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20世紀政要人物200名【1900-1910】
01·溥儀 - 1909年登基的中國末代皇帝溥儀(1906年-1967年),姓氏愛新覺羅,字耀之,號浩然。滿洲正黃旗人。末代遜帝。1906年,溥儀2月7日生於生於北京什剎後海北河沿醇親王府。1908年,溥儀11月13日入宮,當即被慈禧和光緒召見。溥儀遵照慈禧太后懿旨,以「承繼同治、兼祧光緒」名義入承大統。1909年,溥儀12月2日正式登基即位,年號「宣統」,自1909年1月22日、舊曆正月一日起為宣統元年。1911年,溥儀遵照宮內欽天監選好的吉日良辰9月10日上午8時,在中南海瀛台的補桐書屋舉行了開學授課儀式,受業於清末名儒陸潤庠、陳寶琛、伊克坦、徐坊、朱益藩和梁鼎芬。1912年,溥儀2月12日接受了中華民國優待條件遜位。1913年,溥儀悼隆裕太后病逝下哀旨,尊謚為「孝定」。繼而,加封同治帝瑜妃、珣妃、瑨妃和光緒帝瑾妃為皇貴妃,一律稱「皇額娘」。1914年,溥儀10月5日接見時任長江巡閱使兼安徽都督、駐兵徐州的張勳。1915年,溥儀在西陵泰東陵後山選定「萬年吉地」一塊,用作將來的建墓。1916年,溥儀5月25日開始研讀《易經》和《詩經》。1917年,溥儀7月1日在北洋軍隊將領張勳發動政變後,昭清朝復辟再次登位,12日再次遜位。1918年,溥儀10月10日派載潤前往祝賀徐世昌就任民國總統。1919年,溥儀2月22日由中華民國內務部和清室內務府出面聘任庄士敦為皇帝的英文教習。1921年,溥儀11月7日 准許庄士敦引領美國眼科醫生郝文德給溥儀檢查了眼病,11月15日 戴上了第一副美國式近視眼鏡。1922年,溥儀4月27日自剪長辮,宮內千餘人隨之落髮。 5月30日在養心殿首次會見學者胡適。6月3日企圖秘密離開紫禁城,因庄士敦勸阻而擱置。12月1日,溥儀在北京紫禁城舉行大婚典禮,娶皇后婉容妃子文綉。排班叩拜的王公大臣一千人,各國駐北京公使等來賀者二百人,民國總統以及直系、奉系軍閥都有進奉。1923年,溥儀以價值十萬元的高貴皮張一千餘件助賑陝西大旱災。1924年,溥儀11月5日在紫禁城被馮玉祥的軍隊包圍,鹿鍾麟奉代理大總統黃郛之命,強命溥儀簽署《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取消皇帝尊號並且限二天內出走。後在父親載灃的北府居住,由國民軍實行保護。1925年,溥儀2月24日在鄭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划下,經東交民巷日本使館逃往天津,先後居住於張園和靜園。1931年,溥儀8月為豫、皖、粵、湘、鄂大水災捐出一棟樓房,婉容捐出珍珠一串助賑。10月22日,溥儀與文綉離婚。11月2日,溥儀與土肥原密談後決定出關。同時拒絕了蔣介石以恢復優待清室條件為前提的挽留。 11月10日,溥儀在「天津事變」的煙幕下偷渡白河秘密離津。11月13日在營口登岸下榻於湯崗子對翠閣旅館,11月下旬移居旅順大和旅館。1932年,溥儀3月8日下午3時專列開進長春車站,受到日滿新貴列隊相迎。 3月9日在長春就任偽滿執政,年號「大同」。 3月10日致書本庄繁,聲明「兩國締結正式條約」的「根本」。 5月3日 溥儀在滿洲國執政府內會見了李頓調查團。1933年,溥儀3月1日裁布《滿洲國經濟建設綱要》,對生產實行全面統治。1934年,溥儀3月1日正式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5月10日在長春飛機場舉行登極大典紀念觀兵式。10月19日下午3時,溥儀來到瀋陽東陵,祭奠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1935年,溥儀4月2日晨離開長春首次訪日。冬日,溥儀在緝熙樓接見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1937年,溥儀3月1日被迫裁可公布《帝位繼承法》,規定皇位可傳弟或弟之子。 4月3日溥傑與嵯峨浩在東京結婚,溥儀派熙洽前往主婚。1939年,溥儀2月24日裁可公布關於滿洲國加入德、日、意防共協定的議定書。1940年,溥儀4月11日裁可公布《國兵法》,與1945年前在東北共徵兵十四萬人參加日本的大東亞戰爭。 7月15日,溥儀頒布《國本奠定詔書》《建國神廟、建國忠靈廟祭祀令》。 12月4日,簽署公布阿部信行、臧式毅和汪精衛在南京簽定的《日滿華宣言》。1945年,溥儀8月15日頒布《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第三次「退位」。8月16日準備逃往日本,在瀋陽東塔機場候機時,為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溥儀在蘇聯境內多次上書向蘇聯表示願意永久居留蘇聯,請求加入蘇聯共產黨,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1950年,溥儀8月1日作為「滿洲國」戰犯,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華人民共和國政府,8月4日押運戰犯列車到達瀋陽,東北戰犯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高崗親自出面穩定溥儀等人的思想情緒。溥儀在戰犯管理所受改造十年,編號981。1959年,溥儀12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溥儀3月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及賣門票的工作。1962年,溥儀4月30日和李淑賢在文化俱樂部舉行婚禮。1964年,溥儀5月5日高興地見到《我的前半生》樣書。後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溥儀10月17日凌晨2點30分逝世於北京人民醫院。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遺孀李淑賢將溥儀骨灰安葬於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
02·載灃 - 1909年至1911年宣統年間的實際國家元首載灃(1883年-1951年),姓氏愛新覺羅,字伯涵。滿洲正黃旗人。1883年,載灃2月12日生於北京西城太平湖醇王府。1884年,載灃2月被封輔國公1889年,載灃晉封奉恩鎮國公;1890年,載灃襲封醇親王。1894年,載灃賞戴三眼花翎.1901年,載灃補授內大臣,正白旗漢軍都統,2月載灃授任閱兵大臣。6月,授任頭等專使,赴德國為庚子德國駐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殺一事道歉。1903年,載灃9月與榮祿之女瓜爾佳氏成婚。1907年,載灃10月調補滿洲正紅旗都統。1908年,2月載灃授任軍機大臣。11月光緒帝病卒無嗣,以載灃長子溥儀入嗣繼承皇位,載灃為監國攝政王。8月載灃宣布預備立憲以9年為限,並頒布《欽定憲法大綱》23條。1909年,載灃代皇帝任全國陸海軍大元帥,宣布統一全國軍政大權。3月,載灃下詔重申預備立憲,令各省務必在當年成立諮議局。1911年,載灃5月以監國攝政王的名義任命慶親王奕勖為第一屆內閣總理大臣,組織責任內閣,而將原有的軍機處及舊內閣全部裁撤,以顯示實行憲政的決心。5月8日出台「皇族內閣」徹底揭開了「憲政」的虛偽面目。 11月3日載灃公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這是清政府為了挽救辛亥危局,在3天之內倉促制定的中國第一部成文憲法。法規被迫縮小了皇帝的權力,相對擴大了議會和總理的權力,仍強調皇權至上,對人民權利隻字未提。12月6日,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12月30日下罪己詔,解散皇族內閣,以醇親王退歸府邸。1912年,載灃9月在北京家府中接待了來訪的孫中山。1928年,載灃移居天津.1934年,載灃赴東北滿州國,月余後返回北平。1939年,載灃由天津回到北京。1943年,載灃把醇親王北府賣了,搬到了魏家衚衕二十九號。1951年,載灃2月3日病故,葬於北京西山福田公墓。
03·李鴻章 - 1900年庚子事變東南互保三督撫之一李鴻章(1823年-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號少荃,1847年進士。淮軍創始人和統帥,外交家,政治家。1823年,李鴻章2月15日生於安徽合肥東鄉大興集。1840年,李鴻章中秀才入學1844年,李鴻章應順天府鄉試,考中84名舉人。1845年,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1847年,李鴻章中進士,列二甲第13名,朝考後改翰林院庶吉士。1850年,李鴻章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編修1853年,李鴻章隨同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5月首次與太平軍交戰於和州裕溪口1856年,李鴻章9月,隨同福濟等先後攻克巢縣、和州等地,後敘功賞加按察使銜。1858年,12月赴江西建昌,入曾國藩幕府1862年,李鴻章率13營淮軍抵達上海;3月署江蘇巡撫,12月改為實授。1863年,李鴻章2月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設外國語言文學學館於上海,是其創辦洋務之始。1864年,李鴻章率領淮軍各部攻入常州,大肆殺戮太平軍。清廷賞騎都尉世職 。1865年,李鴻章成立江南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升署兩江總督。1866年,李鴻章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1867年,李鴻章授湖廣總督。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戰略,剿滅山東、江蘇、直隸、山東東、西捻軍。1868年,李鴻章授加太子太保銜。1869年,李鴻章3月兼署湖北巡撫,12月被任命赴貴州督辦苗亂軍務。1871年,李鴻章8月與曾國藩會奏陳蘭彬選聰穎子弟赴美國留學。1870年,李鴻章繼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後兼北洋通商大臣,籌辦洋務。1872年,李鴻章正式成立輪船招商局。1873年,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與日本使節在天津進行《日清修好條規》換約。1874年,李鴻章10月與日本簽訂《北京專條》,結束日本出兵台灣的事件。12月調文華殿大學士。1876年,李鴻章6月被任命為全權大臣赴煙台與英使威妥瑪談判「馬嘉理案」。1879年,就琉球事件,與美國前總統格蘭特會晤。1880年,李鴻章據盛宣懷建議,在大沽及北塘海口炮台與天津之間設80華里的線路,並在直隸總督行館以電報「號令各營,頃刻響應」,7個月之後,中國第一條全長2724華里的津滬有線電報幹線竣工。隨即全國推廣電報。1885年,李鴻章6月9日代表清國政府與法國政府代表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結束中法戰爭。1888年,李鴻章建成北洋海軍。1891年,李鴻章3月校閱北洋海軍;奏請籌辦關東鐵路.1894年,李鴻章被賞戴了三眼花翎,因為黃海戰敗,又被拔去了三眼花翎。1895年,李鴻章3月24日在日本被刺客小山豐太郎開槍擊中左面。4月17日奉命在日本下關的「春帆樓」簽署《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及遼東半島並賠償二萬萬兩白銀,李鴻章因此背上賣國罪名。1898年,李鴻章分別與德國、俄國簽訂膠州灣租借條約和旅順、大連租借條約。1896年,李鴻章作為中國特使應邀赴俄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環遊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1900年,李鴻章在八國聯軍進圖京師之際,與兩江劉坤一、湖廣張之洞等督撫協議與駐滬各國領事商定《東南互保約款》,甚至與革命黨人接觸,試探光緒、慈禧兩宮萬一罹難後之可能政局;光緒皇帝、慈禧太后抵達西安的消息傳出後,共和議局未遂。1901年,李鴻章9月7日簽訂《辛丑和約》,正式名稱為《中國與十一國關於賠償1900年動亂的最後協定》。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號文忠。1903年春,李鴻章的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大興鎮,墓於1958年毀,2002年原址修復。
04·劉坤一 - 1900年庚子事變東南互保三督撫之一劉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字硯庄。政治家。1830年,劉坤一1月21日生於湖南省寶慶府新寧縣。1855年,劉坤一參加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累擢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1862年,劉坤一升廣西布政使。1865年,劉坤一晉陞為江西巡撫,1874年,劉坤一調署兩江總督。1875年,劉坤一9月授任兩廣總督,1876年,劉坤一晉陞為兩廣總督直到1879年 。1880年,劉坤一開始擔任了兩年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90年,劉坤一復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劉坤一受命幫辦海軍軍務,1892年,劉坤一肅清兩江境內的哥老會。1894年,劉坤一加入主張變法的強學會。中日甲午戰爭時被授予欽差大臣職銜,節制關內外各軍對日作戰。 8月7日,兼署江寧將軍。1895年,劉坤一開始加強軍隊調度,派吳大瀓統率湘楚各軍20多營萬餘人陸續出關,委新疆藩司魏光燾為前敵營務處。堅決反對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1896年,劉坤一回任兩江總督,1898年,劉坤一在戊戌政變後,強烈反對慈禧太后廢黜皇帝光緒。1900年,劉坤一嚴厲鎮壓義和拳亂,和張之洞、李鴻章與各國駐上海領事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保障了東南各省免受拳亂之禍。1902年,劉坤一去世,追封一等男爵,贈太傅,謚號忠誠,墓葬於廣西新寧崀山。
05·張之洞 - 1900年庚子事變東南互保三督撫之一張之洞(1837年-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1863年進士第三名探花,直隸南皮人。1837年,張之洞9月2日生於生於貴州興義府。1850年,張之洞應考入縣學。1852年,張之洞回原籍直隸應順天府鄉試。1856年,張之洞5月赴禮部應試考取覺羅官學教習。1860年,張之洞至濟南入山東巡撫文煜幕府。1863年,張之洞4月入都會試中貢生,6月殿試列一等一名,廷式對策列一甲第三,賜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1865年,張之洞6月散館考試,列一等冠軍。1866年,張之洞6月翰林大考,列二等第三十二名。1867年,張之洞8月充浙江副考官。 10月簡放湖北學政抵省會武昌。1869年,張之洞在武昌開創經意學校。1871年,張之洞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1873年,張之洞8月充四川鄉試副考官,又簡放四川學政,整頓四川科舉積弊,開創尊經學校。1881年,張之洞2月補翰林院侍講學士,7月充咸安宮總裁,8月擢行政內閣學士兼禮部古代官名銜。1882年,張之洞1月補授山西巡撫出京赴山西任。1883年,張之洞籌劃辦理山西練軍,6月設洋務局、桑棉局、鐵絹局。1884年,張之洞由山西巡撫升任兩廣總督,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開辦漢陽鐵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蘆漢鐵路等。1893年,張之洞創辦自強學堂。1894年,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1896年,張之洞再任湖廣總督。1897年,張之洞9月選防軍綠營兵勇余習洋操,11月籌設農務學堂。1898年,張之洞發表《勸學篇》,提出「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以維護中國傳統倫理綱常,與戊戌變法的激進主張保持距離。1900年,張之洞力主鎮壓義和團運動,與劉坤一、李鴻章等東南督撫與駐滬各國領事商定《東南互保約款》。1901年,張之洞12月因「東南互保」賞加皇太子少保銜。,1903年經1902年,張之洞再度署理兩江總督,1903年,張之洞上奏《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為東南大學之開端。張之洞與劉坤一聯銜上奏擬定「癸卯學制」修改重頒為《奏定學堂章程》,是全國最早採用的近代教育體制。11月張之洞再任代理湖廣總督。1905年,張之洞10月與袁世凱會奏立停科舉推廣學院。奏派道府四人隨欽派高官分赴各國考察政治。12月設川漢鐵路總局於武昌。1907年,張之洞授大學士,仍留湖廣總督之任。充體仁閣大學士。9月4日與袁世凱同日授軍機大臣,兼管學部。1908年,張之洞督辦粵漢鐵路,晉太子太保銜。1909年10月5日,張之洞在北京去世,謚號文襄,葬於河北南皮雙廟村,墓葬1966年毀,1993年修復。
06·載澤 - 1906年憲政考察團出洋五大臣之首載澤(1876年-1929年),姓氏愛新覺羅,字蔭坪。滿洲鑲白旗人。清末重臣,立憲派人物。1868年,載澤3月17日生,是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潖之五世孫,嘉慶帝第五子惠親王綿愉之第四子奕詢無子,奉旨過繼為嗣。1877年,載澤襲輔國公,1894年,載澤晉鎮國公,1901年,載澤任滿洲正藍旗副都統。1905年,載澤與徐世昌、端方、戴鴻慈、紹英被派為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離開北京時被吳樾炸傷,延期赴日本、歐美。1906年,載澤上《奏請宣布立憲密折》,將日本憲政擺在列國之首,奏請仿日德例,改行君主立憲政體,其中提出立憲的三大利:一是皇位永固,二是外患漸輕,三是內亂可弭。著有《考察政治日記》。1907年,載澤任度支部尚書,1907年,載澤加貝子頭銜。1909年,載澤任籌辦海軍事務大臣。1910年,載澤纂擬憲法大臣。1911年,載澤任皇族內閣度支部大臣兼鹽政大臣,與慶親王奕劻不和,力持殺袁世凱。1912年,載澤1月12日與清皇室貴族良弼、毓朗、溥偉、載濤、鐵良等秘密召開會議組成宗社黨,1月19日以宗社黨正式名稱「君主立憲維持會」名義發布宣言,強烈要求隆裕太后堅持君主政權,反對共和。1917年,載澤擁護張勳復辟。1928年,載澤代表清皇室到清東陵將孫殿英盜掘的慈禧太后陵墓遺體重新安葬。1929年,載澤6月在北京窮困落魄謝世,葬於河北房山賀趙雲村。
07·李盛鐸 - 1906年憲政考察團出洋五大臣之一李盛鐸(1859年-1934年),字嶬樵。1889年進士榜眼,清末立憲派人物。1859年,李盛鐸生於5月20日江西德化。1879年,李盛鐸鄉試中舉。1889年,李盛鐸會試中甲進士,授翰林修編、國史館協修。1891年,李盛鐸南鄉試副考官,1892年,李盛鐸3月奉旨以御史用。1898年,李盛鐸與康有為4月12日在北京發起並組織保國會。9月,李盛鐸奉旨受賞三品御銜,四品京堂候補,被任命出使日本大臣。1900年,李盛鐸回國,補授內閣侍讀學士。1900年,李盛鐸1月授順天府府丞。1901年,李盛鐸上疏朝廷,建議實施憲政。1904年,李盛鐸9月署理太常寺卿。1905年,李盛鐸參加大清國憲政考察團隨載澤出洋考察,12月2日正式成行。1906年,李盛鐸考察日本時結識懂漢語的25歲日本女子橫溝菊子一同出使歐洲,6月,考察團到比利時,李盛鐸留比利時任出使比利時大臣,二人在布魯塞爾結婚,不久在比利時生下兒子李滂。李盛鐸出使憲政考察至1906年7月結束,此間在英國還接受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09年,李盛鐸10月回京復命,回順天府任府丞。1911年,李盛鐸任山西提法使、山西布政使,旋晉陞山西巡撫。1912年,李盛鐸歷任袁世凱大總統顧問、參政院參政、國政商榷會會長等職。1913年,李盛鐸奉袁世凱總統命與孫寶琦一同任特使,赴日本進行政治、經濟外交活動。李盛鐸晚年,寓居天津,專心收藏古籍,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藏書家。1934年,李盛鐸1月11日在天津逝世,葬於北京西山福田公墓。
08· 尚其亨 - 1906年憲政考察團出洋五大臣之一尚其亨(1859年1月16日-1920年9月21日),字惠丞,1892年進士,滿洲海城人,是平南敬親王尚可喜第七子和碩額駙尚之隆八世孫。1900年,尚其亨任山東督糧道。1902年,尚其亨任山東總理警務按察司使。1905年,尚其亨任山東布政使,參加大清國憲政考察團隨載澤出洋考察。1907年,尚其亨任福建布政使。1920年,尚其亨在北京離世。
09·戴鴻慈 - 1906年憲政考察團出洋五大臣之一戴鴻慈(1853年-1910年),字少懷,1876年進士,廣東南海人。軍機大臣,清末立憲派人物。戴鴻慈官任侍講學士,福建學政,刑部侍郎,戶部侍郎。1905年,戴鴻慈任戶部侍郎,參加大清國憲政考察團,與湖南巡撫端方一同出洋考察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丹麥、瑞典、挪威、奧地利、俄國十國,撰《出使九國日記》12卷,編成《列國政要》133卷及《歐美政治要義》18章進呈,奏請立憲,後世認為此乃中國立憲運動的重要著作。1909年,戴鴻慈以尚書銜任職軍機處,11月,升協辦大學士。1910年2月22日,戴鴻慈逝世。賞加太子少保銜,謚號文誠,墓葬於廣州白雲山。
10·端方 - 1906年憲政考察團出洋五大臣之一端方(1861年-1911年),托忒克氏,字午橋,1882年舉人,清末立憲派人物。1898年,端方任直隸霸昌道。1901年,端方任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撫。1902年,端方任代理湖廣總督。1904年,端方任代任兩江總督,創辦了暨南學堂,之後調任湖南巡撫。1905年,端方升任閩浙總督,參加大清國憲政考察團,與戶部侍郎戴鴻慈一同出洋考察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丹麥、瑞典、挪威、奧地利、俄國十國,撰《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歐美政治要義》,奏請立憲,後世認為此乃中國立憲運動的重要著作。1907年,端方出任兩江總督。1909年,端方調任直隸總督。1911年,端方受任為渝漢鐵路督辦,強行將四川民辦鐵路收歸國有,激起保路運動。1911年11月27日,端方前去署理四川總督鎮壓保路運動,至資州軍營嘩變,斬端方首級投奔武昌起義,黎元洪將寄放在武昌洪山禪寺的端方頭顱取送到上海博物館公展一個月,以向即將成立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表示「革命」決心,之後於1912年初差人將顱送往北京西直門的端方家府,差人同時將端府家宅付之一炬。端方之身部始埋於資州獅子洞,後遷葬至河南輝縣溫泉。是回京主政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安排將端方身首合攏入殮蓋棺,安葬於河南輝縣的。清室追贈端方太子太保,謚號忠敏。
11·鄭孝胥 - 1906年預備立憲公會會長鄭孝胥(1860年4月2日-1938年3月28日),字蘇龕,1882年舉人,福建閩縣人。清末改革政治家,書法家工於楷書,交通銀行由他題字。鄭孝胥是滿洲國建國者之一。1885年,鄭孝胥入李鴻章幕府1889年,鄭孝胥任內閣中書1891年,鄭孝胥任駐日使館書記官1892年,鄭孝胥任神戶大阪總領事1894年,鄭孝胥入張之洞幕府1898年,鄭孝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1899年,鄭孝胥任京漢鐵路南段總辦,漢口鐵路學堂校長。1903年,鄭孝胥任江南製造局總辦,後任廣西邊防督辦。1906年,鄭孝胥被推選為預備立憲公會會長1907年,鄭孝胥授安徽按察使,後任廣東按察使1911年,鄭孝胥授湖南布政使,1924年,鄭孝胥入紫禁城任內務府總理大臣,9月與陳寶森、羅振玉、庄士敦引領溥儀隱居日本使館。1932年,鄭孝胥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後任軍政部總長、文教部總長。1934年,鄭孝胥康德元年,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1935年辭職。1938年,鄭孝胥病逝於滿洲國新京柳條路家宅,授滿洲國開國元勛國葬禮譽,葬於瀋陽東郊天柱山下福陵,後墓穴被當地生產隊毀壞用於儲存氨水。
12·張謇 - 1906年預備立憲公會副會長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1894年狀元,江蘇海門人。清末改革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1876年,張謇與袁世凱同為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吳長慶奉命督師支援朝鮮平定叛亂,阻止日本擴張。張謇隨慶軍從海上奔赴漢城,為吳長慶起草《條陳朝鮮事宜疏》,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文章,受到「清流」南派首領翁同的注目。1884年,張謇隨吳長慶奉調回國,駐防金州,袁世凱留朝鮮接統「慶字營」。不久吳長慶病故,張謇離開慶軍回鄉讀書應試。1905年,張謇與馬相伯在吳淞創辦了復旦公學,後為復旦大學。還在通州建立了國內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1906年12月16日張謇於上海,出任預備立憲公會副會長。1909年張謇被推為江蘇咨議局議長。1910年張謇主持發動了三次國會請願運動。1911年張謇任中央教育會長。1912年張謇起草清帝退位詔書,並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總長。1913年張謇任北洋政府工商總長兼農林總長,在職三年余。1914年張謇兼任全國水利局總裁。1915年張謇建立了軍山氣象台。1926年張謇病逝,墓葬於江蘇南通嗇園。1966年墓毀柩遷,1985年復原。
13·湯壽潛 - 1906年預備立憲公會副會長湯壽潛(1856年-1917年),字蟄先,1892年進士,浙江會稽人。清末改革政治家,實業家。1892年,湯壽潛授任安徽青陽知縣。後辭官,入張之洞幕府。1890年,湯壽潛著《危言》四卷,主張變法。1905年,湯壽潛任修建滬杭鐵路總理。1906年12月16日湯壽潛於上海,出任預備立憲公會副會長。1906年,湯壽潛參與浙江殺害秋瑾事件。1909年,湯壽潛任浙江咨議局議長。1911年,湯壽潛任浙江辛亥革命首任都督,參與創立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的浙江興業銀行。1917年6月,湯壽潛在家鄉病逝,墓葬於浙江桐廬縣質素鄉陽山畈村。1966年後被毀,蕩然無存。
14·孫洪伊 - 憲友會常務總幹事孫洪伊(1873年-1936年3月26日),字伯蘭,天津北倉人。清末的政治改革家。1906年,孫洪伊任直隸省咨議局議員,1908年,孫洪伊參加「國會請願同志會」,數次領銜上書朝廷,籲請「速開國會」。1909年,孫洪伊經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1911年6月4日孫洪伊在北京湖廣會館成立「憲友會」,任常務總幹事。1911年,孫洪伊任直隸隸諮議局議員。1912年,孫洪伊當選眾議院議員、成為韜園派領袖。1912年3月,孫洪伊與謝遠涵組織了共和統一黨,孫洪伊任理事長,之後又與共和建設討論會、共和共進會、共和促進會、國民新政社等五個黨團合組成民主黨,推梁啟超為理事長,孫洪伊為理事。1913年5月29日民主黨又與共和黨、統一黨合組為進步黨,推黎元洪為理事長,梁啟超、孫洪伊為理事。後孫洪伊退出進步黨,加入了1912年8月25日成立的孫中山先生為理事長,黃興、宋教仁為理事的國民黨。孫洪伊加入後,被推為評議員。1913年,孫洪伊任北京政府憲法起草候補委員。1916年6月,孫洪伊出任段祺瑞內閣教育總長,7月改任內務總長。1917年7月張勳復辟後,1917年8月,孫中山、孫洪伊、程璧光、唐紹儀在上海決定南下護法,於8月21日率海軍第一艦隊和參眾兩院部分議員啟程南下。於9月1日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會議,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中山先生聘請孫洪伊為高等顧問,併兼任內務部長、駐滬全權代表。直皖戰爭後,舊國會恢復,孫洪伊被稱為「小孫系」首領。1936年3月26日,孫洪伊病逝於上海,葬於杭州。
15·汪康年 - 1900年中國議會的籌劃人汪康年(1860年-1911年11月14日),字穰卿,1892年進士,浙江錢塘人。清末的政治改革家,報刊活動家。1890年,汪康年入張之洞幕府。1895年,汪康年參加上海強學會,與梁啟超、黃遵憲創辦《時務報》。1898年,汪康年在上海又創辦《時務日報》後改為英商杜德勤為發行人的《中外日報》。1900年6月21日北京清朝廷下詔對各國宣戰。6月26日,張之洞、劉坤一派上海道與各國駐滬領事議定「東南互保」條約。7月26日,經汪康年、唐才常等籌劃,中國議會在上海張園宣告成立。中國議會曾一度議論另立中央政府,推戴一名人任大總統。8月22日,議會幹事唐才常組織自立軍在漢口起事被捕。中國議會逐自行解散。汪康年逃亡湖北。1904年,汪康年任職內閣中書。1907年汪康年在京創辦《京報》。1909年因報道楊翠喜案,捲入「丁未政潮」,於當年8月26日被勒令停刊。1910年11月2日,汪康年又在北京創辦《芻言報》。1911年11月14日,汪康年在天津逝世。
16·容閎 - 1900年中國議會的議長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1876年獲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廣東香山人,清末的政治改革家。1852年,容閎入籍美國。1872年,容閎被任命為留美學生監督及清政府駐美副公使。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容閎介紹孫中山向李鴻章上書。1900年,容閎在上海張園參加汪康年、唐才常召集的「中國議會」,當選議長,並負責起草英文對外宣言。唐才常自立軍起義被鎮壓時,容閎遭清政府通緝,輾轉流亡美國。當年在往台灣的途中認識孫中山,被謝纘泰、楊衢雲推為「中國國會」會長,容閎於是赴美籌款,惜國內十一月革命失敗,於是留在美國。1912年,容閎於美國去世,葬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城西郊的雪松山公墓園。
17· 孫中山 - 1905年中國同盟會之興中會首領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載之,號逸仙,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人。近代革命家、政治家。民國元勛。1883年,孫文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到基督教綱紀慎會接受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博士(Charles Hager)的洗禮。1886年,孫文持喜嘉理博士的介紹信,到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學堂習醫,隔年轉入香港西醫書院,1892年7月畢業,並獲時任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1894年6月《上李鴻章萬言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改革主張,惟李鴻章拒絕面會,請願書後來刊載於上海《萬國公報》。1894年11月24日,孫文赴夏威夷檀香山歐胡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誓言。1895年2月21日,孫文與楊衢雲建成香港興中會總會,從1895年香港興中會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十六年間,孫文發動的十次武裝起義中,有六次是香港興中會和同盟會香港分會,以香港為基地秘密發動的。1896年,孫文在英國倫敦被清廷非法拘捕,擬秘密押送回國處決,後經營救獲釋。1903年,孫文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改革命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904年,孫文在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成為致公堂「紅棍」。1905年8月,孫文在日本人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結合孫文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上海蔡元培、章炳麟與吳敬恆等人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孫文被推為同盟會總理,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組成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發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同盟會正式宣示所進行的是「國民革命",編定「同盟會革命方略」,宣布將創立「中華民國」,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政綱,制定「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步程序。1911年,共進會與文學社共同策劃武昌起義成功。孫文當時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朋友的餐廳打工度日。11月2日孫文從紐約前往倫敦、巴黎、馬賽乘「狄凡哈」號郵輪,經停檳城、新加坡、香港,於12月25日抵達上海,並於29日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
18· 黃興 - 1905年中國同盟會之華興會首領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字克強,1896年秀才,湖南省長沙人。近代革命家、政治家。民國元勛。1898年,黃興受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推薦,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1902年,黃興於兩湖書院畢業後,被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1903年11月4日,黃興以其虛歲三十大壽為由,邀集劉揆一、章士釗、宋教仁、周震鱗、胡瑛、張繼等十二人,在長沙坡子街保甲巷集會,以興辦礦業為名成立華興公司。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在長沙龍璋的西園寓所正式成立,黃興被公推為會長,以「驅逐韃虜,復興中華」為革命志業口號。1905年7月,黃興在日本結識剛到日本的孫中山,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正式成立。黃興任同盟會庶務,成為同盟會中僅次於孫中山的領袖。1907年至1911年,黃興先後發動並指揮了欽州、防州、鎮南關、欽州、廉州、上思、河口、廣州十多次武裝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28日,黃興由上海到達漢口,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指揮民軍同清軍的戰鬥。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場築台拜將,黎元洪向黃興授戰時總司令印、旗和劍。1911年,黃興於12月趕往南京指揮戰事,並於12月2日一舉攻下南京城。各省代表在上海江蘇省教育總會舉行會議大會以投票的方式,議決公電孫文歸國主持大政,推舉黃興為暫定大元帥,並主持南北議和的談判。黃興對大元帥之職務一再推讓。後改推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興任陸軍總長兼任參謀本部總長。1916年,黃興在上海去世,次年4月15日國葬黃興於長沙嶽麓山。
19· 蔡元培 - 1905年中國同盟會之光復會首領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孑民,1892年進士,浙江紹興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國元勛。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與章炳麟等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並擔任會長。1904年,蔡元培與龔寶銓等在上海建立光復會,密謀武裝起義。次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3年,蔡元培旅居德、法,從事教育、哲學和美學研究。1915年,蔡元培與李石曾等組織留法勤工儉學團。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1926年,蔡元培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工作。1927年,蔡元培倡議成立大學院作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行政機關,被任為大學院院長。後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27年4月2日,蔡元培與吳敬恆、張人傑等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上海開全體緊急會議,決議清除共產黨勢力。1928年,蔡元培於杭州創立國立藝術院。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卜葬於香港華人永遠墳場。
20· 劉公 - 1905年中國同盟會之共進會首領劉公(1881~1920),字仲文。襄陽人。近代革命家、政治家。民國元勛。1902年,劉公赴日本求學,肄業於東亞同文書院。對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刊物極力資助,各翻印數萬冊,輸入國內。1904年4月,劉公入日本東斌學堂習軍事,同時與田桐、程家檉、宋教仁等發刊《二十世紀之夕那》雜誌於東京,印刷費大部分由劉公捐助。1905年,劉公加入同盟會。1907年3月,劉公與張伯祥、鄧文翠等在日本成立共進會,亟謀發難長江腹地,後被舉為第三任會長。1910年,劉公由日本於明治大政治經濟學畢業,攜帶共進會十八星旗、革命文告和重要書籍回國。1911年9月24日,共進會和文學社召開大會,制定起義方案,決定劉公為總理,蔣翊武為軍事總指揮,孫武為軍務部長,重大事務由3人共同商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劉公在咨議局集會,組織湖北軍政府,劉公任軍政府總監察處總監察。1912年9月,劉公就任袁世凱總統府高等顧問,11月以辛亥首義之功,授勛二位。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後,湖口起兵討袁,劉公借故離京走滬。1916年,袁世凱稱帝,劉公通電反對,並在漢口積極組織討袁武裝力量。1916年,黎元洪繼任總統,劉公再任總統府高等顧問。1917年,段祺瑞獨攬中央大權,破壞《臨時約法》,孫中山南下護法,劉公於12月回到襄陽,召集舊部,組織護法軍。1920年4月12日,劉公於上海逝世。1922年10月15日大總統黎元洪追贈劉公為陸軍上將。1928年10月21日,湖北省政府公葬於武昌卓刀泉寺後山。
1900-1910《鞏金甌》大清國國歌.flv
推薦閱讀:
※永遠的冷麵笑匠——巴斯特·基頓
※鍾漢良對待工作的態度是怎樣的?
※王小波給你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仙女是怎樣煉成的——記濃眉大眼的朋友大玲子
※美國首位的億萬富翁大衛?洛克菲勒逝世 其家族曾捐款修建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