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年的成長誤區

13歲少年的成長誤區

(2011-03-11 10:18:49)

 

    

    調查顯示,80%--90%的中學生缺乏對青春期性基本知識的了解。在學校接受過正規性教育課程的男孩中,15歲前發生性關係的人數比沒有接受性教育的男孩少71%;女孩中,這一人數少59%,黑人女孩則少91%。這項調查結果與一項基於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數據所作的調查結論相悖。之前的調查顯示,性教育對於青少年推遲初次性交年齡並無幫助。研究人員認為,兩次調查得出不同結果的原因是,美國現在性教育開展更加普及,受眾年齡更校

    此外,接受過性教育的男孩在初次性行為時使用避孕工具的人數比沒有接受性教育的孩子多3倍。但研究發現,性教育對女孩初次性行為時是否採取避孕措施沒有太大影響。

 

    據京華時報,近日,居住在海淀區當代城市家園小區內的兩名女住戶不在家時,有人入室偷走內衣內褲。社區民警聯合物業公司保安連續9天蹲守抓住嫌疑人。可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嫌疑人是一名13歲的男孩。因年齡小,民警只是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然後交給家長帶走。

  今年1月26日,該男孩第一次在小區作案。當時租住在小區一層的一名女孩,因晚上沒有關窗戶,第二天,發現內衣內褲和兩條跳舞褲不見蹤影,其中一條跳舞褲被掛在房門上,但褲腿被剪刀剪掉。女孩受到驚嚇,隨即搬家離開。2月25日,剛在老家過年回來的另一位一層女住戶,進屋後也發現屋內有被人翻動的痕迹,柜子里內衣內褲不見了兩條,她立即報警。由於害怕,她不敢再回家居住,便將鑰匙交給民警方便破案。

  接到報警後,社區民警秦警官聯合物業保安,從2月25開始在事發住戶房屋外蹲守,並在住戶家中進行技術布防。經過9天的蹲守,目標終於出現。3月5日凌晨1點左右,一個身影從後窗進入女住戶房間,就在其翻找時,被秦警官和小區保安隊員當場抓獲。

   秦警官介紹,男孩供認:「只是想進來看齷齪之事,就是想看別人的東西。」在男孩家長的帶領下,民警在男孩卧室找到兩位女住戶丟失的內衣內褲。由於男孩年齡小,民警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然後交給家長處理。同時,社區民警將此事發在小區論壇上,提醒家長注意對青少年青春期的教育問題。

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治療中心博士劉朝瑩稱,本案中13歲少年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有明確的定義,即戀物癖,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疾病,患有戀物癖的人對某些物品有很大的興趣,會產生性衝動。

「這與小偷的行為完全不一樣。」劉朝瑩稱,患病者接觸有女性特徵的物品,就會產生性快感,雖然他們事後也會有愧疚心理,但是完全無法自控這種狀態。患此類疾病的人,以青少年居多,原因是其在青春期發育期間或發生早期性衝動時,沒有對性行為產生正確認識。「性衝動應該接觸的是人,而他們卻因某種原因接觸了物體。」劉朝瑩建議家長應在早期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而不是通過「談性色變」的方式對孩子產生誤導。

 家庭性教育應六點入手。

1.孩子出生後,無論性別如何,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都不應混淆,以免孩子從小對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朧意識,從而影響孩子的性取向。  

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別,或雙親偏愛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裝或將男孩扮女裝,均會影響孩子的性自認,導致後來性格和行為上的改變。  

2.當孩子能聽懂言語時,家長應把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著裝、修整髮型及玩具選擇等方面要有明確的性別區分。還可通過書報、畫冊、影視、講故事等去引導孩子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和繁殖,使孩子對生殖產生一種自然的認識,從而使他們接受大自然,熱愛人類,認識生命本質,使性自認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開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選擇適當時機,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要孩子認識到生殖器官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並不神秘,而且引導孩子要保持自體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當孩子提出有關性方面的疑問時,父母不應迴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語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解決和滿足。  

5.父母自身行為的模範也很重要。父母之間感情真摯、融洽,道德高尚,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就會使孩子熱愛人生,熱愛生活,正確對待性的問題。  

6.對常遇到的問題應恰當予以理解。如人是怎樣出生的?可以從植物開花結果講起,接著聯繫到人的性與生殖,也可以從動物的生殖活動進行示範性比喻。淺顯地介紹人類生殖的生理,有助於孩子弄清問題。進行性教育時既要如實相告,又不能太複雜;既要鼓勵孩子的求知慾,又要把一些具體細節很自然地延遲到孩子的未來生活中去了解。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誤區,正確使用β受體阻滯劑?
最常見的10種男生衣服搭配誤區
牛皮癬真的難治嗎?如何有效治療?治療上有哪些原則和誤區?
八字合婚的幾大 誤區
起名的誤區

TAG:成長 | 少年 | 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