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唐詩鑒賞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唐詩鑒賞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詩鑒賞

  《芙蓉樓送辛漸》是詩人謫貶江寧丞時的作品,原作二首,這裡所選詩為其第一首。芙蓉樓原名西北樓,故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辛漸是詩人的摯友,此次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此詩雖為送別之作,卻意在表白自己的胸襟和情操,給人以深沉、鬱悒、高潔之感。

  「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字和「入」

  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並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像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和地理環境。雨後的清晨,天氣初晴,青山滴翠,孤峙兀立。一個「孤」字,也形象地傳達了詩人此時的心境。因為王昌齡時常遭讒受誣,難得有摯友入吳一吐胸中塊壘,好不容易盼來辛漸這一知己,今朝卻又要分手北上,心中的孤寂恐非言語能形容。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二句,寫的是詩人對辛漸的叮嚀和託付之語。意思是說:「你到達洛陽後,假如有親戚朋友詢問我遭貶後的近況,你可以告訴他們,我的人格高尚、品行光明磊落、為官清廉自守,如一潔美的冰心之儲於玉壺,無可自慚處。這兩句詩並不僅僅是詩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詩人以凜然的姿態對小人謗議攻訐所進行的駁擊,充分表現出詩人不肯屈從於惡勢力的頑強鬥爭精神。

  這首詩雖然是寫給可以與之推心置腹的摯友的,因為抒懷所以語言是相當含蓄的。特別是「玉壺冰」這古老比喻的運用,就更使此詩收到「言近意遠」的藝術效果。王昌齡這裡借「玉壺冰」來隱喻、表白自己的志行高潔,和雖遭貶謫卻不改其高潔情操的決心,不僅比喻貼切,而且也使詩中的形象更加生動、富於立體感。「玉壺」和「冰心」都是潔美的象徵,然而經「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的巧妙組合,卻將二者從形象的屬性上升為獨立的形象,從而完成了詩歌境界的飛躍和升華。

  王昌齡不僅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而且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理論的不懈的探索者。《新唐書·藝文志》就載其詩論文章《詩格》二卷。在《詩格》中,他曾首倡「意境」的理論,主張寫景、狀物、抒情三者的渾然結合,認為意境之中「景與意相兼始好」。為了創造優美動人、具有審美價值的意境,他又強調重視「起」、「結」的藝術表現技法。他認為,詩的發句應是「題目外直樹一句景物當時者,第二句始言題目意」,而「每至落句,常須含思,不得令語盡思窮」。在創作上,王昌齡也實踐了自己的詩歌理論。《芙蓉樓送辛漸》的第一句「寒雨連江夜入吳」,是「直樹一句景物當時者」;它即景生情,為詩的畫面勾勒出廣闊的背景;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旨在揭示題意;詩的第三句,由寫景而轉至抒情,第四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卻又出人意料,意味深長,正因為他的詩歌注意起、結藝術,所以其開頭往往如「鳳頭」,美麗、鮮艷、引人注目,誘人深讀;而其結句又如「豹尾」或美人「臨去秋波那一轉」,給人以深沉的含蓄美。

推薦閱讀:

含笑花的鑒賞與養護管理
蜜蠟與琥珀鑒定之道(四)
詩歌分類鑒賞送別貶謫類詩歌鑒賞
(1)《滴天髓鑒賞》
《潘妃曲(十九首選三)》怎樣鑒賞?

TAG:唐詩 | 鑒賞 | 王昌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