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與圍棋的的三個共通點

  書法與圍棋的的三個共通點:源流、追求、回歸。

 

 

  

  一、書法與圍棋源流的共通

  

  圍棋的起源,可謂古老。《世本·作篇》記載:「堯造圍棋」。晉朝張華《博物志》也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春秋戰國時.圍棋已經很流行。《論語·陽貨》勢孔子言「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可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料,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戰國時的弈秋,可以說是史有明載的第一圍棋高手,孟子稱之為「通國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圍棋與(易經)的原理相通。《易經》從複雜的自然現象中抽象出的「陰」與「陽」兩個墓本範疇。其中「陽」代表積極、剛強、進取;「陰」則意味著消極、柔弱退守,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既相反又相成,在交互作用中衍生出複雜而有序的大千世界。圍棋以黑白兩色棋子為基本元素,以方圓為蕃本造型,在縱橫十九路的小小棋盤上,相依並存,一如「陰陽」之道衍生萬物一樣,蘊藏著無窮的可能性,演化出難以數計的複雜棋局,以至干「有星辰分布之序,有風雷變化之機」。宋代人所作的《棋經》明確指出:「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因此,我們認為圍棋的思想源頭很可能來自《易經》。

  

  書法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是與漢字的歷史緊密的聯結在一起。書法以漢字造型為基礎,探素書法的源頭必然要關注漢字的起源。《易經》記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尚書·序》中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由是文籍生焉」,《荀子·解蔽篇》也說:「好書者眾矣,而倉領獨傳,始作書契,以代結繩」。漢字的歷史是古老的,從我國考古實物看,我國最早的文字從山東大墳口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劃記號算起.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最初的漢字是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則是先人對客觀自然的最樸素的直觀。

  

  由上所述,可見圍棋與書法在源流上是共通的,華夏先民認為客觀自然有其自身的價值。自然本身就是「天道」。故歷來棋壇聖手、書中高人常以對客觀自然的直觀,棋藝書藝才入「化境」。《弈理指歸序》記述了清代大國手施定庵的一則故事。施定庵幼入塾學,工詩善琴,尤善下棋,其棋路精密細膩,棋風穩重,青年時期已在弈林嶄麟頭角,聲名日隆,但棋藝始終沒有達到護火純青之境。雍正十年,施與棋壇元老梁魏今同游視山,但見山下泉水泊泊,縈迴蕩漾,不覺興趣盎然,心曠神怡。梁見狀,意味深長地對施說:「棄棋當如流泉,行平當行,止應當止,任其自然而與物無爭,這才是棄之化境。」此言一出,於施定庵如當頭棒喝,頓悟「百工造極,咸出自然」,自此以後,施定庵棋藝大進,遂成一代國手。而唐人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亦明此理。懷素與顏真卿一起交流草書創作的體會,顏問:「法師您也有自己的心得嗎?」懷素道:「我觀察夏天的雲層變幻無窮,像奇峰起伏,就常常取法於它。……又見開裂的牆壁的紋路,每一道都是那麼的自然。」顏又問:「比起屋漏痕怎樣?」懷素一聽立即起身,握住頗真卿的手說:「公得到書法的神位了。」此類逸事,書壇、棋壇比比皆是,皆因書理、棋理共通於自然,故書法與棋藝相通。

  

  二、書法與圍棋追求的共通

  

  圍棋與書法滲透在傳統的中國文人生活中,小至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古之「君子」似有容盡古今之變,通曉天人之際的追求,這也體現在他們的棋道中。圍棋作為中國特有的競技活動,在勝負觀上卻別具一格。三國時期魏人邯鄲淳在《藝經·棋品》中將棋藝分為「九品」:「一曰人神,二曰坐照,三日具體,四曰通幽,五日用智,六曰小巧,七日鬥力,八曰若愚,九日守拙。」棋局的勝負不再重要,而棋藝的最高境界在「入神」,棋藝高低已無關緊要,而是「對坐如昊越,棋手如壺隱」,弈者對抨而坐,棋盤就成了一個小世界,運子布局,猶演自然之道,進退攻防,如明自身之心。「君子」們對天道的體會不同,他們的棋道便有異。儒者追求「中庸之道」,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中庸》載「不偏之謂中,為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濡者棋道便講究行棋「外圓內方」,「攻守兼顧」,「張馳有度」,「闊不可太硫,密不可太促」,「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則難破」等等無不暗合《中庸》之精義。道家講究「無為而無不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道者棋術便遵循「制勝無奇不在爭,勸君動也何如靜」,「邇來息機心 ,劍手對空抨」等等。行棋之中,世事滄桑,人生真諦,乃至治國方略,無不濃縮於方寸之中。故漢班固在《弈旨》中說圍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葫之權,下有戰國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

  

  書法藝術也同樣融入了「君子」追求「天道」的歷史長河中。君子在借書求道的不同時期也表現出了不同階段的人生追求之理想,安邦治國之謀略。故有漢人尚氣,魏人尚韻,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明人尚趣,清人尚朴之說。歷來「書論」都離不開「人論」,他們在論書法的同時也在論人性。漢代楊雄在《法言·問神》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所以動乎情!」李世民在《指意》中認為:「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用鋒芒不如沖和之氣。」張懷瓘《書斷序》「至若碟髦辣骨,裨短截長,有似夫忠臣抗直補過匡王之節也,矩折規轉,卻密就硫,有似夫孝子承順懊終追遠之心也;耀質含章,或柔或剛,有似夫招人行藏知進退之行也。」書法已隱喻了「君子」修身養性之法則.洞察人性之津梁,極至為治國乎天之門徑。所以明代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言:「然書之作也,帝王之經論,聖賢之學術,至於玄文內典,百氏九流,詩歌之勸懲,碑銘之訓戒,不由斯字,何以紀辭?故書之為功,同流天地,冀衛教經者也。」

  

  可見,正是歷代「君子」對「天人合一」的追求,才不斷豐富發展著書法、圍棋的文化愈蘊,同時也以不同層面滿足著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迫求。

  

  三、書法與圍棋回歸之共通

  

  儘管歷代君子一直執著地迫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難以消除的距離。於是君子們渴望一種超越,窮棋道、書道以致天道,而後棋道書道便成了天道的化身,邏輯意義上就等於天道。但「君子」們不可真正擺脫物質的世界,或遇太平盛世,或逢山河破碎;或聞喜張狂,或見悲遁世。君子希求天道的外化,命物而不命於物,天道便回歸於棋道、書道……成了他們的精神家園,進而指導其行為,借書道棋道以命「人道」、「國道」。

  

  唐太宗李世民,文韜武略兼備,遇隋末流離之亂世,啟貞觀、開元盛世之業,使有唐一代為世界文明之中心。唐太宗喜好圍棋,史有記載。《紅拂記》記載李世民棋盤定天下卻頗有喻義,文中言隋末草莽英雄虹髯客欲與秦王李世民爭天下,喬裝布衣棋手與秦王對弈,二人對局時虹髯客拿起棋子,在棋盤的四星位上連擺四子,說:「四子佔四方,」咄咄通人,秦王在棋盤中央沉靜從容的落下一子言:「一子定乾坤。」雖此一子,卻有排山倒海之勢,蟲L髯客推抨認輸.干是打消了與秦王爭天下的念頭。此雖野史雜談,不足為信.但也有由棋道知「國道」之意。至於以棋道來衡人道一事,更是繁多。《南史·王荊傳》雲,劉宗時的王荊,是著名才子,因得罪於宋明帝,被賜毒酒自盡,使臣送來救書時,王IN正同客人下棋,他讀完敇書後,神色依然不變.與棋友繼續為局上的一處劫爭絞盡腦汁。直至局終,才告棋友「此酒不可相勸」,一飲而畢。可謂棋道盡於人道,千古之下擾為之動容。

  

  北宋名相王安石,治「荊公新學」,開「變法新政」,整史治,富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有其獨特地位。王安石亦為一名書法家,他作行書多用淡基疾書,往往只求達其辭而已,然宋代書論家卻給他的書法以極高的評價。《宣和書諾》謂之:「得晉宋人用筆法,美而不燒.秀而不枯瘁,自是一世翰且之英雄」,「胸次有大過人者,故筆端造次便見不凡。」王安石也許從書道悟到治國之道,故才有如此「英雄」的胸襟,大刀闊斧推行其新政。唐代著名書家頗真卿善楷書行草,尤其楷書獨具特色,卓然為一大家,書壇素有「顏筋柳骨」之稱.歐陽修《集古錄》稱其書「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拔奇偉,有似其為人」,朱長文《續斷論》稱:「其發於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其由書道悟人道,忠君愛國,直言診諫,不畏權臣,忠肝義膽,終以身殉國。可謂由書道悟人道,由人道體天道。

  

  歷史上兼通書棋者很多,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遷客騷人。梁武帝蕭衍即善於書法、書論,又精於棋技、品棋,他撰有《棋品》、《棋法》、《圍棋斌》等多種棋論,其書論在書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唐詩人杜牧不但工於詩,而且善書精棄,在《送圍棋五逢》中有「五子紋揪一路饒,最宜擁雨竹蕭蕭」的談棋佳句,其書法後人評價頗高。

  

  宋代愛國志士陸遊,不但是詩人、書法家,而且酷愛圍棋,在他的詩作中,吟味圍棋的相當多,如「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硫識苦心」;「疏雨池塘魚避釣,曉鶯有戶客爭棋」等。明代風流才子唐寅,不但詩、書、畫皆工,而且也酷愛圍棋.他在(題畫詩四首(其二))中曾寫道:「日長來此消閑興.一局揪棋對手敲。」在《閑中歌》中,他曾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眼前宮貴一抨棋,身後功名半張紙。」

  

  時至今日,書法與圍棋,已眺出「君子」特有的禁錮,融入普通百姓之中,追今撫昔.玩味體會,中國傳統的藝術魅力和底蘊,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重振華夏文明的雄風,確有意義。

 

 

 

 

 

 

推薦閱讀:

字帖推薦 | 曹全碑
我的書法選—嚴師,海濤(021)
國慶中秋終於不用「故宮跑」,也能看到「千里江山」了
答熙載九問<1>
趙孟頫此行書最得風流!

TAG:書法 | 圍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