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廠研究之1:寶馬自動駕駛戰略分析

一、結盟

上圖是傳統車企和IT巨頭的市值對比,雖然有誇大成分,但是可以看出投資人對IT企業的明顯偏愛。

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演進過程中,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三大巨頭紛紛倒下。從傳統汽車到智能網聯汽車的演進中,也將倒下一些傳統汽車巨頭。

在這種威脅下,主機廠和TIER1抱團求存更是必然。好在汽車更換周期很長,汽車行業護城河也夠深,主機廠和TIER1還有足夠的應對時間。

2016年7月,寶馬和英特爾、Mobileye在建立了自動駕駛開發聯盟。一年多來,該聯盟又加入了德爾福、大陸、麥格納和FCA,聲勢越來越壯大,並且打算納入中國國內的主機廠。

 

寶馬不是唯一一家尋求開放結盟的,2017年4月百度發布了阿波羅計劃,半年時間內聚集了70多家合作夥伴。阿波羅計劃大幅推動了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速度,改變了以前國內企業各自為戰的局面,大大降低了中小車企進入自動駕駛的門檻。

 

國內企業中,已經初步形成了百度 北汽/奇瑞,阿里 上汽,騰訊 廣汽三大智能駕駛朋友圈。

 

百度選擇了英偉達計算平台,就不大可能再選擇和寶馬英特爾聯盟,而騰訊汽車系企業很可能和寶馬英特爾合作。

 

自動駕駛生態往往以地圖為核心,寶馬在2015年和戴姆勒大眾一起,投資了圖商HERE。2017年騰訊和四維圖新等打算收購HERE 10%的股份,可惜在9月份被美國投資委員會否決。不過,騰訊和四維圖新已然進入了寶馬自動駕駛的朋友圈。有圖有真相:

在年初寶馬公開資料的HD-MAP合作夥伴中還沒有騰訊和四維圖新,在年中時出現了。

其實,四維圖新和寶馬的合作由來已久。2011年起四維圖新為寶馬提供導航電子地圖,從2014年為寶馬提供車聯網服務,2015年提供全球NDS編譯服務;到2016年四維圖新與寶馬的合作已涵蓋傳統導航電子地圖、ADAS地圖、動態交通信息等。

自動駕駛產業除了在研發上有結盟的趨勢,在共享出行上也在尋求盟友。

戴姆勒、沃爾沃、捷豹路虎、福特和通用汽車都在尋求同共享出行企業合作,借共享出行平台銷售自家的自動駕駛車。據悉,今年國內的低端新能源汽車,主要銷售對象就是共享出行企業。未來的自動駕駛車也將是這一趨勢。

寶馬透露,一方面明年將決定同哪一家共享出行企業合作,另一方面也打造自己的ReachNow共享汽車網路。

    從本文第一張圖片可以看出,UBER市值為680億美金,而寶馬只有480億美金。寶馬已在歐洲開展的DriveNow共享汽車項目,五年前就在德國慕尼黑啟動,今年才達到95萬用戶數的規模。賓士的Car2Go的用戶數達到了270萬人。這兩家的成績完全沒法和UBER抗衡,所以有傳聞稱,寶馬和賓士將合併共享汽車項目,用以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應。

二、自動駕駛路線和研發

2016年,寶馬與英特爾和Mobileye展開了合作,計劃於2021年推出L3級自動駕駛汽車BMW iNEXT,同時在技術上兼容L4。

 

2018年上市的奧迪A8將實現L3自動駕駛,但有個使用條件:當車在有隔離帶的高速公路上以最高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才能啟動L3自動駕駛功能。寶馬認為這是不夠成熟的產品,2021年量產的BMW iNEXT,可在時速 130 公里/小時實現L3自動駕駛,且會自行判斷並切換車道。

從寶馬的自動駕駛路線圖可以看到,2021年主要實現在歐洲和美國的130公里以內的L3自動駕駛,以及60公里以內固定路線的L4自動駕駛。2022年才在中國實現130公里以內的L3自動駕駛。

至於L5級的完全無人駕駛,寶馬認為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量產。

寶馬對自動駕駛的保守和慎重,從上述路線圖可見一斑,寶馬在一步一步穩妥的從L2,向L3,L4和L5推進。其實從感測器配置也能明顯看出來,寶馬用於L2級自動駕駛的感測器和硬體,比特斯拉用於L4/L5級的都多。

寶馬對自動駕駛的研發投入,遠大於一般的IT企業和新興造車企業。從2017年開始,寶馬將在慕尼黑附近的施萊斯海姆建立一座研發中心,專註於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團隊規模將達到2000名。

 

在和合作夥伴的研發分工方面,寶馬將感測器、系統集成、高精地圖、晶元等委託給Mobileye、INTEL、德爾福、大陸、麥格納、HERE、四維圖新等合作夥伴。

寶馬自己則主要專註於運動控制、汽車安全管理,失效保護操作等。

主機廠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開展自動駕駛的大量道路測試。寶馬稱只需不到500萬公里的道路測試來開發新的 5系車,但L5級自動駕駛必須有1.5億公里的道路測試,其中在虛擬環境中測試95%,在真實道路上測試5%——大約750萬公里。

2017年,寶馬會投放40輛BMW 7系原型車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測試。2018參與測試的車輛數將達到100輛。

截止2017年10月,寶馬自動駕駛車隊的測試車行駛總里程已接近3.2萬公里,在中國則累計完成了1.6萬公里的真實道路測試。

 

以上信息,主要整理自佐智汽車資料中心,該中心每日整理來自全球各國的汽車前沿技術和市場趨勢分析資料,以及產業和企業競爭情報資料。今天推薦的資料有:

1、PDF資料:高級自動駕駛的參考體系結構(68頁)

2、PDF資料:高級自動駕駛車輛路線規劃(145頁)

3、PDF資料:自動駕駛車輛技術對卡車運輸業的影響(45頁)

4、PDF資料:汽車未來之路:汽車共享服務的機遇與主要特點(87頁)

5、PDF資料:高級自動駕駛軟體構架(20頁)

6、PDF資料:高級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路線圖(17頁)

7、PDF資料:高級自動駕駛環境感知(156頁)

8、PDF資料:通過社交提示提高高級自動駕駛的可信度(6頁)

9、PDF資料:未來高級自動駕駛車輛的座位位置和乘坐行為研究(10頁)

10、PDF資料:智能網聯汽車綜合評估方法(13頁)

11、PDF資料: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加速下一個道路安全革命(116頁)

12、PDF資料:自動駕駛汽車和替代駕駛(16頁)

13、PDF資料:自動駕駛汽車和自動駕駛現狀,未來及對社會影響(19頁)

14、PDF資料:汽車共享服務:業務和服務模式(42頁)

15、PDF資料:汽車共享趨勢和研究(15頁)

16、PDF資料:協作式高度自動駕駛項目和研究(36頁)

17、PDF資料:高度自動駕駛中的駕駛員行為研究(36頁)

18、PDF資料:高度自動駕駛:虛構還是未來(13頁)

19、PDF資料:智能網聯汽車-架構,挑戰和未來發展(17頁)

20、PDF資料:松下V2X部署項目(13頁)

21、PDF資料: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商業模式探討(13頁)

22、PDF資料:智能網聯汽車對交通管理和信號交叉口控制的影響(13頁)

23、PDF資料: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城市(13頁)

24、PDF資料:加速C-V2X商業化(13頁)

25、PDF資料:新移動出行服務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分析(20頁)

26、PDF資料:出行即服務,汽車保有時代的結束?(48頁)

27、PDF資料:探索未來的交通和出行即服務(41頁)

28、PDF資料:高級汽車動力電子和電機項目(285頁)

29、PDF資料:無人駕駛汽車對消費者的安全和隱私風險影響分析(32頁)

30、PDF資料:電動和混動汽車前沿技術評估(21頁)

31、PDF資料:出行即服務接納度:商業模式和消費者態度(16頁)

32、PDF資料:探索出行即服務在英國的發展機遇(52頁)

33、PDF資料:出行即服務: 歐洲數字化時代交通模式(23頁)

34、PDF資料:倫敦出行即服務可行性研究(84頁)

35、PDF資料:電動/混動汽車架構以及大功率IGBTs(37頁)

36、PDF資料:無人駕駛未來:城市領導者政策制定路線圖(24頁)

37、PDF資料:用於ADAS和圖像識別應用的異構多核SoCs設計(16頁)

38、PDF資料:跨行業汽車功率模塊可靠性研究(26頁)

39、PDF資料:出行即服務商業和運營模式(81頁)

40、PDF資料:支持出行即服務的城市數據平台和創新策略(13頁)

41、視頻資料: 感測器融合驗證所面臨的挑戰

42、視頻資料: UTAC CREAM的ADAS測試

43、視頻資料: 梅賽德斯賓士S級2018款 - 智能驅動

44、視頻資料: 走向穩定的自主車輛視覺測距和SLAM解決方案

45、視頻資料: ELIV 2017 ADAS展台演示

46、視頻資料: Tesla MODEL S是如何工作的

47、視頻資料: Mobileye 8 Connect: 創新ADAS,創建智慧城市

48、視頻資料: 奧迪和英偉達將聯合創造世界上最先進的AI汽車

49、視頻資料: AImotive自動駕駛系統使用NVIDIA GPU

50、視頻資料:ADAS測試之軟性目標測試

推薦閱讀:

TAG:駕駛 | 自動駕駛 | 戰略 | 主機 | 戰略分析 | 研究 | 寶馬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