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易經》的微妙關係
綜述
《道德經》為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老子,作為周朝的「柱下史」和「守藏吏」對當時的「三易」一定頗有研究,而且綜觀洋洋五千餘言的《道德經》,無不暗合易學的陰陽思想,而且立於陰陽之內又不為陰陽所拘,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位洞曉陰陽之道,善於運用「易道」的大宗師,是一位「易道」的實踐家,倫理家和學術家。
從三千餘年的道學史來看,「易學」與「道學」息息相關,並互為依存。易學的發展與延續也與道家人物關係密切。陳摶作為一位有名的道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有名的易學家。著名的易學大師邵康節便是其第四代傳人。從易學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出現過幾個斷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朝以前的大斷代。當時,一代儒學巨子朱熹為了篆寫《周易本義》,曾托其好友蔡元定遠赴四川,從四川一位姓劉的道人手中得到了「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等十四幅圖,從而奠定了「周易」完善的「先後天學體系」。尤其是易學發展到今天,「易」與「道」更是不可分,太極、八卦彷彿已成為道家的專用品,而「易學」的儒家部分反而只在學術界延續、生長,世人則知之甚少。
1、 陰陽渾然原理: 「道,可道,非常道」,此說便是陰陽渾然之象。因為「道」可以說出來,那麼就有不可以說出來的與之對立,前者為有,後者為無,這是二,非一,所以「非常道」。而其渾然之態則為「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 陰陽不二原理: 「無名」與「有名」兩者同出而異名。可見其體同而其用異,但作為其本體則是不二的。
3、 陰陽互根原理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陰陽互根原理,本為太極的重要法則,「有」與「無」可以互生,「禍」與「福」可以互生,而成為一種「活體太極」,導致陰陽雙方共同壯大。
4、 用陰而陽原理 「曲則全,枉則直,則盈,敞則新,少則得,學則惑」,通過陰柔的方法,反而能達到陽剛的效果。內家拳的玄妙之處便在於此。「用柔而剛」就是這個道理,其法貴在自然。
5、 欲陰而陽原理「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欲將廢之,必固光之;欲將奪之,必固與之。」與前者相比,前為自然之道,此為運用之略。
6、 以柔克剛原理 所謂「天下之至柔,弛騁天下之至堅」。此原因便在於「柔」者無形,「無形勝有形」就是這個道理。注意:《道德經》中的「柔」,是「坎柔」,而非「坤」。因為《道德經》一直以「水」喻「柔」,如「上善如水」之類。而「水」即為坎」卦。
1、《周易》的宇宙觀 《周易》的萬物生成演化法則是:「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2、《道德經》的順生自然觀 《道德經》有萬物順生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養,沖氣以為和。」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兩者是息息相通的。「易」即為「道」;「太極」就是一,「兩儀」是「二」,二生三的過程,即「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過程。「三」是一非一,是陰陽的合和體,陽中含陰但不失其陽狀,堪稱為「妙一」。我們再來看八卦,八卦中「乾震坎艮」為陽,「坤巽離兌」為陰,一陰一陽彼此互應,而且「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活潑潑地,圓轉無礙,一靈妙有,法界圓通。此即道家所謂先天地的祖脈--先天真一之氣。因此「八卦」即是「三」,而「五行」也是「三」,同樣處於陰陽之內而不為陰陽所拘的活體便是「三」,此「三」可生萬物,可定天下之吉凶,生天下之大業。而事業之中堪稱「大」者,非道莫屬。
3、《道德經》的逆運修行觀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其萬物順生之態,便有聖人的逆運之功。 《道德經》有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說卦》有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短短的幾句話,道出了道家的一部還丹功夫。所謂「還丹」,就是逆還先天的本來面目。 《道德經》的逆運功夫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後天的凡夫俗子運逆數之功,步步用功,到完全的自然洒脫,得大自在,堪稱無心道人。道家有一句話:「順去死,逆來活」。前者為天地的造化之功,後者為聖人的修鍊之功。一消一息,一順一逆,暗含天地的陰陽機變,生死所系,此即「生我之門死我戶」,道家把二者的相合處稱為「玄關」,此便構成天人合一的活體太極圖,從而畫出了「道」「易」宇宙觀的絕妙藍圖。
1、 三才之道 《繫辭》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說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繫辭》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2、「道」 《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陰一陽之謂道」。《繫辭》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陰陽合和,而道體自現。《繫辭》曰:「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3、 聖人之道 《繫辭》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其作為聖人作《易》的功夫,在《說卦》中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將以順性命之理」。
4、 天地日月之道 《繫辭》曰:「天地之道,貞勝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5、 君子小人之道 《繫辭》曰:「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對於君子之道,《繫辭》還提出了修行的方法:「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6、 易道 《繫辭》月:「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易道」被正式提出來了。
1、「靜虛動直」理論 《繫辭》曰:「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作為道家、丹家的修持,講的就是「靜虛動直」。
2、「明心見性」理論 《繫辭》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道家一直講究「性命雙修」,而且丹經上說:「性須自悟,命假師傳」。「小還丹」的功夫就是還其本來面目--「本性」而已。
3、 採藥功夫 《繫辭》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寂然不動」為其體,「感而遂通」為其用,這就是道家三秘的採藥功夫。
推薦閱讀:
※阻斷腐敗「量變」需處理好幾個關係
※如何正確處理教練與學員之間的關係
※怎麼樣處理好和鄰居的關係?
※當男性與女性發生了關係之後,看完就懂了……
※女人給你發信息說想睡覺了,四種回復方式可以增進你們的關係!