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十大猛人
孫承宗(1563—1638),字稚繩,北直隸保定高陽人。傑出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天啟五年(1625)夏,孫承宗遣將分據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形成了以寧遠為中心的關錦防線。他還培養人才,袁崇煥、祖大壽、吳襄、滿貴都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崇禎十一年(1638),後金兵圍攻高陽,孫承宗英勇就義。
|
No.02袁崇煥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
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寧前道袁崇煥,帶領滿貴、祖大壽堅守孤城。他們沒有國家支持,沒有豐厚的獎賞,沒有獲得的頭銜(至少當時沒有)。他們留下了努爾哈赤先生的老命。寧遠大捷。幾年後,皇太極來領部隊共打錦州,趙率教繼續打炮,迫使後金軍攻擊寧遠。關寧鐵騎和趙率教兩面夾擊,後金軍傷亡慘重。寧錦大捷。1630年,袁崇煥被凌遲殺死,死因眾說紛紜。見問題。
|
No.03楊嗣昌楊嗣昌(1588-1641),字文弱。
在父親楊鶴把十萬崇禎的私房錢揮之一去,楊嗣昌想代替父親頂罪,雖然未果,但鑄成了讓崇禎信任的基礎。
崇禎十年,他就任兵部尚書,制定了一個「十面埋伏」的計劃,雖然當時沒人相信,但幾年後面對被抓住的高迎祥,只剩18人的李自成,還有束手就擒的張獻忠,皇帝對他信任有嘉。崇禎十四年,楊嗣昌在追擊張獻忠時,重病而亡,時年53歲。
|
No.04孫傳庭孫傳庭,字伯雅。
崇禎十五年,子午谷。孫傳庭帶著他在陝西榆林招的秦兵面對帶著全部家當的高迎祥,這距離孫傳庭上崗有四月。秦兵很特殊(詳見問題),幾乎全殲高迎祥,高迎祥被殺。一年後,他又把李自成等18人逼進了山溝。起義軍徹底消停。很多人不知道,孫傳庭是個文官。傳庭死而明亡!事實也正是如此。十六年,明軍沒有戰鬥力。李自成從深山中走出,孫傳庭戰死。幾個月後,堅持不下去的崇禎自殺。
|
No.05盧象升盧象升,字建斗。
天雄軍!這個名字是起義軍的噩夢。天雄軍像湘軍一樣,人人都有關係,向膏藥一樣貼在農民軍的身上,死纏爛打。崇禎二年,金軍兵臨北京城下,盧象升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招了幾萬人到了北京,但慶幸的是,沒有打仗。直著說吧,他有一個外號,叫盧閻王。知道他的厲害了吧。
崇禎十一年,清軍又來找麻煩。盧象升發動夜襲,在太監高起潛的無私幫助下,他失敗了。年末與清軍奮戰而亡,時年才三十九歲。
|
No.06曹文詔曹文詔,山西大同人。
在左良玉、盧象升之前,最能打的不是洪承疇,而是曹文詔。在面對早期農民起義,什麼王嘉胤呀都是曹文詔和洪承疇聯合幹掉的。到後面由打擊起義軍,防守山海關。崇禎對他極為信任。1635年,曹文詔追擊李自成,中伏,正要逃走,旁邊有一個小兵喊「將軍就我!」(臭嘴)被叛軍聽見(聽力很好),讓大家圍殺曹文詔。曹文詔殺了幾個人後,拔劍自刎。
|
No.07洪承疇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於松山之敗後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他在崇禎年間無論何時當為第一名將,崇禎四年的叛亂平定主要靠他,其次才是曹文詔。中間他所在的地方流賊不敢踏進一步,所以幾年來平安無事,把重擔都落到了陳奇瑜、盧象升身上。直到盧、楊、曹都死光了,在決定明朝命運的松山一戰時,朝廷把所有兵力交給了他,他由於糧道被斷,被皇太極圍住,之後突圍時部下心不齊,導致被俘,之後投降。
|
No.08左良玉左良玉在長時間很長,袁督師死了,他沒死,楊嗣昌死了,他沒死,直到史可法,南明亡了,他才謝幕。
左良玉(1599~1645) 明末大將。字崑山。他和曹文詔還有洪承籌一直把起義軍打得夠嗆,尤其是張獻忠。然後因為輕敵而大敗,被撤職。崇禎十三年,楊嗣昌重用他,但他在追打張獻忠時出工不出力,又被削去官職。南明時他再度出山,1645年,南明滅亡,他在安慶病逝。
|
No.09祖大壽是的,沒錯,祖大壽。
這個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
袁崇煥手下最親近最忠誠的將領,他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駐守的地方,遼東。四年時,祖大壽在蓋大凌河(地名)城牆的時候遭到皇太極攻擊。彈盡糧絕,假降,回來之後繼續守衛邊疆,當然讓皇帝不起疑心還得靠上司的老師——孫承宗。最後,十四年時,駐守錦州被圍,之後我們很熟悉,洪承疇兵敗,投降,祖大壽彈盡糧絕,投降。
|
No.10趙率教趙率教(1569—1629),字希龍,號明善,明末將領。
說來慚愧,趙率教預見孫承宗和袁崇煥之前,只是一個逃兵。像于謙的好友/敵人石亨一樣。直到被孫承宗救下刑場。當然趙率教最意氣風發的時候是天啟末年的那次寧錦大捷。錦州守將趙率教在合適的時間做了合適的事情,皇太極在面前,用大炮,皇太極去了寧遠,就在屁股後面踹一腳。
崇禎二年的那次北京保衛戰,在遵化英勇犧牲。在我看來,他比袁崇煥幸運,至少他是戰死的。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