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正是做工夫時節()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要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賷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筭。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爾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凈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儞們眼裡親見。耳里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儞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儞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儘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儞們覩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儞。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儞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儞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
予見新學後生。纔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閉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凈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為報。 幼時尚不知念佛。見鄰家一老嫗。每日課佛數千。間雲。為何如此。彼雲。先夫往時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時。並無他病。只與人一請而別。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下一篇:凈空法師法語:當中的半吊子,很麻煩,最難度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8.html) ====================================================================== 地獄裡的獄卒們,是以什麼業力轉生到地獄的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21 9:44:00 問:地獄裡的獄卒們,是以什麼業力轉生到地獄的? 達真堪布答:其實這些獄卒們都是地獄眾生自心的顯現。地獄眾生因為嗔恨心、殺生等惡業轉生地獄;獄卒們不是因業力所而轉生的,他們本身並不感受地獄的痛苦,而是讓眾生感受痛苦。(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88.html)======================================================================虛雲老和尚和宣化上人是從磕頭開始修行
發布:清凈乃空 [] 日期:2012-1-20 23:11:00 宣化上人:有一天,我對母親說:「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媽媽願不願意?」母親說:「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攔阻你。可是等我死後,你再出家也不遲。」母親已經許可我出家,我心中非常高興,但是不能即刻出家。當時的我,反省過去做了不知孝順父母的事,惹父母操心,費了很多精神。怎樣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左想右想,想出一個笨法子——向父母叩頭,表示懺悔。遂決定發這個心愿。當我開始給父母叩頭時,父母嚇了一跳,便問:「為什麼要叩頭?」我說:「因為我以前不知道孝順父母,惹父母生氣,現在知道不對,所以從今天開始,向父母叩頭。」父親說:「既然知道過錯,能改就可以啦,不必再叩頭。」我說:「孩兒的個性一向倔強。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父母知道我的脾氣,不再說什麼,默許我的願心,接受我每天早晚三叩頭。從此以後,每天清早起來(家人在睡覺時),便到院中向父親三叩頭,向母親三叩頭。每天晚上(家人上炕睡覺後),又到院中向父母各叩三個頭。叩了一個時期,感覺不夠,又向天地叩頭。當時不知有天主、地主、人主等名詞,只知有天地君親師,所以每天早晚,給天叩三個頭,給地叩三個頭,給國家元首叩三個頭,給父親叩三個頭,給母親叩三個頭,給未來老師叩三個頭。這樣的叩頭,經過一段時期,感覺還不夠,又增加給天下大孝人叩頭,給天下大善人叩頭,給天下大賢人叩頭,給天下大聖人叩頭。以後又增加給全世界所有的好人叩頭,也給全世界所有的壞人叩頭。乃對天叩頭,向天禱告,希望大惡大壞的人,改惡遷善,統統成為好人。這樣的增加下去,最後增加到八百三十個頭。每次要叩兩個半小時的頭,早晚兩次,需要五小時,我在院中,無論颳風下雨,照叩不誤。就是在冬天下大雪,也是在院中叩頭。用我的愚誠來叩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虛雲和尚:在普陀山參禪數月之後,虛雲老和尚想到自己出家二十餘年,到處遊學參方;年歲愈大,對於報答父母生養劬勞的宿願,是愈來愈強烈了。於是,決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禮五台山,報答雙親養育之恩。虛雲老和尚的大願感動了一同修行的其它四位禪者。清光緒八年農曆七月一日,五人背負行囊,從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向五台山邁進。每日前行的速度極緩,歷經數月才到達常州。沿途爬山涉水、路途艱辛,其它禪者皆一一放棄離去,只有虛雲老和尚不為所動,仍勇往直前。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做事難,做人更難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74.html)======================================================================凈空法師法語:當中的半吊子,很麻煩,最難度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20 21:30:00 1 古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變,不改變的人就是老實人。2 生凈土兩種人最容易去,一種是對於名號功德清楚明了,一點也不懷疑,所以他能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念佛。這種人決定得生,這是我們講上上根人。3 再一種是下下根人,這種人也行。你講理論他不懂,方法他也不知道,說什麼他也不曉得,教他念佛他就老實念佛,叫他放下他真肯放下,這是老實人。所以這個法門,上智跟下愚決定成就。4 最麻煩就是當中的半吊子,這一種人妄想多,知見複雜,很麻煩,最難度!你說他不懂,他又好像懂;你說他懂,真是糊裡糊塗,不老實,既不聰明又不老實,這個事情很麻煩,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為這種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69.html)======================================================================凈空法師法語:做事難,做人更難發布:清凈乃空 [] 日期:2012-1-20 22:58:00
凈空法師開示:做事難,做人更難 1世間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沒有人說是佔便宜的,也沒有一個是吃虧的,你看他三世因果就清楚了!哪有佔便宜的?你這一生佔便宜,來生就吃虧;這一生吃虧,來生佔便宜。 2中國古德都說「吃虧是福」,你不懂,你認為佔便宜是福報,其實吃虧才是真正福報,佔便宜是禍害,禍害現在沒有來,將來不能避免。你要是真正通達宇宙人生真相,你就明白了,在這個世間,人要想占別人的便宜,沒有這回事情,無有是處! 3世間一般人,總想處處占別人一點便宜,這都是狂妄、自大、傲慢的習氣,這屬於業障,這不是智慧。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處處忍讓,換句話說,處處讓別人多佔一點便宜,處處自己多吃一點虧,這是修行,修自己的德行。 4我對人真誠,他處處欺騙我,占我便宜,好!消自己的業障,不但不能責怪他,反而磕頭感激他,為什麼?無始劫業障從這裡消除了。如果他欺騙我,我也欺騙他,他對我不老實,我對他更狡猾,他墮地獄,我也跟著墮地獄,那就大錯特錯! 5我們學佛人,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要落實到生活當中,別人對我虛偽,我對別人要真誠。你要問,這樣我不是吃了虧嗎?是的,你吃了大虧,吃大虧以後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佔了便宜的人將來到哪裡去?來生到地獄去了,三途去了。 6佛給我們講,因果通三世,你要真正懂得因果,你就曉得,決定沒有吃虧上當的,決定沒有佔便宜的,這隻有我們學佛的人才懂得、才相信。 7我們學佛人,決定不造惡事,絕對不起一個壞念頭,決定不敢占別人的便宜,就是想到來世來生有果報。人生苦短,一轉眼就過去了,真正聰明人,一定要想到來生後世怎麼樣。 8這一世吃一點虧,來世就佔便宜,眼前吃一點虧算什麼?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所以嫉妒、嗔恨、報復、互相殘害,一般人認為這是正常的;你要是有前後眼,你能夠看到來世後世,你就曉得,佔便宜是禍害,懂得吃虧是福。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73.html)======================================================================達真堪布:偷盜有哪三種情況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21 8:37:00 問:偷盜(不予取)有哪三種情況?達真堪布答:身三種惡業的第二種,偷盜。偷盜也就是不予取,可以分三種:強權不予取,盜竊不予取,欺騙不予取。強權不予取:是通過自己的勢力和權利,用強硬的手段奪占別人的東西。例如君主不依靠合法稅收,而是憑藉暴力甚至軍隊來劫奪財物。盜竊不予取:是在暗地,偷偷摸摸地竊取別人的東西。欺誑不予取:是通過欺誑、詐騙等手段得到別人的東西。做生意的人很容易造這種業。把不好的物品說成是好的,把廉價的物品說成是貴重的,以此欺騙顧客,這些都是欺誑不予取。還有的人專門喜歡占別人的便宜,這也屬於是不予取。(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83.html)======================================================================凈空法師:如何讓佛號做主避免煩惱當家作主發布:懺悔 [] 日期:2012-1-20 13:51:00
人天之善是基礎,我們現在是這個基礎沒有,所以搞得很糟糕。雖然天天在學佛,學佛很多年了,要用佛法的標準來衡量,你還是個惡人,不是善人。為什麼?還常常起惡念,每天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做主。這哪能算是善?雖然說念佛,這句佛號不起作用,功夫不得力。為什麼?我這個念頭一起,阿彌陀佛的名號起不來。看到有不如意的事情,心裡是想不高興,阿彌陀佛就把它壓住了,這個佛號念了管用。它能把我的習氣煩惱控制住,這個功夫叫功夫成片。我們念佛人,只要有這麼一點點功夫,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這是凈土法門無比的殊勝。連這個功夫都沒有,發脾氣的時候,阿彌陀佛忘掉了,起不來,你造業。順境起了貪愛心,阿彌陀佛念頭起不來,都是隨順煩惱。雖念佛,不得力,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最重要的不去看別人,看別人錯了,看自己,看到別人不要去想別人,迴光返照,照自己有沒有。我們看到個念佛人在發脾氣,馬上覺悟到,提起自己的佛號,覺悟到我有沒有這個樣子。那麼那個發脾氣的人,在我來講他是菩薩,他提醒我,他是我的善知識,他在警告我。那我怎麼樣看他?不要有看頭,如果你要想怎麼樣看他,那你就要把他看作菩薩示現,來成就我的,那就無量功德,他真的就是菩薩示現。為什麼?境隨心轉。他對別人不是菩薩示現,他對我是菩薩示現。外面境界不是真的,要絕對肯定,深信經典裡面的教誨,境隨心轉。我認定他是菩薩,他真的是菩薩。但是你要曉得,他那個菩薩就是這一剎那,這一剎那,我見到菩薩,我見到佛了。你沒有這個迴光返照,你常常見到這個景象,菩薩在你面前是當面錯過,不認識。所以貴在什麼?你會認識,你真的學到了。 像我們凡夫頭一個學什麼?忍辱波羅蜜。我們心浮氣躁,沒有絲毫涵養。能忍辱的人心清凈,能清凈的人心生智慧。雖有煩惱,智慧多,煩惱少,那就很管用。我們一般人是煩惱多,智慧少,煩惱大概有十分之九,智慧大概只有十分之一,不成比例。所以它不起作用。到什麼時候才起作用?煩惱十分之六,智慧有十分之四,起作用了,警覺心會常常起來。如果能到煩惱跟智慧一半一半,大概往生都沒有問題。智慧能超過煩惱一點,智慧有百分之五十二,煩惱有百分之四十八,成功了,往生凈土靠近了。這就是什麼呢?你控制住了,不是煩惱沒有了,煩惱常起來,能控制了。念頭還沒起來,還沒冒出來,阿彌陀佛壓下去了。跟人沒有分別了。在理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 由修持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會把每個人都看作佛,佛在發脾氣的時候教我,佛在歡喜的時候也在教我,佛的一舉一動統統教我,你就學會了。任何人都是佛,你說你怎麼會不見佛?你怎麼會不見菩薩?會修的人,一天到晚,從來沒有離開過佛菩薩。你念念都在受教,道業怎麼會不成就?所以問題在善學。你要會學,不會學的,真的是經上講的,當面錯過是事實。佛菩薩沒有離開我們,問題在我們自己會不會。如果別人責備我們,是對著我來的,我恭恭敬敬接受,不必回一句話,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有這個過失,他責備我,我要改,他講的是對的;我沒有這個過失,他責備我,是好事,他消我的業障,生感恩之心,絕沒有埋怨。如果說我沒有這個過失,引起我的怨恨,我錯了,我的反應錯誤了。我內裡面的煩惱,為什麼會被他勾引出來?自己一點定力沒有,一點都不能忍,小不忍則亂大事,大事是往生凈土。什麼都要能忍,什麼都要能受,肯定消業障。他常常這樣責備我,我次次都能忍,到最後他會對你佩服:這個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也會發現,他發現的時候他得利益,我們不但成就自己也成就他,成就他是報恩。自己成就才能成就別人,自己不能成就,怎麼能成就別人? 我過去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她脾氣不好,常常罵人。很多人勸我,你為什麼不離開她?另外找個地方去。我告訴他,她是我的善知識,我要到處另外找人,不見得會找到比她更好的。如果處處都跑,我的心是散亂的,對自己的修學非常不利,不如在一個地方忍到底。你們說這個人不好相處,我願意跟最不好相處的人相處,我能夠跟他相處,就能跟天下人相處,這不是好事情嗎?我為什麼去換個地方?道業要這樣修才能修得成功,沒有不能忍,沒有不能讓,什麼都能讓,因為我生到這個世間來,我什麼也沒帶來,空手而來,將來走還是空手而去,世間哪樣東西是你的?什麼人要,趕快拿去,歡歡喜喜地供養你,決定沒有絲毫牽掛。 佛常常教導我們,難忍能忍,難捨能舍,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又何況愈舍愈多,愈忍你的德往上提升,愈舍,舍財得財,舍法得聰明智慧,舍無畏得健康長壽,有什麼不好。我在這一生當中,八十歲可以說是一生了,把佛祖這些教誨,在我這一生心行裡面證明了,所以你們不相信,我相信。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1.html)======================================================================截流大師:如在千尺枯井中。受野狐訣。注視磨孔。一心欲出。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2-1-20 15:14:00 凡欲與期念佛。令功行不虗者。當發三種心。以為方便。第一發痛惜光陰。心雖約三年。光陰無幾。古人喻如連日瘧。發三度寒熱。期即告終。若非勤策身心。寸陰是競。未免見以為長。若見以為長。則悠悠歲月。罔罔襟懷。疲厭易生。凈功莫克。豈不大可惜哉。況命在呼吸。安保三年。縱越三年。豈能長久。所謂如囚趣市。如羊詣屠。但得前行步步近死。直須孜孜晝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無時間歇。不用彌陀接引凈土。決定可生。凡我同行。慎勿銳始怠終。當視三年。如一日如一剎那可也。第二發專求出離心。夫此三年功行。非但不求世間福報。亦並不求功德智慧辯才悟解。與夫世世為僧興顯佛法等願。惟願命終得生彼國。脫生死苦。此願直須刻刻現前。如昔人被覆。在千尺枯井中。受野狐訣。注視磨孔。一心欲出。視之既久。孔不加大。身不加小。任運飛出。念佛亦爾。專念彼佛。一心求生。念之既切。佛實不來。我實不去。自然得生。得此一願。則見佛聞法。斷惑證果。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百千三昧。應念現前。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大願。同時具足。所貴諦信力行。惟專惟一。始克有濟也。第三發和順守約心。堂中既無多眾。早晚共住。稱同行善知識。各宜防身護口。謙恭巽順。互相砥礪。互為標榜。此三年內。例如掩關禁足。當以山門為界。不得出外行走。雖親友病亡大故。亦不得破例而出。開他人效。尤自便之端。每日恆課。不得懈怠廢缺。惟除病患。不能飲食。然或坐或卧。亦須默默念佛。葢病患中。尤當急切也。恆課外有餘晷。須自檢點。勿放身心空過。不得閑談雜話放逸戲笑。誤己妨人。更不得披覽外書吟詠詩偈。非唯唐喪光陰。亦乃孤負檀越。本堂輪一人作監直。五日一換。掛牌交代。有不守約不如法者。監直師即應勸諫。一諫輒聽者善。若三諫不聽者。白眾議罰。若監直師狥情容隱。不諫不舉者。隨事量罰。若諸師自嚴自重。各精進不放逸。置規約於無用之地。則彌善也。勉旃勉旃。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6.html)======================================================================大安法師: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6 11:23:00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龍樹辯才還拙否,文殊智慧是虛無?主人底事憑居易,公據何人問大蘇?寄語聰明宜念佛,閻君應不愛之乎。】 —— 省庵大師《勸修凈土詩》 第二句「得作愚夫亦已夫」,你真正能成為一個愚夫愚婦,就了不起了。孔子也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用在凈土法門方面很貼切。凈土法門有兩種人最容易契入,第一種是上根利智之人,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知道,簡單之法具有著大智慧,當下信受。所以凈土法門是佛無問自說,向聲聞人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說,在菩薩裡面向文殊師利菩薩說。為什麼?上根利智之人能當下擔荷。 再有一種能夠信受的人,再就是愚夫愚婦。「我什麼都不懂,但是聽說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能夠救度我們,我就靠上你了,拉住你了,抓住不放了。」這就能解決問題,因為信根扎得很穩,這就是大智若愚。就怕那些不上不下的,對這個法門最難信。能讀點書,能夠講點名相概念,但沒有大智慧,同時他又不肯降低到愚夫愚婦去自我定位,所以才常常半吊子水咣當響,最後還不如愚夫愚婦。 清代有位居士,彭紹升居士,應該說在我們這類的人群當中,他屬於上根利智的了。他的家族都是大官員,自己也考取了進士,對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很通達。在信受了凈土法門之後,他說了一句話,「從今以後我要到廚房、灶下去做愚夫愚婦,老實念佛。」 修凈土法門,你只要老實下來,就能得到利益;如果一天到晚以躁妄心去打妄想,就得不到。(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280.html)======================================================================大安法師:極樂世界的殊勝境界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20 9:59:00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盤中甘露珠圓轉,樹上摩尼水倒流。碧玉蓮台承足穩,真金華瓣襯身柔。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 省庵大師《勸修凈土詩》 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極為殊勝,是一個勝妙的道場。在這樣殊勝的境界當中,容易修行佛道。何為境界殊勝呢?極樂世界的色、聲、香、味、觸五塵都非常的微妙,這五塵都能做佛事。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一華、一水、一微塵,都能覺照到法性涅槃。百鳥偕鳴的音聲、風吹鈴鐸的聲音、八功德水相激的聲音,都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令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是聲塵。西方極樂世界又瀰漫著無量的寶香,這些香能夠令往生者伏滅煩惱,顯發本具的五分法身之香。味,比如八功德水的那種味道,像甘露一樣的味道,不僅除饑渴,而且長養諸根,而且還能夠生髮無量的智慧。法,在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憶念菩提樹的功德,都能得到種種的法忍。極樂世界的一一境界、一一塵,都能夠度化眾生,作度化眾生的佛事。凈土經典特別談到聲塵,由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大都從耳根的聞性得到甚深的法益。 西方極樂世界五塵微妙的境界,都是由阿彌陀佛的願心所流現出來的。所以全體極樂的依報環境,都有著阿彌陀佛大願、光明的加被,能夠令我們一到那兒去,就能快速地修行道業。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特別是具有快速伏滅煩惱的功能。在這個我們世間,要對治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種種的煩惱、習氣,是很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我們對這些煩惱、習氣無可奈何。但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由於是法性土,由於有彌陀光明的注照,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已具有著讓我們破除我執和我所的功能,所以我們多生多劫的煩惱、習氣,就在那裡頓然地休止。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33.html)====================================================================== 凈空法師法語:功夫都在佛號上
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1-25
1 學佛有三個基本的條件,這三個基本條件有一條不具足,修行都有障礙。2 第一個是理論要通達,要正確沒有錯誤地理解它;第二個是方法要明了;第三個是境界要清楚。3 我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論、方法、境界三樣都搞清楚了,這才可以開始修行。4 「執持名號」是修行,這就是講功夫。你念佛的功夫,雖然念得很勤,你的見思煩惱沒有斷。5 諸位要知道,只是沒有斷,沒有斷怎麼樣?要有能力伏。就是把見思煩惱壓住,決定不讓它起現行。要有這個能力才行,沒有這個能力不能往生。6 沒有能力把見思煩惱壓住,就是你念佛不得力。雖然念佛了,但是佛號不起作用。7 佛號應該怎麼念法?平常固然佛號不斷,這好比是練兵,平常出操練兵,對付煩惱的時候就好比打仗,什麼時候打仗不一定,時時刻刻都打仗。心裏面煩惱一起來了,這個時候馬上提起佛號把它壓下去,就要跟它作戰了。8 順境裡面,心裏面起了歡喜了,「阿彌陀佛」,把歡喜心給壓下去。9 諸位要曉得,歡喜心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喜歡」是七情五欲,有這個東西不能往生。10 佛門講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是不是歡喜?不是。你要一歡喜,那就完了,決定不能往生。11 什麼叫法喜?法喜是「清涼自在」。喜怒哀樂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叫法喜。千萬不要把你自己的歡喜心當做法喜,那是感情。12 你能夠把情識統統壓住了,這個時候叫法喜。心地清凈光明、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叫法喜充滿。13 在逆境裡面,我們的嗔恚心、嫉妒心如果稍微一生起來了,這句「阿彌陀佛」能把它壓住。那個念頭才動,一句佛號就把它壓住了,這就是打仗。14 絕對不叫妄想分別執著起作用,一有這個東西,佛號立刻把它壓住。15 你有念頭,這是未斷見思,可是你的佛號能起作用。心裡頭沒有妄念則已,一有妄念,佛號立刻就把它壓住。16 這樣的功夫,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分為三輩九品。上品的功夫,給諸位說,雖然是帶業往生,見思煩惱沒斷,他就生死自在了,就預知時至,也可以來去自如。17 換句話說,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想再多住幾年,就可以多住幾年。18得到一心那還得了!那個功夫不得了,怎麼知道?我們在《凈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諸位都可以看到,古人有例子在。19 你想《凈土聖賢錄》裡頭記載的瑩珂法師,他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往生了,他那個是什麼功夫?就是「執持名號,未斷見思」。20 他那個境界是功夫成片,他就能自在往生了,他還有十年壽命,他不要了,他提前走了,佛來接引他,他跟佛走了,像這種例子很多。21 執持名號是有散、有定。什麼叫「定」?「定」是定課,就是早晚課,早晚課是決定不缺,這是比什麼都重要。22 不要說我今天忙,我明天補過來,不行的,定課就是定課。所謂定課,不要定得太多,定得太多怎麼樣?你自己做不到,這是要特別注意的。23 看自己生活環境,如果自己工作很忙,早晚課就定少一點;如果自己很清閑,有的是時間,你可以定多一點。24 諸位一定要曉得,課誦裡頭最重要的是執持名號,不是念經,念經沒用處,這是諸位千萬要記住!25 現在很多人不曉得,定的早晚課誦念經。叫你念經,叫你念一遍經是什麼意思?念一遍經是定心的。26 因為我們的心散亂,散亂稱名,念名號不得力,所以一遍經念下來,收心,心定了,然後接著念佛號,功夫都在佛號上,不在那遍經上。27 蕅益大師講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之淺深。」你的功夫淺深,與經決定不相干。所以諸位念經、念咒那都不相干,功夫在名號。28 我們凈土宗古來許多的祖師們,他們念佛的方法是一天十萬聲佛號。你看人家也不念經,也不念咒,他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十萬聲。29 十萬聲佛號差不多是要念二十個小時,我們這個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念五千聲,十萬聲是二十個小時,大概除了四個小時睡眠之外,佛號是從無間斷。30 他什麼都沒有,就是這一句佛號,蓮池大師如此,蕅益大師也是如此,這是我們也曉得的!31 執持名號是有散、有定,「散」就不是定課。總希望二六時中不要間斷,心裏面念念有佛。32 你出聲念可以,不出聲念也可以,大聲、小聲都沒有關係。念到疲倦的時候,不妨大聲念幾聲,把精神提起來。念累了的時候就默念,不出聲音,總求佛號不間斷。33 執持名號,這裡面功夫淺深分三輩九品。你看,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換樣子。34 諸位念佛,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是不是到一心了?就看你見思煩惱斷了沒有,就從這裡看。見思煩惱沒斷是功夫成片的境界,見思煩惱要斷了就是一心的境界。35 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第一個,沒有人、我之相,這是見思煩惱斷了。沒有人我是非了,心是平等的。36 在順境裡面,決定沒有一絲毫的貪心。貪、嗔、痴、慢、疑統統斷掉了,這就是見思煩惱斷的相。37 在逆境裡頭,不生一點嗔恨心。不是說生了一點點心則壓下去,那是什麼?那是前面的境界,那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在第二層一心的境界裡頭,決定不會有一點嗔恨心。38 人家就是把你處死,拿著刀一片一片來割你的肉,像《金剛經》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樣,你也沒有一念嗔恨心,這個時候你是得事一心不亂,這都是境界,非常重要。39 我們功夫已經到成片了,就希望再提升一層。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執著。破我執,得事一心不亂。40 見思煩惱是自自然然斷的,不是有心斷的,有心斷,斷不掉。我天天念,我要斷見思煩惱,你決定斷不掉,為什麼?因為「我要斷見思煩惱」這個念頭,有我執在。我執是念念增長,我執不破。41 事一心不亂是破我執,所以他的地位與小乘阿羅漢相等,與辟支佛相等。42 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就是斷見思,所以你的功夫是跟他們相等,但是你的功德比他大。43 因為他修的是小乘法,你修的是圓頓一乘法,所以你的功德比他大,你斷證的功夫是跟他相等,功德是他比不上你。44 像這些地方要知道,曉得這個境界是自自然然現前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見思煩惱斷了,這叫功夫。45 你如果要測驗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他要說他的功夫怎麼樣了,你恭維他幾句,他就很得意,他是凡夫。你臭罵他幾句,他馬上就生氣了,是博地凡夫,沒有功夫,連前面第一層的功夫都沒有。46 第一層伏煩惱,他能伏得住。伏煩惱,我們常講「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是凡聖同居土的境界,八風吹不動。47到事一心不亂就沒有風,風平浪靜了,沒風了,這一層功夫,他的果報是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這個裡頭也有三輩九品。48 到理一心不亂,他的果報是生「實報莊嚴凈土」。「實報莊嚴土」也叫做「無障礙凈土」,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功夫達到上乘了!南無阿彌陀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062.html) ======================================================================大安法師:佛家之孝與儒家之孝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22 13:56:00 儒家講「孝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說的戒律,最終歸結到一個字就是孝。「孝為至道之法,孝名為戒,孝為制止。」 至道之法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孝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佛把孝提到非常高的高度。那怎麼樣是至高之法呢?這怎麼理解?剛才講這個孝有順的意思,隨順。譬如「隨順父母師僧三寶」,「父母」代表我們的本覺,「師」代表先覺,比我們最先覺悟,「僧」代表和合的覺。「三寶」中,佛是究竟圓滿的覺性,法是抵達菩提覺岸的道路。你能夠隨順父母師僧三寶,就能獲得至道之法,得到這個至道的門。至於「隨順」,作為念佛行人,你能夠隨順名號裡面傳達的實相悲願,你就能往生成佛。我們隨順自性本具的布施,跟吝嗇心相對治,我們就能夠修布施波羅蜜。隨順我們自性的靈知心,就隨順了我們的智慧。隨順了我們自性的堅固心,就對治了我們的懈怠。順裡面就包含著六度在裡面。孝又為戒,戒主要是防止我們身口意三業過犯。一個孝順父母之人,在父母面前一定會怡聲下氣,委曲婉轉,口業就止住了惡。對父母要贍養,《禮記》裡面每天要三次去問候父母,冬天要使他溫暖,夏天要使他清涼,這樣對父母的服勞就會產生,就止住身業的過失。念念想到隨順父母的心,承歡、愛慕也就會使意業止住了惡。身口意三惡都止住了。一個孝順之人,《孝經》里講:「膚髮身體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這是孝之始也。」孝的開始,思惟我們的身體、頭髮、皮膚一切都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毀傷了這個身體就等於毀傷了父母的身體,父母也會難受的,所以這是孝的開始。然而「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就是使父母雙親由於你立身行道能夠光宗耀祖,能夠在社會上得到大家的稱譽,這是孝之終也,是大孝。所以孝也有不同的層次。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出家修行,這在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晉代,被一般人認為不孝,認為出家之法是不孝之法。當時有一位大軍閥叫桓玄,基本上掌握著國家的重權。到廬山時帶著一種辯論、責問的口氣,一見慧遠大師的面就說:「不敢毀傷,何以剪削?」他就用《孝經》的話來譴責。我們作為一個以孝為立國之本的國家,不敢毀傷自己的身體、膚髮,你毀傷了就是不孝,你怎麼還要把頭髮剃掉出家呢?這意思就是說你不孝啊!當時慧遠大師就回答了四個字:「立身行道。」立身行道是「孝之終也」,是大孝啊!「不敢毀傷」是「孝之始也」,是小孝。所以佛教心量廣大,對孝的層面的詮釋,不僅停留在世間的小孝,停留在飲食起居層面。承父母的歡心,給他物質生活的滿足,順應父母之情,是孝的內涵。佛教講孝,不僅給父母物質、心理的安慰,而且要使他得到解脫。不僅自己父母得到解脫,而且要使一切父母得到解脫。這就要「行道」,這個「行道」就是大孝。在凈土法門,你能夠勸父母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大孝中的大孝。所以佛門孝的內涵、廣度就比儒家在世間層面的孝更為圓滿。這就叫「順其性」,順著自性、本性,真正利益父母。所以當時慧遠大師一說「立身行道」,桓玄就沒話可說了。慧遠大師就是用「孝之終」來回應「孝之始」的譴責,說明出家修行是立身行道,是大孝。自古以來,佛門的高僧大德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他的孝心。唐代有個師備法師,他的父母是以捕魚為業的,在捕魚的過程中他父親不慎落水淹死了,作兒子的感到非常悲痛。古人都相信因果輪迴,所以他就想怎麼樣來救度他淹死的父親。畢竟父親是在做不好的生計的業中死去的。所以他當下就出家了,他是帶著要救度他父親的心理出家的,這是一種巨大的修道動力。他修苦行,捍勞忍苦,到處參學,開悟了。開悟之後,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他的父親來了,向他表示感謝,荷子出家悟道,我已經從畜生道出來升到天上去了,特來報信感謝。這就是悟道救父。宋代還有一位宗賾禪師,他做了寺院的方丈和尚,但是他沒有忘懷他的母親。他的母親一個人在家裡,他就把母親接到寺院住,勸他母親念佛求生凈土。他母親剛來念佛還念不下去,天天想回老家、想家親眷屬,而且一見面就跟宗賾禪師談那些世間的話。宗賾禪師乾脆有段時間就故意不跟她見面,就讓她念佛。這樣勸勉了三年之後,他的母親才開始好好念佛,在寺院念了七年佛,最後預知時至往生。「親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父母雙親離開六道輪迴了,你作為子女的孝道才能成就。這是佛教的理念,是真正把孝落實在真實利益的基礎上。由於這樣,他自己念佛的功夫也得以長進,他念佛普度眾生的悲心也發出來了,所以他當時就啟建蓮華勝會。蓮華勝會就是提倡每個人一天念一萬聲佛號,然後記數下來,共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取名叫「蓮華勝會」,意思是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這麼殊勝的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一啟動就出現一種感應。當天晚上他做夢,夢見一個三十歲左右,穿著黑色的衣服,帶著白色的頭巾,面貌非常莊嚴的一個男子過來,說:聽說禪師建蓮華勝會,我也報名參加。禪師說:好啊,登記在冊,你叫什麼名字?那個人說:我叫普慧。好,普慧。他寫下來了。寫下來之後,這個男子又說:家兄普賢也委託一併參加,他也把普賢寫下來了。等他醒過來想一想,這兩個人可不是《華嚴經》裡面的兩位菩薩嗎?普慧、普賢。你看他建立蓮華勝會這一念的真誠心,竟能感得華藏世界的菩薩來幽贊。這些不思議的感應也是從他最先的孝裡面生髮出來的啊。所以孝養父母是我們念佛行人的一個基礎啊!從世間對父母的孝道,然後放大到把一切眾生都看成是父母的廣大之心,就能夠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逐步地趨近,逐步地感通。 如果一個人的孝道缺乏的話,他自己立身、完善人格的道德基礎都沒有,那其他一切都免談了。所以我們念佛行人要從孝養父母開始。 上一篇:大安法師:極樂世界深邃玄妙的境界(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370.html)====================================================================== 妙蓮老和尚: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阻人出家
發布:善因 [] 日期:2012-1-19 23:34:00 妙蓮老和尚發話了: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阻人出家 上妙下蓮老和尚於弟子剃度日為信眾開示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禮拜嗎?能受得起人家的供養嗎?」這話乍聽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實,這是假善知識,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識是恭敬僧寶,哪有阻人出家的?這裡所感善惡因果,請恭閱「出家功德經」就知道了。切勿造惡口業,受苦堪可憐!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這麼一說,都不敢出家了。現在外面就有這些人,這真是末法時代;說好話的人沒有,打氣的人沒有,泄氣的人卻是那麼多。 他們一味的說: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樣,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間人都要絕種了。有些發心想出家的,聽了這話也糊裡糊塗的認同:「是啊!那還是在家修行吧!」 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萬不要聽那些話,障得了你的前程。其實,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這個世界就清凈了;眾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凈的蓮花化生,哪裡會絕種呢!此世界既然清凈了,那麼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這個娑婆世界已轉成了凈土。但我們現在居此三界牢獄,這是一個多麼苦惱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難道你還怕地獄眾生空了嗎?還怕牢獄的人都走光了嗎?這真是邪知邪見!若能持守佛凈戒,世上沒有犯罪造惡的人,就沒有牢獄也沒有了地獄,那不是很好嗎?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將來這世界就是佛國,個個都是蓮花化生的,豈不更好!只可惜的是:萬不可能人人都出家,這個世界也就萬不可能成為佛國的。所以,請不必杞人憂天,阻人出家。因發心出家難!阻人出家易!若無多人出家,三寶如何住世?況今無佛住世,弘揚佛法就全賴僧寶擔荷,哪能不稱讚出家之功德?否則豈非魔子魔孫! 一般說來,人的根性有三種: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這種根性的人,如維摩詰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當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為這種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凈的環境,他才能清凈,若在染污的環境,就無法把持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像我們現在末法時代的眾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發心出家,仗三寶功德較易修。至於下等的人,就用不著出家了,出家也不會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個居士,好好勉力修還可以,免得出家反而敗壞佛門。我們印光祖師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針對這種下等的根性說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輩,來發心出家,那我們是最為歡迎的啊! 再說,如果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一樣,諸位你們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靈岩山寺來了,在家也是一樣嘛!何必要來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講什麼就信以為真;自己在腦中要轉轉,什麼話都要三思而後再行,善的當然是依從,不善的要摒之。 雖說有上中下三根,但千萬不可自暴自棄,自認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過。如果你是這麼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殺了。語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呀!要做個上根的人,做個頂天立地的人,想別人能做到我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飯我不也一樣吃飯?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沒出息了。 剛才說男兒當自強,那麼女人就不用自強了嗎?要知男女那只是一個差別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萬不可以為女人就是軟弱無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嗎!要鼓起丈夫氣來。且看阿彌陀佛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若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你看阿彌陀佛大慈悲,特別為女人發了一條願,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這種慢性自殺的病;自認女性好可憐,業障深重。不可以這樣想的!自尊自貴固然不可以,自輕自賤也是要不得,不要貶薄自己。不要在家裡和丈夫吵架聲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臨頭,就自認我是個女人沒有用。可不要這樣顛倒了。 關於出家有沒有資格受人禮拜、供養?這要知道,出家決定要受戒並守戒的,受戒就內有戒德莊嚴,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現僧相,這就不但能受人來禮拜,連天人來禮拜你都受得起。因為你有一個僧相就堪受人天禮拜,至於你有沒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內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鍍上金,好像披上袈裟,雖是木頭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禮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寶,受了戒法,還不能受人禮拜嗎?讓人家禮拜是給人家種福,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對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養,他布施於你,他今生或轉世就能安樂自在,這是因緣果報法。至於你出家後,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報。若現了僧相而不受人禮拜,不受人供養,這是犯不乞食戒的。當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賴信眾供養,若不精進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擁護,轉生還要墮落,那就太苦、太可憐了。當然,若是修行有功、道業成就,那就真是為無量眾生的良福田。但願人人修行,個個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為沒有修行,不受人供養,要自耕自食,這是不如法的。是誰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缽,但我們中國僧不託缽,而是在齋堂吃飯,這一樣是受人家的供養。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還自以為是。即使你是一個有錢的大居士,有百千萬財產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時,家中的財產也都要施捨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說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個茅蓬,不要受人供養。錯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積錢財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現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給人家供養,怎麼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給人下種子一樣,如此那會有豐碩的收穫呢?那裡會有福報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間受人的供養,將來證羅漢果,果報就是應供——應受天人的供養。比丘受人的供養,將來證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養,沒有天福,就算你證了羅漢果,托缽都托不到,飢餓是好苦的啊! 出家沙門又稱比丘,比丘是梵語,具有乞士、怖魔、破惡三種意義: (1)乞士,就是要托缽。在我們中國因國情、風俗、環境的差異而不出去托缽,人家是送到常住來,這也是受人家的供養。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養。 (2)怖魔,在受戒的時候,三番羯摩:」人間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宮就震動,魔王就會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離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孫就會少了,所以魔王就會感到恐怖 (3)破惡,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種種煩惱惡業。身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義。那麼做居士的供養時,要不要分別這個師父有沒有修行,才來供養呢?「有修行就供養他;沒修行,就不要供養他了。」若有這種分別心,就算你供養到菩薩、供養到佛,那樣功德還是很小的,因為你有分別心。若能無分別心的供養,「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養。」能平等供養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無相而布施,功德和供養佛是一樣的,所以你們要會平等供養。供養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別。但假如你是要請開示求智慧,那當然就不同,他要是不會講,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請問他;要問,當然就要請問過來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見的。不好的就敬而遠之,因為他既無慧,行為又不好,若跟著他,會學壞的。猶世間人並不是每個都是好的,以我們自己家裡的父親、老祖父等長輩們來說,好的,我們就要學;不好的當然就不能學。但不管他們如何的不對,他們總是你的長輩,對他們還是要尊敬的。不過他講的話你不能聽就是了,他們的壞行為你也千萬不能夠學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對「長上」的禮,不可違逆犯上,即使父母有過失,也應婉言勸諫,不能當面數落。若父母不接受,那麼只能將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憂。同樣的,我們在家佛弟子對「僧寶」也不能失了恭敬,雖然有些出家師父,其言行確實是不值得親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勸諫,但絕不可隨便批評。學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寶門中造口業。慎之!慎之! 說到頂禮,不僅比丘能受得起人頂禮,就是小沙彌也一樣堪受頂禮。佛陀說:「三子不可輕:沙彌雖小不可輕,王子雖小不可輕,龍子雖小不可輕。」沙彌雖然小但未來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雖小,墜地貴壓群臣,大臣一樣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龍子小,他大時就能呼風喚雨。所以對沙彌也一樣要恭敬,不可看輕。剛才說居士要恭敬三寶,其實出家人對居士也是不可輕視的,居士們頭髮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嗎?未來也是會成佛道的呢! 僧寶是住持佛法,居士要護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寶卻沒有護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臨涅槃的時候,特別交代國王大臣要護持三寶。在家的居士要護持三寶,怎樣的護持三寶呢?現在三寶之中出家人——僧寶,太少太少了!僧寶從那裡來呢?是從虔誠佛教徒家中來,你們家中要是有兩個令郎,就揀一個好的,送他來出家做小和尚,那你們就是真正的護法了。記住!要揀個好的呀!你不要揀那個蠢蠢的,腦筋錯亂的,若送他來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無求福求慧的機緣。揀個好的,那他將來做大法師,才能夠度眾生。諸位啊!這也是大布施、大供養呢!修見恭錄============================================《佛說出家功德經》中所述阻人出家的果報: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為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於百歲常問是義,我百歲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於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此人當有得脫時。所以者何?皆由毀出家故。------------------------------------------阻人出家屬於舍法罪,不得往生極樂世界:以上是舍教法,下面講舍證法。若對於他人受出家戒等製造障礙,這也是舍證法。本來有人想出家,但其他人勸他:「末法時代哪裡有清凈的出家人?很多出家人都還俗了,你還是以在家的身份度化眾生吧!」這樣說就是舍證法。以前,有些人想在我面前出家,但我不知道他的道心穩不穩,於是說:「先觀察四個月再說。」那這是不是舍法罪呢?不是。因為《毗奈耶經》要求,對發心出家者應先觀察。但有些人並沒有任何依據,隨隨便便就勸別人不要出家,他們的語言聽起來特別可怕,一聽就知道,他並未好好學習過佛法,否則不會這樣說話。這樣的話我們根本不敢講,因為自己畢竟長期聞思過教理,對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還是比較清楚。舍法罪講義 http://www.folou.com/thread-234513-1-1.html【常見誤解】僧尼天天念經,不事生產,豈非社會的「寄生蟲」?○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經,不事生產,豈不只是社會的"寄生蟲"? ◎由佛教的看法去說,絕大部份眾生畢生所做的事之最終目的是要令自己得到快樂而離開痛苦。但真正的修行人,其中包括了真正修持的大乘出家僧尼,卻犧牲自己的世間福樂,致力於令所有眾生得到真正的快樂而得離痛苦。由這樣的層面去看,世俗的人只為自己得樂離苦而營營役役,大乘的修持人卻為了所有人乃至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努力,以非凡的耐力去修持成佛來利益所有生命,所以他們不單不是"寄生蟲",反而是自願肩負一切眾生的究竟福樂之擔子。即使由世俗的層面去說,僧尼也並非不事生產的人。在世界各宗教的歷史上,神職人員都常常充當著照顧信眾心理及靈性健康的工作,可說是"心靈醫生"或者是"心理醫生"。有很多有威望的宗教人物,更對維護世界和平及社會人心安定有很大的作用。在藏傳佛教中,一些有地位的大師往往有責任照顧整個小區人民的需要,例如確保老弱的人受到照料等。在小區出現不和的緊張氣氛時,往往因為區內的大師之幾句話就平定了暴動或即將發生之戰事。衲是先世祈竹大師之繼承者;先世祈竹法師是嘉絨區十八地區的精神導師,十八區間之紛爭很多時都由他調解而免致出現流血事件。其它如貢唐大師等高僧,也常常以佛法的悲心及智慧化解本來即將發生之大型戰事。所以,某些出家人又有平息戾氣及紛爭的正面作用。再者,各大宗教的神職人員也同時致力於世俗上之慈善利生工作。天主教德蘭修女大家都知道吧?她一個人的事業及對社會乃至世界的貢獻,你可能做十倍時間也做不來。在佛教中,也一樣有很多利益社會的慈善團體【比如證嚴法師發起的擁有一千萬義工的慈濟功德會,在世界各類災難發生之際,他們總是第一個趕赴現場救災】,這些團體往往都由出家人發起及維持。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寺院都致力於賬災施藥等善行,衲所隸屬的大藏寺更有屬下之慈善基金會及免費贈醫施藥的診所,這些都是較能見得到之社會貢獻。所以,說僧尼只念經不生產,純粹是你未去理解而生出的邪見。○學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家,世界豈不是會滅種?◎學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眾弟子,所以在家的修持也一樣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並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確有助於修持之路,但卻並非說只有出家人才會成佛。至於會不會滅種,這是一個很幼稚的問題。如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這人間世界轉生只不過是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並非有恆久福樂的終點。真正修持佛法的人,修持的目的是要成佛或起碼脫六道生死苦海。所以,由佛法的角度說,這個世界並非值得執戀的樂土,你根本毋須擔心有否滅種的問題。如果六道,包括人間,都完全滅種,所有眾生都超脫了六道,那不單不是值得你憂心的事,反而真是天大的好事了。你擔心人人出家修持導致滅種,就如擔心囚犯都變善良了,牢獄豈不是會空掉關門一樣地無意義。這顯然是個無真正內涵的問題。改由另一個角度看,世上有多少人口亦與個人的業力及眾生的共業有關,並不可能因為多了幾個人出家就會滅種。現今世界上,似乎大部份國家都有人口過多的情況,所以你的問題就也更加不成立了。難道全世界的人一下子都會出家嗎?衲倒希望佛教真的這麼興盛,但恐怕世界的趨勢並非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如果你真的擔心人類滅種,倒不如致力於鼓吹慈悲及和平的理念,令世上少一點戰爭,這才是實際的。這個世界絕無可能因為多了幾個人當和尚就會滅種!——摘錄自獅吼棒喝問答錄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如今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出家人特別輕視,在他們的眼目中,出家人都是因為人生不得意受到各種打擊或者是生活上走投無路,才選擇逃避現實出家為僧這條灰色道路。其實這表明他們根本不懂得歷史,我們且不說出家人本身所具有的功德及其內在的證悟境界,僅僅就民族文化交流史來看,出家人對人類社會就寫下了不可磨滅光輝燦爛的眾多篇章。比如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唐代的玄奘法師,在印度求學時曾受到了當時全印度各國上下的尊敬。法師返國時,唐朝太宗皇帝親自出迎,並希望法師出任大臣,但被玄奘法師婉言謝絕,後法師圓寂時,朝野送葬者竟達百餘萬人。玄奘法師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在歷史上實為罕見,魯迅先生也讚歎玄奘法師為中國歷史上堪稱「民族脊樑」的優秀傑出人物。又比如唐朝的鑒真和尚,六次東渡日本(前五次失敗,第六次成功),將中國的佛教及建築、雕刻,文學和醫藥等先進文化毫不保留地帶到日本,對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起到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被日本人民尊為「日本醫學之祖」、「日本文化恩人」、「日本律宗太祖」、「盲聖」。又如九華山地藏菩薩金喬覺,原為古新羅(即今韓國)王子,於公元741年來華弘揚佛法,人們稱其為地藏菩薩化身,故其駐錫地九華山遂作為地藏王菩薩道場,而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如安世高,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後把王位讓與其叔,自己出家為僧,於公元148年來華,是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奠基人。在中國近代則有弘一大師,早年曾留學日本,把西方的音樂、美術、戲劇等引進中國,後出家為僧成為著名律宗大德。又有法尊法師,早年不畏艱辛進藏學習佛法,後從事藏傳佛教的研究與翻譯,為藏漢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當今世界上,則有新加坡的演培法師,在美國的宣化上人,台灣的凈空法師、星雲法師等等在全世界不辭勞苦地廣為傳播佛教文化,因而受到國際人士的廣泛敬佩。其實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優秀人物,他們作為佛門的高僧大德,為世界文化交流、增強民族的團結和國際間的友好往來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歷史上有很多出家僧人,他們不僅以自己無上的悲願與頑強的精神,利益了無邊的眾生;他們不僅為自己的祖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為本國人民所欽敬,成為本民族歷史上引以為豪的人物,而且也同樣受到其他民族人民的極大尊敬與愛戴,至今仍活在人們的心中,為各民族人民所緬懷紀念,從而成為各民族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永恆動力。比如反映弘一大師波瀾壯闊的一生事迹被人們編成了電視連續劇,有四家電視台爭相放演。1980年作為日本國寶的鑒真大師肉身像,由專機運送到大師的故鄉江蘇揚州,進行了為期7天的展出,瞻仰者達17萬餘人。此後,還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法源寺兩處展出了16天,當時任全國政協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還特意撰文,高度評價鑒真為中日友好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又如西安「玄奘三藏法師院」的建設,也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支持,內設有玄奘紀念堂、玄奘事迹陳列館和講經堂;玄奘法師的部分靈骨在本世紀還被迎往到日本供奉,1955年經周總理同意,我國政府又分贈部分法師靈骨與印度政府,安放在法師當年留學的那爛陀寺。1998年,由198人組成的台灣玄奘法師舍利奉迎團也來到北京訪問,準備迎請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到台灣供奉在三藏紀念塔內,希望讓玄奘法師的光芒永遠照耀全台灣所有人士的心,台灣也創辦有玄奘大學,就是為了玄奘法師的精神能夠永遠活在學子們的心中。歷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出家人有不公正的看法,這是很荒謬的。從古以來的歷史顯示,社會對出家人的評價都非常高。實際上,出家人是我們整個社會和國土的莊嚴,捨棄世俗獲得出家身份,這是世界上任何昂貴的珍寶都不能相比的。從出世間的功德來講,在佛法經論中有許多聖教的證明,大家可去詳為參閱,但總而言之,有幸披上出家僧衣是千百萬劫中難以得到的。然後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講,披上袈裟也是最難得的,世間上各種再昂貴的金銀財寶也沒有任何一樣比得上它。清朝的君主大順治皇帝也說過:「世間最貴者,莫若舍俗出家。」又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現在五濁惡世末法時代中的一些出家人也不要起顛倒妄想,以為在家的一些世俗行為是非常的好,而應該知道我們在這個短暫的人生當中能夠幸運地出家,確實是有很大的福報,也可以說我們現在的這種出家身份是非常偉大,就像弘一大師所說的那樣:「出家人是最高尚最偉大的。」也有一些出家人,在世間人們面前自慚形穢,甚至在一些公共場合不敢披上袈裟而換上在家人的衣服,這是尚未對出家一事予以正確、深刻的認識所致。唐太宗言:「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這是拋開世間五欲束縛,追求最崇高真理的象徵。《地藏十輪經》中,有出家人較世間諸人尊貴的種種說明,《寶梁經》中,也諭示了應以八法敬重袈裟,即「於身袈裟應起塔想、世尊想、寂滅想、慈想、敬如佛想、慚想、愧想、令我來世離貪恚痴具沙門法想。」因現在佛法勢微,世間人見出家人覺得好奇也在所難免,猶如薩迦班智達所言,一群猴子見到人時也會嘲笑人竟然沒長尾巴。這從另一面也正說明了我們出家人應以高度的自豪、深切的悲心、精嚴的戒律、良好的人格,去感化、教育他們,使人人敬僧尊教的風氣重現於今朝。生活在人人恣情享樂的社會中的人們,對於出家一事無法理解,在佛法不興盛的地方,人們見到出家人時甚至像見到外星人一樣新奇。然而出家為僧、專志辦道,對於絕大多數追求佛法真諦的人來說,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歷史上,出家人的地位一直受到尊崇,如隋開皇十一年(591),晉王(煬帝)請智顗受菩薩戒,並賜智顗為智者大師,開皇十八年,晉王為智者大師建造了天台寺,後改名國清寺。智者尊隋煬帝為天台宗總持,隋煬帝封智者為國師。唐...國君主唐太宗也曾感嘆:「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曾是七代帝王之師。五代時吳越王錢鏐(852—932),小時曾受高僧洪堙指點,發達後見洪堙必跪拜,稱自己為弟子,並大興佛教,使人心向善,安居樂業。元朝的薩迦班智達、八思巴等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國師。清朝歷代帝王如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無比地恭敬出家僧人,他們都依止了高僧大德,並拜玉琳、金剛戒等僧人為國師。順治皇帝在其《出家偈》中有「朕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之句,意即前世出家為僧,只因一念之差,今世沒有承繼前志,而做了帝王,流露出了無限的懊悔之情。歷代名臣如宋代的王安石、元朝的耶律楚材等本身即是佛門居士,事出家人為師。歷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維,宋朝的蘇東坡、辛棄疾等等,也多與僧人交遊,從高僧大德超凡脫俗的氣質中受到啟發,而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在1987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一語驚人,說自己前世是一個禪宗和尚,為此趙朴初老居士還當即賦詞一首。在《紅樓夢》等文學名著中,也描述了飄逸清靜的出家生活,令人感動,使人嚮往。在藏族歷史上,著名的赤松德贊等國王也是對出家人至誠恭敬,現在世界上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家元首常對出家人恭敬禮拜,筆者在1990年親見不丹國王桑給旺修在上師晉美彭措仁波切前五體投地,恭敬頂禮,以示敬意。這些有地位、有福份的國家元首也對出家人如此恭敬,那更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們呢?出家以報父母恩關於出家與在家的利弊,《法苑珠林》中有明確的對比:「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船,在家起過極易,如海中泛舟。出家修道易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實難,如陸地行船。」從世間法上講,一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家立業,但要從報恩的角度來說,則出家後更能報答父母的恩德。世間上的普通人,一生都忙碌於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當中,根本抽不出時間來為父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即使少數人發孝心想為父母做一些善事,但因為不明因果善惡取捨,煩惱業力深重,非僅報不了父母的深恩於萬一,反而以自己的愚痴和惡劣行,為父母造下了許許多多的罪業,何況現在世間上的很多人根本不恭敬孝順父母,甚至還經常打罵、凌辱父母。怎樣才能報得了父母的恩德呢?以佛經的道理,只有出家後精進於佛法的聞思修行,證得解脫的佛果,這樣才能究竟報答父母的恩德,因為得到佛果後,自己方有最大的能力幫助父母及無數的眾生從輪迴苦海中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出家人出家的目的,並不像世間上一般的人,只是為了追求滿足此生此世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是為了解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就像明代憨山大師在《夢遊集》中所說:「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所以世間許多人根本不理解出家這種行為,更不懂得出家學佛修行是一件有巨大功德和利益的大事。他們是一味地貪著,就像無知小兒遊戲造土房一樣,以為在家人過的生活是多麼的好,而出家人則是很可憐的。但以修苦行而聞名於世的大成就者瑜伽士米拉日巴,在看見幾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時,則很感嘆地對她們說:「你們世間上的人看見我很可憐,我米拉日巴看見你們世間上的人,也覺得是真可憐!我們彼此相顧兩可憐。」如果一個人出家得道,他在家的父母能由此得到很大的功德和利益,所謂:「一人成道,九祖超生。」就是說一個人出家修行證得道果後,非但他今生的父母,而且他往世九代的祖先和父母都會因此而往生到善趣享受無邊快樂。比如,唐朝福州玄沙院宗一禪師,俗姓謝,他的父親捕魚為生,不幸掉到水裡淹死了,宗一禪師因此出家,來報答父親養育的恩德。有一天他正出去參訪時,擦傷腳流出了血,他因此而豁然大悟。後來有一天晚上忽然夢見父親來相謝說:「因你出家明心見性的功德的拔薦,我已得生天,所以來通報你這個好消息。」一個出家人,在沒有得到佛果之前的修行過程當中,以其戒定慧功德及上師三寶的加持力,就能給親友帶來很大利益。比如在《佛說盂蘭盆經》中有目連行孝救母的故事,目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他用神通觀察,見亡母生於餓鬼中,不得飲食倍受饑渴。目連悲痛欲絕,而自己空有神通第一之稱譽,只因其亡母業力深重,縱施神通,卻不能利益其亡母,後遂請教於佛前。佛陀教以於僧自恣日齋奉十方僧眾,以十方僧眾的願力而救母出離了苦海。又據《緇門崇行錄》記載,唐朝京城大安國寺的子鄰法師,在家時他的母親不信三寶,不讓子鄰師出家,子鄰師就只好逃離家鄉到東都依止廣愛寺的廣修律師出了家。有一天忽然懷念雙親,乃回家探親。這時他的父親已雙眼失明,母親已去世三年了。子鄰師乃鋪設座具,誦《法華經》,發誓求知母親死後生到何方。當天晚上,夢見東嶽大帝告訴他說:「您母親死後墮落地獄,現在受各種苦楚。」子鄰師悲痛欲絕,遂到阿育王寺佛陀舍利塔前,哀泣禮拜,拜到四萬拜,忽然有呼叫子鄰法師的聲音,抬頭仰望空中,看見母親向他謝道:「承蒙你禮佛陀舍利的功德力,我得以往生忉利天了。」說完就不見了。在藏族的習慣中,只要子女出家,父母就倍感滿足,認為已經報答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南傳佛教也有將兒女送至寺院短期出家,使其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習俗,這些都是社會佛法化而產生的良好傳統。——摘錄自《佛教科學論》 http://www.zhibeifw.com/book/fojiaokxl/main.htm進一步閱讀:益西彭措堪布關鍵開示:想出家就出家吧!並非必須父母同意! http://www.folou.com/thread-194985-1-1.html有人因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雖然佛在戒律中規定,在出家前應首先徵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時又指出,若此人發心非常堅定,對家裡已無牽掛之心,在寺廟或山林中住滿了七天,且在此期間,其家人未作尋找或還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獲得戒體,和父母同意後出家的人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傳戒的阿闍黎有一點輕微的支分罪,而這可在半月誦戒懺悔時即得清凈。 一般來說,出家是很難獲得父母的應允的,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為不出家的理由,則無疑已因為自己而讓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業障。歷史上釋迦牟尼佛是背著父母去出家修行的,我們熟悉的虛雲老和尚、法尊法師等也是背著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們應謹慎對待此事,不然學佛尚未有進展,卻已增加了父母的業障。佛在《賢愚經》中說,若有人想發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給他製造違緣和障礙,使其出家不成功,這惡業極為嚴重,就象一個人掉進了黑暗一樣,他會墮落到漆黑一團的黑暗地獄中受無量痛苦;就象百川匯歸大海,惡業果報都集中到了製造違緣的人身上;就象劫末火燒毀須彌山,一點也不剩下一樣,對別人出家製造障礙的人會被地獄中的大火燒得一無所余。佛經中還提出,一個人出家的功德等同於建造一千萬個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業有如毀壞一千萬個佛塔。由此可見,如果自己發心出家或勸人出家,將獲得很大的功德。真正發出離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業會逐漸消滅,增上自在安樂。——以上節選自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脫》 (標題為PBZ所加)尊者自述輪迴恐怖:1時心軟不出家,流浪生死91劫作者 佚名前言:下面這篇佛教故事,閱後非常令人震撼與感慨,且您心中必會升起一股「出離心」。因為就算再怎麼恩愛、親情、六親天倫圍繞之樂,若不修佛法,亦難免沉淪與流浪生死,一去不復返,在六道中輪迴永無出期。且本文一定會激勵您,修佛就在當下,若一拖再拖,日後一定會後悔的。感謝阿明師兄的提供與推介,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多多轉寄,功德無量)。----------------------------釋迦牟尼佛進人涅盤後七百年,印度北方的薊賓國,出現一條兇惡的龍王阿利那,時常興風作浪擾害人民,造作震天動地的禍患。當時有二千位阿羅漢。發心各盡神力要驅逐龍王阿利那離開國界。 一千位羅漢使出自己最大的柙力,震撼大地的力量,五百位羅漢放射強烈的光明,五百位羅漢造人襌定,運用襌那的定力。聯合這樣龐大的力量,卻不能動彈龍王一絲一毫。正當大家苦惱著,來了一位尊者祇夜多,祇夜多尊者到龍池邊,同龍王三彈指喝道:「龍,命你出去,不可再居留此地!」龍王阿利那聽了不敢稍遲,即時騰飛離去。 兩千位阿羅漢都不了解這是什麼原因,這麼簡單就驅遣牠,有幾位羅漢就問祇夜多尊者道:「我們和尊者證得同樣的果位,一樣斷盡煩惱,解脫生死沒有差別,一律平等,怎麼我們合展所能不能動搖牠,尊者卻三彈指就使牠服服貼貼地離開國界呢?」尊者答道:「我從做凡夫以來,嚴持禁戒,身口意不敢稍犯惡業,以平等無差別的心修持一切法。各位不能動搖牠,那是所修積的功德不同的原故。」降伏龍王阿利那後,尊者祇夜多帶了弟於,向更北方繼續他的雲遊。路,很遙遠,有的橫延在原野上,有的環繞著山腰,那高大的路邊樹迎著南風在搖曳,尊者一行人走在涼快的樹蔭下,忽然尊者住腳,抬頭望著樹上,一隻烏鴉停在那兒,尊者注視牠,然後微微笑,點點頭。走不多遠,弟子們不由疑問道:「尊者!為什麼和烏鴉微笑呢?」尊者答道:「到時自當說明。」於是他們又向前走,來到石室城。剛走進城門,尊者的臉色突然變得很慘淡,大家心裡都疑懼,都不敢多問。那正是吃飯的時候,他們進城去乞食,等吃過飯出城來,在城門地方,尊者又像進城時慘然變色,眾弟於忍不住跪下央求道:「請問尊者,為什麼對烏鴉微笑,又在這裹兩度失色呢?」尊者長嘆一聲,以哀怨的神氣開口說道:「是九十一劫以前,昆婆屍佛涅盤以後,我轉生在一位長者的家裡為子。當時志願出家去學道,可是年邁的父母卻說:「且慢,你當知人生不孝,無後為大,你走了,誰來繼承我家的宗嗣呢?等娶過親再說吧!」一家人忙了一段時期,新娘子總算入門了,我又提出出家的要求,父母都說:「假如能養下一個孩子,我們就不再阻止你。」不久,真的生下一個男孩,到了小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我禁不住又要求道:「「現在可以讓我達成出家的願望吧!」父母再也想不出阻止的理由了,於是暗裡慫恿孩子來央求,孩於哭著說道:「爸爸你不能走,要不然帶我們走,妳不能不要媽媽和我,嗯……」做父親的被兒子這番連哭帶訴的哀求,出家的意志就搖動了,對骨肉親情生起了眷戀。「我不走,我和你永遠在一起。」父親撫摩著孩子的頭,親切地說道。因為這個原因,我又流浪在生死道中。現在,我用神通看到過去生中的姻親,雖然曾經恩恩愛愛地相處過,一旦死散卻很難相遇,雖然同是淪落在六道中。那樹上的烏鴉,就是過去我的兒子,想不到他變成那樣子,還算有緣,幾十劫後還能見上一面。」尊者說到這裹頓了頓,無限感慨的樣子。「那麼在石室城外的事呢!」一個弟子插上來問道。「我所以在城門外慘然變色,那是看到一個非常瘦弱的餓鬼的孩子,他哀求我道:『請尊者進城時轉告我母親,說我在這裡盼望她求食回來,已等候她七十年了,如今實在飢餓難忍。』我進城後,把話傳給餓鬼的母親。餓鬼的母親淚流滿面地說道:『我知道的,進城以來七十年,我無時不在記掛他,可是我一點辦法都沒有,生前少和人結緣,也沒有植福,很難求得食物,雖然有膿血、涕唾、糞便等垢穢不凈的食物,因為我才生產,體力衰弱,每次到手的東西都被有力的鬼伴搶去,這一次我好不容易帶了食物,躲躲藏藏趕到城門邊,守門的鬼卒又攔著不放我過去,尊者!請您哀憐我們母子,讓我們能相見,分吃這一點不凈的東西好嗎?』我把餓鬼的母親帶出城來,看他們那一付悲歡分食的樣於,我內心真難過,不由自主的就問道:『你在這裹多少時間了?』鬼母親答道:『我不知道在這裹多少時日了,但眼見這座城池,倒塌又建起,建起又倒塌,共有七次了。』唉!我慨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愈是痛苦的遭遇,偏是最長久,一個餓鬼的壽命居然這麼長。」尊者這番話,聽在弟子們的耳中都恐怖起來,大家不寒而慄,一個人的作為,很可能招致這樣可怕的後果,如果不精勤學道,讓佛法來軌範心行,萬一有所疏忽,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於是他們又向前走,步伐那麼整齊,個個精柙飽滿,充滿了生氣,他們很積極地向光明的前程前進。上一篇:一行禪師:愛的真言下一篇: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14.html)======================================================================地獄離普通人並不遠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9 10:13:00 地獄離普通人並不遠 ——一個小姑娘瀕死後墮入地獄的真實經歷作者:徐冉 一九九八年六月,六十六歲的姜金蘭,講了她的一段親身經歷。 姜居士八、九歲還是一個小姑娘的時候,有一次附近唱大戲,她背著弟弟到戲台跟前去玩,不小心讓弟弟在戲台上拉了屎。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得罪了神靈,唱戲的名角大怒,把小姑娘訓了一頓,還不依不饒。有人從旁邊勸解,你別嚇唬她,她是姜善人的孫女,叫她爺爺給神上禮賠罪不就行了。有人把這事學給了姜居士的家裡人。 姜居士回家後,她母親對她說:「妮,過來幫娘搓根線。」小姑娘剛走到跟前,她母親就用一根布條勒住了她的脖子。用姜居士的話說,她當時是一掙就往外跑。 跑著跑著,沒有路了。只見一條大河,黃泥漿水翻翻滾滾,水很黃很混,有很多男的女的光著身子披頭散髮在裡面「洗澡」,一邊洗一邊還亂嗷嗷叫。小姑娘害怕,一扭頭,看見一位老婆婆頂著棗花手巾在賣胡辣湯,這才感到又飢又渴,偎到跟前問:「叫我喝點不?」老婆婆說:「去!沒有你的事。」「叫我喝一點。」「一點也不叫你喝,趕緊走趕緊走!」 姜居士再往其它地方一看,只見一些人,正把有的人往油鍋裡面扔;把有的人掛在鐵架子上,像殺豬一樣用刀砍;還有兩人把一個人的頭往磨眼裡塞;還有把人大卸八塊的;還有把人往石臼里塞……小姑娘嚇得直往後退。 這時過來一位老頭,雪白的鬍子到胸口,紫袍白領,黑口雲頭紫鞋,拄著一根龍頭拐棍,見到姜居士就說:「你這個小閨女,怎麼跑到這來啦?到處找不著你。」姜說:「我上哪去?那邊還有炸人(烹的意思)的、還有殺人的。」老頭說:「上您爺那去。」姜又說摸不著家,老頭讓她拉著他的拐杖,閉上眼。 她一拉老頭的拐杖……只覺得忽地一下子,醒過來了,發覺自己躺在自家的西屋裡,脖子上還纏著根布條。這才明白是她母親因為生氣,把她勒死過去了。 她跑到爺爺那裡,前後一學,姜善人掉淚了:「我苦命的乖乖,你去的是鬼門關呀!」後來,她爺爺為了感謝「土地爺」搭救(他們認為是土地爺),還燒了一大盤香。 來源:《凈土季刊》2003年冬季刊(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249.html)======================================================================大安法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何正確理解發布:清涼雨 [] 日期:2012-1-11 20:19:00
問:「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請問法師如何正確理解? 答:前面的一個偈子是古德所開顯的,意思是我們所執持的阿彌陀佛名號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渾濁的水裡,便能澄清濁水。用這個來比況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投到我們凡夫眾生渾濁散亂污染的心中,我們的心念亦法爾自然地趨近佛心,因為佛號即是實相,即是阿彌陀佛的心,所以我們的心也一定會像阿彌陀佛那樣,具有他的平等心、清凈心,慈悲心、廣大心、光明心,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說明這個名號就像清水珠那樣的功能作用。「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憨山大師《費閑歌》中說的話。這個偈子意謂:如果不具備信願,只是口頭上去念彌陀名號,也沒有信願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帶業橫超往生凈土,所以才稱作「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具足信願持名,雖然內心還有散亂,但也絕對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的。所以這個偈子大家不要隨便亂用,不要斷章取義,要把前面兩句話聯繫起來理解。信願持名,雖然散亂,絕對往生;如果沒有信願,只是口念,當然就不能往生,這時候可以說是枉然。這裡應當辯識清楚,不可顢頇自昧。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491.html)======================================================================凈空法師:大勢至菩薩傳給我們念佛的方法 發布:果林果梅 [] 日期:2012-1-4 22:22:00 大勢至菩薩講了八個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放下,眼不緣色,眼在色法裡頭放下,耳從聲裡面放下,我不看、我不聽。不是眼睛不看,你看的不放在心上,六根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放下,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古大德教給我們每天拜阿彌陀佛、看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的像是看阿彌陀佛,心裏面想阿彌陀佛是憶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都是大勢至菩薩教的。所以六根從色聲香味觸法收回來,不要往外跑。看到喜歡看多看一眼,就往外跑,你的心就跑到外面去了,這個你要守住。凈念,凈是清凈,懷疑不清凈,夾雜不清凈,不懷疑、不夾雜,相續,這個念佛是聲聲不斷,一句接著一句。大勢至菩薩傳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我們依照這個方法去念。 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八四卷) 2009/12/7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84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101.html)======================================================================索達吉堪布:地獄之苦最難忍 不信造惡後悔遲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8 15:21:00 在一切痛苦中,無間地獄之苦最為難忍。《地藏經》說:「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若轉生無間地獄,那裡沒有彈指間的安樂,實在難以忍受。《楞嚴經》云:「若諸眾生,惡業圓造[《楞嚴經》講義中說是六根同造,這種惡業罪過最大,必定墮入阿鼻地獄。其他惡業,則不必入阿鼻獄,《楞嚴經》云:「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阿鼻地獄,即是無間地獄,此地獄所感受的無量痛苦,經過無量劫仍不能獲得解脫。因此,除了無間地獄,沒有比這更大的痛苦了。 這是佛陀親口所說,很多大成就者在《地獄遊記》中也講得很清楚,漢傳佛教也有,藏傳佛教也有,印度大德的傳記中也有。只不過有些人以前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由於孤陋寡聞,對此不太相信,但不相信也是他的事。 以前我家鄉有一個人,他在「文革」期間不斷造惡業,他說:「地獄不可能存在,如果有地獄、有閻羅法王,你們去轉告他,說是我不讓你們造善業的,有果報的話,我來承受!」後來他晚年時特別後悔,急急忙忙地造了很多善法,但死了以後,有神通的上師和空行母都說,他在地獄裡受煎熬,飽嘗無量痛苦。 …… 如果我們看見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被刺而沒有歇息,可是他還沒有斷氣,那麼你會作何感想?前兩天有個癌症患者來到學院,她的內臟全部腐爛了,三四個月了,每天都睡不著,幾個道友看到以後,都覺得這個人真的很可憐。她說自己正在受地獄的痛苦,我說:「絕對不是,跟地獄的痛苦比起來,你這不算什麼痛苦。」她吃不下飯,死也死不了,看起來的確很悲慘。然而,她的痛苦遠不及時時被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而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與所有地獄中最輕微的痛苦相比,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就連千萬分之一也比不上。 我們凡夫人不畏懼地獄,是因為被無明愚痴所蒙蔽,假如真正現見了地獄的痛苦,可能吃都不想吃,睡都不敢睡。聖天論師說過:「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則於彼剎那,身心同毀滅。」假如凡夫人有神通,能現量了知生死輪迴的狀況,尤其是自己曾在地獄中的難忍痛苦,那於了知的一剎那,身心會因無法承受而崩潰。月稱論師也說:「如諸佛照見,諸業之果報,若凡夫亦知,剎那即昏厥。」可是我們無法回憶這些痛苦,甚至講到地獄痛苦時,還有些人哈哈大笑,真的很愚痴,非常愚痴!我們每次講到地獄,想到地獄有無數眾生正在感受這樣的痛苦,就會覺得很難受,但有些人對自己的輕微痛苦很耽著,對於其它眾生的劇烈痛苦,卻熟視無睹、置若罔聞。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凡夫人只怕惡果,卻不知惡果起源於惡因,尤其是大城市很多人,平常任意胡為,只圖一時快樂,根本不管地獄的果報。地獄的痛苦,其實超過任何一種痛苦,法王如意寶常引用這個教證來教誡四眾弟子,可是你們相續中生起了什麼樣的境界呢?自己應該反反覆復觀察。假如對地獄的痛苦不在乎,對地獄眾生也生不起悲心,即使你口頭上說得再漂亮、行為上再偉大,也是修行的一大失敗! …… 地獄裡哪一個痛苦都極為漫長,感受百俱胝[原註:《玄應音義》云:「俱胝,即中土所稱之"千萬』,或"億』。」]年也不能止息。即使是痛苦最輕微的復活地獄,用人間的時間來換算,人間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日,四大天王天五百年是復活地獄的一日,復活地獄的眾生需要在自壽五百年中感受痛苦,壽量長達人間的一萬六千二百億年[3](360×500×360×500×50=1,620,000,000,000年)。 在我們人間,被判無期徒刑的人很可憐,假如他再活100歲,那在監獄裡100年也不能出來。然而與地獄相較,他的痛苦微不足道,因為地獄眾生乃至惡業沒有窮盡之間,絕不會有生命止息的可能,而將一直受苦,無有出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159.html)======================================================================達真堪布:惡趣的痛苦離我們並不遙遠 發布:悉以諸音而說法 [] 日期:2012-1-3 18:29:00 八熱地獄、八寒地獄都是真實存在的,那裡的眾生所感受的痛苦,我們只能大概地形容、描繪,除非親自感受,否則沒有辦法真正知道。一提起這些地獄的痛苦,有些人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麼,但心裡可能在想:「能有這麼嚴重嗎?是不是佛在嚇唬我們?是不是為了讓我們精進修行,為了讓我們生起出離心講的方便語啊?不可能啊,哪有冰天雪地?哪有到處燃燒的鐵地?那都是誰建的啊?那麼多鐵都是從哪裡弄來的啊?那麼大的火是誰燒的,誰在那邊工作啊?那是多大的工程啊?誰在給他們發工資啊?」佛在經中講的,不用安排人來做這些,那是眾生自己的業力感召的。有這樣的業就有這樣的果,都是自然形成的,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 我們從人間的一些事情,也能對惡趣的痛苦略知一二。醫院裡,有的病人躺在病床上,雖然根本沒有活的希望,但是卻死不了,一生病就是一生一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感受著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這都是因業力所感。 還有畜生道的眾生,它們所感受的痛苦,我們也是可以目睹的。有些人去飯店吃猴子的腦漿,猴子被捆在餐桌下面一個固定的地方,餐桌上面只能看到猴子的頭頂,然後把猴子頭頂的皮割開,用鎚子把頭骨打碎,把腦漿從中取出來,然後蘸著油吃。幾個小時以後,他們吃好了,服務員才把捆著的猴子拉出來,這時猴子還活著。還有些人把活魚的內臟掏出後,將魚放進油鍋里炸,這時魚還沒死,還在鍋里亂蹦。這還算是輕的,慘不忍睹的事情還有很多。 講這些惡趣的痛苦,表面上講的是其他眾生,但實際上講的都是我們自己。以嗔恨心造的惡業是下地獄的因,大家應該仔細地觀察自相續,往昔是否以嗔恨心造過惡業?如果有,那麼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已經有地獄的種子了,一旦因緣和合,很快就會發芽、結果,也許過幾天就要遭受這些痛苦。其實我們過去世中,也無數次地下過地獄經歷這些痛苦,我們現在若是不利用人身,不抓緊時間修持正法,將來還要下地獄。我們應該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地獄眾生的位置上,要感受那些痛苦,會怎麼樣?有些人連被熱水燙一下都疼得難以忍受,怎麼對地獄的痛苦一點也不在乎呢?大家一定要深入地思考、體會,不能當故事聽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984.html)======================================================================念佛,心態一定要正確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3 20:35:00 信願念佛,資糧具足,唯說彌陀本願海 師父在修行上經歷了許多轉折,而這些轉折與磨練也更堅定了她的信願。師父初出家時,拚命念佛,她說:「……那時候在拼晝夜二十四小時念佛,一直『拼』的時候,……因為我病已經這麼嚴重了,死在眉睫,真的會緊張。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覺的時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覺都要提高警覺,比以前值班還要緊張。自己生死交關的時候,那種緊張,我也實在不會形容。對佛,願力、信力要是不夠,碰到那個節骨眼,實在很恐怖。」 後來,師父在修行中漸漸體會出,念佛的心態要對,必須以感恩的心、有信願的心來念佛,每一聲佛號都是涌自感恩、信願的心,而不是用多少句佛號來跟阿彌陀佛交換往生。師父的開示中說到:「有機會讀經,要知道『佛』真正的意思。不可在讀經時斷章取義,取幾個重點,在這幾個重點上執著、領會,這很容易產生偏差。如『信願行』,自己偏到『行』去,然後就在那裡計較佛號到底要念幾聲、念幾句,念得很緊張,一點法樂都沒有。然後才又擔心說:『糟糕!我都沒有一心不亂,我是不是不會往生?』結果就是因為『行』不好,以至於連『信』都沒有,這就是偏差。沒有體會到佛真正的意思──佛要你去極樂世界做什麼?你自己為什麼要去極樂?佛為什麼要你去極樂?『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佛的大慈悲是沒有理由的,只是希望你安樂!只是一心一意要救度你!……同樣是信願念佛,如果觀念對了,心態對了,就很輕鬆愉快;否則的話,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壓力。」 師父仔細參究各種凈土經典,發現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稱讚凈土佛攝受經》的一段經文,闡述了重要的義理,從經文中可見,是由於阿彌陀佛「慈悲加佑」,才「令」臨終的人,心不顛倒昏亂,正念分明,隨佛往生。《悲華經》的經文,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描述得更詳細。這兩段經文,師父曾一再強調,一再開示。師父亦常引用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話:「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與大家共勉。而師父的錄音帶「毛毛蟲變蝴蝶」及此一系列的書,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檢討自己的「信願」。 師父在病中經歷種種病苦和折磨,切身體會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救度眾生的偉大和親切,所以她一生中最大的悲願就是弘揚彌陀大願,作阿彌陀佛的廣告員──廣告阿彌陀佛的各種好處,幫助眾生念佛往生西方,永離眾苦。師父曾在火車上大聲念佛,只為了要讓同車的人聽聞到這句佛號,而能夠「一經於耳,假使百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有位居士曾說:「道證法師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確確實實道出了師父的心聲。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711.html)======================================================================凈空法師法語:見到人做好事,要懂得隨喜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8 19:23:00 1 六道凡夫,說實在話,嫉妒心很重——看到別人有好處,看到別人稍稍比自己有一點好的地方,嫉妒心就生起來,自己心裡就很難過。 2 心量小,常常會嫉妒別人、障礙別人,這個人決定沒有前途。縱然他前生修的福很大、結的緣很廣,這一生當中有許多人幫助他,成就依然有限。3 我們要希望自己修行將來沒有障礙,一定要記住普賢菩薩的教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什麼叫隨喜功德?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有力量,全心全意幫助他、成全他;沒有能力,我們心生歡喜,這就是隨喜功德。懂得隨喜,成人之善,這就是修福,這就是積德。4 佛告訴我們,見到人做好事,你懂得隨喜,人家修積多大的功德,你隨喜的功德跟他一般大——人家修積很辛苦,你一隨喜,功德跟他一樣大,你看你占的便宜多大!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122.html)======================================================================凈空法師:先放下再念佛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3 8:23:00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是主要修學的方法,這是凈宗第一條最主要的,你要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講得好,印光大師非常讚歎,為什麼?古人沒有這麼說過。他告訴我們,一個人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不要去再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不要講這些,那些東西愈講?人愈迷糊。真正懂得經教的人給他講行,不懂經教的人講他不懂,聽不懂。蕅益大師這句話講得好!我沒有別的念頭,在這個世間太苦,活夠了,我現在一心一意就想到極樂世界,就想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好!發這個心之後真干,一向專念,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我專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我就這麼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什麼事情也沒有,這叫專念。我還要管這個管那個,那就錯了。那些事情誰管?兩個人管,一個是菩薩管,一個是凡夫管。菩薩管的時候,他心裡阿彌陀佛不中斷,什麼事都管,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事情。別的事情是什麼?那是為大家服務,照顧得周周到到,他的佛號沒有中斷,這是菩薩。另外凡夫管,他就什麼都管,管得心裡亂糟糟的,阿彌陀佛忘掉了,一句也念不上來了,那是凡夫管。兩種人管!我們自己要知道。所以真正護法工作是他自己修成功了,他來為大眾服務,為大眾服務不礙自己往生,就是往生真有把握,不礙往生。那什麼?真放下了!對自己來說是真放下。自己沒放下,這時就障礙,就產生障礙,決定障礙你往生,決定障礙你念佛,那麼你發那個心就不能兌現。發心要用行來兌現,行最重要的是放下,然後才是念佛。不放下,念佛,這個念佛的功夫被那個夾雜破壞了。所以先放下再念佛,這個很重要。念佛是智慧,慧心,放下是戒定。(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46.html)======================================================================紹雲老和尚:閉關二十餘載的台灣妙蓮老和尚(連載四)(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837.html)======================================================================虛雲老和尚:黃鐵匠的故事 發布:妙音念佛 [] 日期:2011-8-26 21:05:00 黃鐵匠的故事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製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 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 即說偈曰:「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雲居山方便開示(1955年)虛雲老和尚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5423.html)======================================================================虛雲老和尚:在運用中修鍊 發布:佛弟子 [] 日期:2011-7-7 4:30:00 在運用中修鍊虛 雲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轉,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好似牆頭上的草,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常在喜怒哀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念頭。對合意的則生歡喜貪愛心,對逆意的則生煩惱憎噁心。心裡常起妄想,其輕妄想,還可以用來辦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則有種種不正邪念,滿肚穢濁,烏七八糟,這就不堪言說了。 白雲端祥師有頌曰:「若能轉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剛經》云:「應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說法。儒家發奮,尚能如此不被物轉,我們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頭燃呢?應須放下身心,精進求道,於動用中修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則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那時正是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製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門,在忙碌申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槌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即說偈曰: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我們現在也是整天忙個不休息,若能學黃打鐵一樣,在動用中努力,有何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雲南雞足山將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說給大家聽聽。具行未出家時,吸煙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聖寺當小工,後來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斷除了。雖然不識字,但很用功,課誦《普門品》等,不數年全能背誦。終日種菜不休息,夜裡拜佛拜經,不貪睡眠。在大眾會下,別人歡喜他,他不理會;厭惡他,他也不理會。常替人縫衣服,縫一針,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針針不空過。從朝拜四大名山,閱經八年,再回雲南。是時我正在興建雲棲寺,他還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都肯干,什麼苦都願意吃,大眾都歡喜他。臨命終時,將衣服什物變賣了,打齋供眾,然後向大家告辭。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時收了油菜子,他將幾把禾稈,於雲南省雲棲下院勝固寺後園,自焚化去。及被人發覺,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服鉤環,雖皆成灰,還如平常一樣沒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執木魚引磐,見者都歡喜羨嘆。他每天忙個不休息,並沒有忘記修行,所以生死去來,這樣自由,動用中修行,比靜中修行還易得力。——摘自《邢台佛教》2010年第4期 上一篇:明一法師:《與祖師同行》文摘48下一篇:凈空法師:當國家受到外敵侵略時否還需要忍辱?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8349.html)======================================================================凈空法師:絕名相,離煩惱 發布:wwdxk [] 日期:2011-12-26 11:36:00 下面這四句話,「絕名相」,名是名詞術語,相是現象。我們常講的,整個宇宙把它歸納不外乎三種現象,第一種自然現象,第二種精神-現象,第三種物質現象,這叫相。現相沒有名字,我們為了稱呼方便起見給它起個名字,所以名是假名。老子說得很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意思跟佛家講的異曲同工。名,你了解它,從名裡面你體會到它的義理就行了,不要執著名相,名詞不要執-著,假的不是真的。相是現象,五根能接觸得到,眼可以看得到,耳可以聽得到,乃至於我心可以想得到,這叫六根,它可以攀緣得到的-,這叫相。現在你要制心一處,要把這一切名、一切相放下,絕就是放下,你不能有這個東西。這是學佛人不能不知道的,你能不能成就-,這關係太大了。如果心裡還有這些拉拉雜雜東西,你就不能成就。佛法最後的目標是回歸自性。中國傳統學術跟這個差不多,《三字經-》上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說「人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形容詞、是讚歎詞,讚歎它圓滿,讚歎它真實,-讚歎它完美,沒有絲毫欠缺,是這個意思。所以佛家的教育,教你回歸本善。回歸本善就稱你作佛,回歸本善還沒有達到圓滿,稱你作菩-薩,菩薩回頭了。所以一切名相不要執著。 底下一句,「離煩惱」,煩惱是什麼?七情五欲,這是什麼?精神現象,第一句是物質現象,不要執著物質,第二句不要執著精神,精神-、煩惱是什麼?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假的不是真的。外面的現象能把你這些煩惱引發出來,那你很痛苦,你-心地不清淨。所以一定要曉得離,離就是放下,覺也是放下,放下物質現象,放下精神現象,然後真相就現前,「不生不滅,住於常寂」-。你們想想,生滅是什麼?分別、執著是生滅。佛說得很好,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起來的。。。 不生不滅這是真的,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見性是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用現在的話說,沒有想到,真性本來是清淨。現在有沒有染污?沒有,永遠不會染污,染污的是阿賴耶,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只是我們一般人有真心不認識它,不會用,全用的是妄心,用的是假的,我們中國人講虛情假意,佛法裡面講三心二意。諸位要知-道,三心二意是佛說的,三心就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意根、意識,意根就是末那,這是妄的不是真的。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九八集)2011/2/23 檔名:02-039-0298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077.html)======================================================================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和尚的 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6-29 9:21:00 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和尚的 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來生也要繼續!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和尚的,虛雲和尚在雲南之前,曾國藩做過雲南王,曾國藩信佛,在雲南拜了個師父,這師父天天看《華嚴經》,功夫用的很好,外號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說這個皈依弟子對師父恭敬的太狠了也不好,你收這麼多的皈依弟子,你要沒有得到佛法的實際呀,你避免不了被他轉,弄不好會給他當兒子,就這麼狠!以前他們說,寧吃千家飯,不受一家供。這個草鞋老師公,他跟曾國藩有緣,他早晚到衙門裡,誰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那天大家都看見了,他到曾國藩夫人房裡,夫人馬上就生了個小孩,生下來很聰明,後來書讀的也很好,這時候,虛雲老和尚就在雞足山了。 ●曾國藩他跟虛雲老和尚是親戚,也弄不清曾國藩的母親是老和尚的姑姑,還是老和尚的母親是曾國藩的姑姑,反正他們是親戚跟老和尚經常來往。老和尚知道草鞋老師公給他當兒子。你說這個人就是功夫好,生死沒了還是不行,有功夫只能說有點福報,生死沒了,還是要貪染社會上這些五欲。曾國藩他這個兒子貪心好大,十多歲就找了幾個女的,虛雲和尚是個好意,到他家裡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見。就是今生修持好,來生有福報,有福報是有福報啊,福報會造業! ●老和尚說雲南督軍唐繼堯,他前生也是個和尚,他自己也知道他前生是個和尚,他不是護老和尚的法嗎?老和尚勸他:唐居士,你還是出家吧!他說:我過幾年再出家,這些事還沒辦了。你要等到事情辦了啊,那事情就辦不了啦,結果他還是沒出家。你沒有一定的受益,你就是知道你前生是個和尚也不行。 ●明朝末年有個漢月,他的文章蓋世無雙,他著了好多書,名稱就叫漢月藏,漢月也算是天童密雲悟祖的徒弟,密雲悟祖有一個徒弟,就是開歸元寺的白光明祖,又有一個破山祖師,他到四川去開雙桂堂去了,密雲悟祖身邊沒有合適的人,漢月他就作了主,密雲悟祖他是開了悟的人,傳佛心印的祖師,他看這個知見不正,貽誤後人,沒辦法,密雲悟祖發願來生要作皇帝,一定要把他搞掉!雍正修大藏,一開始就下令,不管在家出家,大廟小廟,要有漢月的書,一詩一句,趕快交出來,不交查出來那就殺頭! ——摘自《體光老和尚開示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7435.html)======================================================================凈空法師:什麼叫妄語?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25 9:41:00 問:什麼叫妄語?敷衍或者附和的話是不是妄語? 答:妄語是不誠實,我們今天講說假話,不是說真話,用心都是不善的。如果你用心是善,欺騙也是正確的,這佛經上有例子。舉個例子給我們說明,獵人打獵,追一個獵物,走到三叉路口,不知道它跑哪裡去了。這裡遇到一個學佛的人,他就問他,你有沒有看到我追的獵物?我看到了。走哪裡去了?走那邊去了。明明這個東西往這邊跑,他說走那裡去了。救一個動物的命,叫他不做殺生的罪,兩個都救了,這個妄語就是開緣,正確的。如果在這個時候,你沒有這個智慧,「它往那裡去了」,那獵人把它殺掉了;獵人造殺生罪,那個眾生的命沒有了,你這個不妄語,兩方面都害了。這些道理一定要懂,一定是真誠、清凈、慈悲,你才有智慧在什麼樣場合當中應該怎樣說話,應該怎樣表態,這就是屬於後得智。 所以佛法是智慧,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盡量保持不欺騙,可是這裡頭要有智慧。你要沒有智慧,處處都是說實在話,你會上當,你會被人欺騙,那是你愚痴,你沒有智慧。所以,言語是大學問,孔老夫子教學擺在第二科,第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你要會說話。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是見人要說人話,見鬼要說鬼話。佛法是充滿了智慧,決定是利益眾生,決定不傷害眾生,這個言語就是正語,八正道裡面的正語,這要懂得。(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784.html)======================================================================蔡禮旭老師:滴水穿石--兒童讀經要指讀 發布:心源 [] 日期:2010-11-4 22:31:00 坐都坐好了,對書本恭敬。接下來告訴他們:學問一定要靠平常不斷的積累。有一句成語叫「滴水穿石」,石頭硬還是水硬?石頭。那為什麼石頭這麼硬,居然水可以把它穿過去?為什麼?因為它的不斷一滴接著一滴,可能到十萬滴、百萬滴,甚至於更多的時候就能夠把它穿過去,以柔克剛。所以這個「滴水穿石」就好比我們求學問,一字一句都要認認真真把它學好、把它讀好,到時候你的學問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所以就告訴小朋友,我們這一隻手叫滴水穿石手,每滴一滴,石頭快要被我滴破了,我的學問就在這一隻手不斷專註著指著我念的字當中,每一個字我都把它記起來了,我都把它領會了。所以在讀經當中我們都是教孩子,眼睛看書,手指著書,嘴巴跟著念,心也要在,心眼口還有手統統都要專註用上。 上一篇:蔡禮旭老師:兒童讀經的方法-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4030.html)======================================================================蔡禮旭老師:兒童讀經的方法-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 發布:心源 [] 日期:2010-11-4 22:20:00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這句很重要,讀經書的時候必須要很專註,要能專心才能有所收穫。所以我們第一節課跟孩子上課就會很慎重,先要求他們讀經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書一定要擺正。當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讀,一開始是這個態度,養成以後終身不改。假如第一次上課就坐的歪七扭八,邊坐的時候眼睛還飄東飄西,那就很難得到真實受益。 我們會跟小孩子講,告訴他們這一本《弟子規》怎麼來的,就告訴他:這個是依據孔老夫子的教誨編出來,而且還是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用了很大的心,從生活面把它整理出來,所以這一本書成就得來不易。除了這些古人的幫忙,還要楊淑芬老師親筆把它寫出來,你們看寫得這麼工整。我們不好好學,就對不起這一些長者。除了楊淑芬老師把它寫好,還要從很遠的地方把它運過來,才能交到我們的手上,我們要好好愛惜。所以有一次,有一個小朋友把另外一個小朋友的書撞掉下去了,這個小朋友一撿起來趕快把書拍一拍。所以這個叫先入為主。假如你送他書的時候,說:這個人家免費的。你還用扔的扔過去,那你的孩子會不會尊重書?不可能。所以我們都要處處引導,處處以身作則。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4029.html)======================================================================印光大師對於青年弘法者的諄諄開示(文白對照) 發布:天竺如意 [] 日期:2012-1-19 20:03:00 印光大師對於青年弘法者的諄諄開示 原文 接手書。不勝感愧。所言大著編撰體裁,足見虛心不恃己見。欽佩欽佩。今之弘法者,每欲引人入佛法。自己先從人行事,則大體已失,何以令人重法。閣下初以仿新法,今尚欲令大眾皆不蹈輕法之弊。可謂真得宏法之體統矣。至於印光文鈔,文實樸陋不堪。然於初機非無小益。以故數年以來,排印五次,刻板一次板存揚州。徐蔚如在京排兩次,上海排一次,光先排一次,今又排一次。四月當可出書,印出者有數萬。此次所排,比先多一百二十頁,名增廣印光文鈔。常有寄函要者,知初機發心者,多分不以樸陋見棄也。閣下再為提其要者,分門類為之流布。則校彼全書用費少而利益多,實為不可思議功德。光初出家,見諸知識教人修持,了不提因果倫常等事。致有修持頗好者,或於倫常不能恪盡己分。因是或令不知佛法真理者,多起謗心。光久蓄矯此流弊之心,故於一切筆墨中屢言之。閣下倘不以所言者為贅,似宜即錄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助。閣下年未三十,已現衰相。固當舍博守約,專修凈業。凈業大成,再宏余法,庶得自利利他之實。否則雖能利人,亦非究竟現生獲出生死之道。而自己本分事,既不能斷盡煩惑,以了生死。又以素未專志凈業,或致因通途教義,疑特別法門。則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雖種善根。倘以坯器未火,或被再生之雨為之消滅,則可惜耳。顯蔭具大慈悲,特恐青年聰明有慧根人失大利益,特為現一可作警策之相。未始非深勸閣下力修凈業之真實開示也。——《文鈔》之《復李圓凈居士書一》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收到你寫來的信,不盡讓人感嘆和慚愧。你來信問「大作編撰的體裁」,從這裡可以看出閣下虛心求法,不以自己的知見為依恃的態度。欽佩,欽佩。現在弘法的人,每每想要引導人修學佛法,然而自己卻先順從別人做事情,唯恐人家跑掉,這樣便是失去了弘法的莊重態勢,怎能讓人敬重佛法。 至於印光《文鈔》,文字實在是質樸、粗陋不堪。然而對於初學佛的人並非沒有小的利益。所以數年來排印過五次,刻板一次,書板存放在揚州。徐蔚如居士在北京排印兩次,在上海排印過一次,印光自己以前排印過一次,現在又排印一次。四月就可以出書,這次印刷共有數萬本。此次所排印的《文鈔》,比以前的多一百二十頁,書名叫《印光法師增廣文鈔》。經常有寫信來索要的人。初學佛的人,大多數不會因為《文鈔》質樸粗陋而冷落它。閣下再能為《文鈔》摘取出精要的開示,分門別類,編印成書,出版流通。這樣就比編印全書所須要的費用少而且利益更大,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印光剛出家的時候,見到許多善知識教人修持佛法,完全不提及因果倫常等等做人的根本道理。致使許多修持很好的人,有的人對於倫常道德不能完全盡到自己的本份。因為這樣,讓有些不知道佛法道理的人,往往生起誹謗佛法之心。印光久已懷有矯正這種流氣、弊病之心,所以在所有的文章書信之中屢屢談到這件事。閣下如果不認為印光的話累贅,或者可以就此編錄進書中,用來作為挽回社會風氣和人們思想的輔佐。 閣下年紀未到三十歲,卻因為用功過度,精力耗費,已經呈現衰朽之相。所以說應當捨棄博學而謹守簡約,專心修持凈土法門。等到凈土法門修持有所成就之後,再來弘法其他法門,這樣才能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實際的利益。否則,雖然能夠利益別人,也並非是能此生就可以徹底出離生死的道法。而參究自己的真如本性這件事,既然不能斷除煩惱惑業,了生脫死。又一向未能專心致志修持凈土法門,或者因為傾慕禪宗通途教義,而輕視凈土特別法門,便又不能夠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帶業往生。雖然這一生種植了善根,就好像泥坯還沒用火燒制,就被雨淋壞了一樣,法身慧命的坯器如果不能了生脫死,或者被再次受生的輪迴之雨給它淋壞了,那樣就太可惜了。顯蔭有大慈悲心,生怕年青聰明有慧根的人得不到佛法的大利益,因此特意為大眾顯現一番可以作為警策的相狀。他的一番示現,也未必不是針對閣下深刻勸導極力修持凈土法門的真實開示啊。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01.html)======================================================================凈空法師:現代學佛人疏忽的功課 發布:aping [] 日期:2011-11-1 15:24:00 《十善業道》是佛說的,這是入門,初學必修的功課。現代學佛人疏忽了,沒有從這修,這一條是凈業三福的第一條,十善業道。第一條裡面四句話,第一句是孝養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師長,第三句是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四句我們疏忽了。所以學佛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冷靜認真的去反省,我們每一天是在造罪業,不是在學佛。你要不認真反省不知道,以為自己還修得不錯。為什麼十善業道做不到?前面三句沒做到,頭一個孝養父母沒做到,不孝,第二個奉事師長也沒有做到,中國諺語所謂尊師重道沒做到。為什麼不敬老師?對道不重視,因為不敬老師,當然就不重視你所學的道,如果對所學的非常重視,你自然就尊重老師,老師指導你。如何落實孝親尊師?這個是要做的,給諸位說,都在《弟子規》裡頭。能夠把《弟子規》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就有了根。這個根是什麼根?世間法成聖成賢的根,出世間法成佛成菩薩的根,你有了,你才會成就。如果沒有這個根,怎麼成就法?我們今天修學,根不要了,要好看的。花果很好看,這個大乘經論是花果,四書五經是花果,好看,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沒根。有根,這些東西都是智慧,沒有根,這些東西都是知識,知識跟智能完全不相同的。知識解決問題是有局限的,而且有後遺症;智慧沒有,智慧是圓滿的,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西方極樂世界是智能,我們今天的社會是知識,這個是佛弟子要認識得清楚,世間人搞不清楚,學大乘的人很清楚。《弟子規》、《十善業》,你說不學能行嗎?一定要認真的去學!「父母呼,應勿緩」,這頭一句,父母叫你,趕快答應,引申任何人叫你都要趕快答應,這是用父母來代表,為什麼?這是禮貌,這是人與人建立關係的開端,這個關係是善是不善,開端是最重要。人與人見面首先打招呼,他有親切之感,陌生人也會變成親人,這個世界才有和諧,才不會有衝突、不會有猜疑,你說這句話多重要。大乘菩薩戒經裡面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從這幾句話裡頭就能體會到,佛陀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一切眾生。佛是什麼樣的人?佛是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純凈純善,沒有絲毫缺陷的人,這個人的心態我們應當學習,我們的心態跟他本來是一樣,迷了,迷失了。所以佛菩薩的心態是正常的心態,我們今天心態是反常的心態,是錯誤的心態,我們不從這裡學、不從這裡紮根那怎麼行?凈宗同學,凈宗學會成立的時候,緣起裡面就提出五個科目,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學習的,要把它做到。第一個就是凈業三福,凈業三福的根就是《弟子規》,我們如果把《弟子規》疏忽了,凈業三福就等於零,你就學不到,你才曉得這個東西多重要。要是不要儒跟道這兩樣東西,那就學小乘,小乘太多了,不好學。《弟子規》是儒家的這些大德,把儒家紮根教育搜集在一起,也是集大成,三百六十句,一句三個字,一千零八十個字。儒家紮根的教育,完全是人道。《感應篇》裡面就擴大,不但有人道有天道,《十善業》裡頭有佛道,所以凈業三福第一福,儒釋道三個根都在裡頭。不從這裡下手,所以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修得很不錯,到臨命終時依舊搞輪迴不得往生,你的怨恨心就生起來,我修得這麼好,為什麼不能到極樂世界去?自以為是。佛菩薩把標準擺在你面前,看看條條不及格,你沒話好說。佛菩薩不會做這個事情,閻羅王會幹這個事情,會把這個東西擺在面前給你看,你服不服?閻羅王有,不是假的,哪裡來的?你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他不是假的,你的不善業就會變成那個樣子。人為什麼不能作佛?不知道利益眾生,天天打妄語,你說你造業多重。不學佛沒造這個業,學了佛之後天天打妄語,打什麼妄語?騙自己、騙佛菩薩、騙眾生,每天都干。打什麼妄語?你早晚課誦裡頭不是念「眾生無邊誓願度」嗎?眾生無邊誓願度是要利益眾生,還是自私自利,還搞名聞利養,口頭裡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實際上沒有度眾生的心,只有佔便宜的心。念念想占眾生的便宜,念念在欺騙眾生,在把自己養肥,不就干這個事情嗎?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個跟利益眾生供養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你能怪誰?統統怪自己錯用了心。要認真去反省,每天早課,早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晚課就是反省、就是懺悔,我這一天當中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做對了,要鼓勵自己,明天繼續干;做錯了的事情,明天決定不能幹了。要斷惡,要修善,要承認自己的習氣重。煩惱重,習氣重,自己一定要承認,有意無意全犯錯了。佛經天天讀,境界現前就忘掉了,他不是不知道,知道,是不是明知故犯?也不是,習氣在做主,習氣在操縱,自己無可奈何,這講業力,習氣就是業力,業力不可思議。依教奉行就能夠對治業力,《弟子規》是戒律,根本戒,有《弟子規》、有《感應篇》,十善業道就做到,就不難了。今天十善業道做不到,就是因為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所以十善業你做不到。這不能不重視,不重視這一生決定空過,那真可惜。在六道輪迴下一次再遇到這個緣,不知道到哪一劫。在六道裡頭輪迴,不知道受多少苦,不曉得到哪一劫才遇到。所以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真話,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我們這一生抓住、抓緊,一生就成就了。這是人身、佛法之可貴。 恭錄自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439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741.html)======================================================================俗語說:「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友。」============================================================================================================================================推薦閱讀:
※民國為何盛出大師?
※怎樣識別假算命大師 隱者黑鷹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六道互具
※乾貨 | 民國那些大師(五)
※廣濟大師講: 到底命好重要,還是心好重要!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