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崇禎皇帝的不歸路(4)

內憂與外患,將明王朝和崇禎皇帝逼進了歷史的死角,沒有了任何的出路。李自成和皇太極都看到了這一點,他們都想入主北京紫禁城,坐上「龍廷」。但能不能如願以償,就看哪一個的辦法更強,運氣更好了。

歷史終於到了這一天,即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的大順軍從彰義門攻進北京內城,皇室成了瓮中之鱉。絕望的崇禎皇帝早在前一天,就已經對皇后、幾個妃子以及15歲的長公主等人作了「處置」(或手刃或令其自盡)。此時的他,似乎已經無牽無掛,可以解脫了。但他不願死在「匪賊」的手裡,他想死得尊嚴。主意已定,伸出手指,用力咬破,寫下一道血書,並將它揣進衣袖,然後急匆匆地走出紫禁城,上了萬壽山(因山下堆放過煤,又稱煤山,清代改名景山),弔死在一棵樹上。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它宣告,有著276年歷史的明王朝已經走到了它的盡處。不過,事情到此並沒有了結,因為李自成在紫禁城稱帝後,由於缺乏統治經驗,更由於將領們的驕傲、腐敗,尤其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勾結滿族貴族,引清兵入關,形勢急轉直下,大順軍只得撤出北京,輾轉各地,最終被清軍消滅(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沒能逃脫這一命運)。因此,真正實現朝代更迭的不是李自成或張獻忠,而是從白山黑水走出來的皇太極和他的子孫們。上世紀50年代中期,筆者在北京讀書時曾上過煤山,看到那棵樹,樹旁有個牌,寫著「明崇禎弔死於此」幾個字。

煤山的那棵樹,無疑是崇禎皇帝悲劇人生的重要物證。儘管樹已經沒有了,但在「舊址」上仍有牌子說明這段歷史。至於崇禎死前寫下的那件血書,更是亡國之君的最後自白。他說,「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已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充滿了羞愧之心。然而依筆者之見,明朝的許多皇帝,即朱由檢的某些祖宗,在位時是很不像話的,或迷信道教,長期不理政事,幻想長生不老;或縱情聲色,淫樂思游,恣意揮霍,大好江山就是在他們的手裡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的。追究責任,挨板子的首先不是朱由檢,而是他的這些「祖宗」。朱由檢則生不逢時,碰上一個爛攤子,如果他生在盛世,或許是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然而歷史不可能重新設置,何況崇禎也有致命的錯誤,因此他只能定格在明朝末代皇帝的框框里。

(作者:楚 欣)

推薦閱讀:

玄宗的哥哥為何那麼大度,竟將太子的位置讓給了他?
開國皇帝行軍時召來營妓侍寢,營妓給他生下兒子,長大後殺了皇帝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南遷?大明滅亡前夕的鬧劇

TAG:皇帝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