻身訪武當上少林,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同各地武術名(明)家切磋拳理拳法,受益良多。
系統的太極拳教程
更符合現代人修鍊
倪劍浩說,太極拳絕不是太極操,不是阿姨、大叔、老爺爺、老奶奶才適合練習,更適合青少年兒童習練。比如,孩童時期最適合練太極童子功,隨年齡增長到青少年時就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正所謂『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無論防身或健身,學之必受益無窮。特別重要的是對老師的選擇,名師易找而明師難求,學者要慎重。」
倪劍浩於2011年初遊歷廈門,喜歡上這裡,於是與太極愛好者結緣,共同創辦大同太極拳社。「欲弘揚國術太極,願大家身心健康。」他深得太極內家精髓,更具仁者之心,他說,經驗證,系統的太極拳教程,更符合現代人修鍊。為此,他針對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學習特點,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外而內,內外兼修,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使前來學習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都能感受到自身的變化,體驗到太極拳內在的神奇。許多受教者均覺獲益匪淺。
短短几年,倪劍浩等人已在廈門、中山、澳門和杭州成立大同太極拳社。他說,目前正在同安五峰山上建大同太極山莊,山莊屹立於群山環繞之中,預計明年春節可以投入使用,每年將定期組織各個拳社的負責人來交流。
「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是一種姿勢,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
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說的站樁不就是蹲馬步嘛,誰不會啊,哪有這麼神奇啊。蹲馬步是站樁的一種,站樁還有很多種類。大家可別小瞧了這個站樁,「萬動不如一靜,萬練不如一站」。
人 在年輕之時,一般下焦比較實,上焦比較虛,上焦是指心與肺,下焦是指肝與腎。上虛下實,元陽充足,頭目清醒,人就充滿了活力。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樣,天上 風輕雲淡,地面綠樹成蔭。然而,到了老年,人會漸漸地變為下焦虛,上焦實。上虛下實,頭輕腳重,人就會神清氣爽;下虛上實,頭重腳輕,人就會昏昏沉沉。所 以,中醫認為上虛下實是身體健康的標誌,上實下虛則是病態的表現。
人 為什麼會上實下虛呢?這是因為氣的流動不通暢了,氣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當然實了,下面當然虛了。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人體的法則 遵循天地的法則。天地之間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體之內也應該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人體之內上虛下實,天地之間也應該上虛下實。如果下面的地虛了,森林被 亂砍濫伐,水土流失,那麼,上面的天就變實了,沙塵暴會籠罩天空。
那 么如何來改善這一狀況呢?國家的政策是植樹造林,讓下面先實起來,下面實了,上面自然就虛了。中醫養生的道理也一樣,要讓上焦的心肺之氣降下來,先要讓下 面的肝腎之氣充實起來。方法之一就是站樁。站樁站樁,關鍵是一個樁字,樁就是要讓身體的下半部分穩定下來,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頭頂天, 腳踏地,身體先有了根,體內的氣才會自動地慢慢回歸原位,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時間一長,身體就恢復到上虛下實的狀態。這就 好比一杯渾濁的水,你越攪動,它越渾濁,你讓它靜止不動,輕的東西就會往上浮,重的東西就會往下沉,不一會兒,你就能看見一杯清澈見底的水。
站 樁時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讓身體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實,下面充實了,腎精就會充實,腎精充實了,宗氣運行通暢,心肺之氣下降,肝腎之氣上升,這 樣一來,人就進入了上虛下實的狀態,就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對站樁有具體的論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
千 百年來的實踐證明,站樁是補充元氣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氣充滿以後,人就會身強力壯,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許多身體健康的人長期站樁,他們都享有高壽。 而一些體弱多病之人,通過站樁,一樣從中獲益。站樁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加速新陳代謝,還可以加強各臟器、器官以至細胞的功能,對許 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等。
楊式太極拳府派老架,是府內派保留下來的九套太極拳中的一套,此套拳號稱百拳之母,是功夫架,亦是養生架,適合所有人群去練,每練一套太極拳老架,會自然而然地長功夫,下面將陸續介紹太極拳老架的招式與練法。
首先講一講太極拳起式中的動作,無極起式。
圖一:兩腳站立與肩同寬,當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可以比肩略寬一些,示功夫而定。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兩腳要絕對的平行,這樣便於感知身體內部微妙的變化。兩臂自然地下垂,做到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
圖二:兩膝微曲,兩手變勾手,做到沉腰坐胯,兩肘橫紋與膻中穴水平位置齊。註:雙臂的平穩性靠腰上的掤勁來維持。
圖三:雙勾手自然上行,上行至兩手臂與地面垂直,同時兩眼向上看,看向無遠處,穿過天空至最遠處。兩臂與雙耳在同一個垂直立面上。註:此處的含胸拔背、沉腰坐胯一定要保持住。
圖四:接上式至無限遠處後,繼續墜肘、摘肩,達到兩小臂與大臂垂直,且大臂與地面平行。註:此時體內空間完全打開,重心始終在前腳掌上。
圖五:兩臂呈90度角整體落下至大臂與身體側線在同一個立面上,再落下兩小臂至小臂與地面完全垂直。註:此點位為轉換關卡,直接接太極起式。
以上便是太極拳老架中的無極起式,包含了「通天指地」的含義,兩臂向上通過意念能達天上,到無限遠處;往下能指向地底下無限遠處,練到一定程度,可達「混元一氣,天人合一」的狀態。
招式不再多,能練到位一招通百招通,這是基礎招式中的基礎招式,重中之重,初學者,一定認真對待。
楊式太極拳府派老架,是府內派保留下來的九套太極拳中的一套,此套拳號稱百拳之母,是功夫架,亦是養生架,適合所有人群去練,每練一套太極拳老架,會自然而然地長功夫,下面將陸續介紹太極拳老架的招式與練法。
上一講我們講了「無極起式」,接下來講「太極起式」。
圖一:雙手成勾手,沉腰坐胯,抱外胯,兩手臂會自然飄起來至兩肘橫紋與膻中穴水平線在同一高度,一定要達到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註:此處一定要雙手自己飄起來。
圖二:主勁點在勾手頂點處,兩肘微微下墜,且勾手頂點處空間位置不變,旋轉整個身體且身體水平向後,虛靈頂勁、沉腰坐胯。
圖三:整個身體旋轉起來,做到沉肩墜肘、雙膝微曲,利用身體的反彈力做一個「小按」的動作,主勁點放在掌根處,勁往前斜下方吐出。此動作是一個過渡動作,為接下一式攬雀尾做準備。
太極拳起式,關鍵是要做到兩手空,是自然飄起來的。這一招式在太極拳所招式中算是比較難打的動作了,尤其是轉換的瞬間一定得注意,否則不但按做不出來,攬雀尾也沒有辦法接。
----富晨曦老師
----------------------------------------
當我老了,莫要他人攙扶
當我老了,莫要家人尋找
當我老了,莫要親人負擔
太極拳,讓天下沒有醫院
推薦閱讀:
※10大招財風水寶物 效果誰用誰知道!
※要想知道男人有多愛你,聊天時給他發這5句話!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你知道詩魔詩鬼詩奴詩囚是誰么
※你的世界觀是什麼樣的?從你如何對待矛盾就知道了
※五步蛇為什麼又叫豬兒蛇,看了被咬人的圖,就知道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